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歡樂中國年手抄報資料
在各個領域,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手抄報吧,手抄報具有開拓視野、積累知識的作用。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歡樂中國年手抄報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年的習俗
1.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但現在不提倡放爆竹。
2.貼畫雞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太陽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象征著天雞。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過去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每年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刻木頭的重明鳥,或者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令其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子類似雞,以后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后世剪紙藝術的源頭。 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貼畫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3.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
“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方”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4.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中國年由來及傳說
由來
春節又稱年節,萌芽于先秦時期,形成于漢武帝時代。年節習俗隨歲月的變遷,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發展、變化、日臻豐滿的歷史過程。
上古時期,人們的原始信仰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那時,人們相信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認為日月天地之神、動植物之神以及祖先的神靈左右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于是,在自然節氣變化、農事活動等一些重要日子里,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祭祀活動,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別是在年終歲末,還要舉行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俗稱臘祭。臘祭之日,要給祖先和各路神靈陳獻祭品,以吹打奏樂、吟誦祝辭等方式感謝神靈保佑取得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然后,全家族的人飲酒歡聚,盡情狂歡。
“年”在最初并不是時間概念,而是指農作物生長的周期,如“五谷大熟為有年”。我國在夏朝已開始用“年”來表達時間的含義。從夏朝開始,各朝各代使用的歷法不同,歲首的日期也因此變化,比如,夏朝歲首為正月,秦朝則以十月為歲首。歲首不固定,年節習俗就很難固定。
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頒行《太初歷》,這是一部陰陽合歷的歷法。《太初歷》把正月規定為歲首,使一年的開始與二十四節氣的開端相對應。這樣的規定,非常有利于安排農事活動,所以,盡管后世各代對歷法多次進行修改,但始終沿用“正月為歲首”的規定。《太初歷》的頒行,使得年節習俗最終定型,代代相傳,并延續至今。
但是,漢代時的春節并不是指正月的年節,而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曾是很重要的民俗節日,稱為立春節或春節。在立春節,皇帝親率眾臣參加迎接春天來臨的儀式。民間也有許多活動,比如“打春”,“咬春”等等,現在民間仍廣泛流行的立春吃春餅,就是延續“咬春”的習俗。南北朝時,“春節”泛指整個春季。由于年節與立春節在同一時段,民間也愈來愈重視年節,“立春節”迎春納福的主題自然而然地融入年節,致使“立春節”漸漸消失,立春也就僅指節氣了。
歷史上,春節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比如先秦時期稱“元日”、“上日”,漢朝稱“正日”,魏晉南北朝時期春節的名稱是“元辰”、“元正”,唐宋時期主要把“元日”稱為年節。另外,歷史上把“元旦”稱作春節的情況也很普遍。辛亥革命以后開始把“元旦”稱作公歷新年。
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以前,我國使用的歷法被俗稱為農歷。農歷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改用公歷紀元,從此,公歷1月1日稱“元旦”,農歷“元旦”則改稱“春節”。但是,傳統年節觀念根深蒂固,民間仍然過農歷新年,并以“過年”相稱。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1949年9月27日作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會議又通過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分別規定了春節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節作為農歷新年的名稱更廣泛地在全國使用,于是一年之中出現了兩個新年:公歷新年元旦和農歷新年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歷經千百年的積淀,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人們利用煙花爆竹來驅趕“年”獸的傷害。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了貼紅色紙類制品(貼紅春聯、紅窗花)、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辛亥革命后,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
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他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就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這時,大家無暇關照他,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可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只說如果婆婆能讓他在家里待一夜,他就能把“年”獸趕走。婆婆無奈,只好留下他,獨自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東頭老婆婆家的門上貼著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獸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院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春節”.
有關年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個叫“年”的妖怪,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做。百姓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夠侵殺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準備舉家外遷的時候,有一壯士出現了,他甘愿獻出自己的生命與“年”同歸于盡,以換得百姓的安居樂業。后來,壯士在“年”經常出沒的地方與“年”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殺死,壯士也不幸犧牲。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壯士,祝賀獲得新生,便在“年”被殺死的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并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后,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年是春節的俗稱,說到春,自然就會想到夏、秋、冬,更會想到一年有24個節氣365天。那么,是誰將無序的世界變得有序,混沌的天地變得清晰?是帝堯。是帝堯最早站在科學研究的前列,步入愚暗的自然之中,去探求和追索規律,尋覓光明,洞察天地。
《華夏上古志·五千年演義》記載:做了首領的堯,仁德像蒼天那樣廣大,無所不被;智慧像神靈那樣微妙,無所不知。……堯讓重和黎專門負責觀測天象,占卜天意。日久天長,重和黎居然成了兩位天文學家呢!他們還把所掌握的天文知識傳授給羲和、羲仲,讓更多的人懂得天象。堯任命了農官后稷之后,農耕日漸發達,他也越覺得播種、收獲,都須掌握四時,而是掌握四時必須懂得天象。于是,堯把羲和、羲仲等人召來,命羲和細心觀察天象,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民政部來制定歷法,以便人們按時令從事生產。他命羲仲住到東方海濱,觀察記錄日出的方位與時間,以晝夜平分那天作為春分;命羲叔住到南方的明都,觀察太陽如何向南移動,以定夏至;命和種住到西方的昧谷,專門測定日落,以定秋分;命和叔住到北方的幽都,觀察太陽從南向北移動的方位,以定冬至。堯分派完之后,又說道:“我告訴你們,大概可以366日為一周期,剩下的天數,用閏月的辦法去解決,這樣,春夏秋冬就好確定了。確定了四季,自然就能確定出年來了。”
翻閱《尚書·堯殿》可以看到:(帝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警授民時。分命羲仲,……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據此可見,帝堯欽定農歷是無可爭議的。
歡樂中國年祝福語
1、新春佳節要愉快,地久天長把你愛。相夫教子甜甜愛,家庭幸福從此來。
2、春節快樂。雪花飄,白霧茫,目光遠眺,思念向遠方;幸福路,情意傳,千山萬水,牽掛永不變;新年始,元旦到,指尖傳情,字字送溫暖;元旦佳節,愿這平淡的文字為你帶去真切的祝福,元旦快樂。
3、自己的一切從不考慮,這就是我親愛的姐姐,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4、過年了,過年了,新年新賀新禮送:送您一個新年好!向所有關心宗教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謝意!
5、除夕到給你拜年了,一拜你家庭幸福樂逍遙,淡忘久違的問候;閑置許久的友誼,是否生銹,我深感內疚。
6、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掉進同一個坑里,那肯定是件很倒霉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收到好友的短信,那肯定是最幸福的事情:元旦記得請我吃飯!
7、一絲真誠勝過千兩黃金;一絲溫暖能抵萬里寒霜;一聲問候送來溫馨甜蜜;一條微信捎去我真誠祝福。祝新年快樂!
8、新年來臨,祝你前有福星,后有菩薩,新年快樂!
9、哈哈,別想錯,老子給你送祝福,祝春節快樂!元旦到了,感恩生活,感謝朋友,帶上夢想,在新的起點起航!
10、又饞了吧,新年喝一盅吧!朋友,我可憐吧!拜年:在農歷馬年來臨之際,我謹代表國家行政學院全體干部和教職工,通過人民網,向關心和支持國家行政學院發展的廣大干部群眾和海內外各界人士,致以衷心感謝和新年祝福!
歡樂中國年作文
時間過的真快,鼠年一眨眼就過去了。現在,迎接我們的是鼠年。
過年的這一天我的家里可熱鬧啦,晚上,我們都在奶奶家吃年夜飯,奶奶燒了豐盛的菜肴,堆滿了一桌子,有紅燒排骨,有螃蟹湯,還有桂花湯圓等等。這些都是我最愛吃的菜。爸爸、外公、和爺爺都舉杯互賀新年。
吃完飯后,我來到了陽臺上看向夜空,希望有煙花可看,果然不負我望,大概家家戶戶都吃完團圓飯了,城市上空響起一片鞭炮響聲,爸爸叫我到外面看煙花,我便飛快來到外面,只見夜空中有許多煙花炸響,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盛開,真是百花齊放,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它們有的像菊花,閃爍的花瓣絲絲縷縷,有的像閃亮的星星,更像天空那一眨一眨的小眼睛,還有的像光彩奪目的飛碟,好像天外來客也來給我們慶祝新年呢!
最好玩的莫過于我自己來放“潛水魚雷”了,首先,我先來到河邊,小心翼翼地點燃引線,然后,我便把“潛水魚雷”用力扔向河里,突然一聲悶響,水上浮出一片淤泥,和它一起浮出來的是兩個巨大的水泡,好像兩個大魚的眼睛。
過年可真快樂呀!我真希望鼠年快快來到。
【歡樂中國年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魅力中國年手抄報資料09-04
歡樂圣誕手抄報資料10-11
歡樂圣誕手抄報資料10-11
歡樂中國年作文04-25
[經典]歡樂中國年作文12-10
歡樂中國年作文(精選)04-30
歡樂中國年春節祝福的手抄報10-07
【熱門】歡樂中國年作文01-12
歡樂中國年作文[熱門]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