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的報告(集錦15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實驗的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驗的報告1
希奇,真希奇!語文課上,老師拿來一盆清水,一份報紙和一個玻璃瓶,竟然告訴我們這一節課要做一個趣味實驗。接下來就是我對這場實驗的描述。
時間:20xx年6月9日。 地點:六(2)班教室
實驗材料:一盆清水、一份報紙和一個玻璃瓶。
實驗準備:先撕下一張報紙,揉成團后塞進瓶中。
實驗前的猜測
老師拿著塞了報紙的玻璃瓶,問道:“如果我將這瓶子瓶口朝下浸入水中,你們說這瓶子中的報紙會不會濕?”
一時間,教室里炸開了鍋。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測著。老師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舉手發言。
操冰清第一個被老師點到名。只見她從容不迫地站起身來,胸有成竹地說道:“我認為將玻璃瓶倒著放入水中,報紙不會濕。”老師笑著點點頭,讓操冰清坐下,又叫已經舉手好久的胡鴻杰回答。
胡鴻杰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當我認為他要開始長篇大論時,他卻僅僅從口中吐出了幾個字:“我認為報紙會濕。”然而,他的觀點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認可,近半的人都紛紛附和。老師拍了拍手讓大家靜下來,讓坐在胡鴻杰后排的厲凱鋒發言。
“我以前試過將一個空瓶子倒著放進水里。”厲凱鋒自信地說道:“瓶子被放下去的時候會有一股阻力,而拿起來時有吸力,水是不會進入瓶子里的,所以報紙也不會濕。”他說得有理有據,令不少人信服,我也暗自點頭。
老師讓站起來發言的同學坐下,總結說:“現在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是報紙會濕,另一種是不會濕,接下來,就讓老師來做一做這個實驗。”
老師示范
實驗過程
老師開始做實驗
“為了公正,你們可以驗證一下,這個瓶口是沒有被封住的。”老師說著,讓前排的同學摸了摸瓶口。
“現在已經證實瓶口是開著的,那么我就把瓶子放下去了。”說著,老師把瓶子放入水中,瓶口向下,“過一分鐘我再把瓶子拿起來。”
過了一會兒,老師應我們的要求將瓶子從水中取出。瓶口濕淋淋的。老師道:“現在我將報紙從瓶子里拿出來。由于瓶口很濕,我先用報紙擦一下。”老師用剩下的報紙擦了擦了瓶口,然后將手指伸進瓶中想將報紙取出。不料,那團報紙卻不愿意輕易離開瓶子。
終于,報紙被老師取出。紙上干干的,沒有一點兒水印。
同學表現
同學們好奇地站起來,有些人還私下交頭接耳,似乎在討論什么問題。我的視線被擋住了,于是也站起身來觀看。
底下的同學都忍俊不禁,只聽我的同桌金云鵬悄悄自語:“老師不是在變魔術吧?”“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一旁的邢港偉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道。我也被逗得笑出了聲。
“外面的水位已經比里面報紙的位置要高了,如果水可以進瓶子里,報紙已經濕了,不用等一分鐘的。”厲凱鋒如此說道,大多數同學也紛紛點頭附和。
我屏息凝神地看著老師將瓶子取出水中,十分迫切地想知道最終的結果。然而,見老師取不出報紙的尷尬場面,我緊張的情緒頓時煙消云散了。看著老師努力地想讓報紙離開瓶子,這個無傷大雅的小插曲令全班哄堂大笑。
看著這神奇的一幕,我不由得想起剛剛邢港偉說的那句“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這的確是奇跡啊!我如此想著。
學生嘗試
老師做完了實驗,見我們一臉驚奇,笑了笑,道:“有誰想來試一試?”“我!”“我!”……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踴躍舉手,個個都躍躍欲試。
最終,被老師選中的幸運兒是邢東杰。他帶著興奮的表情走上講臺,同時一擁而上的還有許多好奇的同學。他們圍在講臺旁,七嘴八舌地給邢東杰出著主意。老師在一旁微笑著看著。
當邢東杰做完實驗,將仍是干燥的報紙從瓶中取出后,老師示意所有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道:“實驗又一次成功了,這說明將這玻璃瓶瓶口向下放入水中,水是不會進瓶內的,但,這是為什么呢?”
激勵的討論
“這是為什么呢?”老師笑瞇瞇地又一次重復了他的問題。
我想了想,舉起了手,老師叫起了我。我說道:“因為瓶內有空氣,放進水里時,空氣產生了氣壓,排開了水。”
老師點點頭,同意了我的觀點,又道:“其實,放的方法如果不對,瓶里也是會進水的。”大家此時似乎心有靈犀,異口同聲地接上了老師的話:“斜的放!”
“不錯。”老師解釋說:“因為斜的放空氣會被排出一部分,氣壓小了,水自然進入了瓶子。邢俊杰,你上來試一試。”
邢俊杰聽見老師點到了自己名字,一臉驚喜地來到講臺上做起了實驗,水果然灌滿了瓶子。
最終的結論
經過討論,我們最終得出了結論如下:
由于報紙只占據了瓶子里的一部份空間,瓶子里還存在著空氣,所以水無法進入瓶子。
因為空氣比水輕,所以瓶中的空氣無法逃到瓶外,只有當你把瓶子傾斜著浸入水中,把瓶子里的一部份空氣排掉后,水才會進入瓶子。
啟發
課后,回想著課堂上的實驗,我得到了一個啟示:生活中處處有真理,其實許多司空見慣的事物中蘊含著鮮為人知的科學道理,但只有作一個有心人,才能發現它們。
是啊,牛頓從蘋果從樹上落下來這一司空見慣的事情中發現了萬有引力;波義耳從紫羅蘭花瓣遇鹽酸會變紅這一普通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石蕊試紙……只有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會找到身邊的真理,我決心要做一個這樣的人。
實驗的報告2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配制馬鈴薯培養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學習并掌握觀察霉菌形態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類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態。
二、實驗原理
1、霉菌
霉菌是可產生復雜分枝的菌絲體,其菌絲分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氣生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分化產生繁殖菌絲,由繁殖菌絲產生孢子。霉菌菌絲體(尤其是繁殖菌絲)及孢子的形態特征是識別不同種類霉菌的重要依據。
霉菌菌絲和孢子的寬度通常比細菌和放線菌粗得多(約3~10μm),常是細菌菌體寬度的幾倍至幾十倍,因此,用低倍顯微鏡即可觀察。本實驗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種常見的霉菌作為菌種進行觀察。
2、小室培養法
觀察霉菌的形態有多種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觀察法、載玻片培養觀察法和玻璃培養觀察法三種方法,本次實驗采用載玻片培養觀察法(小室培養法)。
用無菌操作將培養基瓊脂薄層置于載玻片上,沿瓊脂邊緣接種后蓋上蓋玻片培養,霉菌即在載玻片和蓋玻片之間的有限空間內沿蓋玻片橫向生長。培養一定時間后,將載玻片上的培養物置于顯微鏡下觀察。這種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長狀態,還便于觀察不同發育期的培養物。
三.實驗器材
1、菌種
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毛霉(Mucor sp、)和根霉(Rhizopus sp、)培養48h的馬鈴薯瓊脂(PDA)斜面培養物。
2、培養基及試劑
馬鈴薯瓊脂(PDA),20%甘油(無菌),乙醇。
3、儀器及其它用品
無菌操作臺,解剖刀,鑷子,無菌吸管,U型玻璃棒,普通光學顯微鏡,擦鏡紙,綢布,酒精燈,載玻片,接種針,培養皿等。
四.操作步驟
1、培養基的配制
按附錄所示配方稱取PDA各組分,先將馬鈴薯去皮,切成小塊稱取20g煮沸
姓名系年級學號組別科目題目霉菌的形態觀察
同組者:
20min,然后先用1層紗布濾去未溶解的固體,再用6層紗布過濾,將濾液體積用無菌水調至100mL,然后再加入糖及瓊脂,加塞后用牛皮紙包好,準備滅菌。
2、培養基及裝置的滅菌
(1)滅菌準備
準備12個平皿,在其中10個平皿皿底鋪一張略小于皿底的圓濾紙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潔凈載玻片和三塊蓋玻片,蓋上皿蓋后再與另外2個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紙包好;在100mL錐形瓶中用甘油配制20%的甘油,加塞包好;最后取2mL移液管兩支并用牛皮紙包好。
(2)滅菌
將上述用牛皮紙包好的儀器與試劑連同配好的PDA培養基一并放入滅菌鍋中110℃滅菌20~30min(由于培養基中有葡萄糖,為防止由于高溫而使糖發生糊化而變質,滅菌溫度不宜過高)。
3、瓊脂塊制備
分別取已滅菌并溶化冷卻至約50℃的馬鈴薯瓊脂培養基6~7mL注入兩個滅菌空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層。在兩個凝固后的平板背部用記號筆畫下約1×1cm的方格,通過無菌操作,用解剖刀沿畫下的方格線將其切成方形的瓊脂塊。(注:解剖刀使用前應先在酒精中浸泡,然后在酒精燈上灼燒,冷卻后再進行切割操作)
4、接種
在無菌操作臺上,先用鑷子將載玻片放于U型玻璃管上,然后用解剖刀取一小塊兒瓊脂塊,置于載玻片上,用接種環分別從斜面培養物上挑取很少量的4種菌的孢子,分別接種于培養小室中瓊脂塊的邊緣上,用無菌鑷子將蓋玻片覆蓋在瓊脂塊上。最后用移液管在培養小室中的圓濾紙上加2mL滅菌的20 %的甘油(用于保持平皿內的濕度),蓋上皿蓋并貼上標簽,每一種菌接種兩個小室(其中毛霉接種4個小室)。
5、恒溫培養
將接種后的平皿正置于28℃培養箱中恒溫培養7天。
6、鏡檢
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小室培養后的載玻片,用低倍鏡即可較為清晰的觀察到霉菌的菌絲體及孢子,根據所學的四種菌的基本特征對四種菌進行觀察比較與區分,必要時可以采用高倍鏡對菌進行觀察。
五.實驗結果記錄
1、四種霉菌的形態特征
姓名系年級學號組別科目題目霉菌的形態觀察
同組者:
毛霉、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態特征比較
2、四種霉菌的圖示
圖1根霉的形態(10×40)
姓名系年級學號組別科目題目霉菌的形態觀察
同組者:
圖2黑曲霉的形態(10×10)
圖
3黑曲霉的形態(10×40)
圖4黑曲霉足細胞(10×40)
姓名系年級學號組別科目題目霉菌的形態觀察
同組者:
圖5毛霉的形態(10×40)
分生小梗
隔
圖6青霉的形態(10×40)
六、實驗小結
通過本次實驗,學會了小室培養培及馬鈴薯培養基的配制方法。另外,通過觀察霉菌的形態并且有特別的關注不同霉菌的細節及不同之處,比如菌絲是否有隔,孢子囊形態等特征,細心比較各種霉菌細節狀態的不同,掌握了霉菌的一些基本形態特征,擴展了視野。
七、思考題
1、黑曲霉和黑根霉在形態特征上有何區別?
①菌絲:根霉無隔有假根,曲霉無隔有足細胞。
②孢子梗:根霉位于假根上,曲霉由氣生菌絲分化而來。
③孢子囊形態:根霉孢子囊表面平滑,曲霉表面不平滑,呈絮狀。
2、如果要求對某放線菌或霉菌不同發育時期(基內菌絲→氣生菌絲→孢子絲或
實驗的報告3
一、演示目的
氣體放電存在多種形式,如電暈放電、電弧放電和火花放電等,通過此演示實驗觀察火花放電的發生過程及條件。
二、原理
首先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這是由于電荷在導體上的分布與導體的曲率半徑有關。導體上曲率半徑越小的地方電荷積聚越多(尖端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強,空氣層被擊穿。反之越少(球型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弱,空氣層未被擊穿。當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時,其間的電場較弱,不能擊穿空氣層。而此時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最近,放電只能在此處發生。
三、裝置
一個尖端電極和一個球型電極及平板電極。
四、現象演示
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接著讓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放電在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發生
五、討論與思考
雷電暴風雨時,最好不要在空曠平坦的田野上行走。為什么?
單擺實驗報告五
預習報告:
1.試驗目的。(這個大學物理試驗書上抄,哪個試驗就抄哪個)。
2.實驗儀器。照著書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書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況下是抄結論性的公式。再對這個公式上的物理量進行分析,說明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東東。這是沒有充分預習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試驗,你就把整個試驗里涉及的物理量寫上,再分析。
4.試驗內容和步驟。抄書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試驗數據。做完試驗后的記錄。這些數據最好用三線圖畫。注意標上表號和表名。EG:表1.紫銅環內外徑和高的試驗數據。
6.試驗現象.隨便寫點。
試驗報告:
1.試驗目的。方法同上。
2.試驗原理。把書上的歸納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紙。在原理的后面把試驗儀器寫上。
3.試驗數據及其處理。書上有模板。照著做。一般情況是求平均值,標準偏差那些。書上有。注意:小數點的位數一定要正確。
4.試驗結果:把上面處理好的數據處理的結果寫出來。
5.討論。如果那個試驗的后面有思考題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沒有就自己想,寫點總結性的話。或者書上抄一兩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實驗報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議你找你們學長學姐借他們當年的實驗報告。還有,如果試驗數據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壞值,什么都別想,直接當沒有那個數據過,仿著其他的數據寫一個。
不知道。建議還是借學長學姐的比較好,網絡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個老師對報告的要求不一樣,要照老師的習慣寫報告。我現在還記得我第一次做邁克爾遜干涉儀實驗時我雖然用心聽講,但是再我做時候卻極為不順利,因為我調節儀器時怎么也調不出干涉條紋,轉動微調手輪也不怎么會用,最后調出干涉條紋了卻掌握不了干涉條紋“涌出”或“陷入個數、速度與調節微調手輪的關系。測量鈉光雙線波長差時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實驗儀器用的非常不熟悉,這一切都給我做實驗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當我回去做實驗報告的時候又發現實驗的誤差偏大,可慶幸的是計算還順利。總而言之,第一個實驗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從中總結了實驗的不足之處,吸取了很大的教訓。因此我從做第二個實驗起,就在實驗前做了大量的實驗準備,比如說,上網做提前預習、認真寫好預習報告弄懂實驗原理等。因此我從做第二個實驗起就在各個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實驗儀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實驗儀器的讀數也更加精確了,儀器的調節也更加的符合實驗的要求。就拿夫-赫實驗/雙光柵微振實驗來說,我能夠熟練調節ZKY-FH-2智能夫蘭克―赫茲實驗儀達到實驗的目的和測得所需的實驗數據,并且在實驗后順利地處理了數據和精確地畫出了實驗所要求的實驗曲線。在實驗后也做了很好的總結和個人體會,與此同時我也學會了列表法、圖解法、函數表示法等實驗數據處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實驗能力和獨立設計實驗以及創造性地改進實驗的能力等等。
下面我就談一下我在做實驗時的一些技巧與方法。
首先,做實驗要用科學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實驗,認真提前預習,做好實驗預習報告;
第二,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做預習指導和講解,把老師特別提醒會出錯的地方寫下來,做實驗時切勿出錯;
第三,做實驗時按步驟進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太心急。并且一些小節之處要特別小心,若不會,可以跟其他同學一起探討一下,把問題解決。第四,實驗后數據處理一定要獨立完成,莫抄其他同學的,否則,做實驗就沒有什么意義了,也就不會有什么收獲。
總而言之,大學物理實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規律的發現依賴于物理實驗,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地位是由物理實驗予以確立的;其次,已有的物理定律、物理假說、物理理論必須接受實驗的檢驗,如果正確就予以確定,如果不正確就予以否定,如果不完全正確就予以修正。例如,愛因斯坦通過分析光電效應現象提出了光量子;伽利略用新發明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有四個衛星后,否定了地心說;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證實了光的波動假說的正確性。可以說,物理學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實驗。這對我們大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將來所從事的實際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素質來講,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大學物理理論課不能做到,也不能取代的。
單擺實驗報告六
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就充滿著遐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但質疑的聲音也逐漸傳來: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勞民傷財呢?
時至今日,由于地球資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強國紛紛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外大空,而太空廣闊無垠,擁有豐富的空間資源,如高真空、太陽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ps導航系統便離不開航空事業的發展。近年來,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信息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衛星、遙感衛星的廣泛應用。另一方面,隨著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衛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并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眾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輝煌。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實驗的報告4
一、實驗目的
1.研究不同劑量的戊巴比妥對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研究不同的給藥途徑的對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實驗原理
1.藥物劑量的大小決定血藥濃度的高低,血藥濃度又決定藥理效應,因此藥物劑量決定藥理用強弱。
2.給藥途徑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別,藥物反應的潛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別,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藥效。
實驗一劑量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三、實驗材料
Mice18-22g,2只/組鼠稱、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鹽水、戊巴比妥0.2%、0.4%、0.8%戊巴比妥鈉溶液
四、實驗步驟
1、每組取性別相同,體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編號;
2、分別i.p0.2%、0.4%、0.8%戊巴比妥鈉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給藥后仔細觀察小鼠活動情況,并記錄在表1;
4、實驗結束后,對全班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并分析實驗結果(對本組實驗結果及全班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注:數據統計時注意剔除可疑數據。)
五、實驗結果及分析
1、表2劑量對藥物作用的影響(全班數據)p<0.001表示0.4%與0.8%作用維持時間有顯著差異。
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不同劑量的戊巴比妥對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2、本組實驗結果與全班實驗結果對比——潛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藥物劑量與作用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
答:劑量-效應關系?藥理效應與劑量在一定范圍內成比例關系。由于藥理效應與血藥濃度的關系較為密切,所以在藥理學研究中常用濃度-效應(曲線)關系。
在劑量-效應關系(用對數表示時為一條s型對稱曲線)中,縱坐標:表示效應的強弱;橫坐標:表示藥物濃度(用對數表示時為一條s型)對稱曲線。量效曲線說明量效關系存在以下四個規律:
1、藥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劑量才能產生效應。
2、在一定范圍內劑量增加,效應增加。
3、效應的增加不是無限的。
4、量效曲線的對稱點在50%處,對劑量的變化反應最為靈敏。
量反應是指藥理效應強弱是連續增減的量變。例如:血壓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縮等,用具體數量或最大反應的百分率表示。
質反應是指藥理效應只能用全或無,陽性或陰性表示。例如:死亡與生存、抽搐與不抽搐等,必需用多個動物或多個實驗標本以陽性率表示。?從量效曲線可以看到下列幾個特定的位點:
最小有效濃度(劑量)即剛能引起效應的閾濃度(或劑量)
半數有效量是能引起50%陽性反應(質反應)或50%最大效應(量反應)的濃度(或劑量)
如:ED50:半數有效劑量?EC50:半數有效濃度?TC50:半數中毒濃度?TD50:半數中毒劑量?LC50:半數致死濃度LD50:半數致死劑量。
最大效能繼續增加濃度或劑量而效應量不再繼續上升,即藥物產生最大效應的能力,在量效曲線上,產生最大效應水平的高低。
極量是治療量的最大限度,即出現療效的最大劑量,藥典為劇毒藥規定了極量。
最小致死量指因嚴重中毒而開始出現死亡的劑量最小中毒量超過極量開始出現中毒癥狀的劑量,有效量/治療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對機體產生明顯效應,并不引起毒性反應的劑量。
藥物效應強度/效價是指引起等效反應(一般采用50%的效應量)的相對濃度或劑量。反映藥物與受體的親和力,其值越小則強度越大。
治療指數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稱為治療指數。是藥物的安全性指標。比值愈大愈安全。但由于TD與ED兩條量曲線的首尾可能重疊,即在沒能獲得充分療效劑量時可能已有少數病人中毒,因此這一安全指標并不可靠。
安全范圍以ED50~TD50之間的距離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是一較好的安全性指標。藥物的最大效能與效應強度含義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以上各項指標的確定可以知道臨床用藥。
2、本實驗屬于哪種藥物反應類型?
答: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鎮靜催眠及抗驚厥作用。
實驗二給藥途徑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一、實驗材料
Mice18-22g,2只/組鼠稱、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鹽水、小鼠灌胃針、2%ni可剎米
二、實驗步驟
1、每組取性別相同,體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編號;
2、灌胃、皮下、腹腔給予2%ni可剎米0.2mL/10g(給藥后立即放入另一個備用帶蓋鼠籠,防止驚厥小鼠竄出;注意按順序給藥);
3、給藥后注意記錄給藥時間并仔細觀察小鼠反應;
4、記錄給藥后立即開始計時,記錄小白鼠驚厥出現的時間(潛伏期);
5、結果比較用三種不同給藥途徑給予藥物小鼠反應程度以及潛伏期時間的差異。對全班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并分析實驗結果(對本組實驗結果及全班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注:數據統計時注意剔除可疑數據。)
三、實驗結果及分析
p>0.05,故差異顯著。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不同的給藥途徑ni可剎米的對小白鼠作用效果不同
四、思考
不同給藥途徑對藥物作用有何影響?
答:給藥途徑不同,藥物進入血液循環的時間和劑量都不同,藥物作用時間也不同。例如:口服給藥由于首過效應和吸收等因素,血藥濃度曲線有較長的吸收期;而經脈注射的血藥濃度曲線沒有吸收期,藥物瞬間達到最大濃度,且起效快。
五、注意事項
1、在進行實驗之前,要對小白鼠進行稱重,然后進行分組進行實驗以使實驗結果更為可靠。
2、在實驗過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吵鬧以免驚擾小白鼠,影響實驗結果。
3、數據統計時注意剔除可疑數據。若全班實驗結果數據量不夠,或差異性太大則將兩個班或本部京江學院的結果合在一起統計。
實驗的報告5
一、問題的提出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教科書的基礎上強化閱讀訓練,豐富詞匯量,促進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提高,已經成為廣大英語教育者和英語學習者共同關心的問題。
然而,目前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閱讀速度、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課上仍以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為主,即使有提問或討論,也僅局限于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進行。教師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忽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重語言形式分析,忽視整體閱讀的指導,導致學生不能熟練閱讀外文書籍,也往往缺乏課后閱讀的能力。
詞匯也是制約閱讀的關鍵因素。專家統計,正常的閱讀能力需要4000——5000詞匯量,而我國外語教學大綱對語言要素要求方面逐漸降低。如在詞匯量要求方面,由平均每課時3、7個(1956年)降至每課時1、4——2、4個(1992、1993年);高中畢業時要求的詞匯量也由3500——4000詞(1963年)降至1200——20xx詞(1996年)。詞匯量的不足嚴重阻礙了學生英語言語水平的發展和提高,更不用說用英語開展正常的交際活動。
此外,對近五年的NMET試卷中閱讀理解題稍作研究,我們不難發現為了體現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該題的難度在逐年提高,繼續加強對讀速的要求。顯然,閱讀難度及閱讀速度的提高是今后統考試題的命題方向,現階段的閱讀教學方法應當隨之改進。應通過課堂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而把閱讀教學與英語測試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
高中英語“主動閱讀——自主發展”教改實驗的意義正在于此。
二、理論依據
《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廣泛、大量和快速的閱讀可以幫助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鞏固記憶,也有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以及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背景等。
人們使用語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語的能力,主要不是通過“學習”(learning)獲得的,而是通過“習得”(acquisition)獲得的。學習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對遣詞造句是有幫助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直接演化成語言能力。習得是在自然的交際環境中使用語言的潛意識過程。如果沒有習得,語言能力難以培養。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的過程就是習得的過程。
聽和讀是語言學習的兩個輸入渠道,讀,相對于聽而言,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簡單,且較少心理負擔的顯著特點。在沒有可能接受廣泛聽能訓練的大漢語語言環境中,唯有閱讀能在沒有他人參與的境界中讓學生接受足夠量的語言輸入,增加詞匯、短語、語法知識的復現率,增大語言的有效應用頻率,豐富語言經驗,讓學生借助它——它實質上是讀者與作者所描述的大千世界的自然交際活動——來掌握語言,并最終將生成閱讀能力,并由此輻射語言其他能力的提高。
根據第二語言習得中的“相互作用理論”和教育學中的“合作理論”,語言教學內容的組織可以通過交流和互動的模式進行。通過小組討論與互助,促進學生之間互相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教師指導得法,學生的主體作用則得以充分發揮,就能獲得相應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和水平。
三、實驗過程
(一)實驗目標
1、豐富知識通過閱讀不同題材的文章,認識3000個以上詞匯和相應數量的短語,能比較熟練地運用其中的20xx個積極詞匯和相應短語,從而擴大知識面,增加語言文字信息,從閱讀中了解社會、科學、經濟、文化、歷史、地理等知識,完成基本的信息積累。
2、培養語感通過閱讀習得語言,運用語言,從中完成語言的整體習得過程,并且以閱讀為龍頭,促進聽、說、寫能力的相應提高。
3、激發興趣通過選擇一些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比較自由地閱讀ShanghaiStudents'Post,比較流暢地閱讀中級英語讀物和一些名著的改寫本。
4、內化方法
通過閱讀積累一定閱讀量的同時,培養閱讀的方法,使閱讀的速度達到80——100WPM,正確理解率在70%以上,并且不斷完善解答問題的技巧,從而在整體上適應測試閱讀的要求。
(二)實驗前的測試調查及實驗對象的確定
實驗選用人數相當且男、女生比例接近的長汀一中20xx屆高二兩個理科班。實驗前以高二文理科分班前的龍巖市期末統考高一下學期試題成績為數據,進行了對比、統計。該試卷測試時間為120分鐘,試卷總分為100分,其中閱讀30分,成績差別不大。 綜合各方面因素,確定高二(7)班為對照班,高二(8)班為實驗班。兩個班均由同一位教師任教。
確定實驗班后,教師對學生進行了有關閱讀的問卷調查。先選擇中等難度的8篇短文,詞數近20xx,限時40分鐘,要求讀速約為50WPM,并根據這次測試設計了幾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在閱讀方面的情況是:
1、詞匯量少;有33、9%的學生詞匯量在1000個以下。
2、理解率低;24、9%的學生理解率低于60%,53、6%的學生理解率為70%——80%。
3、閱讀速度普遍偏低;約46、4%的學生達不到每分鐘50字的要求。
4、花在閱讀方面時間少;21、4%的學生每天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在10分鐘以下,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閱讀的僅為12、5%。
(三)實驗的實施
1、建立閱讀機制,確保閱讀落實
為便于分組閱讀、討論、檢查、評比,根據學生水平差異,兼顧座位的安排將實驗班劃分為12個閱讀小組(每組4——6人)。每組設一名小組長以便開展活動,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小組長、組員和指導教師都明確了相應的職責。小組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小組反饋會、向教師反饋小組閱讀進展情況、主持協調小組討論、協助教師提供閱讀材料、評選閱讀能手等;小組成員應廣泛進行課外閱讀,并做好閱讀筆記;教師的職責則是建立閱讀機制、完善學習小組、精選閱讀材料、指導閱讀材料、把握閱讀方向、制定階段目標、定期總結等。
2、精選閱讀材料,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除鼓勵小組成員之間或全班同學之間閱讀資源共享,還精選了各種課外閱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選材除了注意內容廣泛,可讀性強,易激發興趣這些標準外,還注意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篇幅較強,難度適中;材料新穎有時效,針對性強。教師除向學生提供有共性的閱讀材料,如人教社出版的《閱讀訓練》、《同步閱讀》外還根據循序閱讀的原則,近兩年的時間里指導學生閱讀了《閱讀外國》、《閱讀寓言》、《閱讀趣事》、《朗文英漢對照階梯閱讀叢書》第三、四級、《中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至三冊、《英語閱讀實用教程》初級篇和中級篇、《讀原著學英語》以及自編閱讀材料等近二十五萬字的材料,同時鼓勵學生訂閱ShanghaiStudents'Post,程度好的學生訂閱21stCentury。
3、擴大詞匯量和提高閱讀速度并重
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既取決于閱讀的速度,還取決于他從中學到的知識和受到的啟發,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創新意識,而這一切都與閱讀量有直接的關系。一個有志于掌握一門外語的中學生,應努力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單詞是構建語言基本單位,單詞掌握得越多,他在詞與詞之間可能建立的聯系就越多,他記憶詞的本事就越大。高考中對閱讀速度的要求達到了每分鐘50個詞以上,如果平時沒有養成在單位時間內高質量完成閱讀內容的習慣,是很難達到高考對學生閱讀的要求的。因此,提高閱讀速度是提高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閱讀速度,并且盡可能多地加強限時閱讀訓練。
4、加強學法指導,促進主動自主閱讀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當前學生閱讀習慣和方法普遍存在不足。比如視幅小,腦反應慢、回眸重讀、回眸倒讀、出聲閱讀、手指閱讀和搖頭閱讀等。教師應及時給予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盡快形成新的閱讀觀念和閱讀習慣。在教學中,教師總結了“五步教學法”對學生進行了指導。
第一步,瀏覽。訓練學生在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前,先瀏覽目錄、小標題、前言等。在閱讀正文之前,先瀏覽每一篇或每一段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尋找文章的主題句和結論,先總體了解文章的重要信息。第二步,質疑。要求學生根據初步獲得的信息,設置一些問題,并帶著這些問題再去閱讀。第三步,抓細節。要求學生仔細地閱讀文章和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了解本篇文章的短語、難點與詞的引申義等,并摘錄在讀書筆記上。第四步,引綱要。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綱契領,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綱要,并填寫在讀書筆記上。第五步,及時復習。復習既可“溫故而知新”,又可以幫助加深對課外文章的理解和認識,鞏固學生的新詞匯,彌補遺漏之處。在以上五步法的指導下,還要求學生不出聲,不復視,不復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克服把文字變成聲音,再去想其意義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閱讀時,眼睛每次移動的注視距離先是一個整句,然后過渡到整段,一口氣連續讀完幾組詞或幾個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以后,教師重點加強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指導,讓學生逐漸過渡到“主動閱讀——自主發展”的階段,真正懂得什么是閱讀。
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的同時,教師還注重建立學生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觀,培養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明白閱讀就是“PRACTICEINLEARNING,LEARNINGINPRACTICE”(學中用,用中學)。始終把“走在教師前頭”當作學習的勁頭動力;鼓勵他們掌握的詞匯量越多越好,并且讓學生的詞匯達到力所能及的量;教師還堅持鼓勵性教學原則,不斷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閱讀小組及成員的積極性。
四、實驗效果與分析
通過兩年的實驗,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1、學生增加了接觸目標語的機會,擴大了知識面,豐富了語言因素,從而帶動學生四種能力的提高,實現了外語學習的目的。福建省質量檢測試題是高考前一次規模較大的綜合性考試,該試卷形式和龍巖市統考試卷一樣,但總分值為150分,其中閱讀40分,難度也明顯更大,測試結果如下:(略)。
2、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增強了學習信心和興趣,提高了閱讀積極性,克服了閱讀的畏難情緒。高三下學期又進行了一次有關閱讀的問卷調查,結果與上次相比有了可喜的變化:
①詞匯量增大;78、6%的學生詞匯量超過20xx個。
②理解率提高,理解率在70%以上的有67、8%。
③閱讀速度加快,每分鐘閱讀50詞以上的達到80、1%,有41、1%的學生的讀速達到80——100WPM。
3、學生在好奇心與強烈閱讀需求等因素的驅使下,學生不再覺得課外閱讀是一種負擔,而是積極主動要求去做的快樂的事。這就真正實現了培養興趣,寓學于樂,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我愛學”,90%以上的學生認為閱讀是很有意義的事,有超過70%的學生養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
五、教改實驗的感受與思考
要搞好閱讀教改,教師除具備奉獻精神外,還應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斷摸索教學方法,最終實現教改目標。
為了選好材,教師自己必須增大閱讀量,盡多地閱讀各類學生關注的材料,對相應的語言點也必須爛熟于心,方能成竹在“講”,做到指點迷津于緊要處。此外,檢查反饋也相當費時費力,唯有及時準確的反饋才能持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通過教改實驗,取得了點滴成績,但仍需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如何根據不同的學習程度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因素、心理因素、閱讀動機和興趣等方面還有待于深入研究。
另外,進行實驗的時間雖有兩年,但由于高三學生忙于對付高考,花在閱讀方面的時間明顯減少,檢查反饋也相應弱化,該課題是否適用于高三年級還有待于繼續研究。
實驗的報告6
實驗名稱 用實驗證明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的氧氣含量有什么不同
實驗目的氧氣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含量越高
一、 實驗器材:藥品水槽、集氣瓶(250ml)兩個、玻片兩片、飲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盛放廢棄物的大燒杯。
二、實驗步驟
1.檢查儀器、藥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各項準備工作。 現象、解釋、結論及反應方程式 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 用飲料管向集氣瓶中吹氣,用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們呼出的氣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小于空氣中體,用玻璃片蓋好
4. 將另一集氣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蓋好。
5. 用燃燒的小木條分別伸入兩個集氣瓶內。
6. 觀察實驗現象,做出判斷,并向教師報告實驗結果。
7. 清洗儀器,整理復位。
實驗的報告7
一、實驗目的
1、了解抽樣定理在通信系統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樣及平頂抽樣的實現方法。
3、理解低通采樣定理的原理。
4、理解實際的抽樣系統。
5、理解低通濾波器的幅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6、理解低通濾波器的相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7、理解帶通采樣定理的原理。
二、實驗器材
1、主控&信號源、3號模塊各一塊
2、雙蹤示波器一臺
3、連接線若干
三、實驗原理
1、實驗原理框圖
保持電路平頂抽樣S1自然抽樣A-out抽樣脈沖抽樣輸出LPF-InLPFLPF-oUTmusic信號源被抽樣信號抗混疊濾波器抽樣電路編碼輸入譯碼輸出FIR/IIR3#信源編譯碼模塊FPGA數字濾波
圖1-1抽樣定理實驗框圖
2、實驗框圖說明
抽樣信號由抽樣電路產生。將輸入的被抽樣信號與抽樣脈沖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樣信號,自然抽樣的信號經過保持電路得到平頂抽樣信號。平頂抽樣和自然抽樣信號是通過開關S1切換輸出的。
抽樣信號的恢復是將抽樣信號經過低通濾波器,即可得到恢復的'信號。這里濾波器可以選用抗混疊濾波器(8階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濾波器)或FPGA數字濾波器(有FIR、IIR兩種)。反sinc濾波器不是用來恢復抽樣信號的,而是用來應對孔徑失真現象。
要注意,這里的數字濾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編譯碼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實驗時與信源編譯碼的內容沒有聯系。
四、實驗步驟
實驗項目一抽樣信號觀測及抽樣定理驗證
概述:通過不同頻率的抽樣時鐘,從時域和頻域兩方面觀測自然抽樣和平頂抽樣的輸出波形,以及信號恢復的混疊情況,從而了解不同抽樣方式的輸出差異和聯系,驗證抽樣定理。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信號源:MUSIc
信號源:A-oUT目標端口連線說明
模塊3:TH1(被抽樣信號)將被抽樣信號送入抽樣單元
模塊3:TH2(抽樣脈沖) 提供抽樣時鐘送入模擬低通濾波器
模塊3:TH3(抽樣輸出)模塊3:TH5(LPF-In)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調節主控模塊的W1使A-out輸出峰峰值為3V。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被抽樣信號MUSIc為幅度4V、頻率3K+1K正弦合成波。抽樣脈沖A-oUT為幅度3V、頻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1)觀測并記錄自然抽樣前后的信號波形:設置開關S13#為“自然抽樣”檔位,用示波器分別觀測MUSIc
主控&信號源
和抽樣輸出3#。
(2)觀測并記錄平頂抽樣前后的信號波形:設置開關S13#為“平頂抽樣”檔位,用示波器分別觀測MUSIc
主控&信號源
和抽樣輸出3#。
(3)觀測并對比抽樣恢復后信號與被抽樣信號的波形:設置開關S13#為“自然抽樣”檔位,用示波器觀測MUSIc
主控&信號源
和LPF-oUT3#,以100Hz的步進減小A-oUT
主控&信號源
的頻率,比較觀測并思考在抽樣脈沖頻率多小的情況下恢復信號有失真。
(4)用頻譜的角度驗證抽樣定理(選做):用示波器頻譜功能觀測并記錄被抽樣信號MUSIc和抽樣輸出頻譜。以100Hz的步進減小抽樣脈沖的頻率,觀測抽樣輸出以及恢復信號的頻譜。(注意:示波器需要用250kSa/s采樣率(即每秒采樣點為250K),FFT縮放調節為×10)。
注:通過觀測頻譜可以看到當抽樣脈沖小于2倍被抽樣信號頻率時,信號會產生混疊。
實驗項目二濾波器幅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概述:該項目是通過改變不同抽樣時鐘頻率,分別觀測和繪制抗混疊低通濾波和fir數字濾波的幅頻特性曲線,并比較抽樣信號經這兩種濾波器后的恢復效果,從而了解和探討不同濾波器幅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1、測試抗混疊低通濾波器的幅頻特性曲線。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目標端口連線說明信號源:A-oUT模塊3:TH5(LPF-In)將信號送入模擬濾波器
(2)開電,設置主控模塊,選擇【信號源】→【輸出波形】和【輸出頻率】,通過調節相應旋鈕,使A-oUT
主控&信號源
輸出頻率5KHz、峰峰值為3V的正弦波。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抗混疊低通濾波器的輸入信號為頻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用示波器觀測LPF-oUT3#。以100Hz步進減小A-oUTLPF-oUT3#的頻譜。記入如下表格:
A-oUT頻率/Hz 5K … 4.5K … 3.4K … 3.0K … 2、測試fir數字濾波器的幅頻特性曲線。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目標端口連線說明基頻幅度/V主控&信號源
輸出頻率,觀測并記錄
信號源:A-oUT模塊3:TH13(編碼輸入)將信號送入數字濾波器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FIR濾波器】。調節【信號源】,使A-out輸出頻率5KHz、峰峰值為3V的正弦波。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fir濾波器的輸入信號為頻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用示波器觀測譯碼輸出3#,以100Hz的步進減小A-oUT碼輸出3#的頻譜。記入如下表格:
A_out的頻率/Hz 5K … 4K … 3K … 2K ...基頻幅度/V主控&信號源
的頻率。觀測并記錄譯
由上述表格數據,畫出fir低通濾波器幅頻特性曲線。
思考:對于3KHz低通濾波器,為了更好的畫出幅頻特性曲線,我們可以如何調整信號源輸入頻率的步進值大小?
3、分別利用上述兩個濾波器對被抽樣信號進行恢復,比較被抽樣信號恢復效果。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信號源:MUSIc信號源:A-oUT目標端口連線說明模塊3:TH1(被抽樣信號) 提供被抽樣信號
模塊3:TH2(抽樣脈沖) 提供抽樣時鐘送入模擬低通濾波器送入FIR數字低通濾波器模塊3:TH3(抽樣輸出)
模塊3:TH5(LPF-In)模塊3:TH3(抽樣輸出)
模塊3:TH13(編碼輸入)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FIR濾波器】。調節W1
主控&信號源
使信號A-oUT輸出峰峰值為3V左右。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待抽樣信號MUSIc為3K+1K正弦合成波,抽樣時鐘信號A-oUT為頻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對比觀測不同濾波器的信號恢復效果:用示波器分別觀測
LPF-oUT3#和譯碼輸出3#,以100Hz步進減小抽樣時鐘A-oUT的輸出頻率,對比觀測模擬濾波器和FIR數字濾波器在不同抽樣頻率下信號恢復的效果。(頻率步進可以根據實驗需求自行設置。)思考:不同濾波器的幅頻特性對抽樣恢復有何影響?實驗項目三濾波器相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概述:該項目是通過改變不同抽樣時鐘頻率,從時域和頻域兩方面分別觀測抽樣信號經fir濾波和iir濾波后的恢復失真情況,從而了解和探討不同濾波器相頻特性對抽樣信號恢復的影響。
1、觀察被抽樣信號經過fir低通濾波器與iir低通濾波器后,所恢復信號的頻譜。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信號源:MUSIc信號源:A-oUT目標端口連線說明模塊3:TH1(被抽樣信號) 提供被抽樣信號模塊3:TH2(抽樣脈沖) 提供抽樣時鐘將信號送入數字濾波器模塊3:TH3(抽樣輸出)模塊3:TH13(編碼輸入)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調節W1
主控&信號源
使信號A-oUT輸出峰峰值為3V左右。
(3)此時實驗系統初始狀態為:待抽樣信號MUSIc為3K+1K正弦合成波,抽樣時鐘信號A-oUT為頻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a、觀測信號經fir濾波后波形恢復效果:設置主控模塊菜單,選擇【抽樣定理】→【FIR濾波器】;設置【信號源】使A-oUT輸出的抽樣時鐘頻率為7.5KHz;用示波器觀測恢復信號譯碼輸出3#的波形和頻譜。
b、觀測信號經iir濾波后波形恢復效果:設置主控模塊菜單,選擇【抽樣定理】→【IIR濾波器】;設置【信號源】使A-oUT輸出的抽樣時鐘頻率為7.5KHz;用示波器觀測恢復信號譯碼輸出3#的波形和頻譜。
c、探討被抽樣信號經不同濾波器恢復的頻譜和時域波形:
被抽樣信號與經過濾波器后恢復的信號之間的頻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否就是說原始信號能夠不失真的恢復出來?用示波器分別觀測fir濾波恢復和iir濾波恢復情況下,譯碼輸出3#的時域波形是否完全一致,如果波形不一致,是失真呢?還是有相位的平移呢?如果相位有平移,觀測并計算相位移動時間。
2、觀測相頻特性
(1)關電,按表格所示進行連線。
源端口目標端口連線說明信號源:A-oUT模塊3:TH13(編碼輸入)使源信號進入數字濾波器
(2)開電,設置主控菜單,選擇【主菜單】→【通信原理】→【抽樣定理】→【FIR濾波器】。
(3)此時系統初始實驗狀態為:A-oUT為頻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實驗操作及波形觀測。
對比觀測信號經fir濾波后的相頻特性:設置【信號源】使A-oUT輸出頻率為5KHz、峰峰值為3V的正弦波;以100Hz步進減小A-oUT輸出頻率,用示波器對比觀測A-oUT控&信號源主和譯碼輸出3#的時域波形。相頻特性測量就是改變信號的頻率,測輸出信號的延時(時域上觀測)。記入如下表格:
A-oUT的頻率/Hz被抽樣信號與恢復信號的相位延時/ms 3.5K 3.4K 3.3K ...
五、實驗報告
1、分析電路的工作原理,敘述其工作過程。
2、繪出所做實驗的電路、儀表連接調測圖。并列出所測各點的波形、頻率、電壓等有關數據,對所測數據做簡要分析說明。必要時借助于計算公式及推導。
3、分析以下問題:濾波器的幅頻特性是如何影響抽樣恢復信號的?簡述平頂抽樣和自然抽樣的原理及實現方法。
答:濾波器的截止頻率等于源信號譜中最高頻率fn的低通濾波器,濾除高頻分量,經濾波后得到的信號包含了原信號頻譜的全部內容,故在低通濾波器輸出端可以得到恢復后的原新號。當抽樣頻率小于2倍的原新號的最高頻率即濾波器的截止頻率時,抽樣信號的頻譜會發生混疊現象,從發生混疊后的頻譜中無法用低通濾波器獲得信號頻譜的全部內容,從而導致失真。
平頂抽樣原理:抽樣脈沖具有一定持續時間,在脈寬期間其幅度不變,每個抽樣脈沖頂
部不隨信號變化。實際應用中是采用抽樣保持電路來實現的。
自然抽樣原理:抽樣脈沖具有一定持續時間,在脈寬期間其幅度不變,每個抽樣脈沖頂部隨信號幅度變化。用周期性脈沖序列與信號相乘就可以實現。
4、思考一下,實驗步驟中采用3K+1K正弦合成波作為被抽樣信號,而不是單一頻率的正弦波,在實驗過程中波形變化的觀測上有什么區別?對抽樣定理理論和實際的研究有什么意義?
答:觀測波形變化時更穩定。使抽樣定理理論的驗證結果更可靠。
實驗步驟:
(1)觀測并記錄自然抽樣前后的信號波形:設置開關K1為“自然抽樣”檔位,用示波器觀測。
(2)觀測并記錄平頂抽樣前后的信號波形:設置開關K1為“平頂抽樣”檔位,用示波器觀測。
(3)觀測并對比抽樣恢復后信號與被抽樣信號的波形:設置開關K1為“自然抽樣”
檔位,用示波器觀測頻率,比較觀測并思考在抽樣脈沖頻率多小的情況下恢復信號有失真。
實驗的報告8
一、實驗目的
1.學會識別精餾塔內出現的幾種操作狀態,并分析這些操作狀態對塔性能的影響;
2.學會精餾塔性能參數的測量方法,并掌握其影響因素;
3.測定精餾過程的動態特性,提高學生對精餾過程的認識。
二、實驗原理
1.理論塔板數的圖解求解法
對于二元物系,如已知其汽液平衡數據,則根據精餾塔的操作回流比、塔頂餾出液組成及塔底釜液組成計算得到操作線,從而使用圖解求解法,繪圖得到精餾操作的理論塔板數。
精餾段操作線方程:
提餾段操作線方程:
用圖解法求算理論塔板的理論依據為:
(1)根據理論塔板定義,離開任一塔板上氣液兩相的濃度x n和y n必在平衡線上;
(2)根據組分物料衡算,位于任兩塔板間兩相濃度x n和y n+1必落在相應塔段的操作線上。
本實驗采用全回流的操作方式,即。此時,精餾段操作線和提餾段操作線簡化為:
2.總板效率
精餾操作的總板效率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N T為理論塔板數,N P為實際塔板數。
3.折光率與液相組成
本實驗通過測量塔頂餾出液與塔底釜液的折光率,計算得到餾出液與釜液的組成。對30%下質量分率與阿貝折光儀讀數之間關系可按下列回歸式計算:
式中,w為質量分率,n30為30oC下的折光指數。
測量溫度下的折光指數與30oC下的折光指數之間關系可由下式計算:
式中,n t為測量溫度下的折光指數,t為測量溫度。測量溫度可從阿貝折光儀上讀出。
餾出液與釜液的質量分數與摩爾分數之間的關系可由下式表示:
三、實驗步驟
1.實驗前檢查實驗裝置上的各個旋塞、閥門均應處于關閉狀態;電流電壓表及電位器位置均為零;
2.打開塔頂冷凝器的冷卻水,冷卻水的水量約為8升/分鐘;
3.接上電源閘,按下裝置上總電源開關,調節回流比控制器至全回流狀態;
4.調節電位器使加熱電壓為70V,開始計時并測量塔頂溫度。剛開始時每隔5分鐘記錄一
實驗的報告9
實驗課程名稱開課學院理學院指導老師姓名學生姓名學生專業班級
20xx— 20xx學年第學期
實驗課程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課程_________________
名稱: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的報告10
一、創意說明:
實驗是科學之母,才智是實驗之子。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學會積極地動手動腦,在實驗中學習、體會科學與真理,必定會為孩子的成長之路灑下一片更燦爛的陽光。我們大家都知道人、動物、鳥類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玻璃杯雖然沒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嗎?
二、實驗材料:
玻璃杯1個、蠟燭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塊、厚書2本、自來水少許
三、實驗步驟;
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來水中浸泡一下。
2、接著把玻璃板的一頭放在桌子上,另一頭用兩本書墊起。
3、再次將玻璃杯的杯口沾一些水,然后倒扣在玻璃板的上端。
4、最后將蠟燭點燃后去烤杯子的底部和四周。
四、實驗結果
我神奇地發現倒立在玻璃板上的玻璃杯居然自己慢慢地從上面“走”了下來。
五、注意事項
經過自己多次反復的實驗,我發現兩本書加起來的高度大約只要在5厘米左右,如果太高或太低的話,玻璃杯在“向下走”的過程中不會很自由順利、很自然。
六、研究結果
用蠟燭去烤玻璃杯底部和四周的時候,杯子中的空氣受熱膨脹,體積變大,裝不下的空氣就會往外擠,但是由于杯口是倒立著的,并且又被一層水封閉著,熱空氣出不去,就只能把杯子向上頂起一點,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杯子就自己慢慢地向下“走”了。
七、實驗心得
通過這個實驗我認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強盛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人才成長的基因,小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實驗的報告11
器材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并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實驗的報告12
此次只實習了短短的三周。雖說時間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獲很大、受益匪淺,它不但極大地加深了我對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僅使我在理論上對Java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實踐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更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對我來說受益匪淺。除此以外,我知道了什么叫團隊,怎樣和團隊分工合作;同時我還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別人溝通,如何更好地去陳述自己的觀點,如何說服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這也是第一次讓我親身感受到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吧!這次實習對于我以后學習、找工作也是受益匪淺的,在短短的三周中相信這些寶貴的經驗會成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這對于我的學業,乃至我以后人生的影響無疑是極其深遠的。
這次實習雖然是我們的第一次,不過同學們表現不錯,由此看來,我們在進入大學的這幾個月里學到了不少的專業知識,只是自己感覺不到而已。對于所學專業,我們不能過于自卑和擔憂,否則會妨礙自己學習。實習是學習Java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我們鞏固專業知識、掌握工作技能,提高就業籌碼。
我把本次為期三周的實習看作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通過這周的實習和學習,我知道了此次實習的目的,也清楚目前自己的不足,那就是缺乏相應的知識與經驗,對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能夠很好地運用于實踐操作。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經過這次自身的切身實踐,我才深切地理會到了“走出課堂,投身實踐”的必要性。平時,我們只能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紙上談兵,思維的認識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課本的范圍之內,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就導致我們對專業知識認識的片面性,使得我們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限制了我們網絡知識水平的提高。但是課本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是為我們的實際操作指明了方向、提供相應的方法,真正的職業技巧是要我們從以后的實際工作中慢慢汲取的。而針對實際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問題,我們不能拘泥于課本,不可純粹地“以本為本”。
在這次實習中我得到了許多收獲,我第一次體會到Java工程師的工作是什么樣子的,也發現了很多不曾注意到的細節,在實習的演示過程中,我對作為一名Java工程師注意的事項應該從小事做起、從基本做起。把職業能力訓練與職業素質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信這對我接下來學習專業知識會起到很有效的幫助,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會以作為一名職業人的身份在這幾個方面要求自己,嚴格自我,向Java工程師靠近。
而經過這次實習,讓我明白如果是一個完整項目的開發,必須由團隊來分工合作,否則,即費力又費時還做不好這個項目。因此不管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要和老師、同學保持良好的關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于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實習結束了感覺雖然辛苦,但很充實。我想這就是Java工程師的工作。我也體會到Java工程師成功地完成一個任務的那種興奮,那種小有成就的感覺是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體會的。
總之,這次實習為我提供了與眾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體會,從書本中面對現實,為我將來走上社會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作為在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吸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自己有了能力,到時候才會是“車到山前必有路”。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屬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希望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在以后的學習或工作中以務實的態度給提供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為大家的成才與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并希望同學們要做好角色定位,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學熟、學精。
多學習和收集與項目有關的資料,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多請教經驗豐富的老師,使他們好的經驗能夠對自己起到借鑒作用,在他們的幫助下,能夠很快的培養自己的管理技能及節省時間,避免做無用功,也可以讓自己了解很多項目管理上的捷徑,從而減少自己會遇到的挫折和錯誤。
實驗的報告13
按照《山西省衛生廳關于對二級以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及其實驗活動進行備案工作的通知》,以及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我科室結合自身實際特點和情況制訂了相應的內控制度以保證科室的正常運轉及人員的安全,并隨著環境變化不斷調整、完善,使之更有利于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保證質量以及實驗室人員的操作安全。
太鋼總醫院燒傷整形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有房間5間,分別為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緩沖區和無菌區,符合實驗室建筑規劃標準。現有工作人員1人,初級職稱。工作項目為一般臨床標本的一般細菌培養鑒定+藥物敏感試驗,一般涂片細菌學檢測,另承擔醫院感染的實驗室監測部分。科室有完善的SOP文件,以及各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保障科室工作運行條理,流暢。完善臨床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實現臨床實驗室的現代化管理與臨床科室的無縫對接,使臨床檢驗信息得到廣泛持續使用,更有效的為臨床和病人服務。 為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人員的安全,科室制定了詳細嚴謹的各項規章制度,主要包括《檢驗科工作制度》、《檢驗科核查制度》、《檢驗科標本管理制度》、《檢驗科質量管理制度》、《檢驗科質量管理
制度》、《檢驗科生物安全培訓制度》、《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菌株、毒株保存制度》、《檢驗科醫療垃圾處理辦法》、《檢驗科消毒隔離管理制度》、《檢驗科生物安全事件處理預案》、《檢驗科預防感染管理制度》、《檢驗科方法保證制度》等等,科室管理嚴格、細致,科室設備主要有:壓力蒸汽滅菌器,培養箱以及冰箱、凈化臺等常用設備,本室人員工作嚴格按照SOP文件,及時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檢驗報告。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在現有的人員和設備上盡職盡責,不斷學習新技術,引進新設備,為以后科室更好的發展努力,為患者的醫治提供更滿意的服務。
太鋼總醫院燒傷整形中心檢驗科
20xx.8.7
實驗的報告14
一、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3
光學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質中傳播時各種性質的學科。物理光學過去也稱“波動光學”,從光是一種波動出發,能說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現象。而在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麥克斯韋關于光是電磁波的假說以后,物理光學也能在這個基礎上解釋光在傳播過程中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的部分現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獲得一定成功。但光的電磁理論不能解釋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現象,如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及各種原子和分子發射的特征光譜的規律等;在這些現象中,光表現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紀以來,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學的另一部門“量子光學”。
【楊氏干涉實驗】楊格于1801年設法穩定兩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見光之干涉實驗,并由此求出可見光波之波長。其方法是,使太陽光通過一擋板上之小孔使成單一光源,再使此單一光源射到另一擋板上,此板上有兩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與單光源等距離,則此兩同相位之兩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條紋。因為通過第二擋板上兩小孔之光因來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長相等,并且維持一定的相位關系(一般均維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變的干涉條紋。若X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條紋與中心點O的距離,D為雙孔所在面與屏幕之間的距離,2a為兩針孔S1,S2間之距離(通常小于1毫米),λ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發出的光之波長。
兩光源發出的兩列光源必然在空間相迭加,在傳播中兩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當兩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疊之點必為亮點。這些亮點至S1與S2的光程差必為波長λ的整數倍。在兩列波的波峰與波谷相重疊之點必為暗點,這些暗點至S1與S2的光程差必為波長λ/2的整數倍。實驗結果的干涉條紋,它是以P0點為對稱點而明暗相間的條紋。P0點處的中央條紋是明條紋。當用不同的單色光源作實驗時,各明暗條紋的間距并不相同。波長較短的單色光如紫光,條紋較密;波長較長的單色光如紅光,條紋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實驗,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條紋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條紋的兩側,由于各單色光的明暗條紋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紅的彩色條紋。
實驗的報告15
一、目的及任務
①熟悉精餾的工藝流程,掌握精餾實驗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結構,觀察塔板上汽—液接觸狀況。
③測定全回流時的全塔效率及單塔效率。
④測定部分回流時的全塔效率。
⑤測定全塔的濃度(或溫度)分布。
⑥測定塔釜再沸器的沸騰給熱系數。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餾塔中,由塔釜產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與來自塔頂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實現多次接觸,進行傳熱與傳質,使混合液達到一定程度的分離。回流是精餾操作得以實現的基礎。塔頂的回流量與采出量之比,稱為回流比。
回流比是精餾操作的重要參數之一,其大小影響著精餾操作的分離效果和能耗。回流比存在兩種極限情況: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離任務,則需要無窮多塔板的精餾塔。當然,這不符合工業實際,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個操作限度。若操作處于全回流時,既無任何產品采出,也無原料加入,塔頂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這在生產中午實際意義。但是由于此時所需理論板數最少,又易于達到穩定,故常在工業裝置的開停車、排除故障及科學研究時采用。
實際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餾操作中,若回流系統出現故障,操作情況會急劇惡化,分離效果也將變壞。
板效率是體現塔板性能及操作狀況的主要參數,有以下兩種定義方法。
(1)總板效率E
E=N/Ne
式中E——總板效率;N——理論板數(不包括塔釜);
Ne——實際板數。
(2)單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Eml——以液相濃度表示的單板效率;
xn,xn—1——第n塊板和第n—1塊板的液相濃度;
xn*——與第n塊板氣相濃度相平衡的液相濃度。
總板效率與單板效率的數值通常由實驗測定。單板效率是評價塔板性能優劣的重要數據。物系性質、板型及操作負荷是影響單板效率的重要因數。當物系與板型確定后,可通過改變氣液負荷達到最高板效率;對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條件下,測定其單板效率,以評價其性能的優劣。總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離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設計中。
若改變塔釜再沸器中加熱器的電壓,塔內上升蒸汽量將會改變,同時,塔釜再沸器電加熱器表面的溫度將發生變化,其沸騰給熱系數也將發生變化,從而可以得到沸騰給熱系數與加熱量的關系。由牛頓冷卻定律,可知Q=αA△tm
式中Q——加熱量,kw;
α——沸騰給熱系數,kw/(m2*K);
A——傳熱面積,m2;
△tm——加熱器表面與主體溫度之差,℃。
若加熱器的壁面溫度為ts,塔釜內液體的主體溫度為tw,則上式可改寫為
Q=aA(ts—tw)
由于塔釜再沸器為直接電加熱,則加熱量Q為Q=U2/R式中U——電加熱的加熱電壓,V;R——電加熱器的電阻,Ω。
三、裝置和流程
本實驗的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有精餾塔、回流分配裝置及測控系統組成。
1。精餾塔
精餾塔為篩板塔,全塔共八塊塔板,塔身的結構尺寸為:塔徑∮(57×3。5)mm,塔板間距80mm;溢流管截面積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塊塔板開有43個直徑為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間距為6mm。為了便于觀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觸情況,塔身設有一節玻璃視盅,在第1—6塊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樣口。
蒸餾釜尺寸為∮108mm×4mm×400mm。塔釜裝有液位計、電加熱器(1。5kw)、控溫電熱器(200w)、溫度計接口、測壓口和取樣口,分別用于觀測釜內液面高度,加熱料液,控制電加熱裝置,測量塔釜溫度,測量塔頂與塔釜的壓差和塔釜液取樣。由于本實驗所取試樣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內可視為一塊理論板。塔頂冷凝器為一蛇管式換熱器,換熱面積為0。06m2,管外走冷卻液。
圖1精餾裝置和流程示意圖
1、塔頂冷凝器
2、塔身
3、視盅
4、塔釜
5、控溫棒
6、支座
7、加熱棒
8、塔釜液冷卻器
9、轉子流量計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緩沖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計
2、回流分配裝置
回流分配裝置由回流分配器與控制器組成。控制器由控制儀表和電磁線圈構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個入口管、兩個出口管及引流棒組成。兩個出口管分別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為一根∮4mm的玻璃棒,內部裝有鐵芯,塔頂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順著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實現塔頂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
即當控制器電路接通后,電磁圈將引流棒吸起,操作處于采出狀態;當控制器電路斷開時,電磁線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處于回流狀態。此回流分配器可通過控制器實現手動控制,也可通過計算機實現自動控制。
3、測控系統
在本實驗中,利用人工智能儀表分別測定塔頂溫度、塔釜溫度、塔身伴熱溫度、塔釜加熱溫度、全塔壓降、加熱電壓、進料溫度及回流比等參數,該系統的引入,不僅使實驗跟更為簡便、快捷,又可實現計算機在線數據采集與控制。
4、物料濃度分析
本實驗所用的體系為乙醇—正丙醇,由于這兩種物質的折射率存在差異,且其混合物的質量分數與折射率有良好的線性關系,故可通過阿貝折光儀分析料液的折射率,從而得到濃度。這種測定方法的特點是方便快捷、操作簡單,但精度稍低;若要實現高精度的測量,可利用氣相色譜進行濃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與質量分數(以乙醇計)的關系如下。
.=60.8238—44.0529nD式中。——料液的質量分數;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數據為由實驗測得)。
四、操作要點
①對照流程圖,先熟悉精餾過程中的流程,并搞清儀表上的按鈕與各儀表相對應的設備與測控點。
②全回流操作時,在原料貯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爾分數)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啟動進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達250~300mm。
③啟動塔釜加熱及塔身伴熱,觀察塔釜、塔身t、塔頂溫度及塔板上的氣液接觸狀況(觀察視鏡),發現塔板上有料液時,打開塔頂冷凝器的水控制閥。
④測定全回流情況下的單板效率及全塔效率,在一定的回流量下,全回流一段時間,待該塔操作參數穩定后,即可在塔頂、塔釜及相鄰兩塊塔板上取樣,用阿貝折光儀進行分析,測取數據(重復2~3次),并記錄各操作參數。
⑤實驗完畢后,停止加料,關閉塔釜加熱及塔身伴熱,待一段時間后(視鏡內無料液時),切斷塔頂冷凝器及釜液冷卻器的供水,切斷電源,清理現場。
五、報告要求
①在直角坐標系中繪制x—y圖,用圖解法求出理論板數。
②求出全塔效率和單板效率。
③結合精餾操作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六、數據處理
(1)原始數據
①塔頂:nD1=1.3597,nD2=1.3599;塔釜:nD1=1.3778,nD2=1.3779
nD1=1.3658,nD2=1.3658;nD1=1.3678,nD2=1.3681。
②第四塊板:第五塊板:
(2)數據處理
①由附錄查得101.325kPa下乙醇—正丙醇t—x—y關系:
表1:乙醇—正丙醇平衡數據(p=101.325kPa)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液相組成x氣相組成y沸點/℃ 0 、0.126 、0.188 、0.210 、0.358 、0.461 、0.546、 0.600 、0.663 、0.844 、1.0
0 、0.240 、0.318 、0.339、 0.550、 0.650、 0.711、 0.760、 0.799 、0.914、 1.0
97.16 、93.85 、92.66 、91.60 、88.32 、86.25、 84.98 、84.13、 83.06、 80.59、 78.38
乙醇沸點:78.38℃,丙醇沸點:97.16℃。純溶質(溶劑)折光率原始數據
純物質冰乙醇正丙醇
折光率
1.3581 、1.3579 、1.3809、 1.3805
均值1.3580 、1.3807
回歸方程:
由質量分數m=A—BnD代入m1=1 nD1=1.3580與m2=0 nD2=1.3807得=60.8238—44.0529nD ① ②原始數據處理:
表2:原始數據處理
名稱
塔頂塔釜第4塊板第5塊板
折光率nD
1.3597 、1.3778 、1.3658 、1.3678
折光率nD
1.3599 、1.3779 、1.3658、 1.3681
平均折光率nD質量分數ω摩爾分數x
1.3598 、1.37785 、1.3658 、1.36795
0.9207、 0.1255 、0.6563、 0.5616
0.9380 、0.1577 、0.7136、 0.6256
以塔頂數據為例進行數據處理:
DnD1.nD2
1.3597.1.3599
1.3598
將平均折光率帶入①式
60.8238.44.0529nD.60.8238.44.0529.1.3598.0.9207
0.9207
x...0.9380
1—0.92071—0.9207
乙醇。正丙醇4660
③在直角坐標系中繪制x—y圖,用圖解法求出理論板數。
乙醇
參見乙醇—丙醇平衡數據作出乙醇—正丙醇平衡線,全回流條件下操作線方程為y=x,具體作圖如下所示(塔頂組成,塔釜組成):
圖2:乙醇—正丙醇平衡線與操作線圖
④求出全塔效率和單板效率。
由圖解法可知,理論塔板數為6。2塊(包含塔釜),故全塔效率為E。
第5塊板的入板液相濃度x4=0。7136,出板組成x5=0。6256
由y5=x4=0。7136查圖2中乙醇和正丙醇相平衡圖,得x5=0。5490N6。2.100%。。100%。77。5%N總8
則第5塊板單板效率Em1,5。
0。7136。0。6256
。100%。53。46%
0。7136。0。5490
七、誤差分析及結果討論
1。誤差分析:
(1)實驗過程誤差:測定折光率時溶質組分有所揮發造成數據誤差
(2)數據處理誤差:使用手繪作圖法求取理論塔板數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尤其是在求取x5=0。5490時,直接在圖上尋找對應點,誤差較大。
(3)折光儀和精餾塔自身存在的系統誤差。
2。結果討論:
此次實驗測得的全塔效率為77。5%,單板效率為53。46%,全回流操作穩定,全塔效率和塔板效率較為合理。
八、思考題
1。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點,在生產中有什么實際意義。如何測定全回流條件下的氣液負荷。
答:a、冷凝后的液體全部回流至塔內,這稱作全回流。簡單來說,就是塔頂蒸汽冷凝后全部又回到了塔中繼續精餾。
b、D=0,實際生產是沒有意義的,但一般生產之前精餾塔都要進行全回流操作,因為剛開始精餾時,塔頂的產品還不合格,而且讓氣液充分接觸,使精餾塔盡快穩定、平衡。
U2
Qq。r R c、要測定全回流條件下的氣液負荷,利用公式,其中塔釜的加熱電壓和電阻已知,查出相變焓,則可以求出汽化量q,則有在全回流下L=V=q。
【實驗的報告】相關文章:
實驗的報告11-03
實驗的報告01-27
滴水實驗的實驗報告07-13
實驗報告實驗心得10-18
化工實驗的實驗報告12-25
科技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9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5
測量血壓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
示波器的使用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