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報告集合1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十分的重要,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實驗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實驗報告1
思考:
不許碰肥皂泡,你能讓“脆弱”的肥皂泡不斷地自己變得越來越大嗎?
材料:
剪刀、吸管、圓紙筒、盆子、肥皂水
操作:
1、準備一些濃肥皂液,使吹出的肥皂泡不會輕易破裂。
2、用小剪刀在吸管的一端剪出4個同樣深的切口,再將剪出的切條向后折。
3、用吸管有切條的一端吹出很大的泡泡來。
4、將衛生紙中間的圓紙筒一端用水潤濕,迅速而輕巧地將肥皂泡放到浸濕的紙筒上,讓肥皂泡穩穩地站在紙筒的一端。
5、在盆子中裝入大半盆水,把圓紙筒沒有肥皂泡的一端向下伸入水中。
6、慢慢向下壓紙筒,直到紙筒的大部分都沒入水中。
7、如果肥皂泡破裂就重復做一次上述步驟。
8、肥皂泡會越變越大,最后,“砰”地一聲輕響,肥皂泡破了。
原因:
把紙筒向水下壓時,筒內的空氣受到水的壓力,自身壓力就會變大,使越來越多的空氣滲進上方的肥皂泡中,將肥皂泡越吹越大。
科學實驗報告2
一、目的要求
認識各大類巖漿巖的主要代表巖石,學習肉眼鑒定巖漿巖的方法。
了解巖漿巖的結構、構造和它們在地殼中的產出狀態。
學習沉積巖的肉眼鑒定方法,加深對沉積作用的理解。通過鑒定初步認識常見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積巖。
通過實驗了解變質巖的主要特征;認識一些常見變質礦物和變質巖類型,加深對變質作用的理解。
通過對未知巖石標本的鑒定,達到復習和鞏固對三大類巖石特征的認識,了解變質巖、巖漿巖及沉積巖的一些主要區別,進一步掌握肉眼鑒定巖石的步驟和方法。
二、預習要點
巖漿巖的常見造巖礦物如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閃石、輝石、橄欖石等。
巖石的結構和構造概念。
巖漿巖的分類依據及其主要代表性巖石。
巖漿巖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鑒定方法。
了解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和分類;巖石的構造與結構;各沉積巖類具代表性巖石的特征。 變質作用的概念;變質礦物;變質巖的結構與構造;變質巖的分類及其代表巖石。
三、實驗用品
標本:
巖漿巖: 花崗巖、偉晶花崗巖、正長巖 、閃長巖、輝長巖 、橄欖巖 、 花崗斑巖、流紋巖 、金伯利巖 、玄武巖、流紋巖、安山巖。
沉積巖:礫巖、粗砂巖、細砂巖、豆狀灰巖、生物灰巖、粉砂巖、頁巖、油頁巖、石灰巖、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豆狀灰巖、白云巖、波痕、泥裂、水平層理、波狀層理、交錯層理、結核等。
變質巖:片巖、千枚巖、板巖、片麻巖、石英巖、大理巖、蛇紋巖、矽卡巖、角巖、混合巖。
工具:小刀,放大鏡,稀鹽酸等。
四、實驗內容,方法與注意事項
主要分類及分析
(1)巖漿巖:
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長石、角閃石、黑云母、輝石、橄欖石。酸性巖漿巖中前幾種礦物居多,而基性巖漿巖中則偏向于后者。也因此,在巖石的顏色上來說由肉紅色--灰白色--黑色變化。
結構上來說,侵入的巖漿巖里面的礦物應該是較均勻的分布,巖石呈現塊狀。而噴出的流紋巖中會呈現一些流動構造;以及噴出的安山巖和玄武巖中會有氣孔和杏仁狀構造,這種特殊的結構構造也是它們的鑒定標志。
(2)沉積巖:
由于組成沉積巖的礦物都是經過了風化和搬運,所以一般來講每種沉積巖在成分上相對較簡單。沉積巖的劃分就是根據成分劃分的,泥巖、碳酸鹽巖、石英(長石)砂巖。所以沉積巖就以某種成分為主(如以泥質、或以石英等)。
構造上沉積巖一般都呈現層狀構造。當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話可能見不到層理而是塊狀的。
沉積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生物的出現。尤其在碳酸鹽巖里面貝殼等生物的出現很普遍,這是一大鑒別標志。
(3)變質巖:
變質巖是巖漿巖和沉積巖經過后期的高溫或者高壓過后,原來的巖石經過了成分和構造上的改造而形成。所以成分上來講除了與前兩種巖有相同的造巖礦物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屬于變質巖的專有礦物或者礦物組合。例如紅柱石,出現紅柱石的巖石就必定是低級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石榴石與紫蘇輝石組成的代表高溫高壓環境的麻粒巖。
但手表本鑒別變質巖更主要的依據是其結構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的變質巖很多都具有片狀結構,也因此變質巖能以結構構造來命名為片巖、片麻巖等。
科學實驗報告3
實驗內容 5做一個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結論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4
三年級x班x組組長:實驗時間年x月x日
實驗名稱: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實驗目的:想辦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開。
所用器材:(裝置)燒杯、玻璃棒、水、土壤等。
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裝半杯水,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2、用玻璃棒沿著一個方向輕輕攪拌。
3、靜置一會兒,觀察水中的土壤。
實驗結果:土壤分成了兩層。
認識與結論:
上層的土壤顆粒小,是粘土;下層的土壤顆粒大,是砂。
科學實驗報告5
實驗內容 6改變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 生態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
實驗現象 1. 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 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6
實驗內容 7陽光下的影子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實驗步驟 1、做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實驗現象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結論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7
隨著科學課程改革的日益發展,科學實驗也隨之有了較明顯的變化,實驗的種類日漸繁多,如由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和應用性實驗的逐漸過渡,由定性實驗向定量實驗的逐漸轉變,由課內實驗向家庭實驗、研究性實驗的逐步擴大……在新的形勢下科學實驗報告應該如何書寫呢?不同的年級階段要求不同,高年級階段學生要能夠自主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或撰寫科學小論文,不同的實驗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實驗報告的書寫內容上應不必強求一致,該繁則繁,該簡則簡。
一、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
一般情況下化學實驗報告是根據實驗步驟和順序從六方面展開來寫的:
1.實驗名稱: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么,使實驗在明確的目的下進行,可避免學生無目的的忙碌。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注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這是很重要的實驗資料,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的查找時進行核對。
3.實驗器材: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藥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此項書寫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儀器的用法和用途、藥品的作用,從而有助于理解實驗的原理和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實驗報告中應該有為完成實驗所用試劑的濃度和儀器的規格。
4.實驗步驟: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這是報告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此項可以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明確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實驗的設計原理,掌握實驗的核心部分,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此項中還應寫出實驗的注意事項,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5.實驗現象:正確如實地記錄實驗現象或數據,為表述準確應使用專業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這是報告的主體部分,對實驗現象進行記錄,應要求學生即使得到的結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找出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養成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6.實驗結論:對于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象運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這是實驗報告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
二、在實驗報告的書寫過程中,應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
教師應結合科學實驗報告的特點指導學生書寫。科學實驗報告有如下特點:
1.以說明為主。即實驗報告以說明為主,不用像記敘文一樣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更不用在說明過程中展開聯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觀感受的出現。
2.必須記實,資料客觀。實驗報告所使用的資料都應是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獲得的數據。這些內容應是客觀、真實、確切的,不允許有半點虛假。
3.盡量用圖解輔助。
圖解可以增加實驗報告的表達能力,比如實驗裝置有時較復雜,光靠文字無法完全說明,如果使用圖解輔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圖解有時也可以省略繁瑣的實驗步驟的表達;對于非標準儀器的使用,則必須進行圖解說明,使他人對本實驗所用儀器能有一個感性認識。
4.表達準確簡明。準確,就是按照實驗的客觀實際,選擇合乎科學學科特點的最恰當的詞句,科學地表達意思;簡明,就是在說明問題時語言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達。教師可以利用書寫表達方面的要求訓練學生科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提高科學素養。
三、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實驗類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設計不同形式的報告。
對于常見的驗證性實驗,由于實驗內容較多且相互間無過多聯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塊: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實驗項目的順序,羅列成條,完整表述即可。近年來科學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探究性實驗,這種類型的實驗重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一些實驗問題,因此重點在實驗的設計和評價上。實驗內容較為單一,只圍繞一個主題,但實驗各環節聯系緊密。這類科學實驗的書寫格式較為開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羅列式或論文式等。
論文式實驗報告要求以論文形式書寫實驗,除適用于以上實驗類型外,更加適用于科學研究性學習的實驗以及一些家庭和課外實驗。這可以為撰寫科學小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教師對論文式實驗報告應作細致的說明和指導。
論文式實驗報告應包括:
(1)選擇該項實驗課題的原因。
(2)實驗采用的方法。
(3)實驗設計依據的原理。
(4)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
(5)實驗結果及分析。
(6)實驗結論。
(7)實驗評價和改進。
(8)實驗體會。
對于論文式實驗報告,學生必須認真閱讀課本,還應查找資料才能完成,任務較為繁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有選擇性地去采用這種實驗報告形式。
總之,對科學實驗報告在內容和書寫格式上加以改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總結和表達的能力,還可以使其發揮更大的功用。沒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限制學生的抄襲,促進其進行獨立思考和寫作,提供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這些都是學生通過科學課的學習所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養。
科學實驗報告8
學校xx
年(班)級xx
實驗xx
小組成員xx
實驗時間xx
實驗名稱:測量不規則石塊的體積
實驗器材:量杯、量筒、石塊、水槽、燒杯
我的猜測:150克
我這樣做:
1、用量杯取水倒進量筒里記下刻度;將石塊滑入量筒里,記下水面刻度;用現在的刻度減去原來記下的刻度就是不規則十塊的體積。
2、將燒杯裝滿水放在水槽里;將石塊滑入燒杯,水會溢出燒杯;用量筒量出溢出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觀察到的現象或測量結果:
180克
我認為:溢出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授課教師:xx
評定等級:xx
注:
1.本表由學生在實驗課上根據實驗情況填寫送交實驗室存放。
2.本表每學期按年級每個實驗選樣例裝訂成冊存檔。
科學實驗報告9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整體學習興趣高,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比較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們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 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圍繞“生命世界”、“物質世界”開展探究活動。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與雄”、“位置與運動”、“力與運動”、“物質的變化”、“整理信息,讓我們發現更多”六個主題單元,共設計了44個活動。
“植物的一生”:根據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安排教學內容,通過種植、觀察、記錄、整理信息等活動,使學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過程,發現植物生長變化規律。
“翩翩雌與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與動物的繁殖、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條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引領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閱讀活動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對于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為主。
“位置與運動”:通過觀察、描述、游戲、實驗、測量、統計分析等活動,引領學生發現:描述物體位置時需要用到參照物、方位和距離3個因素;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用到參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與運動”:首先通過游戲、體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無處不在;然后通過試驗、游戲、測量、統計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彈力、重力、摩檫力。
“物質的變化”:首先在幫助學生建立物質的變化分為可逆的變化與不可逆的變化的概念;然后指導學生認識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物質,滲透化學變化的概念;最后,綜合前面所學進行應用,同時滲透物質守恒的原理。
“整理信息,讓我們發現更多”:回顧本學期整理資料的活動,歸納總結整理資料的方法。激勵學生在后繼的探究活動中繼續應用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六、教學進度表
周 次 教 材 內 容第一周播撒希望的種子第二周小苗快快長 第三周開花結果
第四周花開花落為哪般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科學實驗報告10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同時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科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全體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但科學素養的形成不僅是通過教師的知識講解或學生機械的記憶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依賴于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感悟,學生只有經歷觀察、發現問題、實驗探索或者驗證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才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慢慢地形成。而很多探究活動要通過實驗教學來實現的,因此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實驗教學與實驗報告單的填寫又是密不可分的。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實驗報告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錄實驗現象、實驗數據、探究結果等,而且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等方面大有用處。下面就以上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有些學生知道實驗是怎么做的,但叫他填寫實驗報告的時候他卻寫不出正確的假設、過程和結論。例如在教學《小水珠到哪里去了》一課時:水蒸發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報告單時出現了假設和結論表述不完整、假設的因素和實驗步驟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設中同時改變幾個因素、在實驗現象后面寫結論以及實驗報告寫的不完整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造成的。在針對實驗報告單上的問題討論交流時,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對實驗過程進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確的結論。由此可見,填寫實驗報告單可以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二、增強學生科學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表達與交流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活動之一”。
科學語言是表達和交流科學信息的一種通用語言。學生用口語表達與交流時,老師發現不了的錯誤在實驗報告單上發現了。例如: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李程遠同學說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小車自身的“重力”大小有關時,一部分學生聽成了“動力”,引起同學們的不解。還有在填寫實驗報告單過程中出現的錯別字等等。因此,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單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能使學生的科學思想表達更規范、正確和嚴謹,真正掌握相關的科學術語、科學概念及其表達形式,逐漸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的科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填寫實驗報告單,學生通過對假設、實驗設計等的編寫,使實驗操作過程在頭腦中得以預演,可以明顯提高動手實驗的能力。例如在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的實驗時,學生把假設、不變的因素、改變的因素都確定并填寫好,實驗操作時就做到心中有數,實驗得以順利進行。
四、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
學生通過填寫完整的實驗報告,使實驗的目的、過程、結果在頭腦中得以重現,不足之處得以顯現。因此,填寫實驗報告有助于學生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例如通過對水蒸發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報告單的討論交流,學生能能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整改、彌補,把假設和結論寫完整,假設中只改變一個因素,把假設的因素和實驗步驟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實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分析實驗記錄,寫出正確的結論。
五、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實驗興趣。
科學世界是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的神奇世界,學生非常向往,樂意探究。但由于種種原因,現在的小學科學課堂缺乏這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沒有建立起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所以學生學習科學感到很深奧、難理解,導致興趣缺失。作為學校、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科學的環境,每一個教學實驗都要想方設法去做,不管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都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當你走進課堂,哪怕手里只拿了一支蠟燭、一盒火柴,學生就會激動不已、充滿期盼;如果說要去實驗室上實驗課,學生總是歡呼雀躍。由此可見,學生多么想上實驗課,多么想動手操作,上實驗課簡直成了一種奢望,而實驗教學恰恰是一種常態,科學教師應該堅持上好每一堂課。除了實驗室、教室外,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利用便利的自然環境,充足的生物資源,豐富的物質資源,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讓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描述自然、認知自然。當把這一切讓學生在最后以實驗報告單的形式寫下來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感到困難,而變得興趣盎然。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做好實驗是學好科學的基礎。總之,實驗報告的書寫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目的、方法和技能,還能通過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體會和結論,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都得到升華,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從而提高其科學素養。教師應重視實驗報告單的各項功能在實驗教學中的充分發揮,利用實驗報告單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果。
科學實驗報告1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感受重力的活動,能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對重力的方向進行猜想并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2、大膽猜想重力的產生與什么有關,能用資料查詢和閱讀的方式將重力與地球引力對應起來并初識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
3、能制定研究計劃設計實驗探究不同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練習估測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敢于猜想,尊重證據,實事求是,愿意合作與交流。
2、從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學知識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體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了解身邊常見物體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學準備
1、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場景圖,兒童提水、拋石子等關于重力現象的動畫課件或圖片,繪制一個供全班交流匯總使用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支架、細線、鉤碼、圓筒式彈簧測力計。
學生準備: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
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2課時,第1課時完成活動1的教學,第2課時完成活動2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然后提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課題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給同學介紹介紹。
二、活動——感受重力
1、學生體驗:提水、拋石子等
教師應及時從中梳理出“向下”這個詞來,幫助學生從眾多現象中找到“下落”的規律并形成對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① 用帶重物的細線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觀察它們受到重力后朝哪個方向。
② 數次調整支架的傾斜角度,再觀察重物朝向哪個方向。
得出結論: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3、學習重力產生的原因
首先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如果學生當中有說出“地球引力”的,教師可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例如,在前面做實驗用過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別的物體,并再次傾斜支架,繼續觀察重物朝哪個方向;或者就用細線拴一石塊,搖晃石塊并觀察石塊靜止后朝哪個方向。但是,盡管這些實驗可以間接證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學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結論。這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資料查詢和閱讀“指南車信箱”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三、活動——重力的大小
1、明確研究主題——身邊常見的不同物體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著,指導學生針對準備好了的材料(鉤碼、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分組制定研究計劃。應要求小組活動人人參與、個個動筆或動手。教師應及時掌握情況并給予必要的技能指導,包括計劃內容是否齊全、記錄表欄目是否科學、統計圖是否標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測量等。
注意:如果被測物體超出了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必須調換。
3、學生動手測量:測量時,要提醒學生正確使用測力計,可以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實記錄等。
4、制成統計圖
5、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以蘋果為例,可以一邊出示蘋果一邊說它重力的大小,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蘋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圍內(通過多次進行這樣的測量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估測能力),然后師生一起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的匯總。
科學實驗報告12
實驗內容 3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13
“記錄”是小學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它在整個科學教育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課程標準》所給出的“具體內容標準中”有眾多的內容直接與研究記錄有關,如“用簡單的材料,設計科學實驗,并做實驗記錄”,“用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對事物進行觀察,并用文字和圖來表達”等等。縱觀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科學記錄越來越得到了我們老師的重視,大部分課中都要求學生做科學記錄,但許多僅僅是做一下記錄方便匯報而已,大多流于形式。許多科學實驗探究課的記錄都與我們科學課記錄的目標背道而馳,記錄低效甚至是無效的。那么如何在小學科學課中進行有效的記錄?對此,我根據自己近幾年的實踐與研究,說說自己對科學課記錄的一些思考與做法。
一、記錄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現狀分析:
(一)記錄內容廣泛,種類多
從《科學課程標準》和科學出版社的教材內容中很容易看出,小學科學課中的記錄種類繁多,涉及面廣,的確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鳳仙花、蠶寶寶”飼養過程中動植物的成長記錄;“100毫升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鹽”實驗記錄;“觀測云、溫度、風向等”的信息收集記錄以及其他的測量記錄、調查記錄、統計記錄等等。學生要想完成這些探究記錄,必須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實驗設計與操作、實驗觀察、統計分析、調查、測量等。
(二)科學記錄隨意無序,不受重視
科學記錄在當前的小學科學課堂中沒有收到相應的重視,科學記錄只是張“紙”,涂涂畫畫都很隨意。在我們聽課的時候,常會發現有的小組學生在記錄時并沒有按記錄單的要求記;有的小組在記錄時間花得很少;有的小組記錄的與觀察實驗的結果不一致;更有甚者的面對記錄單不知道該填什么。學生不能正確填寫記錄,導致學生在交流學習結果時,只有寥寥數語,匯報缺乏支撐。而且,很少有老師會對學生的科學記錄做一些實質性的評價,只是上臺匯報的個別學生展示了他們的成果而已。顯然,這樣的教育違背了科學教育的宗旨。
(三)學生參與度不高
在科學課堂上探究活動中,小組內成員都是經過分工合作的,記錄員是負責記錄實驗結果的,大多數同學將這一任務推給記錄員一人,導致他們只參與實驗過程,不理會實驗的記錄。我們不難發現,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積極性特別高,一到記錄時便推三擋四,漠視記錄,懶于動筆,對待科學問題上容易輕信其他學生,記錄員記錯、記漏也得不到及時糾正。其實,學生科學態度的不端正也是造成記錄參與度不夠的原因之一。
(四)探究記錄價值難以體現
在一些課堂,記錄的作用僅僅局限于孩子們在本堂課所謂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僅僅局限于孩子們匯報時的一剎那,在上完課后,就出現了“遺忘在課桌上的記錄紙”,有的甚至進入了垃圾桶,于是記錄信息就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改進、整理及再利用,無法讓記錄成為我們學生和教師資料的積累,也就無法真正體現出記錄的價值所在。我們不能否認學生在實驗或觀察這些具體活動中,在記錄的那一刻,他們甚至產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教師如不想辦法幫助學生保留,這些火花有可能像流星,一閃即逝。記錄的價值就在于教師是否能將學生的科學記錄轉化成他們的思維內化的過程,即明確發現實驗的現象。
(五)科學記錄缺乏評價
長期以來,考試一直是學科評價的主要手段,但隨著新課程實施,學科教學目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我們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現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從單一的考試發展到多元評價。在科學課堂上,老師往往只重視科學信息是否記錄了,并沒有對信息的價值進行有效評價,或者對學生的科學記錄過程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這樣教師就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記錄水平,最終不能使評價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而且評價方式太單一,應倡多人參與,可以是學生組內自評,互評,還可以通過家長參與記錄評價,與學校、教師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
以上幾點問題凸顯了現階段很多教師對科學記錄的價值不明了這一問題。記錄的價值在哪里?這是每一個科學教師應該理清的問題。“記錄”作為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及結果的書面呈現,清晰地體現著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成長足跡。因此,科學記錄的獨特價值不在于展示,而在于意義生成。也就是說,記錄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呈現某些信息,也不是為了歸檔供日后查閱,而是為了解釋性理解,為了提出新的問題。它是實現師生共享共創、共同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引導學生自主科學記錄的思考和建議
(一)“科學記錄”,記錄什么?
基于這樣的任務,我認為科學記錄本應該記錄以下方面的內容:
1、知識點與科學概念。將一節課中的主要實驗探究結論記錄在相應的記錄本中;或將本節的科學概念稍做記錄,得以鞏固。
2、探究實驗中的原始數據。要求學生在小組進行實驗時,要真實地把實驗中得出的數據和發現的現象及時記錄下來。記錄可以是李彪、繪畫、表格、圖片、統計圖等。
3、課外科學知識的摘抄等。一些課外延伸探究活動的記錄,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趣聞,一些平時腦子里閃過的一些問題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學生愛科學,必定喜歡讀科學類的叢書,可以從書叢中記錄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二)指導記錄技巧,讓記錄具有實效
另外,教師對“記錄”價值的真正理解及實現,不完全是一個認識問題,還有待于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體驗和認同。因此,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學會如何記錄:
1、及時記錄。實驗結論必須根據學生自己在研究實踐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和研究結果作出。論證中引用的文獻資料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結論的直接依據,學生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的看法,但這些看法也必須嚴格以自己的實驗結果為依據,絕對不容許撇開科學實驗結果,泛泛而談,這不僅沒有任何科學上的意義,也是與科學實驗客觀性背道而馳的。當然,如果學生在實驗基礎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或者今后繼續研究的方向,這是完全適宜的,也是應該鼓勵的。
2、追求真實,快樂記錄。孩子的好奇心,只是對表面事物和感官現象做出反應,它是瞬間的和無意思的行為。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實驗材料的吸引力遠遠地大于教師。所以,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引導孩子進行探究過程的同時,還要快樂記錄,不要讓科學記錄成為他們的負擔,繼而草草了事,應該激發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使研究記錄成為探究活動的必要環節,表達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使孩子的探究是有價值的行為。
3、勤于記錄,給及評價。首先,孩子要做到每課有記錄,教師每課必查。學生還要擁有自己連續使用的記錄本。可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如繪畫、文字、圖片、表格日志等,來記錄自己科學探究中發現的最原始的數據,勤記錄,多記錄。其次,還可以通過課后展示,學期評比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擁有自信心,有成功的體驗。
(三)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態度
由于小學生剛剛開始參與科學實驗活動,開始科學記錄,各種設計上的和操作記錄上的錯誤在所難免,有些科學記錄往往違背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與科學常識。這是很正常的,我們要鼓勵他們仔細分析整個實驗過程,從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訓,得出正確的科學記錄。在進行科學實驗記錄同時,還要求學生以科學家嚴謹、仔細、客觀、堅韌、刻苦的精神為榜樣,防止任何敷衍了事、馬馬虎虎、主觀武斷或虎頭蛇尾的工作態度。
(四)教師應將科學記錄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當學生做到了“每課必錄”后,教師可以做出一定的“回應”。
首先,通過對記錄的解讀,客觀的了解學生研究活動的進程和學生的研究能力,比如:他們的觀察是否全面,實驗是否正確,測量是否準確;搜集、整理信息,進行合理解釋的能力怎么樣;學生參與科學學習活動是否主動積極、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實事求是、是否尊重事實等。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記錄”的認真解讀,不僅是對學生為了完成探究目標而進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
其次,平時課堂上可以充分交流記錄。交流記錄可以讓同學們互相了解對方的探究過程及方法、分享自己獲得成功的快樂。它比學生在研究活動過程中的自發交流分享更具價值和意義。這是因為讓記錄成果在集體面前展示、交流分享,需要學生把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形成的內部思維語言轉化成書面文字或圖畫形式,再在交流匯報中反饋成日頭語言,它要求學生言起來有序、有據、有理,思維更富有邏輯性,此間獲取的信息需處理得更加完善。
最后還可以珍藏記錄。這種珍藏或者是以學生自己帶回家的方式,或者是在教室里的某個區域開設專門的陳列區的方式,或者是檔案袋的方式等。這些對待學生勞動成果的方式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增強他們學好科學的信心,而且還為學生的成長過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形成性評價,是體現學生學習過程、記錄成長軌跡的較好方式。
三、科學記錄的收獲與反思
因此,我對學生的科學記錄要求是嚴格的。通過幾個學期的應用,收獲頗多:
1、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他們的科學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2、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過程技能得到了一定的磨練,發展了科學思維。
3、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他們的觀察更客觀了,更全面了。
科學記錄的運用使我們的科學教育增添了無限的生機。今后,我還將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對學習記錄的形式和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實踐應用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從而提高科學記錄本的有效性,讓其更豐富,更完善,更人性化,為科學教育搭建“展翅的天空”,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科學實驗報告14
x班x組組長:xx
實驗時間:x年x月x日
實驗名稱:吹紙片(奇怪的紙片)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有壓力。
所用器材:2張條形紙片(約30cm----40cm)。(裝置)
實驗步驟:
1、準備2張紙片。
2、用兩手分別捏住紙片的一端,讓它自然下垂,使兩紙片間的距離約2厘米。
3、用力向紙片中間吹氣。
4、觀察有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
只聽“哧”的一聲,那兩張紙合起來了。
認識結論:
空氣中有壓力,當我們吹氣時,就把紙中間的空氣吹跑了,兩與旁的空氣向內擠壓,兩張紙就合起來了。
科學實驗報告15
一、實驗內容:
利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我國經濟水平對消費的影響
1、實驗目的:掌握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經濟檢驗和統計檢驗
2、實驗要求:
(1)對原始指標變量數據作價格因子的剔除處理;
(2)對回歸模型做出經濟上的解釋;
(3)獨立完成實驗建模和實驗報告。
二、實驗報告
中國年人均消費與經濟水平之間的關系
1、問題的提出
居民的消費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適度的消費可以有利的促進經濟的平穩健康的增長。要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關鍵問題是如何保證居民的消費水平。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一國的GDP扣除掉折舊和稅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兩個方面:一是儲蓄,二是消費。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增加,這樣居民用于消費的應該也會增加。本次實驗通過運用中國年人均消費與經濟水平(用人均GDP這個指標來表示)數據,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費和經濟水平之間的關系。
一、西方消費經濟學者們認為,收入是影響消費者消費的主要因素,消費是需求的函數。消費經濟學有關收入與消費的關系即消費函數理論有:
(1)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消費主要取決于消費者的凈收入,邊際消費傾向小于平均消費傾向。并且進一步假定,人們的現期消費,取決于他們現期收入的絕對量。
(2)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消費理論。該理論認為消費者會受自己過去的消費習慣以及周圍消費水準來決定消費,從而消費是相對的決定的。這些理論都強調了收入對消費的影響。
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
(1)利率。一般情況下,提高利率會刺激儲蓄,從而減少消費。但在現實中利率對儲蓄的影響要視其對儲蓄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而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價格指數。價格的變動可以使得實際收入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消費。
(3)生活環境,生活理念。有些人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對現在流行的超前消費很不贊同,習慣于把錢存入銀行,這樣勢必會影響一個地區的消費水平。
(4)人口結構。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消費率不同,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消費率一般較高。一國青少年和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越高,消費需求也相應越大,而儲蓄率也就越低
另外,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一國的GDP扣除掉折舊和間接稅就是一國的國民收入,所以,我們可以用人均GDP來代表人均收入。
基于上述這些經濟理論,本次實驗通過運用中國年人均消費與經濟水平(人均GDP)數據,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費和經濟水平之間的關系。針對這一模型,一是假定利率是保持不變的,這樣可支配收入可視為不受儲蓄的影響,二是假定人口結構及生活環境不發生變化,另外對原始指標變量數據作價格因子的剔除處理,避免價格因素的影響。
2、指標選擇
本實驗中,經濟水平的指標我們選擇人均GDP。
3、數據來源
數據取于《中國統計年鑒》,指標數據為國年的人均消費、人均GDP和各年的CPI。
4、數據處理
為了保證我們各個時期數據的可性,我們必須剔除價格的因素對人均消費和人均GDP的影響。在這里我們用1990年的CPI作為基期來調整數據。關于調整方法我們可以用Excel也可以用EViews軟件進行,在這里我們介紹一下用EViews軟件調整數據的步驟。
【科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5
科學實驗報告07-13
科學實驗報告12-05
科學實驗報告范文10-05
星球的科學實驗報告10-10
科學探究實驗與實驗報告的論文05-01
科學實驗報告15篇07-13
科學實驗報告(15篇)07-13
科學探究實驗與實驗報告范文10-07
淺談科學探究實驗與實驗報告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