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學實驗報告

時間:2023-02-18 10:58:44 實驗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學實驗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實驗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實驗報告

  教學實驗報告 篇1

  一、實驗內容(含實驗原理介紹):

  二、實驗目的

  三、涉及實驗的相關情況介紹(包含使用軟件或實驗設備等情況):

  四、實驗結果(含程序、數據記錄及分析和實驗總結等,可附頁):

  1.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和主要用途。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1)藥品的取用和稱量

  (2)給物質加熱

  (3)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儀器連接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5)儀器的洗滌

  (6)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及收集

  (1)三種氣體(H2、O2、CO2)的制備

  (2)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4.物質的檢驗與鑒別

  (1)常見氣體的檢驗及鑒別

  (2)(2)兩酸、兩堿及鹽的鑒別

  5.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

  把握好以上這些知識點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實驗就要動手,要進入化學實驗室,參與化學實踐的一切活動。在實驗室要觀察各種各樣各具用途的實驗儀器、實驗用品、實驗藥品試劑,各種各類藥品,它們的狀態、氣味、顏色、名稱、使用注意事項。還要觀察各種各類成套的實驗裝置。在老師指導下,自己也應動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種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去觀察和記憶。例如:

  ①各種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主要用途,如何正確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②無論做什么內容的實驗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練掌握各項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且能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

  ③還應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這是培養觀察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開始的一步。下面還要進一步詳細說明。

  ④動手做記錄,因為在實驗活動中感性知識很多,如不做記錄,可能被遺忘或遺漏。這都不利于對實驗的分析和判斷。

  (2)如何做好觀察

  觀察能力是同學們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之一,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最直接的手段,學會觀察事物,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對于化學實驗的現象更要求學會觀察,要求:觀察要全面、觀察要準確,觀察要有重點,觀察時還要動腦思考。 ①觀察實驗現象要全面。

  一般應包括,反應物的顏色、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光、焰、聲、色、放熱、沉淀、氣味等變化、反應劇烈的程度等。例如:將銅絲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銅絲表面由紅逐漸變為銀白色,另一個是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而不少同學只觀察到了銅絲變為銀白色而忽視了溶液顏色的變化,就屬于不全面。進而分析反應本質時,就不深刻,同時,也說明不了生成物中還有硝酸銅藍色溶液存在。

  ②對于觀察到的現象描述要準確。

  注意"光"和"焰"的區別,"煙"和"霧"的區別。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燃燒有火焰,而固體物質燃燒沒有火焰而發光。如:氫氣、甲烷、一氧化碳這些氣體燃燒,分別為淡藍色火焰及藍色火焰。硫雖然是固體,但它在燃燒時先熔化進而揮發成硫蒸氣,所以,它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為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為明亮藍紫色火焰。固體物質,如木炭、鐵絲、鎂帶等燃燒,分別為發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強光。 "霧"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煙"是指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大量的'、濃厚的"白煙",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小顆粒聚集而成的。

  ③對于實驗現象的觀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

  化學實驗現象五彩繽紛,多種多樣,有的現象十分突出而明顯,有些轉瞬即逝,而有些隱蔽不易察覺,觀察時注意抓住反應變化本質的現象。如何才能抓住反應本質的現象呢?為此,實驗前要仔細研究實驗目的、過程,確定觀察現象的重點。例如,在實驗驗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時,重點觀察物質是否發生了改變,有否不同于原物質的新物質生成,才是觀察的重點。如將鎂條剪短,說明只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它仍保持了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和富于彈性。但是,把鎂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后,產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煙,反應劇烈且放熱,熄滅后生成了白色粉末。這一系列的實驗現象,重點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來鎂帶的白色固體物質,這是一種新物質,這才是觀察的重點,白色固體物質無論從光澤、狀態及彈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來的鎂條,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而發生反應時出現的白光、放熱,則是伴隨化學變化的現象,不是判斷物質變化的本質現象。 ④觀察現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每次實驗后要將觀察到的現象給綜合加以分析,認真思考找到原因進行對比、推理、判斷,然后得出結論,以求對事物深入了解和認識,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對化學學習中出現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⑤正確地記錄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例如:鋅和稀硫酸反應,正確的實驗現象描述如下:試管內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變小,用手握試管感到有些發熱。錯誤的描述說成:"試管內有氫氣產生"。眼睛只能看到氣泡,至于氣泡是什么氣體,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鹽酸溶液,正確的描述應為"溶液變紅"或說"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而不能說"鹽酸變紅"。

  初中化學實驗操作常見錯誤 1.操作不當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點燃等可燃性氣體時,未檢驗其純度或檢驗有誤,造成混入空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2)用時,混入可燃性固體雜質造成加熱時劇烈燃燒發生爆炸。

  (3)拿著酒精燈到另一個燃著的酒精燈上點火,或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以及熄滅酒精燈時不用燈帽而用嘴吹,引起燈體內酒精燃燒發生爆炸。

  (4)加熱固體物質時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造成試管中出現的水蒸氣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熱試管等儀器時,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試干凈、沒有預熱或儀器底部同燈芯相接觸造成炸裂。

  (6)加熱,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完畢時未先移去導管后撤燈,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進行加熱或稀釋濃硫酸等實驗,造成量筒炸裂。

  (8)做細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致使集氣瓶炸裂。

  2.操作不當造成藥品污染

  (1)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沒有塞上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分別取用不同藥品時,在使用中間沒有將其擦試或洗滌干凈,造成試劑的污染。

  (3)藥品用量過多,使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如硫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

  (4)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如將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鈉的滴瓶口上,造成藥品污染。

  (5)傾倒液體時,瓶塞沒有倒放,標簽沒有對著掌心,造成液體里混入雜質,標簽被腐蝕。

  (6)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用濃鹽酸使得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等雜質,影響實驗的現象。

  (7)一些易與空氣中的等反應的藥品,保存不夠嚴密,致使變質。

  3.操作不當引起實驗失敗或出現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正確讀數,造成量取的液體體積同實驗要求有偏差,致使實驗不夠成功。

  (2)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時,天平的使用有誤,如將物品與砝碼放反,致使最終配制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有誤。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將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氣瓶內沒有灌滿水,造成氣體不純。

  (4)做實驗中,過早停止通入。

  (5)過濾時操作沒有遵循"一貼、二低、三靠",致使過濾后的液體仍然渾濁。

  4.其他方面操作不當引起的后果

  (1)連接儀器時,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內,玻璃管沒有沾水或沒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斷,刺傷手掌。

  (2)使用膠頭滴管時,將膠頭滴管伸入到容器內,并觸及容器內壁,造成藥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氣體時沒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使得裝置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4)用蒸發皿蒸發或濃縮溶液時,沒有用玻璃棒攪拌,造成局部過熱,液滴飛濺。

  教學實驗報告 篇2

  作為國家首批課程改造執行區,年夜連市拓荒區自20xx年秋季承擔了初中化學課程改造執行義務,執行《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尺度(執行稿)》(以下簡稱《課程尺度》),行使人平易近教育出書社的執行課本(以下簡稱“新課本”)進行執行。

  一、新課本與《課程尺度》的順應性

  1.新課本較好地顯示了《課程尺度》的腦子,相符新課程的理念。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年夜旨;正視科學、手藝與社會的彼此聯系;指導以科學探討為主的多樣化的進修體式格局;有利于評價的診斷、鼓舞勉勵與成長功能。

  2.新課本對照完整地反映和顯示了《課程尺度》的各項要求。從根底理念出發,注重更改學生進修的積極性,激發并連結學生的進修快樂喜愛;注重內容的啟蒙性和根柢根底性,拔取學生順應現代生涯及未來社會所必備的化學常識、妙技和方式;注重從學生已有的履歷出發,成立學生熟諳的情境,融合學科常識;為學生供給年夜量運動與探討的過程,培育種植提拔學生科學的立場,獲得科學的方式,提高終身進修的意識和手法;經過過程具體的事例,使學生認識化學對人類文明成長的偉猛進獻,熟悉化學為實現人類更美妙的未來將持續施展復雜浸染。

  3.新課本內容的選擇與編排相符《課程尺度》的劃定,籠蓋《課程尺度》劃定的內容,新課本設置的內容科學。正確,沒有違反事實和真理的現象。拔取了年夜量切近學生生涯和社會成長的素材,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討”“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分歧”“金屬硬度的對照”“堿對雞爪的侵蝕”“納米材料”“C60分子”“海底可燃冰”“外形記憶合金”“導電塑料”等內容。新課本既屬意內容的提高前輩性,又具有鮮活的生涯氣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能更改起學生學和教師教的快樂喜愛。同時新課本具有較強的條理性,在面向全體學生,相符學生的腦子水平,降低不需要常識難度的根柢根底上,增添了研究型、開放型、實踐型的問題,為每個學生盡概略供給自動進修、施展自身特點的機遇。在編排上注重顯示學生的進修過程,顯示科學方式的具體運用,屬意對學生進修方式的指導,化學概念和概念注重直不雅觀性、聯系關系性和成長性。

  二、新課本與教師、學生的順應性

  1.新課本打破了以“學科為中央”的傳統系統,接納“學科與社會”相融合的體式格局,領受了學科中央和社會中央系統結構的優點,既注重學科常識的系統性,又屬意從學生的生涯履歷出發,使學生在進修過程中,既注重對生涯、情況現象的視察和履歷,使學出發生對自然、社會的慎密親密感,拉近學生生涯與學科之間的距離,又著眼于學生對科學概念、概念的年夜白,形成學生最根底的化學視角。同時也促使教師在解說機關和處置責罰上發生改變,從近幾年一貫強調的學科常識要聯系學生生涯、聯系社會現實,過渡到從學生的生涯履歷出發,慢慢融合學科常識,在運動中使學生獲得新的履歷。改變了以往過于屬意書籍常識,過于屬意常識教授,過于強調接管進修、物化記硬背,機械演習的.現象。

  2.新課本將進修內容和進修過程連系起來,不只為學生供給了進修的內容,為教師提醒了解說的過程,同時盡心貪圖了學生的進修過程和進修方式。課本中有與學生對話的閱讀部門,有指導學生涯動的“執行”“運動與探討”“談判”“察看與研究”等部門,有撮要摯領的“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的歸納部門。多種形式的運動,有助于改變學生的進修體式格局,供給了對照合理和完整的進修過程。

  3.新課本凸起了化學執行在化學進修中的主要浸染。執行內容不零丁另立,而是穿插在根底理論、根底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學策畫等內容之中,輕易學生的進修運動,有利于解說貪圖,擔保學生進修過程的統一和完整。恍惚演示執行與學生執行的界限,倡導學生多做執行。執行的呈現體式格局多樣化,增設了“家庭小執行”和“習題執行”。勉勵學生貪圖執行,降低壟斷范例要求,激發學生的立異精神。

  4.新課本屬意科學探討,盡心貪圖了“運動與探討”部門,上下冊共設置32個“運動與探討”,首若是以執行承載。所涉及的內容普遍,既屬意內容的科學性,使學生受到科學方式的教育,又屬意探討的價錢,提高進修的有用性。同時探討內容盡量相符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快樂喜愛。如“酸雨風險的模擬執行”“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植物的花瓣或果實制指示劑”等,都頗具新意,深受學生的迎接,學生也從這些運動中體驗到化學的魅力。

  教學實驗報告 篇3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生物新課程倡導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和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其中探究學習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了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學會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領悟科學觀念,培養科學精神。這種學習的方式的中心是針對問題的探究活動,當學生面臨各種讓他們困惑的問題時,他就要想法尋找答案。

  在解決問題時,要對問題進行推理、分析,找出問題解決的方向,然后通過觀察、實驗來收集事實,通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背景理念依據下,在教學中教學模式也將發生根本的改變,生物課將更多地開展學生的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習教學模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構建的。具體的模式結構:問題——閱讀、實驗——分析、推理、歸納、討論——結論。

  在運用這種模式的過程中我有下面幾點感觸: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帶者問題去閱讀、分析、討論資料,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比如:在學習〈空中飛行的動物〉時,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想一想,我們人要想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翔必須先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思考后說;一是,解決了動力問題。二是,解決了地心引力問題。教師隨后提出問題:鳥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閱讀、討論、交流、的出結論。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方式,又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2、合理開發的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關鍵條件。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方法等都是課程資源。在學習〈水中生活的動物〉時,對于生活在我這些地方的學生來說,對水中的動物了解不多,而且上課時還不能做試驗,學生缺少感性的認識,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開發自己已有的課程資源。如:學習魚鰭的作用時引導學生想想:獨槳船和雙槳船他們的槳各起什么作用?在學習魚兒離開水為什么會死?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頭發在水中水什么樣的.?從水中出來時又是什么樣的?這樣就很容易理解知識,解決了問題。

  3、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新課程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生物新課程的整合。這樣可有效地應用數字化的優勢達到學習目標。教師用編制成的演示文稿、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學習或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

  在課程學習中,利用諸多的文字處理、圖形圖像處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讓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進行重組、創作,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建構知識。但是,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把每個知識點、每個環節設計的過于完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簡單的就可掌握知識,完成教學任務。但也存在著弊端,這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到位,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缺少自主探究的過程。這個問題就是我發現的問題和努力改進的方面。

  教學實驗報告 篇4

  一、目的與任務

  本實驗主要練習的控件的綜合運用。熟悉的集成開發環境,掌握編程技巧和開發過程。

  實驗學時數:4學時

  二、考核方法及標準

  1、考核方法:

  本次實驗成績的評定分為三個部分:出勤

  實驗完成情況實驗報告完成情況2、考核標準:

  本次實驗成績總分為100分,具體分數分布如表1-1所示。

  表1-1成績分布情況

  每部分的具體評分標準如下:

  (1)出勤:遲到扣1分,早退扣1分(在為完成本實驗的情況想),否則得滿分。

  (2)實驗完成部分:

  未完成,或存在嚴重缺陷得35分以下;內容基本完成,但存在小缺陷得36~41分;內容全部完成,沒有錯誤得42~48分;內容全部完成并具有創新的加49~60分。

  (3)實驗報告完成部分:

  實驗報告內容不完整得0~14分;實驗報告內容基本完整得15~24分;

  實驗報告內容正確、排版清晰、有條理得25~30分。

  三、實驗內容

  某商店為了迎接“五一”將進行促銷活動,促銷的'商品包括服裝、鞋、箱包、化妝品和床上用品五類。在促銷期間,每類產品的規定品牌前40件以3折出售,每類產品每人限購1件,售完為止。買這五類產品的促銷商品列表如下表:

  (1)基本要求:每次在列表框中點擊相應的商品時,會顯示商品的名稱、數量、單價折扣,并把用戶所采購的所有商品在文本框內進行匯總,當輸入實付款后單擊“收款”按鈕后計算應找的零錢。

  (2)進一步要求:添加菜單,使得對于特價商品的種類、品牌商品、價格和折扣進行編輯。

  (3)創新提示:無。要求自行尋找可改進的地方和創新點。

  四、思考題

  1、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Label控件?

  2、中菜單控件有哪幾種類型?是否可以為命令按鈕添加上下文菜單?3、OpenFileDialog控件和SaveFileDialog控件能否自己打開并讀寫文件的內容?

  4、定時器控件的Interval屬性是以什么為單位的?是否只要設定了Interval屬性,定時器就能自動啟動?

  教學實驗報告 篇5

  教材簡介

  《血染的實驗報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的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為代價,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實驗,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實驗報告,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贊頌了施密特博士為了科學事業貢獻出寶貴生命的偉大精神。

  設計理念

  以讀為媒介,搭建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橋梁。引領學生在品讀語言文字的同時,用心靈去體驗、感悟科學家的崇高品格。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老科學家為了科學事業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偉大精神。

  3.認識本課生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透、盤、吐、蜷、抬”幾個描寫毒蛇動作的詞,并能準確運用。

  2.通過對細節描寫的理解,體會老科學家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教學和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來看一個詞語“血染”解釋,引出課題。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文意。

  2.檢查生字

  燥熱 噪音 花崗石 蜷 捐軀 殷紅

  讀準這些詞語,老師相信同學們再讀課文時一定會更加流利。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感悟:

  1.看視頻,問:想到哪個詞?現在就請同學們到課文中找一找,課文是怎樣描寫這種南北洲毒蛇?(指名讀)

  2.請畫出描寫毒蛇動作的詞語(透、盤、吐、蜷、抬)

  3.從這些動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4.蛇這樣兇猛,誰能通過你的朗讀來展示?

  5.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在做實驗的時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傷了。被蛇咬之后,實驗室里空無一人,在求救無果的情況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6.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標點符號?表明感情怎么樣?(堅定、強烈)

  7.那么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你來試一試。(生讀)

  8.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動物學家,施密特博士當然知道被毒蛇咬傷意味著什么。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也沒有懊惱無法和親人做最后的道別。而是要記錄這次特殊的實驗?你是怎樣理解特殊這個詞的?

  9.默讀4—5自然段

  要求:用“——”勾畫出博士所做的實驗記錄的內容。

  再用“ ”畫出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記錄的,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1)師:誰來說一說你所畫的第一處記錄。

  生:“體溫很快升到了39.5℃……胃劇痛……”

  師:你們中的很多人都曾經發過高燒?什么感覺?

  生:發熱、頭痛、四肢乏力、渾身酸痛,很想睡覺。師: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過休息嗎?為什么?

  (2)博士是在什么情況下繼續堅持記錄的'呢?

  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滿皺紋的臉上……但他還是

  頑強地記錄著

  師:能說說讀完這段話的感受嗎?

  師:此時我們仿佛看到了那老人痛苦的表情,博士一手捂著肚子,一手艱難地記錄,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濕了實驗報告。我們被這一幕感動了。誰能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這一部分。(生讀)

  (3)師:施密特博士忍受著這樣的劇痛繼續記錄著,那么他所做的第二處記錄是什么?

  (4)師:真讓人心痛吶!時間啊,你過得快一點,讓老人別在忍受這樣痛苦;時間啊!你過得慢一點,讓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時間聽不到我們的祈求。誰來讀一讀這段話?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老人記錄的艱難?你能再讀一讀這句話嗎?

  (5)師:疼痛不斷加劇,記錄越來越費勁。但是施密特博士沒有放棄,他艱難的寫下了最后的記錄?

  師:讀完這段話你有什么感受?

  師:施密特博士,七竅流血,渾身乏力,還不忘寫下這最后的感覺。

  10.我們回頭再看這份珍貴的實驗報告。你發現什么?從這些省略號中你能讀出什么?

  11.在被蛇咬傷五個小時后,博士手中的筆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個小時里,他忍受了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們無法估量的困難。這真是:

  四、情感升華:

  同學們,這位可敬的老人竟這樣離開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樣匆忙,竟來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樣艱難,忍受了我們無法想象的痛苦。此時,凝視著卡爾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說些什么?

  師: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如鴻毛。卡爾·施密特博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重于泰山的真正含義。其實像他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課后請同學們查閱資料,下節課匯報。

  教學實驗報告 篇6

  一、實驗目的

  1.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繪制生物圖的方法。

  二、實驗原理

  在植物體中,有絲分裂常見于根尖、莖尖等分生區細胞,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過程,根據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或染色質)的變化情況,識別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著色。

  三、材料用具

  洋蔥根尖、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培養皿、鉛筆、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質量分數為0.01g/ml的龍膽紫(或紫藥水)

  四、實驗過程(見書p39)

  1.洋蔥根尖的培養(提前3—4天)

  2.解離:5min

  3.漂洗:10min

  4.染色:5min

  5.制片

  6.鏡檢

  五、注意

  1.解離充分是實驗成功的必備條件。解離充分,組織才能分散,細胞也不會重疊。

  2.漂洗時間一定要足夠,否則細胞染不上色。

  3.染色時,染液的濃度和染色時間必須掌握好。特別是染色不能過深,否則鏡下一片紫色,無法觀察。

  六、討論

  1.制作好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關鍵是什么?談談你自己的體會。

  2.在觀察清楚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以后,繪出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簡圖,并標明時期。

  教學實驗報告 篇7

  一、課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小學語文教師,并制約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縱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出現了一些總是不得不令人憂慮的現象,諸如“假”,說假話,寫假事;“大”小孩子說大人話,毫無童心童趣;“空”內容空洞,不實在,不具體;“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寫別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沒有個性和特點,幾乎是從一個模式里走出來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與學生生活、學習嚴重脫離,學生無內容可寫,形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逐漸失去對作文的興趣。“豐富的作文內容”成了制約作文教學改革的瓶頸。應當從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幫助學生擺脫困境,愛上作文呢?基于課程理念的更新,我們想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來看待作文教學。根據小學生喜歡活動,喜歡玩的天性,我們想到了活動,提出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突破口,嘗試改進小學作文教學。

  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和實踐,開拓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內容的整合,探索活動與作文訓練的有機結合,構建活動作文指導的多元模式。

  2、通過研究和實踐,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愿意用自己的筆抒寫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實驗措施和步驟

  (一)樹立正確的作文教學觀

  素質觀:作文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習作興趣。

  練習觀: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習。

  生活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為生活服務。

  民主觀:自由表達思想,平等參與訓練,減少束縛,寬松習作氛圍。

  發展觀:以學生為主體自主訓練,主動發展。

  (二)分階段開展課題研究

  第一階段 學習有關作文教學文章,學習課題研究的目標,創造機會外出學習,并召開心得匯報會,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認識和理論修養。

  第二階段 全面參與實踐活動作文的探索,定期上教學研討課,探索實踐活動作文內容的選擇、教學流程的設計和實施。組織實踐活動作文教學體會交流活動。收集實踐活動作文指導優秀案例。

  第三階段 重點研究探討實踐活動作文的優化指導策略。在大家嘗試的基礎上,每個教研組圍繞課題,集中集體智慧,設計活動作文方案,組織課題研討周活動,讓設計的活動的內容不斷拓展,方案不斷更新,習作指導效率不斷提高。

  第四階段 課題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收集有關研究資料,匯編實驗教師的論文、案例集,學生實踐活動作文習作選。

  四、課題實施取得的成效

  實踐活動中作文的實踐和研究進行近一年來,在反復的學習、實踐、研究、探索、總結中,在實踐活動作文內容的拓展,指導方法的創新,課堂模式的構建等領域,獲得了不少的經驗和體會,老師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整合教學的無窮魅力。

  (一) 拓寬了實踐活動中作文的內容空間

  設計出符合實踐活動作文特點的,既讓學生喜歡又能給學生真切體驗的活動方案,是做好綜合實踐活動作文指導的前提。一年來,隨著實踐活動作文研究的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也開展起來,積累了很多的實踐活動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1、競賽活動類

  學生爭強好勝,喜歡斗志斗勇,在競賽活動中,不僅有學生的團隊合作,還有勝利后的興奮,失敗后的沮喪,體驗是豐富的,情感是真切的。這種競賽有班隊活動中開展的,如:一次辯論會、課本劇表演、爭創校園迪尼斯記錄……有體育小型競賽活動,如:一場足球賽、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決賽……

  2、趣味游戲類

  游戲是小學生的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生動有趣的游戲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玩的積極性,進而調動學生極大的說的積極性和寫的積極性。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是快樂的,自由的,體驗是真切的,語言是流暢的。游戲往往簡單易玩、參與面廣,它是活動作文指導課的載體,如:吹氣球(羽毛)、逗笑、畫鼻子、傳話、組詞成句、當模特……

  3、生活體驗類

  寄宿制學校學生很多的時間生活在學校,我就在他們的小記者中開展活動,他們有每天必須的內務整理,折被、洗衣等,教室、寢室就是一個小集體,小家庭、小社會,利用特有的優勢,我們開展了家庭生活體驗活動:例如:當小小設計師,飼養小動物,包餃子……利用節假日,結合少先隊活動,開展“小鬼當家”一日體驗活動、“我能行”體驗活動……

  4、情感體驗類

  在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的整合研究過程中,我還設計出一系列以情感體驗為主要目標的活動,體驗“累”,體驗“難”,體驗“小心”……如:保護雞蛋寶寶、走“七橋”……

  5、學科聯系類

  大語文的教學觀倡導學科間的融合,習作也不例外,勞動、美術課上的有趣又有審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體,集智慧和創新于一身,正是習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傘、樹葉貼畫、做張賀歲卡送給你……

  (二)總結了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整合的基本操作要領

 1、 人人參與活動

  教師要設計學生樂于參加的各類活動。把所有學生引入活動,讓所有學生投身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觀察,汲取寫作的素材和靈感,獲得真切的體驗,接受活動的饋贈。

  2、 人人獲得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作文以情感體驗為中介,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愉悅,享受到快慰和滿足,獲得充分的情感渲泄。同時也經歷緊張、沮喪,嘗試失敗和苦惱,磨練學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諸多情感體驗成為學生樂于活動樂于習作的內驅力。

  3、人人表達自己

  作文以發展運用語言為主要目標,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描述活動的語言訓練,使語言和形象結合起來,把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豐富學生的語言聯系起來,與發展學生語言表現能力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觀察,學習表達自己獨特的內心體驗。抒發情感體驗的作文真正是學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3、 人人獲得贊賞

  同學們的一篇篇習作,因為有了具體的活動內容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體驗為情感基調,所以學生的習作或多或少有生花妙筆,有各圈可點之處,或者是語言逗人,或者是描寫生動傳神,都能得到教師和同伴的肯定和贊賞,在這個互相贊賞的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自我滿足和陶醉。

  (三)豐富了教師習作指導的內涵

  多年來的習作指導,教師們比較關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較重視從教師的角度去指導遣詞造句。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作文研究中的指導,不僅僅有從學生實際出發的語言表達的指導,更有對學生的情感、興趣、態度作文素養的指導和熏陶。活動作文習作指導的立足點是: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的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促進學生的個性表達。

  (四)建立了“動態生成”的綜合實踐活動作文指導課堂新模式

  由于我們開始就站得高,用新課程的理念作先導,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用變化、動態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作文教學。所以我們的課堂,不再是純作文技術操練,不再簡單地傳授作文知識。也不再是機械的“活動——指導——作文——講評”這樣一成不變的模式,而是呈現出多種多樣的作文指導新形式。

  1、 欣賞交流式

  這種綜合實踐活動跨越時間比較長,活動體驗有長時間的經歷,很復雜,不是幾分鐘就能完成。所以這樣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完成活動體驗后,課外完成習作,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交流,交流活動過程,交流活動趣聞,交流活動體驗,在點評學生的習作中,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體驗。例:

  我在班里開展了“照顧蛋寶寶”的活動。要求學生每人照顧一個生雞蛋,這雞蛋必須每天24小時不離身,看誰能照顧好它,使蛋寶寶完好無損。學生想了很多辦法去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有的給它穿上厚實的餐巾紙外套,有的讓它住在一小盒子里……結果有的在睡覺時壓碎了,有的和同伴玩時疏忽擠碎了……有的歡喜`有的傷心`有的后悔……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教師在點評學生的習作中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欣賞學生的習作中肯定學生的成果,讓學生獲得喜悅.有的是活動失敗后的喜悅,因為他遞交了一篇好作文。

  2、 活動指導交融式

  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作文指導課,不再是單一的先讓學生盡情活動,然后教師提出習作要求,讓學生寫下活動情景。這樣的課,學生往往是開心盡興地玩耍,勉強無奈地撅著嘴巴作文。迫于老師的壓力才提筆習作。實驗開始階段,我也曾為此困惑。隨著實驗的深入,研究的加深,我們逐漸地找到了活動和習作的結合點,課堂的習作指導開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動之中。教師必須隨著活動的進展,隨機地進行生成性的習作指導。活動是為習作服務的`,它是讓學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是讓學生練習有意的觀察,是讓學生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的。這樣教師就能快速敏銳地捕捉到活動過程中習作指導的生發點,或者提問,或者抓住猛敲,成為在學生活動中的習作指導點。

  記得一堂活動習作指導課《跟著沈晨走進昆蟲世界》。沈晨是班里的一位昆蟲愛好者,筆下畫的昆蟲惟妙惟肖.愛捉昆蟲,收集昆蟲標本,是人人皆知的昆蟲迷。教師利用學生身邊的典型人物,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動作文課。

  其中課堂上有兩個活動板塊:第一個板塊是,請沈晨上來擺個螳螂的姿勢。他擺得酷似螳螂。同學們都笑起來。老師漫不經心地說,擺得像極了,誰來說說他怎么做的?學生立刻注意力集中到沈晨的手的動作,腳的姿勢,面部的神情。

  第二板塊是:展示完沈晨制作的昆蟲標本,讓同學開眼界后,又介紹了沈晨曦畫的一副昆蟲畫,上面畫了很多的小昆蟲。教師提問:你覺得他畫得怎樣?學生用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作答。教師追問:哪一只特栩栩如生?為什么?學生立即注意起某只昆蟲的眼睛、觸角和薄如蟬羽的翅膀來。

  3、 任務驅動式

  任務驅動式的活動作文就是讓學生在完成某一任務的動力驅動下完成的習作指導訓練形式。這種習作指導形式,學生的體驗并非是在作文,而是為完成某種任務,作文已經演化為一種實際需要,所以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學生的寫作過程是認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這種習作指導,教師是以某種特定的身份出現,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例如:結合學校春季為每位學生訂做校服之際設計的習作指導《設計校服》就是這種課型。課堂上通過和學生交談,讓學生說說每天穿的校服的優點和缺點,說說自己平時生活中穿校服的體驗,然后教師以受后勤部陳主任委托的身份,向學生征求改進新校服的設計意圖,目的想讓即將訂做的新校服能更受同學們的喜歡。在這樣的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密切關系的任務驅動下,學生躍躍欲試,勁頭很足。紛紛用文字,用繪畫,文字繪畫并用等豐富的形式,向陳老師提起建議。很好地完成了習作任務。

  4、 系列習作式

  習作作為一種練習表達的形式,它可以不拘一格,我們不再只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記敘文當作一種作文訓練,一個片斷也是,低年級的寫一兩句話也是。活動系列式,以活動為載體,更側重應用文的訓練。

  例如:在開展秋游生態公園之前。讓學生先擬定一份喜訊,告訴同學們這個好消息。再讓學生寫一個通知,告訴大家有關的時間,地點,內容,當時正值第一次寒潮來臨,所以還要提醒大家的注意點。參觀活動結束后,完成一篇參觀記。

  (五)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

  活動作文課成了學生的期待。學生對活動有一種期待,也是對作文有一種期待。活動作文的實踐研究,為我校的作文教學引入了一泓活水,豐富的活動情景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給作文教學課堂帶來了無窮的生機和活力。

  (六)學生作文充滿了鮮活的靈性

  綜合實踐活動中作文不僅讓學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為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是鮮活的,是獨具個性的,是極富變化的,寫作是傾注真情的,所以學生的作文更是充滿靈性的,這是讓所有參與實驗的老師最感欣喜的。教師在活動設計、活動進程、指導習作、習作評改等諸多過程中著力點都圍繞這次活動作文的切入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習作評改中,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凡是能表達學生獨特體驗的段落、句子、詞語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點,教師加以大大夸獎和渲染。因為這正是文章具有“靈”之氣的妙點。因此,學生在這兒獲得了成功,他會在下一次的習作中關注自己獨特體驗的表達,這就是我們同一次活動,而習作結果卻是那樣的各具特點,百花齊放。這一切可從我們選編的學生活動作文習作選中可窺一斑。

  (七)教師的業務能力得到提高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整合的研究》課題的提出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教師傳統的作文教學觀念,課題的研究開展,以及我為此撰寫的論文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從而帶動了教學的全面改觀和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老師們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的作文教學觀。老師們更關注學生作為發展的主體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關注學生作文興趣、意識和潛能的喚醒,關注學生終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獲得。改變了作文教學日趨僵化的局面,使我們的作文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使老師們嘗到了作文教學改革的甜頭,嘗到了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整合的無窮魅力。

  五、分析和討論

  目前教材上安排的作文教學沿襲了傳統作文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師命題,講解文體和寫作要求,分析寫作技巧。)當學生欣喜于活動作文帶來的愉悅后,在我們完成教材上的奉命而作時,怨聲不絕于耳,都說這個不好寫,沒意思。如何能結合綜合實踐活動中作文更好地完成教材上習作訓練任務?

  綜合實踐活動作文對教師的勞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有時也真有無“米”可下的感覺,更要教師有一雙慧眼,有一個創新的腦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動作文的空間,開創為學生喜歡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如何提高教師自身素養,以適應活動作文對教師的要求?

  最初,我們制訂實驗方案時,曾經想形成一個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整合的序列。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形成各個年段活動作文訓練系列,成為我們雙語學校的校本習作訓練教材?如何讓大批量的孩子走進社會 走進活動現場 感受活動的樂趣 從而愛上寫作呢?

  以上問題有待我們在今后的作文教學實踐中繼續研究。

  教學實驗報告 篇8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一節課的專業教學,教學對象為中學生,教學內容自選,學習內容適合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2、以Authorware或Flash為開發平臺。課件有片頭和片尾,片頭展示教學主題、片尾呈現作者信息等內容,用flash等相關軟件實現動畫。

  3、課件主控界面:以按鈕或熱區或下拉式菜單實現,有隨時可開關的背景音樂(按鈕或菜單都可以),有自定義類型的退出按鈕。

  4、教學內容:呈現課件的具體教學內容、過程和環節.要有頁面導航系統、AW的3種以上交互技術、2種以上動畫技術。用戶能夠很方便地操作你所設計出來的課件。

  5、課件整體評價:設計美觀、實用,運行穩定、信息量要充分,知識介紹準確;多媒體素材使用盡可能要全面。

  二、課件的整體設計思想

  首先,我先用了一個移動片頭告訴同學們我今天所要學的內容,

  并告訴他們我的個人信息。接著,我用一張大自然的圖片引入新課,并引起他們的思考(熱對象)。讓他們討論后,才告訴他們答案(熱區域)。揭曉謎底之后,我會讓他們看一組探究性實驗(插入視頻)。讓學生們充分了解實驗原理、實驗現象、實驗裝置圖,最終得出實驗結論(超文本鏈接)!接著,我會就實驗里的相關問題對學生們提問,讓他們主動去思考!等到討論出結果后,再告訴學生們答案,并作出總結(按鈕交互)。然后,我讓同學們一起做一個探究相同目的的實驗!做實驗不僅有助于勾起同學們的興趣,上課會更認真;而且,還有助于讓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記憶得更加深刻。接著,根據實驗結果,我會提出相關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總結!我會做出一些實驗建議!然后,我們就這個實驗區探討,交流(超文本鏈接)!最后,我會讓學生們做幾道課后習題(按鈕交互)以鞏固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片尾用了和片頭一樣的手法(移動)!

  三、實驗步驟

  1.課件片頭:采用Authorware的動畫形式,加上特效,展現課程主題,并注明作者信息。

  2.課件內容:主要采用“超文本鏈接”、“熱對象”、“熱區域”、“按鈕”來控制整個課件。

  第一,通過片頭介紹課件內容。用“熱對象”的`交互方式,用圖片引起學生的思考。熟練使用函數Goto(iconID@""),使課件進行的更流暢。

  第二,用“熱對象 ”、“熱區域”、“按鈕“引出一些跟空氣成分、實驗有關的內容。

  第三,在回答完課后習題后,假如學生回答得好,我會點擊“掌聲”的按鈕,鼓勵鼓勵他們!

  第四,課件的圖片選擇性的用上了特效,使課件效果更加好同時也用了等待,擦除使動畫更完美的進行。

  教學實驗報告 篇9

  一、實驗目的

  1.全面提高本班英語成績,提高優秀率。

  2.嘗試英語“四位一體”中考復習方法的效果。

  二、實驗原則

  1.以“四位一體”復習方法的精髓”循序漸進,階段側重,精講精練,五會并舉”為原則。

  2.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

  三、實驗計劃

  1.認真研讀《英語“四位一體”中、高考復習教學方法簡介》一文,掌握其教學框架和題型結構,認真揣摩配套的練習防料。

  2.認真學習有關的“四位一體”復習方法的體會文章,注意歸納出各個環節應使用的方法和注意的問題。

  3.根據“四位一體”復習方法的理論和要求制訂詳細的具體的實驗計劃,并且安排具體的時間表。

  ①階段復習4月2日一5月10日:取材于《英語輔導報》和《英語考試向導》及《中考階段練習》,復習語音、詞匯、語法和課文。

  ②單項練習5月11日一5月20日:取材于歷屆本市的中考試題和《英語考試向導》。以語音、單項選擇、語境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單詞拼寫、句型轉換和對話填空等八大題型為重點,篩選好試題,進行單項訓練。

  ③綜合練習5月21日——5月30日:取材于《英語輔導報》、《英語考試向導》,《98年中考綜合練習》和全國各省市中考試卷編五套試卷,并且認真分析出學生掌握英語知識中的疏漏,反復考查。

  ④模擬訓練5月31日——6月10日:根據本市中考試題特點和中考信息,緊扣課本,出五套高仿真試卷,并及時查漏補缺,介紹一些答題技巧。

  四、實驗方法

  1.在同一學校即同一環境中設對比班,不斷地發現問題,完善改進實驗步驟和方法。

  2.充分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在課堂上經常性地使用討論式,提問答疑式,歸納式等復習教學方法。

  3.力求精講精練,鉆研“題海”,慎重選題。

  五、實驗

  在《英語輔導報》社和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實驗班嚴格依照英語“四位一體”中、高考復習教學方法的內容,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和本人的教學實踐,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由于實驗班三(2)班,基礎差,底子薄(見下表),在采用“四位一體”復習方法前進行了十天的詞匯強化學習。現將我校三個畢業班在98年春季第一個學月的考試成績和98年中考成績列表

  從上表可以看到,實驗班成績穩步上升。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制訂了具體明確的復習計劃。根據英語“四位—體”中、高考復習方法簡介,本人計劃安排了—個多月時間進行階段性復習。在這一個多月的復習中,本人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鉆研教材,掌握英語知識點的系統性和內在聯系,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所在,力求淺顯易懂,系統精煉地將完整全面無誤的知識點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歸納出來。學生反應階段復習相當重要,同時老師的講授也不斷地增添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單項練習增加了學生的應試能力。綜合練習和模擬訓練雖然各用五套練習,也查出了學生不少疏忽點。提高了應試技巧和信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見大“四位”時間安排相當得當。

  2.充分凋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池們的興趣和求知欲,才能使學生自覺地學習,并對所學的知識做到真正地理解、鞏固和運用。對于這一點,我主要從三方面人手的,首先對學生進行“感情投資”,也就是“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師生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彼此理解的感情橋梁,讓學生潛意識里自覺地跟老師的教學思路走,這無疑為整個復習計劃的虞施掃除了心理上的障礙;

  第二,在開始進行“四位—‘體”復習前,向學生介紹消楚這種復習法的特點、優點及具體使用方法和復習策略,讓學生”樂于參與”,最后一點是根據英語知識的不同特點,講授晰對性地使用討論式,提問答疑式,歸納式,分組對話式等方法,這也很大地凋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為學生迅速、大量地掌握知識提供了有利條件。

  3.切實貫徹“循序漸進.精講精練”原則。以前,我們教師只是階段性地匆忙趕進度。搗“題海戰術”,這樣做的結果常會導致學生掉趴的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費時,費力,收效甚微,而采用“四位—體”復習教學方法,按照“復習金字塔”分配各階段的復習時間,按各年級各冊書的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照顧到了中,下等生的需要,同時也培養了尖子生。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前提是先以抓住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深深挖掘出教材的知識點,其次要了解所有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認識到學生掌握知識要有一個反復的鞏固和實踐過程,從而不斷地加深學生們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初三學生時間一般較緊,學習任務又較重,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使他們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這一問題無不困擾著每一位畢業班的英語教師,而包教授的“四位一體”就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也為我的教學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按照教學目的`要求,逐步通過準確、生動、精煉的語言,正確地講授知識,加強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對初中英語的語音、詞匯、短語、句型及習慣用法進行全面歸納,分階段地有條不紊地進行精講,與此同時,在每…階段,依據不同的側重點,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通過“精講”與“精練”指導,提高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規律。教師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反復的復習中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

  經過這一年的“四位一體”中考復習教學方法的實驗,筆者覺得它不僅是一種省時、省力的方法,而且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捷徑,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但愿這種方法在不斷地實驗、考核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教學實驗報告 篇10

  一、緒論

  語文對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好語文既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要.因此,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語文能力和語文修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學“各因其材”,便產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索落實這一思想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采用“班級授課制”以后,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變得更為迫切。國內外關于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實踐和層次教學實驗,都為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但現在還不能說,我們語文教學已經做到了“因材施教”。自1978年呂叔湘先生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學生“高分低能”以來,語文教改百花齊放,流派紛呈,活躍了語文教師思想,豐富了語文教改理論,探明了語文教改的方向,培養了一大批語文教學新秀,其功不可沒。但無庸諱言,一些新教法或忽視了中差生的困難,或操作方法零碎繁瑣,沒有規律可循等,無法適應農村語文教學實際,在農村實際教學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至今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仍在繼續。筆者遵循“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學習借鑒了近二十多年來語文教改的成功經驗,在長期的教改實驗中,形成了“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構想。

  二、實驗緣起

  (一)語文文教學的實際需要。義務教育是年限教育,小學生免試升入初中,既不允許留級,又不允許學校分快慢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傳統的“一切齊”“齊步走”的教學方法無法照顧到全體學生。要么只顧優生拋棄大多數,要么從平均情況出發,使優生不優,差生更差。因此教師和學生家長都強烈要求改革這種教學方法。

  (二)素質教育的呼喚。傳統的“-?刀切”“一鍋煮”的教學方法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教學表面上看是面向全班同學,其實只面向少數升學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視了大多數中差生,煮的是一鍋“夾生飯’。就是對“尖子”生也只是重視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技能的訓練,而忽視讀寫聽說能力,思辨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他們“高分低能”。這種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農村教學改革的需要。許多新的教法因脫離了農村語文教學的實際,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實際利用率不高,“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仍然充徹農村學校的課堂。即使有的教師想進行教改,也只是這里學一招,那里學一式,東一榔頭西一棒,淺嘗輒止,很難形成氣候。 “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方法,模式及相關假設都植根于農村語文教學實際的土壤之中.本課題的實驗可以使教師研究有目標,教學有模式,操作有“抓手”,評價有標準,會激發大家教改的積極性。因此開展本課題實驗,是推動農村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四)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的需要。農村教師誰也不愿意常年在老經驗上“原地踏步’,一生在少慢差費的圈子里“打轉轉”。他們非常希望通過學習、研究,實驗適合農村教學實際的新教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本課題立項后,教師的實驗,有領導重視,有輿論支持,有機制激勵,有專人指導。他們要學習理論,研究教法,要上“實驗課”、“公開課”、“示范課”,撰寫研究論文,設計教學方案,參加研討交流等,這些都會有力促進實驗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實驗依據

  (一)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一是哲學依據。教學法是屬于意識的范疇,應該符合具體學生的實際,應該是學生發展需要的產物和反映。根據事物發展變化的原理,對充滿發展潛力的學生,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去觀察他們,弄清他們各自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成績有差異的學生,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確定異步推進的層次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使之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二是教育心理學依據。各國教育家幾乎一致認為學生之間存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實行能力分組是發掘和培養人才的良好途徑之一。他們還認為分組后,教師面對的不再是一批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而是能力大致相同的學生。這樣,教學就比較容易適應學生的能力和要求,就能吸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異步推進教學法’吸取了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形式和成功經驗,又克服了分組的、個別的課外的教學形式低效的弱點,把全班的、分組的、個別的和課外的教學形式,優化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四階六步’,既符合學生家長的愿望,又符合時代的要求。全面地體現了因材施教和啟發性、民主性、整體性,積極性的教育原則,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談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學語文》20xx年第1期)。三是教學論依據。異步推進教學法落實了文道統一的教學原則,落實了聽說讀寫思全面訓練的教學原則,落實了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相結合的教學原則,落實了課內外相結合的原則。

  四、實驗目標

  (一)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提高全體學生語文知識水平,語文能力和語文修養,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改革傳統的“一刀切”“齊步走’教學模式,變“滿堂灌”“填鴨式”為“啟發式”“研討式”,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學堂”。注意指導學法,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保證使每一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二)從教材、學生和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遵循教學層次性和照顧學生差異性的原則,構建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實際,既符合語文素質教育要求,又體現漢語文教學常規,既體現以人為本,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異步推進的教學理念,又便于教師操作的“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基本教學模式。

  (三)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青年教師的當務之急不是靠一二節課周游歷國,而是形成思想,鉆研理論,把教學問題想深一些,想透一些,想遠一些,想實一些。惟其如此,青年教師才有發展后勁。”“有的教師為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受某些‘公開課’、‘表演課’輿論的誤導,滿足于一招一式的追求與設計,最后只不過是一個沒有思想的‘教書匠”(上海陳軍語)我們進行該課題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導教師學習理論,總結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方法,形成教學思想,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五、實驗措施

  (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具有強烈的教改愿望,當“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這一研究課題確定后,我縣廣大中學語文教師表現出了巨大的教改熱情,全縣有近百名教師主動參與實驗,并積極撰寫研究論文。但為了有效地操縱實驗中的各種因子,我們只確定了嚴橋初中、赫店初中、旭光初中、蘇塘初中、三溪初中為實驗學校,在無為中學、湯溝中學,六洲中學,嚴橋中學等學校確定了實驗班。在嚴橋初中進行了同年級四個班級的等組實驗。其中一個班用單元整體教學法,一個班用“三主四式”教學法,一個班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班用“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前三者為對照班。四個班的教材、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完全一樣。教師素質基本相同,都是教學骨干,其中用單元整體教學法的老師,長期在重點班任教,是全校的骨干教師;用“三主四式”教學法的是一位教改意識很強的青年教師,經常進行全鎮的“觀摩教學’,是大家公認的后起之秀;用傳統教學方法的是一位語文功底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全鎮語文界德高望重;實驗班教師周可學老師在進行實驗前,教學能力與他們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這四位教師的敬業精神都很強。實驗班的實驗變量為“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三個對照班用各自的教學方法教學。四個班的學生入學成績、,年齡、家庭經濟水平、學習能力和態度等基本相同,并用隨機化抽簽的力法,隨朝,分派任教班級。湯溝中學為了控制教師教學水平的差異,由王開東一人同時擔任實驗班與控制班的教學。因為蘇塘初中所有的老師都主動進行實驗,實驗變量相同,只能以學校為單位,以單組實驗的程序設計。其他實驗學校或實驗班與上述三個學校的方法基本相同。

  (二)控制無關變量。1,用“平衡法”使一些無關變量在實驗班和對照班中的影響基本相同。如嚴橋初中等學校實驗班與對照班教材、教學手段、教學環境完全相同,學生數、學生成績、智力及學習態度基本相同,教師素質相當,教師的敬業精神都很強。其無關變量的影響基本保持平衡。2、運用納入法減少無關變量。在實驗中——些無關變量是無法排除的,如進行本教法實驗,教師必然要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教法;同時還將預習和課外語文學習活動納入了教學過程。因此單組實驗,我們將其納入實驗之中,作為多變量實驗。而在嚴橋初中,赫店初中和旭光初中等校,則鼓勵對照班教師也重視預習和課外教學活動。這樣盡量減少無關變量,有利于研究多變量的交-互作用,對處理好實驗諸要素的相互關系,使各要素處于最佳結構狀態之中,這對獲得最優效果有特別重要意義。3、把變量變為常量。如在湯溝中學,由一個教師同時擔任實驗班與控制班的教學,以控制教師教學水平產生的差異。

  (三)運用“準實驗法,鼓勵非實驗教師進行“原生態”試驗,全‘縣運用本教法的教師近百人,課題組其實只有筆者—?人負責,其他成員均為各校的實驗教師,因此無法劉‘所有教師的實驗實施全程、全面、有效的操縱。但又不能不讓他們?。“實驗”,也不能無視他們的“實驗’。于是就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研討會請他們參加,講座請他們聽,“公開課”“示范課’活動請他們聽評?,研究論文鼓勵他們撰寫,筆者還定期深入他們課堂調研指導等.但對其實驗的無關變量不作嚴格控制,讓實驗變量“回歸自然”,使其“實驗”基本上在“原生態”環境中進行,以了解它的適應性、生命力和效果.實驗成績以其所在鄉鎮或市縣統考和各種競賽成績與其他來進行實驗的,條件相當的學校或班級進行比較。這樣“實驗”的內在效度雖然比較差,但卻為我們研究其外在效度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同時“實驗”教師眾多,形成了“橫向重復”的格局,我們能及時從中求同尋異,比較分析,研究其“循環重復”的可能性,及時辨識其研究信度。

  (四)注意實驗的代表性.我們在實驗點,被試的選擇,實驗教師的配備等環節上,確保它們在實驗研究中的代表性.被確立的實驗學校,除無為中學外,全部都是普通鄉鎮初中和普通農村完全中學,堅持在普通學校,普通敷師、普通學生。普通教材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這樣不僅使實驗獲得普遍意義,而且為我們將實驗校,班的成績和實驗范圍外的校,班成績比較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可比性。

  (五)我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以用幾句話采概括:“嚴控重點,全面鋪開,點面結合,統籌安排。”“點上攻關又示范,面上傷用亦探研,理論實際結合緊,開會交流解疑團。”(詳見本人撰寫的“結題報告,)

  六、實驗成效(一)構建了基本教學模式。

  “中學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階六步”。“四階”是指“引讀感知階段”、“啟讀生疑階段”、“研讀演練階"和“運用遷移階段’;“六步”即:“指導預習——同步教學——分組討論——異步訓練——課堂小結——課外練習”。“引讀感知階段”即“指導預習”,是教師布置預習思考題,或提出預習要求,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如讓a層學生熟讀課文,并運用工具書掌握生字詞;.讓b層學生在a層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寫什么,并初步感知課文的梗概;c層學生在朋層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課文的思想感情或寫作特點等。請學生將疑難問題記下來,或寫在小紙條上,課前交給老師,或上課質疑.我們有的實驗老師還特地設計了“學生質疑卡”,讓學生質疑問難。

  (二)建立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機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機制。它打破了“一刀切”“齊步走”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語文教學形式更為靈活多樣,教學目標更為分化具體,教學內容更切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教學活動更具有立體交叉性,為課堂開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變“講堂”為“學堂”的機制。它根治了那種一成不變的先生講,學生聽“一講到底”、“滿堂灌”的陋習。因為“異步推進”的課堂是容不得“一講到底”的,“滿堂灌”自然成了“犯規”的行為。同時教師也沒有時間給每一個學生來一個“一講到底”。教師只能用全班的、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形式進行“精講”,學生相對有了充裕的時間“多練”了。三是教學的內控機制,在“四階六步”中,“四階”是學生學習語文循序漸進的四個認知階段,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異步推進;“六步,,中的每一“步’都是面向全體,分類指導,旨在推動全班學生異步前進。同時“四階”是“六步”的目標系統,“六步”是“四階”的操作系統。如“指導預習”的目的與任務是“引讀感知”,“同步教學”是“啟讀”,“組織討論”、“異步訓練”和“課堂小結”是“研讀演練”,“課外練習”是“運用遷移’等。這樣每“步”的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就會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級而上,發揮語文教學的整體功能與系統效應,可有效地防止負遷移。

  (三)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因課題實驗的需要,教師必須認真系統地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法;并主動地借鑒和吸收別人的教改經驗。同時他們并不滿足于本教法研究中業已形成的經驗,各自還在實踐中不斷地消化和修正,豐富和發展本教法的理論。

  (四)促進了農村語文教學改革。“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以其指導思想明確,操作方法方便,贏得了廣大農村教師的歡迎,并激發了老師們的教改熱情。三年來,我縣已有近百名教師成功地將該教法運用于課堂教學,有效地改變了原來教學中的.無“法”無“序”狀態。大家在實踐中始終稟持“以人為本,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異步推進”的教學理念,運用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扎實有序.有的老師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天天喊教改,但總覺得教改離我們還很遙遠。現在通過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實驗與研究,我們切身地感受到教改已走進了自己的課堂”。

  七,討論與建議

  (一)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既是“保底”教學,即保證學習有困難學生達到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又是“提優”教學,即保證優生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設定教學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教學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還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回答問題,討論或練習等情況的判斷,了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掌握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使設計的問題與訓練題與之“銜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和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同時在定標和安排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教學過程中每“階”每“步,,的有效荷載,對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的問題,要進行全盤的權衡和考慮,既要使學生切實達成各自的學習目標,又要使課堂教學過程張弛有度;自然流暢。

  (二)有人認為給學生劃分層次繁瑣復雜,還會傷害學生自尊心,其實不然。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應該是了解的,一般都能隨口對學生家長說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出甲乙丙丁。教師通過“聽其言”,“觀其行”,“省其私”,掌握學生的態度、意志、智力等方面情況;通過測驗,作業,提問等方法掌握學生現有的“水平”,特別是差生認識上的缺陷和學習上的困難等,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層次并非難事。同時劃分層次只是教師心中的事,它主要直接體現在備課的教案上,只是隱性地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并不需要在上課時給學生點名標號。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說一點也不讓學生知道自己所處的層次,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必然有所“暴露”。但是,班內劃分層次是動態的,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發展情況,隨時調整學生層次和學習目標,及時表揚達成學習目標的學生,使語文教學在異步推進的過程中不斷引進競爭和激勵機制,可使學生在得到成功的評價中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四階六步”中的每“階”每“步”既是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又是彼此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種綜合的靈活可變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孤立的。靜止的、一成不變的僵死模式。我們在教學中并不一定是每一節課都要完整地運用“四階六步”,而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運用。一節課全部使用某一“階”某一“步”,或某幾“階”某幾“步”也未償不可。一節課用“四階五步”也是可行的(如“分組討論”和“異步訓練”,只取其一等)。但應該做到:一要“吃透”。教材和學生,定標時有層次,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二要把握“四階六步’模式中各個“構件”的功能,并盡量使之體現在一節課內或一篇課文的幾節課內,發揮其整體功能,體現其教學特色。為了使這種教法適應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還要繼續探索它的變式和作文教學方法等。

  (四)本教法不提倡“打亂”班級界限,搞“串班教學。不少人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痛陳班級授課制的種種弊端,我們都有同感。但目前班級授課制仍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我們只能改革和完善這種形式,革除其種種弊端,而決不能輕言廢止這種形式。“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既利用了這種形式,又溶入了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形式和分層教學,點撥教學的方法,使之注入了新的機制和活力,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同時,也克服了“串班。教學給班級管理和學習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它還把“大語文教育”的主張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引導教師和學校將其納入教學,教研安排和管理之中。力求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即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征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使過程從既定標準看來發揮最有效(最優化)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

  (五)要正確對待“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教學模式是教學特色和風格的具體體現,是一種教學理論的簡化形式,是現實經驗的抽象概括,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中介和橋梁,是操作的。抓手”和評價的依據,因此教學模式的意義是不容低估的。但在教學中,不能只看重“異步推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不能因其備課有“過程”,教學有“步驟,’,用起來十分方便,就死抱著不放。因為本教法的基本內涵是: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異步推進;教學過程的異步推進;每個學生認知活動的異步推進。所以,運用了“四階六步”,只是改革了“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只是注重了教學過程的異步推進,不一定就是運用了我們所倡導的“異步推進教學法”。“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決非等同于其基本模式,我們花了三年多時間,聚集了近百人的隊伍,集中研究的是前者,而不僅僅是其模式。我們大多數教師運用本教法的一般過程是:“學用模式——熟練地運用模式貫徹異步推進教學理念——創造性地運用模式全面地貫徹異步推進教學理念”。做到教學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是人使用模式,而不是人當模式的奴隸;是運用模式異步推進不同層次學生共同進步,而不僅僅是為打破“滿堂灌”,廢止“填鴨式”,更不是為模式而模式。

  教學實驗報告 篇11

  一、課題的提出

  語文教學中聾生常表現出被動、進程緩慢、學不致用、厭學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聾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聾校整體教學水平至關重要。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耳聾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缺陷補償,我開展了“聾校語文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引導”的課題研究活動。

  此次實驗的目的,希望通過有針對性地實驗研究,探索出適合聾生身心發展規律,提高聾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質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論,指導今后的實踐工作。

  二、理論假設

  通過語文課教學的悉心培養,使耳聾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信心,好學、樂學祖國的語言文字。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普遍提高,能夠有效地運用語言,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能夠閱讀書籍報刊增長知識,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

  三、實驗設計

  實驗目標

  通過此項實驗,通過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耳聾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聾學生回歸主流社會的進程。通過實驗,積累總結教育教學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

  被式的選擇和組織形式

  樣本:以本校__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

  組織形式:非對等組前后測設計。

  自變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變量

  (1)指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通過句、節、段訓練培養學生語言邏輯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過聽(看)話、說話訓練提高學生說話能力。

  (4)注重朗讀指導,培養學生由讀感悟的能力。

  (5)加強背誦指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6)加強與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組織運用語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實踐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看圖學詞學句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上,我主要運用直觀演示教學提高耳聾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發揮視覺優勢,培養學生掌握學習字詞的方法。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教給學生利用字典提高學習質量的方法。

  (2)通過聽(看)話,說話訓練讓耳聾學生在語言實踐練習中提高口語表達力。通過研究,我總結出了三種有效途徑:(一)緊密結合語文教材,做好學生基本詞匯的聽說讀寫訓練

  教學實驗報告 篇12

  一、課題的提出

  目前,我校從四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但由于學生有些從小接觸電腦,但有些從未接觸過電腦,固造成學生電腦水平差異懸殊。再加上教材內容經常變化,如果在教學中仍然采用“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就會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后進生“吃不了”的局面,這樣勢必加大兩極分化,難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此,在我們學校中,我把我所任教的四(1)至四(5)五個班為實驗班,實施分層教學實驗。

  二、實驗的過程

  1、學生分層

  學生升上四年級后,我先進行一次小測驗,根據他們的測驗成績,再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把學生劃分為A、B、C、D四個層次。A層的學生為優等生,他們有一定的電腦知識,對電腦很感興趣,學習自覺,理解接受能力強,潛力較大,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B層學生為中等生,電腦基礎較好,理解接受能力較好,但在學習上只求過得去,欠缺強烈的進取心。C層學生為中下生,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稍弱,但學習上很努力,電腦知識與B層學生相差不遠。D層學生為后進生,電腦基礎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較差,他們在學習上往往也不努力。層次的劃分是動態的,實行升降級制,學習期間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層次調整,使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預期目標分層

  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各層次階段性和平時目標、要求的設定,遵循“經過努力能達到”的原則,使他們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增長知識和能力。

  A層:

  在知識目標上,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并在實踐操作方面有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標上,著重提高學生在理論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實踐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超過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力爭使學生在高考中創造佳績,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好成績。

  B、C層:

  在知識目標上,使學生能夠比較透徹地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并在實踐操作方面方面有一定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標上,重點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使學生掌握的知識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兼顧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要重點培養B層學生的上進心和C層學生的自信心。

  D層:

  降低學生的起點和要求,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樹立信心。在這前提下,要求學生掌握好所學的知識,理解教材內容,掌握實踐上機操作。

  3、教學方法分層

  根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盡快實現近期目標。

  A層:

  采取“導學”的方法,大部分情況下由老師指定學習內容,指導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自己主動地構建電腦知識結構;進行個別化指導,鼓勵“冒尖”,使優生更優,而且在他們的積極帶動下,努力爭取集體優化;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學生互相之間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展開競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寓教于樂,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利用現在的教學軟件和多媒體教學課件,在為學生創造一個逼真的人機交流環境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的電腦應用能力,鼓勵引導學生擴大知識面,加強、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B層:

  采取“幫學”的辦法,在上課時多提問,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聽好課,思想不開小差,積極參與A層學生的活動,讓他們訂一個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等級指標,促使他們認真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引導好他們的學習熱情,激起他們強烈的上進心。

  C層:

  采取“教學”辦法,介入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幫助他們查漏補缺,進行知識的'系統和歸納;進行個別化輔導,尤其交給他們學習電腦的有效方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如上機操作時讓他們做一些難易度較適中的練習操作,做對予以肯定和表揚。

  D層:

  采用“誘學”方法,引入“激勵教學機制”,加大感情投入,循循善誘,充分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于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的表現和進步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同時讓他們做一些淺易的練習操作,讓他們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樹立起學好電腦的信心,喚起他們學習電腦的熱情。

  4、教學分層

  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的學為基礎的。教師的教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個體差異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預習分層

  為了使教與學密切配合,我們要培養學生自覺預習教材內容的良好習慣,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預習要求。A、B層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能夠熟練進行上機操作。C、D層的學生借助上機操作盡可能準確理解教材內容,以能進行操作為目標。

  (2)講授分層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課堂教學中的講授分層又是教學中的關鍵部分。我們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程度,授課內容按難易程度分成相應的幾個層次,分別對待,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收獲。例如:在學習運用WINDOWS98中的“畫圖”程序繪畫時,需要設置前景和背景顏色,這兩個詞語學生不易聽懂。我是這樣來打比方講授的:我們畫圖畫,要用紙和筆,在電腦中畫畫也一樣,要選好筆(前景)的紙(背景)的顏色。特別強調,設置前景和背景顏色有電腦默認的和手動設置的這兩種。講完后,我把這個知識點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講清電腦默認的前景和背景顏色;第二層,在第一層的基礎上講清手動設置的前景和背景顏色。要求C、D層學生掌握第一層,A、B層學生掌握全部層面。

  (3)操練分層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離不開上機操作的課程。重視和加強上機操作能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使他們切實掌握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電腦理論知識的興趣。A、B層學生能熟練掌握上機操作技能。C、D層學生能進行上機操作。例如,學生剛開始操作鼠標顯得極為笨拙,即使會點擊幾下,也是“河邊濕鞋”。我在講解完鼠標的基本操作(單擊、雙擊、拖動、右擊)后,就把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分為兩層。第一層,讓學生玩起了“紙牌”游戲;第二層,在第一層的基礎上讓學生再玩“空中接龍”游戲。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單擊、雙擊、拖動、右擊)的不同層面。C、D層學生掌握第一、二層中的其中一層,A、B層學生掌握全部層面。在翻牌的過程中,學生熟練了單擊操作,在移動位置時,又鞏固了雙擊和拖動操作。這樣一來,學生不僅玩得歡,而且學得好,更可以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這種操作可以交替進行,C、D層學生學習操作時,A、B層學生可對C、D層學生進行幫助、輔導,然后又讓C、D層學生重復A、B層學生的操作,這樣交替反復進行操練,能交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提問

  分層

  A層學生回答難度較大或需要自由發揮的問題,B、C層學生回答難度一般的問題,D層學生回答簡單的問題或對A、B、C學生的回答能重復回答,使他們也有機會參與,鼓勵他們的自信心。如在教學《電腦是我們的好幫手》和《初識電腦》兩課時,由于初次接觸計算機時,大都懷有一種既畏懼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計算機可以用來干什么?更想切身體會一下操作計算機的樂趣。“學生做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動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我抓住這一契機先對C、D層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見過計算機嗎?”然后再對A、B層學生提出另外一個問題:“計算機有什么作用呢?”學生紛紛舉手,各抒己見。接著我利用教學演示系統,向學生展示了一個色彩繽紛的電腦世界,通過觀看,學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畫圖、制作動畫、編輯聲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這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氣氛活躍,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

  (5)測練分層

  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在每教完一單元后,都給學生發放同步練習題。這些練習題根據難易程度被分成高中低三個檔次,要求A、B層學生三個檔次都做,C層學生必須做中低檔題,努力做高檔題,D層學生必須做低檔題,盡可能做一部分中檔題,這樣的練習要求,既減輕學生負擔,同時又有針對性,使A、B層學生能“吃好”,C層學生能“吃飽”,D層學生能“吃了”,起到不錯的效果。加強信息技術課與其它課程的整合,在教完一個單元后進行一次測驗,測驗題目也是分成三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實驗的成效

  1、學習的課堂氛圍更為積極、濃厚。各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習的熱情大為高漲。

  2、學生的非智力品質得到培養。訓練活動始終使教師和學生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大大增強。不僅如此,學生的性情得以熏陶,不少性格內向羞于回答問題的學生,現在變得開朗多了,在課堂上表現活躍,積極主動。

  3、較好地貫徹了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學生的考試成績有明顯的提高。我進行實驗的五個班,進步尤其明顯。根據學生成績和能力的變化,學生層次也有所調整,有10位D層的學生升到了C層,其中兩名接近B層學生水平,12名C層學生升到B層,有8名B層學生升到了A層。

  四、實驗的體會

  1、分層教學是實踐的需要,也符合教育科學的理論和原則。一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符合教學的可接受性原則和“最近發展區”理論。“分層教學”做到了以各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為教學的出發點,使教學要求適合每一個層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能使處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獲得成功與自信,必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三是符合教學過程中學生必然產生分化的規律。學生在發展中存在客觀差異,同一層次群體處于同一層次的教學環境中也必然出現先進、中間、落后,產生分化。“分層教學”就適應了這一規律,為處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指導幫助。

  2、分層教學作為遵循“實事求是”,“因材施教”原則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大力提倡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運用個別化教學策略的今天,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它有利于老師更準確地把握教學對象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它有利于學生在一個相互平等和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并且比在傳統課堂中更容易進行協作式學習,更容易做到“學有所獲”;它有利于結合學生本人的特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尤其有利于培養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分層教學是教學的手段,不是教學的目的。目的是通過分層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他們的創造應用能力,為培養身心諸方面和諧發展的人才奠定基礎。因此,就教學對象的層次性而言應該是動態發展的,任何機械的將學生人為定位分層的做法都是極其錯誤的。

  通過近一學年的實驗,我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也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但是,分層教學的設計和開發仍有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使分層教學活動的方法得以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教學實驗報告 篇13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同時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科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全體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但科學素養的形成不僅是通過教師的知識講解或學生機械的記憶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依賴于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感悟,學生只有經歷觀察、發現問題、實驗探索或者驗證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才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慢慢地形成。而很多探究活動要通過實驗教學來實現的,因此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實驗教學與實驗報告單的填寫又是密不可分的。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實驗報告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錄實驗現象、實驗數據、探究結果等,而且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等方面大有用處。下面就以上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有些學生知道實驗是怎么做的,但叫他填寫實驗報告的時候他卻寫不出正確的假設、過程和結論。例如在教學《小水珠到哪里去了》一課時:水蒸發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報告單時出現了假設和結論表述不完整、假設的因素和實驗步驟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設中同時改變幾個因素、在實驗現象后面寫結論以及實驗報告寫的不完整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造成的。在針對實驗報告單上的問題討論交流時,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對實驗過程進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確的結論。由此可見,填寫實驗報告單可以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二、增強學生科學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表達與交流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活動之一”。

  科學語言是表達和交流科學信息的一種通用語言。學生用口語表達與交流時,老師發現不了的'錯誤在實驗報告單上發現了。例如: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李程遠同學說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小車自身的“重力”大小有關時,一部分學生聽成了“動力”,引起同學們的不解。還有在填寫實驗報告單過程中出現的錯別字等等。因此,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單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能使學生的科學思想表達更規范、正確和嚴謹,真正掌握相關的科學術語、科學概念及其表達形式,逐漸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的科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填寫實驗報告單,學生通過對假設、實驗設計等的編寫,使實驗操作過程在頭腦中得以預演,可以明顯提高動手實驗的能力。例如在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的實驗時,學生把假設、不變的因素、改變的因素都確定并填寫好,實驗操作時就做到心中有數,實驗得以順利進行。

  四、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

  學生通過填寫完整的實驗報告,使實驗的目的、過程、結果在頭腦中得以重現,不足之處得以顯現。因此,填寫實驗報告有助于學生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例如通過對水蒸發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報告單的討論交流,學生能能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整改、彌補,把假設和結論寫完整,假設中只改變一個因素,把假設的因素和實驗步驟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實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分析實驗記錄,寫出正確的結論。

  五、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實驗興趣。

  科學世界是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的神奇世界,學生非常向往,樂意探究。但由于種種原因,現在的小學科學課堂缺乏這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沒有建立起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所以學生學習科學感到很深奧、難理解,導致興趣缺失。作為學校、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科學的環境,每一個教學實驗都要想方設法去做,不管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都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當你走進課堂,哪怕手里只拿了一支蠟燭、一盒火柴,學生就會激動不已、充滿期盼;如果說要去實驗室上實驗課,學生總是歡呼雀躍。由此可見,學生多么想上實驗課,多么想動手操作,上實驗課簡直成了一種奢望,而實驗教學恰恰是一種常態,科學教師應該堅持上好每一堂課。除了實驗室、教室外,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利用便利的自然環境,充足的生物資源,豐富的物質資源,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讓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描述自然、認知自然。當把這一切讓學生在最后以實驗報告單的形式寫下來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感到困難,而變得興趣盎然。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做好實驗是學好科學的基礎。總之,實驗報告的書寫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目的、方法和技能,還能通過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體會和結論,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都得到升華,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從而提高其科學素養。教師應重視實驗報告單的各項功能在實驗教學中的充分發揮,利用實驗報告單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果。

  教學實驗報告 篇14

  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和進行實驗的主要場所,是生物探究學習的主要資源,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生物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設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生物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一、指導思想

  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大力配合學科老師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

  二、重點工作

  1、為新課程教學配備新的`實驗儀器。

  2、保證每個實驗按要求保質保量及時開出。

  3、配合任科老師做好各年段學生實驗強化課本知識的學習工作。

  三、具體工作

  1、100%開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并按要求(保證數量和質量)在教師上課前布置好每個實驗,決不拖延時間影響教學。

  2、上實驗課時,(在我沒課的情況下)去實驗室巡視,幫助老師排除故障,解難釋疑。儀器壞了、試劑不夠,進行維修和補齊,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操作方法。

  3、實驗完畢,及時檢查儀器的數量和質量,如有差錯按制度處理;及時補充試劑量,保證下個實驗的順利進行;做好有關的實驗記錄(如時間、人數、容易出故障的地方及改進辦法等)。

  4、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如《實驗室、儀器室使用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守則》、《實驗室有關玻璃破損賠償規定》等,并上墻。經常打掃衛生,做到儀器無塵、教室整潔。

  5、期初、期末各進行一次帳物校對,做到兩者相符,并做好有關的報損記錄。平時經常查看實驗儀器和實驗用品,能修的及時修理,不足的及時購買。

  6、補充新課程教學所需的實驗器材。

  四、強化安全意識,確保實驗室安全

  確保實驗室安全,明確實驗室職責,定期檢查滅火器材及其他設備,建立管理責任人自查,實驗室組織抽查的安全檢查制度。強化安全意識。

  以實驗室安全責任人為主、實驗指導教師配合、系領導關心支持、學生配合,確保實驗室全年不出現各種安全事故。

  教學實驗報告 篇15

  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創立者、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的教學原則之一“結構原則”,其核心是“按照最佳的方式”組織教材,科學地安排教學程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實踐證明,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學內容(知識點、訓練點),同樣水平的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不同,教學效果往往大不一樣。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是教的主導性。如何恰當地運用教的主導功能,選擇更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學的主體作用,使教學過程科學、和諧、有效,始終是我們研究探索的課題。通過反復的研究和實踐,我們總結了以下幾種作法:

  一、發揮語文學科優勢,培養聽說讀寫四項綜合能力。

  語文學科的廣博性表現在各個方面,而聽說讀寫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最實用的幾項。

  培養“聽”的能力。

  語文課本中各篇文章的難易程度不同,針對這個差別,講述時也應有所表現——或詳或略。對于較簡單的篇目,可以不提前組織學生預習,上課后教師讀課文,讓學生聽,之后提出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提問題時注意難度的層次性,不可太過簡單,讓學生覺得無趣;也不能過分深奧,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應難簡適度,讓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答案。提問時可以采取分組記分的方法,激發學生競爭心理。在實施此辦法時應注意根據班級學生情況不同而確定朗讀的速度和小節的長度,不能急于求成,要讀得循序漸進。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們的競爭意識被激發起來,注意力集中了,所得的效率也明顯地提高了。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聽的能力。

  培養“說”的能力。

  說話,每個健全的人都會。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說”把自己的意思很好地表達出來,提高說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培養學生說的好習慣,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校正其發音及用詞,力求準確。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先明確任務,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組織發言的方式。如課文中某一段內容不是太艱深,教師在適當的引導之后,即可放手將這一段交給學生,讓學生幾人一組討論,講述重點后,責成一人發言,準備時間在1-3分鐘為宜。這樣學生們就要根據教師引導的內容考慮本段文字的重點,并在較短的時間內組織語言,在發言時力求流暢、自如,中心突出。

  這種方式最直接地鍛煉了學生們的說話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

  培養“讀”的能力。

  閱讀是語文學科學習的基本能力。除了在一些閱讀題的練習和講解過程中講授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外,教師還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感的文章,自己設計一些題目,當堂閱讀并提問考查,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由于文章具有時代感,與現實聯系緊密,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教師在選擇時要注意最好的辦法是結合課文學習進度編選。我們曾在第二冊散文單元后加入余秋雨的散文《陽關雪》作為閱讀習題,學生們通過這個練習更深地了解了中國文化對文人作品的影響,許多同學在課后又自己閱讀了余秋雨的其他文章,并在后來的周記中寫下了很有深度的評論文章。

  提高閱讀能力的另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教師可以安排題目,也可放手讓學生去讀自己喜歡的書,然后寫讀書筆記,教師通過評語去指導并幫助學生加深認識。這樣做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的能力包括寫字和寫作文,這兩項的操作方法較多,這里不做過多的解釋。

  二、擴大知識含量,補充必要信息。

  每一篇課文的知識含量都是極其豐富的,只要你去發掘。舉個例子,在學習第四冊小說單元《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我們需要對出場的人物進行必要的介紹和分析,除了結合課文中的對話和動作之外,我們可以拿出《紅樓夢》原著中每個人物的詩詞作為依據,通過其中的意象透視人物性格和命運。如林黛玉的性格命運可以通過她的'詞句知曉,知道“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圓,在她眼里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想逼”的場所,知道清幽的瀟湘館里,她過的是“清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撒紗窗濕”的凄涼長夜,聽到她對菊花的低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似乎窺見她期望于寶玉的不僅是“男才女貌”的“如意郎君”,而且是茫茫塵俗中可以“偕隱”的“知心”者。到這里,我們再回頭去理解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時時留心,處處在意”以及與寶玉見面時兩人之間那“熟悉”的感覺,就已經不再是困難的事情了。

  另外,補充信息還可以進一步推廣到習題中。在學習第一冊課本中文言文單元《與朱元思書》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駢文講究詞句整齊對偶,重視聲律和諧及辭藻華麗等特點,補充一些對偶修辭的知識,并在之后的練習中擴充一些對偶練習,選擇練習題時應注意選取一些有典故的古人名聯,并結合有關故事激發學生做題的興趣。當時我們選擇了四幅題園林的對聯,打亂順序,讓學生組合:

  1、水清石出魚可數

  2、竹帶半天風雨聲

  3、竹里登樓人不見

  4、桃花含露柳含煙

  5、闌干搖紅人搖綠

  6、花間覓路鳥先知

  7、石含太古水云氣

  8、閑看秋水心無事

  9、竹密花深鳥自鳴

  答案:1-97-25-43-6

  通過這些方法,一些看來難懂的問題變得簡單而充滿趣味,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植根于學生們的頭腦中了。

  三、結合課本劇的編排和演出,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小說單元和戲劇單元的課文與當代學生的生活現實有很大距離,學生不易理解人物性格特點和作家的創作意圖。在學習這兩種文體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在編劇本之前,應有一課時的時間,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作家的創作背景,作品的時代背景,并給出一些有指導性的介紹材料,然后,讓學生自行編劇和組織演出。演出可以隨堂進行,也可以在學年范圍內進行課本劇演出比賽。

  在高一兩學期的學習之后,學生們已經十分熟悉課本劇的編演方法,他們還自己推選對課文了解較深的同學擔任藝術指導、舞臺監督、導演,甚至還有燈光、道具。每一次演出都有不同的形式,“演員們”利用課間討論作品,或請教老師和家長,興趣越來越濃厚,對作品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演出水平也越來越高。在高二下學期學校的藝術節上,就有兩部課本劇在藝術節上演出,博得一致好評。

  四、充分利用單元知識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的能力。

  單元知識訓練一直被學生看作枯燥無味的東西,許多學生不愿學習。其實,單元知識訓練是一個單元的總結,許多知識點濃縮于簡短的文字中,把握了單元知識訓練,就把握了整個單元。

  學習單元知識不可以照本宣科,應注意啟發學生結合學過的課文或讀過的文章來解讀單元知識。

  學習第五冊詩歌單元知識和訓練時,我們采取了這樣的方法,安排課前預習,明確教學目的——學習閱讀方法與技巧,尤其是詩歌鑒賞的方法。安排學生們以“桌”為單位,每一“桌”對應一段,一人朗讀,一人解說,在解釋文字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擴展,填充必要信息,適當舉例,舉例應包括課內課外兩方面。

  經過課前的準備工作,上課時每一桌的同學都講述得非常精彩。有一位同學在講述詩歌兩大傳統時,先概括全段主旨,后舉例說明,列舉了李白、杜甫兩大詩人的一些名著,其中包括《夢游天姥吟留別》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課內學過的詩歌,也包括學生們不熟悉的名篇《行路難》、《春望》等。這樣的講述貼近學生們的實際,開闊了學生們視野,每一桌的同學講完后,其他同學都以熱烈的掌聲表達出對他們的感謝和贊許。在每桌同學講述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點加以點評或引導。

  整個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加準確和全面,單元知識訓練真正使學生獲得了舉一反三的能力。

  五、靈活地把握課堂,啟發學生思考。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還體現在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中。對于一些值得擴展或深究的問題,遇到學生意見不一致的情況,與其教師直接講解,不如發動學生進行小型辯論。當堂分組,3-5分鐘的準備后辯論。在辯論過程中雙方參賽同學及其他作“評委”的同學都會隨著辯論的深入而越來越深入地了解這個問題,正確的認識也就慢慢形成了。辯論中教師應該注意隨時調整辯論的方向和深度,以免出現跑題現象。

  這樣,問題解決了。同時,同學們也鍛煉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習題課的課堂是容易沉悶的,不少同學對習題沒興趣,這個興趣需要教師加進去。現在的習題重在考查學生駕馭的語言的能力,那么我們可以把習題與實際相聯系,增強時代感。如詩歌鑒賞題令不少同學頭疼,教師在講述時,可以把這古老的文學樣式與現代流行歌曲的歌詞對照,講述古代詩詞中體現的含蓄美,同時,還可以通過現代歌詞中一些仿古的繼承性句子,指出古典詩歌中的美好意象對后世作品的影響及文學作品的繼承性。如現代流行歌曲《梅花三弄》中引用了元好問的原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傳燈》一歌中又挪用了劉禹錫“長恨人生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的句子,而《濤聲依舊》中則化用了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的意境和一些詞句……

  這些與學生們生活切近的引導語言會很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的渴望。

  通過實踐,我們總結出這幾點方法,希望能為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素質盡一份微薄之力,并將在今后以之為基礎進一步探索和實踐,以求做得更好。

【教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實驗報告實驗報告11-16

科技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9

生物教學引導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報告10-08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5

測量血壓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

示波器的使用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

實驗報告芯片解剖實驗報告10-09

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報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