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試題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經常跟試題打交道,試題是命題者根據測試目標和測試事項編寫出來的。大家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好試題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試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試題1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①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論語·季氏》)
10.“知者”(智者)說話有什么講究?請簡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11.孔子認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時,應如何正確說話?請簡要說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答案:
10. (2分)智者講究說話的`時機,該說就說,不該說就不說。
11. (4分)①說話要沉穩,不要急躁;②說話要坦誠,不要隱瞞;③說話要察言觀色,把握最佳時機。
譯文:
①孔子說:“可以跟他說話卻不跟他說,就會失掉了朋友(錯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說話卻跟他說,就會說錯話。有智慧的人不會失去朋友(錯失人才),也不會說錯話。”
②孔子說:“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種過失:(君子)還未說到,(你)就先說了,這叫急躁;(君子)已經說到,你還不說,這叫隱慝;不看臉色而貿然說話,這叫瞎子。”
《論語》試題2
中考古文閱讀試題集錦:《論語》推薦
《論語》四則(安徽卷)20xx年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季氏》)
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張》)
【注釋】①[友諒]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諒,誠信。②[便辟]習于擺架子裝樣子,內心卻邪惡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諛奉承,內心卻無誠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語,而言不符實。⑤[所亡]自己所沒有的知識、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無”。⑥[所能]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擇其善者而從之 (2)學而不思則罔 (3)可謂好學也已矣
15,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2)思而不學則殆。
16.按要求填寫下面的表格。 (4分)
17.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談談你對第④則內容的理解。
14.(3分)(1)從:聽從 或:采納、聽從(答“學習、跟從”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無所得
(3)好:喜愛 或:喜好、喜歡 (每小題1分)
15.(4分)(1)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處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殆”翻譯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均可)
(每小題2分)
16.(4分)第①則: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 第②則:擇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17.(4分)要點:好學就是勤奮學習,學習新知,鞏固舊知’。
(答出要點得2分,扣住要點又能聯系實際可得滿分)
(湖北武漢卷)20xx
[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丙]孔子觀于周廟,有敧①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韓詩外傳》)
注①敧(qī):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邊。“宥”通“右”。③中:這里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哪里,怎么。
7.解釋下面加點的字。(4分)
(1)知之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學則殆 (4)滿則覆
8.翻譯上面語段中加橫線的文字。(4分)
(1)誨女知之乎?
(2)孔子問于守廟者曰
9.[丙]文中孔子“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的感嘆給了我們什么啟示?(2分)
10.這幾段文字內容都與學習有關,[甲]文和[丙]文談的是學習______方面的問題;[乙]文談的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孔子認為學習過程中______與______應該相結合。(2分)
11.(1)孔子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試之”?請根據文意簡要說明。(1分)
(2)孔子這樣做有必要嗎?談談你的.看法,并結合文段內容說說理由。(2分)
(一)7
(1)為:是。 (2)是:這。 (3)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4)覆:翻倒。
8(1)誨女知之乎:教導你的東西懂得了嗎?
(2)孔子問守廟的人說(或者:孔子向守廟的人詢問道)
9—個人要謙虛,不要自滿
10態度( )學思
11.(1)孔子要(想)驗證宥座器 (敧器)的特點。
(2)有心要。( )因為孔子雖然聽說過,但并沒有親眼見過。驗證一下才能夠確認。
答:“沒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沒有必要。( )因為孔子原本就聽說過,而且當場又得到守廟者的證實,沒有必要去麻
20xx
《論語》四則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季氏》)
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張》)
【注釋】①[友諒]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諒,誠信。②[便辟]習于擺架子裝樣子,內心卻邪惡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諛奉承,內心卻無誠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語,而言不符實。⑤[所亡]自己所沒有的知識、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無”。⑥[所能]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擇其善者而從之 (2)學而不思則罔 (3)可謂好學也已矣
15,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2)思而不學則殆。
16.按要求填寫下面的表格。 (4分)
17.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談談你對第④則內容的理解。 (4分)三、語文綜合運用(15分)
14.(3分)(1)從:聽從 或:采納、聽從(答“學習、跟從”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無所得
(3)好:喜愛 或:喜好、喜歡 (每小題1分)
15.(4分)(1)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處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殆”翻譯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均可)
(每小題2分)
《論語》試題3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蘇軾
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注] ①被酒:剛喝過酒,帶著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覺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稱“四黎”。②翁:蘇軾自稱。
(1)指出“溪邊自有舞雩風”一句所用典故的出處。(2分)
答:
(2)請結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詩內容,分析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6分)
答:
[答案] 17.(1)《論語》
(2)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 (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族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表現出曾點曾經具有的那種逍遙自在、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或: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和黎族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仍然向往曾點描述的禮樂之治,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解析] 17.(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溪邊自有舞雩風”中的“舞雩風”出自《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原文為曾皙表達自己人生理想的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此句表達的人生理想,有各種說法。
(2)本題考查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題目要求“結合作者的思想”,要求考生對蘇軾的`儒道釋的思想有一定了解。結合“本詩內容”,要把蘇軾的思想和具體的文本結合起來分析。“舞雩風”的典故可根據儒家思想解讀,也可以根據佛道思想解讀,蘇軾又多家皆修,所以答案也可以作兩解。
[賞析]
這首詩作于蘇軾被貶儋州時期,他在城南建造泥房居住,和當地百姓結下深厚感情。作品淺易如話,毫不雕琢,把樸素的內容寫得生動而富有風趣,在不經意間呈現出行云流水般的活潑姿態,極具大家氣象。第一、二兩句生動活潑地寫出了作者和當地百姓的親密關系,幾個少年口吹蔥葉迎送微醉的“我”,怡然自得之情寄寓其中。第三、四兩句蘊含哲理思考,使用對比手法,“莫作”說得斬釘截鐵,態度何等堅決;“自有”說得頗具炫耀之意,何等自在;“天涯萬里”“溪邊舞雩”對舉,一舍一取,足見詞人志趣。蘇軾的思想是駁雜的,兼融儒家的進取、道家的淡泊和佛家的超脫,我們在《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經典名篇中已經領略。
《論語》試題4
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
(1)下列對選段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認為,用就去做、不用就隱退只有顏淵能做到。這表明了孔子對顏淵的贊賞,也體現了孔子的謙遜。
B.子路假設孔子統帥三軍,問孔子將和誰一起,其實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與本領。
C.“暴虎馮河”是赤手空拳與老虎進行博斗、徒步過河,這樣缺少“謀”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賞。
D.“勇”是孔子道德范疇中的一個德目,在這里,孔子用“與”和“不與”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2)孔子還說過“勇而無禮則亂”,結合上面選段和這句話,請簡要分析孔子“勇”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孔子主張的“勇”,要智勇兼備,而且要符合禮,缺少智、悖于禮的“勇”是蠻干、亂干。
《論語》試題5
閱讀下面《〈論語〉十則》,完成下列題。
⑴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⑶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⑷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
⑸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⑹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⑼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1、解釋下面加粗詞的意思:
(1)學而不思則罔 ____(2)誨女知之乎____(3)其恕乎!____(4)傳不習乎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見賢思齊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寫)
4、揭示儒家所倡導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會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迷惑;(2)教導;(3)大概、也許;(4)老師傳授的知識
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3)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
3、任重而道遠
4、己所不欲,勿施于
5、君子的風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難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
《論語》試題6
一、基礎知識(30分,其中1—12每小題2分)
1.選出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窺見(kuī)喟然(kuì)鮮為人知(xiān)斐然成章(fěi)
B.狂狷(juān)慟(tòng)哭博聞強記(qiáng)侃侃如也(kǎn)
C.訕笑(shān)莞爾(wǎn)苦心孤詣(yì)自牖執其手(yǒu)
D.攻訐(jié)賒(shē)賬恬(tián)不知恥行行如也(hàng)
2.下列各項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斐然成章循循善誘和而不同各安其份
B.察言觀色過尤不及仰之彌高博我以文
C.卓爾不群升堂入室鞭辟入理折中主義
D.暴虎馮河一層不變別出新裁集思廣益
3.選出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
A.唯上知與下愚不移莫春者,春服既成B.女與回也孰愈唯求則非邦也與
C.無所取材人皆有兄弟,我獨亡D.聞斯行諸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4.選出加點詞解釋不全正確的一項( )
A.仁者先難而后獲(指先付出努力)小大由之(遵循,遵從)
B.子路率爾而對曰(飛快地)不得中行而與之(交往)
C.異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吾與女弗如也(贊同,同意)
D.舍瑟而作(起身)行行如也(剛強的樣子)
5.選出下列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 )
A.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B.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C.季路問事鬼神D.如會同,端章甫
6.選出下列加點詞活用情況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 )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B.風乎舞雩秦伯說,與鄭人盟
C.冠者五六人斯為美知和而和
D.唯上知與下愚不移不以禮節之
7.選出加點字意義與用法完全相同的兩項( )
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C.如其禮樂,以俟君子D宗廟之事,如會同
8.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②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B.①可得而聞也②此言得之
C.①與其媚于奧②于公伯寮
D.①敬鬼神而遠之②與人恭而有禮
9.下列各項中,“之”的意義、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夫子之言性與天道B.敬鬼神而遠之
C.道之將行也與,命也D.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10.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②異乎三子者之撰③以吾一日長乎爾④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11.下列各項中,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子行三軍,則誰與?
A.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風乎舞雩B.始可與言《詩》已矣子服景伯以告
C.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異乎三子者之撰D.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不吾知也
12.下面四副對聯中不適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B.萬世文章祖歷代帝王師
C.先師功德垂青史儒學精華照五洲D.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同切孔顏
13.課文名句默寫(任選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不憤不啟,。
(2),,素以為絢兮。
(3)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欲罷不能。
(4)子以四教:、 、 、 。
(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6)君子之于天下也,、,義之與比。
(7)禮之用,。
(8),小人同而不和。
(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二、課內閱讀(24分)
(一)閱讀下列語段,回答14~16題。(12分)
一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115)
二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38)
三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14.解釋下列加點的字:(6分)
①告諸往而知來者( ) ②美目盼兮( )
③素以為絢兮( ) ④起予者商也( )
⑤聞斯行諸( ) ⑥由也兼人( )
15.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告諸往而知來者。
答:。
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答:。
③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答:。
16.文段三中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從中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哪一個特點?(2分)
答:。
(二)閱讀下列語段,回答17~19題。(12分)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17.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4分)
①鼓瑟希( ) ②為國以禮( )
③其言不讓( ) ④唯求則非邦也與( )
18.翻譯下列語句(注意添加必要的關聯詞以疏通語氣)(6分)
①異乎三子者之撰。
答:。
②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答:。
③唯赤則非邦也與?
答:。
19.孔子為何要“與點”? (2分)
答:。
三、課外閱讀(16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20~24題。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已。
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于飲食饟饋,僮仆減損;施惠然諾,妻子節量,狎侮賓客,侵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矣。
裴子野有疏親故屬饑寒不能自濟者,皆收養之;家素清貧,時逢水旱,二石米為薄粥,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無厭色。鄴下有一領軍,貪積已甚,家童八百,誓滿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錢為率,遇有客旅,更無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產,麻鞋一屋,弊衣數庫,其余財寶,不可勝言。南陽有人,為生奧博,性殊儉吝,冬至后女婿謁之,乃設一銅甌酒,數臠獐肉;婿恨其單率,一舉盡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責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貧。”及其死后,諸子爭財,兄遂殺弟。(節選自《顏氏家訓治家》)
20.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奢則不孫,儉則固孫:同“遜”,恭順B.躬自同之,常無厭色厭:滿足
C.后坐事伏法坐:因……犯罪D.主人愕然,俯仰命益益:增加
21.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但家無鹽井耳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B.俯仰命益,如此者再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C.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D.二石米為薄粥不足為外人道也
22.下列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近的一項是( )(2分)
A.施惠然諾,妻子節量B.后坐事伏法
C.東家有賢女,……可憐體無比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2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作者引用孔子的兩段話,說明了應該節儉但不能吝嗇的道理。
B.作者主張人民生活應該自給自足,又認為北方能做到省儉節用,江南一帶則較奢侈,多數比不上北方。
C.南陽有個人,他的女婿很喜歡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貧困。而他本人死后,幾個兒子為爭奪家產,發生了哥哥殺死弟弟的事。
D.文中運用例證法,舉裴子野、鄴下領軍和南陽人的例子,有力地論述了為人應該做到施舍但不奢侈、節儉但不吝嗇的道理。
2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①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3分)
答:。
②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2分)
答:。
③裴子野有疏親故屬饑寒不能自濟者,皆收養之。(3分)
答:。
四、寫作(30分)
25.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不僅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甚至影響了全世界。在聯合國評選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孔子名列榜首,而《論語》作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著作,在我們今天看來仍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大至到治國,小至齊家;外至為人處世,內至修身養性,我們都可以從中找到金玉良言。修完了整本《<論語>選讀》之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請你選取一個或幾個點,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心解《論語》”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角度自定,文體不限,文題自擬。
(參考答案)
(1—12每小題2分,共30分)
1.D(A鮮xiǎn,B狷juàn,C訕shàn)
2.D(A份—分;B尤—猶;C理——里;D層—成,新—心)
3.D(A知—智,莫—暮;B女—汝,與—歟;C材-哉,亡—無)
4.B(率爾:輕率地)
5.A(A古今同義“品德修養”。B(句中義)下位。C(句中義)“鬼”指“人鬼”,即死去的祖先;“神”,指自然界天地山川等的主宰;D(句中義)諸侯會盟)
6.B(A足:形作使動,遠:形作動;B均是名作動;C冠:名作動,和:形作動;D愚:形作名,節:名作動)
(BD或者;A如果;C至于,若)
8.A(A均為侍奉,服侍;B①得到,②適宜,得當;C①向,②對于;D①表轉折,②表并列)
9.B(B“之”為代詞,他們;ACD均是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0.C(①乎:介詞,比,②乎:介詞,跟,同,與;③以:連詞,因為,④以:動詞,為,做)
11.D(D與例句均為賓語前置句;A為狀語后置句;B為省略句;C為狀語后置句)
12.D(與孟子有關)
13.(任選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不悱不發(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3)博我以文,約我以禮(4)文、行、忠、信
(5)仰之彌高,鉆之彌堅(6)無適也,無莫也(7)和為貴(8)君子和而不同
(9)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4.①之,指代子貢②黑白分明③色彩繁盛的樣子④啟發⑤之乎,這嗎⑥兩倍(每個1分,共6分)
15.①告訴你已知,你能夠推知未知了②美好的笑容多動人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傳神啊,潔白的底子上繪彩文啊③怎么能聽到就去做呢?)(每句2分,共6分)
16.因材施教。(2分)
17.①彈奏②用③謙讓④難道(每個1分,共4分)
18.①我和他們三位的才能不一樣。②孔子不由得長嘆一聲道:“我贊成曾點的想法呀!”
③難道公西赤所說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嗎?(每句2分,共6分)
19.因為曾皙之志雖不在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樂圖,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禮治”社會的最高境界,對此孔子非常感慨,當即表示贊同。(要點有,意思對即可,2分)
(20—23每小題2分)
20.B(厭:厭倦,討厭)21.D(做成,對、向;A,只是;B,兩次;C,同“矣”)
22.B 23.C(“他的女婿很喜歡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貧困”一說文中無據)
24.①儉省,說的是合乎禮的節省;吝嗇,說的是對困難危急也不周濟。(3分)
②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莊稼而食,種植桑麻而衣。(2分)
③裴子野只要有饑寒不能自救的遠近親戚和舊屬,都收養下來。(3分)
25.略
《論語》試題7
一、基礎訓練
1、《論語》是先秦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散文著作,主要記錄 ,它是 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與 、 、 共稱“四書”。
2、曾子認為,每天應該從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3、孔子認為對先進和落后的兩種態度是
4、孔子贊嘆音樂創作的高妙的句子是
5、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⑵已的不欲,勿施于人(施: )
⑶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 ⑷君子成人之美(美: )
⑸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斯: )
6、翻譯下列句子。
⑴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⑷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7、找出文中的兩個成語,并解釋其中一個。
二、同步解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乏。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8.曾子認為每天應從哪三個方面進行自省?
9.孔子認為作為終身遵守的準則是什么?
10.孔子對富與貴的態度是什么?
11.孔子認為應該如何得到官?你贊成孔子的觀點嗎?
12、孔子為什么贊同曾子的觀點?
13、你的理想是什么?學了《論語》十則后,對你世界觀的形成有什么幫助嗎?
三、美文賞讀
⑴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⑵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⑷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⑸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4、給下列字注音:
省( ) 更( ) 徙( ) 傳( )
15、為下列句子中的字詞選擇正確的義項:
⑴見賢思齊焉( )A、賢明 B、賢明的人 C、舊時敬詞,用于平輩或晚輩
⑵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A、反省 B、節省 C、國家行政區域
⑶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A、拜訪 B、犯過錯 C、過錯
⑷更也,人皆仰之( )A、更改 仰望 B、改錯 仰望 C、改錯 敬仰
⑸子在川上曰( )A、河邊 B、船上 C、四川境內
⑺德之不修( )A、助詞,的 B、主謂之間,無實義 C、它,代詞
⑻是吾憂也( )A、表判斷 B、這 C、真實
⑼知者不惑( )A、知識 B、知識分子 C、聰明
⑽吾日三省吾身( )A、太陽 B、日子 C、每天
16、文中的第1則談的是什么意思?在課文的六則當中有一段和它類似,請你默寫出來。
17、本文中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明相似觀點的句子是
18、文中有一句流傳至今的成語,它 就 是
19、給下面句子選擇正確的譯文。
⑴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A、看見賢明的地方便想著與之對齊,看見不賢明的地方就檢查自己。
B、看見賢明的人便想要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便要檢查自己。
C、看見賢明的'人思念齊國,看見不賢明的人就返回內地或自己所在的省。
D、發現賢明的人思念齊國,看見不賢明的人就要檢查自己。
⑵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經過它的時候,人們都看見了它;夜晚的時候,人們都仰慕它。
B、有了過錯時,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過錯時,人人都仰望著他。
C、拜訪的時候,人人都看見了它;換一種說法,人人都仰望著它。
D、有了過錯時,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著它。
⑶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A、有知識的人沒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沒有憂慮,勇敢的人沒有畏懼。
B、知識意味著沒有疑惑,仁義意味著沒有憂慮,勇敢意味著沒有畏懼。
C、聰明的人沒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沒有憂慮,勇敢的人沒有畏懼。
D、聰明意味著沒有疑惑,仁義意味著沒有憂慮,勇敢意味著沒有畏懼。
參考答案:
1.孔子的言行;《大學》《中庸》《孟子》
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三月不知肉味
5.⑴誠實⑵施加⑶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⑷美德⑸這樣
6.⑴看見德行優秀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優秀的人也要(對照著)檢查自己。⑵讀書人不可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承擔的責任重大,艱難的道路還很長。⑶君子應該成就別人的美德,不應該促成別人的惡行。⑷不料想音樂創作竟然達到如此高的境界。
7.任重道遠、成人之美、見賢思齊,解釋略
8.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9、恕
10、以其道得之
11、通過修養仁德而得到,觀點有道理,有正確的一面,但不全面。
12、因為曾子的話暗合孔子的想法。孔子一生本想通過做官以仁道治天下,然而終不得志,最后產生了“道不得,乘桴浮于海”的想法。
13、言之有理即可。
14.略
15、⑴B⑵A⑶C⑷B⑸A⑹B⑺A⑻B⑼C⑽C
16、意思是看到別人的長處,就應向別人學習,看到別人的短處就要反省自己身上有沒有類似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修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信乎?傳而習乎?”
18、見賢思齊
19、依次是:BBC)
《論語》試題8
1.(20xx.濰坊)在下面橫線處添上相應的句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xx.哈爾濱)根據課文原文和對課文理解填空。
《〈論語〉十則》中感嘆時光飛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xx.煙臺)《〈論語〉十則》中論述“學”與“思”之間辯證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xx.南京)用課文原句填空。
如果人人都能為他人著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構建和諧社會的愿望就能早日實現。(用《〈論語〉十則》中的`語句填空)
5.(20xx.遵義)《論語》中,孔文子被稱為“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試題9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
(2)是知也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慍________
(4)誨女知之乎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關于學習態度的,還是關于學習方法的?請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對此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項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一句主要闡述的是學習態度,指出要虛心向一切人學習。
B.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用反問的語氣,強調了學習知識不在于讓別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闡述的是做學問不能不懂裝懂。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它啟示人們在學習上應該虛心好學。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轉折用法的一項是( )
A.學而時習之
B.溫故而知新
C.擇其善者而從之
D.人不知而不慍
參考答案:
1.(1)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2)通智,聰明
(3)生氣發怒
(4)教導
2.(1)選擇他的優點學習,把他的缺點拿來對照自己,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3.關于學習方法,感受略 。
4.D
5.D(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
《論語》試題10
《論語》十則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③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⑤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⑨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溫故而知新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翻譯下面句子。
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4.《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什么?
1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那句話來說明?
16.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什么?
17.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什么?
18.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什么?
19.閱讀下列《論語》中的句子,把序號填入空格內。
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③學而時習之。④默而識之。⑤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⑦學而不厭,誨人不倦。⑧溫故而知新。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談學習態度的有: 談學習方法的有:
20.哈爾濱經貿洽談會召開,冰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這句話是什么?
21. CCTV百家講壇曾連續解讀《論語》心得,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請結合《論語十則》中的相關句子也談談你的心得。
答案:
1、 悅:愉快。
2、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3、罔:迷惑。殆:危害。
4、齊:相同
5、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
6、故,舊的`知識。
7、弘毅:寬廣,剛毅。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9、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10、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11、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
12、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3、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1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9.②③⑥⑦⑨、①④⑤⑧
20.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1.略
【《論語》試題】相關文章:
《論語》試題11-04
論語十則試題及答案09-24
《<論語>選讀》復習試題及答案09-09
論語十則基礎知識訓練試題及答案09-24
論語試題及答案六年級08-29
《論語(節選)》文言文鑒賞試題及答案賞析09-24
論語的心得09-29
《論語》教案09-13
論語的語錄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