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實驗報告 推薦度:
-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優秀)化學實驗報告1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實驗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實驗報告1
一、實驗題目:
固態酒精的制取
二、實驗目的:
通過化學方法實現酒精的固化,便于攜帶使用
三、實驗原理:
固體酒精即讓酒精從液體變成固體,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學性質不變。其原理為:用一種可凝固的物質來承載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硬脂酸與氫氧化鈉混合后將發生下列反應: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實驗儀器試劑:
250ml燒杯三個1000ml燒杯一個蒸餾水熱水硬脂酸氫氧化鈉乙醇模版
五、實驗操作:
1.在一個容器中先裝入75g水,加熱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攪拌均勻。
2、在另一個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氫氧化鈉溶解,將配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蠟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攪拌,趁熱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卻后即可得固體酒精燃料。
六、討論:
1、不同固化劑制得的固體霜精的比較:
以醋酸鈣為固化劑操作溫度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體酒精放置后易軟化變形,最終變成糊狀物。因此儲存性能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纖維為固化劑操作溫度也在40~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纖維。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體酒精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故安全性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纖維素為固化劑雖制備工藝并不復雜,但該固化劑來源困難,價格較高,不易推廣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氫氧化鈉作固化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且產品性能優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將氫氧化鈉同時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熱攪拌。這種加料方式較為簡單,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體硬脂酸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周圍,阻止了兩種固體的溶解的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因而延長了反應時間和增加了能耗。
(2)將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熱溶解,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因先后兩次加熱溶解,較為復雜耗時,且反應完全,生產周期較長。
(3)將硬脂酸和氫氧化鈉分別在兩份酒精中加熱溶解,然后趁熱混合,這樣反應所用的時間較短,而且產品的質量也較好。
3 、溫度的影響:
可見在溫度很低時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無法制得固體酒精;在30度時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兩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體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產品均勻性差;在6O度時,兩液混合后并不立該產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勻,混合后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酒精不斷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勻一致的固體酒精;雖然在70度時所制得的產品外觀亦很好,但該溫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點。酒精揮發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選用該溫度。
因此,一般選用60度為固化溫度。
4 、硬脂酸與NaOH配比的影響:
從表中數據不難看出。隨著NaOH比例的增加燃燒殘渣量也不斷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過量很多。我們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為6.5:1,這時酒精的凝固程度較好。產品透明度高,燃燒殘渣少,燃燒熱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響: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固體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對酒精凝固性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達到6.5以上時,就可以使制成的固體酒精在燃燒時仍然保持固體狀態。這樣大大提高了固體酒精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同時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顏色的影響:
酒精在燃燒時火焰基本無色,而固體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鈉離子的存在使燃燒時的火焰為黃色。若加入銅離子,燃燒時火焰變為藍色。因此添加不同離子到固體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顏色的火焰。
化學實驗報告2
一、 實驗目的
學習重結晶法提純固態有機物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抽濾操作方法;
二、 實驗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們相互分離;
一般過程:
1、選擇適宜的溶劑:
① 不與被提純物起化學反應;
②溫度高時,化合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大,室溫或低溫時溶解度很小;而雜質的溶解度應該非常大或非常小;
③溶劑沸點較低,易揮發,易與被提純物分離;
④價格便宜,毒性小,回收容易,操作安全;
2、將粗產品溶于適宜的熱溶劑中,制成飽和溶液:如溶質過多則會成過飽和溶液,會有結晶出現;如溶劑過多則會成不飽和溶液,會要蒸發掉一部分溶劑;
3、趁熱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如溶液顏色深,則應先用活性炭脫色,再進行過濾;
4、冷卻溶液或蒸發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結晶,而雜質留在母液中或雜質析出,而提純的化合物則留在溶液中;
5、過濾:分離出結晶和雜質;
6、洗滌:除去附著在晶體表面的母液;
7、干燥結晶:若產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氣中使溶劑自然揮發;不容易揮發的溶劑,可根據產品的性質采用紅外燈烘干或真空恒溫干燥器干燥,特別是在制備標準樣品和分析樣品以及產品易吸水時,需將產品放入真空恒溫干燥器中干燥;
三、 主要試劑及物理性質
乙酰苯胺(含雜質):灰白色晶體,微溶于冷水,溶于熱水;
水:無色液體,常用于作為溶劑;
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脫色;
四、 試劑用量規格
含雜質的乙酰苯胺:2.01g;
水:不定量;
活性炭:0.05g;
六、 實驗步驟及現象
七、 實驗結果
m乙酰苯胺=2.01g
m表面皿=33.30g
m表面皿+晶體=34.35g
△m=34.35-33.30g=1.05g
W%=1.05/2.01*100≈52.24%
八、 實驗討論
1、水不可太多,否則得率偏低;
2、吸濾瓶要洗干凈;
3、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強,不用加很多;
4、洗滌過程攪拌不要太用力,否則濾紙會破;
5、冷卻要徹底,否則產品損失會很大;
6、熱過濾前,布氏漏斗、吸濾瓶要用熱水先預熱過;
7、當采用有機物來作為溶劑時,不能用燒杯,而要采用錐形瓶,并且要拿到通風櫥中進行試驗;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2
一、 實驗目的
1.了解熔點的意義,掌握測定熔點的操作
2.了解沸點的測定,掌握沸點測定的操作
二、 實驗原理
1.熔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點,利用測定熔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2.沸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點,利用測定沸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三、 主要試劑及物理性質
1.尿素(熔點132.7℃左右) 苯甲酸(熔點122.4℃左右) 未知固體
2.無水乙醇 (沸點較低72℃左右) 環己醇(沸點較高160℃左右) 未知液體
四、 試劑用量規格
五、 儀器裝置
溫度計 玻璃管 毛細管 Thiele管等
六、 實驗步驟及現象
1.測定熔點步驟:
1 裝樣 2 加熱(開始快,低于15攝氏度是慢,1-2度每分鐘,快到-熔點時0.2-0.5攝氏度每分鐘)3記錄
熔點測定現象:1.某溫度開始萎縮,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現 3.全熔
2.沸點測定步驟:
1 裝樣(0.5cm左右) 2 加熱(先快速加熱,接近沸點時略慢,當有連續汽泡時停止加熱,
冷卻) 3 記錄(當最后一個氣泡不冒出而縮進是為沸點)
沸點測定現象:剛開始有氣泡后來又連續氣泡冒出,最后一個氣泡不冒而縮進。
七、 實驗結果數據記錄
熔點測定結果數據記錄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沸點測定數據記錄表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八、 實驗討論
平行試驗結果沒有出現較大的.偏差,實驗結果比較準確,試驗數據沒有較大的偏差。但在測量環乙醇的時候由于溫度過高導致橡皮筋脫落,造成試驗幾次失敗,經過重做實驗最終獲得了較為準確的實驗數據。測量未知固體熔點時由于前一個測的是苯甲酸,熔點較高,而未知固體熔點較低,需要冷卻30攝氏度以下才可進行實驗,由于疏忽溫度未下降30℃就進行了測量,使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后我們重新做了該實驗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實驗結果。
九、 實驗注意事項
1 加熱溫度計不能用水沖。
2第二次測量要等溫度下降30攝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燙到手
4 沸點管 石蠟油回收。
5 沸點測定是不要加熱太快,防止液體蒸發完。
化學實驗報告3
一、實驗目的
1、觀測CO2臨界狀態現象,增加對臨界狀態概念的感性認識;
2、加深對純流體熱力學狀態:汽化、冷凝、飽和態和超臨流體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測定CO2的PVT數據,在PV圖上繪出CO2等溫線
3、掌握低溫恒溫浴和活塞式壓力計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純物質的臨界點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溫度(T C)和最高壓力點(PC)。純物質所處的溫度高于TC,則不存在液相;壓力高于PC,則不存在汽相;同時高于TC和PC,則為超臨界區。本實驗測量TTC三種溫度條件下等溫線。
三、實驗裝置流程和試劑
實驗裝置由試驗臺本體、壓力臺和恒溫浴組成(圖2—3—1)。試驗臺本體如圖2—3—2所示。實驗裝置實物圖見圖2—3—3。實驗中由壓力臺送來的壓力油進入高壓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銀進入預先裝有高純度的CO2氣體的承壓玻璃管(毛細管),CO2被壓縮,其壓力和容積通過壓力臺上的活塞桿的進退來調節。溫度由恒溫水套的水溫調節,水套的恒溫水由恒溫浴供給。
CO2的壓力由壓力臺上的精密壓力表讀出(注意:絕對壓力=表壓+大氣壓),溫度由水套內精密溫度計讀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質面比常數計算得到。試劑:高純度二氧化碳。
圖2—3—1 CO2 PVT關系實驗裝置圖
2—3—2試驗臺本體
1高壓容器
2—玻璃杯
3—壓力油
4—水銀
5—密封填料
6—填料壓蓋
7—恒溫水套
8—承壓玻璃管
9—CO210精密溫度計
四、實驗操作步驟
1、按圖2—3—1裝好試驗設備。
2、接通恒溫浴電源,調節恒溫水到所要求的實驗溫度(以恒溫水套內精密溫度計為準)。
3、加壓前的準備——抽油充油操作
(1)關閉壓力表下部閥門和進入本體油路的閥門,開啟壓力臺上油杯的進油閥。
(2)搖退壓力臺上的活塞螺桿,直至螺桿全部退出。此時壓力臺上油筒中抽滿了油。
(3)先關閉油杯的進油閥,然后開啟壓力表下部閥門和進入本體油路的閥門。
(4)搖進活塞桿,使本體充油。直至壓力表上有壓力讀數顯示,毛細管下部出現水銀為止。
(5)如活塞桿已搖進到頭,壓力表上還無壓力讀數顯示,毛細管下部未出現水銀,則重復(1)——(4)步驟。
(6)再次檢查油杯的進油閥是否關閉,壓力表及其進入本體油路的二個閥門是否開啟。溫度是否達到所要求的實驗溫度。如條件均已調定,則可進行實驗測定。
4、測定低于臨界溫度下的等溫線(T= 20℃或25℃)
(1)將恒溫水套溫度調至T= 23℃左右,并保持恒定。
(2)逐漸增加壓力,壓力為左右(毛細管下部出現水銀面)開始讀取相應水銀柱上端液面刻度,記錄第一個數據點。讀取數據前,一定要有足夠的平衡時間,保證溫度、壓力和水銀柱高度恒定。
(3)提高壓力約,達到平衡時,讀取相應水銀柱上端液面刻度,記錄第二個數據點。注意加壓時,應足夠緩慢的搖進活塞桿,以保證定溫條件,水銀柱高度應穩定在一定數值,不發生波動時,再讀數。
(4)按壓力間隔左右,逐次提高壓力,測量第三、第四……數據點,當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時,則適當降低壓力,平衡一段時間,使CO2溫度和壓力恒定,以準確讀出恰出現第一小液滴CO2時的壓力。
(5)注意此階段,壓力改變后CO2狀態的變化,特別是測準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時的壓力和相應水銀柱高度及最后一個CO2小汽泡剛消失時的壓力和相應水銀柱高度。此二點壓力改變應很小,要交替進行升壓和降壓操作,壓力應按出現第一小滴CO2液體和最后一個CO2小汽泡剛消失的具體條件進行調整。
(6)當CO2全部液化后,繼續按壓力間隔左右升壓,直到壓力達到為止(承壓玻璃管最大壓力應小于)。
5、測定臨界等溫線和臨界參數,觀察臨界現象
(1)將恒溫水套溫度調至T= ℃左右,按上述4的方法和步驟測出臨界等溫線,注意在曲線的拐點(P=)附近,應緩慢調整壓力(調壓間隔可為),以較準確的確定臨界壓力和臨界比容,較準確的描繪出臨界等溫線上的拐點。
(2)觀察臨界現象
a、臨界乳光現象保持臨界溫度不變,搖進活塞桿使壓力升至Pc附近處,然后突然搖退活塞桿(注意勿使試驗臺本體晃動)降壓,在此瞬間玻璃管內將出現圓錐型的乳白色的閃光現象,這就是臨界乳光現象。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場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復幾次觀察這個現象。
b、整體相變現象臨界點附近時,汽化熱接近于零,飽和蒸汽線與飽和液體線接近合于一點。此時汽液的相互轉變不象臨界溫度以下時那樣逐漸積累,需要一定的時間,表現為一個漸變過程;而是當壓力稍有變化時,汽液是以突變的形式相互轉化。
c、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現象處于臨界點附近的CO2具有共同的參數(P,V,T),不能區別此時CO2是汽態還是液態。如果說它是氣體,那么,這氣體是接近液態的氣體;如果說它是液體,那么,這液體又是接近氣態的液體。
下面用實驗證明這結論。因為此時是處于臨界溫度附近,如果按等溫過程,使CO2壓縮或膨脹,則管內什么也看不到。現在,按絕熱過程進行,先調節壓力處于MPa(臨界壓力)附近,突然降壓(由于壓力很快下降,毛細管內的CO2未能與外界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其溫度下降),CO2狀態點不是沿等溫線,而是沿絕熱線降到二相區,管內CO2出現了明顯的液面。這就是說,如果這時管內CO2是氣體的話,那么,這種氣體離液相區很近,是接近液態的氣體;當膨脹之后,突然壓縮CO2時,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這就告訴我們,這時CO2液體離汽相區也很近,是接近氣態的液體。這時CO2既接近氣態,又接近液態,所以只能是處于臨界點附近。臨界狀態流體是一種汽液不分的流體。這就是臨界點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現象。
6、測定高于臨界溫度的等溫線(T = 40℃左右)將恒溫水套溫度調至T=℃,按上述5相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
五、實驗數據處理
表原始數據表23℃壓強(Mpa)
將數據繪圖如下:
六、實驗結果討論
1、由于實驗器材的老化,實驗數據本身的準確度不高,所以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來的曲線誤差較大。
2、加壓的時候要緩慢加,不能過快,實驗操作的時候有一組加壓不夠緩慢出現了較小的氣泡,使得實驗數據不夠準確。
七、注意事項
1、實驗壓力不能超過MPa,實驗溫度不高于41℃。
2、應緩慢搖進活塞螺桿,否則來不及平衡,難以保證恒溫恒壓條件。
3、一般,按壓力間隔左右升壓。但在將要出現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汽相將完全消失以及接近臨界點的情況下,升壓間隔要很小,升壓速度要緩慢。嚴格講,溫度一定時,在汽液二相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壓力應保持不變。
化學實驗報告4
一、 實驗目的
內容宋體小四號 行距:固定值20磅(下同)
二、 實驗原理
原理簡明扼要(必須的計算公式和原理圖不能少)
三、 實驗儀器、試劑
儀器:
試劑:
四、 實驗步驟
步驟簡明扼要(包括操作關鍵)
五、 實驗記錄與處理
實驗記錄盡可能用表格形式
六、 結果與討論
化學實驗報告5
1.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和主要用途。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1)藥品的取用和稱量
(2)給物質加熱
(3)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儀器連接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5)儀器的洗滌
(6)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及收集
(1)三種氣體(H2、O2、CO2)的制備
(2)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4.物質的檢驗與鑒別
(1)常見氣體的檢驗及鑒別
(2)(2)兩酸、兩堿及鹽的鑒別
5.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
把握好以上這些知識點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實驗就要動手,要進入化學實驗室,參與化學實踐的一切活動。在實驗室要觀察各種各樣各具用途的實驗儀器、實驗用品、實驗藥品試劑,各種各類藥品,它們的狀態、氣味、顏色、名稱、使用注意事項。還要觀察各種各類成套的實驗裝置。在老師指導下,自己也應動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種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去觀察和記憶。 例如:
①各種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主要用途,如何正確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②無論做什么內容的實驗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練掌握各項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且能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
③還應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這是培養觀察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開始的一步。下面還要進一步詳細說明。
④動手做記錄,因為在實驗活動中感性知識很多,如不做記錄,可能被遺忘或遺漏。這都不利于對實驗的分析和判斷。
(2)如何做好觀察
觀察能力是同學們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之一,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最直接的手段,學會觀察事物,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對于化學實驗的現象更要求學會觀察,要求:觀察要全面、觀察要準確,觀察要有重點,觀察時還要動腦思考。
化學實驗報告6
實驗目的:
通過化學元素的常識測驗,了解學生對于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況,加深對化學元素的理解。
實驗器材和試劑:
化學元素常識測驗題目
實驗要點:
1.通過在課堂上的練習、和課下的預習和復習,加深對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況。
2.通過化學元素常識測驗,檢驗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況,以此為基礎,指導學生鞏固知識。
實驗過程:
1.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化學元素常識測驗。
2.通過化學元素的常識測驗,了解學生對于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況,加深對化學元素的`理解。
3.根據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析,并指導學生加強鞏固。
實驗結果:
1.通過化學元素的常識測驗,學生對于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有所增強。
2.學生對于常見元素的基本性質和周期表的構成和結構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3.學生的化學思維更加開闊,化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明顯提高。
實驗結論:
化學元素常識測驗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檢驗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況,加深對化學元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化學實驗報告7
【實驗名稱】
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究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儀器和試劑】
金屬鈉、鎂條、鋁片、砂紙、濾紙、水、酚酞溶液、鑷子、燒杯、試管、剪刀、酒精燈、火柴。
【實驗過程】
1、實驗步驟
對比實驗1
(1)切取綠豆般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燒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將金屬鈉投入燒杯中。
現象:xxxx。 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xxxx。
(2)將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放入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
現象:xxxx。 然后加熱試管,現象:xxxx。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xxxx。
對比實驗2
在兩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和一小塊鋁片,再向試管中各加入2mol/L鹽酸2mL。
現象:xxxx。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xxxx。
2、實驗結論:
【問題討論】
1、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有哪些?
2、元素金屬性強弱與元素原子結構有什么關系?
化學實驗報告8
一、實驗目的。
明確實驗的目的和意義,通常是涉及到某種化學原理或理論,需要驗證或探究該原理或理論是否成立。
二、實驗原理。
介紹本次實驗所用到的化學原理和理論,以及實驗的基本操作步驟和原理。
三、實驗儀器和藥品。
列出實驗所需的儀器和藥品,包括名稱、規格和來源。
四、實驗步驟。
詳細介紹實驗的操作步驟,包括量取藥品、裝配實驗器材、進行反應等。
五、實驗結果。
記錄實驗過程中的數據和結果,包括實驗現象、顏色的變化、溫度的.變化等。
六、實驗分析。
分析和解釋實驗結果,包括對實驗現象的解釋、對產物的鑒定和分析等。
七、實驗結論。
總結本次實驗的結果,得出結論并說明其意義。
八、實驗注意事項。
列出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注意事項,包括安全注意事項、儀器和藥品的保管和維護等。
九、參考文獻。
列出實驗過程中所參考的書籍、期刊和網絡資源等。
以上是化學實驗報告常見的內容和組成部分,寫好一份實驗報告需要認真仔細地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并且要準確描述實驗現象和結論,嚴格按照實驗流程和格式撰寫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9
新課標對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利用實驗手段和已知的規律進行有目的的實驗;會正確使用儀器,對實驗步驟及現象作必要的記錄,歸納實驗結果并撰寫簡單實驗報告。”筆者在學生分組實驗教學中發現,一些學生對于重要的實驗,往往不能根據實驗名稱寫出實驗儀器和藥品,不能根據實驗步驟正確操作實驗,不能寫出規范的實驗報告,實驗顯得較為生疏,反映出學生的實驗能力較差,動手實驗的信心、興趣不足,實驗教學的效果不佳,實驗教學的目標難以達到。筆者在多年的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分組實驗進行分析。有如下幾點想法,現報告如下。
一、如何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思維
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實驗效果欠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缺乏思維的參與,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思維習慣。
初中化學實驗正確的思維過程是:首先,明確實驗的名稱、目的、內容,即根據實驗的名稱,學生要知道做這個實驗需要達到什么目的,知道實驗內容有哪些;其次,知道實驗的反應原理和方法,即每個實驗的反應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第三,如何設計實驗步驟,即將實驗怎樣具體化,明確實驗步驟,理順順序;知道實驗做的過程中的技巧和應注意的問題,這是學生實驗的重點和難點;第四,需要什么實驗儀器和藥品,即根據實驗步驟的順序準備實驗儀器和藥品,這樣準備的實驗儀器和藥品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項儀器和藥品學生都清楚它在本實驗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對實驗儀器和藥品的死記硬背;第五,怎樣做好實驗記錄,能根據實驗的需要設計實驗記錄的表格;第六,怎樣進行實驗數據處理,知道數據處理過程中的技巧和應注意的問題;第七,實驗的結果是什么。
初中化學教材對實驗的編寫順序應該是:①實驗名稱,②實驗目的,③實驗內容,④實驗原理和方法,⑤實驗步驟,⑥實驗器材,⑦實驗記錄及數據處理,⑧實驗結果。按上述要求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思維習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實驗的思維過程,又使實驗學習具有較強思維性,是開展實驗教學的`基礎。
二、如何教會學生做好實驗前準備
學生明確了整體把握實驗的思路和其步驟后,教師要從一開始,結合具體實驗,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講好實驗的每一個思維環節,引導學生明確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內容,消除每一環節的學習障礙,突破難點,同時訓練學生整體把握實驗的思路。實驗步驟的具體化和順序,實驗現象的描述及分析,對學生來講難度是較大的,教師要通過多問幾個“為什么”幫助學生重點突破。
讓學生對實驗本身的理解明確化,用語言把它表述出來。學生“說”實驗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生“說”好教師布置好了的實驗,是對教師講解好了的實驗的鞏固、掌握,是學生進入實驗室做實驗前必須完成的。第二個階段是學生通過預習和討論,由學生為主設計好實驗。教師“講”好實驗到學生“說”好實驗,是由教師為主“套公式”到由學生為主“套公式”,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實驗思維的過程,逐一“說”清每一思維環節的具體內容,難點及突破,應注意的問題和技巧等,整個實驗“裝”在學生心中。這個階段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說”進行評價,“挑”毛病,幫助學生完善學生的“說”。
三、如何做好實驗
“做”好實驗是將“說的理論”應用于實踐,需要有一個熟練動手能力的鍛煉過程。按程序規范操作是訓練動手能力的技巧。“做”不僅是“說”的操作化,而且應是對“說”的調整、完善和補充。“做”好實驗,一是學生開始做實驗前必須過好表述實驗關,把整個實驗“裝”在心中。二是確保每人動手,小組配合。實驗盡可能做到兩人一組,學生成績、動手能力優差生相互搭配,以好帶差。三是突出“預防”,消除障礙。對于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普遍問題,實驗前進行適當引導,突破難點,確保實驗成功率。四是做好實驗中的巡查和指導。學生實驗中的困難、錯誤和不規范,教師在巡查中要及時發現,及時給予糾正和指導,幫助困難學生“做”好實驗,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和興趣,五是實驗做完后要統一答疑。實驗做完后,學生總是有許多問題和感受要問、要交流。教師要讓學生分享同學實驗后的一些新的思考,從中受到啟發和交流,及時幫助學生解答疑惑。
四、如何寫好實驗報告
學生“寫”好實驗報告是提高初中化學實驗能力的重要環節。它能檢查學生對實驗的整體把握情況和實驗的完成情況,反映學生的實驗能力。教師對學生“寫”好實驗報告在提高初中學生化學實驗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夠的認識。如果從表述到動手實驗是一次質的飛躍的話,那么從“做”到“寫”又是一次質的飛躍。應該說,有了學生對實驗的思維過程和報告格式的整體把握,學生能根據實驗名稱表述好實驗,自己列出實驗儀器和所需藥品,獨立“做”好實驗,學生“寫”好實驗報告是沒有困難的。初中化學實驗報告只需按教材和報告冊的要求,學生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就行了。
化學實驗報告10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的化合物屬元素化合物知識,是本章的重點。通過對本節的學習,不僅可以加深和鞏固上一節的知識,并為下一節堿金屬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教材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鈉的化合物中,碳酸鈉與碳酸氫鈉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學好本節內容還有著重要的實際指導應用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具體學情,本節課共分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過氧化鈉的性質;
第二課時: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鑒別方法。
以下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過氧化鈉的性質并能夠熟練的運用。通過對過氧化鈉用途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Na2O2與H2O、CO2的反應作為引領學生探究未知領域的手段。
通過教學設計,授以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比法、實驗探究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在較自由的互動式、探究式的學習氛圍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過程培養學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質疑的`精神以及科學求真的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過氧化鈉的性質
(2)教學難點: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反應。
二、說學情
1、知識儲備: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學過燃燒的三要素,通過上節對金屬鈉的學習,學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熱情。
2、學生特點:
高一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均有限,雖對探究性實驗感興趣,但卻不一定能夠積極地主動地去觀察、思考和探索本質。故:本節課中,我將多設疑、多激疑引導,讓學生都能動起手來,把實驗作為探究未知領域的手段。
三、說教法
我的理念:建構主義理論鋪開課堂,由舊知引入新知,認知沖突或疑惑激發興趣。
1、本節采用:“互動式”、“啟發—探討式”的實驗引導分析的方法。
2、實驗方面: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演示、學生兩人分組實驗。
3、多媒體輔助教學、學案導學。
宗旨:將課堂還給學生。
四、說學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現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質→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2、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方法。
3、引導學生學會由Na2O2的性質,分析用途。
五、說教學過程
一共分為四個階段,引入探究階段、總結歸納階段、練習強化階段及課后鞏固階段。
【引入階段】
創設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據情景設疑:“為什么能夠著火?”喚醒學生舊知識中關于燃燒三要素的認識,并以此展開后續教學。
情景化設疑:如果我們有了燃燒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該怎樣去生火呢?學生發展思維。從而引出吹氣是否能夠生火?
對比實驗驗證猜想:未經處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著火,加點固體物質,再吹,通過現象“生火”,從而引出吹氣能讓棉花著火的神奇物質:過氧化鈉及其物理性質。
【探究階段】
新疑問:有了過氧化鈉,吹氣是否就能夠生火呢?
引導分析:如何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設計意圖:通過對著火點的分析,引出必定為人呼出的氣體與Na2O2作用生火。
新疑問:人呼出的氣體有CO2、H2O、O2、N2,到底是誰的作用呢?
學生討論引出:空氣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氣中,不能生火,從而引出生火的原因應是CO2、H2O與Na2O2作用生火。
過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見的滅火材料嗎?又如何去生火呢?
實驗驗證解決懸疑1:
探究CO2與Na2O2作用是否能夠生火。
學生演示實驗一:
向集滿CO2的集氣瓶中投入包裹有Na2O2的棉花。
結論:CO2與Na2O2作用能夠生火,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引導分析:如何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設計意圖:通過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與CO2反應的產物有O2,繼而分析得出產物Na2CO3;通過對著火點的分析,推出這個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過渡:CO2能夠生火,水不是能滅火嗎?它在中間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從而引入到對水的探討。
實驗驗證解決懸疑2:
探究H2O與Na2O2作用是否能夠生火。
學生演示實驗二:
滴水生火
結論:H2O與Na2O2作用能夠生火,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引導分析:如何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設計意圖:通過對燃燒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與H2O反應的可能產物有O2,繼而分析得可能產物NaOH;通過對著火點的分析,推出這個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過渡:是否真是這樣呢?
學生分組實驗:
探究Na2O2與H2O的反應
學生根據現有儀器設計實驗方案,師生互動討論出方案后,進行實驗探究驗證猜想。同時,以實驗報告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并由觀察到的現象去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能夠將實驗與理論相結合。
本節課中,我是一步一個臺階的由舊知:燃燒的三要素、CO2、H2O能滅火引出新知Na2O2與H2O、CO2的反應,從而達到攻克難點。
【總結歸納】
學生自主總結完成對Na2O2知識的整理。
以一首小詩來完成對Na2O2知識的高度概括,并激發學生研究化學的興趣。
小詩
過氧化鈉色淡黃,與水反應可生氧;
強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紅后退場;
二氧化碳也反應,密封保存記心上;
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潛水受贊揚!
【練習強化】
設置了不同難度的習題,以基礎的實驗現象,提升至雙線橋法表示電子的轉移。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過氧化鈉粉末,振蕩,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A、溶液仍為無色
B、溶液最終為紅色
C、有氣泡產生,溶液最終為紅色
D、有氣泡產生,溶液先變紅色最終為無色
2、用雙線橋法表示Na2O2與CO2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求出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原子個數之比。
【課后鞏固】
1、查閱資料完成科普小論文:我的Na2O2更精彩
2、設置課后習題鞏固知識。
課本:P31頁一、填空題:1二、選擇題:1、2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見證過神奇的吹氣能讓棉花著火,必然對Na2O2有著濃厚的興趣,順勢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完成科普小論文,比拼“誰的Na2O2更精彩”。
在這里,將學習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由學校延伸到生產與生活。
化學實驗報告11
有機化學又被成為碳化合物的化學,它的學習難度會相對較高,因此,學生想要學好這一部分,首先就要對它有個充分的認知。有機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化學分支,涉及分子結構、反應機理和化學物質的制備。下面將分享三個觀點,介紹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一、系統學習基礎知識。
有機化學的學習需要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的充分掌握上。首先,學生需要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命名規則和結構特點。其次,也必須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原子和它們與其他化合物之間的鍵的性質。因此,迅速梳理和消化列表總結等簡單工具常常能夠加深各元素間特征類型和配位數的記憶。學生還需要學習有機分子的化學反應,這包括酸堿反應、取代反應、消除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等。高度關注如何通過化學反應設計出最優化的有機化合物可突破地球環境影響,從而為環保社會培育領軍人才提供協助。
有機物種類繁多,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每類有機物的結構,性質以及結構與性質間的關系,分類歸納每類有機物的通式和通性。如在《烴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識是以官能團為主線展開的,所以在學習衍生物時,要首先抓住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去推斷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質進一步驗證其結構,充分認識結構決定性質的辨證關系。
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間的排列情況。利用第二課堂時間到實驗室自己動手組合ch4、ch2=ch2、ch3ch=ch2、ch3ch2oh等分子模型,以提高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二、多實踐,增強運用能力。
有機化學的學習需要多實踐,以便學生能夠掌握實驗操作方法和學習內容的`應用。例如,學生可以進行各種合成實驗,并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方法和技巧;還可以通過文獻調研和閱讀有機化學過程方面的論文提升自己,鞏固和拓展認識。此外,在實踐過程中與導師、助教、同學等交流溝通,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和建議來激勵自己充滿創造性并得到及時反饋,另外不失為多角度理解知識的有效途徑。
許多學生在心底里對有機化學存在恐懼感,視有機化學為他們職業抱負的墳場。這個觀念又被學生們之間口口相傳的恐怖故事以及“為我的教授評分”的網址所強化,這正是很多出人意料的結果遷怒于社交媒體的原因。
有機化學確實很難。其難度源于以下幾個原因:1。有機化學中的概念是全新的,同時這些概念又很抽象,對于那些只專注于有形物體的人而言,“所有的牛都是黑色的夜晚”并不是寬慰之言。2。有機化學內容很多,有大量的學習材料,最重要的是不能落后。3。課程進度很快而且是累積的:既不能忘記雜化和幾何,還希望能理解后續的內容;既不能忘記立體化學,還希望能理解后續的內容。4。許多學生已忘記了普通化學中所學的大部分內容,像酸性、堿性、熱力學概念、化學動力學等需要連續的強化。
我告訴我的學生們,他們將會發現以下的策略是非常有用的,對數學和物理也適用。1。首先,每天花一個小時學習有機化學。關閉你的智能手機,它會使你愚蠢。關閉電視或其它噪音源,它會分散你的注意力。找一個安靜的場所,集中注意力。同時完成多個任務僅是個虛想。沒有人能夠同時專注做兩件事,兩者會互相減損。這將只能是浪費時間。2。閱讀下次課所布置的課本內容。這樣你將會為下次的授課做好準備,曾被視為很難理解的內容將變得易懂。3。演習章內習題。首先做示例習題,每個這樣的例題,可以在下文馬上找到正確答案,看你的理解是否正確。再做接下來的習題,答案在附錄里。如果你答對了,非常好。如果答錯了,確保找到錯誤的原因。4。完成上次課內容相關的所有章節的習題。不必做每個習題的所有部分,除非必須。做習題1的(a)部分,習題2的(a)部分,等等。這樣你一次查看所有的習題。如果你不懂某一個問題,返回來,弄清楚為什么。5。無論你做什么,切記勿把上課變為單純空洞的記憶練習,這樣也不會持久。要學習基本概念。他們適用于科學上的任何事情。
像這樣的訣竅無需按字面意思來理解,這類通用方法是有效的。保證。
三、掌握相關技能,深入研究前沿。
有機化學的第三步是掌握相關技能以及深入研究最新進展。這包括熟練掌握化學式運算,如分離某一特定分子;了解基本的儀器和測量技術,如紅外光譜、質譜、核磁共振等;并且要時刻關注科學界的最新發展和最新研究前沿,例如關注有機化學的高質量期刊(如nature和science),加強對前沿領域的關注學習,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工作,更好地了解該學科的未來方向。
無論是學哪一門學科,哪一部分的內容,學生首先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參與。結合老師編寫的學案,認真預習,把難理解、看不懂的知識記錄下來,到課堂上仔細聽老師分析、講解。
學習有機化學的一般規律或者方法是: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這也是學生應該構建的基本的有機知識框架。在這一基礎上還需要探究無機物與有機物的根本區別,明白有機物的獨特魅力,斷鍵的含義。
有機物種類繁多,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每類有機物的結構,性質以及結構與性質間的關系,分類歸納每類有機物的通式和通性。
如在《烴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識是以官能團為主線展開的,所以在學習衍生物時,要首先抓住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去推斷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質進一步驗證其結構,充分認識結構決定性質的辨證關系。
有機化學東西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絕對不是值得提倡的。我們要學會按照一定標準分類,最普遍的一個分類就是按照官能團來區分。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雙鍵、叁鍵、羥基等等來分類,分類可以不用很詳細,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點的東西放在一起。分類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個把每一類物質具有的的性質、會發生怎么樣的反應了解清楚。
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我們通過弄懂一個或幾個化合物的性質,來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質,從而使龐大的有機物體系化和規律化,這是學習有機化學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間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聯系性的同時,還要認識其發展性和特殊性。這就需要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更全面、深刻地認識有機化學知識。
先從烴開始,先把各官能團的性質記一下,化學反應就沒問題了。然后把鑒別各物質的方法搞清,但別弄混。把幾種反應類型弄明白。各種反應其實都是各官能團的反應,所以官能團的性質要了然于心才行。理解著記憶,關注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掌握反應機理,不要偷懶,早讀也可以背一背。
總之,有機化學的學習需要系統學習基礎知識、多實踐并增強運用能力、掌握相關技能以及深入研究前沿。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實驗技巧,并為未來的實際應用和進一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化學實驗報告12
實驗名稱:
丁香酚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目的:
1、明確蒸餾的原理,沸點和費點距的定義。
2、熟悉蒸餾的儀器裝置及使用。
3、掌握常壓下測定沸點的操作技術。
二、儀器
橡皮膠管、溫度計、圓底燒瓶、蒸餾接頭、直形冷凝管、接液彎管、長頸漏斗
三、藥品
未知物1(30ML)
四、實驗原理
把液體加熱變成蒸汽,然后使蒸汽冷凝變成純凈液體的過程,叫做蒸餾。它是分離提純有機物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蒸餾還可以測定化合物的沸點以及了解有機物的純度。
液態物質的蒸汽壓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大,當蒸氣壓和大氣壓相等時,液體沸騰,此時的溫度即為該液體的沸點。中山大學工學院20xx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每一種純液態有機化合物在一定壓力下均具有固定的沸點,它的沸點距也是極小(1℃~2℃)。如果被測物不純,則它的沸點不固定,沸點距也很長,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無法確定它沸點的。
沸點是液態有機物一個重要的物理常數,通過沸點的測定可以定性了解物質的純度。但是有一定的沸點,而且沸點距也極小的物質不一定就是純凈物。因為有些物質可以和其他物質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共沸物也有一定的沸點而且沸點距也很小。
根據樣品的用量不同,測定沸點的方法可以分為常量法和微量法兩種。常量法是利用常壓蒸餾操作來進行測定的.,在實驗室中進行蒸餾操作,所用儀器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蒸餾瓶:液體在瓶內受氣化,蒸氣經蒸餾頭支管外出。
2、冷凝管:蒸氣在此處冷凝。沸點高于130℃的液體用空氣冷凝管低于130℃者用冷水直形冷凝管。
3、接收器:收集冷凝后的液體。
五、實驗步驟及數據記錄
實驗步驟
1、從上到下安裝實驗裝置。加入未知液體和2-3塊沸石。溫度計的水銀球的上限應與蒸餾頭支管的下限相平。
2、打開冷凝水,再點燃酒精燈,開始蒸餾。
3、注意并觀察溫度的變化,當溫度處于穩定后,記錄下溫度計的度數,即為該物質的沸點。而大部分液體餾出時比較恒定的溫度與接收器接收到第一滴液體時的溫度差則為費點距。實驗現象現象分析
4、蒸餾完畢后,先停火,然后停止通入冷凝水。
六、注意事項:
七、實驗結果討論
八、思考題
化學實驗報告13
1:實驗目的,具體寫該次實驗要達到的要求和實現的任務。
2:實驗原理,是寫你這次實驗操作是依據什么來完成的,一般你的實驗書上都有,你總結一下就行。
3:實驗用品,包括實驗所用器材,液體和固體藥品等。
4:實驗步驟:
5:實驗數據記錄和處理。
6:問題分析及討論
實驗步驟
(1)在試管中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2)加熱實驗(1)的試管,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3)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4)待實驗(3)的試管內液體不再有現象發生時,重新加熱3mL5%的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該步驟實驗可以反復多次)
(5)實驗后將二氧化錳回收、干燥、稱量。
實驗現象及現象解釋:
實驗編號實驗現象現象解釋
(1)木條不復燃
(2)木條不復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沒足夠的O2試木條復燃。
(3)3H2O2產生大量氣泡木條復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條復然
(4)新加入的H2O2產生大量氣泡因為MnO2繼續作為催化擠的作用!H2O2繼續分解
(5)5MnO2的質量不變因為MnO2是催化劑所以只是改變化學反應速度,不改變其化學性質和質量
實驗題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采用間接配制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于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于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mkhc8h4o4/g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cnaoh/mol·l—1
m樣/g
v樣/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化學實驗報告14
實驗題目:酸、堿的化學性質
班級組長姓名組員
指導教師日期:
實驗目的
1.加深對酸和堿的主要化學性質的認識。
2.通過實驗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實驗器材[來源:學
試管、膠頭滴管、藥匙、蒸發皿、玻璃棒、鐵架臺(帶鐵圈)、坩堝鉗
稀鹽酸、稀硫酸、稀氫氧化鈉溶液、
氫氧化鈣溶液、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鈣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試紙、生銹的`鐵釘。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或化學方程式)
1、在點滴板上分別滴2滴稀HCl、稀H2SO4,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試液并觀察。
在點滴板上分別滴入2滴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往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試液并觀察。
2、①取兩根生銹的鐵釘,分別放入試管中,然后加入稀鹽酸,觀察現象。②當鐵釘表面變得光亮后,取出一個鐵釘,洗凈。③繼續觀察另一個鐵釘,一段時間后,取出,洗凈。比較兩個鐵釘。
思考:鹽酸除鐵銹時,應注意什么?
3、①在試管中加入約2ml硫酸銅溶液,然后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②然后再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觀察現象。
4、①在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的稀溶液,滴幾滴酚酞溶液,現象。②滴入稀鹽酸,顏色恰好變為無色為止。③取該無色溶液約1ml,置于蒸發皿中加熱,使液體蒸干,觀察現象。
化學實驗報告15
調查目的:
在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對廣大青年學生提出了“以德樹人”的號召,號召廣大青年學子,注重自身德育培養,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自覺接受社會實踐。而當下,“樹新風,自覺投身社會實踐。”的良好風氣也正在大學校園中飄香。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作為當代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式,一直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學校也高度的支持和鼓勵。通過參加公益活動,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為人民父母,為社會做貢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加深社會閱歷和社會責任感。
調查對象和方式:
通過采取問卷調查、隨機采訪和網上查找資料的方式,對廣西大學本部和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的大學生開展了此次調查。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是否有過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公益活動的時間,最想參加何種公益活動,參加公益活動次數和主要活動形式,參加公益活動的感受及參加公益活動對自身的影響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結果:
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參加公益活動是一件非常有意的事情。通過參加公益活動,個人社會實踐能力、了解和提高社會(體驗閱歷)都有了很大的幫助。無償獻血、愛心助教、社會活動志愿者、敬老慰老等活動是大學生參與人數最多的。但因為公益活動的開展不具有定時、定點性的特點,所以不少大學生都表示愿意會經常與公益組織聯系,組織身邊的同學多多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擠出一點時間,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去回報社會。
調查報告顯示:92%的大學生都有參加過一次以上的公益活動的經歷,在他們參與的公益活動中,無償獻血占48%,其次是社會活動志愿者占30%,愛心助教12%,,敬老慰老占10%;剩下的8%未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表示平時很少會了解和接觸公益活動的信息,但表示如果自己有合適的時間和喜歡的公益活動,會考慮參加。80%的大學生表示通過參加公益活動:自身對社會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就通過如何更好的展示自身素質和才能來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問題有了深入的思考,同時,如何把自身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各種活動中,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社會成員的責任,能夠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等,心靈上得到了較大的慰藉,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20%的大學生表示,他們參加公益活動,多是為了陪伴同學或者打發時間,目的性很不明確,這樣一來,他們參加活動的效果就不明顯,收獲很少。95%的同學表示會利用周末或者其它空余的時間參加公益活動,除非是大型公益活動,否則很少會利用到學習時間,從而影響個人學業;5%的同學表示,因為他們參加的`公益活動多為大型社會活動的志愿者工作,所以經常會擠占上課時間,對學習有較大的影響。98%的學生表示,公益活動是一種比較好的社會活動,值得參加;2%的學生表示,公益活動范圍太小,可參加可不參加。75%的學生表示對當前的公益活動性質和活動內容感到比較滿意,認可公益組織的策劃與安排;25%的同學表示,當前的公益活動形式和內容還存在諸多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開展活動一次過,沒有后續性;幫扶性很小;組織結構不夠完善等,有待改善。
另外,沒有同學表示不應該開展和參加公益性活動,大家都認為,只要時間合適和活動內容和質量較好,在不影響學習時間的前提下,都會考慮是否參加。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所選擇參加的公益活動,多為大中型、群體性較高、服務時間短的一類;以個體為主,長時間連續性、定點開展的一類較少。對于公益活動的組織者而言,如何將公益活動的開展,能與時代相掛鉤,改變傳統的內容和形式,增加新意和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是吸引更多大學生投身公益活動的關鍵所在。而對于大學生而言,要樹立科學的、高尚的公益服務觀念,不能以索取為參加公益活動的目的,公益活動本質上的無償性、公益性、奉獻性應該為我們所熟知,但當前還有不少大學生沒有徹底弄清好公益活動的性質,以至于活動的效果和對自身素質的提高等沒有較好的效果。
結論與建議:
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是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會在任何時期都永恒不變的主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作為一名大學生,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說不僅有助于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務,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專長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一種貫穿于日常生活當中的社會實踐形式,以小見大,以細微之處見長,是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長效機制。現在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很多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各地去進行社會公益活動和社會考察,回校后進行認真的討論總結,用他們自己的視角來理解社會,思考未來的人生道路。所以,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是一件非常值得和有意義的事情!
【化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化學實驗報告08-20
化學實驗報告(精選)06-02
【熱門】化學實驗報告11-15
【推薦】化學實驗報告11-06
化學實驗報告【熱門】11-10
化學實驗報告【精】11-10
化學實驗報告【熱】11-10
化學實驗報告【推薦】11-10
[精]化學實驗報告05-18
化學實驗報告(優選)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