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化學實驗報告

時間:2024-07-29 12:39:37 實驗報告 我要投稿

化學實驗報告[精]

  在當下社會,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實驗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化學實驗報告[精]

化學實驗報告1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實驗科目,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課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做實驗,從實驗中真實地看到各種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看到各種化學現象的產生,從而更直觀的學習到相關知識。

  一、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我想,在這個過程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感悟就是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當在試驗中發現與預料過程所不符,那么必定是過程中出現錯誤,而尋找并解決的這個過程是書本中無法給予的。做實驗絕對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這樣就要有充分的準備,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實驗,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在實驗過程中,自己看書,獨立思考,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也就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二、學會突破創新

  實際上,在弄懂了實驗原理的基礎上,我們的時間是充分的,做實驗應該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說創新對于我們來說是件難事,那改良總是有可能的。試著通過自己現有的知識,多想,多做,多總結,我想首先著是作為一個求知者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必須堅守的原則,其次就是要敢于突破,我們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踮起腳尖即使觸不到天空,也可以更加拓寬自己的視野。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

  在化學實驗學習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實驗,如有毒有害物質參與且不易排污的實驗、化學現象瞬間即逝的.實驗、不易操作或難以成功的實驗、需要反復觀察的實驗、反應慢導致單位課時中難以完成的實驗等。我們在研究改進措施的同時,也可以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制作視頻資料或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化學的基本特征,它的學習功能是其它任何學習方式難以代替的,現代信息技術不過是學習的輔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優勢并與日常學習形成優勢互補。

  四、必須加強動手能力

  動手操作對激發化學學習興趣、幫助理解化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化學這樣一種學科,動手能力的強弱與知識的掌握其實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動手能力太弱,所學習到的知識就無法通過有效的方式真正組織起來,那么學到的知識就只是輸入而沒有輸出,只有理論而沒有實踐,對于這樣一門學科,這樣的缺陷是致命的,而這樣的能力是必須具備的。

化學實驗報告2

  有機化學又被成為碳化合物的化學,它的學習難度會相對較高,因此,學生想要學好這一部分,首先就要對它有個充分的認知。有機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化學分支,涉及分子結構、反應機理和化學物質的制備。下面將分享三個觀點,介紹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一、系統學習基礎知識。

  有機化學的學習需要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的充分掌握上。首先,學生需要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命名規則和結構特點。其次,也必須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原子和它們與其他化合物之間的鍵的性質。因此,迅速梳理和消化列表總結等簡單工具常常能夠加深各元素間特征類型和配位數的記憶。學生還需要學習有機分子的化學反應,這包括酸堿反應、取代反應、消除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等。高度關注如何通過化學反應設計出最優化的有機化合物可突破地球環境影響,從而為環保社會培育領軍人才提供協助。

  有機物種類繁多,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每類有機物的結構,性質以及結構與性質間的關系,分類歸納每類有機物的通式和通性。如在《烴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識是以官能團為主線展開的,所以在學習衍生物時,要首先抓住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去推斷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質進一步驗證其結構,充分認識結構決定性質的辨證關系。

  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間的排列情況。利用第二課堂時間到實驗室自己動手組合ch4、ch2=ch2、ch3ch=ch2、ch3ch2oh等分子模型,以提高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二、多實踐,增強運用能力。

  有機化學的學習需要多實踐,以便學生能夠掌握實驗操作方法和學習內容的應用。例如,學生可以進行各種合成實驗,并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方法和技巧;還可以通過文獻調研和閱讀有機化學過程方面的論文提升自己,鞏固和拓展認識。此外,在實踐過程中與導師、助教、同學等交流溝通,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和建議來激勵自己充滿創造性并得到及時反饋,另外不失為多角度理解知識的有效途徑。

  許多學生在心底里對有機化學存在恐懼感,視有機化學為他們職業抱負的墳場。這個觀念又被學生們之間口口相傳的恐怖故事以及“為我的教授評分”的網址所強化,這正是很多出人意料的結果遷怒于社交媒體的原因。

  有機化學確實很難。其難度源于以下幾個原因:1。有機化學中的概念是全新的,同時這些概念又很抽象,對于那些只專注于有形物體的`人而言,“所有的牛都是黑色的夜晚”并不是寬慰之言。2。有機化學內容很多,有大量的學習材料,最重要的是不能落后。3。課程進度很快而且是累積的:既不能忘記雜化和幾何,還希望能理解后續的內容;既不能忘記立體化學,還希望能理解后續的內容。4。許多學生已忘記了普通化學中所學的大部分內容,像酸性、堿性、熱力學概念、化學動力學等需要連續的強化。

  我告訴我的學生們,他們將會發現以下的策略是非常有用的,對數學和物理也適用。1。首先,每天花一個小時學習有機化學。關閉你的智能手機,它會使你愚蠢。關閉電視或其它噪音源,它會分散你的注意力。找一個安靜的場所,集中注意力。同時完成多個任務僅是個虛想。沒有人能夠同時專注做兩件事,兩者會互相減損。這將只能是浪費時間。2。閱讀下次課所布置的課本內容。這樣你將會為下次的授課做好準備,曾被視為很難理解的內容將變得易懂。3。演習章內習題。首先做示例習題,每個這樣的例題,可以在下文馬上找到正確答案,看你的理解是否正確。再做接下來的習題,答案在附錄里。如果你答對了,非常好。如果答錯了,確保找到錯誤的原因。4。完成上次課內容相關的所有章節的習題。不必做每個習題的所有部分,除非必須。做習題1的(a)部分,習題2的(a)部分,等等。這樣你一次查看所有的習題。如果你不懂某一個問題,返回來,弄清楚為什么。5。無論你做什么,切記勿把上課變為單純空洞的記憶練習,這樣也不會持久。要學習基本概念。他們適用于科學上的任何事情。

  像這樣的訣竅無需按字面意思來理解,這類通用方法是有效的。保證。

  三、掌握相關技能,深入研究前沿。

  有機化學的第三步是掌握相關技能以及深入研究最新進展。這包括熟練掌握化學式運算,如分離某一特定分子;了解基本的儀器和測量技術,如紅外光譜、質譜、核磁共振等;并且要時刻關注科學界的最新發展和最新研究前沿,例如關注有機化學的高質量期刊(如nature和science),加強對前沿領域的關注學習,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工作,更好地了解該學科的未來方向。

  無論是學哪一門學科,哪一部分的內容,學生首先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參與。結合老師編寫的學案,認真預習,把難理解、看不懂的知識記錄下來,到課堂上仔細聽老師分析、講解。

  學習有機化學的一般規律或者方法是: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這也是學生應該構建的基本的有機知識框架。在這一基礎上還需要探究無機物與有機物的根本區別,明白有機物的獨特魅力,斷鍵的含義。

  有機物種類繁多,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每類有機物的結構,性質以及結構與性質間的關系,分類歸納每類有機物的通式和通性。

  如在《烴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識是以官能團為主線展開的,所以在學習衍生物時,要首先抓住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去推斷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質進一步驗證其結構,充分認識結構決定性質的辨證關系。

  有機化學東西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絕對不是值得提倡的。我們要學會按照一定標準分類,最普遍的一個分類就是按照官能團來區分。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雙鍵、叁鍵、羥基等等來分類,分類可以不用很詳細,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點的東西放在一起。分類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個把每一類物質具有的的性質、會發生怎么樣的反應了解清楚。

  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我們通過弄懂一個或幾個化合物的性質,來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質,從而使龐大的有機物體系化和規律化,這是學習有機化學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間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聯系性的同時,還要認識其發展性和特殊性。這就需要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更全面、深刻地認識有機化學知識。

  先從烴開始,先把各官能團的性質記一下,化學反應就沒問題了。然后把鑒別各物質的方法搞清,但別弄混。把幾種反應類型弄明白。各種反應其實都是各官能團的反應,所以官能團的性質要了然于心才行。理解著記憶,關注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掌握反應機理,不要偷懶,早讀也可以背一背。

  總之,有機化學的學習需要系統學習基礎知識、多實踐并增強運用能力、掌握相關技能以及深入研究前沿。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實驗技巧,并為未來的實際應用和進一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化學實驗報告3

  【實驗名稱】

  探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快慢之分;

  2.通過實驗探究溫度、催化劑、濃度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儀器和試劑】

  4%的過氧化氫溶液、12%的過氧化氫溶液、0.2mol/L氯化鐵溶液、二氧化錳粉末、熱水、滴管、燒杯、試管。

  【實驗過程】

  【問題討論】對比實驗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化學實驗報告4

  實驗題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采用間接配制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于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于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mkhc8h4o4/g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cnaoh/mol·l-1

  m樣/g

  v樣/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化學實驗報告5

  例一定量分析實驗報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為例)

  實驗題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采用間接配制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于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于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mkhc8h4o4/g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cnaoh/mol·l-1

  m樣/g

  v樣/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實驗結果與討論: (1)(2)(3)…… 結論:

  例二合成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題目:溴乙烷的合成

  實驗目的:1.學習從醇制備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鞏固蒸餾的操作技術和學習分液漏斗的使用。 實驗原理:

  主要的副反應:

  反應裝置示意圖:

  (注:在此畫上合成的裝置圖) 實驗步驟及現象記錄: 實驗步驟現象記錄

  1.加料:

  將9.0ml水加入100ml圓底燒瓶,在冷卻和不斷振蕩下,慢慢地加入19.0ml濃硫酸。冷至室溫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攪拌下加入13.0g研細的溴化鈉,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熱,燒瓶燙手。

  2.裝配裝置,反應:

  裝配好蒸餾裝置。為防止產品揮發損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卻,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剛好浸沒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熱石棉網上的燒瓶,瓶中物質開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狀物質逐漸蒸餾出去,約30分鐘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無油滴蒸出為止。

  加熱開始,瓶中出現白霧狀hbr。稍后,瓶中白霧狀hbr增多。瓶中原來不溶的固體逐漸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

  3.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將下層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蕩,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為渾濁液。分離后的溴乙烷層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化學實驗報告6

  實驗名稱

  組裝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

  實驗目的

  正確地組裝一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并做好排水集氣的準備

  實驗器材、藥品

  大試管(Ф32mm×200mm)、帶導管的'橡皮塞(與試管配套)、酒精燈、鐵架臺(帶鐵夾)、木質墊若干塊、集氣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裝好水)、燒杯(100mL)。

  實驗步驟

  1. 檢查儀器、藥品。

  2. 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3. 檢查氣體發生裝置的氣密性。

  4. 按照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要求裝配好氣體發生裝置。

  5. 在水槽中用燒杯向集氣瓶中注滿水,蓋好毛玻璃片,將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裝置,整理復位。

化學實驗報告7

  課程名稱:儀器分析

  指導教師:李志紅

  實驗員 :張xx宇

  時 間: 2xx年5月12日

  一、 實驗目的:

  (1) 掌握研究顯色反應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繪制吸收曲線的方法,正確選擇測定波長。

  (4) 學會制作標準曲線的方法。

  (5) 通過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在未知式樣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并了解此儀器的主要構造。

  二、 原理:

  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無機離子,通常要經過兩個過程,一是顯色過程,二是測量過程。 為了使測定結果有較高靈敏度和準確度,必須選擇合適的顯色條件和測量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長,顯色劑用量,有色溶液穩定性,溶液酸度干擾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長:一般情況下,應選擇被測物質的最大吸收波長的光為入射光。 顯色劑用量:顯色劑的合適用量可通過實驗確定。

  (2) 溶液酸度:選擇適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緩沖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測離子和顯色劑,測其吸光度,作DA-PH曲線,由曲線上選擇合適的PH范圍。

  (3) 干擾。

  有色配合物的穩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顏色應當穩定足夠的時間。 干擾的排除:當被測試液中有其他干擾組分共存時,必須爭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4鄰二氮菲與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穩定橙紅色配合物。配合無的ε =1.1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為3:1,PH在2-9(一般維持在PH5-6)之間。在還原劑存在下,顏色可保持幾個月不變。Fe3+ 與鄰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藍色配合物穩定性教差,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加入還原劑使Fe 3+還原為Fe2+ 與顯色劑鄰二菲作用,在加入顯色劑之前,用的還原劑是鹽酸羥胺。此方法選擇性高Br3+ 、Ca2+ 、Hg 2+、Zn2+ 及Ag+ 等離子與鄰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擾測定,相當于鐵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離子不干擾測定。

  三、 儀器與試劑:

  1、 儀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計

  500ml容量瓶1個,50 ml 容量瓶7個,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燒杯2 個,吸爾球1個, 天平一臺。

  2﹑試劑:

  (1)鐵標準溶液100ug·ml-1,準確稱取0.43107g鐵鹽NH4Fe(SO4)2·12H2O置于燒杯中,加入0.5ml鹽酸羥胺溶液,定量轉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

  (2)鐵標準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鐵標準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

  (3)鹽酸羥胺溶液100g·L(用時配制)

  (4)鄰二氮菲溶液 1.5g·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餾水稀釋至所需濃度。

  (5)醋酸鈉溶液1.0mol·L-1μ-1

  四、實驗內容與操作步驟:

  1.準備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鐵標溶液和其他輔助試劑。

  (3) 開機并試至工作狀態,操作步驟見附錄。

  (4) 檢查儀器波長的正確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鐵標溶液的配制

  準確稱取0.3417g鐵鹽NH4Fe(SO4)·12H2O置于燒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到容量瓶刻度。

3 .繪制吸收曲線選擇測量波長取兩支50ml干凈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鐵標準溶液2.50ml容量瓶中,然后在兩個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鹽酸羥胺溶液,搖勻,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鄰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線搖勻,用2cm吸收池,試劑空白為參比,在440——540nm間,每隔10nm測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長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確定最大吸收波長

  4.工作曲線的繪制

  取50ml的容量瓶7個,各加入100.00μɡ ml-1鐵標準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別加入0.5ml鄰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線搖勻,用2cm吸收池,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溶液,在選定波長下測定并記錄各溶液光度,記當格式參考下表:

  5.鐵含量的測定

  取1支潔凈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鐵未知試液,按步驟(6 )顯色,測量吸光度并記錄.

  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

  6.結束工作

  測量完畢,關閉電源插頭,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臺,罩上一儀器防塵罩,填寫儀器使用記錄.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儀器并放回原處.

  五、討論:

  (1) 在選擇波長時,在440nm——450nm間每隔10nm 測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試劑未搖勻,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縮減一點進程,試齊充分搖勻,靜置時間充分,結果會更理想一些。

  (2) 在測定溶液吸光度時,測出了兩個9,實驗結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靜置的未達到15min;b、藥劑方面的問題是否在期限內使用(未知)因從溶液顯色的效果看,顏色有點淡,要求在試劑的使用期限內使用;c、移取試劑時操作的標準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個人移取試劑。(張麗輝)

  在配制試樣時不是一雙手自始至終,因而所觀察到的結果因人而異,導致最終結果偏差較大,另外還有實驗時的溫度,也是造成結果偏差的原因。(崔鳳瓊)

  本次實驗階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終結果不精確。(普杰飛)

  (1) 在操作中,我覺得應該一人操作這樣才能減少誤差。

  (2) 在使用分光計時,使用同一標樣,測同一溶液但就會得出不同的值。這可能有幾個原因:a、溫度,b、長時間使用機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國躍) 在實驗的進行當中,因為加試樣的量都有精確的規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動操作所以會有微小的誤碼率差量,但綜合了所有誤差量將成為一個大的誤差,這將導致整個實驗的結果會產生較大的誤碼率差。(趙宇)

  在配制溶液時,加入拭目以待試劑順序不能顛倒,特別加顯色劑時,以防產生反應后影響操作結果。(劉金旖)

  六、結論:

  (1) 溶液顯色,是由于溶液對不同波長的光的選擇的結果,為了使測定的結果有較好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必須選擇合適的測量條件,如:入射波長,溶液酸度,度劑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長與溶液濃度無關,不同濃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強烈,吸收程度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關系,從而可以根據該部分波長的光的吸收的程度來測定溶液的濃度。

  (3) 此次試驗結果雖不太理想,但讓我深有感觸,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試驗操作方面的知識。從無知到有知,從不熟練到熟練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張麗輝)

化學實驗報告8

  一、實驗目的

  1、了解熔點的意義,掌握測定熔點的操作

  2、了解沸點的測定,掌握沸點測定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1、熔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點,利用測定熔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2、沸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點,利用測定沸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三、主要試劑及物理性質

  1、尿素(熔點℃左右)苯甲酸(熔點℃左右)未知固體

  2、無水乙醇(沸點較低72℃左右)環己醇(沸點較高160℃左右)未知液體

  四、試劑用量規格

  五、儀器裝置

  溫度計玻璃管毛細管Thiele管等

  六、實驗步驟及現象

  1、測定熔點步驟:

  1、裝樣

  2、加熱(開始快,低于15攝氏度是慢,1—2度每分鐘,快到—熔點時攝氏度每分鐘)

  3、記錄

  熔點測定現象:

  1、某溫度開始萎縮,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現

  3、全熔

  2、沸點測定步驟:

  1、裝樣(左右)

  2、加熱(先快速加熱,接近沸點時略慢,當有連續汽泡時停止加熱,冷卻)

  3、記錄(當最后一個氣泡不冒出而縮進是為沸點)

  沸點測定現象:剛開始有氣泡后來又連續氣泡冒出,最后一個氣泡不冒而縮進。

  七、實驗結果數據記錄

  熔點測定結果數據記錄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沸點測定數據記錄表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八、實驗討論

  平行試驗結果沒有出現較大的偏差,實驗結果比較準確,試驗數據沒有較大的偏差。但在測量環乙醇的時候由于溫度過高導致橡皮筋脫落,造成試驗幾次失敗,經過重做實驗最終獲得了較為準確的.實驗數據。測量未知固體熔點時由于前一個測的是苯甲酸,熔點較高,而未知固體熔點較低,需要冷卻30攝氏度以下才可進行實驗,由于疏忽溫度未下降30℃就進行了測量,使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后我們重新做了該實驗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實驗結果。

  九、實驗注意事項

  1、加熱溫度計不能用水沖。

  2、第二次測量要等溫度下降30攝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燙到手

  4、沸點管石蠟油回收。

  5、沸點測定是不要加熱太快,防止液體蒸發完。

化學實驗報告9

  一、實驗目的

  1、觀測CO2臨界狀態現象,增加對臨界狀態概念的感性認識;

  2、加深對純流體熱力學狀態:汽化、冷凝、飽和態和超臨流體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測定CO2的PVT數據,在PV圖上繪出CO2等溫線

  3、掌握低溫恒溫浴和活塞式壓力計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純物質的臨界點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溫度(T C)和最高壓力點(PC)。純物質所處的溫度高于TC,則不存在液相;壓力高于PC,則不存在汽相;同時高于TC和PC,則為超臨界區。本實驗測量TTC三種溫度條件下等溫線。

  三、實驗裝置流程和試劑

  實驗裝置由試驗臺本體、壓力臺和恒溫浴組成(圖2—3—1)。試驗臺本體如圖2—3—2所示。實驗裝置實物圖見圖2—3—3。實驗中由壓力臺送來的壓力油進入高壓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銀進入預先裝有高純度的CO2氣體的承壓玻璃管(毛細管),CO2被壓縮,其壓力和容積通過壓力臺上的活塞桿的進退來調節。溫度由恒溫水套的水溫調節,水套的恒溫水由恒溫浴供給。

  CO2的壓力由壓力臺上的精密壓力表讀出(注意:絕對壓力=表壓+大氣壓),溫度由水套內精密溫度計讀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質面比常數計算得到。試劑:高純度二氧化碳。

  圖2—3—1 CO2 PVT關系實驗裝置圖

  2—3—2試驗臺本體

  1高壓容器

  2—玻璃杯

  3—壓力油

  4—水銀

  5—密封填料

  6—填料壓蓋

  7—恒溫水套

  8—承壓玻璃管

  9—CO210精密溫度計

  四、實驗操作步驟

  1、按圖2—3—1裝好試驗設備。

  2、接通恒溫浴電源,調節恒溫水到所要求的實驗溫度(以恒溫水套內精密溫度計為準)。

  3、加壓前的準備——抽油充油操作

  (1)關閉壓力表下部閥門和進入本體油路的閥門,開啟壓力臺上油杯的進油閥。

  (2)搖退壓力臺上的活塞螺桿,直至螺桿全部退出。此時壓力臺上油筒中抽滿了油。

  (3)先關閉油杯的進油閥,然后開啟壓力表下部閥門和進入本體油路的閥門。

  (4)搖進活塞桿,使本體充油。直至壓力表上有壓力讀數顯示,毛細管下部出現水銀為止。

  (5)如活塞桿已搖進到頭,壓力表上還無壓力讀數顯示,毛細管下部未出現水銀,則重復(1)——(4)步驟。

  (6)再次檢查油杯的進油閥是否關閉,壓力表及其進入本體油路的二個閥門是否開啟。溫度是否達到所要求的實驗溫度。如條件均已調定,則可進行實驗測定。

  4、測定低于臨界溫度下的等溫線(T= 20℃或25℃)

  (1)將恒溫水套溫度調至T= 23℃左右,并保持恒定。

  (2)逐漸增加壓力,壓力為左右(毛細管下部出現水銀面)開始讀取相應水銀柱上端液面刻度,記錄第一個數據點。讀取數據前,一定要有足夠的平衡時間,保證溫度、壓力和水銀柱高度恒定。

  (3)提高壓力約,達到平衡時,讀取相應水銀柱上端液面刻度,記錄第二個數據點。注意加壓時,應足夠緩慢的搖進活塞桿,以保證定溫條件,水銀柱高度應穩定在一定數值,不發生波動時,再讀數。

  (4)按壓力間隔左右,逐次提高壓力,測量第三、第四……數據點,當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時,則適當降低壓力,平衡一段時間,使CO2溫度和壓力恒定,以準確讀出恰出現第一小液滴CO2時的壓力。

  (5)注意此階段,壓力改變后CO2狀態的變化,特別是測準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時的壓力和相應水銀柱高度及最后一個CO2小汽泡剛消失時的.壓力和相應水銀柱高度。此二點壓力改變應很小,要交替進行升壓和降壓操作,壓力應按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和最后一個CO2小汽泡剛消失的具體條件進行調整。

  (6)當CO2全部液化后,繼續按壓力間隔左右升壓,直到壓力達到為止(承壓玻璃管最大壓力應小于)。

  5、測定臨界等溫線和臨界參數,觀察臨界現象

  (1)將恒溫水套溫度調至T= ℃左右,按上述4的方法和步驟測出臨界等溫線,注意在曲線的拐點(P=)附近,應緩慢調整壓力(調壓間隔可為),以較準確的確定臨界壓力和臨界比容,較準確的描繪出臨界等溫線上的拐點。

  (2)觀察臨界現象

  a、臨界乳光現象保持臨界溫度不變,搖進活塞桿使壓力升至Pc附近處,然后突然搖退活塞桿(注意勿使試驗臺本體晃動)降壓,在此瞬間玻璃管內將出現圓錐型的乳白色的閃光現象,這就是臨界乳光現象。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場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復幾次觀察這個現象。

  b、整體相變現象臨界點附近時,汽化熱接近于零,飽和蒸汽線與飽和液體線接近合于一點。此時汽液的相互轉變不象臨界溫度以下時那樣逐漸積累,需要一定的時間,表現為一個漸變過程;而是當壓力稍有變化時,汽液是以突變的形式相互轉化。

  c、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現象處于臨界點附近的CO2具有共同的參數(P,V,T),不能區別此時CO2是汽態還是液態。如果說它是氣體,那么,這氣體是接近液態的氣體;如果說它是液體,那么,這液體又是接近氣態的液體。

  下面用實驗證明這結論。因為此時是處于臨界溫度附近,如果按等溫過程,使CO2壓縮或膨脹,則管內什么也看不到。現在,按絕熱過程進行,先調節壓力處于MPa(臨界壓力)附近,突然降壓(由于壓力很快下降,毛細管內的CO2未能與外界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其溫度下降),CO2狀態點不是沿等溫線,而是沿絕熱線降到二相區,管內CO2出現了明顯的液面。這就是說,如果這時管內CO2是氣體的話,那么,這種氣體離液相區很近,是接近液態的氣體;當膨脹之后,突然壓縮CO2時,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這就告訴我們,這時CO2液體離汽相區也很近,是接近氣態的液體。這時CO2既接近氣態,又接近液態,所以只能是處于臨界點附近。臨界狀態流體是一種汽液不分的流體。這就是臨界點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現象。

  6、測定高于臨界溫度的等溫線(T = 40℃左右)將恒溫水套溫度調至T=℃,按上述5相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

  五、實驗數據處理

  表原始數據表23℃壓強(Mpa)

  將數據繪圖如下:

  六、實驗結果討論

  1、由于實驗器材的老化,實驗數據本身的準確度不高,所以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來的曲線誤差較大。

  2、加壓的時候要緩慢加,不能過快,實驗操作的時候有一組加壓不夠緩慢出現了較小的氣泡,使得實驗數據不夠準確。

  七、注意事項

  1、實驗壓力不能超過MPa,實驗溫度不高于41℃。

  2、應緩慢搖進活塞螺桿,否則來不及平衡,難以保證恒溫恒壓條件。

  3、一般,按壓力間隔左右升壓。但在將要出現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汽相將完全消失以及接近臨界點的情況下,升壓間隔要很小,升壓速度要緩慢。嚴格講,溫度一定時,在汽液二相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壓力應保持不變。

化學實驗報告10

  (1):實驗目的,專門寫實驗達到的要求和任務來實現。(例如,為了研究添加硫酸銅條件的溶液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2):實驗原理,該實驗是對寫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實驗室書世外桃源基礎上做在那里,你總結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應式)

  (3):實驗用品,包括在實驗中,液體和固體藥品使用的設備。(如酒精燈,濾紙,以及玻璃棒,后兩者用于過濾,這應該是在右側。)

  (4):實驗步驟:實驗書籍有(即上面的話,氫氧化鈉硫酸銅溶液加到生成藍色沉淀,再加熱藍色沉淀,觀察的現象

  (5)的反應):實驗數據記錄和處理。

  (6):分析與討論

  實驗題目:溴乙烷的合成

  實驗目的.

  1.學習從醇制備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鞏固蒸餾的操作技術和學習分液漏斗的使用。

  實驗原理:

  主要的副反應:

  反應裝置示意圖:

  (注:在此畫上合成的裝置圖)

  實驗步驟及現象記錄:

  實驗步驟現象記錄

  1.加料:

  將9.0ml水加入100ml圓底燒瓶,在冷卻和不斷振蕩下,慢慢地加入19.0ml濃硫酸。冷至室溫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攪拌下加入13.0g研細的溴化鈉,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熱,燒瓶燙手。

  2.裝配裝置,反應:

  裝配好蒸餾裝置。為防止產品揮發損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卻,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剛好浸沒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熱石棉網上的燒瓶,瓶中物質開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狀物質逐漸蒸餾出去,約30分鐘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無油滴蒸出為止。

  加熱開始,瓶中出現白霧狀hbr。稍后,瓶中白霧狀hbr增多。瓶中原來不溶的固體逐漸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黃色。

  3.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將下層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蕩,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為渾濁液。分離后的溴乙烷層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率:9.8/13.7=71.5%

  結果與討論:

  (1)溶液中的橙黃色可能為副產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餾溴乙烷時,溫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產量因而偏低,以后實驗應嚴格操作。

化學實驗報告11

  化學振蕩操作說明

  1. 根據需處理工件選用合適的磨料,投入研磨機,視工件的實際情況大小 配好藥劑PM600,并對工件進行清洗直至排水口流出清水為止。 2. 當排出之清水量至一根尾指粗細時,即關閉排水閥投入水及PM600比例 1:1,調高研磨頻率進行研磨。

  3. 當工件變灰白色時,對工件進行檢測。如工件表面情況不甚理想(紋路過 深)對工件進行清洗,投入第二次PM600研磨工件至端面柱面光澤一至,無白霧霧及麻點黑斑的感覺。

  4.研磨工件至理想效果后,對工件進行徹底清洗。投入拋光劑及防銹劑進行拋光處理30min,拋光速度視工件大小及機臺大小而定。

  備注:1.選用磨料之原則:不堵塞工件及不擴孔為原則。

  2.工件端面刀痕過深時,退至車床組做端面研磨處理。

  3.加入PM600切削一段時間后,若發現石頭翻轉過慢時或是石頭過黏時,對研磨機內加入適量的水潤滑 。

  4.大鍋處理量為200~250kg,小鍋處理量為50~80kg。工件越長處理料越少。

  5.每48hr打黃油一次,設備間隔使用每72hr打黃油一次。

  化學振蕩一般安全規定

  一、噪音作業安全守則

  (一)噪音作業勞工必需戴用聽力防護具。

  (二)過量噪音曝露會造成重聽,聽力損失永遠無法治療。

  (三)聽力防護具如耳罩、耳塞等在噪音未達鼓膜前予以減低噪音量。

  (四)噪音工作區內戴用耳罩或耳塞以仍能聽到警報信號為原則。 (五)戴用聽力防護具建議

  1.公司醫務人員將指導如何戴用聽力防護具。

  2.適應戴用聽力防護具,由短時間戴用而至整個工作日戴用,建議戴用時間表如下

  3.若第五天以后戴用聽力防護具仍覺得不舒服,找公司醫務人員協助。

  4.聽力防護具若有損壞、變形、硬化時送安全衛生單位更換。

  5.聽力防護具若遺失時,應即至安全衛生單位領取戴用。

  6.耳塞每日至少用肥皂水清潔一次。 (附)記住下列事項:

  (一)最佳聽力防護具系適合您戴用它。

  (二)正確的戴用聽力防護具可達良好保護的目的,小的漏泄將破壞防護具保護其有效

  性。

  (三)說話咀嚼東西等會使耳塞松動,必須隨時戴好。

  (四)耳塞保持清潔,不會發生皮膚刺激或其它反應。。

  二、化學作業安全守則:

  (一)工作安排注意事項:

  工作人員必須依照指示及標準操作法工作,不得擅自改變工作方法。

  2. 工作人員必須戴防護口罩、面具、手套、雨靴及圍兜等防護器具。

  3. 各種酸、易燃物及其它化學品,必須分別擺放,加以明顯標示防止誤取用。所有的容器必須為標準或指定使用的容器。

  4. 盛裝化學品的容器,如有破裂應立即清出,移送安全地點,妥善處理。

  5. 防護手套使用前,必須檢查,檢查方法如下:將手套內充氣,捏緊入口,往前壓使膨脹若膨脹后又萎縮或有漏氣現象,即表示該手套已破裂。

  6. 破裂或已腐蝕不堪的`手套及使用二天以上的手套不得再使用。

  7. 手套等防護具,使用后必須用清水沖洗。

  8. 不得將酸類與易燃物互混或傾注于同一排出道。

  9. 工作中不得嬉戲,更不得以化學品做與工作無關的試驗或其它使用。

  10.廢酸、廢棄易燃物應予適當的處理,不得隨意排棄,以免危險。

  11.化學品應貯放于規定地方,走道及任何通道,不得貯放化學品。

  12.工作場所,應設緊急淋浴器,并應能隨時提供大量的水,以應付緊急情況的沖洗。

  13.隨時注意安全設施及保護衣物的安全程度須要時,應更新防護具物、設施,不得誤。

  14.工作間不可將工作物投擲于槽內,以免酸堿潑濺于外或面部衣物。

  15.酸液應置于完全不與其它物沖擊處。

  16.傾倒酸液時,須將酸瓶置于特制架上。

  17.如有工作物不慎墜入酸液中時,須用掛鉤取出。

  (二)搬運:

  1〃為防止搬運時化學物質的泄露,搬運前應先將盛裝容器的旋蓋擰緊,并穿著不浸透性防護圍巾或圍裙、面罩或眼罩、口罩、手套及防酸膠鞋。

  2.在搬運化學物質地區 ,應把地面清理平坦干凈,注意防止滑溜。

  3.搬運化學物質應嚴防容器的碰撞、傾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4.使用手推車搬運化學物質時,先檢查車輛狀況,且不得倒拉或跑步。

  5.不幸被酸液灼傷要迅速以大量清水沖洗,并作緊急救護,必要時應送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檢查。

  (三)異常事故的處理:

  1. 停止作業,立即通知作業主管。 2. 確認異常事故的原因及種類。

  3. 決定處理因素:依異常事故的大小、作業主管及人員采取的措施。

  ①修護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檢修工作。 ②由作業主管及人員自行調整異常狀況。

  ③在有發生災害的可能時,應即疏散作業人員。

  (四)急救:

  1. 最重要者應迅速洗除化學物,并迅速的將傷者移離污染場所。

  2. 與皮膚接觸迅速以大量的水沖去。與皮膚的觸面積太廣時應脫去衣服,并維持至少十五分鐘以上的沖洗。

  3. 與眼睛接觸,即使少量進入眼睛也應以大量水沖洗十五分鐘以上。可使用洗眼器,從水管流出的溫和水流,或清潔容器倒出均可。在沖洗十五分鐘后疼痛仍存在,沖洗仍應再延長十五分鐘。傷者最好急送眼科。

  4. 送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化學實驗報告12

  課程名稱:儀器分析

  指導教師:xxxx

  實驗員:xxxxx

  時間:20xx年x月xx日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研究顯色反應的一般方法。

  (2)掌握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繪制吸收曲線的方法,正確選擇測定波長。

  (4)學會制作標準曲線的方法。

  (5)通過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在未知式樣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并了解此儀器的主要構造。

  二、原理:

  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無機離子,通常要經過兩個過程,一是顯色過程,二是測量過程。為了使測定結果有較高靈敏度和準確度,必須選擇合適的顯色條件和測量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長,顯色劑用量,有色溶液穩定性,溶液酸度干擾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長:一般情況下,應選擇被測物質的最大吸收波長的光為入射光。

  2、顯色劑用量:顯色劑的合適用量可通過實驗確定。

  3、溶液酸度:選擇適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緩沖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測離子和顯色劑,測其吸光度,作DA—PH曲線,由曲線上選擇合適的PH范圍。

  4、有色配合物的穩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顏色應當穩定足夠的時間。

  5、干擾的排除:當被測試液中有其他干擾組分共存時,必須爭取一定的措施排除2+4鄰二氮菲與Fe在溶液中形成穩定橙紅色配合物。配合無的ε =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為3:1,PH在2—9(一般維持在PH5—6)之間。在還原劑存在下,顏色可保持幾個月不變。Fe3+與鄰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藍色配合物穩定性教差,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加入還原劑使Fe 3+還原為Fe2+與顯色劑鄰二菲作用,在加入顯色劑之前,用的還原劑是鹽酸羥胺。

  此方法選擇性高Br3+ 、Ca2+ 、Hg 2+、Zn2+及Ag+等離子與鄰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擾測定,相當于鐵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離子不干擾測定。

  三、儀器與試劑:

  1、儀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計,500ml容量瓶1個,50 ml容量瓶7個,10 ml移液管1支,5ml移液管支,1 ml移液管1支,滴定管1支,玻璃棒1支,燒杯2個,吸爾球1個,天平一臺。

  2、試劑:(1)鐵標準溶液100ug·ml—1,準確稱取鐵鹽NH4Fe(SO4)2·12H2O置于燒杯中,加入鹽酸羥胺溶液,定量轉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

  (2)鐵標準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鐵標準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

  (3)鹽酸羥胺溶液100g·L(用時配制)。

  (4)鄰二氮菲溶液·L—1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餾水稀釋至所需濃度。

  (5)醋酸鈉溶液·L—1μ—1。

  四、實驗內容與操作步驟:

  1、準備工作

  (1)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配制鐵標溶液和其他輔助試劑。

  (3)開機并試至工作狀態,操作步驟見附錄。

  (4)檢查儀器波長的正確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鐵標溶液的配制準確稱取鐵鹽NH4Fe(SO4)·12H2O置于燒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到容量瓶刻度。

  3 、繪制吸收曲線選擇測量波長

  取兩支50ml干凈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鐵標準溶液容量瓶中,然后在兩個容量瓶中各加入鹽酸羥胺溶液,搖勻,放置2min后各加入鄰二氮菲溶液,醋酸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線搖勻,用2cm吸收池,試劑空白為參比,在440—540nm間,每隔10nm測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長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確定最大吸收波長

  4、工作曲線的繪制

  取50ml的容量瓶7個,各加入μɡ ml—1鐵標準,然后分別加入鄰二氮菲溶液,醋酸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線搖勻,用2cm吸收池,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溶液,在選定波長下測定并記錄各溶液光度,記當格式參考下表:

  5、鐵含量的測定

  取1支潔凈的50ml容量瓶,加人含鐵未知試液,按步驟(6)顯色,測量吸光度并記錄。

  K= B= — R*R= CONC。 =K *ABS+B C = ml—1

  6、結束工作

  測量完畢,關閉電源插頭,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臺,罩上一儀器防塵罩,填寫儀器使用記錄。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儀器并放回原處。

  五、討論:

  (1)在選擇波長時,在440nm——450nm間每隔10nm測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試劑未搖勻,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縮減一點進程,試齊充分搖勻,靜置時間充分,結果會更理想一些。

  (2)在測定溶液吸光度時,測出了兩個9,實驗結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靜置的未達到15min;b、藥劑方面的問題是否在期限內使用(未知)因從溶液顯色的效果看,顏色有點淡,要求在試劑的使用期限內使用;c、移取試劑時操作的標準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個人移取試劑。

  在配制試樣時不是一雙手自始至終,因而所觀察到的結果因人而異,導致最終結果偏差較大,另外還有實驗時的`溫度,也是造成結果偏差的原因。

  本次實驗階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終結果不精確。

  (1)在操作中,我覺得應該一人操作這樣才能減少誤差。

  (2)在使用分光計時,使用同一標樣,測同一溶液但就會得出不同的值。這可能有幾個原因:a、溫度,b、長時間使用機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國躍)在實驗的進行當中,因為加試樣的量都有精確的規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動操作所以會有微小的誤碼率差量,但綜合了所有誤差量將成為一個大的誤差,這將導致整個實驗的結果會產生較大的誤碼率差。

  在配制溶液時,加入拭目以待試劑順序不能顛倒,特別加顯色劑時,以防產生反應后影響操作結果。

  六、結論:

  (1)溶液顯色,是由于溶液對不同波長的光的選擇的結果,為了使測定的結果有較好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必須選擇合適的測量條件,如:入射波長,溶液酸度,度劑使用期限。

  (2)吸收波長與溶液濃度無關,不同濃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強烈,吸收程度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關系,從而可以根據該部分波長的光的吸收的程度來測定溶液的濃度。

  (3)此次試驗結果雖不太理想,但讓我深有感觸,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試驗操作方面的知識。從無知到有知,從不熟練到熟練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附錄:

  723型操作步驟

  1、插上插座,按后面開關開機

  2、機器自檢吸光度和波長,至顯示500。

  3、按OTO鍵,輸入測定波長數值按回車鍵。

  4、將考比溶液(空白溶液)比色皿置于R位以消除儀器配對誤碼率差,拉動試樣架拉桿,按ABS01鍵從R、S1、S2、S3,逐一消除然后再檢查1~~2次看是否顯示0.000否則重新開始。

  5、按RAN按3鍵,回車,再按1鍵,回車。

  6、逐一輸入標準溶液的濃度值,每輸一個按回車,全部輸完,再按回車。

  7、固定考比溶液比色皿(第一格為參比溶液)其余三格放標準試樣溶液,每測一值,拉桿拉一格,按START/STOP全打印完,按回車

  8、機器會自動打印出標準曲線K、B值以及相關系R。

  9、固定參比溶液比色皿,其余三格放入待測水樣,逐一測定。

  10、完畢后,取出比色皿,從打印機上撕下數據,清掃儀器及臺面關機。

  AλC

  T/A

  721型分光度計操作步驟

  1、開機。

  2、定波長入=700。打開蓋子調零。

  3、關上蓋子,調滿刻度至100。

  4、參比溶液比色皿放入其中,均合100調滿。

  5、第一格不動,二,三,四格換上標液(共計七個點)調換標液時先用蒸餾水清洗后,再用待測液(標液)清洗,再測其分光度(濃度)

化學實驗報告13

  一、實驗題目:

  固態酒精的制取

  二、實驗目的:

  通過化學方法實現酒精的固化,便于攜帶使用

  三、實驗原理:

  固體酒精即讓酒精從液體變成固體,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學性質不變.其原理為:用一種可凝固的物質來承載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硬脂酸與氫氧化鈉混合后將發生下列反應: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實驗儀器試劑:

  250ml燒杯三個1000ml燒杯一個蒸餾水熱水硬脂酸氫氧化鈉乙醇模版

  五、實驗操作:

  1.在一個容器中先裝入75g水,加熱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攪拌均勻。

  2.在另一個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氫氧化鈉溶解,將配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蠟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攪拌,趁熱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卻后即可得固體酒精燃料。

  六、討論:

  1、不同固化劑制得的固體霜精的比較:

  以醋酸鈣為固化劑操作溫度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體酒精放置后易軟化變形,最終變成糊狀物.因此儲存性能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纖維為固化劑操作溫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纖維.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體酒精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故安全性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纖維素為固化劑雖制備工藝并不復雜,但該固化劑來源困難,價格較高,不易推廣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氫氧化鈉作固化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且產品性能優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將氫氧化鈉同時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熱攪拌.這種加料方式較為簡單,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體硬脂酸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周圍,阻止了兩種固體的`溶解的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因而延長了反應時間和增加了能耗。

  (2)將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熱溶解,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因先后兩次加熱溶解,較為復雜耗時,且反應完全,生產周期較長。

  (3)將硬脂酸和氫氧化鈉分別在兩份酒精中加熱溶解,然后趁熱混合,這樣反應所用的時間較短,而且產品的質量也較好.3 、溫度的影響:見下表:

  可見在溫度很低時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無法制得固體酒精;在30度時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兩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體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產品均勻性差;在6O度時,兩液混合后并不立該產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勻,混合后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酒精不斷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勻一致的固體酒精;雖然在70度時所制得的產品外觀亦很好,但該溫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點.酒精揮發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選用該溫度。因此,一般選用60度為固化溫度。

  4 、硬脂酸與NaOH配比的影響:

  從表中數據不難看出.隨著NaOH比例的增加燃燒殘渣量也不斷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過量很多.我們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為6.5:1,這時酒精的凝固程度較好.產品透明度高,燃燒殘渣少,燃燒熱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響: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固體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對酒精凝固性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達到6.5以上時,就可以使制成的固體酒精在燃燒時仍然保持固體狀態.這樣大大提高了固體酒精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同時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顏色的影響:

  酒精在燃燒時火焰基本無色,而固體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鈉離子的存在使燃燒時的火焰為黃色。若加入銅離子,燃燒時火焰變為藍色。因此添加不同離子到固體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顏色的火焰。

化學實驗報告14

  一、前言

  現有制造電池、蓄電池的原理是電化學反應。電極是不同種元素、不同種化合物構成,產生電流不需要磁場的參與。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電極的鐵鎳蓄電池(注1),但鐵鎳蓄電池放電時沒有外加磁場的參與。

  通過數次實驗證明,在磁場中是可以發生電化學反應的。本實驗報告是研究電化學反應發生在磁場中,電極是用同種元素、同種化合物。

  《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不同于燃料電池、磁流體發電。

  二、實驗方法和觀察結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長方形塑料容器一個。約長100毫米、寬40毫米、高50毫米。

  (2):磁體一塊,上面有一根棉線,棉線是作為掛在墻上的釘子上用。還有鐵氧體磁體Phi;30*23毫米二塊、稀土磁體Phi;12*5毫米二塊、稀土磁體Phi;18*5毫米一塊。

  (3):塑料瓶一個,內裝硫酸亞鐵,分析純。

  (4):鐵片兩片。(對鐵片要進行除銹處理,用砂紙除銹、或用刀片除銹、或用酸清洗。)用的罐頭鐵皮,長110毫米、寬20毫米。表面用砂紙處理。

  2、 電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讓指針能向左右移動,用表頭上的調0螺絲將指針向右的方向調節一定位置。即通電前指針在50微安的位置作為0,或者不調節。

  3、 " 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是直流電源,本實驗由于要使用電流表,一般的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是按照電流流動方向來設計的,(也有隨電流流動方向改變,電流表指針可以左右偏轉的電流表。本實驗報告示意圖就是畫的隨電流流動方向改變,電流表指針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轉的電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講的是電流流動方向,電流由"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正極流向"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負極,通過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可以判斷出"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正極、負極。

  4、 手拿磁體,靠近塑料瓶,明顯感到有吸引力,這是由于塑料瓶中裝了硫酸亞鐵,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5、 將塑料瓶中的硫酸亞鐵倒一些在紙上,壓碎硫酸亞鐵晶體,用磁體靠近硫酸亞鐵,這時有一部分硫酸亞鐵被吸引在磁體上,進一步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6、 將磁體用棉線掛在墻上一個釘子上讓磁體懸空垂直不動,用裝有硫酸亞鐵的塑料瓶靠近磁體,當還未接觸到懸空磁體時,可以看到懸空磁體已開始運動,此事更進一步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注:用另一個塑料瓶裝入硫酸亞鐵飽和溶液產生的現象同樣)

  7、 通過步驟4、5、6我們得到這樣的共識,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8、 將塑料瓶中的硫酸亞鐵適量倒在燒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亞鐵。可以用飽和的硫酸亞鐵溶液,然后倒入一個長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實驗是用的飽和硫酸亞鐵溶液。裝入長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為40毫米。

  9、 將鐵片分別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亞鐵溶液兩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由于兩個電極是用的同種金屬鐵,沒有電流的產生。

  10、 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將鐵氧體磁體放在某一片鐵片的附近,讓此鐵片處在磁埸中。用電流表測量兩片鐵片之間的電流,可以看到有電流的產生。(如果用單方向移動的電流表,注意電流表的正極應接在放磁體的那一端),測量出電流強度為70微安。為什么同種金屬作電極在酸、堿、鹽溶液中有電流的產生?電位差是怎樣形成的?我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由于某一片鐵片處在磁埸中,此鐵片也就成為磁體,因此,在此鐵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而在另一片鐵片的表面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的數量少于處在磁埸中的鐵片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數量,這兩片鐵片之間有電位差的存在,當用導線接通時,電流由鐵離子多的這一端流向鐵離子少的那一端,(電子由鐵離子少的那一端鐵片即電源的負極流向鐵離子多的那一端鐵片即電源的正極)這樣就有電流產生。可以用化學上氧化-還原反應定律來看這個問題。處在磁埸這一端的鐵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帶正電荷的鐵離子聚集在表面, 而沒有處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鐵片的表面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數量沒有處在磁埸中的一端多,當接通電路后,處在磁埸這一端的鐵片表面上的鐵離子得到電子(還原)變為鐵原子沉淀在鐵片表面,而沒有處在磁埸那一端的鐵片失去電子(氧化)變為鐵離子進入硫酸亞鐵溶液中。因為在外接的電流表顯示,有電流的流動,可以證明有電子的轉移,而電子流動方向是由電源的負極流向電源的正極,負極鐵片上鐵原子失去電子后,就變成了鐵離子,進入了硫酸亞鐵溶液中。下圖所示。

  11、 確定"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的正、負極,確認正極是處在磁體的位置這一端。這是通過電流表指針移動方向來確定的。

  12、 改變電流表指針移動方向的實驗,移動鐵氧體磁體實驗,將第10步驟中的磁體從某一片上移開(某一片鐵片可以退磁處理,如放在交變磁埸中退磁,產生的電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鐵片附近,同樣有電流的產生,注意這時正極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電流表的指針移動方向產生了變化。

  如果用稀土磁體,由于產生的電流強度較大,電流表就沒有必要調整0為50毫安處。而用改變接線的方式來讓電流表移動。

  改變磁體位置:如果用磁體直接吸引鐵片電極沒有浸在液體中的部份的方式來改變磁體位置,鐵片電極不退磁處理也行。

  下圖所示磁體位置改變,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改變。證明電流流動方向改變,《磁場中電化學反應》成立。電流流動方向說明了磁體在電極的正極位置。

  三、實驗結果討論

  此演示實驗產生的電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認為此演示的.重點不在于產生電流的強度的大小,而重點是演示出產生電流流動的方向隨磁體的位置變動而發生方向性的改變,這就是說此電源的正極是隨磁體在電源的那一極而正極就在磁體的那一極。因此,可以證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是成立的,此電化學反應是隨磁體位置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可逆的電化學反應。請特別注意"可逆"二字,這是本物理現象的重點所在。

  通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證實:物理學上原電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場中是不適用的(原電池兩極是用不同種金屬,而本實驗兩極是用相同的金屬)。

  通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證實:物理學上的洛侖茲力(洛倫茲力)定律應修正,洛侖茲力對磁性運動電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轉力。并且洛侖茲力要做功。

  通過實驗證實,產生電流與磁場有關,電流流流動的方向與磁體的位置有關。電極的兩極是用的同種金屬,當負極消耗后又補充到正極,由于兩極是同種金屬,所以總體來說,電極沒有發生消耗。這是與以往的電池的區別所在。而且,正極與負極可以隨磁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這也是與以往的電池區別所在。

  《磁場中電化學反應》電源的正極與負極可以循環使用。

  產生的電能大小所用的計算公式應是法拉弟電解定律,法拉第電解第一定律指出,在電解過程中,電極上析出產物的質量,和電解中通入電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電解第二定律指出:各電極上析出產物的量,與各該物質的當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數是1克當量的任何物質產生(或所需) 的電量為96493庫侖。而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所消耗的功應等于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所用的力乘以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的距離。

  四、進一步實驗的方向

  1、 在多大的鐵片面積下,產生多大的電流?具體數字還要進一步實驗,從目前實驗來看,鐵片面積及磁場強度大的條件下,產生的電流強度大。如鐵片浸入硫酸亞鐵溶液20毫米時要比浸入10毫米時的電流強度大。

  2、 產生電流與磁場有關,還要作進一步的定量實驗及進一步的理論分析。如用稀土磁體比鐵氧體磁體的電流強度大,在實驗中,最大電流強度為200微安。可以超過200微安,由于電流表有限,沒有讓實驗電流超過200微安。

  3、 產生的電流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A-T(電流-時間),還要通過進一步實驗畫出。

  4、 電解液的濃度及用什么樣電解液較好?還需進一步實驗。

  五、新學科

  由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在書本及因特網上查不到現成的資料,可以說是一門新學科,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此文起拋磚引玉之用。我希望與有識之士共同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我的觀點是,一項新實驗,需要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不同的地點重復實驗成功才行。

化學實驗報告15

  Title: Preparation of Fe scrap from waste

  (NH4) 2SO4.FeSO4.6H2O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Learn the method used scrap iron preparation of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amiliar with the water bath, filtered, and evaporat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and crystallization basic working.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the iron and sulfuric acid to generate reactive ferrous sulfate, ferrous sulfate and ammonium sulfate in an aqueous solution of equal molar interaction, becomes less soluble blue generate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e+H2SO4=FeSO4+H2 (gas)

  FeSO4+ (NH4)2SO4+6H2O=(NH4)2SO4.FeSO4.6H2O Usually ferrous rocks are easily oxidized in air, but after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perfunctory, not to be oxidized.

  Experiment to use instruments, scales,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 pumps, basins, cups, 10ml graduated cylinder, asbestos mesh, glass, tripod, alcohol lamp, funnel.

  Iron pieces to a solid pharmaceutical use, use of acid ammonium sulfate and 3mol / l of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The first step Said iron powder 4g into a beaker and then 50ml 10ml, 3mol / L H2SO4 was added to the same beaker. The second step will be the beaker is heated to no more bubbles, and then filtered hot and the filtrate was then filled in 100ml beaker. The third step, called 4g (NH4)2SO4, and the resulting

  ammonium sulfate and 5.3ml of water to form a saturated solution, and then add it to the ferrous sulfate solution, adjusted with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o PH = 1. A fourth step, the third step the solution was heated in a water bath to the surface until the film is crystallized, it was slowly cooled and

  then filter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to stand finally dried, weighed and the yield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8.1g bluish powdery

  crystals. Have this result we can calculate yield, starting with the first step we tried to know the amount of iron, should this we can calculate the theoretical sulfate ferrous sulfate is 0.03mol, then ferrous sulfate obtained by the

  0.03molFeSO4 theoretical value of ammonium. FeSO4+(NH4)2SO4+6H2O=FeSO4.(NH4)2SO4.6H2O 0.03molX mol

  X=0.03mol

  m=XM=0.03molⅹ392g/mol=11.76g

  Yield =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formula is divided by the theoretical value by 100%.it will be calculated into the data obtained in a yield of 68.9%.

【化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化學實驗報告(精選)06-02

化學實驗報告08-20

化學實驗報告范文06-15

化學實驗報告【精】11-10

化學實驗報告(優選)06-05

[精]化學實驗報告05-18

【優選】化學實驗報告07-23

【薦】化學實驗報告02-08

【熱門】化學實驗報告02-08

化學實驗報告【熱門】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