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的報告集錦15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實驗的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驗的報告1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目,需要考生不斷地做實驗,從實驗中真實地看到各種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看到各種化學現象的產生。做完化學實驗之后,學生們要寫化學實驗心得體會,將自己在化學實驗中的所感所想寫出來。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化學實驗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課程。 化學知識的實用性很強,因此實驗就顯得非常重要。
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由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不好,在實驗過程遇到了許多的難題,也使學生們感到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 自己看書,獨立思考,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也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在做實驗前,一定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吃透,因為這是做實驗的基礎,實驗前理論知識的準備,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將要做的實驗的有關資料,如:實驗要求,實驗內 容,實驗步驟,最重要的是要記錄實驗現象等等. 否則,老師講解時就會聽不懂,這將使做實驗的難度加大,浪費做實驗的寶貴時間。比如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制取氯氣的的實驗要清楚各實驗儀器的接法,如果 不清楚,在做實驗時才去摸索,這將使你極大地浪費時間,會事倍功半. 雖然做實驗時,老師會講解一下實驗步驟,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一些基礎知識,那時是很難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亂按老師指使做,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實驗 時,一定要親力親為,務必要將每個步驟,每個細節弄清楚,弄明白,實驗后,還要復習,思考,這樣,印象才深刻,記得才牢固,否則,過后不久就會忘得一干二 凈,這還不如不做.做實驗時,老師會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將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教給學生,拓寬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那么的 廣泛.
學生做實驗絕對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這樣就要有充分的準備,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實驗,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實驗總是與課本知識相 關的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減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實驗效率的保證,有的人一開始就趕著做,結果卻越做越忙,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在做實驗時,開始沒有認真吃 透實驗步驟,忙著連接實驗儀器、添加藥品,結果實驗失敗,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學幫忙。 特別是在做實驗報告時,因為實驗現象出現很多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將會很難的繼續下去,對于思考題,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討論,請教老師。
我們做實驗不要一成不變和墨守成規,應該有改良創新的精神。實際上,在弄懂了實驗原理的基礎上,我們的時間是充分的,做實驗應該是游刃有余的, 如果說創新對于我們來說是件難事,那改良總是有可能的。比如說,在做金屬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我們可以通過自制裝置將實驗改進。
在實驗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前題是學生對每次實驗的態度。如果學生在實驗這方面很隨便,等老師教怎么做,拿同學的報告去抄,盡管學生的成績會很高,但對將來工作是不利的。
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在實踐中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學道德,例如團隊精神、交流能力、獨立思考、實驗前沿信息的捕獲能力等;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增強創新意識。
上面的化學實驗心得體會,非常適合大家進行化學實驗報告的寫作,對大家進行化學實驗心得寫作非常有效。
實驗的報告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嘆服。接著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實驗的報告3
高亮度發光二極管(LED)在各種領域應用普及,并要求LED具備有調光功能。在現在的幾種調光技術中,從簡單的可變電阻負載到復雜的脈沖寬度調制(PWM)開關,每一種方法均有其利弊。PWM調光的效率最高,電流控制也最精準。本文以LED驅動器LM3405為例,論述LED在調光時的特性,例如亮度與正向電流的關系、波長的變化(色移)和控制器的工作周期限制等。
1、LED驅動器工作原理
由于LED的功率低于1 W,所以可用任何類型的電壓源(開關器、晶體管)和串串聯電阻建構一個電流源。對于少數光線輸出端電流的改變而造成亮度和顏色的變化,人的肉眼是不容易察覺出來。不過,一旦將多個LED串聯,該穩壓器便必需擔當電流源的角色。這是因為LED的正向電壓VF會隨正向電流IF變化,圖1是LED波長隨著正向電流IF變化圖,而該變化對于每個LED都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批產品也有區別。在較大的電流下,光線的強度變化通常約為20%。而 LED制造商一般都會采用較大的VF范圍來增加亮度和顏色,因此上述情況尤其突出。然而,除了電流外,正向電壓還會受到溫度影響。假如只采用鎮流電阻器,則光源的顏色和亮度變化很大,而唯一可確保色溫穩定的方法是穩定前正向電流IF。
大部分設計人員只習慣為LED設計穩壓器,但在設計電流調節器方面顯然有不同的要求。電壓輸出必須要配合固定的輸出電流。雖然在大多數應用中, LED驅動器的輸出電流可容許誤差±10%,而直流電流的輸出紋波更可高達20%,一旦紋波超出20%,人的肉眼便會察覺到亮度的變化,假如輸出紋波進一步增加到40%,肉眼就無法承受。
2、器件和設計實例
一般而言,電流調節器的設計都需使用比較大的電感以使電感電流IL的變化少于20%。這里可采用LM3405,即使電感由于1.6 MHz的高開關頻率而變得較小,仍可發揮很好的效用。LM3405性能參數如下:
控制方法:
封裝:電流模式 TSOT-6
最大輸入電壓: 15V
應用:工業照明 1A 1~22uF 4.7~10uH 驅動電流: 輸出電容: 電感:
3、脈沖寬度調制調光技術
PWM控制是降低LED光線輸出的最佳方法。這種控制方法可在保持控制器2高效工作的同時,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顏色輸出。在衡量調光質量方面,對比度CR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數值越大,表示光線輸出的控制越精準。現今,有些驅動電路制造商聲稱其產品的調光頻率可以高至開關頻率的50%,因而可獲得良好的對比度。理論上,這是有可能的,但這要求穩壓器必須在不連續導電模式(DCM)和連續導電模式(CCM)之間正常工作,而這種工作對于設計而言未必是最好的方法。然而,設置PWM頻率比開關頻率高一級,其穩定性最好。實驗數據顯示,采用LM3045,調光頻率為5 kHz時,穩定性最好。
設置最低調光頻率下限是基于:當開關頻率低于100 Hz時,肉眼便可看到抖動或閃爍。至于最高頻率上限是調光脈沖施加器件后,電路所需的啟動時間。以LM3405為例,器件首先會經歷一個通電重設,之后進入軟啟動。整個延遲直到LED電流被完全建立約為100μs,而額外調光脈沖的上升時間(tSU)和下降時間(tSD)會跟隨最低調光脈沖到達。
DDIM(min)=(tD+tSU)/T
計算對比度,假設fDIM=1 000 Hz、TDIM=1 ms, 從LM3405數據資料中得知tSU=20μs,則對比度CR為:
DDIM(min)=(20μs+100μs)/1 ms=0.12,則對比度CR=1/DDIM(min)=8.3
從上式可明顯看出,若要得到較佳的對比度,則降低調光頻率fDIM。在調光頻率100 Hz下,對比度CR為83。但效果比起LM3404并不算高,因為LM3404是專為高對比度而設計的,在500 Hz下LM3404的對比度可達655:1,適用于顯示器背光燈和機器顯示。對于一般的照明應用而言,對比度接近100即可。然而,LM3405可提供最簡單和最小型的1 A LED調光驅動器解決方案。將關機和調光功能結合到一個引腳上,封裝尺寸縮少70%(比較PSOP-8與TSOT-6封裝),但啟動時間卻增加至100μs。
實驗的報告4
文章摘要:描述化學實驗現象最常見的幾個問題是以偏概全,本末倒置,人云亦云,口語化,相對應的是我們應當做到全面、準確、實事求是和規范化。
化學反應現象是化學反應本質的外在表現,我們要做好化學實驗,同時應該用規范的語言把實驗現象完整的描述出來,這在日常的學習和考試中顯的尤為重要。下面概括4種常見問題。
一、以偏概全
初中生剛接觸化學,感到新、奇、特,在觀察化學實驗現象時,往往只看熱鬧,不看門道;只觀察到聲、光、熱、響等明顯現象,而忽略細微變化的情況。如鐘罩內紅磷的燃燒,只看到“冒白煙 、發出白光”,而沒有看到鐘罩內水面上升的現象;如鎂條的燃燒,只看到“發出耀眼的白光”,而沒有看到石棉網上有白色固體生成等。
鎂條燃燒發出耀眼白光
細心觀察每一個化學實驗,再用準確、恰當的語言描述出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精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觀察習慣,養成清晰、流暢的口頭表達能力。正如門捷列夫所說:“觀察是第一步,沒有觀察,就沒有接踵而來的前進”。
二、本末倒置
不少同學在描述現象時,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如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變渾濁;紫色石蕊使鹽酸變紅等等。究其原因,沒有掌握化學反應的本質,需要教師加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規律教學。在一些實驗操作過程中,操作順序與實驗成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氫氣還原氧化銅,“通、點、熄、!彼牟,前者顛倒要爆炸,后者顛倒要氧化。因此,在做每一個實驗時,要弄清化學反應的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這樣,實驗現象的描述才具有科學性。
三、人云亦云
在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時,有位同學由于沒有加入催化劑二氧化錳,導致沒有氧氣放出,但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沒有分析失敗的原因,而是抄襲他人的實驗成果。這種不良的實驗風氣在中學生身上經常出現。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客觀、準確的描述實驗現象,糾正弄虛作假的不良習氣,是化學教師一個重要的職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正如戴安邦所說“科學教學不單只傳知識,而要進行全面的教學,包括人的科學思想和品德的培養”。
四、描述口語化
許多同學在描述實驗現象時,往往用詞不當,造成考試中的不必要失分。如“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描述成“碳酸鈣化了,有泡放出”;“點燃酒精燈”說成“酒精燈燒了”;“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描述成“石灰水變白了”等等。
這些不規范的語言描述,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講解實驗的基本操作,講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如加熱與點燃;煙與霧;溶解與熔化;組成與構成;吸水與脫水;酸堿性與酸堿度等。另外,教師要身體力行,作好實驗操作示范,語言講解規范,用語貼切。
實驗現象的描述需要準確、全面、規范,相信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一定能夠做到。
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
文章摘要:生素是一類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對人的生長發育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意義。
維生素對身體的作用在很早以前人類就有了解,航海海員用檸檬汁預防壞血病就是使用維生素的一個例證。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又進一步發現,有4種維生素還可以防止癌癥的發生。
紅辣椒含有大量維生素C
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可以減少致癌物質亞硝胺在體內聚集,極大地降低食管癌和胃癌的發病率。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較多,如辣椒、苦瓜、青蒜、蘿卜葉、油菜、香菜、番茄等。
維生素A
維生素A能阻止和抑制癌細胞的增生,對預防胃腸道癌和前列腺癌功能尤其顯著。它能使正常組織恢復功能,還能幫助化療的病人降低癌癥的復發率。番茄、胡蘿卜、菠菜、韭菜、辣椒、杏等植物,動物肝臟、魚肝油及乳制品中直接含有大量維生素A。
維生素B族
維生素B族,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它們可以抑制癌細胞生成,還能幫助合成人體內一些重要的酶,調節體內代謝。糧谷、豆類、酵母、干果、動物內臟等食物中含量較多。
維生素E
多吃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以提高身體免疫能力,抑制致癌物形成。美國最近一項研究還證實,維生素E有防止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作用。維生素E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尤其是豆油中;蛋、谷物、胡蘿卜、鮮萵苣等食物中含量也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飲食中的維生素基本可滿足人體需要,不必過多地服用補充片劑,否則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實驗的報告5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無菌操作的植物組織培養方法;
2.通過配置MS培養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
3.通過誘導豌豆根、莖、葉形成愈傷組織學習愈傷組織的建立方法;
4.通過誘導豌豆莖、葉形成愈傷組織,學習愈傷組織的建立方法;
5.了解植物細胞通過分裂、增殖、分化、發育,最終長成完整再生植株的過程,加深對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的理解。
二、實驗原理
。ㄒ唬┲参锝M織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是把植物的器官,組織以至單個細胞,應用無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條件下,能夠繼續生長,甚至分化發育成一完整植株的過程。植物的組織在培養條件下,原來已經分化停止生長的細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沒有組織結構的細胞團,即愈傷組織。這一過程稱為“脫分化作用”,已經“脫分化”的愈傷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輸導系統以及根和芽等組織和器官,這一過程稱“再分化作用”。
。ǘ┲参锛毎娜苄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即是每個植物的本細胞或性細胞都具有該植物的全套遺傳基因,在一定培養條件下每個細胞都可發育成一個與母體一樣的植株。
(三)組織的分化與器官建成
外植體誘導出愈傷組織后,經過繼代培養,可以在愈傷組織內部形成一類分生組織即具有分生能力的小細胞團,然后,再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有些情況下,外植體不經愈傷組織而直接誘導出芽、根。
。ㄋ模┡囵B基的組成
培養基中各成分的比例及濃度與細胞或組織的生長或分化所需要的最佳條件相近,似成功地使用該培養基進行組織培養的主要條件。營養培養基一般由無機營養、碳源和能源、維生素、植物激素(生長調節劑)和包括有機氮、酸和復雜物質的添加劑組成。
三、實驗器材
高壓滅菌鍋、超凈工作臺、烘箱、培養室、鑷子、記號筆、橡皮筋、玻
璃器皿、三角燒瓶、燒杯、量筒、剪刀、棉塞、繩子、牛皮紙、酒精燈、噴霧器等。
四、實驗材料
豌豆種子
五、實驗藥品
藥品、70%酒精、 0。1%升汞、MS培養基、蒸餾水、NaOH、 84消毒液、蔗糖、瓊脂等。
六、實驗步驟
實驗的報告13
器材:木頭
步驟:
第一種:
將木頭放入水中,測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滿滿的量筒中,測量溢出的水的體積,可以間接得到木頭浸入水中的部分的體積。
然后將木頭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測量水下部分的質量。
通過公式計算其密度。
然后總體測量整塊物體的質量
通過v=m/p
計算得出全部體積。
第二種:
取一量杯,水面與杯面平齊,想辦法將木頭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細針將其按入水中),稱量溢出水的體積即可。
第三種:
如果容器是個圓柱形,把里面放滿水,然后把物體放入水中,在把物體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這個物體的體積。
圓柱的面積=底面積×高
如果物體不下沉,就把物體上系一個鐵塊放入水中,測出鐵塊和物體的體積,然后再測出鐵塊的體積,接著用它們的總體積減去鐵塊的體積就得出物體的體積.
現象:包括在步驟里面了。
結論:得出木頭的體積。
XXX
20xx年X月XX日
實驗的報告6
一、實驗目的:
掌握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測密度的特點。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物體的密度,為物體質量,為物體體積。通常情況下,測量物體密度有以下三種方法:
1、對于形狀規則物體
根據,可通過物理天平直接測量出來,可用長度測量儀器測量相關長度,然后計算出體積。再將、帶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對于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定密度。
測固體(銅環)密度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要受到液體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為。如果將固體(銅環)分別放在空氣中和浸沒在水中稱衡,得到的質量分別為、,則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 測液體(鹽水)的密度
將物體(銅環)分別放在空氣、水和待測液體(鹽水)中,測出其質量分別為、和,同理可得
、 測石蠟的密度
石蠟密度
---------石蠟在空氣中的質量
--------石蠟和銅環都放在水中時稱得的二者質量
--------石蠟在空氣中,銅環放在水中時稱得二者質量
3、用比重瓶法測定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小顆粒的密度
、贉y液體的密度
。
--------空比重瓶的質量
---------盛滿待測液體時比重瓶的質量
---------盛滿與待測液體同溫度的純水的比重瓶的質量
.固體顆粒的密度為。
----------待測細小固體的質量
---------盛滿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質量
---------比重瓶、水及待測固體的總質量
三、實驗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純水、吸水紙、細繩、塑料杯、比重瓶
待測物體:銅環和鹽水、石蠟
四、實驗步驟:
調整天平
⑴調水平 旋轉底腳螺絲,使水平儀的氣泡位于中心。
⑵調空載平衡 空載時,調節橫梁兩端的調節螺母,啟動制動旋鈕,使天平橫梁抬起后,天平指針指中間或擺動格數相等。
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量銅環和鹽水的密度
、畔劝盐矬w用細線掛在天平左邊的秤鉤上,用天平稱出銅環在空氣中質量。
、迫缓笤谧筮叺耐斜P上放上盛有純水的塑料杯。將銅環放入純水中,稱得銅環在水中的質量。
、菍⑺芰媳械乃沟,換上鹽水重復上一步,稱出銅環在鹽水中的質量。
⑷將測得數據代入公式計算。
測石蠟的密度
測量石蠟單獨在空氣中的質量,石蠟和銅環全部浸入水中對應的質量,石蠟吊入空中,銅環浸入水中時的質量。代入公式計算。
4、用比重瓶法測定鹽水和不溶于液體的細小鉛條的密度
、艤y空比重瓶的質量。
、茰y盛滿與待測鹽水同溫度的純水的比重瓶的質量。
⑶測盛滿鹽水時比重瓶的質量。
、葴y待測細小鉛條的質量。
、蓽y比重瓶、水及待測固體的總質量。
5、記錄水溫、濕度及大氣壓強。
五、數據及數據處理:
(一)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定銅環、鹽水和石蠟的密度
水溫 水的密度 濕度
大氣壓強
136.32 120.55 119.76 49.24 118.74 170.25
銅塊密度
鹽水密度
石蠟密度
。ǘ┯帽戎仄糠y密度
測定鹽水的密度
水溫 水的密度 濕度
大氣壓強
26.55 74.57 76.27 0.05
待測鹽水的密度
測定細小鉛條的密度
水溫 水的密度 濕度
大氣壓強
32.36 74.57 104.20 0.05
待測鉛條的密度
六、總結:
通過實驗掌握了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定固體、液體密度的`方法。
掌握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掌握了采用比重瓶測密度的方法。但讓液流沿著瓶壁慢慢地流進瓶中,避免在瓶壁產生氣泡較難。
通過處理數據,進一步熟悉了有效數字、不確定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并掌握了其計算方法。
實驗的報告7
實訓報告
實訓題目:
實訓地點:
指導教師:
學生班級:
學生學號:
實訓時間:
一. 實訓目的
1. 通過該實訓,使學生認識SMT組裝過程中常用的元器件類別,標識。對表面組裝器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 在實訓過程中,學習最基本的元器件的識別方法,了解元器件在SMT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及作用。
二. 實訓要求
1.聽從指導教師的指導。
2.實訓過程不要將無關的物品帶入實訓室。
3.不要損壞實訓器材。
4.不要操作與本次實訓無關的軟件。
三. 實訓時間
第五周 周一第一大節
四. 實訓地點
一教樓五樓507機房
五. 實訓總結
1) 表面貼裝元器件的特點、分類
、 如何區別貼片電阻與貼片電容?在PCB板上的標識是什么?
貼片電阻都是黑色的并且實物上都印有該電阻的阻值或阻值的代碼。貼片電容上面沒有印字,這是和他的制作工藝有關(貼片電容是經過高溫燒結面成,所以沒辦法在它的表面印字),而貼片電阻是絲印而成(可以印刷標記)。電阻:R 電容:C
② 如何區別貼片電阻與貼片電感?在PCB板上的標識是什么?
貼片電阻一般上面有數字表示阻值,另一面是白色瓷體,扁平長方形狀。
貼片電感形狀是扁方形的,中間是個圓盤,里面可以看到線圈。
電阻:R 電感:L
、 如何區別貼片電感與貼片電容?在PCB板上的標識是什么?
貼片電容一般電容體顏色較深一些,用萬用表電阻檔量是開路的,沒有標志。貼片電感一般有白色的、線繞的等,用萬用表電阻檔量是短路的,一般會標電感值在上面。 電感:L 電容:C
2) 片式電阻的結構、精度分類、外形及標注方式、識別方法。主要技術指標。
標注方式:1.阻值精度為±5%,±10%, ±20%時,采用3位數字表示
① R≥10歐,前兩位為電阻的有效數字,第三位表示后面“0”的個數。如:150表示15×100=15Ω
、 R<10歐,在小數點處加“R”如:4.8歐 表示為 4R8
2.阻值精度為±1%,±2%時,采用4位數字表示。
若電阻值R ≥100Ω:前三位是有效數字,第四位表示有效數字所加“0”的個數。例:20xx表示為:200×102=20000Ω=20kΩ
若電阻值R在10~100Ω之間: 在小數點處加“R”。例:15.5Ω記為15R5
若電阻值R<10Ω:在小數點處加“R”,不足四位在末尾加“0”。例:4.8Ω記為4R80
識別方法:貼片電阻一般上面有數字表示阻值,另一面是白色瓷體,扁平長方形狀。
主要技術指標:SMT電阻器的體積很小,但它的數值范圍和精度并不差,見
表2-3。3216系列的阻值范圍是0.39Ω~10MΩ,額定功率可達到1/4W,允許偏差有±1%、±2%,±5%和±10%等四個系列,額定工作溫度上限是70℃。
3) 片式電阻網絡的結構分類、特點、主要的參數。
結構分類:SOP型、芯片功率型、芯片載體型和芯片陣列型
特點:在一個電阻網絡中含有多個參數與性能一致的電阻。
主要的參數:精度一般為J(5%),G(2%),F(1%)
4) 片式電容的結構和特性、精度分類、外形及標注方式。主要技術指標。
結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陶瓷介質,金屬內電極,金屬外電極。而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它是一個多層疊合的結構,簡單地說它是由多個簡單平行板電容器的并聯體。 特性:1.小型化、低高度化 2.高頻低阻抗、低損耗3.高耐熱性、長壽命、高可靠性4.環保
精度分類:一般分為3級:I級±5%,II級±10%,III級±20%。在有些情況下,還有0級,誤差為±20%。 常用的電容器其精度等級和電阻器的表示方法相同。用字母表示:D——005級——±0.5%;F——01級——±1%;G——02級——±2%;J——I級——±5%;K——II級——±10%;M——III級——±20%。
外形:
標注方式:(1) 直標法:用字母和數字把型號、規格直接標在外殼上。
(2) 文字符號法:用數字、文字符號有規律的組合來表示容量。文字符號表示其電容量的單位:P、N、u、m、F等。和電阻的表示方法相同。標稱允許偏差也和電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小于10pF的電容,其允許偏差用字母代替:B——±0.1pF,C——±0.2pF,D——±0.5pF,F——±1pF。
。3) 色標法:和電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單位一般為pF。小型電解電容器的耐壓也有用色標法的,位置靠近正極引出線的根部。 主要技術指標:(1)額定工作電壓:對于結構、介質、容量相同的器件,耐
壓越高,體積越大
。2)溫度系數: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每變化1℃,電容
量的相對變化值。溫度系數越小越好。
。3)絕緣電阻:用來表明漏電大小的。一般小容量的電容,絕緣電阻很大,在幾百兆歐姆或幾千兆歐姆。電解電容的絕緣電阻一般較小。相對而言,絕緣電阻越大越好,漏電也小。
。4)損耗:在電場的作用下,電容器在單位時間內發熱而消耗的能量。這些損耗主要來自介質損耗和金屬損耗。通常用損耗角正切值來表示。
。5)頻率特性:電容器的電參數隨電場頻率而變化的性質。在高頻條件下工作的電容器,由于介電常數在高頻時比低頻時小,電容量也相應減小。損耗也隨頻率的升高而增加。另外,在高頻工作時,電容器的分布參數,如極片電阻、引線和極片間的電阻、極片的自身電感、引線電感等,都會影響電容器的性能。
5) 片式鉭電解電容器結構特征、分類、特點,主要特性指標,識別方法。
結構特征: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的正極是鉭粉燒結塊,絕緣介質為TaO5,負極為MnO2固體電解質。將電容器的芯子焊上引出線后再裝人外殼內,然后用橡膠塞封裝,便構成了固體鉭電解電容器。液體鉭電解電容器的制造工藝比固體鉭電解電容器較為簡單,電容器的芯子直接由鉭粉燒結塊經陽極氧化制成,再把電容器芯子裝入含有硫酸水溶液或凝膠體硫酸硅溶液的銀外殼中,然后用氟橡膠密封塞進行卷邊密封而成,硫酸水溶液等液體電解質為電容器的負極。
分類:燒結型固體、箔形卷繞固體、燒結型液體。
特點:壽命長、耐高溫、準確度高、濾高頻改波性能極好,不過容量較小、價格也比鋁電容貴,而且耐電壓及電流能力相對較弱。
識別方法:表面有絲印,有極性。有多種顏色主要有黑色、黃色等。鉭電容表面有一條白色絲印用來表示鉭電容的正極,并且在絲印上標明有電容值和工作電壓,大部分生產廠家還在絲印上加注一些跟蹤標記。
6) SMD的特點、按引腳形狀分為幾類,名稱是什么? 特點:組裝密度高、電子產品體積小、重量輕,貼片元件的體積和重量只有傳統插裝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電子產品體積縮小40%~60%,重量減輕60%~80%?煽啃愿摺⒖拐衲芰姟:更c缺陷率低。高頻特性好。減少了電磁和射頻干擾。易于實現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達30%~50%。節省
實驗的報告8
課程名稱:儀器分析
指導教師:李志紅
實驗員 :張xx宇
時 間: 2xx年5月12日
一、 實驗目的:
。1) 掌握研究顯色反應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繪制吸收曲線的方法,正確選擇測定波長。
。4) 學會制作標準曲線的方法。
。5) 通過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在未知式樣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并了解此儀器的主要構造。
二、 原理:
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無機離子,通常要經過兩個過程,一是顯色過程,二是測量過程。 為了使測定結果有較高靈敏度和準確度,必須選擇合適的顯色條件和測量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長,顯色劑用量,有色溶液穩定性,溶液酸度干擾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長:一般情況下,應選擇被測物質的最大吸收波長的光為入射光。 顯色劑用量:顯色劑的合適用量可通過實驗確定。
(2) 溶液酸度:選擇適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緩沖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測離子和顯色劑,測其吸光度,作DA-PH曲線,由曲線上選擇合適的PH范圍。
(3) 干擾。
有色配合物的穩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顏色應當穩定足夠的時間。 干擾的排除:當被測試液中有其他干擾組分共存時,必須爭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4鄰二氮菲與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穩定橙紅色配合物。配合無的ε =1.1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為3:1,PH在2-9(一般維持在PH5-6)之間。在還原劑存在下,顏色可保持幾個月不變。Fe3+ 與鄰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藍色配合物穩定性教差,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加入還原劑使Fe 3+還原為Fe2+ 與顯色劑鄰二菲作用,在加入顯色劑之前,用的還原劑是鹽酸羥胺。此方法選擇性高Br3+ 、Ca2+ 、Hg 2+、Zn2+ 及Ag+ 等離子與鄰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擾測定,相當于鐵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離子不干擾測定。
三、 儀器與試劑:
1、 儀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計
500ml容量瓶1個,50 ml 容量瓶7個,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燒杯2 個,吸爾球1個, 天平一臺。
2﹑試劑:
(1)鐵標準溶液100ug·ml-1,準確稱取0.43107g鐵鹽NH4Fe(SO4)2·12H2O置于燒杯中,加入0.5ml鹽酸羥胺溶液,定量轉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
。2)鐵標準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鐵標準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
。3)鹽酸羥胺溶液100g·L(用時配制)
。4)鄰二氮菲溶液 1.5g·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餾水稀釋至所需濃度。
(5)醋酸鈉溶液1.0mol·L-1μ-1
四、實驗內容與操作步驟:
1.準備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鐵標溶液和其他輔助試劑。
(3) 開機并試至工作狀態,操作步驟見附錄。
(4) 檢查儀器波長的正確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鐵標溶液的配制
準確稱取0.3417g鐵鹽NH4Fe(SO4)·12H2O置于燒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到容量瓶刻度。
3 .繪制吸收曲線選擇測量波長取兩支50ml干凈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鐵標準溶液2.50ml容量瓶中,然后在兩個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鹽酸羥胺溶液,搖勻,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鄰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線搖勻,用2cm吸收池,試劑空白為參比,在440——540nm間,每隔10nm測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長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確定最大吸收波長
4.工作曲線的繪制
取50ml的容量瓶7個,各加入100.00μɡ ml-1鐵標準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別加入0.5ml鄰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線搖勻,用2cm吸收池,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溶液,在選定波長下測定并記錄各溶液光度,記當格式參考下表:
5.鐵含量的測定
取1支潔凈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鐵未知試液,按步驟(6 )顯色,測量吸光度并記錄.
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
6.結束工作
測量完畢,關閉電源插頭,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臺,罩上一儀器防塵罩,填寫儀器使用記錄.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儀器并放回原處.
五、討論:
。1) 在選擇波長時,在440nm——450nm間每隔10nm 測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試劑未搖勻,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縮減一點進程,試齊充分搖勻,靜置時間充分,結果會更理想一些。
。2) 在測定溶液吸光度時,測出了兩個9,實驗結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靜置的未達到15min;b、藥劑方面的問題是否在期限內使用(未知)因從溶液顯色的效果看,顏色有點淡,要求在試劑的使用期限內使用;c、移取試劑時操作的標準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個人移取試劑。(張麗輝)
在配制試樣時不是一雙手自始至終,因而所觀察到的結果因人而異,導致最終結果偏差較大,另外還有實驗時的溫度,也是造成結果偏差的原因。(崔鳳瓊)
本次實驗階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終結果不精確。(普杰飛)
。1) 在操作中,我覺得應該一人操作這樣才能減少誤差。
。2) 在使用分光計時,使用同一標樣,測同一溶液但就會得出不同的值。這可能有幾個原因:a、溫度,b、長時間使用機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國躍) 在實驗的進行當中,因為加試樣的量都有精確的規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動操作所以會有微小的誤碼率差量,但綜合了所有誤差量將成為一個大的誤差,這將導致整個實驗的結果會產生較大的誤碼率差。(趙宇)
在配制溶液時,加入拭目以待試劑順序不能顛倒,特別加顯色劑時,以防產生反應后影響操作結果。(劉金旖)
六、結論:
。1) 溶液顯色,是由于溶液對不同波長的光的選擇的結果,為了使測定的結果有較好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必須選擇合適的測量條件,如:入射波長,溶液酸度,度劑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長與溶液濃度無關,不同濃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強烈,吸收程度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關系,從而可以根據該部分波長的光的吸收的程度來測定溶液的濃度。
。3) 此次試驗結果雖不太理想,但讓我深有感觸,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試驗操作方面的知識。從無知到有知,從不熟練到熟練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張麗輝)
實驗的報告9
一、實驗目的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二、實驗原理
1.還原糖的鑒定原理
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游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淀。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沉淀)。
2.蛋白質的鑒定原理
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A)和質量濃度為0.01g/mL(B)的硫酸銅溶液。在堿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由于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
3.脂肪的鑒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三、實驗過程(見書P18)
四、實驗用品(見書P18)
五、注意
關于鑒定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并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于沸騰,可以上提試管夾,使試管底部離開大燒杯中的開水。
2.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3.蛋白質的鑒定中先加雙縮脲A,再加雙縮脲B六、討論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根據是什么?
實驗的報告10
一、 實驗目的
、 了解轉盤萃取塔的結構和特點
、 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③ 掌握傳質單元高度的測定方法 并分析外加能量對液液萃取塔傳質單元高度和通量的影響。
二、 實驗器材 萃取實驗裝置
三、 實驗原理
萃取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組分在兩個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離。 將一定量萃取劑加入原料液中 然后加以攪拌使原料液與萃取劑充分混合溶質通過相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劑中擴散所以萃取操作與精餾、吸收等過程一樣也屬于兩相間的傳質過程。 與精餾吸收過程類似由于過程的復雜性萃取過程也被分解為理論級和級效率或傳質單元數和傳質單元高度對于轉盤塔振動塔這類微分接觸的萃取塔一般采用傳質單元數和傳質單元高度來處理。傳質單元數表示過程分離難易的程度。
對于稀溶液傳質單元數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式中 NOR------萃余相為基準的總傳質單元數 x------萃余相中的溶質的濃度以摩爾分率表示 x*------與相應萃取濃度成平衡的萃余相中溶質的濃度以摩爾分率表示。 x1、x2------分別表示兩相進塔和出塔的萃余相濃度傳質單元高度表示設備傳質性能的好壞可由下式表示 H12xx*ORxxdxN ORORNH ORxHLaK 式中 HOR------以萃余相為基準的傳質單元高度m; H------ 萃取塔的有效接觸高度,m; Kxa------萃余相為基準的總傳質系數kg/(m3h△ x); L------萃余相的質量流量kg/h; ------塔的截面積,m2; 已知塔高度 H 和傳質單元數 NOR可由上式取得 HOR的數值。HOR反映萃取設備傳質性能的好壞HOR越大設備效率越低。影響萃取設備傳質性能 HOR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設備結構因素兩相物質性因素操作因素以及外加能量的形式和大小。
四、 實驗裝置
圖-1 轉盤萃取塔流程 1、萃取塔 2、輕相料液罐 3、輕相采出罐 4、水相貯罐 5、輕相泵 6、水泵 1、流程說明 本實驗以水為萃取劑從煤油中萃取苯甲酸。煤油相為分散相從塔底進向上流動從塔頂出。水為連續相從塔頂入向下流動至塔底經液位調節罐出。水相和油相中的苯甲酸的濃度由滴定的方法確定。由于水與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 而且苯甲酸在兩相中的濃度都非常低 可以近似認為萃取過程中兩相的體積流量保持恒定。 2、要設備技術參數 塔經50mm., 塔高750mm, 有效高度600mm, 轉盤數16轉盤間距35mm , 轉盤直徑34 mm, 固定環內徑36mm。
五、實驗內容及步驟
1.實驗內容
、 以煤油為分散相水為連續相進行萃取過程的操作 ② 測定不同流量下的萃取效率傳質單元高度 ③ 測定不同轉速下的萃取效率傳質單元高度 。
2. 實驗步驟
① 在水原料罐中注入適量的水 在油相原料罐中放入配好濃度(如 0.002 kg苯甲酸/kg 煤油)的煤油溶液。
、 全開水轉子流量計 將連續相水送入塔內當塔內液面升至重相入口和輕相出口中點附近時將水流量調至某一指定值如 4 L/h 并緩慢調節液面調 節罐使液面保持穩定。
、 將轉盤速度旋鈕調至零位然后緩慢調節轉速至設定值。
、 將油相流量調至設定值如 6 L/h送入塔內,注意并及時調整罐使液面保持穩定的保持在相入口和輕相出口中點附近。
、 操作穩定半小時后用錐形瓶收集油相進出口樣品各 40 mL 左右水相出口樣品 50 mL 左右分析濃度。用移液管分別取煤油溶液 10 mL, 水溶液 25 mL以酚酞為指示劑用 0.01 mol/L 的 NaOH 標準溶液滴定樣品中苯甲酸的含量。滴定時需加入數滴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稀溶液并激烈搖動至滴定終點。
、 取樣后可改變兩相流量或轉盤轉速進行下一個實驗點的測定。
3.注意事項
、 在操作過程中 要絕對避免塔頂的兩相界面在輕相出口以上。因為這樣會導致水相混入油相儲槽。
、 由于分散相和連續相在塔頂、底滯留很大改變操作條件后穩定時間一定要足夠長大約要用半小時否則誤差極大。
、 煤油的實際體積流量并不等于流量計的讀數。 需用煤油的實際流量數值時必須用流量修正公式對流量計的讀數進行修正后方可使用。
七、實驗數據及處理
原始記錄 NaOH 的濃度
八、實驗結論及誤差分析
1.實驗結論 本實驗利用轉盤萃取塔做液液萃取實驗。 從中可以看出 當增加水流量時傳質系數增加塔頂輕相的苯甲酸濃度明顯增大而塔底重相苯甲酸濃度明顯降低。 當其它條件不變增大轉速時傳質系數減小塔頂輕相的苯甲酸濃度降低而塔底重相的苯甲酸濃度增大。
2. 誤差分析
、 轉子流量計的轉子不穩定實驗過程中的流量與設定值不一致
、 實驗中的滴定現象不是很明顯使得滴定終點很難確定 ③ 實驗儀器的系統誤差造成數顯儀上的數值誤差
實驗的報告11
[摘要]大學物理力學中涉及許多復雜的數值計算問題,例如非線性問題,對其手工求解較為復雜,而MATLAB語言正是處理非線性問題的很好工具,既能進行數值求解,又能繪制有關曲線,非常方便實用。另外,利用其可減少工作量,節約時間,加深理解,同樣可以培養應用能力。
[關鍵詞]力學 重力場 阻尼振動 MATLAB語言 圖形繪制
一、問題的提出
MATLAB 語言是當今國際上科學界(尤其是自動控制領域)最具影響力、也是最有活力的軟件。它提供了強大的科學運算、靈活的程序設計流程、高質量的圖形可視化與界面設計、便捷的與其他程序和語言接口的功能。MATLAB 語言在各國高校與研究單位起著重大的作用.它是一種集數值計算、符號運算、可視化建模、仿真和圖形處理等多種功能……
二、重力場中小球落點問題
在物理課程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明確的得到解決落體運動的方程:
d2ym2mg(1) dt
例:一彈性球,初始高度 h=10m,向上初速度 v0=15m/s, 與地相碰的速度衰減系數 k=0.8,計算任意時刻球的速度和位置。
分析:用傳統計算方法解決時我們需要列出傳統方程,
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這樣的計算不僅繁瑣費時,而且沒有圖示很難給以直觀的感受,現在我們用MATLAB語言來對此例題做以下解析:
MATLAB程序如下:
clear all %有衰減彈性小球運動程序
v0=15; h=10; %初速度、高度
g=-9.8; k=0.8; % 重力加速度 衰減系數
通過以上程序對小球落地速度、位置以及運動過程的坐標描述,我們就會發現其在此
類問題中直觀的表述,那么現在我們來解決另外一個問題。
三、解決阻尼振動與受迫震動圖像問題
1、阻尼振動方程
紅線—簡諧振動,藍線22的阻尼振動,綠線202的阻尼振動,阻尼振動周期
比自由振動要長,當20.9902時,振幅按指數迅速縮減。
四、結論
從以上利用MATLAB語言對3種基本力學模型的分析我們不難的出以下結論:
五、課程體會
經過一學期緊張而有序的課程學習,在忙碌之余也得到了頗多的收獲。我深深體會到MATLAB語言相對于同類程序語言更方便更簡潔易懂,……
[參考文獻]
[1] 劉衛國.MATLAB程序設計與應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馬文蔚.物理學(上冊)(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說明:
1.頁面為A4,頁邊距上下均為2.5厘米,左右均為2.2厘米。
2.行距為單倍行距。
3.頁碼不顯示首頁。
4.注意參考文獻的格式。
實驗的報告12
首先對于課程安排,感覺很緊湊,幾乎不遺漏任何的知識點。
理論總在實驗和機試前,這樣有利于我們學生接受新知識的灌輸,而且把理論運用自如。
每理論課后,老師總不忘留出十幾分鐘的時間給我們思考的空間。
其次是對于教學,感覺老師講課的思路很清晰,運用課件的形式講課,很有概括性,重點“一針見血”,易于給我們把握住知識的主次。
跟著老師的教學步驟,我們慢慢吃透了課本上的知識,老師偶爾形象及幽默的比喻,易于理解接受,感覺不到課堂的枯燥,實驗前,老師總會給足夠的時間給我們預習。
分成小組的形式,讓我們形成合作的請保留此標記團體,實驗中不僅讓我獲得知識,更鍛煉了我們同學之間的合作。
實驗中學會了“雙絞線的制作與測試”、“IP地址規劃與管理”、“對等網絡組網”等等。
即使操作上,我們學會了開通博客、;windows 20xx server的安裝”等等。
實驗后的實驗報告讓我們有了總結回顧的效果。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互結合、相互滲透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
21世紀的我們,必須學好科學技術才能站得住腳!!!在實驗中,讓我們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實驗前做好準備,要了解實驗目的的要求,要詳讀實驗的步驟,實驗過程要謹慎仔細等等。
相信以后更認真,努力的學習,一定可以使自己的知識更全面。
實驗的報告13
今天,我在家看了一本關于水的實驗書。看著看著我突然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個如何做泡泡的實驗。
我決定開始做實驗。首先在瓶子里裝置半瓶自來水,然后滴幾滴洗潔精,最后在加一小撮糖,隨后進行攪拌,泡泡水制成了。我找了一根喝奶茶用的大粗吸管,開始吹泡泡了!我沾了沾泡泡水,深吸一口氣,開始吹泡泡了。吹呀吹,我吹出了一個個小泡泡,我真想吹出大泡泡。這次,我鼓足氣吹,終于吹出了一個大泡泡,在空中飄舞,在陽光的照耀下,泡泡發出一閃一閃的光,十分漂亮。它慢慢地落在了地下。我想吹出更大的泡泡,首先,我沾了許多水,接著把吸管靠近地板,開始鼓足勁吹,每吹一下就停下幾秒,然后在把吸管插進泡泡里繼續吹,不一會兒,我就吹出了一個超大泡泡,比一個燴面碗還要大,陽光穿過泡泡,七色彩虹就在泡泡上閃閃發光。接著,我又吹出了像葫蘆、像小花一樣的大泡泡,還有泡泡里面套了3層泡泡……形態各異,造型新穎。
吹泡泡實在是太好玩啦!不說了,我要繼續吹泡泡了!
實驗的報告14
班級_____姓名_____學號_____
一、 實驗內容:
1、傳動系統的功能 能量分配 轉速的改變 運動形式的改變
2、傳動系統的基本構成
二、自行設計及組裝的實驗臺結構圖:
1、綜合實驗臺的系統原理圖
2 實驗臺結構示意圖
3、實驗臺各構成模塊的功能
三、實驗測試數據:(要求每組打印一份,每位同學復印附于報告后)
P1、P2——輸入端、輸出端功率(kW);
n1、n2————輸入端、輸出端的實際轉速(r/min);
n2/ n1——轉速比;
η——V帶傳動及鏈傳動功率;
ε——帶傳動滑動率;
四、繪制各傳動的效率曲線(η-F)及V帶的滑動曲線(ε-F)
五、思考題:
1、帶傳動的彈性滑動現象與打滑有何區別?它們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帶傳動的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當D1 = D2時,打滑發生在哪個輪子上?
3、影響傳動效率的因素有哪些?M1與η間是什么關系?可以采取什措施提高效率?
4、嚙合傳動與撓性傳動各有何主要特性?
嚙合傳動外殼尺寸小,效率高,傳動比恒定,功率范圍廣等特性,小的制造誤差及齒殼變形,在高速運動將引起沖擊和噪聲;撓行傳動:載荷能緩和沖擊,運行平穩,無噪聲,制造和安裝精度不像嚙合傳動那樣搞。傳動同樣大的圓周力,輪廓尺寸和軸上的壓力更大,效率低不能保證準確傳動比。
實驗的報告15
一、實驗目的
1、了解抽樣定理在通信系統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樣及平頂抽樣的實現方法。
3、理解低通采樣定理的原理。
4、理解實際的抽樣系統。
5、理解低通濾波器的幅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6、理解低通濾波器的相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7、理解帶通采樣定理的原理。
二、實驗器材
1、主控&信號源、3號模塊各一塊
2、雙蹤示波器一臺
3、連接線若干
三、實驗原理
1、實驗原理框圖
保持電路平頂抽樣S1自然抽樣A-out抽樣脈沖抽樣輸出LPF-InLPFLPF-oUTmusic信號源被抽樣信號抗混疊濾波器抽樣電路編碼輸入譯碼輸出FIR/IIR3#信源編譯碼模塊FPGA數字濾波
圖1-1抽樣定理實驗框圖
2、實驗框圖說明
抽樣信號由抽樣電路產生。將輸入的被抽樣信號與抽樣脈沖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樣信號,自然抽樣的信號經過保持電路得到平頂抽樣信號。平頂抽樣和自然抽樣信號是通過開關S1切換輸出的。
抽樣信號的恢復是將抽樣信號經過低通濾波器,即可得到恢復的信號。這里濾波器可以選用抗混疊濾波器(8階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濾波器)或FPGA數字濾波器(有FIR、IIR兩種)。反sinc濾波器不是用來恢復抽樣信號的,而是用來應對孔徑失真現象。
要注意,這里的數字濾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編譯碼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實驗時與信源編譯碼的內容沒有聯系。
四、實驗步驟
實驗項目一抽樣信號觀測及抽樣定理驗證
概述:通過不同頻率的抽樣時鐘,從時域和頻域兩方面觀測自然抽樣和平頂抽樣的輸出波形,以及信號恢復的混疊情況,從而了解不同抽樣方式的輸出差異和聯系,驗證抽樣定理。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信號源:MUSIc
信號源:A-oUT目標端口連線說明
模塊3:TH1(被抽樣信號)將被抽樣信號送入抽樣單元
模塊3:TH2(抽樣脈沖) 提供抽樣時鐘送入模擬低通濾波器
模塊3:TH3(抽樣輸出)模塊3:TH5(LPF-In)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調節主控模塊的W1使A-out輸出峰峰值為3V。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被抽樣信號MUSIc為幅度4V、頻率3K+1K正弦合成波。抽樣脈沖A-oUT為幅度3V、頻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1)觀測并記錄自然抽樣前后的信號波形:設置開關S13#為“自然抽樣”檔位,用示波器分別觀測MUSIc
主控&信號源
和抽樣輸出3#。
。2)觀測并記錄平頂抽樣前后的信號波形:設置開關S13#為“平頂抽樣”檔位,用示波器分別觀測MUSIc
主控&信號源
和抽樣輸出3#。
(3)觀測并對比抽樣恢復后信號與被抽樣信號的波形:設置開關S13#為“自然抽樣”檔位,用示波器觀測MUSIc
主控&信號源
和LPF-oUT3#,以100Hz的步進減小A-oUT
主控&信號源
的頻率,比較觀測并思考在抽樣脈沖頻率多小的情況下恢復信號有失真。
。4)用頻譜的角度驗證抽樣定理(選做):用示波器頻譜功能觀測并記錄被抽樣信號MUSIc和抽樣輸出頻譜。以100Hz的步進減小抽樣脈沖的頻率,觀測抽樣輸出以及恢復信號的頻譜。(注意:示波器需要用250kSa/s采樣率(即每秒采樣點為250K),FFT縮放調節為×10)。
注:通過觀測頻譜可以看到當抽樣脈沖小于2倍被抽樣信號頻率時,信號會產生混疊。
實驗項目二濾波器幅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概述:該項目是通過改變不同抽樣時鐘頻率,分別觀測和繪制抗混疊低通濾波和fir數字濾波的幅頻特性曲線,并比較抽樣信號經這兩種濾波器后的恢復效果,從而了解和探討不同濾波器幅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1、測試抗混疊低通濾波器的幅頻特性曲線。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目標端口連線說明信號源:A-oUT模塊3:TH5(LPF-In)將信號送入模擬濾波器
。2)開電,設置主控模塊,選擇【信號源】→【輸出波形】和【輸出頻率】,通過調節相應旋鈕,使A-oUT
主控&信號源
輸出頻率5KHz、峰峰值為3V的正弦波。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抗混疊低通濾波器的輸入信號為頻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用示波器觀測LPF-oUT3#。以100Hz步進減小A-oUTLPF-oUT3#的頻譜。記入如下表格:
A-oUT頻率/Hz 5K … 4.5K … 3.4K … 3.0K … 2、測試fir數字濾波器的幅頻特性曲線。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目標端口連線說明基頻幅度/V主控&信號源
輸出頻率,觀測并記錄
信號源:A-oUT模塊3:TH13(編碼輸入)將信號送入數字濾波器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FIR濾波器】。調節【信號源】,使A-out輸出頻率5KHz、峰峰值為3V的正弦波。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fir濾波器的輸入信號為頻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用示波器觀測譯碼輸出3#,以100Hz的步進減小A-oUT碼輸出3#的頻譜。記入如下表格:
A_out的頻率/Hz 5K … 4K … 3K … 2K ...基頻幅度/V主控&信號源
的頻率。觀測并記錄譯
由上述表格數據,畫出fir低通濾波器幅頻特性曲線。
思考:對于3KHz低通濾波器,為了更好的畫出幅頻特性曲線,我們可以如何調整信號源輸入頻率的步進值大?
3、分別利用上述兩個濾波器對被抽樣信號進行恢復,比較被抽樣信號恢復效果。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信號源:MUSIc信號源:A-oUT目標端口連線說明模塊3:TH1(被抽樣信號) 提供被抽樣信號
模塊3:TH2(抽樣脈沖) 提供抽樣時鐘送入模擬低通濾波器送入FIR數字低通濾波器模塊3:TH3(抽樣輸出)
模塊3:TH5(LPF-In)模塊3:TH3(抽樣輸出)
模塊3:TH13(編碼輸入)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FIR濾波器】。調節W1
主控&信號源
使信號A-oUT輸出峰峰值為3V左右。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待抽樣信號MUSIc為3K+1K正弦合成波,抽樣時鐘信號A-oUT為頻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對比觀測不同濾波器的信號恢復效果:用示波器分別觀測
LPF-oUT3#和譯碼輸出3#,以100Hz步進減小抽樣時鐘A-oUT的輸出頻率,對比觀測模擬濾波器和FIR數字濾波器在不同抽樣頻率下信號恢復的效果。(頻率步進可以根據實驗需求自行設置。)思考:不同濾波器的幅頻特性對抽樣恢復有何影響?實驗項目三濾波器相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概述:該項目是通過改變不同抽樣時鐘頻率,從時域和頻域兩方面分別觀測抽樣信號經fir濾波和iir濾波后的恢復失真情況,從而了解和探討不同濾波器相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1、觀察被抽樣信號經過fir低通濾波器與iir低通濾波器后,所恢復信號的頻譜。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信號源:MUSIc信號源:A-oUT目標端口連線說明模塊3:TH1(被抽樣信號) 提供被抽樣信號模塊3:TH2(抽樣脈沖) 提供抽樣時鐘將信號送入數字濾波器模塊3:TH3(抽樣輸出)模塊3:TH13(編碼輸入)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調節W1
主控&信號源
使信號A-oUT輸出峰峰值為3V左右。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待抽樣信號MUSIc為3K+1K正弦合成波,抽樣時鐘信號A-oUT為頻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a、觀測信號經fir濾波后波形恢復效果:設置主控模塊菜單,選擇【抽樣定理】→【FIR濾波器】;設置【信號源】使A-oUT輸出的抽樣時鐘頻率為7.5KHz;用示波器觀測恢復信號譯碼輸出3#的波形和頻譜。
b、觀測信號經iir濾波后波形恢復效果:設置主控模塊菜單,選擇【抽樣定理】→【IIR濾波器】;設置【信號源】使A-oUT輸出的抽樣時鐘頻率為7.5KHz;用示波器觀測恢復信號譯碼輸出3#的波形和頻譜。
c、探討被抽樣信號經不同濾波器恢復的頻譜和時域波形:
被抽樣信號與經過濾波器后恢復的信號之間的頻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否就是說原始信號能夠不失真的恢復出來?用示波器分別觀測fir濾波恢復和iir濾波恢復情況下,譯碼輸出3#的時域波形是否完全一致,如果波形不一致,是失真呢?還是有相位的平移呢?如果相位有平移,觀測并計算相位移動時間。
2、觀測相頻特性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目標端口連線說明信號源:A-oUT模塊3:TH13(編碼輸入)使源信號進入數字濾波器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FIR濾波器】。
。3)此時系統初始實驗狀態為:A-oUT為頻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對比觀測信號經fir濾波后的相頻特性:設置【信號源】使A-oUT輸出頻率為5KHz、峰峰值為3V的正弦波;以100Hz步進減小A-oUT輸出頻率,用示波器對比觀測A-oUT控&信號源主和譯碼輸出3#的時域波形。相頻特性測量就是改變信號的頻率,測輸出信號的延時(時域上觀測)。記入如下表格:
A-oUT的頻率/Hz被抽樣信號與恢復信號的相位延時/ms 3.5K 3.4K 3.3K ...
五、實驗報告
1、分析電路的工作原理,敘述其工作過程。
2、繪出所做實驗的電路、儀表連接調測圖。并列出所測各點的波形、頻率、電壓等有關數據,對所測數據做簡要分析說明。必要時借助于計算公式及推導。
3、分析以下問題:濾波器的幅頻特性是如何影響抽樣恢復信號的?簡述平頂抽樣和自然抽樣的原理及實現方法。
答:濾波器的截止頻率等于源信號譜中最高頻率fn的低通濾波器,濾除高頻分量,經濾波后得到的信號包含了原信號頻譜的全部內容,故在低通濾波器輸出端可以得到恢復后的原新號。當抽樣頻率小于2倍的原新號的最高頻率即濾波器的截止頻率時,抽樣信號的頻譜會發生混疊現象,從發生混疊后的頻譜中無法用低通濾波器獲得信號頻譜的全部內容,從而導致失真。
平頂抽樣原理:抽樣脈沖具有一定持續時間,在脈寬期間其幅度不變,每個抽樣脈沖頂
部不隨信號變化。實際應用中是采用抽樣保持電路來實現的。
自然抽樣原理:抽樣脈沖具有一定持續時間,在脈寬期間其幅度不變,每個抽樣脈沖頂部隨信號幅度變化。用周期性脈沖序列與信號相乘就可以實現。
4、思考一下,實驗步驟中采用3K+1K正弦合成波作為被抽樣信號,而不是單一頻率的正弦波,在實驗過程中波形變化的觀測上有什么區別?對抽樣定理理論和實際的研究有什么意義?
答:觀測波形變化時更穩定。使抽樣定理理論的驗證結果更可靠。
實驗步驟:
(1)觀測并記錄自然抽樣前后的信號波形:設置開關K1為“自然抽樣”檔位,用示波器觀測。
。2)觀測并記錄平頂抽樣前后的信號波形:設置開關K1為“平頂抽樣”檔位,用示波器觀測。
。3)觀測并對比抽樣恢復后信號與被抽樣信號的波形:設置開關K1為“自然抽樣”
檔位,用示波器觀測頻率,比較觀測并思考在抽樣脈沖頻率多小的情況下恢復信號有失真。
【實驗的報告】相關文章:
實驗報告實驗報告11-16
實驗的報告11-03
實驗的報告01-27
滴水實驗的實驗報告07-13
化工實驗的實驗報告12-25
實驗報告實驗心得10-18
科技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9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5
實驗報告芯片解剖實驗報告10-09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