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名師的教學感言
小學數學名師的教學感言
教學是一種“奔跑”。有時教師在領跑,引領學生走向知識的殿堂;有時學生在自主地奔跑,教師在學生后面助力,在學生旁邊加油吶喊。教師與學生在互動中不斷改變前后位置,奔向一個又一個終點,又從一個個新的起點出發。
“數學是模式的科學”。小學數學中,數學概念、法則、性質、規律、公式、數量關系等都可以視作“數學模型”,數學教學就是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生長過程,即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
數學與生活天然地聯系在一起,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公園里有數學、體育中有數學、購物中有數學、圖案中有數學、科技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要讓每一位學生擁有一雙發現數學、欣賞數學的眼睛,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思考世界。
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基礎是學生理解數學的基礎。教師要善于創設多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實物、圖、表等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情境去解釋同一個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個問題,豐富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數學問題產生于數學情境,一個好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數學情境不等于生活情境,它可以是源于生活的有豐富現實背景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源于數學自身的純數學的問題情境,還可以是源于其他學科的生活常識或科學探索類的情境。在數學情境的問題上,課堂教學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有的教師設置的情境不合理,有的情境偏離教學目標,有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二是有的教師不會用好數學情境,沒有發揮好情境的功能,使情境在使用中偏離了目標。
我們要努力把數學課上得簡單、快樂,使數學課充滿生機與樂趣,使數學課成為學生學習創造的樂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數學好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美麗的數學童年。
數學課成功與否的一個簡單標志就是課堂上學生是否在“動腦筋”,也就是學生是否積極地思考數學,而不是被動地聽講、簡單地模仿和機械地記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學會“問”數學,要使更多的學生愿問、敢問、會問。教師要用一個個問題串起課堂,使學生的學習從問題開始,經歷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到產生或研究新的問題結束。
教師的課堂智慧在一個個具體的教學行為中體現出來。當學生發表意見的時候,他能夠正確把握問題的實質;當課堂有精彩生成的時候,他能夠敏銳地捕捉最有價值的信息;當課堂氣氛沉悶的時候,他能夠妙趣橫生地調整教學;當學生的思路受阻的時候,他能夠引出一條新的通道;當學生無法表達清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他能夠引導學生說出來……
“節外生枝”是課堂的一份美麗,學生的一個動作和一句話,課堂里的一個偶發事件,甚至突如其來的“干擾”,都可以成為難得的教育資源。對于這些突然出現、稍縱即逝的課程資源,只要教師及時地搶抓并有效利用,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發揮,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活力、充滿智慧。
“試教”是一種有“爭議”的教學,有很多人認為多遍的“試教”使“公開課”失去了本真的意義。其實,我認為本沒有“試教”,每一次教學都是真實的教學(當然,我們反對同一內容對同一批學生的重復教學),在不同班級中的教學怎么能說“試教”呢,應該更名為“多次教學”。“多次教學”的目的是使教師更好地感悟學生,感悟課堂,積累教學實踐智慧,提升教學水平。
有位詩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我們很多教師也有這樣的感覺,每天上課、下課,好像也沒什么好研究的。其實,課堂是研究的最佳場所,教師處于研究的最佳位置,教師可以從一節課的對比,一個案例的解析、一次學生訪談、一個問題小調查開始進行研究,研究要做得細、做得實,把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的感悟記錄下來就是一份好的研究。于是,當你真正走進研究的時候,你會驚呼:這邊風景獨好!
“課例研究”是一種適合教師的研究方式。“課例研究”使教師經常處于一種反思狀態,有助于教學理論的內化與實踐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教師形成敏銳的課堂觀察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領悟能力。教師經常開展“課例研究”,教學才會常教常新,教學才會變得鮮活有趣、充滿生機、充滿智慧。
孩子的世界像神秘的海洋。走進孩子的世界,你能看到孩子的世界色彩斑斕,你能聽到孩子的“一百種語言”,你能感受到孩子心靈的美麗……;走進孩子的世界,你能知道孩子每道錯題的根源在哪里,你能知道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是什么,你能知道孩子的個性差異有哪些……我們要學會“蹲下來”,走進孩子的世界。
【小學數學名師的教學感言】相關文章:
名師教育教學感言01-21
名師教育感言03-10
名師的教師感言02-24
《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的讀書隨筆06-12
教學感言: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3
小學數學名師成長心得06-15
小學觀潮名師教學實錄10-22
北師版數學名師教學反思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