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實習報告集合9篇
在當下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城市實習報告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市實習報告 篇1
一、基地情況概述:
小區位于長安區環山路北側,灃河東岸,批準用地,南北長250m,東西寬159m,地勢總體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見示意圖1)。計劃住戶20xx戶。此地位于南郊郊區,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周圍旅游景點眾多,居住環境優雅安靜,是人們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設計理念、構思原則: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規劃理念,并卻盡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閑、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恒的主題。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觀優勢,將“自然”這一話題充分考慮到本次設計中,認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這個四元體之間的關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環境,營造了一些人工環境,讓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相結合,使建筑空間更能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本規劃設計旨在面向未來、面向大眾、創造一個布局合理、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居住小區,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充分結合起來。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強調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將自然環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時,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創造園林式的生態型小區。
通過設計豐富的住宅類型,合理的規劃布局,現代氣息的建筑造型,創造現代化風格的居住小區。
設計流暢而經濟實用的道路系統,體現“人車分流”的基本原則。
結合基地的自然環境,進行總體的景觀規劃設計,為總體規劃錦上添花。
強化院落空間,在追求合適開發強度的情況下,有利于物業管理與分期開發,并增強小區的安全性、趣味性、識別性。
體現以“人為核心”的設計理念,把科技先行、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于設計全過程中。
三、空間布局
空間布置可概括為:多點、一中心。
多點--即以住宅為主體圍合的四個院落組群。
一中心--即由小區中心內的集中綠地、水面、廣場、雕塑及造型別致的社區公共建筑,構成了小區文化娛樂交往中心和縱橫軸線交匯的空間構圖中心。
在本規劃設計中采用的是周邊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個組團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周分散設置了四個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然后,北向、南向、東北向各有一個次入口。小區內組團之間由循環雙車道相貫通,組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的水景區和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山就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創新與特色
動靜態交通組織結合郊區公交站點、小區綠地及公共服務設施等,充分利用該地的豐富自然資源,布置合適的步行系統,增強了小區自然景觀性,安全性及居民生活情趣。
以安居工程為主體,融合示范小區,提高室外開放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利用率,體現了物業管理的整體統一。
室外空間序列清晰開放,在注重功能的同時,賦予特定的文化內涵,可識、可辯。
住宅單體選型與布局,適合當地氣候及居住行為特征,室內空間組合合理,管道設置集中。
推廣應用新型墻體材料,新型管材等。
四、功能分析
住宅--分為a、b、c、d五個組團,以及沿街商業組團;親子樂園、架空層、中心庭院,休閑區域、運動區域、
景觀區域--由中心綠化廣場區、中心景觀區,以及道路兩側和院落內若干片狀綠化帶組成;樹陣廣場等,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充分考慮每個區域的合理劃分及有機聯系,功能區景觀特性鮮明,與主題呼應統一。中央景觀區:結合建筑規劃設計,以一條自然流動的休閑步道貫穿全區,由架空活動平臺、運動休閑區、住宅中心花園組成完整視覺景觀,滿足小區中心區域功能需求,靜態水景、噴泉、流水曲徑點綴繽紛絢麗多姿的生活景象。
公共服務設施--由會所、幼兒園組成。
分析過程:整個規劃區以水景與廣場為中心,各住宅組團分片布置在周邊。因地制宜,與地形、自然環境相結合,豐富了小區內的綠地系統。綠地以"點、線、面"相組合的原則,使綠化空間更有層次感。中心廣場和水景區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娛樂、聚會、活動、健身等場所,作為小區的中心它不僅是供人們居住的居住區,而卻是人們的交流區、生態區,"人-居住-休閑-健康"的體系更充分的體現了規劃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為方便居民我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在小區的中間位置(主入口兩側),由于小區的規模的限制,幼兒園只考慮設置3班;會所內有供人們參觀和集會的場所,還有為整個小區服務的業務部門。
總結:各個住宅區域、景觀區域、公共設施區域有機的組合形成整體,并各自發揮各自的功能特點為整個小區服務,延和了小區內部各類用地充分"為居民服務"的規劃設計宗旨。
交通組織:
規劃區內道路分為五類:
主入口道路紅線寬度
次入口道路紅線寬度
小區內道路(雙車道)紅線寬度
小區內道路(單車道)紅線寬度
小區內道路(宅前道)紅線寬度
道路系統猶如人們的血液循環系統,可以將相關的器官、組織有機的聯系起來,然而,道路系統也可以將各個功能、性質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聯系起來。
小區內部以雙車道為主,并形成回路,是連接各個組團的主要交通;單車道是連接區內各棟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進入各單元的交通。
區內設置兩條相對獨立的機動車道,中間設特殊通道相連,以保證南北片區的機動車交通相對獨立,互不干擾。機動車道和各地塊之間均有方便的聯系,各地塊設有獨立的機動車出入口。
小區主干路順應與地形南北走向,小區道路形成中部環路,組團級支路均開口于環路。小區設北、西、南三個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北側,綜合考慮景觀、交通的緩沖加設停車廣場。
注:1個公交站點為假設規劃已存在,為本小區和周邊居住區服務,并為小區提供了便利的對外交通。
公共建筑布局:
公共設施布置圍繞“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主要公共設施包括幼兒園、會所及相應的衛生、商業等設施。
其中,為了更方便居民我將幼兒園、會所布置在小區的主入口出;商業設施北向沿路布置。
綠化景觀規劃:
在空間上以"點、線、面"的設計手法,并與水景、水系相結合。
城市實習報告 篇2
2月19日,我在鹽城市明達中學開始了實習教師的生涯。一個多月的實習,我受益匪淺。
實習內容主要是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實習教師,語文教學自然是重點。
我實習的班級——高二(10)班,是一個很優秀的班級,他們的語文老師,也就是我的指導老師同時還是校長辦公室的主任,頗受關注,他們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這些都讓我頗感壓力,因為我作為他們的實習老師,總是要給他們上課的。怎樣才能上好課,怎樣才能教好他們,正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而又迫切的問題。
思考之后,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入手。既然指導老師教的這么成功,學習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經驗自然是一條捷徑。實習開始的兩周,我便專心聽指導老師的課,揣摩他的教學風格。指導老師也很負責,很熱心地告訴我怎么聽課,在課堂上如何觀察學生,如何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適當的反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總的來說呢,指導老師的教學風格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說就是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話語權交給學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一篇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并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后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采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于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在聽課的同時,我也對班上學生語文水平進行了調查。通過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了解,得知這個班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語文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顯然,指導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十分適合他們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新課改強調的是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無疑,新教材的指導思想肯定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指導老師在課余還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備課。他要求我先熟悉課本,然后在課本中挑選幾篇我認為對學生有幫助,或者與高考相關的文章,去編寫教學案。要挑選對學生有幫助的,或者與高考相關,這就要求我了解學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趨勢,工程量可謂浩大,但不可否認這是必須的。好的教學當然是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這種需要可能是現實的參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決學生關于生活、關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滿足后面一種需要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是很重要的,當然,前一種需要也是不可忽視的,畢竟這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不是單單一個“應試教育”的指責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學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勢之后,便開始著手編寫教學案。指導老師告訴我,教學案是教師和學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備課,除了要體現教學思路,還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教學案中的問題應該是具有啟發性的,對理解課文、感受作者寫作意圖起關鍵作用的。教學思路不是大問題,這些啟發性問題的設置就大有學問了,不僅要對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徹的理解,還要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十分地費腦筋。
在備課方面,指導老師也給了我講述了一些注意事項。備課時,不要巨細無遺,那樣在上課的時候可能很難找到要講的東西,最好只是提綱挈領的一些東西,再補充一些重要的關鍵性的知識,具體的用到的知識,自己應該十分熟悉,記在腦中。上課的時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據課堂的進展情況,適時調整教學。
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我在語文教學這個方面的實習可以說還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實習的一個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個班級的設計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負責溝通協調好任課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學生之間的關系,可謂任重道遠。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煩瑣的,事無巨細,都要過問。早上要很早到班級檢查早讀情況,還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別的老師上課期間,還要不時到班級外面轉上一圈,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有時候還要幫助任課教師維持班級秩序,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
功課。此外,班主任還要指導班干組織班會活動,指導班級活動的開展,同時也起著溝通學校和學生的橋梁作用。在實習期間,我除了學習、實習那些每日的必修課,也曾指導組織過一次班會活動,主題就是“感動中國20xx”。首先是讓大家觀看cctv“感動中國20xx”的視頻錄像,然后由學生發言,談談他們的感想,然后讓他們把自己的感想寫成文章。看著他們交上來的作文,我想這次班會是成功的,每個同學都得到了一些感動,受到了觸動。
因為指導老師是校長辦公室主任,我的辦公桌也被安排在校長辦公室里。沒課的時候,也會幫忙做一些工作,比如復印、傳達一些文件,辦公室里沒人的時候幫著接接電話,遇到工作繁忙的時候,也幫著接待來訪的人,布置會場等。雖然都是很瑣碎的,沒有什么實質技術含量的工作,但我卻在這些工作中學到很多實際有用的東西,可以算是我實習的意外收獲吧。
城市實習報告 篇3
第一章:實習目的
1、通過參觀實際建筑,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建筑文化、建筑知識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2、通過參觀在建工程及閱讀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比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識讀工程圖的能力。
3、通過畢業生產實習,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4、通過畢業生產實習,培養學生勞動的觀點,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為今后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5、鞏固、深化、拓寬所學過的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提高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獨立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鍛煉自己識圖能力;
6、掌握普通住宅樓的施工程序以及概預算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即內部施工的延續性、施工組織的合理性;
7、在熟悉資料的同時鍛煉自己搜集有效資料的能力;了解我國有關的建設方針和政策,正確使用本專業的有關技術規范和規定,熟悉想應的預算軟件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8、熟悉目前建設工程預算定額單位估價表及當地的取費標準,掌握標志施工組織設計和編制施工圖預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
9、將學習運用到實際中來,了解住房就等于了解了當今的經濟,也就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速度,以便確定將來怎樣我們的住房條件和品位,為住房發展建立最基本的信息。為以后工作奠定扎實基礎
第二章:邵陽學院專家樓25#樓簡介及工程概況
工程概況:邵陽學院專家樓25#樓由湖南現代建筑公司承建,全樓占地面積536.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3678.23平方米,建筑總高度為20.21米,全樓工6層,屬于二類多層建筑,該樓主體結構實際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裂度為六度。
結構類型:磚混結構
設計標高:本集資住宅工程為6層磚混結構建筑,建筑物占地面積536.5m2,本工程相對標高±0.000=261.400m。室外標高低于架空層地面0.15米,衛生間樓面低于室內樓地面30mm各層標注均為建筑完成標高屋面標高為結構標高。衛生間,陽臺均在內墻下部樓板處澆200高c15素砼,并做15厚聚氨脂涂膜防水層沒墻反起400高,應進行閉水試驗.
屋面:屋面防水等級為二級,按兩道防水設防進行設計采用保溫隔熱,屋面均采用100pvc白色塑料雨水管有組織排水。
所有預埋件預留孔均須按圖所注部位進行預留,不應后鑿。
第三章:實習內容及心得
一:熟悉工地
本工程25#樓坐落在邵陽學院七里坪校區,流動人員較多,要保證安全施工與文明施工;工程毗鄰207國道,交通方便。
二:熟悉圖紙
在實習第一天,指導老師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施工圖紙的基本識圖方法,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的畢業設計就是這棟樓的施工組織設計和預算,再加上我們隨身攜帶03g101-1圖集在手上,因此對施工圖紙并不是很困難,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一個我們不懂的標注:jql-1:表示基礎圈梁1號。
三:現場施工
測量工程
采用水準儀、經緯儀和鋼尺。具體操作:
1)、主控制軸線的測量
根據工程特點,當±0.000以上主體施工時,先將基礎軸線引測至±0.000地面建筑物周圍的自然地面,為方便施工及達到精確控制的目的,擬定建筑物橫向五條主控制及縱向兩條主控制線,在主控制線兩端延長線的地面上彈好墨線并用紅色油漆作好標記,在施工階段應對墨線和紅色油漆標記保護完好,發現油漆脫落或墨線不清時應重新彈好并復核。們在14層樓面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把下面的標準控制線引上來。具體操作:(1)、沿下兩層控制線吊線上來在樓層兩側各打一點,再連接,面積較小因此縱橫各一條;(2)、以這兩條線為標準,向兩邊放開,橫向軸線離最近梁距離為500。(3)、木工根據軸線裝置模板。發現問題:梁位置偏移問題,在施工中由于測量員的疏忽加上模板安裝上面的配合出現不協調,導致相鄰兩層樓框架柱之間出現偏移的現象在小高層建筑以及高層建筑中是比較常見的。在青城國際的3#樓實習中就與這個問題,在b部分的8-10樓就發生向外偏出6厘米的情況再到上面有人工調整強扭近來6厘米,然而到15層樓面時候ll12(2a)號梁的懸挑部分中軸線于發生了4厘米的歪曲。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在施工中引起高度重視,現在施工雖然講究效率,那么質量應該放在首位才對,我們的測量員與模板安裝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圖紙施工,保證工程質量。
2)、樓層軸線引測
基礎梁及承臺施工完畢后,將控制軸線引測至±0.000地面;待正負零層施工完畢后,可將主控制線軸彈至外框架梁的外側面,并用紅油漆做好醒目標記;上部樓層施工時,可用吊線錘或經緯儀逐層引測并放出主控制線,縱橫主控制線放出后,應用經緯儀在兩條十字交叉的主控制線交點復核其垂直角,若不垂直應檢查或重新引測主控制線;在主控制線校正無誤后,用50/30米鋼尺放出各主要軸線;測量定位時,對主控制線原則上從外框架梁外側引測,但結合本工程具體特點,為方便施工,在各主控制線上埋設若干200×200吊線孔,以方便吊線及數層軸線復核。
3)、構件細部尺寸測量
從各主要軸線用5米鋼尺放出各構件細部尺寸;要求所有構件均應放出20cm控制線,對墻、柱能放出邊線的均應放出邊線,對鋼筋偏位的部位及時通知有關人員予以校正;對梁必須在板上放出軸線或中心線;在放線的同時,還應采用“五線控制法”予以較核,即在每層梁及外框架梁外側彈出中線、兩角20cm控制線對中及兩角予以定位控制。
4)、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采用水準儀配合50/30m鋼尺進行,根據建設方提供的國家水準點及±0.000以下施工時已測定的三個高程點進行標高傳遞。施工至±0.000后,應將標高標注于建筑物四角角柱外側,用鋼尺和水準儀將各層標高逐層上翻。澆筑梁板混凝土前必須在墻柱豎筋上抄好控制標高,在抄控制標高前,必須引測三個角柱傳遞標高點并取平均值作為樓層控制標高;在架管搭設好梁板支模前必須在梁兩端架管立桿上抄好標高以便梁板底標高控制;同一樓層標高用水準儀引測,在用水準儀引測標高時,要注意前后視的最長距離不超過50米,且前后距差不超過10米,這樣可以減少誤差、提高精度。
模板工程
1、柱模板
矩形柱的模板由四面側板、柱箍、支撐組成。構造作法有兩種:其一是兩面側板為長條板用木檔縱向拼制,另兩面用短板橫向逐塊釘上,兩頭要伸出縱向柱邊,以便拆除,并每隔1m左右留出洞口,以便從洞口中澆筑混凝土。縱向側板一般厚25~50mm,橫向側板厚25~30mm。在柱模底用小方木釘成方盤,用于固定。其二是柱子四邊側模都采用縱向模板,則模板橫縫較少。
柱頂與梁交接處,要留出缺口、缺口尺寸即為梁的高及寬,并在缺口兩側及口底釘上襯口檔,襯口檔離缺口連接距離即為梁側根及底板的厚度。為了防止在混凝土澆筑時模板產生膨脹變形,模板外應設置柱箍,可采用木箍及鋼管箍等,柱箍間距由柱截面大小確定,一般不超過100mm,柱模下部間距應小些,往上可逐漸增大間距,設置柱箍時,橫向側板外面要設豎向木檔。
安裝柱模板時,應先在基礎面或樓面上彈柱軸線及邊線,同一柱列應選彈出兩端柱軸線及邊線,然后拉通彈出中間部分柱的軸件及邊線,按照邊線先把底部分盤固定好,然后再對準邊線安裝柱模板。
構造柱柱模的支撐方法同上。
2、梁模板
梁模板主要由側板、底板、夾木、托木、梁箍、支撐等組成。側板用厚25mm的長條板,底板一般用厚40~50mm長條板,均加木檔拼制或用整塊板。在梁底板下每隔一定間距用頂撐支設,夾木設在梁模兩側板下方將梁側板與底板夾緊,并釘在支柱頂撐上。支撐梁模的頂撐(又稱支柱),其立柱一般為100×100mm的方木或直徑為φ120的原木,帽木用斷面50×50mm方木。為了確保梁模支設的堅實,應在夯實的地面(即支柱底)墊厚度不小于40mm,寬度不小于20
城市實習報告 篇4
一、 實習目的與任務
(一)實習目的
通過幾個月的設計院的實習,運用所學習的專業知識來了解城市規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加深對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認識,將理論知識同實踐相聯系,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以便畢業后能更好的適應市場的發展的需求和社會的要求,同時,也是檢驗在校的學習所獲得的成果,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補缺,提高綜合設計的技能,以達到專業培養的目標。
(二)實習任務
1.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規劃相關工作的意義,熟悉現行業單位方案設計方法和規劃實務操作技能,使學生對城市規劃相關工作實踐有較全面的感性認識。
2.進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檢查我們對學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也檢查了我們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應變能力。
3、培養實踐中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和計算機繪圖技能,培養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為今后較為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4、提高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培養事實求是的工作作風和踏實、謹慎、認真的工作態度,給幫助我們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組織紀律觀念。
二、 實習內容
1. 了解設計院的工作程序,規劃師的基本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設計院的不同工種的基本工作內容和合作方式。
2.了解有關城市規劃的法規、規范、標準,結合實習工作,在實習單位的指導老師的具體安排下,學習運用計算機繪圖,進行規劃設計方案的繪制。
3.指導老師檢查指導實習工作。
三、 實習時間
20xx年8月20日——20xx年10月20日
四、 實習地點、單位
地點: 單位:
五、 實習過程
從陌生到熟悉,從理論到實踐,從簡單繪圖到參與方案的設計,一次次的認識,一次次的檢討,不斷認識,不斷實踐,最終達到兩者較好的結合,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所經歷的整個實習過程。
對于學習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規劃專業的我們,可以說對城市規劃設計理論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所有有關城市規劃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們基本也都有所涉獵。但是,由于剛開始,不論是對環境還是實際項目的陌生,使得自己無從下手,在實習的前幾天,所做的只是輔助工作,僅作一些簡單的電腦繪圖,隨著一步步的熟悉,也開始多多向別人請教,學著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方案中,同時,隨著不斷地磨練,我的方案設計水平有所提高,除此之外,也學會了一些快捷鍵繪圖。以前,我總以為自己的規劃設計理論知識扎實較強,計算機繪圖能力比較熟練,設計也如所有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照蘆葫畫瓢準沒錯,規劃設計時可以借鑒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當一名合格的城市規劃設計人員應該沒問題了。現在才發現,城市規劃設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與實際緊密結合性和可操作性。離開現場實際情況,其它一切都為零,設計不只是一味的繪圖,更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
進入公司后,是在規劃設計部以實習生的職位在崗工作。在了解城市規劃設計的基礎工作后,對城市規劃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接觸,也使我意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
六、 實習心得與體會
剛開始的時候,由于自己對環境不熟悉且對規劃實務不是很了解,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剛開始的工作進度是比較慢的,但是在總工的帶領指導下,同事的幫助下,很快的對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實習過程中,由于工作經驗少,現實中操作性不強,所以,我所接觸的項目主要是新農村規劃等一系列相對較簡單且又能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將理論知識同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從剛開始的僅做一些簡單的計算機繪圖,到參與實際項目的調研,再到參與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一步步積累。
剛進入公司時,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用計算機修改圖紙和把其他的一些手繪圖紙的矢量化。這樣,不僅鞏固了之前的計算機運用能力,而且還學會了運用快捷鍵,進行簡便快捷的完成圖紙的工作任務。同時,在做平面圖時,不僅能夠快速的完成任務而且還學會了色彩的搭配以及對于建筑小品、綠化等景觀的平面布局。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并且將多門學科綜合運用,使之協調統一。
隨后,又有機會跟著工作組去進行現場調研,然后,對地塊進行充分的前期分析。調查研究也是對城市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要過程,調查研究所獲得的基礎資料是城市規劃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據。由于城市的情況十分復雜,進行調查研究既要有實事求是和深入實際的精神,又要講究合理的工作方法,要有針對性,切忌盲目繁瑣。
于是又較全面的切身體驗并掌握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方面。調查研究一般有三個方面:首先,現場踏勘。以便對城市的概貌、新發展地區和原有地區有明確的形象概念,了解地塊現狀中重要的工程。其次,對于基礎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主要同當地的城市規劃部門進行協調,同時獲得其所積累的資料和有關主管部門所提供的專業性資料。
城市實習報告 篇5
目錄:
1實習概況
2實習記錄
3分析與討論
4實習心得
5參考書目
6對實習的建議
1實習概況:
1.1 實習目的:
增進對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增強對城市的感性認識,發現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于實踐。
1.2 實習時間以及內容:
時間:XX年4月5日
路線:從北大地學樓出發,沿著燕南園,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到蔚秀園,穿過承澤園到海淀公園,經六郎莊,直至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到萬壽山北坡。沿途觀察當地的建筑,植被,動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動,并向遇到的人展開一些調查,獲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實習效果和教訓:
1.3.1實習效果:
總結實習的所得,實習的主要目的都達到了。這次實習使我對于城市中人與環境,與其他生物的關系有了感性的更進一步的認識,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問題能站在一個更為全面的角度 。
1.3.2實習教訓:
但由于是第一次實習,實習經驗還不是很足,特別是到了頤和園后,由于頤和園的秀麗風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遺漏了許多細節,使得這次實習并不是很圓滿。同時這個教訓也應該謹記,爭取在下次實習時能做得更好!
2 實習記錄
本部分將以路線和我所見所聞為線索,詳細的概括在實習中所見到的各個方面。
2.1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的“世外桃源”,我們去時正好是在春天“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時候,燕南園一片綠色。其中的樓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帶有西方建筑的風格。在一個垃圾周圍,我們看到了一種叫做車前草的耐踐踏的植物。在燕南園里我還看到了一片在這嘈雜的城市中難以見到的一片綠地,里面自然生長著的植物,說得出名的說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種,這與我們在公園中所見到的人工的單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這綠地中我還同時看到了蚯蚓糞。在園中,我訪問了一位正在修剪樹枝的女士。當問及對住在燕南園的感受時,她的語氣充滿了自豪,她說到:“這么好的地方,有這么多的古樹,這么多的植物,有時候還有許多小鳥,在哪找的到?!”同時她還表示在燕南與別墅中,她愿意選擇燕南。也許別墅中也會有樹,然而她認為那里的環境過于人工化遠不及燕南的自然環境舒服。在離開燕南的時候,我回頭看到這處于一片碧綠的樓房中有些的墻壁上爬滿了一種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與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對照,給人以一種古樸之感,這的確是一個“世外桃源”!
2.2 靜園及其附近:
靜園的草還帶有些黃色,靜園原來是一片蘋果園,因為修蓋新圖書館而將這蘋果園該成現在的樣子,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靜園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靜園反而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靜園后面的園子到是已經呈現出一片綠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綠蔭,給人一種與靜園不同的感覺。然而很遺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許踐踏。在南北閣的屋檐下,我們發現了小鳥以及它們所筑造的窩。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從靜園出來,我們沿著小山坡間的路到未名湖。這條路很安靜,偶爾可以看到一兩個人在這靜謐的山坡上大樹下看書。未名湖邊的柳樹已經發芽,隨風飄舞,給人以“楊柳依依”之美感。粉紅的桃樹也已經開花,夾雜于萬綠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師帶我們去看了在翻尾石魚旁邊的一塊小沙灘,沙灘上有著許多小草,中間有一條路。這個沙灘與翻尾石魚連成一體,是未名湖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然而老師告訴我們小沙灘上原有一塊介紹翻尾石魚的碑,是后來才移到沙灘前面。
2.4 蔚秀園:
我們從西門出直接進入蔚秀園。進入蔚秀園,我看到的是有些蕭條的景色,還有一個充滿臟水的河,河邊有些野草。在這小河旁邊,我訪問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訴我,她還是喜歡住在這里面,雖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邊,我們看到了一個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個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難見到的畫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還有兩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對情侶在看書。此時大概已經9點半,太陽已經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樹遮擋了陽光,使得這里成為了一個極好的乘涼之地。那兩個小男孩告訴我,他們覺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覺得住在這里面有這么一個其他地方沒有的小山包,他們玩的東西玩的花樣比其他人更為豐富。當我走近這些老太太時,卻詫異地發現她們竟然是將這些野菜連根拔起,而她們并不認為這會對這小山包造成破壞。而矛盾的是,這些老太太告訴我們她們都很喜歡這個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萬泉文化公園:
進入萬泉文化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小型兒童游樂場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帶著他們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對帶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訴我他們經常帶他們的孩子來這玩,因為這視野開闊,空間大,空氣新鮮,而他們更為喜歡帶孩子在草地上玩,因為游樂場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傷,而他們的孩子也更喜歡在草地上玩。但讓他們不滿意的是,廣場中的樹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時候沒有足夠的乘涼的地方。告別了快樂的一家子,我卻發現在離他們不遠處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請勿踐踏”四個大字。
接著,我到了公園的廣場。從上向下望,廣場并非很大,有著不少人在廣場中滑冰。廣場中央有一個噴水池但并不噴水。在廣場的左邊,設計師們刻意擱置了一些橫放或者豎放的大石柱,讓我覺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著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書遮擋著太陽。在廣場的周邊,等距放置著一些美觀的圓球,廣場的外圍有著一弧形的比廣場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沒有水。我訪問了一對坐在廣場右邊的老年夫婦,他們覺得這個廣場樹太少,以致于沒有一個乘涼納蔭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時他們認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質太低,既然已經是不允許了,就不應該這樣做;這種不遵守公共道德,應該給予指責。這個回答讓我感到很驚訝。
2.6 到頤和園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與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這里的建筑沒有了城市的現代化和整潔,有些凌亂,骯臟,帶有些鄉土氣息,應該是處于城鄉過度帶。同時還看到一片正在建設的工地,老師告訴我們這里原來是著名的京西稻區。后來因為北京缺水,而農業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戶,所以將農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設的綠化隔離帶。
2.7頤和園:
在頤和園南如意門前,昆玉河的兩旁是用水泥鑄成的堤壩,看起來很干凈,然而卻沒有了河流的彎曲美和自然美。在橋上,我們訪問了一對中年夫婦,他們告訴我原來昆玉河的兩岸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沒人管理,很臟,而現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話,也如現在一樣干凈的話,他們還是更喜歡以前自然的河堤,有著自然美,不象現在顯的有些生硬。
頤和園中有條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蘇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兒臟,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近一看,才發現,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樹落下的枯枝敗葉堆積而成。這枯枝敗葉,對怎個湖泊生態系統能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呢?這樣堆積究竟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呢?
順著西堤向前走,在老師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濕地,據老師講解,這片濕地是有蘆葦和茭白所構成,生物產量很高,對凈化水質起著關鍵的作用。濕地是否還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后的一站是萬壽山。老師帶我們看了一個幾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這兒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狀,而是一層一層的呈階梯狀,感覺有點象梯田。這樣做加強了雨水下滲,減緩了沙下流的速度,從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邊,我們看到了側柏。側柏適應于堿性環境,耐干旱,能夠自己生長無須人工管理,然而現在由于人工的干預,已經使的它的生長受到影響。
3 討論與分析:
本部分將對2中所描述的情況和提出的問題給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對自然的需求:
人作為自然界的一種動物有著一種親近自然的本性,這些自然環境帶給人的愉悅之情是那些人工環境所不能替代的。環境心理學家們認為,“對自然環境的美好體驗可以減輕人們的精神壓力,產生一種美的,積極向上的健康的體驗”(1),因此在2.1部分對燕南園的采訪中,如我們所料,被采訪的女士對燕南園感到很滿意。而作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園,生活條件并不如條件極為現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為燕南園有著極其好的自然環境,有著讓人心曠神怡的綠色,和悅耳的鳥鳴。而同樣在萬泉河文化公園,喜愛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為他與生俱來的天性,因為這自然的綠對人所產生的吸引力。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的公園竟然剝奪的孩子的這種權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請勿踐踏”的牌子。2.2中的靜園后的草地也是不許踐踏的.也許,設計師們是出于保護植物的目的,才這樣做的。然而,
城市實習報告 篇6
城市生態實習報告
xx
20xx.4
一、實習概況
1. 實習目的: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當地居民或公園游客的交流, 增進我們對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以及了解人們對于環境的真正需求。
2. 實習路線及內容:20xx年4月5日,早八點,在北大逸夫二樓前集合出發,經圖書館至燕南園,停留進行觀察調查;經靜園至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至蔚秀園及承澤園,解散進行調查;在海淀公園調查后,經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從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萬壽山北坡一路觀察,聽取老師講解;約14:30實習結束。
3. 實習達到的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系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后還有大文章。通過實習,也認識了一些動植物,增加了知識。
二、實習記錄
1. 逸夫二樓經圖書館至燕南園途中:
在圖書館前回望,通往東門的那條路,左邊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邊是教學樓,僅有的那片可憐的草坪是看不到的。雖還是春天的早上,但還是給人一種熱的感覺。也許因為是新建不久的,路兩旁幾乎沒有一棵樹。北京春季多風,有時還會夾雜著工地上的土,形成一個小型“沙塵暴”,令這條路有些讓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頭疾走,當然這種情況在出了東門以后也沒有得到緩解。缺乏綠色,也使這條路讓人感到很暗淡,有些過于嚴肅。
不能說這條路上完全沒有綠色,還有一片草坪。關于它我問了問周圍的同學,有的說沒什么感覺,有的說它晚上還不錯,還有的說剛來的時候覺得綠油油的挺好,后來就沒注意了。我覺得這和人的心情有關,剛入學當然覺得什么都好,后來也就沒心情注意了,還是“低頭疾走”要緊。晚上其實是草坪里的燈好看。這么說來它存在的意義似乎不大,不如種些樹,因為在地學樓前,我覺得弄成一個小型的實習場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巖石,認識認識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師還提到如何設計這條路以配合圖書館及周圍景物的問題。
2.“世外桃源”——燕南園:
(1)老師在園內一片草地中講解:
了解并認識了一些植物,如耐踐踏的車前草,開著紫色小花的二月蘭,堇菜和蒲公英等。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們特殊的照顧,自生自滅,但是生生不息,二月蘭謝了,三月蘭花開,種類更加豐富。
(2)自己在園中的觀察:
與園外相比,園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墻角,路邊都長著野花。注意到園中很少有鐵柵欄,草地的邊界都是由一種植物,再在上面簡單的架一根竹竿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長葉開花后應該很漂亮。我想這個效果是鐵柵欄無法擁有的。在里面還看到三只野貓,兩白一黃。
(3)同園內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歲的叔叔在自家門前的地里給玉簪花分株,訪問中他說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種的。問他住在這里同住在樓房哪個好,他說當然是這里好,因為這里人的密度小,活動空間大,還可以種花草。
在詢問一位住在園中30多年的老大爺時,他指著園中的一個花壇說,那里以前是一個游樂場,現在修了反而少了個娛樂的地方。
在問及住在此處還有什么不如意的時候,被訪的人一致對園內的公廁表示不滿,說不僅環境差了,而且人也雜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這里的老奶奶說這里的植被亂七八糟的,自己想種點花,又會被人折走。
3.靜園:
據老師介紹,這里以前是一片蘋果樹林,但為修草坪被砍掉了。靜園的草坪可以任人踐踏,目前黃綠相間,野草為綠。
4.未名湖:
有一個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個人正在湖邊的長椅上看書,突然身邊開始噴水,嚇的差點跳起來,原來是給草坪澆水的時間到了。我覺得這是設計的一大失敗。設計要處處為處在其中的人著想,也許坐椅與噴頭不是一起建的,但后來添加的應考慮到整體,不能將一個一個設施隔離起來。
5.蔚秀園:
主要是同居民進行交流。大家似乎還是抱怨的比較多,都反映小區中的一個死水溝蚊蠅滋生,臭氣熏天,垃圾成堆。據了解,這個水溝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來井,居民也不多,后來蓋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來井不出水了,活水變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當問及對小區內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時候,大家的意見也是出奇的一致,說現在太亂,草亂七八糟的,還是要搞搞綠化,弄利落點好。問她們野花難道不好嗎,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種的花那樣開的長,也沒有那么多種類,而且也沒有種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觀點似乎與老師自然即是美的觀點有些矛盾,這種情況在燕南園中也有發生,人們還是需要整齊的草坪和人工栽種的花朵。是因為我們訪問的都是些老人家,她們見了太多的荒蕪與嘈雜,現在渴望一種整齊的美嗎?
6.海淀公園:
還是以自己觀察和同別人的交流為主。在公園中沒呆多久就感到很曬,問在公園中健身的人,也反映這里的樹陰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來。一個看著孩子玩耍的阿姨說,這里雖說很曬,但離家比較近,有一些健身設施,孩子也愛到這里玩,有總比沒有要好。
我觀察到,這里樹少,天空比較空曠,反而成了放風箏的好地方,公園也因地制宜,門口就有賣風箏的。其實沒樹也有別樣的樂趣。
公園中有殘疾人康復區,兒童區和老年人健身區,區內都有適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設施。而且每區的地都是用橡膠鋪的,軟而不滑,這是在很多小區或公園里面被忽視掉的。
7.去往頤和園的路上:
在萬泉河邊,被眼前景象驚呆,河床中已沒有水,只有一層散發惡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匱乏,使其沒有了生機。
經老師講解,路上那些穿著“鎧甲”的樹木是皮很名貴的杜仲。我不明白為什么要把這種樹種在路邊,給樹木的養護添加麻煩。是為了讓路人認識新植物嗎?樹上沒有掛牌,而且讓人認識到它的珍貴之處,樹就更危險了。是它適合種在此處,或是它長成后別有一番景象嗎?
到了所謂的綠化隔離帶,是將“京西稻田”除掉后的產物,覺得還沒有路邊的樹多,土倒是不少。老師介紹一種名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該種先鋒植物,無人管理,也可茁壯成長。
8.頤和園南如意門:
門前就是昆玉河,又稱京密引水渠,岸邊已被固化。該條河流同八一湖相連,構成了所謂的京城水系,已經成了人們游北京的一條水上路線。駛過兩條游船,但均沒有按照當初開通此路線時所說的,為保護水體,將窗子封住,不知會給河水帶來多少垃圾。
采訪中,得知以前的岸邊滿是樹,水里魚也不少,但為了修路,樹砍了,岸修了,現在魚不見了,由于來往的車輛很多,又沒有樹,土也很大。我仔細觀察河水,發現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邊處還有垃圾。
9.頤和園內:
頤和園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構成,兩者均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橋而行,一路楊柳依依,桃花盛開,同門外相比,簡直就是兩個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歡這里的風景,覺得“沒白花門票錢”,反面的聲音沒有聽到。
湖邊老師講解由蘆葦和茭白組成的濕地系統,這種濱水系統,凈生產力高,不僅美化環境,還可以造福環境。我夏天來游園的時候,綠色的蘆葦配上藍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當時不了解它原來還有這么多生態功能。對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是此次實習的一大收獲。
公園中正在進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樹木的圍帳將工地與游覽區隔開,從遠處看,圍帳和園中的花草融為一體,不仔細看,簡直無法分辨。這比起那些路邊常見的突兀的圍帳,更讓人覺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們還是看到有一條管道從工地延伸到湖邊,烏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圍帳很高,無法看到里面,不知這水是施工后的廢水,還是將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時,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還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幾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顯眼,老師不講,我是不可能發現的。工程對山體的改變不大,只是將山坡改造成魚鱗狀,有點象階地,這樣可以加強下滲,減緩水流的速度,從而預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這只適用于水量不大的時候。
在山上還看到一些丟了腦袋的佛像,對取走佛祖腦袋的人頗不理解,這是一種褻瀆,也是一種低素質的表現。
約下午兩點在山上解散,實習結束。
三、分析與討論
注意到這次實習中不論是老師的講解,自己的觀察還是進行訪問的過程中,都提到了不少關于植物的問題,因此這一部分想著重探討周圍環境中植物的選擇,以及對實習過程中想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對環境進行修理,而對野生的植物則有一些深惡痛絕,這與老師的一些觀點有些背道而馳。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自然環境能讓人覺得舒服,使人產生深刻的體驗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對自然環境感興趣;其次,要看自然環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樹林旁邊是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人們從矮樹林中一條小路穿過,坐在草地上玩耍,會產生一種擺脫都市枯燥、乏味、緊張工作壓力的感覺,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種情況下,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無法通過的灌木叢,這類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對人類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齊修剪過的草地,花園,還是有它們存在的心理基礎的。我們在學這門課之前不也是對一些人工修剪,設計過的園藝作品贊不絕口嗎?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們不能完全否定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壇,綠地,在心理學上,能夠有較高的清晰度,更能夠吸引人。當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個限度,適可而止。
老師是從生態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的,自然生長的植物有諸如,種類豐富,無需太多人工管理等優點。
城市實習報告 篇7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當地居民或公園游客的交流,增進我們對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以及了解人們對于環境的真正需求。2.實習路線及內容:xx年4月5日,早八點,在北大逸夫二樓前集合出發,經圖書館至燕南園,停留進行觀察調查;經靜園至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至蔚秀園及承澤園,解散進行調查;在海淀公園調查后,經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從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萬壽山北坡一路觀察,聽取老師講解;約14:30實習結束。3.實習達到的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系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后還有大文章。通過實習,也認識了一些動植物,增加了知識。
二、實習記錄
1.逸夫二樓經圖書館至燕南園途中:在圖書館前回望,通往東門的那條路,左邊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邊是教學樓,僅有的那片可憐的草坪是看不到的。雖還是春天的早上,但還是給人一種熱的感覺。也許因為是新建不久的,路兩旁幾乎沒有一棵樹。北京春季多風,有時還會夾雜著工地上的土,形成一個小型“沙塵暴”,令這條路有些讓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頭疾走,當然這種情況在出了東門以后也沒有得到緩解。缺乏綠色,也使這條路讓人感到很暗淡,有些過于嚴肅。不能說這條路上完全沒有綠色,還有一片草坪。關于它我問了問周圍的同學,有的說沒什么感覺,有的說它晚上還不錯,還有的說剛來的時候覺得綠油油的挺好,后來就沒注意了。我覺得這和人的心情有關,剛入學當然覺得什么都好,后來也就沒心情注意了,還是“低頭疾走”要緊。晚上其實是草坪里的燈好看。這么說來它存在的意義似乎不大,不如種些樹,因為在地學樓前,我覺得弄成一個小型的實習場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巖石,認識認識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師還提到如何設計這條路以配合圖書館及周圍景物的問題。2.“世外桃源”——燕:在萬泉河邊,被眼前景象驚呆,河床中已沒有水,只有一層散發惡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匱乏,使其沒有了生機。經老師講解,路上那些穿著“鎧甲”的樹木是皮很名貴的杜仲。我不明白為什么要把這種樹種在路邊,給樹木的養護添加麻煩。是為了讓路人認識新植物嗎?樹上沒有掛牌,而且讓人認識到它的珍貴之處,樹就更危險了。是它適合種在此處,或是它長成后別有一番景象嗎?到了所謂的綠化隔離帶,是將“京西稻田”除掉后的產物,覺得還沒有路邊的樹多,土倒是不少。老師介紹一種名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該種先鋒植物,無人管理,也可茁壯成長。8.頤和園南如意門:門前就是昆玉河,又稱京密引水渠,岸邊已被固化。該條河流同八一湖相連,構成了所謂的京城水系,已經成了人們游北京的一條水上路線。駛過兩條游船,但均沒有按照當初開通此路線時所說的,為保護水體,將窗子封住,不知會給河水帶來多少垃圾。采訪中,得知以前的岸邊滿是樹,水里魚也不少,但為了修路,樹砍了,岸修了,現在魚不見了,由于來往的車輛很多,又沒有樹,土也很大。我仔細觀察河水,發現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邊處還有垃圾。9.頤和園內:頤和園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構成,兩者均為自然形成。沿西堤六橋而行,一路楊柳依依,桃花盛開,同門外相比,簡直就是兩個世界。
三、實習報告
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歡這里的風景,覺得“沒白花門票錢”,反面的聲音沒有聽到。湖邊老師講解由蘆葦和茭白組成的'濕地系統,這種濱水系統,凈生產力高,不僅美化環境,還可以造福環境。我夏天來游園的時候,綠色的蘆葦配上藍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當時不了解它原來還有這么多生態功能。對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是此次實習的一大收獲。公園中正在進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樹木的圍帳將工地與游覽區隔開,從遠處看,圍帳和園中的花草融為一體,不仔細看,簡直無法分辨。這比起那些路邊常見的突兀的圍帳,更讓人覺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們還是看到有一條管道從工地延伸到湖邊,烏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圍帳很高,無法看到里面,不知這水是施工后的廢水,還是將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時,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還是情有可原的。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幾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顯眼,老師不講,我是不可能發現的。工程對山體的改變不大,只是將山坡改造成魚鱗狀,有點象階地,這樣可以加強下滲,減緩水流的速度,從而預防了水土流失。
但我想這只適用于水量不大的時候。在山上還看到一些丟了腦袋的佛像,對取走佛祖腦袋的人頗不理解,這是一種褻瀆,也是一種低素質的表現。約下午兩點在山上解散,實習結束。三、分析與討論注意到這次實習中不論是老師的講解,自己的觀察還是進行訪問的過程中,都提到了不少關于植物的問題,因此這一部分想著重探討周圍環境中植物的選擇,以及對實習過程中想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1.關于居民對周圍植被看法的問題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對環境進行修理,而對野生的植物則有一些深惡痛絕,這與老師的一些觀點有些背道而馳。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自然環境能讓人覺得舒服,使人產生深刻的體驗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對自然環境感興趣;其次,要看自然環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樹林旁邊是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人們從矮樹林中一條小路穿過,坐在草地上玩耍,會產生一種擺脫都市枯燥、乏味、緊張工作壓力的感覺,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種情況下,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無法通過的灌木叢,這類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對人類的吸引力。因此,我想整齊修剪過的草地,花園,還是有它們存在的心理基礎的。我們在學這門課之前不也是對一些人工修剪,設計過的園藝作品贊不絕口嗎?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們不能完全否定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壇,綠地,在心理學上,能夠有較高的清晰度,更能夠吸引人。當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個限度,適可而止。老師是從生態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的,自然生長的植物有諸如,種類豐富,無需太多人工管理等優點。從城市整體的角度來講,還是要以自然植物為主,這樣對資源和環境都有益處。但處處都是這樣,未免讓人產生荒蕪雜亂的感覺。居民的不滿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當然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是人們的心理需求重要,還是環境生態重要?設計要以人為本,又要以環境為基礎,兩者兼顧似乎很有難度。如何處理,改變人的觀念?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尋求一種合適的立足點,將二者有效的調和起來。但,這立足點在哪里呢?2.關于路邊種植杜仲樹的問題前面提到,在去往頤和園的路上,對路旁種植穿“鎧甲”的杜仲樹不理解,回來后特意查了一下該樹的特征,發現自己當時的看法過于簡單,是錯誤的。當時看到的樹,因為是剛移植過來的,樹干很細,也沒有枝葉,再加上那圈鐵衣,覺得不是很美觀。
其實,據查得的資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葉茂,樹冠多呈圓形或圓錐形,遮萌面積大,且樹體抗性強,病蟲害很少,不需噴灑農藥,是城市園林綠化非常理想的樹種。北京、南京,杭州、洛陽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樹或進行公園、庭院綠化,均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發達,耐干旱瘠薄,也是廣大山丘地區理想的水土保持樹種。杜仲樹耐旱,耐寒,耐堿,卻不喜濕熱,在北京種植非常理想。杜仲樹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尤其是它的樹皮,這也是給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杜仲樹的樹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對主干某一區段樹皮進行全部環剝,只要及時采取保護措施,短期內在剝掉皮的木質部上又可長出新的樹皮,3~4年后即可趕上未剝皮部分樹皮的厚度。通過環剝皮還可以促進樹株直徑的生長。杜仲不管幼樹或老樹都存在樹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壯齡樹再生能力最強。所說的保護措施,簡單來說就是用有網眼塑料薄膜包裹樹干。我想,既然剝皮不會給樹造成太大的損傷,反而在一定意義上說還對樹有好處,何苦要把樹圍起來呢。而且我看那鐵圈很小,沒有給樹留生長的空間,不如沒有。希望這是因為樹還沒完全長好,進行保護的緣故,以后能看到小樹解脫枷鎖。那我們要怎樣選擇種植的植物呢?
我覺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當地的環境,因地制宜。不能將人的意志強加給環境。正如在實習中看到的,針葉樹的落針有一定酸性,會使周圍的土壤酸化,因此樹下的植被很少,我們強種上草也沒有用;還有在頤和園山坡上看到的側柏,它本是一種耐旱,耐堿的植物,所生長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園如果片面的追求綠化效果,鋪上草坪,為保養草坪又澆灌很多的水,反而會對側柏的生長不利。還有前幾年,北京提出要給楊樹做“節育手術”,因為每年一到春天,楊絮就鋪天蓋地,無孔不鉆,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這是當初種植時所沒想到的。這些都是由于設計者不了解植物的習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們追求的一切,和諧才是基礎。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鄉土植物的應用。所謂“鄉土植物”是指未經人類作用引進的那些植物。“在鄉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材料,它們生長繁茂,管理粗放,無需對土壤作特殊的處理,可供選擇用于公園、娛樂場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噴泉花壇等處的鑲邊栽種。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應用鄉土植物種植可為城市居民區提供一個近似于自然林地和開闊田野的環境。孩子們在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樹木,摘取花朵和進行其他活動,而這正是現在很多設計沒有考慮到的。鄉土樹種還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當地的季節變化,而引入的外來樹種卻不能反映季節的特點。
城市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目的
本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讓我們投身到城市規劃的實踐工作,使我們建立起對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的直觀認識,深切體會城市規劃工作的綜合性、復雜性與重要性。同時,擴大我們的專業視野,豐富我們的專業閱歷,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
二、實習內容
對于各種形式與性質的城市規劃項目進行全面的接觸與了解;同時對城市規劃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如經濟、社會、環境、歷史文化等進行深入了解;
(1)城市總體規劃:包括城市總體規劃的完整過程;
(2)城市詳細規劃:包括城市修建性詳細規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完整過程;
(3)其他形式與內容的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園林綠地景觀規劃、居住區規劃、旅游區規劃設計和城市道路系統規劃等;
(4)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5)熟悉常用規劃制圖軟件:GPCAD、 photoshop、3DMAX等。
三、實習安排
①參觀大連市總體規劃布局;
②參觀大連市道路系統布局;
③參觀大連市園林綠地景觀;
④參觀阜新市五洲御景園小區;
⑤熟悉規劃制圖軟件GPCAD;
⑥對所取得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匯總,得出相關結論,完成實習報告。
四、實習總結
俗話說:“讀萬卷書、走萬里路”,這次實習收獲了很多,寄托了我們無限期待的大連實習之旅結束了。首先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結合了起來,其次我還看到了更現代更發達的城市的美麗風貌。
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到了很多地方,在美麗的海邊,休閑的廣場,還有幽靜的校園。優秀的規劃隨處可見,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也把我所學習到的知識與實際進行了有效的銜接。為我以后的學習進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參觀實習的內容包括了道路規劃設計、綠地規劃設計、城市功能區規劃設計、小區規劃設計四個方面,現將所了解的內容分這四個部分報告。
(一)、大連市的道路規劃設計
大連市全市共有71條主干路街以及400余條6米以上的道路。為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共規劃調整單行路10條,目前大連市的單行路達到103條,總長度54公里,接近全市道路總里程的10%。
(1)、優點:
大連市區主干路以三塊板和兩塊板隔斷為主,綠化分隔帶較寬,中間的綠化帶設計形狀和色彩變化豐富。道路都是依地形而建,起伏和坡度非常多,一條道路的左右兩塊機動車行道有的也是錯開布置以適應地形使道路平整。設計新穎,道路較寬,排水設施較好,各區與各區之間交通聯系方便。
(2)、缺點:
十字交叉路口較多,特別是次干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交叉口與交叉口之間的距離較短。行車高峰期間路段堵車較嚴重。個別路段路面有損壞的坑洼積水影響交通。
2、大連市綜合交通規劃
與大連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以便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暢、節能環保為發展方向、建設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動態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高標準、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引導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和城市功能布局的優化,促進區域交通協調發展、支持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
1)主要內容:
規劃首先對基本背景進行概述,然后對現狀及未來城市及交通發展進行分析,對交通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制定了城市交通的、發展戰略,在其指導下進行網絡相關研究(包括樞紐、道路網、軌道網、公交網、對外交通和停車等規劃)及專項研究(物流、旅游、需求管理、應急、科技發展、交涉項目庫等),最后對本次交通規劃所有規劃方案的近期實施進行了設計和規劃。
3、大連市中心城區分區路網規劃
分區路網規劃范圍為大連是中心四區,為城市道路專項規劃,其綜合考慮了原分區規劃及新一輪總體規劃路網格局的要求,綜合用地布局,使道路系統和交通出現相協調。
1)規劃構思:
力爭使道路網系統可持續發展,方便生產生活,與城市總體規劃協調統一、并兼顧現狀、經濟適用。
2)主要內容:
規劃完善了中心城區道路網絡系統,根據用地及地形條件等條件調整道路紅線,同時增加城市支路系統,范圍內共分為七個分區;綠山區、星海分區、梭魚灣分區、機場分區、婌金山分區、泉水分區及大連灣分區,規劃快速路總長約18.9公里;主干路總長約120.0公里;次干路總長約107.7公里/平方公里。
4、開發區交通概況
隨著大連開發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全區交通運輸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道路貨運從最初的以普通貨物個體運輸為主,現已發展到集裝箱、危貨、特種車輛運輸等多種運輸形式并存的經營機制,初步建立了規范的運輸市場。座落在區內的大窯灣和北良港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港和糧食進出口儲運主通道。水上運輸由建區之初的以漁業運輸為主的鄉鎮運輸船舶,到現在已擁有集裝箱船、雜貨船、散貨船、客船、客貨滾裝船、旅游船、拖船、吊船等多種類型的運輸船舶。各類客、貨運輸車輛、快軌運輸車輛、船舶和布局合理的客運站(場)設施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絡,并與沈大、大莊高速公路相連,保障了人流、物流的暢通。
(二)、大連市綠地規劃設計
大連市的綠化規劃設計是非常成功的,綠化覆蓋率高,各種綠化形式交錯搭配構成城市中最亮麗最清新的風景。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濱海路上的綠化帶,采用了各種線形和顏色,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非常美觀。
“人性化”場所——大連城市道路綠化景觀
從大連市特定的文脈結構切入,從城市道路景觀與城市交通、用地規劃協調發展;凸顯自然景觀、體現文化傳承;主體要素與客體要素“共生”三個方面分析了大連城市道路景觀的“人性化”。最后指出,城市道路景觀不應僅限于純物質景觀的秩序美,而是要形成能包容城市流動人群相關活動的、符合人們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人性化”場所。
3、大連市綠化規劃
規劃提出,到20xx年大連市綠地系統規劃目標為,通過實施“山海相依、森林圍城、花園城區”的綠地規劃目標,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筑與綠地協調發展的城市建設模式。近期爭取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城市綠地建設的現有水平,遠期爭取接近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城市綠地建設水平,建設生態城市。
按照高標準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規劃至20xx年,大連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城市綠地率39%、城市人均公園綠地14.5平方米的指標。大連市將建設沿黃、渤海海岸線水系生態軸線植樹造林,盡快形成“山、海、城、灣”等多種地形地貌為一體的環繞城市半島的生態圍廊。
按照《規劃》,到20xx年,大連市將全力打造中心城區與旅順口城區之間228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中心城區與金州區及新城區之間70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走廊帶、金州城區與新城區之間生態保護區的綠化建設。
在公園建設方面,新城區計劃開工建設大黑山風景區、南大山風景區、東山風景游覽區,建設小窯灣帶狀公園、港東游園、小魚溝森林公園等,盡快形成新城區綠化系統;金州城區計劃開工建設北大河、紅旗河兩側的濱海公園,建設城區生態長廊;旅順口城區將新改擴建白玉山公園、黃金山公園、英雄公園等10余座公園。
中心城區綠地將劃分為綠山、星海、梭魚灣、椒金山、機場、泉水和大連灣7個分區。逐步建設大連南部海濱至旅順口風景區的城市公園群,新改擴建大連灣植物園、梭魚灣公園、森林動物園等。
結合城市道路改造,在港灣廣場沿人民路、中山路、旅順南路、旅順長江路至老鐵山;港灣廣場經疏港路、迎客路、機場、旅順北路到旅順口城區;老虎灘經八一路、東北路、振興路、新城區長春路、五號路到金石灘以及中山路沿線等4條道路兩側規劃25米——50米的綠化用地,形成4條綠色景觀長廊。將在中心城區中部、西部、北部地區新建22個城市廣場,以中山路、東北路、華北路為主軸有序分布,形成新老和諧的城市空間布局。
大連市城建局綠化處處長喬春生說,大連市上次制定《大連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在1993年,由于城市功能定位的調整,已遠不能滿足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此次編制的新規劃融合了《大大連規劃建設綱要》的思想,重點加強了城市組團隔離帶和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等內容。
三、城市功能區規劃設計
規劃核心是為大連在全新的時代和區域背景下,確立市域整體統籌發展的目標途徑和行動計劃,為市域內部總體規劃的編制提供指導。
范圍:大連市行政轄區,期限近期至20xx年,遠期至20xx年。
市域發展總體定位:
1、遠期: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環渤海經濟圈生態最優、人居住最佳的現代文化名城,東北地區的國際性濱海城市,綜合性中心城市。
2、近期:東北地區航運中心和門戶,電子信息產業和軟件基地,石化基地,北方造船基地和先進裝備制造基地,文化、信息、金融、服務中心城市、宜居城市和生態城市。
致力于總體發展定位的實現,市域在規劃期進行“組團型全域都市化”發展戰略。
1、全部行政管轄區域統一構建以第四組團為核心、生態郊區為基底、空間要素分工一體化發展的組團型單一城市------大連,實現全域城市化。
2、現狀大連市區、縣級市區規劃分為“有機專業分工、緊密協作融合、新市區組團”的8個都市組團,分別為中心城區組團、新市區組團、旅順口區組團、瓦房店組團、普蘭店組團、莊河組團、長興島組團和長海皮楊組團。
3、組團間通過市域快速交通網絡,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分別形成0.5小時、1小時和1.5小時交通圈,并隨城市重心向新城市區方向逐步遷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區和新城區為中心的1小時城市通勤圈。
城市的規劃建設對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客觀地優秀條件,結合著城市的自身優異的自然條件,使城市的經濟建設始終保持著動力與活力。
城市實習報告 篇9
經過一周的實習參觀,我對城市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對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導老師為我們深入淺出地剖析城市,我當時頓感茅塞頓開。對城市的認識有了新的標準。
城市規劃應從整體、長遠的角度出發城市是人們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舊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隨著房地產商加緊開發的腳步,城市的面貌被一天天地改變,直到面目全非,步入城市只能感覺到鋼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國幾千年來發展的城市文明一下子湮沒在現代的鋼筋混凝土之中。城市應該是時間,歷史的見證,在我國大多數城市里幾乎很難找到歷史的痕跡,這不能不說是現在文明發展的一大遺憾。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城市的一些領導,一心只為了經濟的增長,GDP的穩升,大肆鼓勵房地產商開發,而缺乏整體規劃,而房地產作為規劃的實施單位,也沒有規劃意識,一味蠻目的開發,毫無章法。導致現在諸多城市的雜亂無章,給城市帶來了很多不便。另外,造成國家資源的浪費。如福州中州島的開發,就引來許多人的指責,在一個交通繁忙,擁擠的交通主干道兩側開發商業性建筑,絲毫沒有考慮其對交通的影響。由于交通的不便,到現在為止,都幾乎沒有商家愿意入住,以致開發的建筑空置,是對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若能在此建設一個公園,讓被繁忙工作壓得透不過氣來的人們有一個放松的地方,也給城市一個透氣的空間。另外,在現在城市建設中,還缺少對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意識。由于缺乏整體規劃,以致歷史正在一點點被抹殺。如北京的紫禁城,被高樓大廈給團團圍住,周圍的高樓遠遠超過了紫禁城高度,昔日的輝煌,高聳威嚴,已喪失在混凝土森林中。
現在,我們應該認真做出城市今后幾年的發展規劃,嚴格控制開發力度,我們必須從長遠的利益來看,著眼未來,才能真正做出優秀的,成功的規劃。城市道路建筑與交通系統是構成城市的主要元素,交通是人們完成社會與經濟活動的前提。城市道路不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而且是城市居民活動的重要空間,是組織城市景觀的骨架,它應該成為居民觀賞的重要場所。同時城市道路又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該成為體現城市景觀和歷史文脈的宜人的公共空間。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市快速路一般與原有路網分離開來,是高層的道路系統。快速到完全為交通功能服務,是解決城市長距離快速交通運輸的動脈。因此,在快速路兩側不宜設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如福州的二環路也屬于快速路,但快速路在承擔城市長距離交通運輸的同時,也吸引了附近的大量車流,機動車都試圖通過快速路達到提高速度,節約時間的目的。不想適得其反,快速路成為移動的停車場。快速路的建設帶動了兩側土地的升值,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可遠離快速路的土地價值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包。快速路兩冊往往建有大型的公共建筑,是人流集散中心。大量人流的出入給快速路的使用帶來了不必要的影響,這和快速路的建設初衷是完全背離的。因此,應采用輔路與主路分離的原則,將輔路單獨設置成雙通行路。并與主路平行且保持一定距離,可以和城市次干路或城市支路結合使用。這樣原來的線性空間就變成了交通網絡化的空間。城市道路的網絡化避免了快速路對城市龍件連續性的破壞,也為城市用地的內向型原則提供實現的可能。道路兩側建筑不能沿著道路開發,而應沿著干路網絡內向發展。從而突出干路交通功能,而快速路兩側的空閑用地可以配合綠化,下面還可以用做社會停車,實現快速路與城市空間的融合。福州城市總體規劃“東擴,南進,西拓”作為福州新世紀城市化發展的重點,全面推進新區建設,努力實現城市的滾動發展。
金山新區,鼓山新區,江濱板塊,洪山,快安等新區均快速發展,城市品質日益提高。福州市區發展的新格局是以中心城為依托,以空港,海港為導向,沿江向海東進南下,有序滾動發展形成一城(中心城),三組團(馬尾,長安,瑯歧)的布局,市區規劃面積161.3平方公里,規劃人口200萬。福州市規劃理念是大力開發城市新區,合理調整城市空間布局,加強經貿城市功能,調整城市用地結構,改造中心城,二環線以內工業用地,發展第二產業,重點建設倉山,蓋山,快安工業區,優化城市功能布局,開發鼓山新鎮,金山新區,快安儒江居住區,疏解舊城區的過高人口密度,提高居住環境質量,加強外圍組團見者,激素馬尾開發區,快安工業區,以長安港區,帶動長安組團,以建設瑯歧大橋客貨碼頭,鼓山旅游,帶動瑯歧組團發展,實現福州市區沿江東進向海發展戰略。
我們在做城市規劃時必須貫徹規劃的基本原則:節約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間資源,并貫徹于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始終。城市建設用地應充分挖掘現有用地潛力,有效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總體規劃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協調。要確定分地區和分階段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控制目標,并嚴格按此實施。從現在到XX年是福州城市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三步發展戰略的關鍵時刻, 二十世紀基礎打好了,二十一世紀發展才有后勁。近期建設應為遠期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市域、市區、中心城都應選擇條件具備的幾個片區,集中項目、集中投資、集中力量,建設一片、成效一片、收益一片,形成設施配套齊全、高起點、高標準、環境優美、達到一定規模的新型發展地區,成為世紀之交福州發展的“龍頭”。發揮機場和海港優勢,加快周邊地區開發, 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抓緊建成幾項關系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加速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為新一輪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建成水口電站、大目溪水電站, 緩解城市用電緊張狀況。建成福泉高速公路,提高104、316、324三條國道和三條省道福州段的等級,并建成國道之間的聯絡線,形成便捷、暢達的對外公路交通網。整治閩江口航道,擴大閩江口內港區規模,配套建設長安港區,重點發展外海港區。建成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6 月完成),并抓緊實施機場專用道路工程, 使城市與機場的交通更為安全、便捷,使機場能更好地為福州地區的經濟發展服務,成為城市整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部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繼續保持福州中心城郵電建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建成15個電信母局及3個模塊局,使市話容量增加到58 萬戶,主線普及率達到40部/百人。新建、擴建4處郵政樞紐、7個郵電分局、6個郵電支局,基本滿足城市對郵電事業的需求。新增供水能力35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25萬噸/日。實行環境綜合整治,使城市環境得以改善。建設紅廟嶺垃圾處理場及日產能力150噸的堆肥廠,處理能力 50噸的特種垃圾焚燒廠。建設城市綠化環,沿江、沿河綠化帶,以及城區十個以上公園,使人均公共綠地達到6 平方米以上,達到國家園林城市的標準。 建設城市形象工程,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完成四個城門改造工程。 進一步拓寬改造福馬、福古、福廈、福飛等四條主要對外交通道路,對四個城門進行成片綜合開發,使進入城市的四個通道都形成現代化的面貌。完成閩江北港北岸防洪堤路(江濱大道)工程。 增加城市東西通道;提高市區防洪能力,使之達到200 年一遇標準;結合建設沿江綠化,開發建設江濱地區;改善福州城市沿江形象。建成幾個大型公共設施工程。重點建設省革命歷史博物館、省博物館、福建會堂、省體育館新館、福州市電視中心大樓、國際會展中心、市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市體育館等省會城市標志性工程,提高城市建設中的文化含量。完成內河整治工程。建成大腹山、新西河引水沖污工程,加強對流入河道的污水進行處理,全面改善市區43條內河水質。建設市區周邊的綠化生態圈和公路兩側綠化帶。集中建設閩江北港兩岸,特別是江濱大道的綠化。繼續建設溫泉公園、金牛山公園、高蓋山公園、西河公園、東湖公園、黎明公園、浦下公園、金雞山公園等。福州軟件園規劃在我們參觀園區之前,園內工程師給我們講了一些關于園內的整體規劃。福州軟件園地處福州市西北隅風景秀麗的五鳳山麓,規劃面積為3.3平方公里,1999年2月經科技部評審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并被列入福建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和福建省產業化基地重點項目,同年3月破土動工。
XX年6月,園區“創業樓”迎來了30家首批入園的軟件企業。XX年12月,軟件園產業一期建成并交付使用,與之配套的公寓樓、園林景觀等工程也全部完工,便利店、中西式快餐店、公交車站等生活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園區建設初具規模。與此同時,省市及周邊地區的優秀軟件企業不斷涌入,達到入園企業150家,入駐企業42家,并在當年創下技工貿收入15億元的業績。XX年9月,經福州市政府批準,“福州市研究生培訓服務工作總站”在園內正式掛牌成立,由此,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人才吸納與培養問題得以緩解。
XX年6月,“國家863軟件專業孵化器福州基地”項目申報通過科技部專家組的評審,并獲立項。XX年12月,軟件園產業二期全面竣工,同時規劃用地1700畝的產業三期工程開始建設,至此,園區已開發面積1.1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投資3億元。XX年12月,福州軟件園被信息產業部、人事部授予“全國信息產業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這標志著福州軟件園已經躋身全國軟件產業強手之列。
截止至XX年4月,福州軟件園已有入駐企業176家,福建省4家列入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企業全部入駐軟件園,福州軟件園的產業集聚效應已基本形成。另外,他還為我們講敘了在規劃中我們必須考慮的一些問題,具體地講解了規劃的整個流程,他還告訴我們規劃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異。
【城市實習報告集合9篇】相關文章:
個人實習報告(集合15篇)02-08
專業實習報告(集合15篇)02-14
城市語言文工作評估整改報告02-15
理想中的城市作文(集合8篇)01-16
《城市經驗和城市研究》閱讀答案09-15
【實用】學生的實習報告集合5篇02-18
軟件工程實習報告(集合15篇)02-18
學生專業實習報告模板集合九篇02-17
大學實習報告范文集合九篇02-17
關于畢業的實習報告集合7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