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霧霾天氣的手抄報
霧霾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并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與霾區別
霧霾是霧與霾的組合詞,他們都是災害性天氣。
霾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Fog);而將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在1000-10000米的這種現象稱為輕霧或靄(Mist)。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由于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
霾(mái),也稱灰霾(煙霞) 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臺稱煙霞(Haze)。
霧霾主要成分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而可吸入顆粒物就是空氣污染的人們關鍵詞:PM2.5(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
形成原因
由于空氣質量的不斷惡化,霧霾天氣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我國多地城市空氣嚴重污染爆表,上海空氣質量指數也一度達到600,在霧霾天氣下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不斷增多,它的形成主要與人類的發展和自然環境因素有關,如大量的工廠排放、汽車尾氣排放,這些污染源在溫度飽和和靜穩天氣的助推下得到了有利的發展空間。
二次污染源
當前國內許多省市監測的大氣細顆粒物(PM2.5)均是經過十分復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而形成的“二次源”;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物質也多數來源于二次污染。 監測數據顯示,蘇浙滬等南方省市空氣中的PM2.5濃度整體處于下降趨勢,但PM1卻在逐年上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二次污染”長期沒有得到重視和改善。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模式運行下去,霧霾的增量和影響范圍擴大將在所難免。
大氣顆粒物傳送
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得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莊國順指出,大氣顆粒物污染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局部的問題,更是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問題,涉及到顆粒物在大氣當中的長途傳輸,是一種全球地區的化學循環。 在傳輸的過程當中,天然和人為的氣溶膠都會起化學變化。莊國順說,“比如從中東傳到新疆再傳到上海,形成霧霾直接影響局部地區空氣質量。它還能傳到整個太平洋上空、美洲上空,在它傳輸的過程當中,人為排放又添加了很多東西,繼續在大氣里產生化學反應。
靜穩天氣與空氣濕度
在相對濕度飽和的條件下,大氣顆粒物會吸水膨脹產生凝固,導致空氣污染持續累積。莊國順介紹說,相對濕度達到90%―92%,細顆粒物的體積會膨脹到8倍以上,大氣當中還有大量人為排放的硫酸鹽、銨鹽、硝酸銨、有機酸鹽等物質,更容易使大氣顆粒物膨脹,“一膨脹,就形成灰蒙蒙的一片,像個大鐵蓋一樣罩在城市上空,這就是為什么在人口密集和工業、交通排放量大的城市,更容易形成霧霾天氣。” 靜穩天氣 南方長時間的“靜穩天氣”和“輻射逆溫”,也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快速擴散。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污染與防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新認為,在沒有強風雨天氣的前提下,今后南方地區重霾天或將成為常態,“目前整個大氣循環系統已無法自然消除人為產生的顆粒物污染,而污染還在不斷排放和累積。 <
大氣環流助推污染
大范圍霧霾天氣主要出現在冷空氣較弱和水汽條件較好的大尺度大氣環流形勢下,近地面低空為靜風或微風。由于霧霾天氣的濕度較高,水汽較大,霧滴提供了吸附和反應場所加速反應性氣態污染物向液態顆粒物成分的轉化,同時顆粒物也容易作為凝結核加速霧霾的生成,兩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霧霾天氣的手抄報】相關文章:
霧霾天氣防霧霾作文02-01
有關霧霾的作文:防治霧霾天氣02-01
霧霾天氣的作文01-22
霧霾天氣的反思02-02
霧霾天氣應急預案03-05
霧霾天氣的英語作文02-03
關于霧霾天氣的論文08-23
霧霾天氣的危害作文精選02-01
有關霧霾天氣的反思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