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實施方案【共7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題實施方案 篇1
作文教學難,這是不爭的事實。難在何處?語文教師用一大堆理論與模式來指導學生寫作,這本身就有問題。作文是學生張揚個性、舒展心靈、表達思緒的過程,但是教師指導的缺場勢必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將原本屬于學生的權利歸還給學生,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把教師應有的權利(抑或說是責任)也一并交給學生,這就值得商榷了。針對以上的具體情況,我們重點進行了作文自評方法的實驗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學一直是令語文教師傷透腦筋的難題。傳統做法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從字、詞、句到立意、構思、選材等諸多方面逐一精批細改,然后寫出評語,再給出等級或打出分數。學生拿到被教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數后,就將作文本丟在一旁。至于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批改,自己在這次作文評改中有哪些收獲,就不再研究無人問津了。
“精批細改”的方法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文評改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積極性逐漸消失,創造性自然泯滅。久而久之,教師越改越累,越改越煩,而學生卻養成依賴、怠惰的習慣。既然語文教師不辭辛苦,學生又何必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作文修改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學生作文模式化、臉譜化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何有效的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積極、樂觀的投入到作文評改中來,這是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
二、課題實施目的
“文章不厭百回改”。當學生寫完作文初稿以后,教師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觀,而應該“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即培養學生自評自改和互評互改的習慣,提高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提出了讓學生自己評改自己的作文。這就是作文自評方法,所謂作文自評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通過借鑒優秀作品,感知自己的習作并進行比較。通過對內容、結構、寫法等分析,找出關鍵問題加以修正,再從字、詞、句、段、修辭等方面逐步進行修改,使習作成為一篇合格作品的作文評改方法。
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找出作文中的問題,準確修改,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體現。本方法重視“評”──“逐條評”“綜合評”“說一說”等,在會評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確,“改”的行動更自覺。因此評是改的前提,改是評的歸宿。
三、課題研究方法
作文自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的活動,重在實踐,因此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通過作文指導、修改的反復實踐,發現規律,查找不足,總結經驗,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四、具體做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在作文評改時,教師精心準備,采取“簡要總評-逐條引評-綜合評價-自己修改-互改交流-編輯成集”這幾個環節進行。
(一)簡要總評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通過教師對全班作文的簡要總評和提示,使學生明確評改重點,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評改。
方法、步驟如下:(1)出示“作文目標”,引導學生回顧本次作文要求,使學生迅速進入作文情境。(2)教師簡要評價初稿,指明優劣所在。這一步就要提醒學生:他們的作文可能在這些方面出現了問題。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這些方面,下面的評改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逐條引評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本次作文各方面的要求,發現自己作文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會評改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這一環節的步驟和方法如下:依據“作文目標”各條排列的.先后順序,對重點條目(“簡要總評”時指出存在問題的條目)逐條進行討論,引導學生逐條評價自己的作文。這個環節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逐條評價。讓學生一下子就找出自己作文各方面的問題,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必須引導學生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去評價自己的作文,將問題各個擊破。例如評價“條理”是否清楚時,就暫不牽扯其他方面的問題,等評價完了“條理”后,再評價其他方面。
2.要依據“作文目標”的順序評。“作文目標”各條排列的先后順序,基本反映了作文的程序,也是評改作文應遵循的順序。依據“作文目標”順序評改,有利于學生掌握評改方法,形成評改能力。例如,對前例作文易出現問題的幾個方面,應按“選材→條理→兒童語言”這樣的順序去評改。
3.評價每一方面時,遵循從“評他”到“評己”,從模仿到獨創等規律。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回顧這一方面的要求。
(2)列舉正、反例子(包括“病例文”),讓學生比較評價,并對反面例子(包括“病例文”)進行修改,使學生明確怎樣符合要求、怎樣不符合要求和怎樣修改。對“病例文”的評價,可在出示的大“作文目標”本條后面打上相應的符號(如符合本條要求打“√”,不符合本條要求打“×”等),以防“綜合評價”時忘記對本條的評價。
(3)教師指出學生本次習作中這一方面出現的各類問題,提醒學生“對號入座”,檢查自己的作文,讓學生說一說這方面做得怎樣,并提醒學生也在自己的“作文目標”本條后面打上相應符號。例如評價“選材”這一方面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引導學生回顧兒童生活,找出自己最精彩的片段進行交流。②回顧課文《心聲》選材的特點;出示一些學生習作中選材成功或不成功的片斷及“病例文”,讓學生比較分析并討論修改。③教師概括指出學生本次習作中沒注意選材的各種表現,提醒學生對照檢查自己的作文,讓他們說一說是否注意了選材,并作上記號。這樣,學生就真正知道自己的作文在這一方面做得怎樣;如果有問題,也就知道怎樣修改了。
(三)綜合評價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從整體上清楚自己作文的優缺點,以便以整體著眼,改好寫得不足的部分;學習評價作文的方法,提高評價能力。步驟和方法是:
1.指導學生綜合評價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學生先說優點,再說缺點,優、缺點都要按照“作文目標”的順序說,使學生學會綜合評價的方法。
2
.讓學生運用綜合評價“病例文”的方法,將“逐條評價”自己作文的情況綜合起來,作出“綜合評價”;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以指導。這樣,學生從整體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點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四)自己修改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學生通過自我修改的實踐,改正作文中的問題,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學生依據“作文目標”的順序,逐條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差生”給以具體指導。
(五)互改交流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激發興趣。
步驟和方法是:1.互改。讓學生同桌,或小組內,或自愿結對子交換評改。2.交流。讓學生談一下修改情況──怎樣修改的和為什么這樣改。
當然,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教師還要因材施教,使學生人人過關,個個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對自評自改后仍有問題的作文,還應進行必要的“師評”指點,并要求在“師評”指點后再進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過關”。
(六)編輯成集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發現自己寫作的閃光點,培養自信心,激勵上進,在編輯優秀作品集的過程中培養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步驟和方法是:1.精選自己作文中的精彩詞語(寫出句子在該詞語下面加著重號)、句子和段落。2.精選他人作文中的精彩詞語(寫出句子在該詞語下面加著重號)、句子和段落。3.從全班學生的作品中精選優秀作文。4.將上述精選內容抄寫或打印在活頁紙上。5.班級分成幾個寫作小組,輪流為每次作文精選的內容寫前言、編目錄、編頁、補白、插圖。6.編輯成冊,全班交流,存檔。
五、課題實施步驟
為確保課題順利實施,特安排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20xx.10~20xx.12):準備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寫出實施方案,搜集有關作文評改方面的資料。實施方案要本著切實可行的原則制定,突出實用性。
第二階段(20xx.1~20xx.12):研究實施階段。這個階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搜集整理第一手資料。選取優秀的文章作為典范,從詞、句、結構、寫法、詳略、修辭等方面進行研究和評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將作文教學滲透到教學中去,發揮課堂練筆的優勢訓練學生寫作。在作文自評過程中,總結經驗,寫出階段性總結及論文。
第三階段(20xx.1~20xx.6):經驗總結階段:將實踐的具體情況寫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論高度。將課題實施的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歸檔整理。
六、預期目標
1.總結作文自評的得失,寫出作文自評法的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
2.征集作文評改經驗的教學論文,編輯內部交流學習的資料。
3.構建初中作文評改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作文評改方法。力爭使成果在較大范圍內推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作文自評法,可以貼近學生實際,使他們敢于動筆,易于表達,勤于修改,樂于交流。在參與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悟得方法,習得真知,獲得樂趣,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
課題實施方案 篇2
課題:小學英語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探究
課題研究員:XXX
學 校: XX小學
實施方案
一. 課題的表述:
小學英語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探究
二. 課題涵義:
小學英語合作教學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本課題主要研究英語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會學、樂學,而且通過小組成員間相互協作,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和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
三.課題提出的背景: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紀初源于美國,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在中國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教學活動。合作學習就是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又稱“小組學習”、“團隊學習”或“分享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在改善課堂內的教學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和學會自主學習等方面實效顯著,是當代主流
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
四.研究目標:
1.創建民主科學的小組合作化教學的管理模式;
2.探究小組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
3.創建科學的小學英語評價標準及實施辦法。
五.研究方法:
1、運用測驗法和比較研究法,對實驗班的學生情況進行前測和后測,比較驗證該教學法的實驗成效;
2、運用行動研究法,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科學的均衡分組,并創設系統民主的小組管理模式;
3、運用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對實驗班的學生嘗試小組合作化教學模式;
4、運用觀察法和文獻研究法,創設科學系統的小學英語學生評價機制;
5、運用經驗總結法和比較研究法,總結形成該課題的研究性課題報告。
六.研究步驟:
1. 研究分組方法:
創建民主科學的小組合作化教學的管理模式。負責人:楊福穩。
2. 探究小組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
研究具體的小組合作化教學步驟,形成較
成熟的教學案例。負責人:呂振紅。
3. 達成科學系統的小學英語評價機制:
2研究具體可行的評價標準及執行辦法,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的經驗總結。階段負責人:駱敏之。
七.成果形式:
1.研究分組方法,總結出具體成熟的經驗論文。
2.探究小組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形成較成熟的教學案例。
3.研究具體可行的評價標準及執行辦法,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的經驗論文。
課題實施方案 篇3
組長:
成員:
執筆:
研究目標:
把積極心理教育的思想貫徹到學校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層面,通過構建有利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教學場,開發人的潛能力,激發人的活動,促進人的能力和創造力的心理環境,培養學生積極的認知品質、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研究思路:
課堂教學都存在著“教學場”。“教學場”是指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手段、方法、策略向學生傳遞有關的認知信息,然后經學生加工處理后,又以一定的形式進行儲存或反饋。圍繞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活動,課堂教學諸因素在心理層面上則構成了一個“教學場”。
從教學的實際意義看,我校“十一五”課題“構建中學生積極心理場”這一思想,切準的正是當前教學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教務處把建設積極的教學場作為教學工作開展乃至評價的核心元素之一。《建設積極的教學場》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研究:
一、學校方面
根據新的課改方案和高考的改革方案,加大課改實施力度,切實糾正局部存在的學科上重理輕文的傾向。教務處要組織力量認真研究高考新方案,吃透精神,逐條分析,拿出具體明確的應對策略,并認真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搞好教學。
加大對各學科組作業布置、練習使用情況的監管力度,減少作業布置中存在的量大效低重復練習多的傾向,尤其是要杜絕抄練習答案就算完成練習現象的存在,要督促各學科組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切實解決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脫節、備課與上課脫節、上課與練習脫節、練習與考試脫節、練習與批改脫節、上課與課后輔導脫節的問題,努力提高教學針對性。
加大對備課組長的培訓力度,充分發揮備課組長在學科組中的把關引導作用。
嚴抓教學“六認真”工作,特別是要狠抓精心備課、精心布置作業、精心輔導等環節,對不能完成“六認真”工作的教師要進行批評教育乃至嚴肅處理。
二、學科方面
加強課程文化建設。
1、課程開足、開全,落實新課程建設的思想
新課程思想,其實就是引領學生追求“積極”地面對學習,獲取成長的愉悅,就是以積極的心理擁抱讀書時代,甚至以積極心態面對自己的一生。
積極教學場建設的基點,便是還給學生國家規定開設的課程,離開這個基點談積極教學場是空話,因此把課程開足、開全,既是落實新課程建設的思想,也是我們教學部門開展工作構建積極教學場的前提。
2、開設“一中講壇·課程系列”
在保證規定課程的同時,我校還從學生的興趣(學生來信)和學校積極教學場建設的角度出發,構建豐富的課程文化。將面向全校學生開辟“一中講壇·課程系列”,講壇引進研究性學習方式,自助型學習的理念,由老師自愿開設,學生自愿旁聽,每個星期開設2-4場講壇,而且同時進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三、教師方面
(一)打造“我的課堂”
“我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宗旨是開展“打造學生合身教育、創辦人民滿意學校”的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辦好百年一中的教育,并以“我的課堂”為新教育新課程的著力點,感受課堂教學的魅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活動的要求:“精心備課、精準教學、精簡作業、精誠輔導”。
“我”指老師,“我的課堂”側重對教師作出建設要求。教學要“目中有人”。當然,“我”也指學生,課堂積極教學場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精準、精簡”,突出的是教師的使命感。職業與事業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擁有使命感。教師對從事的職業有了使命感,也就有了積極心態,也只有教師有了積極心態,才能保證教師去構建積極教學場。
“精誠、精心”,突出的是師生間的“對話”。精誠,精心,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流,而且是師生雙方、人本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體現的是人格平等。這使得我們很自然地想起傳統教育過程中因師生的角色差異而形成的教學專制,一種缺少真誠和愛、缺少信任與希望的教學范式。可以這樣說,精誠,精心,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生生、人本之間的精神相遇。
因此,“我的課堂”關注的是課堂教學的文化性與發展性,追求的是積極的教學場建設。改變單一知識傳授,實現教學的豐富價值,創設愉悅的教學場,必須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要十分講究課堂教學方法,必須要注重加強師生感情交流,并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
(二)提倡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都存在著“教學場”。消極的“教學場”學生的思維被抑制,課堂氣氛沉悶。積極的“教學場”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終都有較強的統攝力。“教學場”能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從積極教學場的角度反思教學場的建設,反思自己。撰寫教學反思或多形式交流課堂教學的反思,是作為教學規范落實到制度建設上的要求。
(三)加強教師建設
積極教學場的形成,教師建設是關鍵。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即課程。課程實施是一種教育實踐過程,是教師行動研究的過程,亦即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新課程實施強調“教師培訓”“校本研修”,新課程的實施,更多的還是依賴學校自己對教師隊伍的建設。
加強隊伍建設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1.青藍工程
確定三年培養計劃(市統一要求)
2.名師高徒工程
為進一步挖掘教師潛能,加速培養一批擁有江陰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骨干教師,并通過其廣泛的帶動、影響、輻射作用,整體提高學校教師素質,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我們特別制定了《江陰一中“名師高徒”工程實施辦法》。通過雙向選擇,每一個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骨干教師,都帶上1個或2-4個近三年內有望獲取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青年教師,師傅要進行為期三年的定向指導,徒弟要積極以高徒的身份,與師傅對話,并按照要求推進對自己的建設。
3.上臺階工程
每一個教師對照自身條件,確定發展方向,彌補不足,多方位推進,力求一年有成果,兩到三年上一臺階。本學期制定出方案,下學期執行。
加強隊伍建設,是建設積極教學場的發力點。
4、轉變評價機制——三滿意建設要求
評價是一種激勵機制,更是一種建設行為。為建設積極教學場,我們立足“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轉變對老師靜態性的評價,改為對老師強調動態性的積極性課堂建設追求,追求三個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同事滿意。只有三滿意實現了,積極教學場才會始終成為教育教學的一個拐點,擔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
從積極教學場角度來看,做到三滿意,即需要教師營造人文化的積極課堂環境和氛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在了解了學生需要滿足的情況后,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創建人性化的積極課堂環境和氛圍,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為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建立自然、和諧的教學生態。課堂管理要重視班級社會、心理和生理環境建設。通過對學生情感、意見的真誠尊重、關注和移情理解,營造人性化的課堂心理氛圍,通過情感化的教學、科學設置建設性的課堂環境、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等途徑,營造人性化的課堂教學氛圍,努力創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學上積極參與、師生互動中相互關注的課堂微觀生態系統。第二,接納學生,努力滿足學生的歸屬需要。歸屬感是一個強大的動力因素,而接納是最有效的激發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尊、適應及其他健康品質。第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滿足學生的自信需要。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表現出來的每一種態度都應注意要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第四,培養學生選擇和履行職責的能力,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課堂是平等的,是教師的,更是學生的,甚至是影響到一生的,即是“我的”。許多學生都渴望承擔責任、自治和獨立,同時也想擁有與教師共享管理課堂的權力。因此,教師要通過為學生提供選擇、與學生一起制定課堂規范、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方法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
四、學生方面
(一)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觀形成幾個認識
1.讓美好預言成就學生,不放過表揚學生的機會。
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表現出來的每一種態度都應注意要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
2.精誠溝通——勵志教育。
3.幫助自己,形成學習上積極的暗示(考前心理輔導)。
(二)幫助學生尋求建設自己學習行為的幾條途徑
1.學生學習小組(各班級)
2.教師輔導答疑(中午和雙休日)
3.座談會和學生大會(各年級)
4.環境激勵和學生表彰(每年對高三的動員)
5.潛能激發:李陽瘋狂英語(一年一度);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潛能(李昌林)
6.領導和教師煲“心靈雞湯”(激勵):學習困難生的結對
“教學場”的構成不是幾個相關因素的簡單累加或隨意捏合,而是由“教學場”的統攝力將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整合成的一個整體。此外,作為“教學場”的兩個方面,師生雙方也是一個在情感、意志、精神上有相依、相融、共振、共鳴的和諧整體,任何一方的不到位都會影響“教學場”的整體。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營造積極“教學場”,才能使學生在快樂、興趣中有目的的接受教學內容,使學生內在潛能充分展示。
研究進程:
第一階段:探索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月)
第三階段:研討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課題實施方案 篇4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同學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下面,談一談我們在第一階段將如何實施,培養同學識字的興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學習討論合適的教學方法。
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和各種書報不間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識字興趣。
1、要創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環境,使同學心情愉快,樂于思維,勇于探索。特別是低年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于同學識字的情境,以調動同學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教學需要動身,依據識字內容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同學主動識字。讓同學先感知、體驗,后理解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扮演、繪畫、音樂協助同學識字。比方,在學習“雞”字時可結合情境圖,讓同學說說生活中小雞的樣子,并扮演一下小雞走路的神態動作,學學它的叫聲等。這樣,籠統的“雞”字與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好奇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語文源于生活,但最終要回歸生活,這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動身,把識字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再如,學習“土”“大米”“地” 等字時,教師可借助掛圖,通過繪聲繪色地描述,帶小朋友們走入童話世界,這樣,枯燥的識字就成為同學積極探求的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困難迎刃而解。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的識字教學局面,創設一個開放多維的教學環境,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2、多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識字教學中,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因此,在識字中,要充沛讓同學去實踐,去動口說、動腦想、動手畫、說一說、猜一猜,這樣,就可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過渡到對字義和用法的理解。同時也會變枯燥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比方,在學習“打”“拍”“拔”“跳”“跑”等字時,可讓同學做一做動作,在運動中學字認字。再如,在學習“羊”“犬”“鳥”“鴨”等與動物有關的字時,可讓同學編童話故事并演一演,在自身導演的故事中當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氣的機會,又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到了自主識字的目的。由于活動是綜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又培養了同學對字的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同學勤于動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學法,激趣樂學
在單調冗長的識字過程中,簡單機械、枯燥無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學的厭煩情緒,同學最容易發生疲勞,從而影響同學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堅持同學識字的熱情,增強識記效果呢?
(1)、猜謎法:如教“秋”字時,我們可以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2)、拆字法:漢字里的合體字很多,多數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來記憶,如木子李,弓長張,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艸”下“田”苗苗苗。
(3)、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協助同學識記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區別“有、友、左、右”等字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字編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如教“朋”時,可編成兒歌“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
(4)、比較法。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們可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目的。
(5)、形象記憶法。小同學善于聯想,如記“當”字時,可以對他們說: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樹還直立著。當了解到蠶的作用時,可以說“蠶”就是天下最好的蟲。
(6)、玩中學的游戲教學也是一種好方法。如在教學形聲字時可以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許多卡片分給每個同學,請某個同學舉著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 ”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
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著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著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等于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三、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具學具,增強同學識字的興趣。
教具學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它可以提高同學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合適的教具學具,比方,生字卡片、頭飾、大轉盤、蘋果樹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識字教學經驗。
課題組的教師要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交流課堂上積累的比較好的識字教學方法,一起學習,運用。
五、安排同學收集識字資料。
識字無處不在,它不只發生在語文課上,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下,同學有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和時間,教師平日要注意教導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認真廣泛積累識字資料,做一個在生活中識字的有心人。廣泛利用書報、影視媒體、商標、招牌、廣告、網絡等資源,拓寬同學的識字渠道。定期開展識字交流活動,讓同學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識字效果,分享收獲的喜悅,這樣做增強了同學的成績感和自信心,課外自主識字的勁頭會更足。在課外識字積累中,還可鼓勵同學把收集到的識字資料,如商標、小食品、藥盒、剪報等編成《識字小手冊》,并根據自身的喜好命名,評出最佳小編輯,編匯而成的手冊還可在圖書角中展示、傳閱,增強識字的覆蓋面。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同學的動手能力,還調動了其課外識字的積極性,等于為同學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讓他們在識字的自由王國中展翅飛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識字興趣的激發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注重課內外的有機統一,在識字教學中才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課題實施方案 篇5
一、課題的提出(為什么提出這個課題)
新課程強調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要求學生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我校是一個城市與農村結合的初中,從目前我校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處于一種應付式的學習,學習只是迫于升學的壓力之下,學習缺乏主動性,不善于與他從交流共享學習的樂趣,學習任務不能按時完成或完成質量不高等。開展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研究,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交流、互相評價,有效喚起學生有效地喚起學生學習熱情,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共同探求知識奧秘的動力。將學生從一種被迫學習的狀態引導到一種自覺自發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對學習化學長久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感受與交流共享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提高學習化學學業水平。
二、課題研究的對象
九年級一至四班全體學生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及內容:
研究目標:通過對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研究,分析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以及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合作學習的操作環節,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全面了解初中化學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措施;取得理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初步掌握提高初中化學實驗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并完成實踐性成果和理論成果。
研究內容:
(1)科學組建合作小組的研究:如何合理分配互助合作學習小組的人員和人數;
(2)選擇有合作價值的學習任務的`研究:如何制定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規范和學習目標;
(3)提高小組成員的合作技能的研究:如何在小組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的能力;
(4)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的研究:如何對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
四、課題研究手段與方法
行動研究法:關注并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兩者的默契程度;
個案研究法:選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研究分析,并對優秀個案予以推廣;
觀察法:教師通過多方面觀察,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潛力;
調查法:通過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自我評價情況。
五、課題研究過程與人員分工
(1)準備階段:查閱有關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研究的資料,制定研究方案。選定研究班級,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并進行初測,根據班級學生的性別、學業、興趣、個性特點等因素,將學生按一優、二中、一差分成四人一組互助合作學習小組。并制定小組學習目標及學習要求,初步制定小組學習評價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量化評分表。
(2)實施階段:按小組開展互助合作學習活動,以單元教學為單位,每單元教學結束進行統一測驗,結合測驗成績和平時小組互助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等諸方面綜合考查每一位同學在小組、全班中的進步,考查小組整體的學習水平,并與平行班級作適當的比較。并根據每位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對小組成員進行調整,以使小組組合達到最優化。定期搜集整理資料,撰寫研究記錄和教學反思。
(3)總結階段:整理研究材料,撰寫術論文,進行研究工作總結,準備結題材料。
課題實施方案 篇6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都將讀書活動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廣大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閱讀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吁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么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著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于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并通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于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成長的伴侶,意味著心靈的雨露,意味著精神的家園,意味著美的存在,意味著笑的源泉,意味著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愿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 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鑒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么”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借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于通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采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鑒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12
課題實施方案 篇7
為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專業成長,走“科研興校”之路,以“校本”為依托,從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入手,從提高教師問題意識和能力開始,在上學年我校小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經學校研究,決定于20xx年9月開始,繼續在我校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活動。
一、 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和科研能力為基點,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堅持面向實際,重在實效,重在通過小課題研究,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不斷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二、 研究意義
通過小課題研究,幫助教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問題意識和能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所從事教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質量。通過小課題研究,培養每個教師的課題意識,培養教師的課題研究方法、流程,為今后承擔大型課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小課題領導小組
領導組長:鞏向剛
副組長:李 慧 牟維和
組員:陳麗艷 于慧靜 牛曉斌 劉麗萍 田桂芳
田繼紅
指導小組:
組長:牟維和
組員:鞏象樹 牛鳳玲 王傳玲
四、工作目標
1.營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提高科研成效,創建合作、共享、創新的學校文化,創建教師發展型學校。
2.研究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真實的'問題。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個人興趣,對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立項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學會研究,成為學習者、研究者,提高自我發展意識,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提高教育質量。扎實、高效地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大力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五、小課題研究的途徑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個人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六、 小課題研究計劃安排及實施流程
學校小課題研究的周期為一學年。
(一)準備階段(20xx年9月)
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師交流,主要交流在“課堂與教學”中遇得到的問題與困惑,以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師或學科組申報課題。學校科研處進行審定并批準。
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30日)
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實踐應用、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包括:查找相關的理論文獻與資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案例、記錄自己的教學體驗與反思)。
學科教研組進行問題跟蹤,組織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科研處組織中期檢查與交流。開展優秀青年教師沙龍活動,讓青年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思想碰撞,點燃他們的求知欲望,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教師繼續進行實踐研究。組織青年教師輪聽課及賽課活動,結合學校的教學月檢及公開課等活動,配合教務處抓好青年教師的研討課。
(三)總結階段(20xx年6月)
教師總結研究的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學校開展結題鑒定。組織開展學校小課題研究評選,結合評選優秀青年教師活動,總結好的做法,樹立典型。
七、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管理
實行個人、教研組、學校“三級管理”機制。以學科組或個人自主管理為主。即學科組或個人負責自主選題、課題申報、實踐研究、中期報告、結題答辯等。學科教研組負責組織交流與分享、包括“選題”階段的教師沙龍和“研究”階段的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課題推薦、開題把關、過程管理、中期檢查和全程評價。學校成立“教師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由校級領導、科研處、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師以及有課題研究經驗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實行專業引領,具體工作由科研校長牽頭,科研處、教務處負責計劃推進安排,各教研室、教研組分頭開展行動研究。
八、研究成果評價及獎勵辦法
教師小課題研究實行“全程評價”與“重點評價”相結合、“能力評價”與“態度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1、在小課題研究中,要求每個學科組或老師個人要有研究方案,科研處制定《小課題研究跟蹤調查表》,加強對課題研究的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思路,讓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
2.加強對參加小課題研究課題組或青年教師的考核,學年末,將對課題等進行全面考核,將考核與評優等掛鉤,并制定青年教師成長檔案,記錄青年教師的成長軌跡。
【課題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實施方案09-04
課題實施方案08-31
小課題實施方案08-12
論文課題實施方案02-07
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02-22
課題實施方案(實用)11-25
課題實施方案[精]11-20
課題實施方案(通用)11-20
課題實施方案【推薦】05-13
課題實施方案【薦】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