- 相關推薦
古代禮儀與現代文明手抄報
古老的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古代禮儀與現代文明手抄報,歡迎借鑒!
古代禮儀與現代文明手抄報1
這從禮記中就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整個東亞及東南亞的文化的精華均是傳承華夏文明就是確證.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于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岸Y”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系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局限性。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舍棄那些為剝削階級服務的禮儀規范,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于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系,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這幅文明禮儀手抄報制作精美,藝術字的應用增添了幾分美感,整體感覺美觀大方,值得欣賞!
古代禮儀與現代文明手抄報2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尊師更是我國傳統的美德。老師擔負著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被稱為“全人類的靈魂工程師”。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尊師的動人故事,“程門立雪”就是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典故。
程門立雪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原文是這樣寫的:
“楊時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意思是: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后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人物簡介
程頤,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二人都曾就學于周敦頤,并同為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二程是洛陽伊川人。二程學說,后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二程的學術主張以德育為重,強調自我修養,其途徑為致知、格物、窮理。“致知則智識當自漸明”,致知乃在窮理,即盡天理。致知的辦法是“格物”!案裾,至也”,“格”是內感于物而識其理!岸磕芤暵牰荒苓h者,氣有限耳,心則無遠近也”,因此認識事物的關鍵乃在“心”。心“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內感”而不重外面事物。
程顥、程頤所創建的“天理”學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并受到了后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變成為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統治地位的思想。
【古代禮儀與現代文明手抄報】相關文章:
現代文明禮儀的意義11-02
古代禮儀知識05-23
古代女子禮儀03-09
古代女性禮儀04-17
古代年齡的代稱禮儀08-29
古代座次禮儀規范03-24
古代夫妻的禮儀05-15
古代禮儀知識9篇11-22
古代禮儀知識精選9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