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課題實施方案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題實施方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實施方案 篇1
一、對研究問題的實情性分析:
永興小學處在地道的農村,其經濟、文化、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均不及城市,跟一般的城市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基于我校地處農村,調查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現狀我們發現: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良的學習習慣確實很多。如一些學生寫字歪七扭八,馬虎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錯字、漏字、落下運算符號、隨意改變運算順序、點錯小數點等等現象時有發生;數學課的課前準備不充分;不能按老師的要求預習;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后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于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上課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回答問題的語句不完整。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成了我們刻不容緩的天職,它是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功課的基本保證。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作為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現狀,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還要有一套培養學生習慣的科學指導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從目前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一套系統地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策略方案,因此本課題具有極高的課題開發價值,我們將在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一番深入的探索研究。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1、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2、數學學習習慣是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養成的一種自覺的、主動的、持久的、自動化的數學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些數學活動的特殊傾向。
3、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由于全部都生活在農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長期跟祖輩生活在一起,因祖輩溺愛過多,缺乏管教,監護無力,學習不自覺,數學學習習慣差。
4、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經過自己的反復練習,從而形成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研究指向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指向
1、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有所創新,整體提升教師業務能力。
2、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通過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今后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4、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幫助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獲得專業發展和支持,進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熱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
小學數學科研隊伍,推動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走向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軌道。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2、認真聽講的習慣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四、研究起始時間: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五、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xx、10——20xx、12)
1、確定研究方向,撰寫研究方案。
2、結合現狀調查情況,撰寫開題論證報告。
3、組織課題的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1——20xx、10)
按計劃實施研究,扎實開展各項研究活動。
1、確定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
2、查找并學習相關文獻資料。
3、組織相關的交流、研討活動。
4、定期對課題進行小結、反饋與評估。
5、收集整理論題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完成階段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xx、11——20xx、12)
1、課題資料的歸納與匯總。
2、收集整理案例、隨筆等相關資料。
3、撰寫研究報告。
4、申請結題鑒定。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表或訪談記錄表,或通過學生作業、日記、讀書筆記、試卷、圖畫、手工作品等,分階段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觀察法。按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并作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收集掌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
3、實驗法。在日常課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反復提醒、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從中觀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揭示其中的因果關系和教育規律。
4、個案法。選取不同類別的學生代表,連續進行追蹤了解,以研究他們乃至全體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變化情況。
5、行動研究法。研究工作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活動,采取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的做法,最終實現課題研究目標。
課題實施方案 篇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
現在學生的作業的設計,布置,評價都是由教師統一布置學生作業,雖然體現了對學生和教學兩個方面的“共性要求”,有利于教師對整體教學的調控,但是素質教育要求全面性、全體性教育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自主發展。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解決由原來教師統一布置作業,而引起的學生發展不平衡現象,通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的質量,有效調控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從有價值的數學,同時體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培養。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國內的許多專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提出了許多種的改革,如:鼓勵性評語,作業要因學生個人的水平而定等,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學生自主性發展。
(2)本課題與之聯系與區別、預計有哪些突破
本課題與上述所說其實是它其中的一部分,但本課題所說的自主評價有時是指讓學生自主設計命題,然后進行測試、評價,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通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質量的課題研究,有效的調控學生主動學習,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為小學數學作業成績的研究上做出理論貢獻。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對于本課題因為主要是由學生自主地去做,教師在整個課題起好引導作用,學生會主動探求新知,從而更好的完成自己所設計的作業,測試等。教師要認真的查閱每一份作業,從而使師生共同自主的.發展,通過師生的認真操作,相信會取得成功。
五、課題研究的設計報告
1. 本課題中的自主設計評價數學作業是指學生自主設計學習效度相適應的數學作業,測試題等。
本課題研究主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專家的先進經驗為依據
2.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研究目標分解與具體化)
通過研究作業原來的缺點,從布置作業讓學生自主設計入手,然后進行自主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培養和自主發展。
3.研究內容概述
解決由原來教師統一布置作業,(家庭作業、課堂作業、測試題)等而引起學生發展不平衡現象,通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質量,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4.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目標達成、成果形式等)
(1) 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20xx年3月)主要完成課題的申報工作、課題方案的撰寫以及查閱和準備相關資料。
(2)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4~20xx.2)
①課題研究的初步實施階段(20xx.6~20xx.8)運用行動研究法開展調查研究,初步確定相應措施
②課題研究的中期匯報階段(20xx.9~20xx.2)歸納出自主設計評價數學作業的經驗。
(3)課題研究總結階段:(20xx.3)收集課題成果匯編成冊,為課題報告積累素材,完成課題論文,完成主課題報告,做好結題工作,為課題成果鑒定作好充分準備
5.研究方法設計
(1)調查法,調查學生本課題的反映程度(2)觀察法(3)對比法(4)經驗總結法等
6.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實驗機制,形成完整的課題研究機制。
2.大量搜集相關資料,潛心研究他人經驗,搞好階段性實驗,作好階段性實驗總結。
3.重視課題研究,認真對待每一細節。
7.預期研究成果
本課題實驗預定在20xx年3月完成,表現形式有論文、獲獎作品、案例、課堂展示、學生作品展示等
課題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縣局、鎮總體思路為目標,以學校即將推廣實施的“一本、三化、五性”工程為動力,即;一本——以提高課堂效率為根本;三化——實現課堂教學課題化、科學化、規范化;五性——課堂教學課題突出主體性、全面性、層次性、創造性、開放性。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結合學校各學科課堂教學實際,初步嘗試構建各學科教研課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錘煉教師隊伍。
二、目標要求:
通過建機制、引路子、培新秀、推普及、搞評比等系列活動,使學校研訓活動不斷引向深入。我們的研訓目標可以概括成三句話:
(一)以學校10個課題為導向;
(二)以課題代言人為標尺,為楷模;
(三)達到廣起研訓的良好態勢。
三、具體措施:
(一) 建機制
本學期以及更長的一段時間里,大搞課題的應用與推廣,為了使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學校組建了課題領導小組,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課題領導小組工作職責、課題組組長職責、“課題”工程工作制度、課題教師職責、課題活動制度。
(二) 引路子
1、開學第一周,我們將開二次不同層次的會議。一是教研組長的會議,在上學期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各學科教學課題,征求意見,布置實施方案。二是主研人的會議,初步確定切合本校教學實際,適合在本校推廣的總體教學課題。了解學校及各學科的教學課題,明確今后課堂教學的基本授課思路。
2、開學第二周,各學科嘗試運用課題進行授課,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學校將組織教研組長對各學科教學課題,進行微調及細化整改,力爭達到初級規模。
(三)培新秀。
為了把課堂教學課題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學校將組織分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3月1日------9月1日
圍繞各學科課題,開展課題主研人微調及細化整改活動,要求課題主研人精通教育理論,必須吃透新課標,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為了使他們盡快的掌握以上內容,學校本學期搞三輪關于《新課程標準》內容的理論學習,搞兩次新課程標準的`競賽。在此基礎上要求課題主研人必須與其他鄉鎮特別是一、二、三小,及時向他們學習好的經驗,好的方式,以充實學校的教學資本。
第二階段:9月1日-----9月17日
開展各課題示范課活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課題主研人的整體水平,及時收看“空中課堂”,骨干教師講示范課。然后結合學到的經驗和自己的教學實際搞出各自的示范課。學校必須有必要的課題研究的檔案資料。
第三階段:9月18日------11月18日
學校輪流講課、評課,促使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學期末搞評比。
第四階段:11月19日------11月30日
檢查學校課題代言人收看縣“空中課堂”的筆記。再組織講仿模課,結合學校課題代言人的課,掀起人人學、議、講活動。
第五階段:12月1日------2月13日
學校領導深入各年級隨機聽課,對照各學科教學標準進行檢查,如果出現不合格課,將追究責任。
四、評價獎勵辦法:
1、建立評價階梯體系,即校長-----主任-----教師,層層落實,逐層評價。
2、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結合工作實效進行獎勵。
3、學校在抽查中,如果出現不合格課,將給與一次整改機會,如再次達不到要求,則進行適當處理。
課題實施方案 篇4
為了更好地推進市級課題《農村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研究》工作的開展,20xx年12月10日召開了班主任工作專題會議。因時間關系和準備不充分,許多問題在會上未能闡述清楚,特輔以文字說明,希望有所促進。
一、班主任為什么要重視本次課題研究活動?
(一)課題研究能有效促進班主任工作的專業發展
1、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2、課題研究的內容往往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題
3、課題研究是班主任想到學習、交流、協作的平臺
(二)課題研究活動能增強班主任的行為意識。
1、班主任平時工作表現為煩瑣、細致、重復、枯燥的特點,容易導致被動與盲目
2、課題研究使日常班級管理的無意識行為轉化為有意識行為,帶著問題、需要觀察和思考,要付諸行動,并有可見的“產品”,必須使隱性的問題顯性化。
3、有意識的研究行為能增強研究結論的可重復性和實踐模式的可借鑒性
(三)班主任是本課題最理想的研究者。
1、班級是班級文化的載體,班級是本次課題研究的對象,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離開班級和班主任的工作,該研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班主任有管理班級的自主權,班主任老師對班級文化的影響是主導性的
3、班主任能最近距離的觀察學生,所得的資料是真實的、原生態的,也是鮮活的
二、本次課題研究有哪些活動內容與班主任相關?
(一)學習活動
課題研究必須要了解該研究已有的成果,研究者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和做法,才可以用正確的理論來理解和分析現象,并使研究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
本次課題研究中設計的學習內容有兩類:一是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方法;二是班級管理與文化建設的有關理論。學習的形式也有兩種:一是專家報告;二是自學。學習的途徑除了向他人學、向文獻學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即自主學習。
我個人認為,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鍛煉人的學習能力。教師更要“學會學習”,每有所得,即在學習提高。但課題研究需要對研究內容的`相關知識作系統學習,并結合工作實踐的改進和提高,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實踐性等特征。
(二)主題活動
中學課題研究不是純學術研究,需要結合實踐進行,更多的歸屬于行動研究。主題活動是圍繞某一主題所開展的單個或系列的活動,對課題研究起著重要的實踐支撐作用,如《實施方案》中安排的在本學期內要完成的三項活動:“班級美化”、“班級制度建設”、“主題班會課系列設計”等,沒有主題活動的研究,多半要結合平時的觀察進行(如日志式),難度更大,否則就會“紙上談兵”,成為“虛假研究”。
主題活動往往圍繞課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展開,取得實踐過程中的資料(方案、成果和心得等),作為分析現狀和問題的依據,進而提出策略建議。所以,主題活動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提取資料的準備,這就體現研究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特征,與平常的活動僅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有所不同。
不同主題活動中的主體可能是班主任老師也可能是學生,還有可能是師生共同參與,因為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師生共同完成的,而且老師也不能僅僅是班主任老師,我們盡可能地讓其他授課老師也參與進來,如語文老師可以結合主題活動布置作文(周記),從中得到學生真實的感受,發揮所有科任老師的作用。
主題活動可以是全校性的大型活動,如總課題方案中設計安排的那些活動,但也可以是某一個或部分班級的活動,甚至是某一類學生群體的活動,如子課題研究所必須開展的一些活動。
(三)交流活動
有研究,就要有交流。交流的形式:會議討論、文章發表、成果(作品)展示。交流的內容主要有活動計劃、過程資料、活動成果和心得體會。交流的渠道有:開題會議、學習會議、階段性成果展示會、結題會議、小組討論會等會議渠道,同時我們還要在學校網站開辟專欄和建立QQ群的方式,搭建更為便捷的交流平臺。
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活動意義重大:一是在交流中完善方案、得到啟迪;二是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三是把交流作為自己研究工作的壓力和動力,推動自己按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四是鍛煉研究者的交流表達能力,適應不同的場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課題的交流活動有如下要求:1、所有的參與人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每一次活動之后,都要有一個心得體會,或一篇觀點明確的論文。2、所有的子課題和總課題的內容分項(單項主題活動)的負責人要做好實施方案和總結報告。3、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征文、競賽活動,爭取獲獎,增加課題研究的含金量。
三、作為班主任如何參與到本次課題研究中來?
(一)如何認識中學教師課題研究的質量標準
正如前文所述,中學教師的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其成果主要以實踐模式及分析性的報告的形式呈現,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在研究的對象、過程和結果不一樣,研究者的心得也有不同。與學術研究的成果要有發現新的規律性知識不同,與應用研究成果要有發明新技術也不同。我個人認為中學教師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標準應該是:通過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第一手資料,豐富了理論認識,貫徹了行動方案,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學生受到了教育,能為他人有所借鑒的價值。所以,我們教師要排除“課題研究高不可攀”的錯誤認識和畏難情緒,大膽地開展課題研究。
(二)如何確定自己在本次研究活動中的角色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很清晰地定位自己在本次課題研究中的角色:
1、學習者――要以謙虛的態度,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向自己學。做到系統學習和深入學習,學以致用。
2、組織者――不管是不是課題負責人都要有一定的組織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成員分工和實施計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精心謀劃,才能萬無一失。其次要組織好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班級美化活動,就可以組織學生去設計,并寫好設計的說明書和美化后的感受等。
3、行動者――與班級管理的實踐結合,要求我們班主任將研究活動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并充分發揮每一次活動的積極作用和教育意義。不但要完成總課題組安排的一些活動和任務,可能還要完成自己所在的子課題組的活動任務,還有可能要幫助其他子課題收集一些資料。如何安排好這些可能交叉重復的任務,理想的做法就是“揉合”和“共享”。
4、觀察者――資料的獲得,新的觀念的產生,都來自于自己對學生個體或群體的細心觀察,這種觀察要圍繞自己的研究目標,有準備、有意識地進行,觀察之后就要有及時的記錄。
5、思考者――思考也要勤于動筆及時記錄思想的火花,到結題時,再作系統加工,連綴成篇。特別提醒的是,班主任在配合學校開展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同時,自己要對自己的管理班級的思想、思路、模式進行總結,要有所側重地形成自己班級管理風格與特色。
(三)如何開展自己的研究活動?
1、了解研究的基本套路(見子課題立項方案,或網上學習他人經驗);
2、廣泛收集相關的文獻(越多越好);
3、在實踐中有準備地進行嘗試(一定要作最詳細的計劃);
4、細心觀察、深入思考、及時記錄(每項活動之后,都要求自己寫一點文字)。
【課題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實施方案08-31
課題實施方案09-04
課題實施方案04-09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07-21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07-23
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02-22
課題實施方案范文04-03
實用的課題實施方案09-24
(優選)課題實施方案09-14
課題實施方案【薦】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