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物理實驗報告

時間:2024-12-13 10:55:25 金怡 實驗報告 我要投稿

物理實驗報告合集16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實驗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實驗報告合集16篇

  物理實驗報告 1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一、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

  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通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

  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

  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物理實驗報告 2

  中學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實驗能力,科學的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課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說的那樣:“教物理重要的是讓學生懂道理……”根據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在中學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在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上有一個實在的感受,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并受到科學方法的教育。

  1、實驗設計

  為使實驗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明白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做這個實驗是要解決現實技術問題、知識問題,還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將要出現的物理現象等等。解決實際問題的是什么樣的,探索書中的知識問題時,應當明白是哪一個問題及什么現象。目的明確,是實驗成功的前題。

  設計實驗的基本方法歸納為下面幾種:

  (1)放大法。

  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將微小量放大為可測量,例如游標尺、螺旋測微器、庫侖扭秤、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等。

  (2)平衡法。

  用于設計測量儀器。用已知量去檢驗測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彈簧秤、溫度計、比重計等。

  (3)轉換法。

  借助于力、熱、光、電現象的相互轉換實行間接測量,例如打點計時器的設計,電磁儀表、光電管的設計等。

  2、探索性實驗的選題

  學生探索性實驗,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認識的物理規律。而是在經歷該實驗的全過程之后,對探索性實驗有一個實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規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實驗的選題應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任務相適應。在選題方面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1)根據中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和在實驗時間上的限制,實驗結果的經驗公式以一次線性為宜。如:

  ①線性關系:Y=a+bx

  ②反比關系:Y=a+b/x

  ③冪關系:Y=axb

  改直:logy=loga+blogx

  ④指數關系: Y=aexp(bx)

  改直:Iny=Ina+bx

  以上各式中x為自變量,y為應變量,同時又是被測量,a、b為常數。

  (2)兩個被測量之間的變化特征具有較強的可觀察性。

  (3)經驗公式的理論分析不宜過于復雜。

  3、物理實驗的操作方法

  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基本儀器的使用和數據的讀出,儀器、設備的組裝或連接,故障的排除等三個方面。

  (1)基本儀器的作用。

  中學物理實驗涉及的基本測量儀器有:米尺、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停表、彈簧秤、溫度計、氣壓計、安培計、伏特計、變阻箱、萬用表、示波器。

  使用基本測量儀器的規范要求是:

  ①了解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明確測量范圍允許極限和精密程度;

  ②對某些儀器如電表等,在使用前,必須調節零點,或記下零點誤差;

  ③牢記使用規則和操作程序;

  ④正確讀取數據。

  例如,彈簧秤的正確使用要求是:明確彈簧秤的測量范圍;測量前,記下零點誤差;使用彈簧秤時,施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不能使彈簧秤受力過久,以免引起彈性疲勞,損壞儀器;正確地觀察讀數,記取數據時,不僅要記錄最小刻度能指示出來的數,還應讀出一位估計數字,數據后面要寫明單位。

  又如,安培計的正確使用要求是:明確量程;使用前,調節零點;正確連接應與待測電路串聯,并注意正、負極性;正確讀取數據,注明單位。

  (2)儀器、設備的組裝或連接。

  要進行一個物理實驗,總是需要先把各個儀器、部件、設備組裝起來,并要求裝配和連接必須正確無誤。具體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觀察和操作;連接要正確,簡單;實驗前要檢查,必要時進行預備性調節。

  例如,電路實驗,操作要求是:

  ①按照實驗原理電路圖,安排好儀器、元件的布局,要便于連接,便于檢查,便于操作,便于讀取數據。

  ②正確地連接電路。

  安培表、伏特表是否分別與待測電路串聯、并聯,正、負極性是否正確;滑線變阻器的接線是否合理;連接線路是否符合先支路、再并列、后干路、最后接電源的程序;電鍵是否能控制電路;接線是否簡捷、牢固。

  ③實驗前應先檢查電路,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進行預備性調節。

  ④嚴格按操作程序操作,例如,改變電阻器的阻值,是否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最后,正確讀取數據。

  (3)故障的排除

  實驗中的故障排除,不單是一種操作能力,它涉及對實驗原理的掌握程度、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對各部件工作情況的了解等,是一種綜合運用能力。

  實驗發生故障時,應根據各部件工作狀態及各部件聯結處的分析,可能產生故障的幾種因素,逐個檢查,以致最后排除故障。

  總之,培養實驗操作能力,是學習物理的必要基礎,它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自己創造條件探索問題,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

  在物理學習中,培養操作能力,應有計劃地、分階段地進行。

  第一,操作的認知階段

  要求對操作技能有初步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操作的映象,要求按規定的程序,做一些目的單純的定向訓練;

  第二,操作的階調階段

  要求反復練習操作,提高操作的準確性、協調性。

  4、物理實驗中的觀察內容

  觀察是對事物和現象的仔細察看、了解。它是思維的知覺,智力活動的門戶和源泉。中學物理實驗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而且比較持久的思維知覺,一般需要重點地觀察實驗的基本儀器、實驗的設備和裝置,實驗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和數據、圖象、圖表,以及教師的規范化操作等等。

  (1)觀察儀器的刻度。

  儀器刻度的觀察,主要是弄清刻度值的單位及其最小分度值,由此可確定測量值應估讀到哪一位。

  (2)觀察儀器的構造。

  主要是通過觀察,了解儀器的結構原理、每個部件的作用、測量范圍等等。

  例如,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它們的底部都有一個玻璃泡,上部是一根頂端封閉、內徑細而均勻的玻璃管,在管和泡里有適量的某種液體,管上標有刻度,在溫度改變時,液體熱脹冷縮,管內液面位置就隨著改變,從液體達到的刻度就可讀出溫度值,溫度計由于用途不一,測量范圍也各不相同。例如,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一般實驗室的水銀溫度計其測量范圍是20~100℃。

  (3)觀察儀器的銘牌。

  通過對儀器銘牌的觀察可了解儀器的名稱、規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條件等等。

  例如,有的變阻器的銘牌上標有“滑動變阻器,1.5A50Ω的意思是滑動變阻器允許通入的最大電流是1.5A,最大阻值是50Ω。

  (4)觀察圖像、圖表、示意圖、實物圖。

  對圖像的觀察,主要是觀察它反映的是什么物理現象,物理量變化過程怎樣,物理量的變化遵循什么規律。

  對圖表的觀察,主要通過觀察了解圖表的意義、用途、應用條件以及所列物理量的單位。

  例如,液體的沸點表反映了不同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用它可以查找液體的沸點,單位是℃,因液體的沸點跟壓強等條件有關系,表中所列的通常是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值。

  對示意圖、電路圖、實物圖等的觀察,主要觀察它們分別反映的是什么物理模型,有何用途,儀器和電路的結構是怎樣布局的,各個部件(或元件)如何連接,各部分有什么關系等等。

  (5)觀察實驗裝置的安裝。

  通過對實驗裝置安裝的觀察,可了解該裝置的用途,使用了哪些儀器和元件以及儀器配置的順序和方法等等。

  (6)觀察實驗的操作過程。

  通過對實驗操作過程觀察,可了解操作前需做哪些準備工作,操作實驗的順序和過程怎樣(例略)。

  (7)觀察實驗的現象。

  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主要是觀察現象產生的條件和過程。

  例如,兩根相距的平行導線,當通入相同方向的電流時,兩者會相互吸引;當通入相反方向電流時,兩者就互相排斥。

  (8)觀察實驗的數據。

  實驗數據的觀察,要求觀測的方法要正確,數字的讀數要根據儀器最小刻度達到一定的準確度,記錄測量的結果時必須明確數據的單位。

  例如,測物體長度,觀察刻度時要眼睛正視制度線,不能斜視,觀察裝在玻璃量筒里或玻璃量杯里水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跟水面凹形的底部相平,觀察水銀溫度計時,視線要和水銀面最高處相平。

  (9)觀察教師的示范演示。

  對教師示范演示的觀察,要觀察教師規范化的安裝實驗裝置,合理地安排實驗程序和正確的操作過程以及演示物理現象、數據的讀取和記錄,如何得到實驗結果等等(例略)。

  5、物理實驗中的觀察方法

  物理實驗觀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對比觀察法和歸納觀察法。

  (1)對比觀察法。

  人們認識事物、現象,往往是通過對兩個事物、現象的對比,或把某一現象發生變化的前、后情況進行比較來實現的。

  例如,觀察物質熔解或凝固時的體積變化,就可以把石蠟放在燒杯里,先用酒精燈徐徐加熱使其全部熔解。這時,觀察到石蠟液面是水平的,標出液面與燒杯接觸的高度。撤去酒精燈,等石蠟冷卻全部凝固后,經過觀察發現:石蠟面與燒杯接觸的高度雖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表面凹下去了。

  又如,在學習沸騰現象時,可以觀察液體在沸騰前和沸騰時的情況,并進行比較。這時,要求學生做到細致、敏捷、全面、準確地觀察。結果會發現:沸騰前,液體內部形成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大,達到液面后破裂。通過液體沸騰前、后的情況對比,可以得知: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都進行劇烈地汽化的現象。

  我們還可以人為地控制條件,使液體分別在常壓、加壓、減壓下沸騰,比較不同情況下的沸騰現象可知:同一種液體,沸點隨外界壓強變化而改變;如果研究對象為不同液體,使它們在相同外界壓強的條件下沸騰,通過對比實驗觀察可知,在相同的壓強下,不同液體的沸點是不同的。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使用對比觀察法,有利于掌握現象的特征以及它與其它類似現象的區別。

  (2)歸納觀察法。

  總結一些現象的一般規律,反映現象的實質時,或研究一些涉及變化因素較多的問題時,通常采用歸納觀察法。即通過對個別現象分別進行觀察,得到一些個別的結論,再分析、歸納,從而得出一般的規律。

  例如,為了便于研究質點的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就在先確定質量這個因素是不變情況下,觀察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然后在確定另一個因素——力是不變的情況下,觀察加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最后,通過歸納得出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可見,使用歸納觀察法,有利于掌握現象的實質以及研究比較復雜現象的一般規律。

  總之,培養觀察能力,要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要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要求觀察得準確、全面、細致、敏捷。

  6、實驗結果的表示

  實驗結果的表示,首先取決于實驗的物理模式,通過被測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考慮實驗結果的表示方法。常見的實驗結果的表示方法是有圖解法和方程表示法。在處理數據時可根據需要和方便選擇任何一種方法表示實驗的最后結果。

  (1)實驗結果的圖形表示法。

  把實驗結果用函數圖形表示出來,在實驗工作中也有普遍的實用價值。它有明顯的直觀性,能清楚的反映出實驗過程中變量之間的變化進程和連續變化的趨勢。精確地描制圖線,在具體數學關系式為未知的情況下還可進行圖解,并可借助圖形來選擇經驗公式的數學模型。因此用圖形來表示實驗的結果是每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

  圖解法主要問題是擬合面線,一般可分五步來進行。

  ①整理數據

  即取合理的有效數字表示測得值,剔除可疑數據,給出相應的測量誤差。

  ②選擇坐標紙

  坐標紙的選擇應為便于作圖或更能方使地反映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原則。可根據需要和方便選擇不同的坐標紙,原來為曲線關系的兩個變量經過坐標變換利用對數坐標就要能變成直線關系。常用的有直角坐標紙、單對數坐標紙和雙對數坐標紙。

  ③坐標分度

  在坐標紙選定以后,就要合理的確定圖紙上每一小格的距離所代表的數值,但起碼應注意下面兩個原則:

  a、格值的大小應當與測量得值所表達的精確度相適應。

  b、為便于制圖和利用圖形查找數據每個格值代表的有效數字盡量采用1、2、4、5避免使用3、6、7、9等數字。

  ④作散點圖

  根據確定的坐標分度值將數據作為點的坐標在坐標紙中標出,考慮到數據的分類及測量的數據組先后順序等,應采用不同符號標出點的坐標。常用的符號有:×○●△■等,規定標記的中心為數據的坐標。

  ⑤擬合曲線

  擬合曲線是用圖形表示實驗結果的主要目的,也是培養學生作圖方法和技巧的關鍵一環,擬合曲線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轉折點盡量要少,更不能出現人為折曲。

  b、曲線走向應盡量靠近各坐標點,而不是通過所有點。

  c、除曲線通過的點以外,處于曲線兩側的點數應當相近。

  ⑥注解說明

  規范的作圖法表示實驗結果要對得到的圖形作必要的說明,其內容包括圖形所代表的物理定義、查閱和使用圖形的方法,制圖時間、地點、條件,制圖數據的來源等。

  (2)實驗結果的方程表示法。

  方程式是中學生應用較多的一種數學形式,利用方程式表示實驗結果。不僅在形式上緊湊,并且也便于作數學上的進一步處理。實驗結果的方程表示法一般可分以下四步進行。

  ①確立數學模型

  對于只研究兩個變量相互關系的實驗,其數學模型可借助于圖解法來確定,首先根據實驗數據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出相應圖線,看其圖線是否是直線,反比關系曲線,冪函數曲線,指數曲線等,就可確定出經驗方程的數學模型分別為:

  Y=a+bx,Y=a+b/x,Y=a,Y=aexp(bx)

  ②改直

  為方便的求出曲線關系方程的未定系數,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況下,在確定的數學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對數學模型求對數方法,變換成為直線方程,并根據實驗數據用單對數(或雙對數)坐標系作出對應的直線圖形。

  ③求出直線方程未定系數

  根據改直后直線圖形,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解析幾何的原理,就可根據坐標系內的直線找出其斜率和截距,確定出直線方程的兩個未定系數。

  ④求出經驗方程

  將確定的兩個未定系數代入數學模型,即得到中學生比較習慣的直角坐標系的經驗方程。

  中學物理實驗有它一套實驗知識、方法、習慣和技能,要學好這套系統的實驗知識、方法、習慣和技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科學的安排,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加以培養和鍛煉。逐步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規律的基本方法。

  7、分組實驗問題

  對學生分組實驗,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①有的學生不講求實驗目的是否達到,不按實驗規則和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只是在實驗室里把儀器當作玩具胡亂地擺弄幾下就了事;

  ②有的學生不遵守實驗室的紀律,在實驗室內串來串去,大聲講話,干擾別人的實驗操作;

  ③在分組實驗中的操作往往由一人包辦到底,其余同學只是陪坐,不能參與實驗活動;

  ④有的同學不重視實驗的科學性,不重視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的真實性,而是湊湊實驗數據了事,將實驗課變成了湊數據、拼結論的課。

  針對上述情況,在組織分組實驗,特別是進實驗室做第一個實驗時,實驗前的教育,從開始就著手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如愛護儀器,遵守實驗室的各種紀律,實驗前弄清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了解實驗時的注意事項以及實驗儀器的操作和放置。如實驗儀器的放置應方便操作和易于觀察,需要觀察和讀數的儀器、儀表應放在中間靠近操作者,需要調節的儀器、儀表應放在面前稍偏右,其它器件以不影響操作,不防礙觀察做有序的放置。應要求學生人人參加實驗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和記錄真實的實驗數據。實驗結束后,將實驗儀器清理歸還原處。認真處理實驗所測出的數據,分析歸納實驗中觀察的現象,從而得出實驗結論,分析實驗誤差,并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

  物理實驗報告 3

  預習報告:

  1、試驗目的。(這個大學物理試驗書上抄,哪個試驗就抄哪個)。

  2、實驗儀器。照著書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書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況下是抄結論性的公式。再對這個公式上的物理量進行分析,說明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東東。這是沒有充分預習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試驗,你就把整個試驗里涉及的物理量寫上,再分析。

  4、試驗內容和步驟。抄書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試驗數據。做完試驗后的記錄。這些數據最好用三線圖畫。注意標上表號和表名。

  6、試驗現象。隨便寫點。

  試驗報告:

  1、試驗目的。方法同上。

  2、試驗原理。把書上的歸納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紙。在原理的后面把試驗儀器寫上。

  3、試驗數據及其處理。書上有模板。照著做。一般情況是求平均值,標準偏差那些。書上有。注意:小數點的位數一定要正確。

  4、試驗結果:把上面處理好的數據處理的結果寫出來。

  5、討論。如果那個試驗的后面有思考題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沒有就自己想,寫點總結性的話。或者書上抄一兩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實驗報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議你找你們學長學姐借他們當年的實驗報告。還有,如果試驗數據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壞值,什么都別想,直接當沒有那個數據過,仿著其他的數據寫一個。

  不知道。建議還是借學長學姐的比較好,網絡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個老師對報告的要求不一樣,要照老師的習慣寫報告。我現在還記得我第一次做邁克爾遜干涉儀實驗時我雖然用心聽講,但是再我做時候卻極為不順利,因為我調節儀器時怎么也調不出干涉條紋,轉動微調手輪也不怎么會用,最后調出干涉條紋了卻掌握不了干涉條紋“涌出”或“陷入個數、速度與調節微調手輪的關系。測量鈉光雙線波長差時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實驗儀器用的非常不熟悉,這一切都給我做實驗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當我回去做實驗報告的時候又發現實驗的誤差偏大,可慶幸的是計算還順利。總而言之,第一個實驗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從中總結了實驗的不足之處,吸取了很大的教訓。因此我從做第二個實驗起,就在實驗前做了大量的實驗準備,比如說,上網做提前預習、認真寫好預習報告弄懂實驗原理等。因此我從做第二個實驗起就在各個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實驗儀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實驗儀器的讀數也更加精確了,儀器的調節也更加的符合實驗的要求。就拿夫—赫實驗/雙光柵微振實驗來說,我能夠熟練調節ZKY—FH—2智能夫蘭克—赫茲實驗儀達到實驗的目的和測得所需的實驗數據,并且在實驗后順利地處理了數據和精確地畫出了實驗所要求的實驗曲線。在實驗后也做了很好的總結和個人體會,與此同時我也學會了列表法、圖解法、函數表示法等實驗數據處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實驗能力和獨立設計實驗以及創造性地改進實驗的能力等等。

  下面我就談一下我在做實驗時的一些技巧與方法。

  首先,做實驗要用科學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實驗,認真提前預習,做好實驗預習報告;

  第二,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做預習指導和講解,把老師特別提醒會出錯的.地方寫下來,做實驗時切勿出錯;

  第三,做實驗時按步驟進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太心急。并且一些小節之處要特別小心,若不會,可以跟其他同學一起探討一下,把問題解決。第四,實驗后數據處理一定要獨立完成,莫抄其他同學的,否則,做實驗就沒有什么意義了,也就不會有什么收獲。

  總而言之,大學物理實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規律的發現依賴于物理實驗,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地位是由物理實驗予以確立的;其次,已有的物理定律、物理假說、物理理論必須接受實驗的檢驗,如果正確就予以確定,如果不正確就予以否定,如果不完全正確就予以修正。例如,愛因斯坦通過分析光電效應現象提出了光量子;伽利略用新發明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有四個衛星后,否定了地心說;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證實了光的波動假說的正確性。可以說,物理學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實驗。這對我們大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將來所從事的實際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素質來講,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大學物理理論課不能做到,也不能取代的。

  物理實驗報告 4

  一、演示目的

  氣體放電存在多種形式,如電暈放電、電弧放電和火花放電等,通過此演示實驗觀察火花放電的發生過程及條件。

  二、原理

  首先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這是由于電荷在導體上的分布與導體的曲率半徑有關。導體上曲率半徑越小的地方電荷積聚越多(尖端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強,空氣層被擊穿。反之越少(球型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弱,空氣層未被擊穿。當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時,其間的電場較弱,不能擊穿空氣層。而此時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最近,放電只能在此處發生。

  三、裝置

  一個尖端電極和一個球型電極及平板電極。

  四、現象演示

  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接著讓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放電在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發生

  五、討論與思考

  雷電暴風雨時,最好不要在空曠平坦的田野上行走。為什么?

  物理實驗報告 5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五、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六、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物理實驗報告 6

  一、實驗目的

  1、學會用BET法測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

  2、了解BET多分子層吸附理論的基本假設和BET法測定固體比表面積的基本原理。

  3、掌握BET法固體比表面的測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測定儀的工作原理和相關測定軟件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氣相色譜法是建立在BET多分子層吸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測定多孔物質比表面的方式,常用BET公式為:)—1+P(C—1)/P0VmC上式表述恒溫條件下,吸附量與吸附質相對壓力之間的關系。式中V是平衡壓力為P時的吸附量,P0為實驗溫度時的氣體飽和蒸汽壓,Vm是第一層蓋滿時的吸附量,C為常數。因此式包含Vm和C兩個常數,也稱BET二常數方程。它將欲求量Vm與可測量的參數C,P聯系起來。上式是一個一般的直線方程,如果服從這一方程,則以P/[V(P0—P)]對P/P0作圖應得一條直線,而由直線得斜率(C—1)/VmC和直線在縱軸上得截據1/VmC就可求得Vm。則待測樣品得比表面積為:S=VmNAσA/(22400m)其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m為樣品質量(單位:g)。σm為每一個被吸附分子在吸附劑表面上所占有得面積,σm的值可以從在液態是的密堆積(每1分子有12個緊鄰分子)計算得到。計算時假定在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以六方密堆積的方式排列,對整個吸附層空間來說,其重復單位為正六面體,據此計算出常用的吸附質N2的σm=0.162nm2。現在在液氮溫度下測定氮氣的吸附量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國際公認的σm的值是0.162nm2。本實驗通過計算機控制色譜法測出待測樣品所具有的表面積。

  三、實驗試劑和儀器

  比表面測定儀,液氮,高純氮,氫氣。皂膜流量計,保溫杯。

  四、實驗步驟

  (一)準備工作

  1、按逆時針方向將比表面測定儀面板上氮氣穩壓閥和氫氣穩壓閥旋至放松位置(此時氣路處于關閉狀態)。

  2、將氮氣鋼瓶上的減壓閥按逆時針方向旋至放松位置(此時處于關閉狀態),打開鋼瓶主閥,然后按順時針方向緩慢打開減壓閥至減壓表壓力為0.2MPa,同法打開氫氣鋼瓶(注意鋼瓶表頭的正面不許站人,以免萬一表盤沖出傷人)。

  3、按順時針方向緩慢打開比表面儀面板上氮氣穩壓閥和氫氣穩壓閥至氣體壓力為0.1MPa。

  4、將皂膜流量計與儀器面板上放空1口連接,將氮氣阻力閥下方的1號拉桿拉出,測量氮氣的流速,用氮氣阻力閥調節氮氣的流速為9ml/min,然后將1號拉桿推入。

  5、將皂膜流量計與儀器面板上放空2口連接,將氫氣阻力閥下方的'2號拉桿拉出,測量氫氣的流速,用氫氣阻力閥調節氫氣的流速為36ml/min,然后將2號拉桿推入。

  6、打開比表面測定儀主機面板上的電源開關,調節電流調節旋鈕至橋路電流為120mA,啟電腦,雙擊桌面上Pioneer圖標啟動軟件。觀察基線。

  (二)測量工作

  1、將液氮從液氮鋼瓶中到入保溫杯中(液面距杯口約2cm,并嚴格注意安全),待樣品管冷卻后,用裝有液氮的保溫杯套上樣品管,并將保溫杯固定好。觀察基線走勢,當出現吸附峰,然后記錄曲線返回基線后,擊調零按鈕和測量按鈕,然后將保溫杯從樣品管上取下,觀察脫附曲線。當桌面彈出報告時,選擇與之比較的標準參數,然后記錄(打印)結果(若不能自動彈出報告,則擊手切按鈕,在然后在譜圖上選取積分區間,得到報告結果)。重復該步驟平行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為樣品的比表面積。

  2、實驗完成后,按順序。

  (1)關閉測量軟件。

  (2)電腦。

  (3)將比表面儀面板上電流調節旋鈕調節至電流為80mA后,關閉電源開關。

  (4)關閉氫氣鋼瓶和氮氣鋼瓶上的主閥門(注意勿將各減壓閥和穩壓閥關閉)。

  (5)將插線板電源關閉。

  操作注意事項

  1、比表面測定儀主機板上的粗調,細調和調池旋鈕已固定,不要再動。

  2、打開鋼瓶時,表頭正面不要站人,以免氣體將表盤沖出傷人。

  3、使用液氮時要十分小心,不可劇烈震蕩保溫杯,也不要將保溫杯蓋子蓋緊。

  4、將保溫杯放入樣品管或者取下時動作要緩慢,以免溫度變化太快使樣品管炸裂。

  5、關閉鋼瓶主閥時,不可將各減壓閥關閉。

  五、數據記錄及處理

  樣品序號重量(mg)

  表面積(m2/g)

  峰面積(m2/g)

  標準樣品702001660630

  樣品170199.2411626622

  樣品270198.6461621763

  樣品均值70198.9441624192.5

  樣品表面積的平均值為(199.241+198.646)/2=198.944m2/g

  相對誤差為:(198.944—200.00)/200.00=—0.0078)

  六、誤差分析

  1、調零時出現問題,出峰時,基線沒有從零開始,然后處理不當。

  2、取出裝有液氮的保溫杯時,基線還未開始掃描。

  3、脫附時溫度較低,出現拖尾。通常認為滯后現象是由多孔結構造成,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脫附的熱力學平衡更完全。

  七、注意事項

  1、打開鋼瓶時鋼瓶表頭的正面不許站人,以免表盤沖出傷人。

  2、液氮時要十分小心,切不可劇烈震蕩保溫杯也不可將保溫杯蓋子蓋緊,注意開關閥門,旋紐的轉動方向。

  3、鋼瓶主閥時,注意勿將各減壓閥和穩壓閥關閉。

  4、測量時注意計算機操作:在吸附時不點測量按紐,當吸附完畢拿下液氮準備脫附時再點調零,測量,進入測量吸附量的階段。

  5、嚴格按照順序關閉儀器。

  6、ET公式只適用于比壓約在所不惜。0.05—0.35之間,這是因為在推導公式時,假定是多層的物理吸附,當比壓小于0.05時,壓力太小,建立不起多層物理吸附,甚至連單分子層吸附也未形成,表面的不均勻性就顯得突出。在比壓大于0.35時,由于毛細凝聚變得顯著起來,因而破壞了多層物理吸附平衡。

  物理實驗報告 7

  一、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物理實驗報告 8

  一、 實驗目的:

  1、用熱分析法(步冷曲線法)測繪Zn—Sn二組分金屬相圖;

  2、掌握熱電偶測量溫度的基本原理。

  二、 實驗原理:概述、及關鍵點

  1、簡單的二組分金屬相圖主要有幾種?

  2、什么是熱分析法?步冷曲線的線、點、平臺各代表什么含義?

  3、采用熱分析法繪制相圖的關鍵是什么?

  4、熱電偶測量溫度的基本原理?

  三、 實驗裝置圖(注明圖名和圖標)

  四、 實驗關鍵步驟:

  不用整段抄寫,列出關鍵操作要點,推薦用流程圖表示。

  五、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表格(根據具體實驗內容,合理設計)

  組成為w(Zn)=0.7的樣品的溫度—時間記錄表

  時間 τ/min 溫度 t/oC

  開始測量 0 380

  第一轉折點

  第二平臺點

  結束測量

  六、 數據處理(要求寫出最少一組數據的詳細處理過程)

  七、思考題

  八、對本實驗的體會、意見或建議(若沒有,可以不寫) (完)

  1、學生姓名、學號、實驗組號及組內編號;

  2、實驗題目:

  3、目的要求:(一句話簡單概括)

  4、儀器用具: 儀器名稱及主要規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稱。

  5、實驗原理:簡單但要抓住要點,要寫出試驗原理所對應的公式表達式、公式中各物理參量的'名稱和物理意義、公式成立的條件等。畫出簡單原理圖等。

  6、實驗內容;

  7、數據表格:畫出數據表格(寫明物理量和單位);

  8、數據處理及結果(結論):按實驗要求處理數據。

  9、作業題:認真完成實驗教師要求的思考題。

  10、討論: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數據結果、誤差分析等進行總結,對進一步的想法和建議等進行討論。

  實驗報告要求

  1、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報告要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報告紙,作圖要用坐標紙。

  2、報告中的線路圖、光路圖、表格必須用直尺畫。

  物理實驗報告 9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一、實驗任務

  精確測定銀川地區的重力加速度

  二、實驗要求

  測量結果的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較

  初步確定有以下六種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量

  所用儀器為:打點計時器、直尺、帶錢夾的鐵架臺、紙帶、夾子、重物、學生電源等。

  利用自由落體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選擇理想紙帶,找出起始點0,數出時間為t的p點,用米尺測出op的距離為h,其中t=0.02秒×兩點間隔數。由公式h=gt2/2得g=2h/t2,將所測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徑為r的玻璃杯,內裝適當的液體,固定在旋轉臺上。旋轉臺繞其對稱軸以角速度ω勻速旋轉,這時液體相對于玻璃杯的形狀為旋轉拋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推導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轉軸為x,質量為m,受重力mg、彈力n。由動力學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兩式相比得tgα=ω2x/g,又 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 g=ω2x2/2y。

  將某點對于對稱軸和垂直于對稱軸最低點的直角坐標系的坐標x、y測出,將轉臺轉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電控制計時法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圓錐擺測量

  所用儀器為:米尺、秒表、單擺。

  使單擺的擺錘在水平面內作勻速圓周運動,用直尺測量出h(見圖1),用秒表測出擺錐n轉所用的時間t,則擺錐角速度ω=2πn/t

  擺錐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幾式得:

  g=4π2n2h/t2。

  將所測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在擺角很小時,擺動周期為:

  則

  通過對以上六種方法的比較,本想嘗試利用光電控制計時法來測量,但因為實驗室器材不全,故該方法無法進行;對其他幾種方法反復比較,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較簡單且最熟悉,儀器在實驗室也很齊全,故利用該方法來測最為順利,從而可以得到更為精確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參量。地球上各個地區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和相對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異。一般說,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兩極,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約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在地球物理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專門儀器,仔細測繪各地區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對地下資源進行探測。

  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內觀察一個圣燈的緩慢擺動,用他的脈搏跳動作為計時器計算圣燈擺動的時間,他發現連續擺動的圣燈,其每次擺動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與圣燈擺動的幅度無關,并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觀察的'結果,為單擺作為計時裝置奠定了基礎。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原理。

  應用單擺來測量重力加速度簡單方便,因為單擺的振動周期是決定于振動系統本身的性質,即決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擺長l,只需要量出擺長,并測定擺動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實驗器材:

  單擺裝置(自由落體測定儀),鋼卷尺,游標卡尺、電腦通用計數器、光電門、單擺線

  實驗原理:

  單擺是由一根不能伸長的輕質細線和懸在此線下端體積很小的重球所構成。在擺長遠大于球的直徑,擺錐質量遠大于線的質量的條件下,將懸掛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邊(很小距離,擺角小于5°),然后釋放,擺錐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擺動,如圖2—1所示。

  f =p sinθ

  f

  θ

  t=p cosθ

  p = mg

  l

  圖2—1 單擺原理圖

  擺錐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繩子張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當擺角很小時(θ<5°),圓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線,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著這一直線。設擺長為l,小球位移為x,質量為m,則

  sinθ=

  f=psinθ=—mg =—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負號表示f與位移x方向相反。

  單擺在擺角很小時的運動,可近似為簡諧振動,比較諧振動公式:a= =—ω2x

  可得ω=

  于是得單擺運動周期為:

  t=2π/ω=2π (2—2)

  t2= l (2—3)

  或 g=4π2 (2—4)

  利用單擺實驗測重力加速度時,一般采用某一個固定擺長l,在多次精密地測量出單擺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間具有線性關系, 為其斜率,如對于各種不同的擺長測出各自對應的周期,則可利用t2—l圖線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試驗條件及誤差分析:

  上述單擺測量g的方法依據的公式是(2—2)式,這個公式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否則將使測量產生如下系統誤差:

  1、 單擺的擺動周期與擺角的關系,可通過測量θ<5°時兩次不同擺角θ1、θ2的周期值進行比較。在本實驗的測量精度范圍內,驗證出單擺的t與θ無關。

  實際上,單擺的周期t隨擺角θ增加而增加。根據振動理論,周期不僅與擺長l有關,而且與擺動的角振幅有關,其公式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為θ接近于0o時的周期,即t0=2π

  2、懸線質量m0應遠小于擺錐的質量m,擺錐的半徑r應遠小于擺長l,實際上任何一個單擺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論可以證明,此時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其擺動周期為:

  3、如果考慮空氣的浮力,則周期應為:

  式中t0是同一單擺在真空中的擺動周期,ρ空氣是空氣的密度,ρ擺錐 是擺錐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單擺周期并非與擺錐材料無關,當擺錐密度很小時影響較大。

  4、忽略了空氣的粘滯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實際上單擺擺動時,由于存在這些摩擦阻力,使單擺不是作簡諧振動而是作阻尼振動,使周期增大。

  物理實驗報告 10

  一、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實驗報告

  班級:實驗人:試驗時間:審核:

  實驗名稱: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實驗目的:

  實驗器材:

  實驗設計:

  1、測量前“三觀”:

  一觀:二觀:三觀:

  2、測量時

  一放、刻度尺要與被測對象;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零刻線與被測對象一端對齊二讀、視線要刻度尺刻線,不要斜視;讀數時要估讀到三記、記錄數據由數字和組成。進行試驗:

  測作業本和物理課本的長、寬

  評估交流:為使測量更精確,應選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線是否磨損。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被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刻度,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

  二、用停表測量時間

  實驗報告

  班級:實驗人:試驗時間:審核:

  實驗名稱:用停表測量時間

  實驗目的:

  實驗器材:

  實驗設計:

  1、觀察停表

  停表有個表盤,大表盤數字代表,小表盤數字代表;有根指針,長指針是,短指針是。停表秒針走一圈是分鐘。

  2、停表時間等于分針指示能準確讀數部分加上秒針指示讀數部分。

  進行試驗:

  用停表測出你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s,1min內你的脈搏跳動了次。

  評估交流:大家的測量結果是否相同。

  三、測量同學們跑步的平均速度

  實驗報告

  班級:實驗人:試驗時間:審核:

  實驗名稱:測量同學們跑步的平均速度

  實驗目的:

  實驗器材:

  設計并進行試驗:

  1、在操場上用測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測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時間t1,跑30米所用的時間t2。s

  3、根據公式v求出兩次奔跑的平均速度。t

  評估交流:自己記時好還是請同學計時好。

  物理實驗報告 11

  一、演示目的

  氣體放電存在多種形式,如電暈放電、電弧放電和火花放電等,通過此演示實驗觀察火花放電的發生過程及條件。

  二、原理

  首先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這是由于電荷在導體上的分布與導體的曲率半徑有關。導體上曲率半徑越小的地方電荷積聚越多(尖端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強,空氣層被擊穿。反之越少(球型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弱,空氣層未被擊穿。當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時,其間的電場較弱,不能擊穿空氣層。而此時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最近,放電只能在此處發生。

  三、裝置

  一個尖端電極和一個球型電極及平板電極。

  四、現象演示

  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接著讓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放電在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發生

  五、討論與思考

  雷電暴風雨時,最好不要在空曠平坦的田野上行走。為什么?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2

  摘要:熱敏電阻是阻值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的一種半導體電阻,具有許多獨特的優點和用途,在自動控制、無線電子技術、遙控技術及測溫技術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本實驗通過用電橋法來研究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特性,加深對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特性的了解。

  物理實驗報告 12

  用驗電器演示導體和絕緣體

  【器材】

  驗電器(或自制驗電器),有機玻璃或橡膠棒,絲綢或毛皮,被檢驗的物體:鐵絲、銅絲等金屬絲,陶瓷、松香、玻璃、橡膠等。

  【操作】

  (1)將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與驗電器接觸,使驗電器帶電,金箔張開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觸一下驗電器上的小球,金箔馬上合攏。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驗電器上的電荷通過手和人體傳給大地了,這證明人體是導體。

  (2)用上述方法使驗電器重新帶電。手拿鐵絲和銅絲等金屬絲用它們去跟帶電的驗電器小球接觸,可以看到金箔也會合攏,表明驗電器上的電荷通過金屬絲和人體傳到地球上去了,金屬絲是導體。當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們去跟帶電的驗電器小球接觸,金箔仍張開并不合攏,表明驗電器上的電荷沒有通過陶瓷、玻璃、松香等傳到地球上,說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絕緣體。

  【注意事項】

  被檢驗的絕緣體的表面要清潔干燥,以免表面漏電。

  實驗目的:觀察水的沸騰。

  實驗步驟:

  ①在燒杯里放入適量水,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然后把溫度計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燈點著,給燒杯加熱。

  ③邊觀察邊記錄。

  ④做好實驗后,把器材整理好。

  觀察記錄:

  ①水溫在 60℃以下時,隨著水溫不斷升高,杯底上氣泡越來越多,有少量氣泡上升。

  ②水溫在60℃~90℃之間時,杯底氣泡逐漸減少,氣泡上升逐漸加快。

  ③在90℃~100℃之間時,小氣泡上升越來越快。

  ④水在沸騰時,大量氣泡迅速上升,溫度在98℃不變。

  ⑤移走酒精燈,沸騰停止。

  實驗結論:

  ①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汽化現象。

  ②水在沸騰時,溫度不變。

  物理實驗報告 13

  【實驗名稱】靜電跳球

  【實驗目的】觀察靜電力

  【實驗器材】韋氏起電機,靜電跳球裝置

  【實驗原理、操作及現象】

  將兩極板分別與靜電起電機相連接,順時針搖動起電機,使兩極板分別帶正、負電荷,這時小金屬球也帶有與下板同號的電荷。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小球受下極板的排斥和上極板的吸引,躍向上極板,與之接觸后,小球所帶的電荷被中和反而帶上與上極板相同的電荷,于是又被排向下極板。如此周而復始,于是可觀察到球在容器內上下跳動。當兩極板電荷被中和時,小球隨之停止跳動。

  【注意事項】

  1。搖動起電機時應由慢到快,并且不宜過快;搖轉停止時亦需慢慢進行,可松開手柄靠摩擦力使其自然減慢。

  2。在搖動起電機時,起電機手柄均帶電且高速搖動時電壓高達數萬伏,切不可用手機或身體其他位置接觸,不然會有火花放電,引起觸電。

  實驗目的:

  1、探究靜電作用力的現象及原理。

  2、研究能量間的`轉化過程。實驗器材:圓鋁板2個、圓形有機玻璃筒、靜電導體球(由鋁膜做成)若干。

  提出問題:在以前的實驗中,我們對電場以及靜電的作用力已經有所了解。那么,在兩塊極板間,由鋁箔做成的小球真能克服重力上蹦下跳嗎?猜想與假設:在強電場的作用下,由鋁箔做成的小球能夠克服重力而上下跳動。實驗過程:

  1、在兩圓鋁板間放一有機玻璃環,里面放了一些靜電導體球,當接通高壓直流電源后觀察靜電導體球的運動情況。

  2、增大兩極板間的電壓,觀察現象。

  3、實驗完畢要及時關閉電源,必須用接地線分別接觸兩極板進行放電。

  探究問題:

  1、儀器內的小球為什么會跳起來?

  2、靜電導體球實際在做什么工作?

  3、為什么增大兩極板間的電壓兩極板間產生火花放電現象?實驗結論與體會:(以下由學生總結并交流,也可由教師引導得出)課外活動:梳子摩擦頭發后,用梳子可以吸起細小的紙屑,有些紙屑過一會又掉下來。實際做一做,能夠解釋嗎?

  注意事項:

  1、接好電路后,再調整兩根輸出導線之間的距離至少離開10厘米。太近時會擊穿空氣而打火。

  2、接通高壓電源后就不能再觸摸高壓端和電極板,否則會觸電而麻木。實驗做完后,先關閉電源開關,再用接地線分別接觸兩個電極進行放電。

  物理實驗報告 14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實驗目的:

  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

  實驗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實驗器材:

  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對、平板玻璃一塊、白紙一張、刻度尺一把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蠟燭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

  4、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

  5、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在紙上的位置連起來,并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物理實驗報告 15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儀器和器材(要求標明各儀器的規格型號)

  三、實驗原理:簡明扼要地闡述實驗的理論依據、計算公式、畫出電路圖或光路圖

  四、實驗步驟或內容:要求步驟或內容簡單明了

  五、數據記錄:實驗中測得的原始數據和一些簡單的結果盡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確表示有效數字和單位

  六、數據處理:根據實驗目的對測量結果進行計算或作圖表示,并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定,計算誤差或不確定度.

  七、實驗結果:扼要地寫出實驗結論

  八、誤差分析:當實驗數據的誤差達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對誤差進行分析,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

  九、問題討論: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異常現象及可能的解釋,分析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對實驗儀器的選擇和實驗方法的改進提出建議,簡述自己做實驗的心得體會,回答實驗思考題.

  物理探究實驗: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準備:彈簧測力計,長木板,棉布,毛巾,帶鉤長方體木塊,砝碼,刻度尺,秒表。

  知識準備:

  1.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運動的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4.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數值可從彈簧測力計上讀出,這樣就測出了木塊與水平面之間的摩擦力。

  探究導引

  探究指導:

  關閉發動機的列車會停下來,自由擺動的秋千會停下來,踢出去的足球會停下來,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

  運動物體產生摩擦力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物體間要相互接觸,且擠壓;2.接觸面要粗糙;3.兩物體間要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點在接觸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點、方向外,還有大小。

  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產生摩擦力的兩種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探究方案:

  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滑動,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砝碼,從而改變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把棉布鋪在長木板上,從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改變木塊與長木板的接觸面,從而改變接觸面積。

  物理實驗報告·化學實驗報告·生物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格式·實驗報告模板

  探究過程:

  1.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2.在木塊上加5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8N

  3.在木塊上加20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鋪上棉布,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1N

  5.加快勻速拉動木塊的速度,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6.將木塊翻轉,使另一個面積更小的面與長木板接觸,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探究結論: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面的面積大小無關。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對運動的速度無關。

  物理實驗報告 16

  一、實驗目的

  1.了解數碼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結構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學習數碼相機的基本操作;

  3.學習數碼相機在科學技術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級功能。

  二、實驗原理

  數碼相機的原理結構:主要是利用CCD/CMOS傳感器的感光功能,將來自被拍攝物體的光線通過光學鏡頭成像于光電轉換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經由CCD直接輸出的是模擬信號,由A/D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經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的處理,將圖像保存到存儲器中。

  原理光路(在圖上標出:光闌直徑、進光面積、成象面積各量)

  光圈(光圈指數):光圈是限制光束通過的結構。光圈能改變能光口徑,控制通光量。光圈指數是衡量光圈大小的參數,數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徑越大,所對應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數值越大,表示光圈的孔徑越小,所對應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H=Et

  快門速度(時間):決定曝光時間,速度越快則曝光時間越短。

  景深:拍攝有前后縱深的景物時,遠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夠清晰成像的范圍。

  3.成像曝光量H與光圈指數F及快門開啟時間t間的關系:光圈指數越大,快門開啟時間越久,則

  2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數越小,快門開啟時間越短,則曝光量越小。即H∝(1/F)t

  三、照片及分析評價

  項目一

  拍照模式:自動 ISO:500(自動產生) 快門:1/30(自動) 光圈:4.5(自動) 白平衡:Auto,0 曝光補償:±0.0

  評議:畫面較暗,曝光量不足、顏色偏黃,白平衡調節不當、畫面不夠清晰,聚焦不準,可能是操作不當。在此場景下全自動拍攝結果不盡人意。

  項目二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門:1/125(自動) 光圈:5.6白平衡:Auto,0 曝光補償:±0.0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門:1/125(自動) 光圈:5.6白平衡:白熾燈 曝光補償:±0.0 評議:白平衡為白熾燈時效果更自然,白平衡自動時背景失真。

  項目三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門:1/3(自動) 光圈:9 白平衡:陽光 曝光補償:±0.0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門:1/3(自動) 光圈:9 白平衡:陽光 曝光補償:±0.0

  評議:經過多次光圈調整,對比所拍攝照片可以發現:當光圈較小(光圈指數較大)時,景深較長。

  項目四

  拍照模式:自動 ISO:320(自動產生) 快門:1/125(自動) 光圈:5.6(自動) 白平衡:Auto,0 曝光補償:±0.0

  拍照模式:P ISO:200(自動產生) 快門:1/20(自動) 光圈:4.5(自動) 白平衡:陽光 曝光補償:+2.7

  評議:無曝光補償時,拍攝背景較亮的景物,物體顯得十分昏暗。

【物理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物理實驗報告10-08

物理實驗報告11-15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03

物理實驗報告 物理實驗報告的實驗總結怎么寫04-03

【推薦】物理實驗報告10-13

物理實驗報告集合03-15

[實用]物理實驗報告03-26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6-06

(熱)物理實驗報告06-16

物理實驗報告(熱)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