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施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實施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實施方案1
結合你的教學經驗,談談你常用的教學評價方法及手段,你常用的評價“高招”有哪些?效果如何?
答: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閉卷考試、觀察、檢測、點評等手段,通過學習我覺得要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主動地自主學習,離不開學習的評價機制。評價要“遵循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適應語文學科教學評價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調整、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語文教學改革順利進行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
以前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
(1)絕對評價法
(2)相對評價法
(3)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4)測驗法
(5)征答法
(6)觀察提問法
(7)作業檢查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改進的嘗試,具體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量表觀察法
第一:學科學習檔案袋評價。指導學生收集個人的語文學習作品及成果,建立檔案袋,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評價。檔案通常在開學初建立起來,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個檔案袋,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類裝入檔案袋中,如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讀書筆記、文章以及手工制作的成果等。如我收集的成語小故事、我制作的成語卡片、我做的手抄報等等。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檔案袋認真維護保管,還可以定期在班級、年級中進行展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教師也及時予以評定,并寫上客觀的、公正的、發展性的評語。成績突出的同學給予表揚,成績稍差的同學指出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商量改進的辦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對較差的學生進行口頭批評,維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老師也可以把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檔案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并把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向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匯報,共同分享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檔案袋評價方式的推廣很有意義,它能幫助學生與教師了解學習與進步的狀況,此外對于學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創造性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檔案袋評價不僅反映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反映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從而有效地克服評價標準的單一性和片面強調學生學業成績的做法。特別是對那些愛動手的學生,則給了他們充分發揮特長、展示才華的機會。
第二:個人學習資料冊評價。語文課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需要學生針對某些問題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學習資料,以彌補課本內容的局限。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和素材,可以通過互聯網絡查找或圖書查找,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影印資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實物資料。并且按照查找資料的內容分類整理。上課前使用它起到預習作用;課后重讀,可以起到復習作用;平時多瀏覽,更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個人學習資料冊和檔案袋的區別是:檔案袋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集中,資料冊則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準備,是學生平時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依據。堅持個人學習資料冊的使用,既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從中鍛煉了學生收集、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學習表現評價。例如: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及主題活動的表現等等,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并且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及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開始時,學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別人,有時在評議中甚至發生爭議和沖突,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合作,使學生學會比較、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進步。
第四:課堂紀律評價。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評議,即小組評議與任課教師評議相結合,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保證穩定的課堂秩序,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第五:持續激勵式評價。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同學和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分。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鼓勵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
標準化檢測
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參加校統一考試,并且把期末成績折合成一定的比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的各種評價方式,特別是檔案袋評價使學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語文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堅持實施之后,既能加強師生之間的協作互動,又可以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課的積極性,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比,新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新的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替代性評價
?替代性評價是在標準化測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傳統測驗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不僅在于評價的方式,也表現在評價對象的靈活性上,替代性評價可以用來評價那些在傳統測驗中表現不佳或受到限制的.學生,以幫助教師作出關于這種學生的有效推論。由于替代性評價通常需要測驗學生應用先前所學知識、經驗解決新異問題和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因此通常也被稱為表現性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替代性評價往往需要運用真實的生活或模擬的評價練習來引發始發行為,由高水平評價者按照一定的標準直接觀察、評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構式反應題、書面報告、作文、演說、操作、實驗、資料收集、作品展示。因此可以說,替代性評價強調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或模擬生活情境中完成一定的任務,通過對學生在任務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和完成任務的成果來評價學生。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可以促使學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
再次,我認為在評價中還要注意:
一、評價要呵護童心 。
二、評價要注重引導。
新課程強調課堂上要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一味地、毫無原則地對學生進行“賞識”“激勵”。馬卡連柯曾說:“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提出堅定明確和公開的要求。”作為教師,當發現學生理解上有偏差時,教師要通過明確、有針對性的評價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情感走上正道。
三、評價要把握好度。
贊賞也應該有個“度”,超值的嘉獎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惰性。只要學生發言就說“棒極了”“真聰明”,這樣的贊賞會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把握評價語的“尺度”和“溫度”。所謂尺度,就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標準的評價語,教師要掌握各種可比性材料,并藝術性地加以運用,進行有效的激勵。所謂“溫度”,就是根據課堂的不同階段,注意評價用語的“升溫”。一堂課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師以其富有情感的語言縱情渲染,創設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不斷地為課堂“升溫”,從而使學生有向高一層次攀登,持久地參與學習的動力。如《珍珠鳥》的教學,課始時給學習困難的學生一個朗讀的機會,并送上一句“你第一遍就能讀得比較正確,很不錯”,有效地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等到課堂教學逐漸進入高潮,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時,教師的激勵語也臻于“高溫”,一句“你讀得真棒,把我們都帶到人鳥相親的美好境界中了!”使學生的成就感滿足感也趨于“高溫”。
四、評價要講究趣味。
機智、詼諧的評價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更能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評價時,我們也要講究語言的趣味性。
2、結合對新課程理解,你覺得應該怎樣發展性的評價學生?舉例說明。
答: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僅管現成評價的方式很多,諸如小組評價、形象評價、參與評價、延遲評價等等。但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評價的核心理念和最有效的評價。發展性評價的要義在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為貫徹實施課程標準,全面落實最新教學理念,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把學業素質評價和品德素質評價結合在一起,從學生的學習行為評價入手,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發展,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及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根據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應將日常發展性評價、學期階段性評價與學段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客觀翔實的資料,為高中招生考核奠定基礎和提供依據,引導教師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激勵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
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語文學科特點為依托,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實施以成長記錄為基本評價方式的發展性評價。評價手段要便于積累評價資料、便于評價操作、便于實施多元化評價。要貫徹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原則,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以學生成長自我記錄為主,實現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家長參評、老師定評相結合。評價的方式要實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以教學評價為評價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便于評價資料的集中與融合,以及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奠定基礎。評價角度要體現多元化,堅持情感評價與知識能力評價并重的原則,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進行整合,制定多元內容融為一體的評價標準。要貫徹共性評價與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給學生指出發展方向,留出選擇余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要重視語言文字的靈活運用能力和語言水平發展的評價原則,激勵和引導學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課堂的教學設計應適合學生不同智力特點,正確認識和發展學生的特長;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思考,探究知識,展示才能的空間。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協作與對話,使學生學會合理性思維,養成創新思維的良好學習品質。后現代主義理論認為,每個學習者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學不能以絕對統一的尺度去度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發展程度,要給學生的不同見解留有一定的空間。發展性教學評價不同于水平性教學評價和選拔性教學評價,它是一種重在過程的,重視評價對象主體性的,以促進評價對象發展為根本目的的形成性教學評價。它著力于人的內在情感、意志、態度的激發,著力于促進人的完美和發展,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的教學評價。
比如在習作課上,每個學段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寫作水平的評價不能采用“寫得好,寫得不錯”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應根據學生實際的寫作水平,采用“錯別字少,語句連貫”“表達流暢,事件很感人”“這個故事教師都被你感動了”這一類評價語。因為句子準確、連貫、有感情,這是小學生應該達成的教學目標。用教學目標來評價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可采用的評價方式有:
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
成長記錄是近十年來國外興起的一種新的評價方式。其主要特點是匯集學生作品以展示學習上的進步,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發展性評價,它不僅反映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反映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從而有效地克服評價標準單一、片面強調學業成績的做法。筆者在語文課改中,通過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來運用這一方法。
教學實施方案2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跟進先進教育思想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走均衡發展之路,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一下教育教學工作執行方案:
一、工作目標
1.按照本制定的工作執行方案執行,力在于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工作、教育教學工作改革、改進,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正確地執行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2.教育教學工作在形式上、方法上進行改革,關鍵是抓好教師思想的轉變工作,帶動行為轉變,形成思想跟得上形勢變化、方式方法跟得上學生需要,著力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生存能力;為學生學習創建多方面活動平臺,促使學生能力提高。
3.教育、教學合一,堅持育人為主,把教育教學工作重心放在情感、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上,突出“全人教育”理念、“全課程教育理念”;
4.加強學生衛生、生命、倫理、禮儀、安全教育滲透,寓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加強行為培養,形成良好習慣,幸福一生。
二、執行方案
1.按照《河南省中小學管理規范》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積極接受新教育教學理念,規范管理下創新、發展學校各方面工作。
2.認真執行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走均衡教育之路,使學生全面發展。
3.堅持課改研究、實施,在工作中摸索前進,完成課改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實現教育改革目標。
4、優化學科教學程序,提升教師思想、業務水平,嚴格按照“備課、授課、作業、評價”四環節操作,在課前對教師進行課程標準學習、教法指導和探討、作業批改方法、方式、輔導學習方法研究,結合教師工作特點,給予相應的、真實的評價和肯定,在學生學業上有任課教師對應其學科進行公平評價,把評價作為改進工作、促進學生發展的尺子,絕不能以分數壓倒學生。
5.對教師授課實行評價制,標準是參照學生課堂活動中參與率和課后考察學生接受能力。評價中加重情感評價分量。以評價方式引導教師進行開放式教學研究和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6.根據兩年來我校對開放式課堂理論學習、方法的探討,應該對其有所認知,特別是某些同志的實地操作、實踐、經驗積累,是正式進行開放式教學的時候,學校注重引導、組織年輕教師實施“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一年后,全校普遍展開。
7.教研,是認真落實課程標準的保證。教研活動是教育教學有機組成部分。按照“有理念、須具體、可操作、要扎實”原則開展教研活動。1。從教學實際出發,研究課標在教學活動中的落實;2.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3.研究教法與學法的.統一;4.研究學生學習中問題等。圍繞“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研究教學方法、管理方法、培養學習能力。不接受摸不著邊際、且不實用的課題題目研究。
8.制定并執行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造就一個肯學習、能戰斗的教師隊伍。教研能提高業務水平,而說課也是業務提高的一項活動,全程說課,更能促使教師全面掌握教材、運用教材、提高教學效果的活動。每月舉行一次全體教師參與的全程說課活動,或同課同題、或相互比較,尋找好的方法、簡單而實用的方法。主要是把握教材,上好高效課。
9.學生管理上,主要是轉變教師思想、態度、方法,堅持思想政治學習制度,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管理方法,具有先進的理念,思想走在前,行動會改變。在依法執教的前提下,善待學生,關愛學生,為學生成長創設良好氛圍、搭建多種活動平臺,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10.教師要學會學并能夠運用科課程與非學科課程融合,把非學科活動作為鞏固學生各學科知識、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徑,發展學生。學校致力于創設多種非學科課程活動平臺,引導教師走向活動平臺,擴展教學活動,使“開放式教學”活動更開放。
嚴格按照各級要求開設的課程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把握好體育課程與《大課間行為藝術》課程融合、美術學科與《涂鴉墻》融合、音樂與《無伴奏合唱》融合、語數英學科與《綠化、美化、課程化校園》融合。在校園文化統領下,建立育人、學習、提高技能系統,和諧統一、目標一致。
11.綜合實踐課,使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平臺,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我們把《品德與生活》教學與校內外各項活動鏈接,依據“素質教育”、“全人教育”、“全課程教育”,開發第二課堂、利用第二課堂進行科技制作活動、益智創意活動、社會服務勞動;利用《家本課程》在建立家校溝通渠道的同時,進行親情聯誼活動增進子女與父母之間感情,進行家庭勞動活動培養學生好習慣、增強生活技能。學校堅持“自主學習”理念,放手與學生,大小活動均由學生主持,所有活動倡導學生群體參與。重視少先隊建設、武裝、活動,在完成思想道德教育前提下,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倡導服務社會思想,引領學生胸懷博大,建立幸福人生價值觀,做個社會有用的人。
12.追求教學手段現代化,緊隨現代教育思想步伐。在條件允許下逐步改善教師辦公條件、增設現代化教學輔助器材,并加緊、加強教師運用現代化手段教學技能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適應學生認知事物系統發展需要。
13.充分利用學校原有資源用于教學、用于學生學習。建好、管好、用好實驗室,建立學科實驗、演示檔案,搜尋實驗、演示次數,設立標準,對教師學科教學中實驗、演示進行考評,納入教學正常管理工作,不進行應有的實驗、演示教學活動,視為違規行為。建好、用好電腦教室,配備專職電腦教師,按照教材上好電腦課,不得因故占用;教師不得放任于學生游戲,每月進行一次學習成果匯報。
14.為了綜合提高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能力,在每年11月份第一周內舉行一次學校“益智創意”藝術節,集各學科教學成果之大成,謀求學生全面發展,學會創造。
15.管好即時活動、節假日慶典、紀念活動,充分利用這些活動在各學科教學中的作用,用以強化、提高學生學科知識、應用技能。把這些活動按照課程對待,在校本課程中、家本課程中顯現,與學科融合,編纂配套教材,形成系統,有目的地實施。
16.安全教育滲透于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做到日常化、程序化,根據季節特征建立非學科課程——安全教育、衛生習慣教育體系,作為珍愛生命教材進行教學活動。
三、措施保證
1.本方案通過校委會、職工代表大會確議后生效,校委會成員分工,各司其職,每學期進行考評、或作述職報告,評價值低于60分者,自動辭職。
2.校委會成員均屬該方案執行責任人,每兩周進行一次工作研究活動;平時關注執行情況,必要時以相關人員聯系溝通,或向消委會提議召開消委會會議進行研究,解決問題。
3.校委會成員深入第一線,與同志一道工作,及時解決問題。
4.業務主任是課堂改革領導,深入課堂解決工作中問題。堅持召開業務會議、教研組會議,領導教師克服難關,及時反映問題。
5.校長熟識本方案內容、關鍵環節、理論依據,做好動員工作和引領工作。在一定條件下請專家到校指導工作或帶領教師到外地考察。
6.后勤工作者保障資金需要、物質供給、設施購置。
7.撥出一定資金供教師學習、考察、購買資料用費和工作中所需。
8.設立工作特別貢獻獎金,鼓勵教師工作創新。
9.本方案評價
a.工作思想描述(體現理念、方法、方式)
b.述職報告(過程,體現情感、態度、能力)
c.結果評價(段落總結,進程評價)
面向全體,領導在內。
教學實施方案3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我區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克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重教法輕學法、重訓練輕反饋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實施“高效課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德城區教育局高效課堂建設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我區物理學科實際,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實施“高效課堂”,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后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二、基本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流程如下:
1、“先學”,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提出思考題,規定自學內容;確定自學時間;完成自測題目。
2、“后教”,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
3、當堂訓練:在“先學后教”之后,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
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學生自學——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之間討論——學生交流經驗。
三、實施內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學準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準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準備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
(1)備內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例子,不唯教材,力圖出乎其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與課本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在意蘊。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煉出簡練而有效的教學主線,層層推進。
(2)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
(3)備訓練
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下發訓練教材,教師必須先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具體策略:
抓實集體備課。首先做到“四到位”: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其次完善集體備課常規:一人主備、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備制度落到實處。
2、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學生的成長依賴的是每一堂課的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
(1)提高教學內容的高效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學目標,確立重點,優化選擇。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準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高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3)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于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不能脫離學生原有基礎,堅持教學方法選用的求實思想,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學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堅決杜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裝點門面、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做法,講求使用效益。
(6)提高問題設計的高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節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以上六條外,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高效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重難點的突破問題、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與學生主導地位的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示范作用與課堂教學細節問題等等,都值得去認真研究。
具體策略:
(1)創新教研課。每學期在全區范圍內搞一次“高效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以“高效課堂”為主題,展示成果,交流研討,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落實教學反思。本學期要求老師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與反思寫在教師筆記上,每學期5篇,每篇字數不少于800字,在全區范圍內進行評比和展覽。
3、提高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后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要切實杜絕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的現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的抄寫,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高效訓練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練教師必先做、有練必選、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堅持做到精選精練,把握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的題目,提高訓練效度;必須做到,及時批改,精批細改;講評之前必須先做統計歸納,切實提高講評的針對性。
具體策略:
抓實“教學六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認真教研)的查評工作,搞好學生作業負擔調研。
四、實施規劃
(一)理論學習階段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研究和培訓,熟悉、掌握高效課堂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有效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初步建立和形成高效課堂的正確教學觀和學生觀。結合自查自糾和總結反思,對現今課堂教學的突出問題梳理歸類,制定解決問題的相關措施和辦法。
(二)初步嘗試階段
本階段要求每位教師都要進行初步的嘗試運用。首先要規范教案的設計,其設計理念要求體現新策略的目標要求。其次是課堂教學能夠體現新策略的指導思想。本階段的重點與難點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求任課教師首先要進行認真反思、研究對策與實施補救,然后在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共同研究,找出合適的方法。
(三)提升建模階段
在實踐的基礎上,教師對高效課堂建設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歸納提升,并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研討和交流,初步形成物理學科優質高效教學的基本模式。
教學實施方案4
教學常規,是教學大綱精神和科學教學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建立正常教學秩序、確保完成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效率的必備條件,而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經常的工作,網是教學管理的核心,是落實素質教育質量的'主要途徑。為促進我鎮教學工作、大力提高教學質量,特別制訂本方案。
一、備課
1、認真學習大綱。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深刻領全大綱精神,弄清本學科性質、地位、目的、教學內容、任務、教學原則和具體要求,以大綱指導整個教學工作。
2、認真鉆研教材
①粗備全書。根據《大綱》年度要求,分析全冊教材的內容結構,編排體系,明確全學期總和教學目的、要求,弄清本冊教材與其它年級相關教材內容的層次關系及在系列中的地位,各單元訓練的重點和難點,課時安排計劃。
②細備學元。分析本單元教材的內容結構、目的要求,訓練重、難點,課時安排。
③精備課時(即課時教案設計),課時教案要有教學內容、目的、要求,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教學步驟、板書設計,教具準備,課堂小結或總結、作業設計。教學步驟、方法要科學、靈活,課本結構要安排合理、富有特色和風格。問題設計針對性強,“雙基”落實到位。
1、制定受課計劃。教師必須在開學第一周內,根據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科學、合理定出前期的授課計劃(用時間起止、內容安排等)。
2、學校同年級教師定期進行集體備課,做到定時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集思廣益、共同提高。
3、當教學法完成一單元或一個知識重點時,必須進行綜合歸類,寫好復習課或練習課教案,同時對學生進行單元測評,并寫出試卷分析與講評課教案設計。
4、四、五年級語文必須有作文指導與作文講評課教案。
5、提倡提前一周寫好教案,不上無教案之課。
6、復式教學要按復式教學內容備教案。
7、學期結束后,學校必須將教師備課本收回,以便查考。
教學實施方案5
自全省規范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工作推進會召開以來,我校認真執行“五嚴規定”,已初見成效。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的教學工作,切實實現“減負不減質、減負不減責任、減負要增效提質”的目標,在我校形成“硬練內功,巧抓外延,向課堂要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工作局面,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牢固樹立新的育人觀
認真組織全體教師深入學習、解讀、領會省教育廳“五嚴規定”和市教育局“六條底線”的相關要求,要認真學習《高港區中小學教學工作規程》和《高港區中小學深入推進“構建自主課堂實施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引領廣大教師確立新形勢下的全面育人觀,要真正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開全上好課程,強化教學過程的流程管理
1.嚴格執行《江蘇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方案》,嚴禁隨意增減課程和調整課時,要加強常規檢查,并列入考核。
2.嚴格按規定開全開足課程。在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結合本校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積極開發(或選用)校本課程。強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
3.立即啟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工作,努力開設具有各自特色的校本課程,提升辦學品味,打造學校特色。
4.依據《高港區中小學教學工作規程》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管理考核制度,嚴格教學的流程管理,規范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5.制訂好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其內容包括:(一)上學期(年)教學工作基本情況和本學期教學條件分析;(二)本學期教學工作目標和要求;(三)實現教學目標所需采取的具體措施;(四)教學主要工作安排表(含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完成時間、負責人等項目)。教學工作計劃必須在開學前印發給各年級組和教師,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和教導(務)處組織實施。做好教學管理的計劃、組織、檢查、總結等工作,協調教學活動,貫徹實施學校各項教學制度、規劃、決定和要求,負責處理日常教務行政事務等。
6.制訂好教研計劃。其內容包括:(一)上學期(年)教科研工作情況分析;(二)本學期教科研工作任務與要求;(三)教科研活動安排表。教科研工作計劃必須在開學前印發給各教研組和教師,由分管教研(教學)的副校長和教科室組織實施。教研組主要工作內容有1.組織本組教師學習研究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2.確定教研專題,組織教研活動,總結交流經驗,改進教學工作;3.開展教學基本功競賽,開展一人一課活動。培養好本組的青年教師。教研組應有固定的活動時間,每周不得少于1小時。上一堂教改研究匯報課;4.每人至少寫一篇較高質量的教學經驗總結或教學論文。
7.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教學質量應是全體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的質量,是在課程計劃規定的教學時間內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質量,是負擔合理、效率較高的質量。
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活動總量。學生每日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與課外活動),不超過7小時,嚴格控制學生課外作業量。初中家庭作業量分別不超過1.5小時。
三、加強集體備課,規范每一個任課教師的教學行為。
1.將集體備課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每一次的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做到真備課、備真課;要切實改變以往“走場多、研究少,形式多、內容少,梳理多、個案少”的虛浮現象。
2.集體備課既有單元的整體梳理,更有單一課時的深入鉆研;既有統一的教學進度、一致的教學內容,更要有對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案、作業、練習等的集體探討。
3.嚴格按照“個人鉆研教材——集體研討、形成共案——主備教學設計——個性化修改——執行教學設計”的流程進行。
4.加強教學案的研究,要讓教學案真正起到“課前導學、預習自學——課中研學、主動探究——課后鞏固、分層拓展”的作用。
四、全面構建自主有效課堂,向每一節課要質量.
1.牢固確立老師與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雙主體”地位的意識,把學生的主體參與放在課程實施的中心,一切以生為本,以學生的參與程度作為評價每一節課的重要標準。
2.大力構建自主有效課堂教學,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學會自主學習,追求每一次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3.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每一個環節都有效;認真設計教學提問,讓每一次提問都見效;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點撥、釋疑等以教師為主體的活動時間決不能超過20分鐘。
4.把構建“精講、精練、自主、有效”的常態課堂和“簡約、扎實、靈動、高效”的優質課堂作為每一個教師每天的追求,要牢固樹立向每一節課要質量的效益意識。
5.加強校本練習的研究。要逐步減少對教輔材料的依賴,努力設計有梯度、有深度、有效度的校本練習,要注重校本練習的拓展性、分層性、生活性和實踐性。學生作業必須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選、精練、精講、精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要建立作業量檢測制度,真正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教師要指導學生建立重、難、錯題記錄本,夯實學生基礎。
6.重視個別輔導。重視培尖,重視補差。建立分層實施的課后輔導體系,讓每一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均能得到一定的發展。輔導的方式包括針對共同性問題的集體輔導和針對個別學生個性問題的個別輔導。輔導時要熱情、耐心、析疑釋難,啟發思維,指導自學,以達到培尖補差的目的。新授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日日清。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千方百計讓每一個學生達標,確保合格率和優秀率都能達到規定的'標準: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向更高目標邁進,適當強化較高層次的思維方法訓練;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分析原因,區別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疏導和輔導。
五、增強班主任工作的責任心,為減負增效提質工程保駕護航。
新的形勢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風、自主學習能力等的好壞已成為制約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在構建優良的班風和學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加強班主任崗位培訓,明確責任,制訂操作性強、人性化的班主任考核細則。
2.提倡實行班主任競聘上崗,按照“個人申報——民主測評——校委會決定”的工作程序,讓有愛心、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
3.實行班主任坐班制,強化對學生的全過程管理。
4.建立班主任與家長聯系制度,通過建立家校聯系本、家訪、校信通等平臺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思想狀態。
六、做好師訓工作,強化隊伍建設,打造思想過硬、業務精湛的教師群體
1、加強師德建設,進一步強化廣大教師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教師的教育自控能力。杜絕為師不公,為師不廉,體罰與變相體罰現象。
2、繼續做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與落實。采用集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形式,為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靈活運用“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能力奠定基礎。
3、加強校本培訓,加快校本課程的開發進程,培訓中做到理論學習與基本功訓練有機結合,做到信息技術掌握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做到發現問題與教學反思相結合。使培訓工作制度化、內容化、科學化。要求完成:
1)每月至少完成1個教育教學反思。
2)每學期堅持讀一本與教育教學相關的雜志,利用教研日交流。
3)每學期要讀一本教育論著,并寫出讀后感。
以上均納入常規檢查。
4、通過開展“拜師帶徒,青勝于藍;互幫互學,齊頭并進”活動。實施青年教師培養工程,通過學習、實踐、研討等形式,不斷發現能人,培養能人,鼓勵能人,搭建平臺,訓練培養一批青年教師,使其牢固樹立名師意識。
七、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以孔國年校長為組長,季年琪、史記敏為副組長的“減負增效提質”領導工作小組。將“減負增效提質”工程一抓到底。
教學實施方案6
一、“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
閱讀滋潤童年,書香陪伴成長。
畢淑敏說過:“閱讀是心靈的旅行,它比雙腳的旅行具有更遼闊邈遠的背景。它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對書的熱愛,使書籍成為學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
李鎮西說過:“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應是幫助學生構建其充實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凈化心靈空間,豐富思想感情,培養科學精神,發展創造思維。”
童年必須閱讀,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也是塑造人格,培養社會高素質公民的基礎。
童年是孩子們記憶的黃金階段。
小學階段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閱讀激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開發學生智力。小學階段也是記憶的黃金時間,童年的記憶是終身難忘,大腦的記憶潛力開發在青少年時期的挖潛空間。通過誦讀推動學生記憶積累,有了大量的文學積淀,將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教師是為學生點燈的人。
學校是閱讀最佳場所。這里有大量的可讀書籍,良好閱讀氛圍,充足的閱讀時間,有互相交流的人群,更重要的是學校是以閱讀和學習作為首要任務,這里有熱愛閱讀的榜樣,也有指導閱讀的導師。作為學校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做一個終身愛學習的人,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終身愛閱讀的人。
教師是學生閱讀的指路人。兒童閱讀需要指導,閱讀書籍的選擇、興趣的培養、方法的指引、有計劃的閱讀這些都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施加積極的影響,讓閱讀有數量,更有質量。教師要熱愛閱讀,用閱讀的激情帶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的喜悅,一方面取決于學生心靈的體驗,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教師對閱讀的愛好。沒有個人心靈體驗的讀書,就是沒有靈魂的讀書。現在有的教師自己不愛讀書,課堂上講一些假話、套話,久而久之,學生的.心靈就變得麻木不仁了,哪里還有感動可言。教師應該是一個性情中人,一個有智慧、能感動的人,當教師將自己讀書的喜悅、讀書的體驗、讀書的收獲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學生時,學生怎么會不受感染,怎么會不喜歡讀書呢?
教師要做學生閱讀的榜樣。讀書,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教師要點亮學生心中閱讀的那盞燈,要成為學生精神的導師,自己就先得讀書。唯有如此,教師的世界才會更加遼闊,教師的生命才會更有活力。有了教師的榜樣,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閱讀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就能感受到閱讀的喜悅。
二、現狀分析
我校多年來倡導書香校園建設,學校近幾年投入為學生添置大量的兒童文學及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名著,并以班級圖書角的形式投放到班級,新書能保證在第一時間與學生見面,鼓勵教師讀書,為教師報銷書費,獎勵老師發表文章等方式來激發教師閱讀的興趣。開展了系列讀書活動,力求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檢閱學生閱讀效果。學校倡導了晨誦、午讀、暮省讀書活動,在部分班級在落實,大部分班級落實并不理想,主要是表現在放羊式,缺乏系統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引導。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不到位。閱讀是課外的,課外閱讀的組織沒列入課表,許多教師將晨誦午讀暮省當作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純粹是憑自己的理解或者是責任感來對待這件事;加之閱讀與教學盡量都知道有幫助,但究竟有多大幫助心里沒數,沒嘗到甜頭,興致不高。
2指導不到位。沒有內容、沒有一種檢測督導措施,讀與不讀效果如何在大多數教師心里沒數,再加上準備閱讀內容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對于寄宿制老師來說本來任務就很重,無心去準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到讓學校提供的書經常在學生手中流動就不錯了。學校也只是定了一個規劃和計劃,以活動為主,具體的指導活動很少,在骨干教師上培養不到位。
3研究不到位。課外閱讀指導是一門學問,如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如何上好閱讀指導課,怎樣有計劃的開展晨誦課,確定晨誦的內容,都需要研究。需要有志者不斷探索,結合自己實際、結合本班、本校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4配套不到位。統一閱讀的書配套不到位,農村的孩子家長購書意識差,購買渠道單一和不方便,對于共同探討的書,難以到位,學校配置的書基本上每班都是單行本,實現共讀的效率低。教師的閱讀不到位,對于學生的閱讀,教師如果不讀很難進行共同探究,好多教師讀兒童文學少,或者是不屑閱讀兒童文學,甚至有的教師自己就不很愛讀書,通過學校每天為教師報銷圖書就可以看出,好多教師一年中難得去圖書城一趟,有的圖省事訂一種雜志算了,有的是為自己的子女購買一本資料之類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師教師幾年來都放棄了這一權利,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三、指導思想:
將課外閱讀適度引進課堂,逐步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有序有計劃有目的開展學生閱讀經典著作,通過課內引導交流,掌握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獨立閱讀,檢驗閱讀方法,獲得獨特體驗,感受閱讀快樂。讓學生的閱讀得到關注,在閱讀經典著作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與語文教學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經典著作的熏陶滋潤中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間通過誦讀來積累錦句名篇,熟讀成誦,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這是智力提升的最基本的要素。將暮省與學生的習作積累聯系起來,夯實學生的聽說讀寫這一基礎。
四、實施內容
1整體推進,分層實施,逐步深入,循序漸進.確定課外閱讀指導篇目,組織部分有一定語文教學功底、且對閱讀教學有熱情、有一定研究的教師選編誦讀教材、課外閱讀統一指導閱讀篇目,編寫課外閱讀指導提綱及習題,閱讀檢測方法,收集整理編寫案例,作為閱讀指導教案。
2確定誦讀、課外閱讀指導計劃;
3確定誦讀、課外閱讀基本的指導方法;
4購買添置或選編誦讀教材、統一閱讀圖書。
五、實施步驟:
1制定方案,征求意見,討論修訂方案;張學斌、向以波、王偉負責。
2編寫選編誦讀教材和統一閱讀篇目;張學斌、向以波、王偉負責;
3編寫誦讀、閱讀指導教案、訓練檢測習題;添置圖書教材或印制誦讀讀本、集中匯審。張學斌、向以波、王偉、王祥玲、羅輝斌、任紅仙、徐桂芝負責。
4教師培訓、審定篇目案例,張學斌、向以波、王偉負責。
5實驗課外閱讀進課堂。
6修訂方案、閱讀誦讀篇目及教案;
六、實施方法措施:
1、時間課時保證。早上訂20分鐘晨誦課,規定晨誦內容,由語文教師負責引導,開展齊誦讀及競賽的方式進行檢測。針對住宿生在校時間長,午間開展半小時獨立閱讀時間,提前進教室的教師負責督促,引導學生自覺閱讀,為同讀一本書打保證閱讀時間,每周上兩節閱讀指導課,檢查學生本周課外閱讀情況。每天晚上學生要整理讀書筆記,寫隨筆。
2、圖書的配置辦法:每月讀兩本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采取按班數一半配齊復本圖書,這樣五六年級四個班生均一本就可實現每半學期配齊8本復本圖書,集中指導下讀八本兒童文學經典著作的計劃,每學年十六本,逐步增加,在圖書的添置上可以采取學校和家庭共同添置的模式,學校重點添置高年級圖書,低年級由學生自購和高年級學將讀過的書捐贈的方式進行配備。
3、師資力量。教師使用統一編寫的教案,在教案上進行修改,不增加教師過多的工作量。對教師的閱讀實行獎勵計劃,一是讀完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寫出一篇推薦文章,可以自選購一本書的計劃,引導教師向有關報刊發表文章,對發表文章的給予一定獎勵。對積極參與編寫閱讀教材和教案學案的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讀書經費,優先派出學習。
4、用活動來推動和引導。組織誦讀比賽、閱讀知識競賽、展示讀書筆記和小練筆、讀書征文活動。可以在平行班中確定實驗班,進行比較驗證,確定驗證比較辦法。
5、申報課題,用課題研究的方式來指導我校的學生課外閱讀,吸取先行者的優秀經驗,結果校情、教師、學生及其家庭狀況來推動我校的課外閱讀。
七、相關文章和案例節選。
1誦讀篇目的確定及基本教學法。
2低年級繪本指導案例。
3經典著作閱讀指導案例。
4其它閱讀資料。
教學實施方案7
一、“分層教學”提出的背景
為了讓學生公平享受現有教育資源,解決新生入學擇班、擇師的問題,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級推行 “陽光分班”方案。“陽光分班”重點考慮的是班級學生的性別均衡,而不是傳統的考試分班模式,保證了各個班級學生的質量均衡,體現了陽光教育的理念,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公平。但這種分班模式所帶來的客觀現實是:每個班級的學生在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知識能力等各個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在教學中不去認真思考應對措施,勢必會產生好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正是考慮到這一現象的嚴重性,學校提出了分層教學的設想,研究探討如何遵循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發展的能力,以實現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的教學要求,從而大面積提高班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可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他主張“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層教學正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區分為若干層次,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更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從而確保教學活動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向前推進。
三、分層教學的目標
1、發展優等生:
這一層次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扎實,學習習慣良好,因此主要目標是培養提高他們深刻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發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
2、提高中等生:
分層教學的重點是中等生,他們的進步與否決定了一個班級分層教學是否成功。這部分學生一般在學習習慣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懶惰思想,學習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數在班級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標就是要采用各種方法,引導他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終使學習成績更上一個新臺階。
3、幫助學困生:
學困生不僅表現為基礎差,成績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學習信心與向上的動力。因此,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心理疏通,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應成為主要目標。
四、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步驟
(一)、認真調查研究,實施科學分組。
認真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A組為優生,B組為中等生,C組為差生。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試后,結合考試分數進行。
分組原則:有利于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于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隨著學生情況的改變而改變。
(二)、落實分層思想,優化教學環節
1、備課。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于共同的目標。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2、課堂教學。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區別對待。對優生以鼓勵創新為主;對中等生以激發興趣為主,對后進生以增強信心為主。要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特別是在問題設計上要有梯度,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作業。學生作業分必做、選做兩類。必做作業全班統一標準,統一要求。這是根據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設計的、較基礎的題。選做作業主要指拔尖提高題,根據優等生和中等生學習水平設計,要求優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題多解。鼓勵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們比一比誰做的多,誰做的`好。對后進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礎部分的作業。
4評價:在作業批改,學期總評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后進生主要是表揚,不斷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4、輔導
對優生的輔導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注重思維的培養。并提供一些課外思考題,充分開發其學習的潛能;對中等生輔導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學困生輔導重點放在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題型的解決上,以打好基礎為目標。在輔導形式上,除采用教師個別輔導外,還可成立課外興趣小組,互助小組等,開展互幫互學,使學生整體優化。
四、分層次教學的原則
1、全體性原則
在教學中,始終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特別是做到不排擠、歧視后進生。
2、標準性原則
在分層教學中,對后進生適度降低教學要求有利于調動積極性,但絕不是要降低《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活動最終還必須保證后進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3、發展性原則
分層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靈活調控學生的分層標準,使每個學生隨時處于一個充滿活力的積極進取的發展變化過程中。
教學實施方案8
一、統一思想,端正認識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實驗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鞏固生物學核心概念和反應原理的有效途徑《考試說明》對生物學實驗考察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可見基礎實驗教學必須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而學生的實驗能力并不是通過短時間的強化就會有質的飛躍。從以往的考練和學生高考信息反饋中不難發現,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嚴重不足,與實驗有關的試題得分率較低,在這種情形下要求學生解釋復雜的生物學現象,設計實驗方案,是否有點勉為其難呢?所以即使到了高三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實驗專題的復習,也往往收不到較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在平時教學中認真抓好實驗教學,采取有效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制定完善的實驗教學計劃
為了保證實驗教學能夠有效有序的進行,在開課前教師應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確定選擇的實驗并提前聯系和協助實驗教師準備實驗,每個實驗要用到的藥品,相關儀器,實驗材料等哪些需要提前購買,需要多少課時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每個實驗的具體方法步驟,學生間何時交流,怎么評價實驗效果都應提前設計。為確保計劃的可行性,對于難度較高的實驗,教師最好提前做好預實驗,以便能夠有效把握實驗進程。
三、深入研究教材
各個課題中,課題背景闡明了生物技術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基礎知識介紹了基本方法與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學生從哪個方面入手來解決問題,實驗設計提供了流程圖和參考案例。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資源,并進行預實驗,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資料,明確知識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設計研究方案,動手探究,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掌握生物技術,形成實踐能力。
四、利用有關視頻,用“講授—演示法”進行實驗教學
對于一些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實驗和教材中涉及的經典實驗,“講授—演示法”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策略,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視頻資料給學生觀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再配合講授,學生也會有收獲,這樣創設實驗情景,學生對于實驗內容就會形成一個較為清晰的框架。
五、建立實驗活動小組
實驗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有關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并獨立完成實驗,然后搜集和整理資料寫出實驗報告,并進行交流、自我評價。為落實好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保證實驗順利進行教師可將全班同學進行合理分組,這樣既能在活動中實現智慧共享提供創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時相互激勵,還能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每個小組要選能力強的同學任組長,當好實驗小助手。
六、設計好實驗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要改變過去那種‘輕過程重結果’的簡單評價手段,在實驗過程中往往由于種種原因學生沒有的得到期望的實驗結果,這時不能簡單的否定,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要急于指出毛病所在,要幫助學生分析實驗沒能達到預期結果的各種可能情況,讓他們找出失敗的原因,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評價不僅了解課題活動效果,還能發現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心理上的變化,在這種困難較大,歷時較長自由度較高的教學活動中,最后的實驗評價能起到激發學生成功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用于克服困難的效果。可以建立評價量規,利用量規對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評價操作行為,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用這些輔助手段保證實驗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
總之各專任教師要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不能用簡單的講實驗而代替學生做實驗,不能用我們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探究,要讓生物教學回歸本源,體現它的學科特色,不能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就放棄了我們學科最能吸引學生的地方。
教學實施方案9
高效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最根本途徑,是決定教師教學水平的核心。為了進一步推進老店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提高我校物理課堂教學效果,根據《巧家縣老店中學“善學八步”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結合我校學生具體情況,引領我校物理課堂教學,特制定此方案:
一、我校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我校的高效課堂建設在借鑒它校的基礎上已有雛形,如巧家縣第三中的教學六環節“一導、二標、三學、四練、五展、六收”,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較好的促進作用。為深化高效課堂建設,進一步提高我校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引領課堂改革,決定實施中學物理《“善學八步”導學案》,以點帶面,整體提高全縣的高效課堂建設。
二、《“善學八步”導學案》指導思想
中學物理《“善學八步”導學案》立足全縣物理教學實際,反思課堂教學的實踐,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力求在轉變教師觀念、改進教法學法、優化課堂結構、融洽師生關系、深化實驗、自主學習、當堂達標等關系課堂教學成敗的幾個關鍵點上實現突破,創建高效課堂。
三、《“善學八步”導學案》的基本理念
核心是教學的高效益——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是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高效課堂要在有限時間內使學生的發展達到最大化,做到優質、高效、低負、低成本。高效課堂的生命是以學生為主體——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長。高效課堂的`價值取向是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使學生高效獲得知識與技能,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高效課堂教學實施的手段是互動——包括師生、生生互動;通過互動明確目的,發揮主動;通過互動進行交流,共享經驗;通過互動進行探究,深化思維。高效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思想是以學論教——以學生的學習來評價教師的教,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狀態來評價課堂教學的質量。高效課堂的發展動力是教師的不斷反思與創新——教師要具有主體意識,富有創新精神,進行反思探究,不斷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四、《“善學八步”導學案》的模式框架
《“善學八步”導學案》課堂模式的八個環節是:1、激情導入;2、展示示目標;3、自主學習;4、合作探究;5、展示演練;6、知識梳理;7、達標測評;8、教學反思。
(一)教師通過故事、實驗現象等一系列有激情、有懸念等導入新課。
(二)揭示目標,明確重點:
教師通過對教材、教參的深入研讀,結合學情,制定出本堂課的三維目標,明確這節課的重難點,并根據教材實際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配以合理的學法指導。
(三)自主學習、完成提綱:
在這一部分,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置預習提綱,預習提綱的題目應為基礎題,是教材知識的體現及簡單的延伸,應當保證大多數的同學都能會。
(四)當堂檢測
(五)合作探究、質疑釋疑
在這一部分,教師要預設探究問題,這些問題是預習內容的深化,必須是單個同學不能解決,需要集體商討,教師引導點撥實驗等完成的內容。這些內容先有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設中心發言人,對教師預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然后提出本小組共同的困惑,這些困惑既可以是教師預設的問題也可以是小組經過商討后生發的問題。
(六)小組展示,強化訓練
對于合作探究中的問題,教師要讓各小組承擔一定的展示任務,其他小組的成員和老師對其展示情況共同進行評價。展示既可以展示對問題的理解,也可以展示經過組內探究,本組遇到的困惑,求得其他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得到徹底解決。作與社會生活、與實際應用緊密相關的有關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知道生活處處有物理。
(七)評價總結
是知識的延伸、技能的遷移,學生能夠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總結歸納習慣,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處。
備課老師根據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精選題目對學生進行當堂測試,檢查學生達標情況,為下面的教學服務。
(八)作業鞏固及教學反思
最后一部分是教學思考、師生反思,作業鞏固等;反思本節的收獲、得失、存在的問題,需提高的地方等。
五、《“善學八步”導學案》的活動目標及要求
1、加強備課環節,準確解讀教材、課標和學生,在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加工提煉,按導學案的模式要求,通過“教師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專業引領——課案生成——個性設計”的基本途徑,形成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方式靈活、學法指導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力求每一份導學案都被寫成符合學生特點的“精品導學案”。
2、加強上課環節,以構建和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雙主體”模式為核心目標,以最大限度發揮好“雙主體”課堂教與學的功能為主要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力求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品課”。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科特點---實驗教學,符合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生成過程,要符合學生的身心需要。要關注學生參與的廣度、深度與自覺度;要關注學生的小組合作;要關注實現有效學習學生的數量及有效程度;教師重點引導、講解的問題符合學生需要的程度;要關注學生與教師提問、討論、作業等活動表現出的精神狀態與價值追求;要關注目標教學;體現當堂達標。
3、加強研究環節,采取以教研組為單位的觀摩課、匯報課、研討課等多種課題教研形式,深入課堂,深入教學第一現場,掌握改進、完善、構建《“善學八步”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第一手資料,通過潛心研究,定期深入交流,為實現“精品教案”和“高效課堂”的課改任務提供理論和智力支持。
4、深化、優化導學案,服務于一線教學。通過與一線教研組老師們的交流、研討、修改、完善導學案的細節,更好的指導教學,使課堂教學更高效。
教學實施方案10
1、課程的性質
《公司概論》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的一門必修課,公司概論教學實施方案。
2、教學目的
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員掌握公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以便對公司行為規范化、公司有效地運作和公司管理提供理論性、系統性和實用性的基礎知識,為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系統掌握現代管理理論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服務。
3、學時學分
該課程有72學時,4學分。
1、 文字教材
本課程采用的教材是由劉美玉主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xx年1月第2版的《公司概論》教材。
2、 錄像教材
錄象材料是文字教材的導讀、拓展、深化和補充。本課錄像教材設計為6學時,共計300分鐘,內容以專題和案例為主。錄像教材是本課的重要教學環節,其作用是深化、強化和擴展文字教材的功能,是學生獲得課程知識的輔助媒體。同學們在閱讀文字教材的基礎上,收看錄像教材,可開闊眼界、接觸實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錄像所依據的教材為20xx年第一版教材。
本課程屬于一門應用科學,在教學中應注重基于網絡的導學結合,形成教師、學生、資源和媒體的四維互動的教學模式,強調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
1、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其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課程的體系、結構,對學科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2、掌握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本學科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展。
3、緊密聯系實際,學會分析案例,解決實際問題,把學科理論的學習融入對經濟活動實踐的研究和認識之中,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掌握課程的核心內容,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服務,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貢獻。
1、自學:本課程采取的是遠程開放的學習模式,即學生在學校和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情況,制訂學習目標,利用學校提供的`多種媒體學習資源和支持服務,主要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環境里自主地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學員通過閱讀文字教材、收看網上輔導、完成平時作業來理解和掌握課程基本內容。強調自主化學習是開放教育的基本特征。
2、集中輔導:在學員利用多種媒體教材進行自學的基礎上,電大教學班安排一定量的集中輔導,以解決學習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
3、實時教學活動:省電大責任教師將通過省電大在線學習平臺或省電大雙向視頻直播教室,安排實時教學活動,教案《公司概論教學實施方案》。實時教學活動對象為學習該課程的全省電大學生。播電視大學的責任教師通過電子信箱的方式與各地輔導教師及學生交流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同時要求各教學點具備上網條件,以便及時傳遞、溝通信息,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5、小組學習:輔導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交流學習經驗,解決疑難問題,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這樣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6、平時作業:平時作業共6次,采用網上布置,網上提交的方式,學生必須認真獨立地完成,輔導教師要認真批改并據以評定平時成績。
教學實施方案11
一、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能力,鞏固識字教學成果;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養成認真細致的意志品格,同時寓思想教育于寫字教學于一體,充分體現“規規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宗旨。
二、方法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2、開展天天練活動。
(1)教師粉筆字天天練,每班教室語文、數學教師按寫字課本教材,應規范板書,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學校抓好落實。
(2)教師鋼筆字,重點檢查教案。學校把好關字體不好者不準參加優質課及優秀教案評選。
(3)教師毛筆字,倡導多寫勤練。
(4)學生寫字,要求做到“二結合”,即:練字與作業相結合,練字與修身養性相結合。要求學生動筆不茍,寫字必規范。堅持上好寫字課,對學生作業要嚴格要求,精批細改。所有語文作業在原來批改方法的.基礎上必須圈出優秀的字來。為讓低年級學生快速掌握寫字技巧,提高寫字興趣和審美意識,要求先摹后臨,用鉛筆寫規范。以上教師及學生寫字情況采取平時抽查和隨作業檢查進行,列入量化評比。
3、在考試時卷面分定為人5分,隨改卷評定,計入單科成績。
三、做好寫字工作的要求。
1、首先從校長做起,從學校領導班子做起。
2、教師人人有責,嚴格要求。
3、處理好教學與寫字的關系,二者要協調一至。
4、低年級學生,平時要注重“雙姿”教育。
教學實施方案12
一、提出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為此,為了強調閱讀的重要作用,突出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精神,進一步搞好語文課程改革,所以語文試題中的閱讀分值不斷增加,題型更加新穎靈活多樣,試題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深刻,試題除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考查情感態度,價值觀及表達觀點的能力也成為明顯趨勢。因此。加強閱讀教學,培養閱讀能力已成為搞好語文教學,提高學業成績的重要課題。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語文閱讀學習對中小學生能力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報告指出:“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閱讀方法指導不力,學生天然閱讀興趣喪失等問題嚴重存在”。那么我校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現歸納如下:
從教師來看
1、學校及班主任重視不夠,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
2、課堂閱讀教學,仍然以分析講解為主要方式,沒有把“一言堂”變為“群言堂”。教學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把“一言堂”變為“群言堂”。教學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取的閱讀教學效果沒有達到。
3、我校課堂外閱讀教學幾乎沒有涉及,即使有課堂外閱讀教學,教案設計也是千篇一律,沒有凸現不同閱讀課型的差異。
4、教師不善于閱讀,對閱讀基礎知識缺乏系統、有效地訓練,不會指導學生正確閱讀。
從學生方面看
1、學生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時囫圇吞棗,粗粗瀏覽即是閱讀。
2、很少做讀書筆記,很少深入思考,沒有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從閱讀教學雙向交流的實際來看
1、閱讀教學形式與學生實際需要不一致。課堂上學生閱讀時間太少,閱讀量嚴重不足;課外閱讀的時間和內容由于受網絡和電視的影響嚴重受限,有的家長課外強迫學生讀唐詩宋詞,學生的閱讀情趣不佳。但如果僅僅學習課本又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利。
2、閱讀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規范對應不一致。語文閱讀課程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有規范(規范是課標的要求)可循的,因而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考慮閱讀教學與聽說讀寫的規范之間的對應關系,但語文閱讀教學對這一對應關系考慮存在嚴重問題,課堂上常常出現草草閱讀即了的現象。
3、多媒體化造成閱讀教學的失色。之所以把過多過濫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行為稱為“多媒體化”,就是因為這種行為放大了多媒體技術的功能,抹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維和人性親和力的對話。所有這些,都是造成我校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待于進一步加以改善。
《課程標準》中以初中三年級的閱讀要求來看:例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例二、“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進行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從例一中“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我們通常通過聽課看到,不少學生并未達到這樣的效果;從例二中“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要得出這樣的心得常常是很艱難的;從考試成績來看,閱讀部分失分依然嚴重,特別是現代文的閱讀,20xx年中考現代文閱讀共10分,從綿陽考區B56號(本)試卷學生平均分不到6分。可見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程度不高。導致學生學業成績不高,與課標要求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很有研究的空間。
本課題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學業成績關系策略研究》,目的是從師生的閱讀現狀出發,從教師語文閱讀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出發,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方法與策略,力求達到農村初中語文閱讀學習的效益最大化。
二、課題的界定和依據的原則和理論
(一)課題界定
“語文閱讀”包括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課外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拓展視野的一種手段。課外閱讀是中學生特有的一種高級需求,對于社會發展和個人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課外閱讀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師生對課堂學習的共同檢測形式,課內閱讀指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根據閱讀任務、目標及閱讀材料特點等因素所選用的促進有效理解的規則、方法和技藝。使學生獲得發展。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發展。
學業成績,是從整體上檢測師生在教學中對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貫徹落實情況。具有較強的客觀公正性和科學性。也是對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進行量化檢測。從而促進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全面提升。反之,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促進學業成績的效益最大化。
(二)依據的原則與理論
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個性化的主體,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促進師生之間平等和諧地對話與交流,努力做到把關注的目光,灑落在每位渴望知識的孩子身上,為他們的終身與未來著想。主體性原則是我們這個課題研究首先應用到的教學原則,如果連主體性問題沒有搞清,那么實施“改革教法,開創閱讀教學的新局面”將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2、開放性原則
我們所處的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和網絡化使世界陡然之間變得很小。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然以大教育思想來指導自己更新閱讀教學行為,如對學生閱讀的評價體系呈現多樣化。使我們的語文閱讀與寫作具有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互動、互融、互促。
3、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作為個性化的閱讀,理應吸收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有價值的內容,兼收并蓄,推陳出新。因為即使是應試教育,里面也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東西。
三、課題目標
對于該課題的研究,我們確定了兩大目標:
1、學校及教師因勢利導為其營造個性的閱讀氛圍,開展閱讀活動,把學生由課堂“一方小池”引入廣闊的“生活海洋”。創建書香校園,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感悟,從而得到語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
2、改革閱讀課的教法,開創閱讀教學的新局面。閱讀教學要加強思想交流,重視理解的深刻,強化有效的閱讀訓練,查漏補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從而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提高學校聲譽,真正實現“科研興教”這一辦學理論,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
四、課題的主要內容
1、探究學生閱讀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
①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習慣、方法的產生、形成,提高的機制、程序、途徑。
②學生語文閱讀學習中學校、家庭、社會的指導與訓練的動機,價值取向,可能性,期望值。
2、課堂閱讀教學改革,形成“自主閱讀”操作模式和具體方法研究。
①指出正確的閱讀學習的方法,將這些方法用到教學實踐中,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最終達到提高學業成績的目的。
②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主要活動形式和操作模式研究。
3、提高實驗教師閱讀教學能力,促進其專業成長,指導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有效性和學業成績效益最大化關系研究。
五、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深入實際,有目的、有步驟針對可能影響學生閱讀的各項因素進行詳實調查,準確定位所調查學生的現狀及癥結所在。
2、行動研究法。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根據研究實際情況調整研究內容、方法、程序等。
3、文獻研究法。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借鑒各種教育書籍,報刊雜志中介紹的理論和經驗,多聆聽專家學者的講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課題研究具有科學性。
4、經驗總結法。研究中把實踐的經驗形成報告論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實性和實效性。
5、實際觀測法。通過學生學業成績測試作出對我校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效果的進一步評判。
六、課題實施步驟及研究措施
(一)課題準備和調查研究階段
組建課題組,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1、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做好申報,立項及論證工作。
2、落實課題研究網絡。
3、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并編撰成冊。
4、加強理論學習,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培訓,增強對本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進一步明確研究目的,掌握相關研究方法。
5、召開課題組成員參與兩課題論證會,對課題實施方案進行評審和修訂。
(二)課題實施研究階段
1、設立問卷調查,從初一、初二各抽100名學生進行調查閱讀狀況及解決的方法。
2、組辦:“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校園沐浴書香”,啟動儀式:
①由學習吟誦《弟子規》
②演講《文明,從誦讀經典開始》。
③學生代表演講《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
④講話《讓讀書成為時尚,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⑤提出希望和要求,提出所有活動獎品以贈書的形式。
啟動儀式要達到激發閱讀興趣為目的`。擴大課題影響。
3、制定確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營造閱讀氛圍。
①學校圖書室整理圖書,列出書目、序號。提出學生借閱管理辦法。公布閱覽室開放時間以及閱覽要求。
②召集班主任成立班級“書柜”,由學生捐獻1—2本書,由語文科代表管理。舉辦“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校園沐浴書香”,“讀書成就夢想”,的主題班會。
③校團委成立廣播室,招聘播音員,組建記者站,收集整理學生來稿。宣傳讀書活動。播放經典《論語》、《道德經》《弟子規》來浸潤書香,滋潤心靈,精極人生。
④初一、初二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堅持清晨一誦、午間一讀,晚間一省,每周一記,每月一得,每班一集,每期一會和舉行演講比賽,朗誦會等多種形式讀書活動。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書香的浸潤,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4、改革閱讀教學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把所學語文知識進一步運用到實踐中的技能,這種技能其實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但是閱讀并不可怕,它有法可依,有規律可循。
①、針對不同文體、整理、編撰閱讀方法。
②改革課堂閱讀教學方案(試行)
A、每一單元講授課,教師為學生示范如何把深廣閱讀知識,閱讀理論閱讀方法,充分運用鄧閱讀的具體過程中。
B、每一單元的自讀課,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并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范,通過有意識地運用閱讀理論和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具體自讀課文,在這一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因人而點撥。
C、適當選編課外閱讀練習,在江油統考、綿陽期末統考的試卷中,選取閱讀題,訓練時講究“適度”、“梯度”、“力度”。
D、此試行方案分別每人編好一篇示范教案,寫好教學心得,跟蹤學生閱讀變化,根據閱讀能力變化,做好學生學業成績數據變化統計。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每人寫好論文。方便下階段總結推廣,以點帶面。
(三)課題總結和完善階段
對實驗工作及效果進行評價,整理課題研究資料進行歸因分析,撰寫研究報告,做好結題準備工作。并積極推廣和應用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促進我校的閱讀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并在全校加以推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3、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組織專家鑒定。
4、做好課題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工作。
(四)研究措施
1、落實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
①完善課題管理體系:校課題組—語文學科組—試驗參與教師。校課題負責課題研究管理和理論、實踐指導。
②語文學科組(備課組)課題,確定實施方案。
③學校教導處負責課題的研究管理和指導。
④納入對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考核。
(五)加強課題研究的宣傳發動
①教導處通過會議、簡報等渠道,廣泛宣傳省、市、縣有關課題研究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提高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對課題研究的認同度和參與性。
②學校加強課題的策劃和宣傳,動員全體教師尤其是參研的語文教師深刻學習和理解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積極主動向社會、學生家長和學生進行宣傳,增強學生的參與面和參與度。
③注重宣傳策略和方式,把課題研究對“我校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把全面改進和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有效教學策略和質量放在首位,提高課題研究宣傳的有效性。
(六)強化課題研究的專業指導
①每常年度組織2—3次市(縣)內課題研究研討會,安排骨干成員交流經驗,通過同伴互助優化課題研究。
②定期邀請市課題組的學者、專家開展課題研究學術報告和講座,培訓和指導參研教師,提高教師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強課題研究效益。
③加強與上級總課題組的聯系,及時收集和精心選擇省內外、市內外優秀課題研究資料,為課題組提供先進的理論和實踐參與借鑒學習依據。
⑤在師生自愿的基礎上,組織動員師生訂閱國家級優秀刊物、本課題指定讀物—《學語文之友》雜志,引領各級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
(七)搭建課題研究的活動平臺
①每學期組織一次課題研究專項教研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召開和解決課題研究中的具體問題。
②每學年度開展一次課題研究的優質課競賽,優秀論文評選,優秀習作評選等活動,并擇優推薦參加上級和《學語文之友》雜志社組織的有關評優推選活動。
③及時準確介紹省、市總課題組研究活動信息,組織參研骨干教師代表參加學習培訓研討活動。
(八)建立課題研究工作的激勵機制
①表彰鼓勵參研教師中的佼佼者。
②每學年評選次優秀課題研究教師,表彰、獎勵在課題研究工作中的先進個人。
③參研教師的課題進展情況及效果納入績效工資的考核,并與評優、晉級掛鉤。
(九)確立課題研究效果的檢測制度
①每學年由課題研究小組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進行一次綜合測評,檢驗課題研究實施的實際效果。
②通過教學質量調研,驗證課題研究實施的水平和質量。
③組織學生參加課題組開展的有關知識能力競賽,驗證課題研究實施的的客觀成效。
七、預期成果和效益
推出具有成功經驗的典型課例或閱讀活動現場;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編制論文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和相關成果。研究期間,我們將研究成果向總課題組推薦公開發表。研究結束后,部分研究論文及調查報告將結集、最終形成《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學業成績關系策略研究》論文集。另外,本研究由《學語文之友》雜志社參與,還將形成《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學業成績關系策略研究》資料匯編,以課外輔導書、雜志等形式出版。
1、《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學業成績關系策略研究》,使中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體反映在有深厚的閱讀興趣,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科學的閱讀方法,有實在的閱讀效果。
2、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閱讀學習方面,有強烈的閱讀教學指導和訓練意識,掌握科學的閱讀指導策略,能有效引領和幫助學生獲取閱讀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學生高水平的語文學習能力和素養。
3、學校、家庭在中小學生閱讀環境、氛圍、條件等方面有明顯的改善,初步構建學習型校園和學習型家庭的生態環境。
4、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有進一步提高。
5、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豐富中小學生的情感世界并提升其審美情趣,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教學實施方案13
一、課題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要“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在家庭教育上出現了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煉的現象,再加上多數家庭住在高樓大廈上,獨門獨戶,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煉。眾所周知“玩”是孩子固有的天性,我們應與孩子合作、引導、支持他們的天性。同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還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體育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體、智力的發展,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所以,要多開展靈活多樣的、有趣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的體育游戲活動。但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呵護備至,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孩子進行體育活動少的可憐,可謂是溫室里的花朵;而家長又認為幼兒園游戲就是“玩”,又不安全,又浪費時間,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他們只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認為孩子識越多、題算的`越多、越難、越精,孩子就越聰明,就會有出息,忽視了孩子的體能鍛煉,影響了孩子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適應外界環境能力的培養。作為幼兒教師就要為孩子填補這一空白,給他們創造條件和環境,不斷優化幼兒體育游戲活動,真正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研究目標和價值
(一)研究目標
1、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培養幼兒對體育游戲的興趣,開發幼兒多種潛能,增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幼兒活潑健康的成長。
2、豐富游戲內容和形式,調動幼兒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體育游戲的質量,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
3、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健康人格、有責任、有意志、能經受挫折與失敗的良好心態,學會交往,增強幼兒間合作意識,培養幼兒自主、自信的精神。
4、提高安全意識,在游戲中知道保護自己。
(二)研究價值
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并有所創新,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人際合作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幼兒的體質,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培養幼兒團結、合作、勇敢、不怕挫折等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幼兒身體、技能全面協調地發展。
三、研究范圍和對象
根據《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和精神,在本園中班幼兒中進行豐富多彩的系列體育游戲教學法的實踐活動,總結出適合本園幼兒的體育游戲教學的好方法。
四、指導思想和原則
本研究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思想,緊緊圍繞本課題進行認真、細致的研究,遵循循序漸進和尊重幼兒的原則,加強自身游戲理論和知識的學習,了解和借鑒幼兒游戲教學的新理念、新動態,用于幼兒游戲教學研究中,讓游戲伴隨著孩子的發展,孩子在游戲中更加茁壯的成長。
五、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法:通過對相關體育游戲資料的搜集、學習、分析和理解,了解關于幼兒體育游戲評價的最新進展,為幼兒進行體育游戲活動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
2、行動研究法:通過查閱各種文獻資料,結合體育游戲教學進行實踐探索,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案例為載體的模式,緊密結合實踐中的難點,盡心研究。
3、經驗總結法:收集幼教專家和同仁對體育游戲課題研究的經驗,汲取對本課題具有啟發意義的經驗,概括出支持本課題的先進方法加以利用,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
4、個案研究法:以本園中班幼兒為對象,進行實驗研究,收集不同的個案進行整理、對比、分析、總結、形成結論。
5、觀察法: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發現有價值的東西,便于有針對的進行教學。
6、談話法:主要用于游戲之后和小朋友交談,了解他們在游戲中的感受以及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以便對游戲的規則、玩法進行調整。
六、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以本園中班幼兒為例,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組織體育游戲活動,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游戲活動,進而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松愉快感,以保證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發揮創新意識。同時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幼兒體育游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既如何更好地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的游戲環境;如何選擇適宜于幼兒年齡和身心健康的體育游戲;幼兒體育游戲的設計與組織等。
七、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xx年11月——xx年12月)
1、學習階段:認真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結合幼兒實際,認真學習海東《學前游戲論》、李燕《游戲與兒童發展》、《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等,進一步了解幼兒游戲的特點、玩法、規則,做好游戲理論和知識的儲備工作。
2、課題立項準備:搜集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確立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xx年1月——xx年5月)
1、圍繞研究目的,創設愉悅的游戲環境,按照研究計劃實施課題研究。
2、制定每月課題研究內容,明確任務,做好實施工作和總結。
3、運用邊教學、邊思考、邊提煉、邊總結的方法,逐漸形成一些階段性成果。如論文、經驗總結、活動方案、案例等。
4、在回顧、歸納、提煉、總結的基礎上寫出課題的研究報告等,形成課題的最終成果。
5、做好課題資料的積累和整理工作。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xx年6月)
1、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2、收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3、撰寫課題論文。
八、本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幼兒體育游戲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和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游戲中學、在游戲中練、在游戲中受教育、在游戲中成長。
1、體現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思想。
2、讓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實踐、感受、體驗、理解,加深對社會的了解。
3、學會用規則來協調同伴間的關系。
4、通過游戲,為幼兒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幼兒社會交往的能力。
5、提升自己的游戲設計、組織、指導的能力,研究出可行的體育游戲教學方法。
教學實施方案14
為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務使每一位晨光學子均有較好的發展,特制訂本方案。
1、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實施對象:
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共7個教學班)
3、基本作法:
① 1-6節正課分層編班:針對私立學校學生結構復雜的特點,將同年級學生分快班、中班兩種形式(即農村班、普通班,兩類班級比例為1:2)。
② 校本課特色組班:根據學生自愿的原則,開設數學特色班、英語特色班、信息技術特色班。安排在周一~周五下午第三節課進行。
③ 課余開設特色課:結構學生的自愿,開設數學競賽輔導、信息技術輔導、寫作訓練、基礎知識、學法指導、美術輔導、音樂欣賞、形體、陶藝等課。一般安排在每天下午第三節課后及雙休日進行。
4、基本要求:
① 不同類型的班,不同的課,有不同的教學目標,達到不同的教學要求。
② 同一班級的`同一學科,教學目標要落實到不同的層面,落實到每一個學生。
③ 每一位教師,要進行個案研究,跟蹤2~3名不同層面的學生,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進行指導,探索方法。
5、考核與評估:
① 階段評估與終端評估相結合,重在過程的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計劃。
② 樣本調查與群體檢測相結合,作好學生及家長的工作。
③ 實驗階段課堂教學向家長開放,歡迎家長隨堂聽課,了解實驗進展情況,以期獲得家長的支持。
20xx-10-09
教學實施方案15
一、課題的提出:
在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廣大教師的觀念、態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學資料等因素的影響,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同時,由于我校地處農村,生源素質低,學生的家教水平、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參差不齊,導致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維目標得不到落實,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新課程理念與教師傳統教學方式的矛盾,影響了課程改革的推進。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初步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比較饋乏。
2、課堂教學的形式僵化、教條,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意識。
3、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探究的實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學讓教師無法顧及各個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5、農村學校學生家長對教育重視不夠,學生學習習慣不夠科學有效。
針對上述存在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目標:
研究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隱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學習風格,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找出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實施分層次教學,實現個別化教學,從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學有效性。具體目標分為:
1、針對不同學生學習風格制訂相應的學習方法。
2、針對不同學生學習風格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讓不同風格的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喜悅,實現三維目標。
4、結合不同學生學習風格培養的學習習慣。
5、讓不同風格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實行多元評價方式。
三、研究內容:
1、農村學校學生學習風格的類型。
2、學生學習風格形成的各種原因。
3、不同類型學生學習風格的特征。
4、不同類型學習風格的學生學習習慣的特征。
5、針對不同學生學習風格采取的教學策略的研究。
6、針對不同學生學習風格采取的學法指導的研究。
7、結合學生學習風格所采取的評價方式的研究。
四、研究意義:
1、組織、實施學生學習風格測評與教學對策的實踐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師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2、培養一批觀念新、素質高、應變能力強的教學骨干教師。
五、研究對象:
1、研究對象:xx級初一年(1)、(2)學生
2、研究科目:數學、生物
六、組織機構:
組長:楊
副組長:吳
成員:張、黃、黃、李、吳
七、理論依據:
1、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潛力,只要給以適當的外部條件,就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潛能和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一理論認為人在各個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理論揭示了學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學習中具有一定的潛力。
2、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是與科學主義相對立的現代哲學思潮。到19世紀,實證主義誕生、科學主義取得了理論形態。幾乎與之同時,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也誕生了。人本主義講人,講的是個體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統一的'人。人本主義理論十分注意人的個性、重視理性和感性的統一,注重人的個性發展,它與新課改“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相統一。
3、建構主義理論: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這一闡述為本課題的組織、實施學生學習風格測評與教學對策的實踐研究提供了實質性理論支撐。
八、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擬用兩年多的時間(xx年4月——xx年7月)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調查研究和準備階段):學習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研討、制定開展活動的方案。第二階段(實驗階段):用一年時間完成,上課以及實踐活動。進行微型研究,實驗總結學生學習風格測評與教學對策的研究,收集整理較為系統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進行研究。第三階段(總結階段):利用一個學期時間整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及論文,制定與學生學習風格相對應的教學模式。
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是相互交叉進行的,只是各有側重。每一個學期都有階段研究目標、任務和推進計劃。
九研究計劃表:
序號研究階段(起止時間)預期達到的目標階段成果名稱及其形成承擔人1準備階段xx年4月—xx年10月培訓教師,收集資料,制定實施方案。
1、理論學習
2、課題實施方案楊張2實施階段(一)xx年10月—xx年2月完成學生學習風格的類型及特征的研究,并總結出學生學習風格形成的各種原因以及其學習習慣。
1、問卷調查
2、實驗中期報告黃3實施階段(二)xx年2月—xx年5月針對學生學習風格構建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模式;形成有效課堂教學評估方案;實驗班級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1、結合學生學習風格構建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模式
2、針對各種類型的學生學習風格制訂相應的學習方法
3、有效課堂教學評估方案黃、李
4、總結階段xx年5月—xx年7月整理課題相關材料,編輯出版有關論文及教學設計
1、課題研究終期報告2、教學論文、教案集楊吳九、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以對比實驗為主,通過對比實驗研究,積極探索學生學習風格測評與教學對策的研究,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和評價方式。同時在研究中還輔之以調查研究、行動研究和經驗總結法,確保本課題得以高效的實施。
1、對比實驗法。在同年級平行班中進行對比實驗,包括分層教學、綜合活動、有效測試等進行實驗,隨時總結改進提高。
2、調查研究法:調查、了解、分析實驗前后課改年級課堂教學的現狀,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特別要重視調查學生的種種反映和表現。
3、行動研究法: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各種針對學生學習風格實施的教學對策,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4、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實驗經驗和教訓,修改、補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爭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
十、保證措施
1、學術保證:利用福建教育學會學習委員會及xx市進修學校的專家資源,為課題研究提供了保證。當然,課題要想順利實施,還必須加強對教師進行深入系統的培訓,讓廣大教師在理論和實踐水平上都能不斷提高。
2、組織保證:成立以楊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組,構建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網絡,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為實驗者提供業務進修的機會。
3、時間保證:必須在時間上得到保證,初一年數學、生物的一切教研工作都要圍繞這一中心工作展開,業務學習、集體活動、每周一次的集體學習活動和教研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都要充分利用。
4、經費保證:學校要保證課題研究經費,在業務培訓、課程資源整合、資料收集和開展活動等方面保證經費的落實。
5、制度保證:學校為扎實開展課題研究,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制定相應的制度做保證,保證每一個教師都在積極參與中得到提高,保證每一個學科都能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案04-14
雙語教學實施方案04-14
分層教學實施方案03-04
線下教學實施方案12-24
體育教學實施方案04-23
寫字教學實施方案04-25
教學設計實施方案05-04
線上教學實施方案12-29
體育教學實施方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