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測量實驗報告

時間:2024-07-28 07:46:51 實驗報告 我要投稿

測量實驗報告(優選15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測量實驗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測量實驗報告(優選15篇)

測量實驗報告1

  首段:引言

  基本測量實驗是大學物理實驗中的重要環節,通過該實驗我們能夠了解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高我們的實驗技能。最近我們進行了一次基本測量實驗,并撰寫了實驗報告。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也深刻體會到了實驗報告撰寫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驗的準備和操作

  在進行實驗前,我需要對實驗目的、原理和步驟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準備。在操作過程中,我要小心謹慎,遵循操作規程,確保實驗過程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盡管實驗步驟看似簡單,但是實際操作時卻需要細心和耐心,只有耐心進行實驗,才能得到真實可靠的數據。在實驗中,我還要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安全規定,保護個人安全和周圍環境。

  第三段: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

  在實驗過程中,我認真記錄數據,并盡可能減小測量誤差。數據處理是實驗報告的關鍵部分,我通過使用適當的統計方法和圖表,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在分析結果時,我盡可能避免主觀臆斷,通過對數據的客觀分析得出結論,提高實驗報告的科學性和可信度。

  第四段:問題與改進

  在實驗中,也難免出現問題和誤差。通過仔細檢查實驗過程和數據,我能識別出錯誤和不足,并進一步改進下一次實驗。例如,我發現在記錄數據時,有時會因為疏忽導致數據漏記或記錯等錯誤,所以我在下一次實驗中加強了記錄的.重要性。此外,對于一些儀器的使用也需要進一步熟悉和掌握,以減小測量誤差。

  第五段:總結

  通過這次基本測量實驗,我不僅了解了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還提高了我對實驗報告撰寫的認識。實驗報告的撰寫對于實驗過程的邏輯性和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夠幫助我們整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從實驗中深刻認識到問題和對策。在實驗報告中,要堅持客觀、準確和詳實的原則,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從這次實驗中,我明白了實驗報告的重要性,也認識到自己在報告撰寫方面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不斷完善和提高。

  通過這次實驗,我對基本測量實驗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對實驗報告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經驗積累,我相信自己能夠在未來的實驗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并撰寫出更為完善的實驗報告。

測量實驗報告2

  一、實驗目的:

  1、練習用經緯儀在一個測站上測量碎部點的觀測方法。

  2、練習用視距測量的公式計算測站點到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差,最后計算出碎部點的高程。

  3、練習用地形半圓儀和比例尺,根據觀測和計算的數據展繪碎部點的方法,并繪制成圖。

  二、實驗儀器和工具:

  電子經緯儀一臺,羅盤儀一架,水準尺一把,花桿一根,記錄板一塊,粉筆若干根,計算器一個,量角器一把,圖紙一張。

  三、實驗組織、方法、步驟和要求:

  1、五人一組,在試驗場地內選出A、B兩點,用粉筆做好標志,用羅盤儀測出A、B直線的方位角;繪圖員在測站附近安置圖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將A、B直線繪于圖紙中央,作為控制點。(用1:500的比例尺)

  2、按一人觀測,一人記錄和計算,一人立水準尺,一人立花桿,一人繪圖進行分工并且互相輪換,每次至少要測出三個地物特征點,三點都為地物中的一部分。 3、經緯儀觀測步驟:

  ○1安置儀器:觀測員按照對中整平步驟安置電子經緯儀于測

  站點(控制點)A上,量取儀器高i(讀取到厘米),記錄員將i記錄于碎步測量記錄手簿中。(假定控制點A的高程為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點B立一花桿,觀測員用經緯儀照準部照準控制點B作為后視方向,然后制定水平旋鈕,置水平度盤讀數為0°00′00″。

  ○3立尺:立尺人依次將水準尺立在待測地物、地貌特征點(即碎部點)上,如圖1中的1、2、3、4點。

  A

  圖1經緯儀測繪原理

  ○4觀測:觀測員照準水準尺,制動水平與豎直方向的旋轉旋鈕,讀取水平讀盤讀數β、水準尺上、中、下三絲讀數M、V、N

  和豎盤讀數α,記錄員將各數據依次記錄于碎步測量記錄手簿中。(注意:角度讀數讀取到秒,上、中、下絲讀數讀取到毫米)○5計算:用視距測量的公式計算D=klcos2α

  h=1/2klsin2α+i-v

  將計算出的水平距離和高差填于記錄表中,平計算出高程。 ○6展繪碎部點:根據本組所測得的數據,先在繪圖紙上確定一條起始方向線ab,a對應的是是地上的控制點A的位置,用細釘將量角器的圓心固定在a點,將量角器上等于βi角值的刻劃線對準起始方向線,此時量角器的零刻劃方向便是該碎部點的`方向,用比例尺計算出個碎部點在圖上的距離di(i=1、2、3、4),然后用直尺定出各碎部點的位置,用鉛筆在圖上點示,并在點的右側注記高程(高程注記到毫米),同時將有關的地形點連接起來,并檢查測點是否有錯。

  ○7測站檢查:依次測完各碎部點并展點,然后再繪出地物輪廓線使之成圖并與現場對照。

  四、完成實驗報告:

  1、 2、

  完成記錄表。完成手繪圖紙。

  視距測量記錄表

  儀器號:20xx年5月11日

  天氣:晴朗

  班組:工管10-1第五組組長:陳文鶴組員:梁基琴何靖施耀業張潔

  五,計算直線方位角:

  由羅盤儀測得直線AB的磁方位角既是坐標方位角為

  α

  AB =180°00′00″,

  所以易求的直線A1的坐標方位角為:

  αA1=180°00′00″+63°56′49″=243°57′00″

  直線A2的坐標方位角為:

  αA2=243°57′00″+23°22′00″=267°19′00″

  直線A3的坐標方位角為:α

  A3=267°19′00″+8°36′00″=275°55′00″

  直線A4的坐標方位角為:α

  A4=275°55′00″+4°30′00″=280°25′00″

  直線B5的坐標方位角為:

  αB5=360°-72°19′47″=287°40′13″直線B6的坐標方位角為:

  αB6=360°-84°58′08″=275°01′52″

  六、繪制新實驗樓的地形圖(見附頁)。

測量實驗報告3

  一.實驗概述

  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要從工件上切下金屬,其切削部分必須具備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這些角度才決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間位置。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雖然種類繁多,具體結構各異,但其切削部分在幾何特征上卻具有共性。外圓車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類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態,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圓車刀為例,給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義。而刀具幾何角度就是描繪切削部分幾何特征的參數。

  二.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將使同學能增強對刀具切削部分幾何特征參數的感性認識,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機理,掌握金屬切削理論基礎概念。

  三.實驗要求

  1.熟悉車刀切削部分的構成要素,掌握車刀靜態角度的.參考平面、參考系及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2.了解車刀量角臺的結構,學會使用量角臺測量車刀靜態角度或CAD軟件測量3D模型車刀角度;3.繪制車刀靜態角度圖,并標注出測量得到的各角度數值。

  四.實驗內容

  1.使用車刀量角臺測量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

  2.使用CAD軟件測量3D模型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注:根據實驗時數可選1或全選)

  五.實驗原理

  車刀的靜態角度可以用車刀量角臺進行測量,其測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在刀刃選定點上,用量角臺的指針平面(或側面或底面),與構成被測角度的面或線緊密貼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測量的角度測量出來。

  3D模型車刀角度可通過CAD軟件輔助作圖測量得到和標注。

  六.實驗數據處理

  1.實體車刀實驗數據

  (1)實驗刀具為外圓車刀

  (2)實驗刀具材料為高速鋼

  (3)實體車刀實驗數據記錄表

  (4)實體車刀角度測量標注圖

  2.卓越班:3D模型車刀實驗數據

  (1)3D模型車刀角度標注圖

  (2)3D模型車刀實驗數據記錄表

測量實驗報告4

  一、 【實驗名稱】

  超聲波聲速的測量

  二、 【實驗目的】

  1、了解聲速的測量原理

  2、學習示波器的原理與使用

  3、學習用逐差法處理數據

  三、 【儀器用具】

  1、SV-DH-3型聲速測定儀段(資產編號)

  2、雙蹤示波器(資產編號)

  3、SVX-3型聲速測定信號源(資產編號)

  四、 【儀器用具】

  1.超聲波與壓電陶瓷換能器

  頻率20Hz-20kHz的機械振動在彈性介質中傳播形成聲波,高于20kHz稱為超聲波,超聲波的傳播速度就是聲波的傳播速度,而超聲波具有波長短,易于定向發射等優點,聲速實驗所采用的聲波頻率一般都在20~60kHz之間。在此頻率范圍內,采用壓電陶瓷換能器作為聲波的發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圖1縱向換能器的結構簡圖

  壓電陶瓷換能器根據它的工作方式,分為縱向(振動)換能器、徑向(振動)換能器及彎曲振動換能器。聲速教學實驗中所用的大多數采用縱向換能器。圖1為縱向換能器的結構簡圖。

  2.共振干涉法(駐波法)測量聲速

  假設在無限聲場中,僅有一個點聲源S1(發射換能器)和一個接收平面(接收換能器S2)。當點聲源發出聲波后,在此聲場中只有一個反射面(即接收換能器平面),并且只產生一次反射。

  在上述假設條件下,發射波ξ1=Acos(ωt+2πx /λ)。在S2處產生反射,反射波ξ2=A1cos(ωt+2πx /λ),信號相位與ξ1相反,幅度A1<A。ξ1與ξ2在反射平面相交疊加,3合成波束ξξ3=ξ1+ξ2=(A1+A2)cos(ωt-2πx /λ)+A1cos(ωt+2πx /λ) =A1cos(2πx /λ)cosωt+A2cos(ωt - 2πx /λ)

  由此可見,合成后的波束ξ3在幅度上,具有隨cos(2πx /λ)呈周期變化的特性,在相位上,具有隨(2πx /λ)呈周期變化的特性。

  圖4所示波形顯示了疊加后的聲波幅度,隨距離按cos(2πx /λ)變化的特征。

  發射換能器與接收換能器之間的距離

  圖2換能器間距與合成幅度

  實驗裝置按圖7所示,圖中S1和S2為壓電陶瓷換能器。S1作為聲波發射器,它由信號源供給頻率為數十千赫的交流電信號,由逆壓電效應發出一平面超聲波;而S2則作為聲波的接收器,壓電效應將接收到的聲壓轉換成電信號。將它輸入示波器,我們就可看到一組由聲壓信號產生的正弦波形。由于S2在接收聲波的同時還能反射一部分超聲波,接收的聲波、發射的聲波振幅雖有差異,但二者周期相同且在同一線上沿相反方向傳播,二者在S1和S2區域內產生了波的干涉,形成駐波。我們在示波器上觀察到的實際上是這兩個相干波合成后在聲波接收器S2處的振動情況。移動S2位置(即改變S1和S2

  之間的距離),你從示

  波器顯示上會發現,當S2在某此位置時振幅有最小值。根據波的干涉理論可以知道:任何二相鄰的振幅最大值的位置之間(或二相鄰的振幅最小值的位置之間)的距離均為λ/ 2。為了測量聲波的波長,可以在一邊觀察示波器上聲壓振幅值的同時,緩慢的改變S1和S2之間的距離。示波器上就可以看到聲振動幅值不斷地由最大變到最小再變到最大,二相鄰的振幅最大之間的距離為λ/2;S2移動過的距離亦為λ/2。超聲換能器S2至S1之間的距離的改變可通過轉動鼓輪

  來實現,而超聲波的頻率又可由聲速測試儀信號源頻率顯示窗口直接讀出。

  圖3用李薩如圖觀察相位變化

  在連續多次測量相隔半波長的S2的位置變化及聲波頻率f以后,我們可運用測量數據計算出聲速,用逐差法處理測量的數據。

  3.相位法測量原理

  由前述可知入射波ξ1與反射波ξ2疊加,形成波束ξ3即ξ3 =A1cos(2πx /λ)cosωt+A2cos(ωt - 2πx /λ)即對于波束:ξ1 =Acos(ωt - 2πx /λ)

  由此可見,在經過△x距離后,接收到的余弦波與原來位置處的相位差(相移)為θ= 2π △x /λ。如圖5所示。因此能通過示波器,用李薩如圖法觀察測出聲波的波長。

  4.時差法測量原理

  連續波經脈沖調制后由發射換能器發射至被測介質中,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經過t時

  間后,到達L距離處的接收換能器。由運動定律可知,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可由以下公式求出:

  速度V=距離L/時間t

  圖4發射波與接收波

  通過測量二換能器發射接收平面之間距離L和時間t ,就可以計算出當前介質下的聲波傳播速度。五、【實驗內容】

  1.儀器在使用之前,加電開機預熱15min。在接通市電后,自動工作在連續波方式,選擇的介質為空氣的初始狀態。

  2.駐波法測量聲速。 2.1測量裝置的連接:

  圖5駐波法、相位法連線圖

  如圖5所示,信號源面板上的發射端換能器接口(S1),用于輸出一定頻率的功率信號,請接至測試架的發射換能器(S1);信號源面板上的.發射端的發射波形Y1,請接至雙蹤示波器的CH1(Y1),用于觀察發射波形;接收換能器(S2)的輸出接至示波器的CH2(Y2)

  2.2測定壓電陶瓷換能器的最佳工作點

  只有當換能器S1的發射面和S2的接收面保持平行時才有較好的接收效果;為了得到較清晰的接收波形,應將外加的驅動信號頻率調節到換能器S1、S2的諧振頻率點處時,才能較好的進行聲能與電能的相互轉換(實際上有一個小的通頻帶),以得到較好的實驗效果。按照調節到壓電陶瓷換能器諧振點處的信號頻率,估計一下示波器的掃描時基t/div,并進行調節,使在示波器上獲得穩定波形。

  超聲換能器工作狀態的調節方法如下:各儀器都正常工作以后,首先調節發射強度旋鈕,使聲速測試儀信號源輸出合適的電壓(8~10VP-P之間),再調整信號頻率(在25~45kHz),選擇合適的示波器通道增益(一般0.2V~1V/div之間的位置),觀察頻率調整時接收波的電壓幅度變化,在某一頻率點處(34.5~37.5kHz之間)電壓幅度最大,此頻率即是壓電換能器S1、S2相匹配頻率點,記錄頻率FN,改變S1和S2間的距離,適當選擇位置,重新調整,再次測定工作頻率,共測5次,取平均頻率f。

  2.3測量步驟

  將測試方法設置到連續波方式,合適選擇相應得測試介質。完成前述2.1、2.2步驟后,觀察示波器,找到接收波形的最大值。然后轉動距離調節鼓輪,這時波形的幅度會發生變化,記錄下幅度為最大時的距離Li-1,距離由數顯尺(數顯尺原理說明見附錄2)或在機械刻度上讀出,再向前或者向后(必須是一個方向)移動距離,當接收波經變小后再到最大時,記錄下此時的距離Li。即有:波長λi=2│Li -Li-1│,多次測定用逐差法處理數據。

  3.相位法/李薩如圖法測量波長的步驟

  將測試方法設置到連續波方式,合適選擇相應的測試介質。完成前述2.1、2.2步驟后,將示波器打到“X-Y”方式,并選擇合適的通道增益。轉動距離調節鼓輪,觀察波形為一定角度的斜線,記錄下此時的距離Li-1;距離由數顯尺(數顯尺原理說明見附錄2)或機械刻度尺上讀出,再向前或者向后(必須是一個方向)移動距離,使觀察到的波形又回到前面所說的特定角度的斜線,記錄下此時的距離Li。即有:波長λi=│Li -Li-1│

  用共振干涉法測量聲波的波長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圖中S1和S2為壓電超聲換能器。信號發生器輸出的正弦交流信號加到S1上,由S1完成電聲轉換,作為聲源,發出波前近似為平面的聲波;S2作為超聲波接收換能器,將接收到的聲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然后接入示波器觀察。S2在接收聲波的同時,其表面還反射一部分聲波。當S1與S2的表面互相平行時,往返于S1與S2之間的聲波發生干涉而形成駐波。

  依波動理論,設沿X方向射出的入射波方程為

  y1=Acos(ωt-2πλx)

  反射波方程為

  y2=Acos(ωt+2πλx)

  式中,A為聲源振幅;ω為角頻率;2πxλ為由于波動傳播到坐標x處(t時刻)引起的位相變化。

  在任意時刻t,空氣中某一位置處的合振動方程為

  y=y1+y2=(2Acos2πλx)cosωt

  上式即為駐波方程。

  當cos2πλx=1,即2πλx=kπ時,在x=k·λ2 (k=0,1,2?)處,合成振動振幅最大,稱為波腹或聲振幅的極大值。

  當cos2πλx=0,即2πλx=(2k+1)π2時,在x=(2k+1)·λ4 (k=0,1,2?)處,合成振動振幅最小,稱為波節或聲振幅的極小值。

  改變兩換能器之間的距離,當二者之間的距離是半波長的整數倍時,在發射換能器和接收換能器處,聲波的幅度(聲壓)都達到極大值,此時稱為“共振”。在相鄰極大值之間,兩換能器間的距離變化量為λ/2。由波腹(或波節)條件可知,相鄰兩個波腹(或波節)間的距離為λ2,當S1和S2間的距離L恰好等于半波長(5)

測量實驗報告5

  測量學(又名測地學)涉及人類生存空間,及通過把空間區域列入統計(列入卡片索引),測設定線和監控來對此進行測定。它的任務從地形和地球萬有引力場確定到衛土地測量學(不動產土地),土地財產證明,土地空間新規定和城市發展。

  一、實驗目的

  由于測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測量實驗對培養學生思維和動手能力、掌握具體工作程序和內容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實習目的與要求是熟練掌握常用測量儀器(水準儀、經緯儀)的使用,認識并了解現代測量儀器的用途與功能。在該實驗中要注意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各項工作的練習,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加強勞動觀點、集體主義和愛護儀器的教育,使學生得到比較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測量實習是測量學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之后的一門獨立的實踐性教學課程,目的在于:

  1、進一步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統化、整體化。

  2、通過實習的全過程,提高使用測繪儀器的操作能力、測量計算能力。掌握測量基本技術工作的原則和步驟。

  3、在各個實踐性環節培養應用測量基本理論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二、實驗內容

  步驟簡要:

  1)擬定施測路線。選一已知水準點作為高程起始點,記為a,選擇有一定長度、一定高差的路線作為施測路線。然后開始施測第一站。以已知高程點a作后視,在其上立尺,在施測路線的前進方向上選擇適當位置為第一個立尺點(轉點1)作為前視點,在轉點1處放置尺墊,立尺(前視尺)。將水準儀安置在前后視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測),讀數a1,記錄;再轉動望遠鏡瞄前尺讀數b1,并記錄。

  2)計算高差。h1=后視讀數一前視讀數=a1—b1,將結果記入高差欄中。然后將儀器遷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視尺不動變為第二站的后視尺,第一站的后視尺移到轉點2上,變為第二站的前視尺,按與第一站相同的方法進行觀測、記錄、計算。按以上程序依選定的水準路線方向繼續施測,直至回到起始水準點bm1為止,完成最后一個測站的觀測記錄。

  3)成果檢核。計算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若高差閉合差超限,應先進行計算校核,若非計算問題,則應進行返工重測。

  實習過程中控制點的選取很重要,控制點應選在土質堅實、便于保存和安置水準儀的地方,相鄰導線點間應通視良好,便于測角量距,邊長約60米至100米左右。我覺得我們組測量時就有一個點的通視不是很好,有樹葉遮擋,但是那也沒辦法,因為那個地方的環境所致,幸好我們可以解決。還有水準儀和經緯儀的調平和對中都需要做好,這直接影響你的測量結果。測量學教學實習是測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實際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著重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進一步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并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為今后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有關測量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觀測時要認真,有時目標稍微偏一點,讀盤上讀數就會有變化,誤差就會增大,或許超出容許值范圍,結果就要重測,浪費很多時間,所以觀測時也很重要。讀數時最好由一個人來讀數,這樣可減少誤差

  計算是一個謹慎、復雜的過程。為了能夠盡量趕超進度,我們組的數據大部分則有我和李麗進行處理。但是,計算完之后,我們倆都有有個任務就是給組內不會處理數據的人講會,以便每個人都會處理。

  在處理數據時我們還發現不少問題。有時少測了一段距離,有時發現角度不對,最后我們又扛著儀器重新開工。大家都有一種使命感,不管怎樣都要把它測準確,不能馬虎大意,更不能投機取巧。培養成良好的習慣,擁有一份高尚的道德,持有一種認真、謹慎的態度,相信這將成為我們以后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筆財富。在返工之前,我們認真分析錯誤原因,比如:受風的影響都有可能影響我們的`測量結果,這樣便可以鍛煉了我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課堂所學的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經緯儀、角度、高差等,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確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點位的科學。既然是要測量就離不開實踐。實踐是對測量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課,我并沒有掌握很多具體知識,尤其是對儀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當第一天開始測量的時候,我的心里還一陣陣的發愁:該如何把任務進行下去。當動手的時候,發現其實并不難,聽別人一說或者翻閱一下課本,然后自己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致,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特別是在使用水準儀,經緯儀這樣精密的儀器時,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為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數據的偏差很大,更會導致以后其它量的測量出錯,最終導致數據計算的錯誤,比如我們剛開始測量角度時,一個基準點沒有瞄準,導致一個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閉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經過校驗,才發現問題出在哪兒。

  我還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了艱苦奮斗的作風。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思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驗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們每個組員都學到知識而且會實際操作,而不是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

測量實驗報告6

  測量固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量筒、燒杯和適量的水、細線。 3、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的質量記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記作V1

  ③用細線拴住小石塊塊將其浸沒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體積記作V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小石塊密度測量方法: 1、先把天平調節平衡測出小石塊的質量 2、用量筒測出小石塊的體積

  3、把數據填入表中根據密度公式測出小石塊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小石塊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測量液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鹽水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燒杯和適量鹽水、量筒 3、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記作m1 ②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③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記作m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鹽水密度測量方法

  1、先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1 2、把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3、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 , 4、用密度公式計算出鹽水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鹽水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教師巡視學生回答問題。

測量實驗報告7

  一.實驗概述

  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要從工件上切下金屬,其切削部分必須具備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這些角度才決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間位置。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雖然種類繁多,具體結構各異,但其切削部分在幾何特征上卻具有共性。外圓車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類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態,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圓車刀為例,給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義。而刀具幾何角度就是描繪切削部分幾何特征的參數。

  二.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將使同學能增強對刀具切削部分幾何特征參數的感性認識,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機理,掌握金屬切削理論基礎概念。

  三.實驗要求

  1.熟悉車刀切削部分的構成要素,掌握車刀靜態角度的參考平面、參考系及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

  2.了解車刀量角臺的結構,學會使用量角臺測量車刀靜態角度;3.繪制車刀靜態角度圖,并標注出測量得到的各角度數值。

  四.實驗內容

  使用車刀量角臺測量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

  五.實驗原理

  車刀的靜態角度可以用車刀量角臺進行測量,其測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在刀刃選定點上,用量角臺的指針平面(或側面或底面),與構成被測角度的面或線緊密貼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測量的角度測量出來。

  六.實驗記錄

  實驗刀具名稱:

  實驗刀具材料

  被測刀具數據記錄

  刀具圖繪制(例)

測量實驗報告8

  一、實驗目的

  掌握水準路線測量的觀測、記錄方法、水準路線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實驗內容

  1、每組施測一條4~6個(最好每人一個)點的閉合水準路線,假定起點高程為30.000m。

  2、計算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并進行高差閉合差的調整和高程計算。

  三、儀器及工具

  DS3型水準儀1臺,雙面水準尺1對,尺墊2塊,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記錄板等。

  四、方法提示

  1、每組選定一條4~6個點組成閉合水準路線(相鄰點之間應略有起伏且相距不遠)。確定起點及水準路線的前進方向。如A→B→C→……→A。

  2、在起始點A和待定點B分別立水準尺,在距該點大致等距離處安置水準儀,照準A點水準尺,消除視差、精平后讀取后視讀數,同法照準待定點B水準尺,讀取前視讀數,分別記錄并計算高差;改變儀器高度(或用雙面水準尺的紅、黑面分別觀測),讀取后視讀數和前視讀數,記錄并計算高差。檢查兩次高差之差是否超限(±6mm),若未超限,計算平均高差h1。

  3、將A點水準尺立于待定點C,同上法讀取待定點B后視讀數及待定點C前視讀數,計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繼續進行,經過所有待定點后回到起點。

  5、檢核計算。檢查后視讀數總和減去前視讀數總和是否等于高差總和(即∑a-∑b=∑h是否成立),若不相等,說明計算過程有錯,應重新計算。

  6、高差閉合差的調整及高程計算。統計總測站數n,計算高差閉合差的容許誤差,即fh容=±12nmm。若|∑h|≤|fh容|,即可將高差閉合差按符號相反、測站數成正比例的.原則分配到各測段實測高

  差上,再計算各測段改正后的高差和各待定點的高程。

  五、注意事項

  1、儀器的安置位置保持前、后視距離大致相等,每次讀數前應保證精平及消除視差。

  2、立尺員要立直水準尺。立尺時,在起點(已知高程點)和待定高程點上不能放尺墊,其間若需加設轉點,轉點可放尺墊。在觀測過程中不得碰動儀器或尺墊,遷站時應保護前視尺墊不得移動。

  3、若用公式fh容=±40Lmm計算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容許值,應即時量取各測站至各測點的距

  離。

  4、改正數計算取至毫米(mm),最后要保證改正數總和與高差閉合差大小相等,符號相反。

  六、實驗記錄與計算表

  3水準測量外業記錄

  班級第組日期年月日

  4閉合水準路線高差調整及高程計算

  班級第組日期年月日

  七、誤差分析

測量實驗報告9

  一、實驗題目 全站儀測量綜合實驗

  二、實驗目的

  1. 熟悉全站儀的基本操作。 2. 熟悉全站儀的基本測量功能。

  3. 熟悉并掌握用全站儀進行施工點位放樣。

  三、實驗基本原理

  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簡稱全站儀,它是一種可以同時進行角度(水平角、豎直角)測量、距離(斜距、平距、高差)測量和數據處理,由機械、光學、電子元件組合而成的測量儀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儀器便可以完成測站上所有的測量工作,故被稱為“全站儀”。 全站儀上半部分包含有測量的四大光電系統,即水平角測量系統、豎直角測量系統、水平補償系統和測距系統。通過鍵盤可以輸入操作指令、數據和設置參數。

  1.電子測距原理:

  電子測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已知這一特性,測定電磁波在被測距離上往返傳播的時間來求得距離值。脈沖法基本測距原理如下圖示:

  2.電子測角原理:

  即角度測量的數字化,也就是自動數字顯示角度測量結果,其實質是用一套角碼轉換系統來代替傳統的光學讀數系統。增量式光柵度盤測角原理如圖示:

  由于光柵之間的夾角是已知,計數器所計的電流周期數經過處理就刻有顯示處角度值。

  四、實驗基本步驟

  1、坐標測量

  (1)首先對中整平,過后開機;

  (2)設置測站,輸入測站點坐標;

  (3)設置后視點方位角(后視方位角可通過輸入測站點和后視點坐標后,照準后視點進行設置);

  (4)精確照準目標棱鏡中心后,在坐標測量菜單屏幕下點擊測量,測量完成后,顯示出目標點的坐標值以及到目標點的距離、垂直角和水平角。

  2、面積測量

  (1)進入標準測量;

  (2)點擊程序→坐標解析→面積計算;

  (3)標記所需計算點;

  (4)點擊計算即可得出所選點的連線封閉而成的圖形的面積。

  3、放樣

  (1)首先對中整平,過后開機;

  (2)點擊進入測量操作界面;

  (3)進入標準測量,點擊程序→放樣→設置;

  (4)設置測站點坐標和后視角(方法同坐標測量)

  (5)設置好后,進入點放樣后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放樣點名和坐標信息,點擊放樣進入放樣觀測屏幕;

  (6)轉動儀器照準部至所顯示的角度值為0°,在望遠鏡照準方向上安置棱鏡并照準,點擊測量;

  (7)按照全站儀所測點與實際位置之間的距離指引棱鏡調整位子,直至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定點。

  五、原始記錄

  以下為坐標測量的15個導線點坐標:

  以下為面積計算點坐標:

  六、實驗總結

  本次全站儀測量綜合實驗為期兩天,實驗內容為坐標測量、面積測量、點放樣。全站儀是一種光機電算一體化的高新技術測量儀,測距部分有發射,接受與瞄準組成共軸系統,測角部分由電子測角系統完成,是一種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各種測量功能的外業數據采集設備,大大減輕外業人員的勞動強度。作為在實際施工中最常見、最基本的測量儀器,了解其基本功能,熟練掌握其基本操作,將對今后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全站儀操作注意事項:

  1、測量前應檢查儀器箱背帶及提手是否牢固。

  2、開箱后提取儀器前,要看準儀器在箱內放置的方式和位置,裝卸儀器時,必須握住提手,將儀器從儀器箱取出或裝入儀器箱時,請握住儀器提手和底座,不可握住顯示單元的下部。切不可拿儀器的鏡筒,否則會影響內部固定部件,從而降低儀器的精度。應握住儀器的基座部分,或雙手握住望遠鏡支架的下部。儀器用畢,先蓋上物鏡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塵。裝箱時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蓋時應無障礙。

  3、在太陽光照射下觀測儀器,應給儀器打傘,并帶上遮陽罩,以免影響觀測精度。在雜亂環境下測量,儀器要有專人守護。當儀器架設在光滑的表面時,要用細繩(或細鉛絲)將三腳架三個腳聯起來,以防滑倒。

  4、當測站之間距離較遠,搬站時應將儀器卸下,裝箱后背著走。行走前要檢查儀器箱是否鎖好,檢查安全帶是否系好。當測站之間距離較近,搬站時可將儀器連同三腳架一起靠在肩上,但儀器要盡量保持直立放置。

  5、搬站之前,應檢查儀器與腳架的連接是否牢固,搬運時,應把制動螺旋略微關住,使儀器在搬站過程中不致晃動。

  實驗感想:

  為期四天的綜合實驗結束了,在這四天里我們主要做了全站儀綜合實驗,回彈綜合實驗和鋼筋位置及樓板檢測實驗。在全站儀的綜合試驗中我們學習了坐標測量,面積測量以及放樣,在回彈綜合實驗中我們主要學習了用回彈法測量混凝土強度,在鋼筋位置及樓板檢測實驗中我們主要學習了用鋼筋儀檢測板、柱鋼筋位置及保護層厚度的檢測。雖然只有四天的綜合實驗,但是我感覺自己收獲了不少知識。在暑假認知實習的時候自己也接觸到了全站儀,但是沒有自己操作過,這次實驗自己學會用全站儀。這次的綜合實驗都是在施工現場最常用了,做好,學好這些實驗對我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掌握好技術才能進行好管理。這次的實驗自己也是用心學習了,雖然只做了三天,可是受益匪淺,在老師和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組員一起學習,研究,最終將實驗進行好。記憶最深的是我們那天早上用全站儀放樣,整整一個上午,然后用釘子打好樁,我們總共放了十二個點,等待著老師下午的驗收。可是下午去的時候,只看到操場的跑道上躺著一堆堆的釘子,后來老師說不檢查了,其實我們挺失落的,但是我們真的學到了知識,這比什么都重要!通過實驗,使我們對理論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鍛煉了我們的操作能力。

  通過本次綜合性的.試驗,我了解到綜合實驗的應用,特別是在兩天的全站儀測量試驗,剛開始拿到儀器時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但經過坐標測量、面積測量、點放樣,我基本了解一些:全站儀是一種光機電算一體化的高新技術測量儀,測距部分有發射,接受與瞄準組成共軸系統,測角部分由電子測角系統完成,是一種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各種測量功能的外業數據采集設備,大大減輕外業人員的勞動強度。作為在實際施工中最常見、最基本的測量儀器,了解其基本功能,熟練掌握其基本操作,將對今后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通過本次試驗,我了解到鋼筋保護層厚度,鋼筋位置和鋼筋直徑的檢測方法,認識到鋼筋儀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鋼筋儀的基本操作方法較為簡單,在檢測過程中使用方便,操作簡潔。由于本次試驗為提供檢測構件的相關施工圖紙,故無法對檢測結果進行綜合性分析,也無法對被檢測構件的鋼筋保護層厚度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測。但通過實際操作和后期試驗總結,對工程檢測過程有了感性的認識。

測量實驗報告10

  姓名:xxx性別:xx

  班級:xx學號:xx

  實驗內容:血壓測量(水銀臺式血壓計)

  實驗地點:xx

  實驗日期:20xx年xx月xx號

  一、實驗目的

  1.通過學習,使我們掌握血壓計使用的正確方法

  2.加深自己的體驗過程,要熟練血壓的測量目的,要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準備。

  3.在實踐過程中盡早發現問題,查出錯誤,在改正中不斷進步。

  4.了解人體血壓的測量方法及相關知識,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的。

  二、實驗要求

  1.保持實驗室的`安靜。

  2.要愛護實驗室的器材,盡量要做到實驗室器材不要損壞。

  3.認真聽和看老師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師講的注意事項。

  4.實驗結束后注意學會分析總結和會使用血壓計。

  三、實驗對象和器材

  實驗對象:

  實驗器材:聽診器、血壓計

  四.實驗過程:

  1.先讓測血壓的人保持情緒穩定。

  2.把盒子打開,在把水銀柱的最下邊銀色水銀槽的開關打開。

  3.被測者脫去一只衣袖,將前臂平放在桌子上,與心臟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測驗著要和被測者在同一水平,將壓脈帶纏住該上臂處,大約距肘橫紋2指,松緊適宜。

  4.將聽診器置于,肱動脈平第4肋軟骨.把袖帶平整的纏在上臂中部(松緊以能放入一指為宜)。

  5.測量時快速充氣,使氣囊內壓力達到橈動脈搏動消失后再升高20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緩慢放氣。在心率緩慢者,放氣速率應更慢些。使水銀柱下降,視線與水銀柱刻度平行.

  6.在聽診器中聽到的第一聲,水銀柱所指刻度為收縮壓;當搏動音消失或減弱時,所指刻度為舒張壓.

  7.測量后,放盡袖帶中的空氣,解開袖帶.測血壓完畢.

  8.將血壓計右傾45°,關閉氣門,氣球放在固定的位置,以免壓碎玻璃管.

  總結:收縮壓范圍90-140mm/Hg,舒張壓范圍60-90mm/Hg.正常人高血壓為90/mmHg~130/mmHg,低血壓為60mm/Hg~80mm/Hg,所以實驗對象的血壓是正常的。

  六、注意事項

  1.血壓計要定期檢查,以保持其準確性,并應放置平穩,切勿倒置或震蕩。

  2.被測者的衣袖不應過緊,以免阻礙血循環,如果過松,會影響測試結果。

  3.讀數時,最好水平目視,以防誤讀數值。

  4.如發現血壓計聽不清或異常時,應重測。使汞柱降至“0”點再測,心要時測雙上臂以資對照。

  5.須密切觀察血壓者,應盡量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6.防止血壓計本身造成的誤差:水銀不足,則測得血壓偏低。水銀柱上端通氣小孔被阻塞,空氣進出有困難,可造成收縮壓偏低、舒張壓力偏高現象。

測量實驗報告11

  一、實驗目的

  1、學會互感電路同名端、互感系數以及耦合系數的測定方法。

  2、理解兩個線圈相對位置的改變,以及用不同材料作線圈鐵芯時對互感的影響。

  二、原理說明

  1、判斷互感線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

  如圖19-1所示,當開關S閉合瞬間,若毫安表的指針正確,則可斷定“1”,“3”為同名端;指針反偏,則 “1”,“4”為同名端。

  (2)交流法

  如圖19-2所示,將兩個繞組N1和N2的任意兩端(如2,4端)聯在一起,在其中的一個繞組(如N1)兩端加一個低電壓,用交流電壓分別測出端電壓U13、U12和U34。若U13是兩個繞組端壓之差,則1,3是同名端;若U13是兩個繞組端壓之和,則1,4是同名端。

  2、兩線圈互感系數M的測定。

  在圖19-2的N1側施加低壓交流電壓U1,測出I1及U2。根據互感電勢E2M≈U20=MI;可算得互感系數為

  M=U2I1

  3、耦合系數K的測定

  兩個互感線圈耦合松緊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數K來表示

  K=M/L1L2

  先在N1側加低壓交流電壓U1,測出N1側開路時的電流I1;然后再在N2側加電壓U2,測出N1側開路時的電流I2,求出各自的自感L1和L2,即可算得K值。

  三、實驗設備

  1、直流電壓、毫安表;

  2、交流電壓、電流表;

  3、互感線圈、鐵、鋁棒;

  4、EEL-06組件(或EEL-18);100Ω/3W電位器,510Ω/8W線繞電阻,發光二極管。

  5、滑線變阻器;200Ω/2A(自備)

  四、實驗內容及步驟

  1、分別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測定互感線圈的同名端。

  (1)直流法

  實驗線路如圖19-3所示,將N1、N2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鐵芯。U1為可調直流穩壓電源,調至6V,然后改變可變電阻器R(由大到小地調節),使流過N1側的電流不超過0.4A(選用5A量程的數字電流表),N2側直接接入2mA量程的毫安表。將鐵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觀察毫安表正、負讀數的變化,來判定N1和N2兩個線圈的同名端。

  (2)交流法

  按圖19-4接線,將小線圈N2套在線圈N2中。N1串聯電流表(選0~5A的量程)后接至自耦調壓器的輸出,并在兩線圈中插入鐵芯。

  接通電路源前,應首先檢查自耦調壓器是否調至零位,確認后方可接通交流電源,令自耦調壓器輸出一個很低的電壓(約2V左右),使流過電流表的電流小于1.5A,然后用0~20V量程的交流電壓表測量U13,U12,U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聯線,并將2、3相接,重復上述步驟,判定同名端。

  2、按原理說明2的步驟測出U1,I1,U2,計算出M。

  3、將低壓交流加在N2側,N1開路,按步驟2測出U2,I1,U1。

  4、用萬用表的R×1檔分別測出N1和N2線圈的電阻值R1和R2。

  5、觀察互感現象

  在圖19-4的'N1側接入LED發光二極管與510Ω串聯的支路。

  (1)將鐵芯慢慢地從兩線圈中抽出和插入,觀察LED亮度的變化及各電表讀數的變化,記錄現角。

  (2)改變兩線圈的相對位置,觀察LED亮度的變化及儀表讀數。

  (3)改用鋁棒代替鐵棒,重復(1),(2)的步驟,觀察LED的亮度變化,記錄現象。

  五、實驗注意事項

  1、整個實驗過程中,注意流過線圈N1的電流不超過1.5A,流過線圈N2的電流不得超過1A。

  2、測定同名端及其他測量數據的實驗中,都應將小線圈N2套在大線圈N1中,并行插入鐵芯。

  3、如實驗室各有200Ω,2A的滑線變阻器或大功率的負載,則可接在交流實驗時的N側。

  4、實驗前,首先要檢查自耦調壓器,要保證手柄置在零位,因實驗時所加的電壓只有2~3V左右。因此調節時要特別仔細,小心,要隨時觀察電流表的讀數,不得超過規定值。

測量實驗報告12

  為了了解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是否合格、保證安全運行,同時根據配電設備維護規程的有關規定,我部于20xx年3月1日上午8:00 對樂民原料部弓角田煤礦各變配電點的接地及其各變壓器對地絕緣情況進行測量試驗。試驗過程及試驗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前期,我們組織機電隊人員一起到現場查看接地裝置,查找接地極的適合試驗的位置,制訂、討論、修改試驗方案,提出試驗中的注意事項。

  接地電阻表本身備有三根測量用的軟導線,可接在E、P、C三個接線端子上。接在E端子上的'導線連接到被測的接地體上,P端子為電壓極,C端子為電流極(P、C都稱為輔助接地極),根據具體情況,我們準備采用兩種方式測量:(1)、將輔助接地極用直線式或三角線式,分別插入遠離接地體的土壤中;(2)、用大于25cm×25cm的鐵板作為輔助電極平鋪在水泥地面上,然后在鐵板下面倒些水,鐵板的布放位置與輔助接地極的要求相同。兩種方法我們都采取接地體和連接設備不

  斷開的方式測量,接地電阻電阻表將倍率開關轉換到需要的量程上,用手搖發電機手柄,以每分鐘120轉/分以上的速度轉時,使電阻表上的儀表指針趨于平衡,讀取刻盤上的數值乘以倍率即為實測的接地電阻值。

  我們準備好ZC29B-2型接地電阻測試儀、ZC110D-10(0~2500MΩ)型搖表、萬用表、銅塑軟導線(BVR 1.5mm2)、測電筆、接地極棒和接地板等試驗用具及棉紗等輔助材料。

  1、3月1日上午,現場試驗人員進行簡單碰頭,并進行分工:由帥銳進行測量、值班人員蔡富貴和彭余坤配合操作、陳應沫記錄、班長方興華負責監護;

  2、8:45試驗開始;

  3、測量輔助接地極間及與測量接地體間的距離;

  4、采取第一種方法,將接地極棒插入到土壤中并按照圖紙接好線;

  5、將測量接地體連接處與連接端子牢靠連接;

  6、將導線與接地電阻表接好;

  7、校正接地電阻表;

  8、測量并記錄數據;(試驗數據見附表)

  9、采取第二種方法,測量并記錄數據;

  10、整個試驗過程結束。

  恒鼎實業弓角田煤礦春季預防性試驗設備外殼接地測試記錄

  恒鼎實業弓角田煤礦春季預防性試驗變壓器絕緣測試記錄

  使用儀器: ZC29B-2型接地電阻測試儀

  測量數據表:

  測量數據單位(MΩ)

測量實驗報告13

  實驗目的:

  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實驗器材:

  溫度計、卷尺、秒表。

  實驗地點:

  平遙縣狀元橋東。

  實驗人員:

  愛物學理小組

  實驗分工:

  張灝、成立敬——測量時間

  張海濤——發聲

  賈興藩——測溫

  實驗過程:

  1測量一段開闊地長;

  2測量人在兩端準備;

  3計時員揮手致意,發聲人準備發聲;

  4發生人向上舉手,同時發聲,計時員計時(看到舉手始,聽到聲音止)

  5多測幾次,記錄數據。

  實驗結果:

  時間17∶30

  溫度21℃

  發聲時間0.26″

  發聲距離93m

  實驗結論:

  在21℃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57.69m/s.

  實驗反思:

  有一定誤差,卡表不夠準確。

測量實驗報告14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作為園林設計專業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獲的了。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在去測繪之前,所有人的熱情都相當高,不僅僅是對測繪的外業感興趣,更多的是對室外工作的向往。但在經歷了太陽的曝曬,我們的熱情已被疲勞所掩蓋。對于測量來說,確實沒有一個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組內部和各小組之間,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測量實驗報告15

  一、實驗目的

  認識水準儀的基本構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能準確讀取水準尺讀書;

  初步掌握使用水準儀的操作要領、基本步驟和方法。

  練習普通水準測量一測站的測量、記錄和計算。

  二、實驗器具

  DS3微傾式水準儀l臺、水準尺1對、三腳架

  三、實驗內容

  認識儀器對照儀器,指出目鏡及其調焦螺旋、物鏡、對光螺旋、管水準器、圓水準器、制動和微動螺旋、微傾螺旋、腳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對照水準尺,熟悉其分劃注記并練習讀數。記錄并計算出兩點間高差。

  四、實驗步驟

  水誰儀在一個測站上的操作順序為:安置儀器——粗略整平——瞄準水淮尺——精確置平讀數。安置儀器先將儀器的三腳架張開,使其高度適中,架頭大致水平,并將腳架踩實;再開箱取出儀器,將其固連在三腳架上。粗平雙手食指和拇指各擰一只腳螺旋,同時以相反的方向轉動,使圓水準器氣泡向中間移動;再擰另一只腳螺旋,使圓氣泡居中。瞄準在離儀器不遠處選一點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準尺;轉動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松開制動螺旋,轉動儀器,用缺口和準星大致瞄準A點水準尺,擰緊制動螺旋;轉動對光螺旋看清水準尺;轉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位于視線中央;再轉動對光螺旋,使目標清晰并消除視差

  4、精平轉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管氣泡兩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圓弧狀),即水準管氣泡居中

  5、讀數從望遠鏡中觀察十字絲橫絲在水準尺上的分劃位置,讀取4位數字,即直接讀出m、dm、cm的數值,估讀mm的數值,記為后視讀數a。注意讀數完畢時水準管氣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應再次精平,重新讀數。

  6、記錄與計算按照高差=后視讀數—前視讀數,計算兩點間的高差。

  五、實驗數據

  水準儀認識觀測記錄表(單位:m)

  儀器號碼:天氣:晴轉多云

  觀測者:第三組成員

  日期:20xx—2—27

  呈象:

  記錄者:第三組成員

  安置儀器次數

  測點

  后枧

  前視

  高差

  高程

  1

  A

  1.418

  —0.020

  100.000(假定)

  (馮:測曹:前

  B

  1.438

  99.980

  王:后蒲:錄)

  2

  A

  1.222

  —0.021

  100.000(假定)

  (曹:測馮:前

  王:后蒲:錄)

  B

  1.243

  99.979

  3

  A

  1.818

  —0.020

  100.000(假定)

  (蒲:測曹:前

  B

  1.838

  99.980

  馮:后王:錄)

  4

  A

  1.516

  —0.017

  100.000(假定)

  (王:測蒲:前

  B

  1.533

  99.983

  馮:后曹:錄)

  六、驗心得體會

  首先,我們基本掌握了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確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點位的科學。既然是要測量就離不開實踐。

  實踐是對測量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課看視頻是遠遠不夠

  的,對儀器的使用更是一知半解。剛開始測量的時候,我們的心里還有一點小小的不安。

  但當我們動手測量的時候,發現其實并不難,聽別人一說或者翻閱一下課本,然后自己

  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致,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特別是在使用水準儀這樣精密的儀器時,更要做到精益求精。我們每個組員都學到知識而且會實際操作,絕非為了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

  七、實驗所存在問題以建議

  1、一直不能調節水平;

  2、調焦時,一直找不到水準尺的位置;

  3、記錄數據有問題,其中一組數據存在明顯的偏差;

  在經過多次試驗,我組逐一解決了上述問題

  注意事項:

  水準尺應專人扶持,保持豎直,尺面正對儀器。

  中心連接螺旋不宜擰得太緊,以防破損。水準儀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時用力不得過猛。

  讀數時要注意消除視差。要以十字絲的橫絲讀數,不要誤用上、下絲。讀數時應看清尺上的上下兩個分米注記,從小到大進行。

  讀數前水準管氣泡要嚴格居中,讀數完畢檢查確認氣泡仍居中,讀數方可記錄。

【測量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測量實驗報告11-30

測量實驗報告05-27

測量實驗報告03-20

聲速的測量實驗報告11-05

測量實驗報告(必備)05-30

測量實驗報告(必備)07-27

測量血壓實驗報告05-26

血壓測量的實驗報告11-16

(精品)測量實驗報告07-26

測量實驗報告20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