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課題實施方案

時間:2024-09-22 11:38:16 實施方案 我要投稿

課題實施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1

  《高中生多元文化價值觀培養的方法研究》于20xx年10月向自治區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申報,并在20xx年3月獲得正式立項的自治區科研課題。該課題自申報以來,課題組已經開始了初步的研究和準備工作。現向自治區教育科學規劃辦上報我們的實施方案,并請主管部門給予我們必要的指導建議。

  一、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性凸顯,,促進多種文化的相互理解與相互受益,能消彌相互的猜疑與誤解,從而有利于國際和平。

  國外針對中學生的多元文化教育由來已久,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移民國家在中學開設多元文化課程對學生進行了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培養,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進行了相應的課程改革

  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有極少數學校開展了相關研究,如《高中學生文化判斷力培養的研究》。本課題就目前所知尚屬國內空白,我們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為我國高中生培養多元文化價值觀提供一種實踐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世界三大宗教介紹的校本課開發。

  2、發達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以色列介紹的校本課開發。

  3、內蒙古三少民族——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介紹的校本課開發。

  4、網絡優質教學信息資源的發掘與探索。

  5、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網絡備課,制作課件并進行實際教學。

  假設校本課的授課和高中生多元文化價值觀培養正相關,通過制作量表(調查問卷)的形式檢驗并分析結果。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思路

  目標:通過對高中生多元文化價值觀培養的方法研究,尋找一種有效的辦法,為高中學校實施多元文化教育探索出一條新路。

  思路:

  1、在備課方面,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搜集各種相關資料,制作課件,撰寫教案。

  2、在授課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注重圖文并茂、聲像結合。

  3、注重隨時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采取實驗研究法。在學校選取三個班級作為實驗班,按照課題的設計開設校本課,同時另選兩個班級作為對比班。調查研究法作為輔助方法,在實驗結束后,制作調查問卷分別對實驗班和對比班進行調查,然后分析高中生的`價值觀取向變化,得出實驗結論。

  在這完成以上過程后,逐步整理研究報告,并最終形成課題結論。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1、初步的搜集資料,對多元文化價值觀的認識。

  2、準備教案,制作課件。

  3、展開有針對性的、為期一年左右的教學實踐。

  4、制作調查問卷,進行科學分析,得出研究結論。

  5、校本課教材的編寫與出版(校內)。

  6、課題論文(調查報告)的撰寫和課題驗收的申請和準備工作。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表述形式

  課題論文和校本課教材

  七、經費預算

  硬件購置5000元指在學校現有硬件配置以外的專項硬件升級

  參觀學習3000元包括往返交通費,會議費等

  論文出版500元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的版面費

  資料費500元包括科研資料的建檔、存檔,專業書籍的購置

  微機耗材500元包括計算機存儲、打印、刻錄等方面的耗材

  八、研究保障機制與相關制度

  學校專門設置教科研室,由專門的管理人員。學校有課題管理制度和課題獎勵制度。學校是自治區科研基地,并被評為“十五”期間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課題實施方案2

  時間

  20xx-XX-XX

  立項號

  XXXXXX-XXXXXX 課題名稱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負責人

  XXX所在單位XXXXX

  課題名稱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各種各樣的一些教學方法涌現在英語課堂中。游戲就是其中應用最多的一個。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游戲與知識的結合,顯然設計與操作成了重中之重。游戲教學是把枯燥的學習內容和機械操練變成了充滿趣味性的各種活動,從而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它把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與英語語言技能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娛樂活動中,既可以改變英語教學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兒童求知欲,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樂”的作用。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辭海中是這樣定義游戲的: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活動。這個定義說明了游戲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2)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是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聯系。小學英語課堂游戲就是指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親身參與活動,從而達到對教學知識的掌握。我們要用游戲這種活動形式,讓孩子們喜歡英語,愛上英語課堂。而每個游戲的設計,也都要考慮到學生和老師兩方面。就學生來說,要有趣,參與性強。對于老師來說,要好操作,活動效率高。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通過研究,解決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的多樣性時效性。

  2:英語教研小組內理論學習,教學實踐,教學研討,再次實踐,再研討,總結等方式,解決問題。

  3:具體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利用身邊資源,進行理論學習,充分了解課題的研究目標和意義。

  第二階段:理論結合實際,應用符合我校學生特點的游戲。

  第三階段:及時進行反思,定時在組內進行研討。

  第四階段:將行之有效的活動應用于課堂。

  第五階段:組內研討

  第六階段:各人小結,組長進行全組小結,并撰寫教研論文。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教學反思;

  隨堂教學隨筆;

  自制教學用具;

  教學設計;

  教學論文《游戲的華麗轉身》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范圍內。

課題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基準,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課改理念為先導,以課標教材的學習理解為載體,以新課改達標課、課題實驗為抓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任務目標

  1、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面向全體學生,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實現接受性學習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并用的教與學的.方式。

  3、教與學的活動更加科學,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上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積極參與、富有個性、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最終實現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

  4、豐富網絡教研的內容,使其發揮更大作用,現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一種教與學的資源平臺。

  5、名師培養取得新的進展。充分利用現有的特級、名師、能手、標兵等人才資源,實行師帶徒,幫扶式的培養機制。

  6、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改變一張試卷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的現狀,實現教師、學生、家長多元的評價體系,評價時即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關注學習過程及數學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將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納入評價范疇,實現足跡式、全過程、立體式的評價。

  三、實施措施

  1、課堂教學

  (1)學習新課標,了解新精神,用課改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將于20xx年上半年頒布,與原《標準》相比,修改稿又有諸多新變化,如:在“雙基”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要樹立“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知道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應使學生在獲得間接經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機會獲得直接經驗,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交流,獲得數學新知,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理解和落實課標教材。要認識教材編寫特點,了解教材體系,掌握知識結構。要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研究教材中體現的數學思想策略方法,研究教材所蘊含的情感要素以及本單元(或小節)教材在整套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弄清了這些,才能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時做到有的放失,才能將教材落到實處。對于教材的改動,不論是素材的更換,例題的調整,要做到“形”變“神”不變,要做到外在的變化不影響本質的變化。即改動后的教材要確保:本節教材的知識點不變,策略方法、數學思想、情感要素的培養等教學目標不變。即改動后的教材更加合理、適當、更加優化。

  (3)教學方案的設計要以三維目標的落實作為出發點與歸宿。課程標準指出:要挖掘教學內容豐富的教育價值,把“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的目標與“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機的結合,并通過教學活動使這四個方面的目標得以整體實現。設計教學方案時,不僅要關注如何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關注如何引導學生感悟基本思想,通過參加數學活動獲得基本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題實施方案4

  一、課題的提出

  1、建設創新型國家呼喚創新型教育

  建設創新型國家,已被寫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呼喚。這對我們當前的教育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提出改革、創新幼兒教育,開發科學工作坊,是讓幼兒自己去“工作”,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讓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這樣不僅有利于幼兒對知識經驗的獲取,而且有利于培養幼兒求知欲、好奇心、主動探索的興趣,克服困難的品質,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等,這些可貴的品質與能力正是當代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

  2、新《綱要》理念下的幼兒科學教育需要“自主探究”

  20xx年新《綱要》頒布,對“幼兒科學教育”做了精要的說明,其核心就是“自主探究”。它要求教育者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指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并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而科學工作坊就創設了這樣一種特殊的學習環境,不是教師講幼兒聽的環境,而是幼兒在做中學,教師給予支持和幫助的環境。在這一環境中,教師也得以深入到兒童學習過程之中,學習兒童的學習方式,理解兒童是如何理解、認識事物的,從而得到發展。

  3、傳統的科學發現室急需變革

  幼兒園要有專用教室,這是當前教育現代化對幼兒園硬件的要求。許多幼兒園里設有科學發現室等專用活動室,在班級自然角、科學角也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材料,可是大多數活動室很少得到孩子們的光顧,許許多多的材料并沒有實現其價值。幼兒是否真正做到了與材料的互動?如果有,教師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扮演了何種角色?我們開展研究,建設全新的科學工作坊,充分發揮其功能,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在與事物、材料,在與同伴的互動中探究發現、積累經驗,也為幼兒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現的機會與場所,引導幼兒開展主動探究活動,培養幼兒科學素養。

  4、是幼兒園持續發展和自身特色形成的需要

  我園一直堅持以科學教育為特色,“XX”、“XX”期間開展了幼兒科普啟蒙教育和科學教育園本課程建構的研究,“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繼續開展幼兒科學教育方面的研究,力爭有所突破,深化辦園特色,促進幼兒園可持續發展,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會用這種有利于幼兒終身發展的長遠教育價值。同時這種幼兒自主性學習,通過操作和交往,建構自己的經驗的活動也是對我園“九五”、“十五”期間集體科學教育活動研究的補充和完善,具有獨特價值。

  二、課題界定與理論支撐

  (1)課題界定

  “工作”在蒙臺梭利教育理論中指使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活動,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身心發展必須通過“工作”來完成,工作是人類的本能與人性的特征,不僅使幼兒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而且也使得他獲得了獨立的能力。幼兒期的各種感覺練習及日常生活技能練習等自發的活動,都是工作。在本研究中“工作”指幼兒自發地選擇、操作教具自主地學習、交往、探索并在其中獲得身心發展的活動。

  科學工作坊借助傳統意義上的作坊,在材料投放上可以是比較豐富,雜亂、多元化的,其環境布置可以隨活動的發展而變化,不斷地充實和調整,是動態的、關聯的。在空間的設置中,也更關注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小組活動及團體活動的空間、作品展示的空間乃至個人秘密的空間。它在功能定位上更注重讓幼兒自主探究,幼兒可以在活動中建構生成。活動形式以探究和交往為主,重視將幼兒工作和學習融合,注重在行動中學習,在情境中學習。因此我們所研究的“科學工作坊”是指在幼兒活動的空間里,通過提供豐富多彩的材料、工具,配置專業的指導教師,創設出一個探究性的、交往性的、創造性的學習情境,使幼兒可以自由地利用各種可用的材料,采取小組、個人活動形式自主地學習、探索,發現周圍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間的關系。在材料提供上,改變以往科發室或科學角由老師預先設計、由老師提供的現象,改由教師根據幼兒興趣、愛好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準備、提供材料。在師幼討論、同伴間的交往和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幼兒科學探究欲望得以增強,科學經驗得到豐富,創造性得到發揮,身心得到發展。

  (2)支撐性理論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我們要以幼兒為中心,強調幼兒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幼兒不在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也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幼兒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是中國現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內涵十分豐富,強調的是教育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脫離生活而以書本為中心。任何教育活動都要充分利用孩子們的生活,因此,我們教師應充分運用幼兒園科學工作坊這個載體,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提供健康、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積極主動的探索。

  3、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和教育理論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他認為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靈魂,離開了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他指出愛好活動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具有強大的潛在動力,教育必須尊重和利用這種動力。兒童是教育的出發點,社會是教育的歸宿點,在這兩點之間形成教育過程。杜威又以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提出“從做中學”的教學論思想。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游戲本能,讓他們以活動為媒介間接學到知識。“從做中學”強調的是要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出發,并且依附于兒童的現實生活。教學要為兒童設想,以兒童心理為根據。所以我們教師應是兒童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啟發者和指導者,把教育看作生活、生長、經驗改造的過程,就能使兒童在活用中活學各種知識,因此獲得的知識就能幫助人們適應不斷前進的社會。

  三、課題研究目標

  1、建構幼兒園科學工作坊的目標、活動內容、環境創設、教師指導策略體系。開發、設計出符合新《綱要》理念的具有園本特色的幼兒園科學工作坊。

  2、通過本課題研究,關注幼兒生活,挖掘身邊活動資源,幫助幼兒熟悉各種不同的技能、技巧,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興趣,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培養幼兒合作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幼兒能發現周圍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間的關系。提高幼兒科學素養,使幼兒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長。

  3、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協助教師們互相切磋,教學相長,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4、通過課題研究,不斷生成活動資源,開展系列科學活動,彰顯我園的科學特色,提高辦園水平。

  四、課題研究內容與子課題設計

  課題研究內容

  1、幼兒園科學工作坊目標體系建構研究。

  在以兒童為中心,從兒童的發展出發,充分了解兒童的基礎上,開展幼兒園科學工作坊目標體系建構研究。研究主要包括幼兒發展目標和教師發展目標。

  2、幼兒園科學工作坊材料提供與環境創設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根據幼兒、家長、教師的需要創設科學工作坊環境;科學工作坊操作材料的獲取、有效篩選與投放等,確保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豐富性、科學性和安全性。同時,材料及環境布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材料提供與環境創設都應該是動態的、關聯的,所以要定期對活動材料、環境布置進行調查、評估,研究如何整理、調整和充實,

  3、幼兒園科學工作坊活動設置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挖掘幼兒園園本資源,圍繞幼兒園課程開發活動主題?選擇那些幼兒可以理解、可以參與、可以有所作為的生活情境和事件生成活動主題。研究如何根據課程指南和本園、本班實際,對科學工作坊活動的可能方向、所需環境、資源和材料作切實可行的預設。同時,要把握好“預設”與幼兒自發“生成”之間的關系。在實施過程中,應關注幼兒及時生成的內容,并給以適度的回應,及時生成下階段活動內容。

  4、幼兒園科學工作坊活動實施研究

  科學工作坊的活動教師如何去引導,幼兒是以個人還是以小組形式圍繞一個主題或任務開展“工作”?在幼兒自主探究活動怎樣使幼兒在行動中學習,在情境中學習?活動時間、人員如何安排?內容過程如何組織?與我園日常教學活動怎樣結合?教師如何指導、記錄和評價?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5、幼兒園科學工作坊活動內容研究

  科學工作坊的活動內容完全由幼兒自主選擇,教師只作適當調整,它作為興趣活動,是園本課程的延伸、補充,反過來也必將促進園本課程的豐富和完善。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要觀察記錄幼兒感興趣、有價值的活動,形成經驗。

  6、幼兒園科學工作坊相關社區資源、家長資源的開發應用研究。

  研究如何引導社區、家長參與到科學工作坊的開發中來,為其提供各方面豐富的信息,為環境建設提供幫助,為活動內容提供資源,提供材料或參與到活動中來。

  7、幼兒園科學工作坊管理與評價研究。

  主要嘗試開展用質化研究的記錄方式做科學工作坊的活動日志記錄研究,研究教師如何運用多種方法去觀察幼兒,多種形式記錄幼兒活動,形成記錄、分析、反思的日常工作習慣,這樣才能更有效、更準確評價幼兒園科學工作坊活動,更好的改進不足。

  子課題設計

  根據以上內容,結合我園活動室設置的實際狀況,我園科學工作坊主要包括探索、制作、生活、種植四個活動區,各區分別開展以上內容的研究工作,所以按區域設立子課題如下:

  1、幼兒園科學工作坊探索區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2、幼兒園科學工作坊制作區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3、幼兒園科學工作坊生活區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4、幼兒園科學工作坊種植區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五、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認真學習國內外瑞吉歐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理論、現狀、發展趨勢等,對近年來出版的理論書籍和雜志中的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作比較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在對這些資料研究的基礎上,篩選可借鑒的經驗,加以驗證,并補充完善,形成合理有效的具體操作方法。

  2、調查研究法:我們將通過多種調查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有關本地區幼兒園活動室使用現狀,以便進一步制定、修改課題實施方案。

  3、行動研究法:課題組成員一起制定方案、自我檢查、自我反思,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改進、調整方案,并進行教師指導策略的研討、總結,交流階段研究成果。

  4、觀察記錄法:結合課題實施情況,針對某一次活動、某一幼兒進行研究,主要采用觀察、訪談、日志記錄、視頻影像記錄等方法手段收集研究資料,對研究對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結論,指導課題實施改進。

  六、課題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4月)

  ①成立課題組,并對課題組成員明確分工

  ②查閱文獻,學習相關理論,了解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狀況,對收集的材料進行整理。

  ③撰寫開題論證報告和課題實施方案,落實各子課題,撰寫子課題實施方案。

  ④召開開題論證會,廣泛征求專家組意見。

  ⑤綜合專家意見,修改完善實施方案內容,進一步理清研究思路。

  2、實施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第一階段:建設階段

  ①20xx年5月—20xx年6月:啟動課題研究,在幼兒園小制作、紙藝、陶藝等興趣班的基礎上,建設探索區、制作區、生活區和種植區,規劃各區的場地,明確科學工作坊各區研究目標。

  ②20xx年7月—20xx年8月:課題組邀請專家進行培訓,指導教師構建科學工作坊各區的目標體系、活動的組織形式及教師的指導策略。

  ③20xx年9月—20xx年10月:定期開展課題組活動,交流各子課題研究開展情況,研究各活動區的活動內容、材料收集與篩選,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

  第二階段:活動階段

  ①20xx年11月—20xx年2月:組織、指導幼兒開展各活動區活動。開展各區活動實施與教師指導的實踐研究。

  ②20xx年3月—20xx年5月:根據研究開展情況,開展家長及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結合園科學教育園本課程,不斷完善、充實活動內容與材料,更新各區環境布置。

  ③20xx年6月—20xx年8月:開展園親子科技節活動。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匯報中期階段性研究成果。

  ④20xx年9月—20xx年2月:開展對外開放、展示活動,建設幼兒作品展覽廳。

  第三階段:反思階段

  ①20xx年3月—20xx年6月:探究以質化研究的方法,開展各活動區活動評價研究。

  ②20xx年7月—20xx年8月:編撰教師課題研究優秀論文集。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過程性資料,做好結題驗收準備。

  ②繼續教師論文集的編撰工作。

  ③完成各子課題與總課題研究報告。

  ④邀請領導及專家來園鑒定研究成果。

  七、完成課題的條件分析

  1、近年來,我園先后承擔了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建構幼兒園科學教育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和區教育局國家級課題的子課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過課題研究促進了幼兒發展、教師成長、幼兒園辦園特色的形成、社會的廣泛贊譽。

  2、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兒園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園領導愈加重視對教科研的研究與探索。對教科研工作大力支持,身體力行,帶頭參加省級規劃課題的研究,組織教師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形成了課題研究制度、論文評選制度、學習制度等制度,鼓勵教師人人參與省級課題研究。

  3、幼兒園成立了從園長室-教科室-教研組長-教師四級管理網絡,教師參與教科研培訓,開展教科研論文評比等。營造了教師參與教科研的氛圍和熱情。全園教師按照所屬的園教研組參加園級課題以及區級課題的研究,使每位教師都具備了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每年的省、市、區論文評選已成我園常規工作,每次我們都能廣泛發動、精心組織,教師論文在省“師陶杯”、市教育學會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教師教科研論文的水平逐年提高,取得較為豐碩成果。

  4、圍繞本課題,我園做了大量的文獻收集、整理工作,查閱了大量的幼兒科學教育專著,下載了中國期刊網上的許多與幼兒科學教育、探究式活動、做中學相關的文章,進行學習研究。

  5、我園為公辦園,科研經費有充足的保障。園內設有資料室,資料齊全,更新及時。各班配有電腦,并通過校園網與因特網連接,研究資料、信息獲取方便。

  八、預期研究成果

  幼兒作品陳列室

  親子活動方案、對外開放活動方案

  物化的科學工作坊

  《幼兒園科學工作坊活動方案集》

  《教師優秀論文集》

  《幼兒園科學工作坊開發與實踐研究》研究報告

  九、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馬金鳳(課題主持人小中高)

  吳思英(課題負責人小中高)

  蔡偉(組織、實施小一)

  劉春英(子課題負責人小高)

  王蓉(子課題負責人小高)

  錢星球(子課題負責人小高)

  包敏玲(子課題負責人小一)

  王軍玲(參與課題研究小高)

  于杰娟(參與課題研究小高)

  張純(參與課題研究小高)

  周桂花(參與課題研究小高)

  王娟(參與課題研究小一)

  朱鳴琴(參與課題研究小一)

  宮云菲(參與課題研究小一)

  崔玉(參與課題研究小一)

  周奕(參與課題研究小一)

  鮑慶(參與課題研究小一)

  周丹(參與課題研究小一)

  彭菊(參與課題研究小一)

課題實施方案5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據中國婦聯統計,中國離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這即意味著,大量的孩子因為父母婚姻關系破裂而成為離異家庭子女。

  離異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關系破裂,從而導致家庭解體后出現的一種與在正常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樣的特殊社會現象。這種現象,隨著離婚率的提高成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離異家庭的孩子出現問題的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出抑郁、孤僻、自閉等心理特征和不專注學業、打架斗毆、談情說愛甚至有暴力傾向等行為特點。離異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問題更嚴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在我國,離婚成為一個社會不容忽視的特殊問題,夫妻離婚,不僅會造成彼此心理創傷,而且對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極影響也極其嚴重且十會廣泛,不僅會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緒和社會性的良好發展,而且會導致孩子精神異常甚至心理變態。

  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問題是表面上的,實質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關系問題。研究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是研究父母離異對子女造成的嚴重的心理傷害以及給孩子帶來的諸多心理問題。并運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把握他們思想上的熱點和盲點。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引導他們注重心理問題的自我矯正。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通過對各個離異再婚家庭學生的心理狀況調查、輔導和研究,從而發現問題。運用多種手段解決存在的問題,積累輔導此類學生的經驗。

  二、課題的內涵界定

  離異家庭學生的界定,所謂“離異家庭”,是指由于喪偶、離異、分居和其他種種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親或母親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離異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與子女共同組成的家庭。其子女就是離異單親家庭子女。父母離異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愛的成長關鍵時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孩子處于父母婚姻危機中,沒有人關心孩子的感受,給他們安全感,是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

  離異再婚家庭學生的界定,離異再婚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離異后又與他人結婚且與子女共同生活組成的家庭,其子女在校學習的就是離異再婚家庭學生。

  離異家庭子女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以及他們的自身的生活經歷,都使他們具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孤僻自卑,合作意識差,不樂于也不善于與他人交往;沖動易怒,闖禍打架;行為散漫,我行我素,不原受人管束;個性內向,不合群。

  離異再婚家庭子女由于父親或母親再婚,情況更為復雜,子女與后父或后母關系處理不好,問題可能會更多。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

  1、全面了解離異家庭的小學生及家庭情況

  (1)進行家訪

  了解離異家庭學生的家庭成員、父母離婚的原因、家庭背景、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父母再婚的情況等等。

  (2)和離異家庭學生談心

  了解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何種心理問題,如果是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經歷過父母離異之前的爭吵、打罵,孩子目堵這些情景一般都會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而對父或母的再婚,孩子或許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孩子的想法很少有人顧及,孩子又不得不置身于新的家庭環境,有的甚至生活在家庭成員之間的夾縫中,這讓很多孩子都無所適從。

  多數再婚家庭在子女的供養、教育等問題上意見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養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稍不如意就謾罵斥責,甚至拳腳相加。有的由于父母離異或再婚,孩子由祖輩撫養,對孩子缺乏嚴格要求和督促,溺愛放縱,而造成孩子任性好強等。有的孩子雖跟著父或母生活,但由于父或母的再婚,孩子在新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性格扭曲,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多疑,自以為是,如果不及時做好家庭工作,孩子就會走上邪路。

  因此,通過談心,了解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動態、掌握學生的思想、看法、觀點,顯得十分重要。

  (3)向班主任老師里了解離異家庭學生的表現

  要對離異家庭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個性差異,可以進行正面觀察,也可以從側面了解。正面觀察就是老師要經常注意離異家庭學生的表現,“察其言,觀其色。”及時發現問題,還要注意尋找機會和他們談心,從中找到離異學生心理失衡的軌跡。側面了解主要是聽取同班同學的反映,老師的介紹和進行家庭訪問。部分學生不愿把心理問題暴露給老師,正面觀察收效不大,側面了解卻能掌握真實的情況。

  2、離異再婚家庭學生問題原因調查與分析

  從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角度分析離異家庭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父母教育知識的殘缺,教育子女的失誤,不良的生活習慣,缺少父母的關愛等。造成離異家庭學生慣于欺騙撒謊,過分敏感,情緒變化無常,容易自暴自棄,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別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觀厭世的傾向,尤其是這些孩子都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有較強的保護與防范意識,對老師的教育批評往往有抵觸對立情緒。

  3、針對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問題、制定應對措施并付諸實踐

  (1)與離異家庭學生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第一階段:

  目標: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利用積極的暗示效應給予學生心理支持;

  方法:心理測驗、會談、

  過程:

  1)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2)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

  咨詢過程中給予學生心理支持是十分必要的。當學生走進心理咨詢室時,一面傾聽,一面給予同感的反應。鼓勵學生將無助、焦慮和痛苦的心情宣泄出來,以釋放積郁在內心的不良情緒。同時,適當運用“暗示”效應給予學生心理支持。在咨詢過程中,運用柔和的聲音、關切的眼神,鼓勵性的'話語,形成尊重、接納、關懷的良好氛圍,使得學生的身體和情緒放松下來,與學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訪關系,為后來的咨詢打好基礎,當學生問及能否治好時,給予非常肯定的回答,給予學生治療的信心

  第二階段:

  目標:使用合理情緒療法、繪畫療法和家庭療法等,運用認知重建技術改變學生對社會、他人和戀愛觀的不合理認知,幫助學生建立有利于其正確、合理認知的良好行為方式。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繪畫療法、家庭治療等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

  過程:合理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合理情緒療法是對特定的不合理的認知的矯正,挑戰它們的有效性,通過認知重構技術,重新形成李某的更具適應性的態度。

  繪畫療法:繪畫療法是心理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是讓繪畫者通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利用非言語工具,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呈現出來,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從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良好效果。無論是成年和兒童都可在方寸之間呈現完整的表現,又可以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滿足心理需求。任何一個涂鴉、畫幅的大小、用筆的輕重、空間配置、顏色、構圖等都有著特定的代表意義,都在傳遞著他的個體信息。繪畫是潛意識的表達,繪畫應用的是投射技術,繪畫的語言豐富、內涵清晰。

  通過繪畫療法,了解李某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然后在繪畫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和發泄。

  家庭療法:家庭療法一般是治療者與當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員一起進行談話、示范或討論。家庭是社會群體的基本單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如何不僅影響著各成員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響著他們所工作、學習或生活的社會環境的安寧。建議離異學生的父母在每周的周六,父母雙方都放下所有的工作,辭掉所有的應酬,陪孩子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加強心靈溝通。

  第三階段:

  目標:回顧總結,鞏固咨詢效果和結束咨詢。

  方法:會談

  過程:

  (1)綜合所有資料,結合咨詢目標和實施方案,與離異家庭學生一起做一次全面的總結,制定行為改變計劃;

  (2)指出繼續努力方向,建議繼續保持咨詢關系,2個月后聯系匯報

  (2)做好離異家庭的父母工作

  (3)強化班集體的作用,增進人際交往

  (4)學會自我調節,喚起對生活的熱愛。,

  離異家庭的孩子也需要親情,但教師不能替代父母,所以,當他們面對困境時,教師要“授之以漁”,讓他們學會自我調節。教師要對他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的教育,提高他們對理想、前途的認識,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導,轉變就表揚,達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談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勵,多方面啟迪,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增強自信。在關愛和幫助的同時,所有教師都要做有心人,要善于發現確實存在的學生的心理問題,認真研究誘發原因,有針對性進行輔導、矯正。否則,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再矯正就費時費勁。教育好離異家庭的學生不僅要有愛,而且還要注意恰當的教育方法,正確認識和對待離異家庭學生的狀況以及出現的問題。使這些受過心靈傷害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臉上重新綻開燦爛的笑容,使他們與正常家庭學生一樣擁有一片蔚藍的、晴朗的天空!

  三、課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對象:調兵山市第七小學離異家庭學生

  (二)研究的方法:

  1、訪談法。

  通過對離異家庭學生家訪,與離異家庭學生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從而總結一些個案特質。

  2、探究法。

  探索離異家庭學生代表性的個案,從而尋找到一些規律性的個案特點。

  3、調查研究法。

  了解離異家庭學生家庭、社會背景,分析和發現他們存在問題的原因。

  4、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離異家庭學生個案的研究,從而得出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相應的對策。

  四、研究實施步驟

  1、20xx年4月————20xx年7月: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1)進行調查研究;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建立課題組,明確分工職責;

  (3)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4)建立研究制度。

  2、20xx年8月————20xx年7月: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1)召開課題開題會,明確課題實施方案。

  (2)對實驗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培訓。

  (3)開展系列課題研討活動,組織實驗教師開展課題實驗研究。

  (4)階段性課題研究總結,形成中期研究報告。

  (5)調整修訂課題實施方案,深化課題研究。

  3、20xx年9月————20xx年12月: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寫研究報告,形成文字資料,包括課題工作總結、教師研究論文、學生成長個案等。

  (2)召開總結交流大會,申請課題結題。

  (3)總結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通過多種形式交流。

  五、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組研究成員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素養,對科研工作有熱情,能自覺主動地投入于科研研究中。

  2、主研人員在學生心理問題方面中已有一定嘗試,并取得一定成果。

  3、申報的課題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并保證充足的時間研究。

  4、學校給予本課題以充足的研究經費。

  六、成果形式

  1、研究制度的建立;

  2、學生成長個案;

  3、優秀研究個案、分析報告、案例等;

  4、教師的論文、專著;

  5、課題研究報告等。

  七、課題組成員(見附表

課題實施方案6

  為了推進“低重心,大面積,專題式”的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的群眾性草根式教育教學研究,使教育科研有效地發揮改進教育教學、解決教育教學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作用,同時幫助教師積累專業生活經驗、豐富和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從而使教育科研真正能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經研究決定,我校開展旨在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教師小課題研究。

  一、基本涵義及定位

  與大課題研究相對而言,小課題研究屬于校本研究范疇,是一種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課題研究更強調教師的自覺行動,是教師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師自身教育教學過程中迫切解決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解決、經驗總結為研究目標,吸納和利用各種有利于解決問題的經驗、知識、方法,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不僅僅是立足校本、貼近教師、植根課堂的有效科研方式,也是實現教育科研大眾化、平民化、草根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小課題研究的核心價值在于改進教育教學和參與研究。

  二、選題要求

  選題本著“小、活、實、短、平、快”的原則進行,一線教師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選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小,即研究的范圍、問題規模小,內容具體,但問題必須具有普遍意義,能由點及面,實現推而廣之,可以圍繞問題持續深入滾動研究;活,即沒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沒有強制的操作流程,流程簡化,人人都可以研究,時時都可以開展,處處都可以進行;實,即問題是本學科、本校、本班、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成果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改進和有效上,凸顯實效性;短,即周期短;平,即符合教師的實際研究水平,快,即見效快。選題范圍主要是研究班級教育管理和學科教育教學,學科教育教學主要是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

  三、研究周期

  視研究內容而定,可長可短,時間短則兩至三周,長則三至五個月,一般不超過一年。

  四、研究方法

  一般擬采取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教育觀察(課堂觀察)、調查研究、課例研究、個案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

  五、課題組成

  一般為1—3人,不超過3人,可以是個人課題,也可以是小組課題。

  六、操作流程

  小課題研究一般可以采取“深入問題場景(課堂)———發現問題和困惑(提出小課題)——分析、診斷問題——設計解決方法(研討對策)——合作實施或個體實踐——總結提升”的操作程序。

  1.學校沙龍會于每學期期初由教科室組織教師開展以“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為主題的科研沙龍活動,指導教師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小課題,用敘事的方式記錄下來,填寫《小課題研究方案》,選題要符合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實效性和推廣性等標準。

  2.教師收集有關這個問題的相關材料及他人的實踐經驗進行學習,思考和規劃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解決該問題的措施和行動,籌策并制定出行動的'計劃。

  3.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實踐,及時記錄和收集研究過程的原始真實材料(包括視頻材料),寫教育教學筆記。一個階段后,教師進行行動反思,調整行動計劃。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于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盡可能把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行為作為一個過程表述,即不是靜止描述教育行為,而要說清楚事情的演變過程,總結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說明教師及學生行為變化的曲折過程,并盡可能用較為全面的事實表述實際效果。

  4.教師進一步開展研究實踐(“二度研究”),并收集整理研究過程的材料,準備參加學校或區級的鑒定和評審活動,沙龍會要定期督促、檢查研究工作,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定期召開小課題研討會,開展小課題階段成果交流、研究課展示活動,促進各課題組研究水平的整體提高。

  5.學校沙龍會要及時幫助教師及時總結小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開展校內、校際或區級的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的鑒定和評審、成果推廣活動,校內、校際活動由學校沙龍會安排。研究工作結束后,課題負責人要及時向學校或區教科室申請結題。結題時主持人須提交研究報告(結題報告或敘事報告)、《研究工作報告表》、《研究成果申報表》各一份(包括附件:結題研究課教案或主題教育方案)。

  6.學校采取豐富多樣的成果推廣形式,搭建展示小課題研究成果的平臺,如開展課堂研討、科研沙龍、小課題成果交流會、小課題論文評比等活動;匯編《小課題研究課題通訊》、《小課題結題報告集》、《教師小課題感言集》、《教師小課題論文集》、《教師反思、評課集》等文本資料。

  七、成果表達方式

  鼓勵教師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研究成果。小課題研究倡導多樣有效的成果表達方式,一般可以采用行為(教學)和文字方式,文字除研究報告外,可以采用教育教學的敘事、論文、日志、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調查報告、個案報告等方式,經典或優秀的活動方案、教案、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課程資源、學生作品等也可作為成果表達形式。

  八、管理要求

  1.學校層面的小課題管理由學校教科室組織實施,區級小課題的申報和管理由學校教科室對上報課題進行指導,并擇優(小、實、新)上報區教科室。

  2.區級小課題申報時間和區級科研課題申報時間一致,研究方案字數在1000字左右,研究報告字數在20xx左右,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研究工作報告(進度)表、課題研究成果登記表、課題研究報告表樣式見附件。

  3.建立小課題管理制度。

  小課題研究工作的管理與實施,學校教科室須依據制度來規范執行,讓制度在具體推進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保證小課題研究活動的實效性。探索制定《小課題管理辦法》、《小課題結題鑒定評審制度》等制度,從把握到實施,從面上展開到點上突破,有效地實現科學、規范的管理,把小課題研究與對學校的考核、督評及對教師的考評掛起鉤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此保證小課題研究健康、有序、有效開展。

課題實施方案7

  一、課題名稱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在學生與教師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中,建立起自主建構、自我探索、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督的學習策略,通過 “生生互助”“師生互助”的學習形式,實現共同發展的高效、快樂的課堂。

  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學校將以語文學科的研究為帶動,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落實新課程提出的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健康的發展,調整教學關系,構建學生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為了進一步深化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廣研究的結果,延伸課題的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確定實驗年級和人員

  4-6年級全部參與研究,1-3年級逐步滲透

  本著有一定研究基礎、責任心強、有創造力等原則,在各年級、各學科重點確定以下研究人員:

  語文:李文真、趙玲芳、趙瀅、吳敏瓊、鄭蓉、林水珍

  四、研究的目標

  1、研究個體教學特色,形成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2、建構有效教學策略,形成教學建議和常規

  3、建立課堂評價標準,引導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4、構建先進課堂文化,促進師生和諧健康發展

  本項研究在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氛圍。多數教師能夠正確把握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理論基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下面的近期目標:

  1、讓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活動的最大熱情;

  2、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奠定合作學習的基礎,形成學生互助學習的習慣和氛圍;

  3、部分教師形成自己個性的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語文學科課型推廣與研究

  1、推廣單元授課教學模式。“單元授課模式”的研究分為三個層次:

  (1)“課型研究 ”,以一個單元為教學單位,自主確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型,一般用3-4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授課任務;

  (2)“學案研究”,課堂學習形式的研究,就是確定學生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掌握知識,并落實教學效率的研究;

  (3)“反思研究”,對于一節課的反思,由過去對教師的語言和行為作重點反思,改為對學生參與程度、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體式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多數教師能夠接受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做到“以讀促教”。以前因為缺少讀書資料,“主題學習叢書”“語文拓展閱讀”等材料已經解決了研究的困難。

  本學期,我們規定語文教師根據年級的不同,每篇課文至少拓展1-3篇閱讀材料,具體研究的內容可以借鑒“單元授課模式”的三個層次。

  3、當堂矯正反饋。學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內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教師應該通過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將正確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糾正學習行為。

  4、小組劃分。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組,在編排小組的時候,一般本著優生、學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可采取兩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師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組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形成比較和諧的合作習慣,以便于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互助學習。

  六、研究的步驟

  1、20xx年9月份—12月份為探索實施階段。

  每位教師在學習、討論、探究的基礎上,明確研究的內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學習型課堂教學的特點,并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學校實驗領導小組推門聽課檢查實驗落實情況。

  2、從20xx年1月份—6月份開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學科特色使用階段。

  每位教師都能自如地根據本學科的特色進行授課,并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集思廣益。

  在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屬于學生的自由空間加大,本階段就針對在課堂操作中生發的影響教學效率的問題進行進行集體研究,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本階段中,學校將組織研究課、公開課、示范課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展評活動,并且將從中選出部分優秀教師通過研討會、交流會等形式交流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及時釋疑答惑,推進課堂教學學科特色模式的順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階段。

  學期結束前,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實踐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教案,形成自己個性的教學模式。可以組織側重學案設計的評選活動。

  5、20xx年6月,研究推廣階段。

  在總結本學期的研究結果后,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下學期的大范圍推廣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本學期領導聽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素養上,充分了解教師是否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是否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是否給學生一個懸念,讓他自己去質疑;

  是否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是否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是否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發展。

  通過聽課調查了解教師的具體研究情況。

  通過對學生的咨詢了解調查教師的實際研究情況。

  2、問卷法。教導處將進行學生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實際的研究情況,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

  3、交流法。通過教研組以及學校組織的集體研究交流,考察教師研究的具體程度。

  4、測評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動,采用一些簡便、易于操作的現場測評方式,對課堂教學效率進行實際的考評。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小學語文 “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最終要通過真實的課堂,展示研究的結果。

  我們將保存學校組織的各種圍繞課堂開展的具體活動材料,如: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等。

課題實施方案8

  作文教學難,這是不爭的事實。難在何處?語文教師用一大堆理論與模式來指導學生寫作,這本身就有問題。作文是學生張揚個性、舒展心靈、表達思緒的過程,但是教師指導的缺場勢必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將原本屬于學生的權利歸還給學生,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把教師應有的權利(抑或說是責任)也一并交給學生,這就值得商榷了。針對以上的具體情況,我們重點進行了作文自評方法的實驗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學一直是令語文教師傷透腦筋的難題。傳統做法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從字、詞、句到立意、構思、選材等諸多方面逐一精批細改,然后寫出評語,再給出等級或打出分數。學生拿到被教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數后,就將作文本丟在一旁。至于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批改,自己在這次作文評改中有哪些收獲,就不再研究無人問津了。

  “精批細改”的方法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文評改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積極性逐漸消失,創造性自然泯滅。久而久之,教師越改越累,越改越煩,而學生卻養成依賴、怠惰的習慣。既然語文教師不辭辛苦,學生又何必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作文修改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學生作文模式化、臉譜化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何有效的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積極、樂觀的投入到作文評改中來,這是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

  二、課題實施目的

  “文章不厭百回改”。當學生寫完作文初稿以后,教師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觀,而應該“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即培養學生自評自改和互評互改的習慣,提高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提出了讓學生自己評改自己的作文。這就是作文自評方法,所謂作文自評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通過借鑒優秀作品,感知自己的習作并進行比較。通過對內容、結構、寫法等分析,找出關鍵問題加以修正,再從字、詞、句、段、修辭等方面逐步進行修改,使習作成為一篇合格作品的作文評改方法。

  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找出作文中的問題,準確修改,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體現。本方法重視“評”──“逐條評”“綜合評”“說一說”等,在會評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確,“改”的行動更自覺。因此評是改的前提,改是評的歸宿。

  三、課題研究方法

  作文自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的活動,重在實踐,因此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通過作文指導、修改的'反復實踐,發現規律,查找不足,總結經驗,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四、具體做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在作文評改時,教師精心準備,采取“簡要總評-逐條引評-綜合評價-自己修改-互改交流-編輯成集”這幾個環節進行。

  (一)簡要總評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通過教師對全班作文的簡要總評和提示,使學生明確評改重點,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評改。

  方法、步驟如下:(1)出示“作文目標”,引導學生回顧本次作文要求,使學生迅速進入作文情境。(2)教師簡要評價初稿,指明優劣所在。這一步就要提醒學生:他們的作文可能在這些方面出現了問題。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這些方面,下面的評改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逐條引評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本次作文各方面的要求,發現自己作文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會評改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這一環節的步驟和方法如下:依據“作文目標”各條排列的先后順序,對重點條目(“簡要總評”時指出存在問題的條目)逐條進行討論,引導學生逐條評價自己的作文。這個環節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逐條評價。讓學生一下子就找出自己作文各方面的問題,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必須引導學生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去評價自己的作文,將問題各個擊破。例如評價“條理”是否清楚時,就暫不牽扯其他方面的問題,等評價完了“條理”后,再評價其他方面。

  2.要依據“作文目標”的順序評。“作文目標”各條排列的先后順序,基本反映了作文的程序,也是評改作文應遵循的順序。依據“作文目標”順序評改,有利于學生掌握評改方法,形成評改能力。例如,對前例作文易出現問題的幾個方面,應按“選材→條理→兒童語言”這樣的順序去評改。

  3.評價每一方面時,遵循從“評他”到“評己”,從模仿到獨創等規律。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回顧這一方面的要求。

  (2)列舉正、反例子(包括“病例文”),讓學生比較評價,并對反面例子(包括“病例文”)進行修改,使學生明確怎樣符合要求、怎樣不符合要求和怎樣修改。對“病例文”的評價,可在出示的大“作文目標”本條后面打上相應的符號(如符合本條要求打“√”,不符合本條要求打“×”等),以防“綜合評價”時忘記對本條的評價。

  (3)教師指出學生本次習作中這一方面出現的各類問題,提醒學生“對號入座”,檢查自己的作文,讓學生說一說這方面做得怎樣,并提醒學生也在自己的“作文目標”本條后面打上相應符號。例如評價“選材”這一方面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引導學生回顧兒童生活,找出自己最精彩的片段進行交流。②回顧課文《心聲》選材的特點;出示一些學生習作中選材成功或不成功的片斷及“病例文”,讓學生比較分析并討論修改。③教師概括指出學生本次習作中沒注意選材的各種表現,提醒學生對照檢查自己的作文,讓他們說一說是否注意了選材,并作上記號。這樣,學生就真正知道自己的作文在這一方面做得怎樣;如果有問題,也就知道怎樣修改了。

  (三)綜合評價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從整體上清楚自己作文的優缺點,以便以整體著眼,改好寫得不足的部分;學習評價作文的方法,提高評價能力。步驟和方法是:

  1.指導學生綜合評價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學生先說優點,再說缺點,優、缺點都要按照“作文目標”的順序說,使學生學會綜合評價的方法。

  2

  .讓學生運用綜合評價“病例文”的方法,將“逐條評價”自己作文的情況綜合起來,作出“綜合評價”;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以指導。這樣,學生從整體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點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四)自己修改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學生通過自我修改的實踐,改正作文中的問題,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學生依據“作文目標”的順序,逐條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差生”給以具體指導。

  (五)互改交流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激發興趣。

  步驟和方法是:1.互改。讓學生同桌,或小組內,或自愿結對子交換評改。2.交流。讓學生談一下修改情況──怎樣修改的和為什么這樣改。

  當然,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教師還要因材施教,使學生人人過關,個個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對自評自改后仍有問題的作文,還應進行必要的“師評”指點,并要求在“師評”指點后再進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過關”。

  (六)編輯成集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發現自己寫作的閃光點,培養自信心,激勵上進,在編輯優秀作品集的過程中培養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步驟和方法是:1.精選自己作文中的精彩詞語(寫出句子在該詞語下面加著重號)、句子和段落。2.精選他人作文中的精彩詞語(寫出句子在該詞語下面加著重號)、句子和段落。3.從全班學生的作品中精選優秀作文。4.將上述精選內容抄寫或打印在活頁紙上。5.班級分成幾個寫作小組,輪流為每次作文精選的內容寫前言、編目錄、編頁、補白、插圖。6.編輯成冊,全班交流,存檔。

  五、課題實施步驟

  為確保課題順利實施,特安排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20xx.10~20xx.12):準備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寫出實施方案,搜集有關作文評改方面的資料。實施方案要本著切實可行的原則制定,突出實用性。

  第二階段(20xx.1~20xx.12):研究實施階段。這個階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搜集整理第一手資料。選取優秀的文章作為典范,從詞、句、結構、寫法、詳略、修辭等方面進行研究和評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將作文教學滲透到教學中去,發揮課堂練筆的優勢訓練學生寫作。在作文自評過程中,總結經驗,寫出階段性總結及論文。

  第三階段(20xx.1~20xx.6):經驗總結階段:將實踐的具體情況寫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論高度。將課題實施的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歸檔整理。

  六、預期目標

  1.總結作文自評的得失,寫出作文自評法的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

  2.征集作文評改經驗的教學論文,編輯內部交流學習的資料。

  3.構建初中作文評改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作文評改方法。力爭使成果在較大范圍內推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作文自評法,可以貼近學生實際,使他們敢于動筆,易于表達,勤于修改,樂于交流。在參與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悟得方法,習得真知,獲得樂趣,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

課題實施方案9

  識字,毋庸置疑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又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識字量大又枯燥無味。學生在重復識記、書寫的過程,漸漸地被消磨了識字的興趣。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低年級語文教師 首要考慮的問題。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000個常用漢字,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而在低年級就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可見,低年級的識字量已占總識字量的53%-60%。

  在為時不長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由于社會的發展,各種來自外界的壓力強加在孩子身上,小學生的識字量越來越大。但由于低年級的孩子遺忘遺忘率也比較高,往往學了后面的生字,就忘了前面學過的,復習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復復,識字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往那種“教師講,學生學;教師寫,學生抄”的單調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然不復存在。那么如何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呢?下面我結合一些理論書籍以及自己不多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激活學生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識字條件,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處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激活學生主體,放手給學生一個自行探索、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和研究之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活”起來,從而使他們愉快學習,主動發展。

  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材特意將教學內容編寫成一些低年級學生較感興趣的形式,如兒歌、童話、故事等。在備課中,我認為教學內容是識字的載體,教學的重點仍是識字,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應該指導學生自主地識字、寫字。且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自始至終地將“自主”貫穿整堂課,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重心展開教學。

  那么在具體的教學中又應該如何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呢?

  1.上課時要充滿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恐怕課堂也是這樣,教師上課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龍”。沒有了對教育的熱愛,任你教師用再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師用再華美的語言,再動聽的語調上課,也不會打動學生的心靈,震撼學生的靈魂。是否可以打個這樣的比方:如果說你的激情是平和寧靜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陽光,溫暖無香,十分適宜禾苗的成長;如果說你是奔騰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適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熱愛孩子,你的平靜平和中藏著的只不過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樣會對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產生欣賞,你也會把幽默帶進課堂,你還會顯得有人情味,更會細心、耐心......所有這些,為課堂氣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

  教師上課一定要充滿激情,富有激情的課堂能激起學生渴求知識、努力學習的激情,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從生理學上看,小學生的大腦與身體各個器官發育尚不成熟,極易產生疲勞,因此在上課時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實屬正常。倘若教師在課堂上無精打采的,那又如何能使學生打起精神,又談何自主學習。

  2.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解讀這段話,不難看出,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承擔兩項主要任務:即“授之以魚”與“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顧名思義就是將課本中出現的以及要求掌握的重點字詞教授給學生,而“授之以漁”就是這教的方法。兩者想比,自然是后者顯得重要并且更為困難。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重復識記、書寫的過程,漸漸地被消磨了識字的興趣。于是,如何使識字教學有聲有色地進行就成了低年級語文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作為學習的主體,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更具學習的興趣。如何將學生這滿腔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就要看老師“授之以漁”的本領了。我認為要還識字教學于精彩必須以教材為抓手,集百家之長繼而融教材于一體為我所用,從而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開發學生識字潛能。

  一、從熟字“下手”,調動字詞積累

  我任教的二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字詞儲備。從教學實踐來看,碰到自己認識的生字、詞語,孩子們的表現欲望就特別強烈,這時候老師就要抓住他們的積極性,通過“熟字加減法” 、“替換偏旁法”、“求異識記法”等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加法就是通過熟字加偏旁或者熟字加熟字的方法學習生字。這樣的記憶就顯得簡單多了。同時可以穿插一些表演,活躍課堂氣氛。如在學習生字“燈”時,我叫一位學生張開四肢成一個“火”字,再叫另一位學生頭頂一本英語書,翹起一只腳呈“丁”字形,微微下蹲靠在“火”字身邊,這樣既通過熟字加偏旁認識了生字,又通過直觀的表演加深了他們的感性印象。減法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如:在教學“尤”字時指導學生通過熟字“優”去掉偏旁進行識記。在二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二中也特意安排了一個通過熟字減一減的方法識記生字。

  “替換偏旁法”就是通過一個字變換偏旁衍生出其他相關的生字。如在教學“悔”字時先讓學生了解“豎心旁”常和心情有關,再指導學生通過替換偏旁調動他們的字詞儲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性高漲:“草字頭”、“言字旁”、“雨字頭”、“三點水”、“木字旁”,大家爭先恐后地舉手,迫不及待地報出可以替換的偏旁。這時教師還應該趁熱打鐵,好好利用學生的積極性,抓住一切學生學習的興奮點,通過給衍生字組詞、造句等方法加強字詞的鞏固。通過一個多學期的訓練,以及平時的練習和考試的反復強化,孩子們在看到具有相同部件的字時已具備了一定的警覺心,絕大多數孩子已能進行自覺的聯想。

  “求異識記法”就是將字形相像、讀音相同的字加以區別。如區別同音字“飄”和“漂”,在風中飄揚的是“飄”,在水上漂流的是“漂”。再比如“顆”和“棵”,指導學生理解形容“小小的、圓圓的物體”用“顆”,而和樹木、植物有關的用木字“棵”。

  二、從想象中學,增強學習樂趣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且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普遍較低,這就要求教師在短短的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好學生寶貴的“興趣高潮點”,這時我們往往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的猜謎、編兒歌游戲,讓學生在想象中識字。

  (一)、編字謎猜生字

  學生對需要猜的事情往往比較感興趣,對猜字謎也不例外。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把一些字通過字謎的形式呈現給他們,不失為一種投其所好的好方法。如學習“休”字,可編成“一人站在大樹旁”;學習“甜”字,編成“舌頭嘗出甘蔗味”;學習“牽”

  字,編成“牛兒躲在屋頂下,抬頭看天少一畫”;區別“坐”和“座”時,可將“坐”編成“兩個人坐在土堆上”。這些字謎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給學生以直觀的想象。

  (二)、編順口溜識字

  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就像孿生姐妹一樣,讓人難以分辨,更不用說低年級的學生了。如區別“己”和“已”時,為了方便辨認,我編了順口溜:開口“己”,自己開口說,半口“已”,已經說完了。在識記一些較難的難時也可以給學生編個順口溜,如“福”字,可以編:示字旁邊一口田,生活多幸福。順口溜應要學生反復讀記,那在寫這個字的時候就能很快地形成條件反射。

  編字謎、編順口溜可以使學習生字變得充滿樂趣,既大大地提高了識字量,又省去了反復書寫給學生帶來的負擔和壓力。

  漢字是音、形、義三個要素的統一體。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發現,絕大多數孩子對音和形還比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認知的局限,一些字詞在講解了字義以后孩子們還是很難理解,而讓他們具備獨立理解字義的能力就難上加難了。而一些字詞在不理解意思的情況下讓孩子們會認會寫,確實是強人所難。所以,如何逐步提高學生理解字義的能力是我一個很大的困惑。

  三、從生活中學,努力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生活作為識字的背景和舞臺,理應成為識字的工具。

  在教學中我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對生字組詞這個環節特別感興趣。這也許是因為低年級的學生本身的識字量還不多,但是強烈的表現欲又使他們非常喜歡將自己知道的大聲地告訴別人,因此這個環節往往是學生整堂課最活躍的時候。教師應好好利用學生樂于組詞這一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在詞語中、在句子中、再推廣到具體的語境中去學習生字。而且,組詞過程中我經常能聽到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詞語出現在學生的口中。如教學“康”字時,不止一個學生能說出“康師傅方便面”,教學“勞”字、“肯”字、“娃”字時,也不乏“麥當勞”、“肯德基”、“娃哈哈”這樣的詞語。這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醒,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學到很多字。于是我積極鼓勵學生多去認識這些和自己生活、學習相關的生字。這樣日積月累,天長日久識字的數量就會與日俱增。同時,我還會特別地關注一些平時經常寫錯字的學生,經常詢問他們在路邊的廣告牌,在飯店的菜單上又找到了哪些你已經認識的字,并適時給予鼓勵,不斷地強化他們自主識字,從生活中識字。

  總之,低年級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應積極創建活潑有趣、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字詞儲備,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識字,使學生在老師教給的方法的幫助下,漸漸學會用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有自主識字的興趣。

課題實施方案10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奠基作用。而三年級學生又是小學階段的過渡年級,在小學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語文學習質量評價是語文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實施評價過程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效果。長期以來形成的評價觀念意識,對現代教育新元素缺乏評價標準和方法;對整個語文教學工作,尤其是小學語文學習質量產生的掣肘作用已逐漸凸顯出來,成為嚴重束縛教育發展的一個頸瓶。因此,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工作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當前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找尋破解的方法對策。為此,我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這一微型課題,就是希望通過研究能提高語文評價能力,為正確評價小學的語文學習質量提供方法指導,并從三年級語文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把握三年級語文學習質量評價與提高語文學習質量之間內在的聯系和最佳結合點,使使教學實際與教學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既能全面、科學、客觀地考查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又能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做到為每位學生評出自信、評出目標、評出動力,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既適應了教改的需要,同時又可以促進與教改目標、教改內容相適應的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策略及指標體系的建立,達到以研究促評價,以評價助教改的目標。

  一、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綱要》明確指出: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語文課程標準》《課標》指出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強調: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核心內容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意義建構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

  二、實用價值

  一是深入分析研究目前三年級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工作的現狀,探索出影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問題與導致困難的原因。

  二是努力探索解決的具體對策、方法和途徑。三是對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及時調整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全方位地實施更有效的教育,提高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四是可以發揮評價的功能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的情感體驗、嚴謹的學習態度,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升學習質量,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三、研究內容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深入分析、研究我班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工作現狀的同時,側重于探索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針對問題與困難,尋求解決之道,提出科學合理,易于把握操作,形式多樣,實用性強的語文學習質量評價工作的具體對策、方法和途徑。四、研究思路廣泛調研、查找資料,深入分析、研究我班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工作的現狀,探索出影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問題與導致困難的原因。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針對問題與困難努力探索,提出科學合理,易于把握操作,形式多樣,實效性強的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工作的具體對策、方法和途徑。針對性地選擇多個班級,將所提出的具體對策、方法和途徑在實驗班級進行具體應用,以對比、考察、驗證應用效果,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形成研究成果。

  五、研究方法鑒于本課題形成過程是一個實踐探索與理論提升的過程

  因此主要以“行動研究法”和資料分析與經驗總結相結合的方法為主進行研究,輔之以調查法、理論綜合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緊緊把握實驗研究的方向和目標,爭取得出最佳理論成果。

  六、研究過程根據本課題具體情況,擬定本課題實驗研究周期為一學期,即從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具體安排如下:

  1、啟動論證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對課題進行論證,并進行課題申報;

  (2)制定實驗方案;

  2、實施研究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學習實驗方案,明確研究目標和內容;

  (2)收集、分析、總結資料信息,找出我所代年級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工作中影響、制約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整理其產生的原因;

  (3)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3、驗證實驗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開展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效果實驗活動;

  (2)整理分析實驗數據資料。

  4、結題驗收階段20xx年7月

  (1)收集整理本課題的研究資料;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

  (3)對成果進行修正補充;

課題實施方案11

  一、本課題的研究現狀述評及選題的意義:

  1、就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學現狀而言,雖然一再強調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但事實上勿用諱言,仍然停留在升學應試考試的教學層面上,教師的努力,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圍繞著高的升學率及考入更好的學校。但是就目前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卻是:一小部分學生奮力擠入了重點高中,一部分進入普通高中,仍有一部分直接進入社會,服務社會。而進入高中的這一部分學生仍然是肩負著考試機器的重任,仍為考分奮斗。而進入社會的這部分學生在接觸生活、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所學知識卻不能應用,遇有問題不能分析解決。即缺乏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維,缺乏科學素養。這樣的結果實際上是與學校教育的初衷相悖的。但盡管如此,教師在中考的重壓下,嚴重缺乏這樣的改革精神與改革精力,更缺乏這方面的專題研究。

  2、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對教育的更新要求,教師們必須在這方面有新的考慮,新的思維。要從培養對社會直接有用人才,教給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即“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選擇這一話題的意義在于:①以新課程的理念,對教育提出更高的教學能力要求,不能僅僅充當“教書匠”,而要當好導師、導演和演員和不斷學習的學員,以課本為素材,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歸納演繹的方法;②力求在地理教學的“課堂導入”這一環節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得地理課的教學在一節課的開始就對學生充滿吸引力,盡而使地理課堂教學高效進行。③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培養出具有科學思維能力,直接服務于高中教學,服務于社會的新型初中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觀念。

  1、一個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所學的東西是極有限的,尤其在初中階段。初中地理教師不能評書本、講書本,更重要的要教學習化學的方法,學習地理的思維,重過程、輕結果,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初中地理教師不能僅有初中教學的本領,僅有初中的地理知識能力。要在新課改精神指導下,徹底轉變觀念。即強調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活動,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體驗生活和構建生活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交往活動。”通過研究,要提高教師在這方面的能力。

  3、初中地理課教學雖然僅擔任了整個地理教育中的啟蒙教育任務,但是本學科屬于學生感興趣的自然學科,有著十分優越的學科特點。通過實驗操作、現象分析、理論推理、演繹結論、舉一反三、多學科滲透等,對初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三、課題研究方法及側重點

  1、在研究的準備階段,采用文獻研究的方法與系統的方法,構建詳細的課題研究操作的實施方案,分工協作,分部實施。

  2、在研究的實施階段,根據初中地理教學特點及初中生的知識結構,擬采用熱點討論、活動表演、聽寫自查、多媒體導入等方式方法開展研究,積累資料。并側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校本課程進行實驗,加強個案研究與階段成果總結。

  3、在研究的總結階段,采用邏輯的方法與經驗篩選的方法進行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四、課題的理論意義,應用價值

  1、樹立新型教學觀的需要。根據新課改的的要求與精神,通過實踐、研究、徹底破除“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教師學,學生只能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的局面。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的境界。

  2、樹立新型學生觀的需要。我們面臨的學生都是發展中的,尚未成熟的生命個體,具有巨大的潛能與極強的可塑性。他們也是獨特的人,存在個體間的差異。但是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件事情上獲得成功。這就要求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而不應用一套陳舊的、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去教他們,讓他們只學會一點可憐的書本知識。

  3、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4、新形勢下教師自身成長發展的需要。

  五、課題借鑒的主要理論:

  新課程標準、科學教育理論、現代教學論、系統論、認知心理學、主體教育理論

  六、預期效益

  教師論文集、教學課件集、優秀教案集、教學展示課等。

  七、課題的研究步驟(20xx年11月――20xx年7月)

  為了保障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結合學科特點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進度,基本情況如下:

  (一)20xx.11——20xx.3準備階段;

  (二)20xx.3——20xx.3實踐階段

  (三)20xx.3——20xx.7總結階段

  (一)研究的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3月)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確定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分工,做好實施的充分準備。

  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將建立課題組,確定課題組的研究成員,并召集全體課題組成員召開課題組會議,確定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擬定具體的研究方案。

  在具體的研究工作中,我們將做到:

  1、每學期單周周五下午定為我們的集體活動時間(與其它活動時間安排有沖突時,為雙周周一進行),加深對課題研究內容的認識、理解,共同探討研究方法。在對上一周研究內容進行總結歸納的同時確定下一步的研究具體活動,及時交流感想體會。

  2、進行理論學習,集體研究《走進新課程》、《科學素養的基準》《探究教學論》《研究型課程》等先進理論,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為課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認識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3、對學生現有情況進行摸底,分析目前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研究工作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

  4、討論研究具體的實施方案,并今后的研究工作明確方向和方法。

  5、明確研究人員分工。

  (二)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開展研究與實踐,總結階段成果。加強理論方面的研究,定期組織交流。具體實施中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20xx年11月――20xx年1月:安排聽課,交流討論活動,進行教學反思。力求做到:

  1、每人寫一篇關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體會和感想。

  2、每人設計一節教學方案,并進行教學設計交流,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形成優秀的教學設計。

  3、每位教師公開展示一節課,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觀摩,聽課、評課,總結經驗體會。

  4、進行反思,集體交流,總結經驗,以指導下一步實踐。

  第二部分:20xx年1月――20xx年7月:研究教學媒體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影響,組織制作適合課程的探究式教學課件。具體的工作安排如下:

  1、研究新課程,對課程改革的實質做到準確把握,認真落實。

  2、深入體會探究教學模式對科學素養培養的作用,設計體現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學課件及教學方案,并進行教學設計評選,交流設計體會。

  3、選出優秀的課件及教學方案,進行公開展示,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觀摩,聽課、評課,總結經驗體會。

  4、集體交流,適合農場中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學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推廣實施。

  在完成以上基本的研究工作后,課題組成員再次進行集體交流,完成本階段的研究總結。

  第三部分:20xx年7月――20xx年3月:實施校本研究課,集體編寫研究課教案,互聽互評,寫相關經驗總結。擬開展如下研究工作:

  1、課題組成員集體編寫研究課教案,教師互聽互評,對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實施的新情況及時修改補充,形成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課例。

  2、力爭在校本教研活動或其它教學研究活動中展示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研究課,征求多方意見。

  3、整理學生反饋意見。

  4、總結經驗體會。

  (三)研究的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總結完成課題研究的分析報告。匯編教學論文、優秀課件、研究課教案。在這一階段中,具體工作包括:

  1、理論學習,對學習的理論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提高自身修養。

  2、課題組成員總結歸納研究心得,積極撰寫經驗論文。

  3、對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分類整理,歸納資料,整理文件,總結成果,匯編結集。

  4、撰寫研究分析報告。

課題實施方案12

  一、課題的提出

  (一)現行數學教學中的眾多問題要求我們必面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

  1、教師備課更多考慮的是自己怎么去教,很少思考學生應該如何去學。教師課上講的過多、過細,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機械地記。

  2、不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積極性的調動,使學生感覺數學枯燥乏味,失去學習信心,逐步走進學困生行列。

  3、違背學生認知規律,課內損失課外補,題海戰術泛濫,使很多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4、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不能做到以學定教,“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這一思想意識淡薄。

  5、以考定教,平時的教都為期末的考而服務,不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6、少數優秀學生獨占課堂,后30%的學生經常被忽視和遺忘。

  7、情境創設有生活味卻沒有數學味,有活動卻沒體驗。多媒體包辦一切,甚至成為學生獨立思考的干擾源。

  8、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師不能及時介入學生的學習,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場面很少見。

  9、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探究式學習流于形式。

  10、總以分數論英雄,很少關注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只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卻忽略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上述不足并不是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上都存在,而是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類似問題。鑒于此,我們就必須要認真研究自己的教學,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提高,學校的發展呼喚符合我校實際的教改新舉措。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使得我們的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教學費時多而收效少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嚴重制約著我校數學教學工作的前進步伐,多年來,我們曾借鑒洋思經驗(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和“三段式”教學法(課前預習、課上展示、課后總結)但效果并不明顯。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實現學校數學教學工作的長足發展,我們就必須轉變觀念,改革教學。當前,“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成功做法就擺在大家面前,所以,我們要全力借鑒,用心思考,早日探尋出一條符合我校實際的數學教學新路。

  二、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課題研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為中心,追求數學課堂的高效率。

  研究中既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又要實事求是,統籌兼顧。遵循數學教學規律,考慮學生認知特點,結合我校實際全面探索旨在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經驗和做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研究,掌握優秀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二)具體目標

  1、熟練掌握“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基本模式和大體框架并合理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

  2、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三步讀書法”。

  3、科學建立學習小組,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4、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習慣,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課外閱讀。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預習和自學的良好習慣。

  四、實驗措施和方法

  (一)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沒有充分的備課就不會有精彩的上課。

  1、教案。教師可以繼續使用共案,但同組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體現“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設計思路,結合自己班學生特點做好共案的使用修改記錄。

  2、學案。鼓勵教師設計學案,設計學案要以“確定學習內容,制定學習目標,設計探究重點,準備教具學具,設計教學過程,撰寫教學后記”這幾方面入手。(具體設計框架請老師們參照《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182頁)

  3、集體備課。一定要利用好每周一的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時以研究學生、分析教材、設計教法、優化學法為主,力求用“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新理念去備課。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我們進行教學改革和課題研究應該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放在課堂教學。

  1、轉變觀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思想

  教師的教應該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學定教”。課堂上并不是看教師講的什么樣,而是要看教師導的什么樣,最終歸結到學生學的什么樣。有這樣一段話——學生思維靈活,潛能巨大,只要教師啟得有道,引得有法,學生便能自會,便能獨創,如果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創造,那么數學就沒有生氣,教學思路就會枯竭。

  2、認真領悟和運用“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結構模式。

  今后我們的數學課堂要以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模式為主要授課方式,希望教師能把這一結構模式靈活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

  學生活動: 自主嘗試 自主交流 自主歸納 自主練習

  (主體) 自讀自悟 質疑釋疑 回顧整理 嘗試評價

  教師活動: 創設情景 靈活組織 誘導反思 查漏補缺

  (主導) 分層指導 歸納總結 當堂矯正

  3、大力推行“三步讀書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步讀書法”既初讀(以整體著眼,通讀教材),細讀(逐字、逐句細讀教材)精讀(回到整體,帶著問題閱讀)。

  (1)實驗初期我們要致力于在學生中培養滲透“三步讀書法”加強學法指導。

  (2)盡快讓學生掌握如何有效的閱讀數學課本。

  (3)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4)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

  (5)努力實踐“三步讀書法 二步讀書法 快捷讀書 自由讀書”的上升發展過程。

  4、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極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尤其對于我們60---70人的大班額來講意義更加重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善加利用。

  (1)在給學生分組時要按學生綜合能力的好、中、差分成若干異質小組。

  (2)合作小組以四人(前后桌四名同學)為宜,便于組內成員間交流。

  (3)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監控和指導。

  (4)減少對個別學生的評價,盡可能多的對該組的整體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5)鼓勵學有余力的優秀學生幫助本組的學困生學習,組內最后的學生能夠學會是評價該組是否達標的底線。

  5、培養學生在參與中進行質疑和釋疑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些話告訴我們引導學生質疑和釋疑是增強學習信心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最佳方法。也是調動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質疑和釋疑能力,多為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創造質疑和釋疑的機會。

  6、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主動性。

  (1)把“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作為自己工作的基點。

  (2)努力為學生創造“興致勃勃地學習,聚精會神地思考”的學習氛圍。

  (3)千方百計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4)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5)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7、注重課上小結和課尾總結,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習慣。

  (1)課上小結必不可少,它可以把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概括,便于學生理解。

  (2)課尾總結意義重大,它可以理清學生思路,強化知識鞏固。

  (3)總結更多的是由教師組織引導,但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總結疏理、歸納概括的學習能力。

  (三)作業

  教師每天除了備課、上課之外,可能用時最多的`就是批改作業,教師費時費力辛辛苦苦,學生消極怠慢無動于衷。所以,如何進行作業的留、批、改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具挑戰性課題。根據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堅決不留機械重復性作業。

  2、作業(包括課外作業)留量一定要適中。

  3、作業必須在當堂課上完成。

  4、作業中的錯誤之處一定要學生自已改,及時改。讓學生明白錯在哪,為什么錯,養成自己改的能力,終身受用。學生改后教師再批,仍可讓該生得優或滿分,保護學生作業積極性。

  5、改革作業本中只打√或×的單一做法,選用“——”、“ ”、“?”等多種批改形式。例如,學生因抄錯了數而造成整題錯誤的,可在錯數旁畫“?”。算式正確只是得數錯誤的可把得數用“ ”圈起等等。

  6、評語不單單就是“優”“好”等字樣或打一個分數,而是激勵學生上進或指出錯誤原因的話語,評語也不一定都在作業結尾處,也可在作業中的關鍵位置出現。

  7、面向全體首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所以本學期開始我們大力提倡按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給他們分層布置作業。

  8、作業書寫格式要統一。倡導學生寫數學日記,辦數學小報,記數學課外閱讀筆記。

  9、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學生自批互改作業,把批改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教師的單邊活動變為師生的雙邊活動。切記學生自批互改決不是找幾個優秀生代替教師批作業,而是把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在教師指導、學生批改、師生講評的過程中達到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效果。(具體做法,詳見《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第六章)

  (四)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對教師而言,能否以“教學反思”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志。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反思意識、反思能力,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1、繼續寫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篇數不統一要求,字數也不進行限制。

  2、教學反思不等同于教學后記,反思可能會發生在上課前、上課中、上課后,只要是自己的所思所想,隨時都可記錄。

  3、教學反思學期末要進行評比,記入綜合考評成績,學校將選錄優秀反思編輯《教師隨筆集》。

  (五)數學課外閱讀

  數學課外閱讀是數學教學的組成部分,它既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擴展,又是培養學生教學語言水平、數學交流能力和終身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指導學生數學課外閱讀方面我們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師要在實驗初期對學生數學課外閱讀進行引導和指導。

  2、教師要精心為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以數學家成長故事、趣味數學、數學奧秘等方面的書為益)

  3、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

  4、與書香班級建設相結合,適時組織數學讀書交流,好書推薦活動。

  5、提倡讀寫結合,在閱讀時可適當做讀書筆記(摘抄或心得),也可通過數學日記或小報形式來反饋課外閱讀情況。

  (六)評價

  數學評價不是排隊,而是為了促進發展,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這里重點說一下對學生的評價措施:

  1、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不要等學生做錯了再去批評,而是要在做題的過程中就給予指導和矯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是否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

  2、很好的利用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是一種主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它多以描述和記錄為主,通過對學生行為表現,作品等內容的記錄再現學生的發展過程,所以我們要注重對它的正確使用。

  3、個別談話與作業分析。對個別學生要經常性談話,指出他的優點和不足。對學生作業進行分析,做出正確判斷找出問題根源,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發展。

  4、引導學生課上正確的自我評價,和真誠的評價他人。

  5、分數不代表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部,希望能夠正確對待考試。

  6、通過研究,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活。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五、實驗步驟

  第一階段(20xx.7——20xx.8)準備階段

  1、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暑假期間)

  2、學校制定實施方案,教師制定實驗計劃。

  3、召開開題會。(學習方案,布置此項工作,全體數學教師交流座談)

  第二階段(20xx.9——20xx.6)實驗階段

  實驗年級(三、四、五、六年級)對此項實驗進行實施。定期研討與小結,收集整理過程材料。

  第三階段(20xx.7)總結階段

  (1)學校撰寫實際報告,教師寫出實驗總結。

  (2)教師要結合此項實驗的開展情況撰寫經驗論文,期末進行交流。

  (3)總結各項研究成果及做法,疏理經驗,為下一年的實驗工作做準備。

  六、保障措施

  1、為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學校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定期組織交流研討,解決重大問題及督導檢查實驗開展的各項工作。

  2、為了保證這項實驗的順利開展,所有數學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和閱讀《數學課程標準》和《數學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把它們作為自己工作的理論支撐和行動指南。盡量為實驗教師多爭取外出學習機會,加強業務學習和理論培訓。

  3、確保實驗班級和實驗教師的穩定杜絕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4、加強研究氛圍,充分利用好周三業務學習時間和每月至少一次的教研組活動,確保實驗順利開展。

  5、在教師課堂教學考核中,把落實“自主閱讀互動式教學”的新理念做為評優的重要依據。

  6、為鼓勵教師參與研究的熱情,在學期末對課題成果顯著的教師在綜合考評中加分,并獲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及獎金。

課題實施方案13

  研究背景:

  (1)現有教育模式下音樂教學面臨的嚴峻形式。

  在長時間以來,在音樂欣賞的聆聽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普遍存在對新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夠,音樂聆聽教學模式比較陳舊,講解、表述的形式單一,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現象數不勝數。教師過分依賴教材參考資料,將學生欣賞音樂后的感受固定化、統一化,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遏止了學生擴散思維,影響了音樂學習的效率,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學習能力很難提高。

  (2)音樂欣賞中聆聽教學有強大包容性

  音樂是無國界的、是相通的,音樂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課堂中創設情景,在聽賞音樂時可充分利用“通感”效應以及中低年級學生好動的天性,調動學生的音樂參與性,在課堂中廣泛地開展交往活動,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樹立自信,讓學生在音樂中學會聆聽、學會表述、學會合作。

  研究意義: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做到既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獨特見解,又能和小組或班級成員妥協最終達到統一,可以有效的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的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感受音樂的情感真諦,發現音樂美、表現音樂美和創造音樂美,從而時實現學生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的過程,培養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音樂實踐過程中,學生相互間學會尊重、理解、妥協、包容、顧全大局,真正做到“教育育人”的社會成效。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重視小學音樂欣賞課,把感受與聆聽放在了所有音樂學習的首位。

  課程基本理念的改變“重視音樂實踐”改為“強調音樂實踐”,同時提倡“音樂欣賞”改為“關注音樂欣賞中聆聽”,并加寫了“突出音樂特點”。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2月立項、準備階段: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研讀與本課題相關的理論書籍,如《新課程教學設計》、《音樂課程標準》等。明確培養學生音樂聆聽習慣的研究理念和研究目標;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音樂欣賞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階段:3月到4月研究、實施階段:

  在各班展開調查,了解學生音樂聆聽中出現的難題。從激發學生對音樂聆聽的興趣,從課堂、課余興趣啟發,引導多去欣賞音樂。利用學生喜歡電視的特點,由此引導他們聆聽一些高雅音樂。音樂聆聽也是小學音樂的欣賞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年級的學生對聆聽音樂的感受及方法上,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點。這次課題研究設想通過對實驗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和嘗試新的教法,發現學生音樂欣賞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找到克服學生覺得欣賞課乏味的對策,提高學生的對音樂欣賞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音樂習慣,同時帶動學生提高各課學習的興趣。

  第三階段:5月上旬總結、提升階段: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學習筆記、研究體會、調查報告、個案分析等材料,撰寫有關學生音樂聆聽習慣有效性的研究的讀書筆記、論文。

  第四階段:6月中旬結題、評審階段。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預期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開題報告、中期匯報、結題報告)。

  2.學生閱讀現狀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報告、個案分析等。

  3.結集或發表相關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論文、教學案例、活動設計、研究課等。

課題實施方案14

  一、課題的提出

  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吁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么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著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于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并通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于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成長的伴侶,意味著心靈的雨露,意味著精神的家園,意味著美的存在,意味著笑的源泉,意味著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愿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鑒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么”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借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于通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采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鑒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閱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

  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閱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閱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閱讀的“主題”,并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及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

  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閱讀課為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閱讀指導,并由實驗教師及時做好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

  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閱讀隨筆、讀書報告、學生習作、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六、課題組組成

  略。

課題實施方案15

  為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全市小課題主持人的研究精神,根據XX市教科所20xx年12月22日文件關于加強小課題研究的動態化管理,我校已上傳小課題成果評審委員會名單,以加強小課題的過程化管理。

  一、小課題研究方案檢查時,有部分方案沒有按時提交,本次征文我校所有的課題組均按時間要求及時上傳(時間要求是20xx.11.13),小課題研究工作比較繁瑣,但最后結題必須積分規定分數才能結題,衷心希望各課題組對有關要求認真對待,否則工作做了也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課題主持人要認真閱讀XX市教科所“20xx-20xx學年度XX市小課題研究時間表”,嚴格按課題研究時間表完成課題任務,年級組長,成員之間要隨時相互提醒。教科室不再電話通知,參看學校博客及市教育科所博客。

  二、為及時了解市教科所對小課題研究的動態管理,請各主持人每天能及時瀏覽XX市教科研博客,內有詳細的相關要求,更有利于各課題組工作。

  三、所有博文如果上級沒有特殊要求,請上傳者必須按學校文檔要求正確美觀編輯,以免影響成績。本次征文有的.主持人打分較低與此有很大原因,要原創,不要抄襲。

  四、為讓各課題組成員了解小課題相關文檔評分標準,了解自己打分情況,附表1和2是通報上次檢查我校市級課題實施方案和小課題征文的得分情況。成績不理想的請接受經驗教訓。

  五、有的小課題組已上傳多篇文章,為更方便市教所針對性檢查,以后上傳文檔時,教科所要求上傳的一定要在上傳博文時,題目上標出,如本次上傳時,可在最后上邊文本框中定寫“小課題征文”,下邊正文中把題目與內容編輯完整。

【課題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實施方案09-04

課題實施方案[精選]02-03

[經典]課題實施方案03-02

課題實施方案04-16

課題實施方案04-09

論文課題實施方案02-07

(熱門)課題實施方案08-16

課題實施方案【薦】05-12

課題實施方案【推薦】05-13

有關課題實施方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