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記者節感言(通用1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隨著經歷的不同,而對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觸,如此便可將其記錄在感言中。那么到底應該如何寫感言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4記者節感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者節感言 1
去年記者節,是因為一個報道沒有出來而有感慨,今年的記者節是因為一條祝賀短信而記得,當然,今年記者節也是碰巧,剛剛也有自己一個專題報道出來了,但因為是關于政協副主席之死的,所以一上午領導來電話,還是搞得人有點擔心,生怕觸及政治,可說,記者節,不是記得是媒體同業者的一個節日,更多是讓我們記得,我們對于社會的責任,同時也感慨在當下的這個環境里,媒體的生存,媒體從業者的發展。
記者,是一個讓人榮耀的稱謂嗎?但在體制內,很多人都自謂是記者民工,在社會上又出現封口費一事,真真又是讓人感覺有點自甘墮落。記得研究生畢業那會,雖然有很多機會,但作為導師五個弟子的唯一一個去了媒體的我來說,是對自己一個信念的堅持,還是對老師的一個安慰呢!至今,或許我不是最好的,但在于學新聞的,難道理想不是做一個優秀的記者嗎?理想與現實,考慮眼前利益,其實也著眼于發展前途。
做記者,不僅在于外部環境,同時也在于媒體自身的環境。面對利益誘惑,面對阻擾,面對重重的探訪真相的困難,作為一個有想法,有堅持的記者,或許我們都可以克服,但如果再加上自身的環境,我們所寄生的媒體環境也是一點都不理想,那我們,工作是否就真是就為了謀生呢?在我身邊,在我的同行圈里,我感覺,除了養家生活,大部分人心底里其實都還是有些精神寄托的,這一點精神寄托,不僅在于我們在探尋真相,報道老百姓關心的新聞或是滿足老百姓的娛樂享受,更實際的,其實還在于我們其實可以幫助到人,我們有一種工作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來自于心里,來自尊重,來自于社會及人們對記者的期望。所以,話說回來,記者行業,這個行業是有職業信仰、職業道德、職業理想的。但如果在整個社會輿論環境,生存環境變得更糟糕的情況下,我們的'堅守,難道就是能超脫現實的嗎?
在對記者有太多寄托、太多期望的同時,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我們對于民眾的人心呢?每一個人,除了職業的這個身份之外,每個人也都是社會民眾的一員,對家庭,對親朋戚友,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我們是否又都保持了一份人心呢?這人心,是人的善意、是人的愛心、是人的憐憫之心,是人的上進求尊重之心。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有保障,每個人也都希望活得有尊嚴,所以,對于記者之期望,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自身的擔當,記者與民眾有區別,但同樣,民眾也當有自身的要求。民眾媒介素養,或許說的是一個專業問題,是公民素養問題,但如果大家都想生活得好一點,都想在保障自己權益方面有公正對待之時,那就不僅需要對記者有要求、有期望,同時也在于每個人都希望記者那樣一樣希望自己,這樣,記者不僅可以做得更有希望和更專業,同時我們大家也都能生活得更好。
希望與失望同在,榮耀與失落同行,記者工作是一份光榮,也是一份辛苦,在記者節說記者,不僅在于媒體從業者的要求,同時也在于民眾的期望和努力。環境,不單獨是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
記者節感言 2
時代歷來對記者寄予厚望。李大釗指出:“現在的新聞,就是將來的歷史。〞記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記者那樣去崇尚真實、信仰真理、熱戀真誠,忠于新聞事實。記者見證歷史,但并不單單記錄歷史。記者的稱號蘊含一種動力,向生活學,向實際學,向群眾學。在生活中發現新聞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實際中挖掘新聞作品藝術上的感染力,在群眾中探究新聞作品審美欣賞的愉悅性。記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會責任心,傾聽民聲,反映民意,對上負責,對下負責,不因盲從和麻木而忘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記者的道德。
記者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范長江、穆青等老一輩杰出新聞工作者是當代記者的楷模。作為一名記者,必須在提高政治素質的同時,更多地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有敬業精神,有修養,還要有骨氣。古人說得好,無欲那么剛。我對那些東西不感興趣,你還能把我怎么樣?有這么一首詩,記不清楚是誰寫的了:“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時光如淘蕩泥土,砥柱觸天立中流。〞一旦進入此般境界,記者就會心胸磊落,坦坦蕩蕩。
新聞報道是一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記者用心、用情感悟生活,歷經千辛萬苦,在一線捕捉新聞線索,一雙眼緊盯不放,一雙腳不停追蹤,一雙手拍攝不停,一顆心永系百姓。記者從不說累,哪怕奔波不停;記者從不說怕,哪怕槍林彈雨;記者從不說忙,哪怕沒空吃飯……
記者憑敏銳洞察社會,將激情融入筆端。每一名記者都是紀實作家,每一名記者都是歌頌生活的詩人。我們贊美記者,我們歡慶記者節。記者節是加油站,是記者們最美麗的回憶,最溫馨的家。
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記者執著于自己的新聞理想,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謹向所有的記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記者節快樂!
記者節感言 3
會寫字的人,不一定就能成為一名好的新聞記者。因為,新聞報道不是信手捻來,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對新聞事件的真實反映,是經過對文字的精心錘煉,將思想和觀點隱藏在客觀事實中的絕妙詮釋。
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記者肩負著“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尋理想、拷問真相、守望良知是新聞記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因此,新聞記者,不應該是簡單的記錄者,而應是一個善于交流的訪問者,反應敏捷的運動員,思想深邃的哲學家,溫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惡如仇的俠士。
為了成為一名新聞人,我放棄了曾經穩定安逸的工作追尋我的新聞夢想,在新聞這條路上奮力跋涉的過程中,我收獲了果實也倍添了自信;在用新聞報道這個武器懲惡揚善時,我樹立了黨報記者的威信。7年的采寫歷練,我學會了用嘴與被訪者溝通,用眼去觀察,用文字去記錄,用頭腦去思考;成熟的.心態和對新聞導向準確把握的能力,讓我為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報記者而備感欣慰。
然而,越做下去,越感覺新聞記者不好當。一位同行對我說,“這一行做得越久,經驗越豐富,就越看出自己的水平與頂峰的差距。對自己要求不低的你,有時為了用一個詞來準確地形容想表述的內涵,卻要絞盡腦汁想大半天;有時候,一個新聞事件,本來用一個很恰當的角度去采寫效果會很好,而經驗豐富的你卻偏偏在策劃時無法想到,以至于對寫出來的稿件不滿意而懊惱。這,也許就是做了多年記者的你所亟待突破的瓶頸吧。”
7年的記者生涯,所流過的汗水和淚水,讓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記者的艱辛與痛苦。所經歷的勞累、疲憊、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聞價值的文章中。然而,當一篇篇精心采寫的稿件獲讀者的好評時;當我的新聞作品獲得廣東新聞獎時;當名字成為文章的金字招牌時,心里驟然涌出的那份收獲累累果實的自豪感,便猶如母親經歷了孕育和生育陣痛之后,抱著哭聲響亮的孩子時那樣甜蜜。
走在新聞的路上,我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但我知道,我不會放棄。人的一生,能把職業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記者節感言 4
青春如幟,理想不滅……十年從業堅守,猶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因為熱愛,而把沒有盡頭的苦役變成了詩意的棲居。
數年前,應恩師憬波所邀,穿越小城德江的巷陌,前去他寄居的小木屋清聊。我們一邊津津有味吃著清湯白菜,一邊饒有興趣談論文事。時空輪換,我吃過了好多美味佳肴,然而,時常憶及那頓菜根香,皆每有新得。
當年,我是從大山深處進城讀書求學的窮學生,恩師憬波則是充滿書卷氣的清貧公務員。因為文字,我們頗為投緣。他把讀書與寫作因果,比喻為春蠶和桑葉的關系:吃得多,則吐得多;消化得好,則吐得好!彼時,我對此懵懵懂懂,而今,自己做記者多年,已算經風歷雨,每每解析老師的教誨,皆大有裨益。
那時,因工作亦寫新聞的恩師憬波告誡我:“寫新聞一定要實事求是,千萬不能胡編亂造,做人要有良知,要有做事的底線!”這些年以之為圭臬,我竭盡全力實踐新聞理想,從最基層的通訊員成長為黨報記者,從沒有把新聞寫作看成謀生的一種手段,而是一份圣神的事業;直面“理想美滿,現實骨感”的社會肌膚,我如同手執利刃的劍客有過沉默,亦有過退卻,還有過無奈,可從沒有特意去文過飾非,力求做一個有思想的`媒體人。
文字本身沒有溫度,有溫度的是文字后面的記者!盡管,我不能“仗劍走天涯”,然而,守望良知已刻錄于心:“有可以不說的真話,決不說假話。”
“牢記時代,勿忘人民”是已故的新聞界泰斗、新華社原社長穆青的座右銘,這亦是采編人員的“金科玉律”。在記者節之際,我重溫此言,期待與同仁共勉,期翼與同仁戮力同心,不辱使命。
今天,我們記錄歷史;
明天,歷史記錄我們!
記者節感言 5
我是電視臺的記者,這天十分榮幸在第十一個記者節即將到來之際,代表十佳優秀記者在此發言。首先請允許我在那里向所有記者同仁們表示祝福,同時向關心和支持我們廣電事業的所有領導、各界朋友送上最誠摯的謝意,因為你們的鼓舞與鞭策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因為喜歡博學的央視名嘴水均益,因為喜歡睿智的白巖松,喜歡犀利的意大利記者法拉奇,14歲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們一樣的記者20xx年夏天,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我,懷揣著當年的夢想,走進了廣電。這個選取,讓遠在長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會在離他們千里之遙的扎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兒能一向在這個辛苦的崗位上執著的堅守。掐指一算,這天是我來第490天,回想這四百多個日夜,一個女孩子,背井離鄉沒有朋友,語言不通,完全像沒有歸宿感的浮萍,隨風飄零。幸運的是,在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幫忙下,我慢慢地適應,并融入到記者這個行列,融入到這座城市。從第一次采訪時因語言不通,與被采訪者面面相覷的尷尬,到此刻靈活自如的問答;
從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寫時的羞愧到此刻得心應手的寫稿……這一路,布滿了太多的坎坷和荊刺,凝結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記得今年六月五號那個深夜,那晚我在做的義工個性節目。為了趕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點。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時候,突然,電腦死機了可怕的是,節目沒有保存,大家都明白,這就意味著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費了……
眼看第二天的節目將受到影響,那一夜我對著空無一人的制作室失聲痛哭——人們常說記者就意味著與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終固執地認為記者這個職業是精彩的。因為你在讀懂別人的時候,也在檢閱和豐富自己,很多時候,你采訪的對象,就是你奮進的動力。擔任欄目制片以來,我結識了一群夕陽老人,他們年近古稀卻樂觀的自比廉頗,年輕時他們曾為發展揮灑汗水,暮年卻仍然為這方熱土出謀劃策。他今年夏天,在和陳主任,楊哥一起拍教育專題片的時候,小黃鑫悲慘的家庭遭遇張賢亮血氣方剛的父親張圣剛,應對兒子的學費沒有著落的失聲痛苦,張曼為母親還是為自己前途苦苦糾結的辛酸,這些讓我震撼。這期間我采訪了一位從小喪父,家庭貧困的的優秀學子張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條信息,信息資料是這樣的:,來武漢一個月了,大學生活很精彩,這些都就應感謝你。短短幾句話,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滿足。其實我就應感謝他們,是他們給了我無限的勇氣和力量,是他們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記者肩負的職責和使命。
除了這些,還有不向死神低頭白血病少女李怡曉,還有為弱勢群體用心奔走的義工……他們讓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為廣電大家庭中的一員,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讓我倍感榮耀,廣電前輩給我們新人做出了榜樣,他們對電視的執著,對新聞工作的一絲不茍,為我們樹立起了標桿,能夠說在每寸土地,每個角落都留下了廣電人的汗水。
經濟工作會議期間,精彩鮮明的新聞報道,深刻有力系列專題,吹響了快速發展的集結號。
特大洪災中,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我們一線記者的`身影,他們用形象的畫面生動的文字奏響了眾志成城,抗洪搶險的音。
建立省級衛生城市,我們記者穿梭在每個街頭巷尾,每個基層單位,一個又一個的催人奮進創衛報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里的監督檄文,他們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熱的激情澆注這個城市最美的一抹綠色。
這天是記者節,是個承載著記者職業光榮與夢想的節日,作為電視臺記者,我和我的同仁無比自豪和驕傲,同時也感到的職責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用心堅持正確導向,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創新思維,用我們的筆去描繪發展的美景,用我們的鏡頭記錄發展變化的每一刻;用我們的心去感受前進的脈搏。用行動向黨和人民,向各級領導,向xx萬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記者節感言 6
一提到記者,就會想到鏡頭、文字、聲音,他們用這些工具觀察、記錄時代的變遷和歷史足跡,反映波瀾壯闊的現實生活,用筆墨、鍵盤譜寫出精彩紛呈的新聞篇章。
記者是社會的瞭望者,是時代的參與者,又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當記者的過程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記者是責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義,這一職業考驗著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這不僅是職業的要求,更是人民群眾對新聞工作者寄予的厚望。也難怪記者這般感慨:記者是青春無悔,是樂此不疲,是激蕩的生命,是沸騰的熱血,是我們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業!
許多人小時候,就很羨慕屏幕上那些手持話筒的人。尤其是新聞專業的學生,都會視當一名記者為最初的夢想與憧憬,喜歡他們的沉著不迫,喜歡他們的瀟灑大方。到后來,才懂得了,“記者的生活是鐵腳馬眼神仙肚〞。在美麗光環的背后,記者也有鮮為人知的艱辛和苦衷。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動人的場景是他們用汗水,甚至是生命譜就的`詩篇。實際上,記者并不是那么自由自在、風光無限。作為“靠頭腦吃飯的群體〞,他們也有辛酸、無奈。
作為記者,注定了要餐風沐雨、飽受煎熬。他們將最真實的場景傳至千里之外,又將最溫暖的祝福帶到需要撫慰的人身邊。他們是一群忠實于生活、貼近生活的人,一群為了使命不知疲倦,為了工作不畏艱險的人。
記者節感言 7
去年記者節,是因為一個報道沒有出來而有感慨,今年的記者節是因為一條祝賀信息而記得,當然,今年記者節也是碰巧,剛剛也有自己一個專題報道出來了,但因為是關于xx的,所以一上午領導來電話,還是搞得人有點擔心,生怕觸及政治,可說,記者節,不是記得是媒體同業者的一個節日,更多是讓我們記得,我們對于社會的職責,同時也感慨在當下的這個環境里,媒體的生存,媒體從業者的發展。
記者,是一個讓人榮耀的稱謂嗎但在體制內,很多人都自謂是記者民工,在社會上又出現封口費一事,真真又是讓人感覺有點自甘墮落。記得研究生畢業那會,雖然有很多機會,但作為導師五個弟子的唯一一個去了媒體的我來說,是對自己一個信念的堅持,還是對老師的一個安慰呢!至今,或許我不是最好的,但在于學新聞的,難道理想不是做一個優秀的記者嗎理想與現實,思考眼前利益,其實也著眼于發展前途。
做記者,不僅僅在于外部環境,同時也在于媒體自身的環境。應對利益誘惑,應對阻擾,應對重重的探訪真相的困難,作為一個有想法,有堅持的記者,或許我們都能夠克服,但如果再加上自身的環境,我們所寄生的媒體環境也是一點都不理想,那我們,工作是否就真是就為了謀生呢在我身邊,在我的同行圈里,我感覺,除了養家生活,大部分人心底里其實都還是有些精神寄托的,這一點精神寄托,不僅僅在于我們在探尋真相,報道老百姓關心的`新聞或是滿足老百姓的娛樂享受,更實際的,其實還在于我們其實能夠幫忙到人,我們有一種工作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來自于心里,來自尊重,來自于社會及人們對記者的期望。所以,話說回來,記者行業,這個行業是有職業信仰、職業道德、職業理想的。但如果在整個社會輿論環境,生存環境變得更糟糕的狀況下,我們的堅守,難道就是能超脫現實的嗎
在對記者有太多寄托、太多期望的同時,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對社會的職責,我們對于民眾的人心呢每一個人,除了職業的這個身份之外,每個人也都是社會民眾的一員,對家庭,對親朋戚友,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我們是否又都持續了一份人心呢這人心,是人的善意、是人的愛心、是人的憐憫之心,是人的上進求尊重之心。每個人,都期望活得有保障,每個人也都期望活得有尊嚴,所以,對于記者之期望,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自身的擔當,記者與民眾有區別,但同樣,民眾也當有自身的要求。民眾媒介素養,或許說的是一個專業問題,是公民素養問題,但如果大家都想生活得好一點,都想在保障自己權益方面有公正對待之時,那就不僅僅需要對記者有要求、有期望,同時也在于每個人都期望記者那樣一樣期望自己,這樣,記者不僅僅能夠做得更有期望和更專業,同時我們大家也都能生活得更好。
期望與失望同在,榮耀與失落同行,記者工作是一份光榮,也是一份辛苦,在記者節說記者,不僅僅在于媒體從業者的要求,同時也在于民眾的期望和努力。環境,不單獨是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
記者節感言 8
記者節,我們的節日。
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報紙上;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作為新聞記者,活潑在人民群眾之中,穿梭于社會萬象之間,傳播黨的聲音,反映民生民意,抓到新聞“活魚〞,我們一向在路上。我們用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載著“江北水城運河古都〞開展的每一個腳印,書寫著聊城的榮耀與夢想,勾畫出永不褪色的`繽紛畫面。
記者節,以職業為節,為了記者的榮耀,也為了榮耀之后,腳步更沉著。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成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正在發生。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在建設“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建設生態禮貌市、加快打造山東“東引〞、“西拓〞橋頭堡的宏偉實踐中,我們滿懷熱忱、用心記錄,共同參與了這座城市的改革開展,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
辛苦中感受職責,筆觸下守望道義。在我們的節日里,驀然回首,多少風雨,多少汗水,多少困難與危險,都化為點點思緒出此刻腦海里。
時政報道不僅僅是地市黨報發揮政治優勢的前提和根底,也是提升報紙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開展,中央、省領導相繼前來視察,市里的重大活動也比較多,時政報道任務十分繁重。應對人員少、任務重、壓力大的實際,我們與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及時、準確、圓滿地完成了報道任務,將黨的聲音傳到達千家萬戶,得到市領導的肯定和表揚。
記者節感言 9
今天是第XX個記者節,和護士節、教師節一樣,在中國作為行業性的節日好象只有這么三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幸過節,我在很忙然中度過了今天———記者節。
從業這些年,經歷了風風雨雨,苦辣酸甜……心里一直想要說些什么? 100多年前,馬克·吐溫曾這樣評價新聞業:“這是由一群無知、自以為是、頭腦簡單的人制造的輿論,這些連挖溝、修鞋都不夠資格的人,為了生存走上了記者之路。”
這有點像當下中國新聞記者的寫照。
曾被譽為“無冕”的.這個群體,正在尷尬地飽受聲譽危機。更可怕的是,即使是記者自身,也常常陷入自我懷疑與否定之中。
一個機會,一考就考進了新聞單位,一個本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就吃起了文化這碗飯,敢說我是盡了全力地做記者,那種癡迷,那種敬業回想起來連自己都不堪回首,參與創辦經濟臺、交通臺,耕耘、收獲、艱辛、汗水、鮮花、榮譽,苦樂盡在其中……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民鼓,為民呼,為社會進步助推一把,忠于職守,我無愧地說,我做到了。
記者節只是一個尊重記者的形式和符號,記者要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融入社會,褒揚正義,鞭笞xx,為社會進步和文明貢獻力量。
記者節,一個雖然沒有假期但是令人心動的節日!
記者節感言 10
每年的11月8日,是一個屬于我們的特殊的日子。從踏進新聞行業那天起,如今已經過了五個年頭。回想這五年里的工作經歷,我感悟頗多。
記者是我的第一份職業。一開始工作時,對記者真正的含義并不懂,只知道盲目地仰慕記者的光輝與自由。于是,這個蛻變的過程變得極為漫長和艱辛。五年的時間過去了,我終于明白,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著力營造更和諧的社會環境,使我們的社會更文明、更進步,是記者不可推卸的職責與使命。
采訪的過程千篇一律,從接到任務到聯系采訪對象,再到采訪和寫稿。整個過程讓人感覺緊張、惆悵和疲憊。只有在完成一篇稿件并順利刊登后,才是我們可以稍微松口氣的時候。在這過程里,我也曾想過放棄,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三年前的一個采訪對象。那是一戶殘疾人家庭,妻子癱瘓在家,瘸腿的丈夫每天靠撿破爛為生,還要供一個女兒上學。我發現自己在工作上的累與他們生活上的`苦比起來不值一提,尤其是他們那種對生命的執著總會讓我感動,此時,放棄的念頭便打消了。
記者的一年四季都是收獲的季節。當有人肯定了我們的努力,所有的疲憊與惆悵便會很神奇地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尤其是當文章見報后我們所接到的每一句贊揚與批評,便會化成我們工作上進步的動力。社會賦予了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職責,讓我們去見證、去記錄社會上所發生的一切。我們需要不斷去接觸新的事物,我們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煥發出一種青春的激情。這些經歷讓我獲益良多。這種珍貴的收獲不分季節,每天都是進行時。所以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的一年四季都是收獲的季節。
記者節感言 11
我們的記者經常脫掉鞋襪和農民一起下田。為什么?因為這樣我們不光能拍到更好的畫面,同時,我們還代表著廣電的形象,我們有責任維護好這個形象。
我從事新聞事業只有14年,在很多人眼里我還只能是個“新兵蛋子”。我是1996年從市公交公司轉行到原電視臺工作的。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都承認自己是“新兵蛋子”的身份,但是,我從來不認為“新兵蛋子”就一定打不好槍。
2001年下半年,臺里把開辦對農節目《農技110特快》的任務交給了我,在接到臺里任務的時候,我的父親已經病重在床,肺癌晚期。而當時欄目組人員就只有我和童佳兩個人,每周三期的節目量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一邊是老父親盼望看見兒子的眼神,一邊是觀眾期待的新欄目……我選擇了后者,堅持做好每一檔節目。直到父親去世后辦喪事時,我才請同事幫忙頂了兩期。那段時間我的心很痛,在父親生命的最后時刻,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但是,那段時間我也收獲了快樂,欄目受到了普遍好評,正如央視白巖松所寫的一本書的書名——“痛并快樂著”。
肩負起服務農民的責任是多年來我們欄目受到好評的根本原因。《農技110特快》是個由多個小版塊組成的欄目,其中有一個《氣象農情》小版塊,這個小版塊的來歷有一段故事。說難聽點,這是個被農民罵出來的版塊。為了欄目題材的組織,農業局專門派了農技110集團的老賈長駐欄目組,老賈經常跟我們一起去拍節目。2005年8月,蓮花鎮農民來電反映水稻病害很嚴重。我和老賈馬上請了衢江區的水稻專家趕到蓮花鎮的田頭,專家馬上判定這是水稻黑條矮縮病。專家在現場介紹說,水稻黑條矮縮病就好比是癌癥,沒辦法治的,只能在苗期預防。當時有不少農民在圍觀,聽專家這么介紹,一位農民有點急了,在一邊大聲抱怨:“這樣的內容你們為什么不早播?現在已經發病了,損失已經造成了,再拍節目有什么用?”其實相關預防內容在2個月前已播出過兩遍,只是有些農民兄弟錯過了收看時間。老賈很委屈,馬上跟農民辯解說:“我們已經播過了,是你們自己沒有看。”
被農民指責,在我們欄目運行這么多年來還是頭一次,其實當時我內心也很委屈。但是,很快我就制止住了他們的爭吵。我覺得,農民非常可憐,這田里的稻子也許就是他們一年的希望。我對老賈說,我們不能要求農民守住電視機看每一期節目,我們再想想有沒有什么辦法,這是農民最基本的要求,我們有責任。在回來的路上,我冒出來一個想法,就是開一個天天提醒農事的版塊,內容不需要每期更新,要在農事周期內重復播,這樣農民看到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
就這樣,《氣象農情》應運而生,這個版塊按農情季節高頻率地提醒農民眼下該注意做好哪些農事。這個版塊后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2006年9月,在稻飛虱危害衢州時,我們利用《氣象農情》連續高密度地播出病蟲情報,不斷介紹緊急防控措施,農民看節目而動,加強了針對性防治。據市農業局統計,當年全市晚稻減少損失9萬多噸。
在我們這個團隊,我們的記者經常脫掉鞋襪和農民一起下田。為什么?因為這樣我們不光能拍到更好的畫面,同時,我們還代表著廣電的形象,我們有責任維護好這個形象。
我們做對農節目,也有個真情付出的'問題。童佳前幾天跟我說,每次播節目,看到稿子里農民關心的內容多的時候,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高興。其實,我們心里與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我有很多做農資的朋友,我經常跟他們說,如果讓我發現誰利用我們欄目坑農害農,那朋友就沒得做了。
前不久,我們回憶起做《農技110特快》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黃宏偉老師是這么回答的:酸甜苦辣很多,但是現在能夠想起來的卻只剩下甜。確實,《農技110特快》欄目組的每個成員,手中都握有省級一等獎的獎狀,有的人還不止一張。
事業需要堅守,成功更離不開堅守。一個好的記者必然會不斷地去追求作品的質量,而追求質量的過程往往是忘我的,是一種高尚的職業精神的自然流露。當你感覺撐不下去的時候,再咬咬牙,成功就離我們更近了一步。
記者節感言 12
今天是記者節,我們依然在路上,為隴南學子,為市民的熱線投訴,為每一條新聞線索,奔走在路上。
新聞記者是時代的見證者和書寫者,也必然是參與者。我們用手中的鏡頭和筆記錄新聞,呈現真相,反映民生訴求,為正義的伸張和城市的進步提供新聞和輿論的支撐。
報道新聞事實,揭示公共事件的真相,是記者的天職。為了維護職業的尊嚴,記者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和不畏威脅阻撓的勇氣。不可回避的是,記者因為新聞報道而受到人身威脅的事件時有發生。前不久,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表示,新聞記者正面臨復雜的職業生態環境;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坦言,記者維權仍有一定難度。記者成為一種高風險的職業。
慶祝20xx年記者節工作座談會透露,新聞出版總署正在研究建立新聞記者職務行為規范準則。明文規范記者行為,為新聞報道建立清晰的法律規范,是新聞業走向法治的前提,在規范采訪報道的同時,如何保障批評報道權、保障記者安全,應該是不容忽略的內容。新聞事業需要堅守新聞正義的記者,也需要捍衛新聞權利的新聞立法。
記者采訪報道和維權的.難度,反襯著公民知情權的實現程度;對記者權益的保障程度,則反映了對公民知情權的尊重程度。法治不健全,記者采訪報道的權利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保障。即便記者報道了真相,如果沒有社會法治的跟進,真相背后的正義訴求也不可能得到實現,事件即使反復曝光,也難有實質推進。新聞的困境對應了記者的艱難處境,也正是在需要記者勇敢擔當的地方,體現出新聞的價值和力量。
20xx年是晶報記者大力發揚“陽光媒體非常新聞”力量的一年,在輿論監督上更有力,在參與推動社會管理進步上更給力。為了新聞正義,我們將繼續前行。
記者節感言 13
今天是中國記者節,也是我踏入這一行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記者節。雖說進入宣傳部已兩年有余,大多都是干著和新聞沾邊的工作,也算是半個“業余記者”(之前我一直這樣自稱),可是卻一直不敢對外說自己的職業是“記者”。
20xx年4月19日,由于部內人事變動,我被任命為白銀日報駐白銀區記者站負責人,盡管這是一個沒有級別的頭銜,盡管記者站只有我一個人,盡管還是干著以前的日常工作……可是,至少在我心里,從那一刻起,我覺得自己才真正踏入了記者這一行業。
坦誠地說,在進入宣傳部之前,我對“記者”這一行業的概念完全是陌生的。最直觀地感受就是央視媒體的幾個較喜歡的記者兼主持人。如白巖松、柴靜、魯健等。那個時候覺得記者這個職業很是風光。進入宣傳部后,我接觸的最多的就是我們白銀區廣電中心的一幫兄弟姊妹。他們在白銀區就算是記者,阿杜就是這個圈里的名記。 除了廣電一群人,我工作上的伙伴還是就是《白銀日報》的一群真正記者。剛開始跟領導活動,只要別人提“記者”我的`第一反應都不是指我們,而是指報社和市電視臺的人。
慢慢地在這個行業干得時間長了,大家都熟絡起來,圈子也在漸漸擴大。對記者這個行業也有了更深地了解和感觸。他們發現并頌揚人間的真善美,他們鄙棄并揭露社會的假惡丑;他們不能像其他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規律作息,他們經常是在和朋友聚會的飯桌上亦或是周末陪家人休閑時被通知立刻趕往采訪現場;他們很少擁有鮮花和掌聲,甚至有時候會被潑冷水、拒之門外……但是不管怎樣,他們是一群為了夢想而不斷追求、不停奔跑的人。如阿杜所說“因為熱愛、所以奔跑;因為奔跑、更加熱愛!”
“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平民的感動、思想的跳動、時代的脈動,近得可以聽到一朵花開的聲響,近得可以看到漣漪泛起的花紋”之于記者,這已足夠!
“不是在下鄉采訪,就是在下鄉的路上。”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在追夢的路上!
記者節感言 14
今天是第xx個記者節,和護士節、教師節一樣,在中國作為行業性的節日好象只有這么三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幸過節,我在很忙然中度過了今天———記者節。
從業這些年,經歷了風風雨雨,苦辣酸甜......心里一直想要說些什么?
100多年前,馬克·吐溫曾這樣評價新聞業:“這是由一群無知、自以為是、頭腦簡單的人制造的輿論,這些連挖溝、修鞋都不夠資格的人,為了生存走上了記者之路。”
這有點像當下中國新聞記者的寫照。
曾被譽為“無冕”的這個群體,正在尷尬地飽受聲譽危機。更可怕的是,即使是記者自身,也常常陷入自我懷疑與否定之中。
一個機會,一考就考進了新聞單位,一個本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就吃起了文化這碗飯,敢說我是盡了全力地做記者,那種癡迷,那種敬業回想起來連自己都不堪回首,參與創辦經濟臺、交通臺,耕耘、收獲、艱辛、汗水、鮮花、榮譽,苦樂盡在其中......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民鼓,為民呼,為社會進步助推一把,忠于職守,我無愧地說,我做到了。
記者節只是一個尊重記者的形式和符號,記者要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融入社會,褒揚正義,鞭笞非正義,為社會進步和文明貢獻力量。
記者節,一個雖然沒有假期但是令人心動的節日!
記者節感言 15
又到了一年11月8日,又到了一年的記者節,入新聞這行已有三年了,三年對我來說,有很多種成長,我邁過了25歲,朝著30歲靠近,我不再是剛出入社會的青澀大學生,我已儼然成為這個社會大家庭的一員,開始為了生活與生存奔波。三年讓很多原先幼稚的理想在不斷改寫,從小夢想過長大后
記得第一次獨立出去采訪,當時拿相機的手在不停哆嗦,手足無措,不知道自己該拍些什么。加上之前聽傳聞說那天我采訪的領導平時就很嚴厲,尤其是對記者的要求很苛刻。可是那天那個被采訪的領導也許是看到了我的慌張和羞澀,他對我一個和藹的微笑,然后鼓勵地說:“小姑娘,沒事,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驚愕了一下,頓時覺得有種溫暖,也打破了我之前對他的恐懼。再后來,面對各種大小采訪,面對各種各樣的采訪對象,一想到第一次采訪時那個溫心鼓勵的微笑,我不再緊張,我知道任何事都沒有那么可怕。
再后來我由室外跑新聞轉到室內從事文字編輯工作,每天要看很多很多別人寄來的新聞稿件,得篩選,得整理,標題要改,內容要改,很多新聞稿件的質量讓我改得心煩氣躁,我開始討厭每天看到那些文字,我開始討厭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覺得我的生活很機械很無趣,我似乎丟了自己,迷失了方向,我找不到了存在感。于是我開始抑郁,終于有一天我學會了逃離,去了最西部的省份,去了我夢寐以求的青藏高原,在那里,看著每天都會虔誠膜拜的藏族人民,我被震撼了,我不知道是怎樣的一種信念和勇氣讓他們如此堅定和執著。想想自己面對工作生活的`小小不如意就開始自暴自棄,逃避現實,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懦弱。仰望雪域湛藍的天空,才發現世界還有如此潔凈的地方,生活原來還可以如此美好!環顧雪域茫茫高原,我又是何其渺小微不足道,我自己不勇敢真的沒人替我堅強,所以生命由不得我如此任性無知,既然選擇了這行,也走了這么久,就該堅持走下去,直到真的走不動走不了為止。當用一顆平和的心來看這些稿件時,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每個不同的故事里會折射出不同的人生。
理想是什么,現實是什么,理想是現實不斷給我樹立的新目標。人們常說記者是無冕之王,鐵肩擔道義,可是作為在基層最普通的新聞工作者,現實生活中真的沒有賦予我這么大的權利,我能做的是站在公平公正的位置,用心編輯好每一篇讀者的來稿。最后,祝福我的同行們節日快樂!
記者節感言 16
11月8日是中國記者節,除了以記者為職業的人,校園中也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他們用眼睛去觀察日新月異的校園變化、用心去感受校園中濃濃的情誼、用筆記錄校園的大事小情......與此同時,他們同樣記錄了四年的'大學生活和學生時代的成長經歷。那么在記者節這一天,讓我們共同向有責任肯擔當的校園學生記者們致敬!讓我們去傾聽他們的記者感言吧!
采事跡,訪朋友——姜孟(工學網制作中心學生記者)
我不是謠言的傳遞者,也不是傳奇的歌頌者。我只是帶著微笑去結交一個朋友,挖掘背后的故事,與大家分享他和她的喜怒哀樂。我喜歡把最初的神秘感變為最后的親切感,然后開心地對大家說:“嘿!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
記者節感言 17
在這個特別的記者節,我感慨萬千。作為一名記者,我們肩負著傳遞信息、揭示真相的使命。
我們奔跑在新聞的第一線,見證著世間的悲歡離合,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每一個重要的'瞬間。每一次采訪,每一篇報道,都是我們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和擔當。
盡管工作中充滿挑戰和壓力,但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夠為人們帶來一些改變,能夠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一切都值得了。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堅守這份職業的初心,為新聞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節感言 18
記者節,是屬于我們的節日,也是對我們職業的一種肯定和激勵。
在新聞的道路上,我們不斷追求真相,不畏艱難險阻。我們用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視角,為人們呈現出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故事。
我們是時代的記錄者,也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和壓力,我們都不會退縮,因為我們心中有一份對新聞的熱愛和執著。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要向所有同行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讓我們一起繼續前行,為新聞事業發光發熱!
記者節感言 19
記者節,是對我們辛勤工作的一種紀念,也是對我們未來的一種期許。
作為記者,我們是社會的瞭望塔,用我們的眼睛和筆觸,為人們揭示生活的本質和意義。我們經歷過無數個日夜的奔波,只為了給讀者帶來最新、最有價值的信息。
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適應新的`挑戰和機遇。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守初心,勇于創新,就一定能在新聞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新聞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節感言】相關文章:
記者節感言(精選12篇)02-20
記者節優秀記者感言11-02
2019記者節感言范文大全07-26
記者節感言(通用15篇)10-30
最新記者節感言(通用15篇)10-30
記者節寄語11-02
記者節活動方案03-31
慶祝記者節方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