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的風俗手抄報內容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過年風俗手抄報內容
過年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一年之中最為熱鬧的一個節日,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家人團圓在一起。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過年風俗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各民族的過年風俗
1、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后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2、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3、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4、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5、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愿,接著喝酒跳舞,隨后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6、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并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7、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8、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9、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10、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后,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游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11、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采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采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12、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里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13、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14、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后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15、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16、達斡爾族——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準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受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長輩年老者帶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17、哈尼族——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里都喜歡蕩秋千。
18、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火塘旁,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
19、瑤族——節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 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20、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21、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征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后跑到泉邊,迎接象征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
春節的簡介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春節時間是什么時候?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于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節的時間(農歷正月初一)在公歷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游動。“最早的春節”(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根據歷法計算,如果農歷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歷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過年風俗
1.拜神
春節前后,古人要拜的神是很多的,包括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拜灶王爺、除夕夜拜福祿壽三神、年初二或初五拜財神、年初八拜太歲、年初九拜玉皇大帝等等。
當然,比拜神還重要的是,要祭拜祖先,他們才是家里最重要的大神,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
2.年夜飯
年夜飯又叫團年飯、團圓飯、圍爐。
古人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的習俗,早在南北朝就有記錄。《荊楚歲時記》里說,每逢歲末,家家戶戶準備肉類和蔬菜,守歲迎接新年,家人相聚飲酒,吃團年飯。
現代人吃年夜飯,一般在除夕的下午或晚上,先拜神祭祖,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
中國按照各地風俗的不同,會在飯桌上準備一些意頭好的食物,比如魚類寓意年年有余、湯圓象征團團圓圓,餃子代表“更歲交子”、長面條表示長壽、年糕意味年年高等。
3.守歲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熬年。古人在除夕夜晚守歲,所有房子都點燃燈燭,通宵不滅,一家人圍爐閑聊,守夜等待新年。
燈火通明,是要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古人用守歲的風俗,來表示對新年的期待,對時間的珍惜。
4.壓歲錢
壓歲錢,又名紅包、利是。
傳說古代有一種叫做祟的鬼怪,一到除夕就出來坑害小孩。有一對夫妻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放在孩子枕頭下。半夜,祟進了屋門,準備用手去抓孩子的頭,枕頭下的銅錢突然發出一道亮光,將祟嚇走了。從此,人們就學這對夫妻,用紅紙包錢的法子對付祟,稱為“壓祟錢”,諧音“壓歲錢”。
古人用壓歲錢的習俗,表達辟邪驅鬼、保佑平安的意頭。
壓歲錢一般是由長輩給晚輩,尤其是給孩子和沒結婚的晚輩。因為壓歲錢的特殊含義,古人相信孩子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5.屠蘇酒
古代的人在大年初一,流行喝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用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等中藥制成。人們相信,喝了這種藥酒,可以驅邪,遠離瘟疫。
屠蘇,有說是一種茅屋的名字,一位住在屠蘇里的神醫發明了這種酒,人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于是用他住的房子來命名。也有說屠蘇是一種藥草名。更有傳說,是神醫華佗發明了這種酒。
6.放鞭炮
鞭炮,古代又叫爆竹、爆竿、炮仗,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在沒有火藥的年代,古代人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稱為爆竹。
古書《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初一這天,老百姓紛紛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來驅逐“山臊惡鬼”。到了宋朝,開始有了用火藥做鞭炮的記錄。
新年放鞭炮,既有辟邪的意思,也增加節日氣氛,所以一直流行至今。
7.舞龍舞獅
龍是中國的古老圖騰,傳說龍能夠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古人在逢年過節,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風調雨順和五谷豐登。
而在古人看來,獅子是一種威武有力的祥瑞之獸,可以驅邪避害,舞獅能夠趕走衰氣,帶來好運。所以在春節期間,人們舞龍舞獅,來表達祝福,增加節日氣氛。
8.拜年
在古代,拜年主要有兩項內容:一是向天地諸神和祖先拜年,二是晚輩向健在的長輩叩拜,祝他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后來逐漸演變成親戚朋友之間登門互訪、表達新年祝福的社交活動。
在過年期間,年初三是不適合拜年的,因為這是所謂的“赤狗日”、“赤口”,最容易脾氣暴躁,和人發生口角。其他日子都可以拜年,一直到年十五,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9.接財神
財神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神之一,招財進寶,是每一個人的新年愿望。
民間的財神有許多位,有文財神也有武財神,包括比干、范蠡、趙公明、關羽、財帛星君等等。
中國各地接財神的日子也有所不同,一般是年初二和年初五。
10.春聯
春聯是一種春節裝飾物,用毛筆書法寫在紅紙上,然后貼在門口或墻上。
春聯一般分上下聯,字數不限,關鍵是上下聯字數必須要對等。寫春聯,還講究對仗和平仄,上聯的最后一個字必須發三四聲(仄音),下聯的尾字發一二聲(平音)。
按照古代慣例,貼春聯的時候,上聯要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不能搞反了。
春聯的風俗,一般認為是源于古代的桃符或者宜春帖。
貼春聯的同時,人們還會貼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窗花等紅色喜慶裝飾物,統稱為貼年紅。
在我們中國,從除夕那天開始,過年”正式開幕,貼春聯最佳時間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因為這段時間是陽氣最足、最有朝氣的時間段。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大年初一就不能再貼了。
貼對聯是我們中國人必不可少的一環節。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這套全虎迎福對聯可以這套對聯說是新春自用和送親朋好友節慶味兒十足的禮物了,從包裝到內在,將虎年好的寓意都包含其中了,拆包裝的時候便能感覺春節即將到來的團圓期盼。
過年風俗作文
春節,就是辭舊迎新的日子,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也是我們最快樂的日子。
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春節就開始了。人們也都開始忙碌起來了。
農歷臘月二十四這天,稱為“掃塵日”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迎接新年。我們家也一樣,媽媽忙著洗衣服,換床單,我幫著拖地板打掃衛生。一天下來,屋子變得干凈,整潔。農歷臘月二十九是“小除夕”又為“上供請祖”日。在以前,這天上墳請祖的儀式格外鄭重,家置酒宴,焚香于戶外。而現在,這個儀式逐漸消失了,我們只是在家里進行簡略的祭祀。
農歷臘月三十又稱“除夕”,它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日子。因為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消災祈福”。現在又對它賦予了新的意義——“合家團圓”。在這天,不管職位是高還是低,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都要匆匆地趕在除夕前,回家去吃一頓年夜飯。
除夕也是我最喜歡的日子,這一天,我們一家三口都穿上了新衣服,打扮整齊,帶上大小的禮物去外婆家吃團年飯。一進家門,就看到滿桌的美味佳肴,讓我垂涎三尺。好不容易熬到吃飯的時候,我立即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大人們嘮著嗑,敘著舊,邊吃邊開心地聊著。這時,我們小孩就乘機去說幾句祝福的話,必定會得到許多的紅包。
飯后,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在晚會歡樂的樂鼓聲中,精彩的小品,幽默的相聲,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聲依次呈現在我們面前。一家人看著笑著,濃濃的親情在屋中蔓延。
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以前人們互相走訪拜年道賀的日子。而到了當今,人們利用這個大假出門旅游、家中上網、朋友聚會。
這就是我眼中的春節,最中國的節日!
【過年風俗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過年的風俗手抄報內容02-06
春節的風俗手抄報內容06-25
春節風俗手抄報內容06-25
過年的手抄報的內容09-03
過年手抄報內容10-13
苗族過年的風俗手抄報11-01
過年的風俗手抄報精美圖09-03
過年的手抄報資料內容09-03
過年手抄報內容大全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