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測試題精選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彷徨( )( )接觸( )
中庸( )埋沒( )
2.指出解釋正確的一項
[ ]
A.平天下:掃平天下。
B.一帆風順:船掛滿船,順水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阻礙。
C.彷徨: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D.治國:治理國家。
3.造句
①不知所措
②一帆風順
二、閱讀理解
在今天,王x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我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作主張、出主意。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的一般的教育里,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就是說,不管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或者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現在世界和社會的環境變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過去認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已有判斷力。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到幾千年前經書里說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1.中國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什么缺點?
2.作者舉自己學習的體驗證明了什么?
3.作者認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4.第一節劃線句子所述的現象是不是符合實際?如果是,應該怎樣改進?
參考答案
(二)
1.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
2.作者舉自己學習的親身體驗從反面論證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
4.第1問答案可是可否。
中國的學生應該重視實驗,多動手操作應該從實驗中得出正確答案。(意思相近即對)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測試題】相關文章: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練習及答案09-23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03-17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2-2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閱讀練習附答案03-28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練習題06-13
關于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題06-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測試題及答案參考06-12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綜合能力測試題03-27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原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