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通用15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yōu)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yōu)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fā)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fā)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fā))
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校長)
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努力發(fā)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fā)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制作類(攝影、剪紙、折紙、面食制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guī)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guī)范、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zhèn)湔n、上課、考核,充分發(fā)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yè)心、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采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后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后,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fā)展、成長的過程。我們愿繼續(xù)努力,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chuàng)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2
一、指導思想: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fā)明,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載體。寫字(書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它發(fā)展和傳承的過程中,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民族個性得到了超越國界的承認。寫字(書法)不僅有其實用意義,而且還有獨特的藝術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學校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然而當前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嚴重地沖擊著寫字(書法)這一傳統的藝術,致使許多教師、家庭、學生忽視了漢字的書寫能力培養(yǎng),降低了對書寫美的要求與追求,學生中近視、姿勢不規(guī)范、作業(yè)不美觀、學習不耐心細致、不會欣賞寫字(書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學生對本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書法藝術,缺乏繼承弘揚的責任意識。
我校把“寫字”作為校本課程,以“學習寫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為指導思想,以教育學生樹立公民道德意識為目標,將寫字作為對學生進行“規(guī)規(guī)矩矩寫字,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和藝術素養(yǎng)。
二、課程目標:
寫字教學具有豐富的審美內容和很高的審美教育價值,能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學中,我們把書寫文字的形體同理解文字的內容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人格修養(yǎng)的教育,依據不同年齡選擇教學內容分層落實德育目標。通過學寫字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生活品味。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
知能目標:
1、幫助小學生學習和掌握寫字(書法)藝術的`一般知識;
2、學習并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執(zhí)筆姿勢,以及具備熟練的硬筆楷書、行書寫字(書法)書寫技能;
3、指導小學生逐步養(yǎng)成最基本的對寫字(書法)作品審美興趣;
4、指導小學生逐步提高表現寫字(書法)美的能力。
發(fā)展目標:
1、引導小學生在寫字(書法)過程中逐步形成對寫字(書法)的興趣愛好;
2、使每位學生都能寫一手正確規(guī)范優(yōu)美的漢字,逐步形成寫字無差生,培養(yǎng)一批書法特長生;
3、在練字過程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實踐的能力;
4、通過寫字(書法)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5、引導小學生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培養(yǎng)繼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情感。
三、本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的定位,我們開設寫字校本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進行寫字(書法)基本技能的訓練。
2、圍繞寫字教育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
(1)通過現代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了解歷代書家故事、書家介紹、書家作品、書苑常識等;
(2)開展寫字(書法)競賽、書法展覽;
(3)組織參觀各類書法展,欣賞(寫字)書法作品;
(4)建設書法教育網,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寫字(書法)作品欣賞、評價;
(5)出版師生作品集等
四、課程內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養(yǎng)正確的寫字姿勢、執(zhí)筆、運筆方法,培養(yǎng)學習興趣。
2、教育學生從點滴做起,養(yǎng)成做事認真的態(tài)度。
中年段:
1、比較熟練地書寫漢字,做到字跡工整、美觀,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
2、教育學生知道做一個怎樣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練地書寫漢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形成書寫風格。
2、教育學生要懂得怎樣做人。
(二)讓學生領悟:
坐姿端正的平穩(wěn)美、書寫態(tài)度的莊重美、進行書寫的平心靜氣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的修養(yǎng),把每個字寫得端端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富有活力。
五、課程評價:
(一)根據各年級的課程內容進行檢測。
低年級:坐姿、寫姿、筆姿是否合格,基本筆法是過關。
中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做到工整、美觀。
高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寫出自己的風格。
(二)管理:
1、教導處每月進行一次校本課程的驗收工作,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
2、每學期舉辦寫字展覽,對成績突出的學生和教師給予獎勵。
3、全校教師齊抓共管,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
六、組織機構:
組長:張從勝
副組長:徐洪濤
組員:韓敬亭、陳德富、徐杰、任仲恩、年級主任、語文教師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以《雙峰鄉(xiāng)素質教育五年規(guī)劃》為指針,以剪紙文化為載體,以學生學習剪紙基礎知識、剪紙基本技能,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為目標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基礎。
二、培養(yǎng)目標
1、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文精神。
2、培養(yǎng)興趣、愛好,發(fā)展個性特長。
3、培養(yǎng)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
5、拓展知識領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學習剪紙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術。
7、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確立其發(fā)展目標;發(fā)揮教師專長和才藝,體現其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教師的目標認同感,增強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與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組織教學和活動時,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以活動為主的課程,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即使是學習有關剪紙知識,也要少講少傳授知識,讓學生帶著已有經驗參與學習。教師要加大有效指導,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思考、想象、創(chuàng)造,自主地活動、實踐。
2、靈活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都要有很周密的計劃,教學內容、方法和活動形式都要預設,否則就失去了開發(fā)和實施的保障。因此,要計劃先行。但是,以活動為主的校本課程,更多的是要根據當時的學生和當時的環(huán)境的具體情況而定,要靈活處理,及時調整,并給生成的課程資源留有充分的活動時間。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活動形式
1、班級授課制:《剪紙》自編課程內容,各年級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活動、內容,在教學時間內班級組織教學活動。
2、集體活動式:
1)、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的集體活動和主題活動。
2)、小組式
3)、個體式
五、課時安排
1、一年級課表內每周安排一課時,其它年級每周半課時。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該課時為彈性課時,具體教學活動時間安排具有靈活性,但不得擠占挪用。
2、一學期兩次的主題活動:
春學期四月份:剪紙文學周;六月份:剪紙藝術周
秋學期十月份:剪紙展示周;十二月:剪紙交流周
六、課程內容
1、課程開發(fā)方式及實施途徑
1)、課程創(chuàng)新---開發(fā)新的課程項目《剪紙》,并自編教材。
2)、設計體現校本課程目標的校園環(huán)境和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3)、學科和剪紙文化的整合。如美術與剪紙,品德與社會和剪紙等的整合。
4)、以校級、年級)、班級的主題活動作為《剪紙》的載體,承載或體現校本課程的實施。
5)、用好宣傳櫥窗,發(fā)揮媒體作用。
2、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范圍
1)、讓學生學習基礎的`剪紙知識和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能。
2)、在音樂、美術、寫字、科學、思品與生活、思品和社會、勞技等學科中開發(fā)和剪紙文化有關的素材,如聲樂、舞美、戲劇、畫畫、書法、美術欣賞、攝影、刻紙、手工制作和信息技術等。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和編故事、學曲藝、排練課本劇、兒歌創(chuàng)作、編緝小報等活動結合起來。
3)、成立學生興趣小組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①、活動考勤
②在活動中的態(tài)度
③實踐操作技能
學生評價通過學生本人、小組伙伴、教師(輔導老師)、家長四方面的意見綜合定性評價。各項評價呈現不同,有的是等第,有的是分值,有的是描述性語言。最后的總評價為定性評語。
2、教師評價
學校對實施校本課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主要考核評價以下幾方面內容:
①、有無教學及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備課及必要的教學準備工作情況。
②、課時使用和組織活動、輔導活動情況。
③、按學校課程開發(fā)和實施方案要求,在規(guī)定課時內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④、開發(fā)課程和處理生成課程資源情況,在實施過程中有無創(chuàng)新的工作表現。
學校對實施校本課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主要有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領導小組及教導處負責教師考責、考勤和考績。通過聽課、查閱有關開發(fā)和實施校本課程的支撐材料、問卷座談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定性評價,并參考教師的自評,評出相應等第,作為教師工作表現和業(yè)績的一部分。學校對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有突出成績和貢獻的教師給以重獎。
八、教師培訓
1、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新課程的理論,學習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的理論,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施操作水平,并形成共識。
2、聘請教研部門專業(yè)人員指導校本課程開發(fā)論證和輔導實施操作。
3、加強校本教研,開設講座,能者為師;培養(yǎng)骨干并發(fā)揮其帶頭作用。
4、每個教師確定本人在一定時間內掌握至少一門校本課程教學、輔導的本領或專長。學校盡可能提供學習機會,提高有關書籍、資料和器材。
5、充分發(fā)揮社會上有專長人員和退休教師的指導作用。
九、配套措施
1、學校大力宣傳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使這項新課程能得到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2、學校在完善實施規(guī)劃的前提下,認真切實的制定學年、學期實施計劃,提供給教師。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加強有效的教研活動,并幫助每個教師制定教學和活動計劃。
3、加強學校校本課程的建設。每一學年修訂、調整,并做深入一步的開發(fā);對教師個體開發(fā)的校本課程,也進行修訂、調整,并繼續(xù)研究開發(fā)。加強實施過程中的研討,不斷的進行研究、總結。學校制定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工作責任制度、考核制度、獎勵制度,規(guī)范管理。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一視同仁,計算課時,計入教師工作量,工作實績載入業(yè)務檔案。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4
課程目標:
學生方面:激發(fā)學生參與花樣跳繩學習的熱情,要讓學生“愛跳繩、會跳繩、跳好繩”,讓學生掌握花樣跳繩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鍛煉中加以運用。同時提高學生體能、自主鍛煉的能力與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良好的思想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及高尚的團隊精神,使體育鍛煉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和生活方式,使體育鍛煉伴隨他們的一生。
學校方面:通過特色活動開展,培養(yǎng)一批熱心于花樣跳繩教學的教師,部分教師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通過課題研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繩教學方法,探索花繩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加以推廣;全面推動學生特色工程,使花繩活動真正成為學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學校花繩文化。
課程實施辦法與課時分配:
課程實施采用體育課教學和活動課練習相結合的方法,每班每周利用一節(jié)體育課進行花繩教學,下午的活動課全校統一進行花繩練習。
課程評價:
一、開發(fā)花繩校本課程的意義。
(一)是體育新課程和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為我們確定了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終身體育”為培養(yǎng)主線,以“快樂體育”貫徹教學全過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中指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因此,學校開發(fā)花繩校本課程是體育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全面開面體育陽光運動的要求,同時還是園區(qū)教育局開展“體教結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
1、從身體方面來說,可以有效增強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學生的身體更健壯。
2、從心里方面來說,跳繩能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自信心,提升承受力。
3、從倫理方面來說,能讓學生養(yǎng)成自律習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從智力方面來說,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平衡感和節(jié)奏感。
理論價值:
1、肩負增強學生體質的“使命。”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體狀況下降到令人擔憂的地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fā)文,號召在全國中小學生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求每天鍛煉一小時,因此,花樣跳繩肩負增強中小學生體質的“使命”。
2、行為彰顯的課程活動平臺。花樣跳繩活動,只要開發(fā)合理,設計科學,可以成為有目的有計劃引領學生把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行為彰顯的課程活動平臺”。
二、開發(fā)花繩校本課程的優(yōu)勢。
根據學校學生多,場地相對比較小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開展花樣校本課程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勢:
(一)簡單易行,利于全面開展。花樣跳繩是在普通跳繩的基礎上適當加上花樣動作,比較簡單。且該項目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半小時可跳,三分鐘也可跳,操場上可跳,走廊里也可跳,只需一根繩子就可以,因此可以發(fā)動全校學生參與此項活動。
(二)可簡可繁,根據實際情況編排花樣。花樣跳繩的動作繁多,學校可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生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創(chuàng)編不同難度的動作,難度可大可小。
(三)花樣繁多,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絕大部分孩子覺得跳繩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樣跳繩因為加入了更多的花樣動作,同時在加入花樣的時候還可以創(chuàng)編一些順口溜、童謠等,因此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四)觀賞性強,可以表演展示。花樣跳繩因為其花樣變化多端,因此有很強的觀賞性,適合在各種場合進行表演、展示。學校在普及花樣跳繩的基礎上可以組建校隊,加大訓練難度,有機會可以走出學校進行展示及參加各類比賽。
(五)增強體質,激發(fā)學生意志。花樣跳繩比普通的跳繩更能訓練人的彈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發(fā)力,同時可培養(yǎng)準確性、靈活性、協調性,以及頑強的意志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六)危險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穩(wěn)定性,運動危險性,場地安全性來說,都是安全可靠、讓人放心的運動項目。
三、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的設定。
課程目標明確、清晰,充分考慮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提出了花繩課程的總體目標及不同年段的階段目標。課程內容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來編排,教材框架清晰,層次分明,科學合理。學校將花繩特色納入體育課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適合各年級段的教學方法。一、二年級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繩趣;三、四年級“競爭合作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發(fā)展學生手腳協調的能力;五、六年級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組織培養(yǎng)學生的花式跳繩水平。
四、花繩課程的評價體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強、方法科學、具有激勵性作用的評價標準。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定性評價一般適合于花樣跳繩、雙人跳繩、集體跳繩的評價,定性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定量評價一般適合于個人跳繩評價,定量評價時應因人而異,對不同年級、性別、和基礎不同的同學要有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跳繩的評價應把定性和定量評價二者結合起來。下面例出學校一至六年級跳繩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參考。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5
作為美術課的延伸與輔助的校本剪紙課程,是根據我校的教學實際,通過教編、整合、補充、拓展、對原有的教材的消化與加工、較之更能培養(yǎng)個體差異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充分挖掘我校學生在美術特長方面的潛力,為以后的專業(yè)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確保學生的終身審美目標的實現。綜上所述,剪紙的根本課程主要特點如下:
一、開發(fā)背景
我們之所以選擇剪紙作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的內容,是出于以下幾點的考慮:
1、剪紙是我國一種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奇葩,是最具群眾性的、大眾藝術形式之一,與民族民俗的關系密切。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剪紙是當地鄉(xiāng)民的一種風俗。鄉(xiāng)民逢年過節(jié)或喜慶活動,都要在墻上和窗前貼上紙花,或大紅“喜”、“福”等。小學生都十分喜愛剪紙,加上剪紙工具簡單,材料易找,為此剪紙成為學生們感興趣的活動。
2、剪紙是一項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具有單純、明快、樸實、富有裝飾性的藝術風格和夸張變形、大膽的構圖、簡練生動的藝術造型特點。學習剪紙不僅能鍛煉學生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風情、熟悉生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孩子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
3、學校開展了“剪紙興趣小組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紙氛圍,剪紙活動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家長的認同。
4、學校在初級階段開展的剪紙興趣小組活動,發(fā)現一些問題。首先,“興趣小組活動”側重于學生模仿操作,少創(chuàng)作性作品,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何進一步地挖掘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成了我們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其次,興趣小組活動缺乏必要的系統性,教學安排缺乏整體的計劃,活動比較隨意。學生不能有效地展開學習,獲得完整的知識與技能,不能得到比較完滿的情感熏陶。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剪紙活動進行教學內容的系統編排。再次,興趣小組活動作為一種課外活動,組織形式上的松散,也難以得到課時上的充分保證。小學剪紙活動課程的開發(fā),糾正了剪紙活動在這方面的不足。
二、設計剪紙課程目標:
剪紙是以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與中學美術教育的整合為切入點,拓寬傳統剪紙審美文化和表現內容,構建適合學生的剪紙活動體系。通過剪紙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fā)展。它是指以綜合活動課程的方式組織,以活動課程理論指導開展小學剪紙教學。它以學生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強調剪紙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參與,以主動探索、變革、改造活動對象為特征,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fā)展為目的的主體實踐活動。
我們開發(fā)剪紙活動課程需要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臨摹期:重技能,輕知識;第二階段為萌芽期:從臨摹轉向創(chuàng)作,主要分根據剪紙藝術本身的'層次性以及學生心理發(fā)展階段,可設立剪紙初級班和高級班。初級班要求能掌握剪紙藝術的相關知識和基本技法,能夠“臨作”。高級班則在此基礎上,能夠“創(chuàng)作”;第三階段為成長期:既重視剪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進行了研究,進一步發(fā)展剪紙校本課程。
開設剪紙活動課,把“剪紙”引入課堂。
以往剪紙興趣小組活動明顯缺乏必要的系統性,教學安排缺乏整體的計劃,活動比較隨意。因此,學校領導和課題組成員一起對“剪紙”校本課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對剪紙活動教學進行了系統安排。首先,師資配備上:安排有一定剪紙?zhí)亻L的教師擔任剪紙教學的實驗工作進行開發(fā)剪紙活動校本課程。其次,時間安排上:由教導處專門將每周三開設為剪紙活動課,保證剪紙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再次,對象和組織上:打破原有班級制,完成由同年級的學生按照自愿參加的原則選修剪紙活動課,形成固定的剪紙班。剪紙校本課程開發(fā)在拓寬課程范圍、適應學生的個別需要和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顯然有著顯著的優(yōu)點。
三、課程內容
眾所周知,只有當教學內容系統的加以傳授時,學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開學習,獲得完整的知識,才能得到比較完滿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們將傳統民間剪紙與中學美術教育進行了整合,在中學美術教育的價值目標下追求民間剪紙藝術的精髓,吸收和借鑒民間剪紙的語言風格、造型手法和表現技法等的基礎上融入學校美術教育的方法和價值目標,拓寬剪紙活動內容體系。通過對民間剪紙藝術特點,學生認知接受能力和課程本身嚴密的體系以及教育的價值等分析,我們對剪紙活動內容進行了系統編排,反復實驗研究,在多次篩選與修改,逐步完善,最終設計了剪紙活動課程內容框架體系,即“三維一體”框架體系。“三維”指剪紙的主題性層面、剪紙知識技能層面、學生自身發(fā)展層次;“一體”指剪紙活動課程教學的指導綱要。在這個框架體系指導下,我們設計了不同階段的剪紙活動內容體系,讓學生親近自然、體驗生活、認識自我、了解周圍世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探索靈活多樣,富有實效的剪紙教學方法
民間傳授剪紙技藝讓初學者剪熏樣(類似復印),強調由臨摹起步,先描后畫再剪刻的技法,與我們所提倡的剪紙活動教學不太適宜。中學剪紙活動課程教學力求改變單一的剪紙學科知識體系,構建活動課程的思路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現活動教育的價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識。剪紙教學方法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教師主導型教學方法、師生互動型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型教學方法。
1、教師主導型教學方法
主要指由教師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演示法、呈現法等。如講授法(其結構是講解----釋疑):教師向學生系統地描述剪紙史的發(fā)展,分析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介紹剪紙藝術家的生平,通過教師強有力的情緒作用使學生獲得深切感受。教師還可以對一些學生存在的知識問題和現象進行評論和分析,如講解作業(yè),課堂小結等。
2、師生互動型教學方法
主要指借助師生對話與活動,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決問題,痛痛快快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但必須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并具備一定的判斷分析能力下,或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應的操作能力下方可運用,采用寫生法、情境法、參觀法等互動型教學方法。如情境法(其結構是創(chuàng)設----激發(fā)----想象):剪紙教學時,一段錄像可將學生帶入民俗活動中,一幅剪紙向學生描繪了一段生動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喚起學生無限的想象……
3、學生自主型教學方法
剪紙教學可以通過協作法讓學生接受教育,如在創(chuàng)作一幅剪紙作品時,可以讓學生運用自身原有的知識與能力創(chuàng)造性自己確定表現主題,根據主題選擇素材,將圖案剪紙化,學生分工協作,完成作品。讓協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提升學習效率與學習動機,掌握剪紙知識和技能。
四、課程的評價
評價是剪紙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價,學校驗證剪紙活動課程實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價值;教師掌握剪紙活動教學計劃和目標的實現情況,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學生在及時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認識自我,促進學習。在這一階段的評價中,我們對剪紙刻的線條、剪紙紋樣的運用、畫面構圖的合理、學生的創(chuàng)意等根據不同的活動要求進行有側重的評價,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與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兼顧學生剪紙的基本功的實踐操作。對學生剪紙作品評價,不僅要求教師重視課堂展評、作業(yè)批改而且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加強課外展評和比賽。如我們在學校文化建設中開設一個剪紙長廊,定期在校園櫥窗里登出學生的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在走廊上懸掛學生的剪紙作品,使校園里的一面面的墻壁“說話”。每學年我們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剪紙文化宣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剪紙交流、展示的舞臺。這么一來,即顯示學生的剪紙才能,給學生作品進行肯定的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對剪紙學習產生更濃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體驗成果的快樂。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6
一、課程背景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其擺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英語教育的現狀尚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與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學階段實施的英語口語課程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二、課程目標
總體目標:
本課程按“聽、說”的順序要求,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口語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聽的敏感性、說的流暢性,使學生在小學階段,能用簡單的口語進行交流,并且語音標準。
具體目標如下:
1、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強化口語技能;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4、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視野,為學生進入下一階段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
三、課程內容
小學三年級剛進入學習的起始階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漢語拼音的學習上。校本英語會話課集中于口語的教授,通過開展形式各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三年級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四年級校本英語的主要內容有:課堂簡單教學用語、打招呼、自我介紹、家庭成員介紹、朋友、學校。三四年級基礎不同,因此在課程進展上有些差異。
四、課程實施
1、實施對象和課時安排
本課程在中高年級開設,納入課時計劃,保證師資和時間,主要由英語教師分工實施。實施過程中做到計劃落實,人員落實,措施落實,要求實施教師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確保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
2、以自編校本口語教材為主線,校本教材的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體現實用性和交際性,切實服務于低年級教學目標與任務。以吸收各類優(yōu)秀小學英語教材為基礎,逐步豐富和完善我校小學英語校本教材。
3、認真學習新課標,進行理論學習,撰寫心得體會,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轉變觀念,用新思維、新方法滲透到課堂之中。
4、加強集體備課力度,定時定人定地點定內容,講究實效,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5、不上沒有準備的課,沒有教具,教師自制教具,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教研活動大家共同探討。低年級孩子好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抓住這一特點,說唱,說演,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很高。
7、課外活動充分利用情景會話、英語板報展等,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8、學會反思、學會總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每學完一節(jié)課后,教師們在教案上寫出教學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好的經驗及時總結。
9、通過家長會、周末英語反饋表等多渠道,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英語學習情況,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發(fā)揮好家、校協同教育作用。
五、校本課程教學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內容,我們的英語口語課程采用以下方式:
學:每周學兩句日常英語口語,英語教師活動課集中輔導。
說:利用晨檢的三分鐘時間,大聲和同桌說英語。
聽:每天學生在校時間,在課堂上播放一首英語兒童歌曲。
仿:每周紅領巾廣播站進行英語廣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學,學生可跟著學,跟著說,模仿交流。
做:與美術課融合,進行英語手抄報的制作,學生在設想、勾畫、摘抄、運用的實踐中,提高英語能力。
玩:開設英語活動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積累詞匯。
演:教師與學生一起,自編自演英語童話劇(課本劇),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鞏固運用英語口語。
賽:開展英語口語搶答賽、口語朗讀比賽,以賽促學。
展:舉辦英語藝術節(jié),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效果。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利用學校現有的硬件資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節(jié)日,開展一些諸如西方國家我知道、英語圣誕聯歡會等活動,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同時,教會他們一些相關知識,同時能訓練學生口語表達及舞臺表演的能力。
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側重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和將英語運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來源
利用多媒體,網絡,搜集可用的教學資源,并進行整理,利用。
七、課程評價
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評價,是提高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質量的保證。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達成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校本課程的目標以及教師的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課程建設的發(fā)展。
1、本課程將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考核作為英語教學工作評價的重點,按學年舉行小學英語水平能力測試。
2、認真做好以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為目標的各項活動的效果評價。評價通常在活動過程中或活動結束時進行,應包括活動計劃、活動目標、活動組織、活動效果、經驗總結等各方面。
3、加強對英語教師日常教學常規(guī)工作的檢查,檢查英語備課、教學、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強對小學校本英語教師參與英語環(huán)境營造表現和貢獻定期評價。各項考核結果及檢查記錄均須存檔備查,并與相關負責人獎懲緊密掛鉤。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7
生物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近年來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人口、環(huán)境、資源等,都與生物科學的研究有直接的關系。生物科學是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技術是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于中國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根據新課程改革目標,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學生生活的聯系,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交流合作的主動學習精神,必須開發(fā)和利用校內外一切生物課程資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初級中學,各種自然條件和人文環(huán)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課程資源。20xx年,校生物課題《農村初中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研究》榮獲得岳陽市一等獎,并報送省教科院參評。這些有利條件為我們實施生物校本課程,提前準備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雄厚的物質基礎。
一、課程目標
1、通過參觀調查,關注家鄉(xiāng)的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變遷,產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情;逐漸形成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2、通過實踐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基本技能;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探究獲取知識的探究性學習方式。
3、通過給家庭當致富參謀,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提高運用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推動家鄉(xiāng)經濟建設。
4、使教師在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過程中,駕馭新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明顯提高。
5、使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水平明顯提高。
二、課程內容
七年級:
參觀調查
(一)給校園花木做身份證
(二)參觀現代農業(yè)生產基地
實踐探究
(一)無土栽培
(二)學做園藝師
(三)吃自己種的蘑菇
八年級:
參觀調查
(一)調查本地魚類資源
(二)參觀特種養(yǎng)殖專業(yè)戶
實踐探究
(一)培育綠化苗木
(二)嫁接
(三)試種良種
綜合應用
致富參謀
三、實施建議
(一)建立校本課程資源庫:
我校生物校本課程修學內容由三個部分構成:必學部分;選學部分;助學部分。所有資料都以資料庫的形式保存在學校電腦服務器中,以備師生隨時調用,并不斷增添新的內容。
(二)修學內容:
1、必學部分:是在兩年的生物學習期間,所有學生必須完成的。以后根據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做適當的增減。
2、選學部分:資料來源有三個,一是生物教師補充,二是鎮(zhèn)農技術員提供,三是學生在網站上下載。內容同樣要根據形勢,作適當增減。教師根據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選擇其中的課題開展活動。
3、助學部分: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長的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與技術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學部分,共分三個大類型十一個主題,即每個年級設參觀調查和實踐探究,八年級加設綜合應用,主題的實施均以研究性學習形式開展。同類型的主題之間采取梯級開發(fā)方式(已在每個主題前注明一、二、三)。
參觀調查屬于調查類研究性學習,分為兩個梯級:第一級是在教師的示范下,把調查的內容、調查目的、方法與過程(含調查的方法、調查的范圍、調查的時間、調查的路線、調查的過程)、調查結果、結論與建議等全部告訴學生,使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調查的方法;第二級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根據在第一級中學會的方法,合作或獨立完成,達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學調查方法的目標。
實踐探究屬于探究類研究性學習,分為三個梯級:第一級主題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全部過程,然后由學生整理探究報告,從中初步學會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第二級主題由教師把活動的主題材料提供給學生,學生再根據材料自己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探究方案,教師的作用只是幫助學生完善方案,使學生逐漸熟悉科學探究的`方法;第三級主題教師僅僅向學生提供部分資料,探究的全過程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使學生能夠完全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主題的梯級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致富參謀是專門針對農村學生而設計的一個大主題。這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項綜合檢驗,它要求運用調查、探究等手段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去,既培養(yǎng)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表達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動了本地經濟建設。
(三)授課安排:
注:1、網絡信息收集由電腦教師協助,圖書信息收集由圖書管理員協助。
2、可以利用的時間有綜合實踐活動課、勞技課、信息技術課、生物課,還有學生的假期。教師要根據活動主題的季節(jié)特點,靈活安排活動時間。
(四)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一個持續(xù)動態(tài)的過程,它需要不斷的完善和補充。目前,我們可以利用的場地資源有:校內有綠化植被、生物園、學校種養(yǎng)基地、計算機教室、農民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鎮(zhèn)現代農業(yè)示范基地、苗圃園、特種養(yǎng)殖場、優(yōu)質果園、學生家庭承包的種養(yǎng)園場;人才資源有生物教師、聘請的農技員、校外生物科技輔導員。
四、評價建議
(一)內容:
1、學生參與活動時的態(tài)度。
2、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包括信息搜集與處理的方式、分工組織、計劃步驟完善等。
3、學生活動結果的評價。包括參觀調查報告、探究報告、技能考核等。
4、對教師的評價。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辦公室制定的評價方案對教師考核。
(二)形式:
1、小組評價。學生對本組成員自參加活動以來的變化進行評價。
2、自我評價。本人對自己參加本組活動以來的變化自我評價。
3、教師評價。一是口頭考核;二是問卷法(判斷、選擇、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觀察法,即觀察學生在課程活動中的態(tài)度表現。
4、建立檔案夾。把學生參與活動的所有資料和個人評價結果保存在檔案夾中,記錄學生成長過程。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8
一、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fā)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適應社會進步,科教發(fā)展,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于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為目標。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fā)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樹立著眼于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fā)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所以要充分考慮本校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還有學校的設備資金等因素,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fā)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fā)。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優(yōu)化校本課程。
三、實施內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fā)體系
校本開發(fā)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學校要形成開發(fā)校本課程的組織網絡,形成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的開發(fā)網絡,通力合作,共同創(chuàng)建“學習化校園”。
1、成立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劉春生
副組長:咸玉富劉金發(fā)
組員:生物老師、班主任
2、成立課程開發(fā)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fā))
組長:劉金發(fā)
副組長:石孝法姜兆強
組員:班主任、全體生物教師
(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施程序:
1、成立組織。
2、通過學生座談等了解學生各種需求。
3、全面評估分析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
5、組織學生選擇課程。
6、確定校本課程。
7、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
8、任課教師擬訂具體的《課程綱要》。
(三)、校本課程的結構:
七年級上學期農業(yè)技術
(四)、校本課程的評價
1、學生學習評價:問卷調查
2、學習效果評價:信息反饋
3、課程評價體系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9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fā)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效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課程開發(fā)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fā)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開發(fā)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課程,以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個性特長。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為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學科素養(yǎng)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中華經典的博大精深、數學思維的靈活創(chuàng)新、英語情境的生動有趣,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提高人文素養(yǎng)。
2、通過生活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術和禮儀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過藝體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發(fā)展特長,樹立自信,豐富精神生活,實現全面和諧發(fā)展。
三、基本結構
以校本課及活動小組為載體,確立以下三類內容,每學期視環(huán)境、師資等具體情況添減部分內容。
1、學科素養(yǎng)類——經典誦讀、英語口語、習作、數學思維
2、生活技能類——折紙、生活勞技、生活禮儀、法伴我成長
3、藝體技能類——舞蹈、聲樂、器樂、兒童畫、裝飾畫、國畫、剪紙、書法、十字繡、橡皮泥、陶藝、圍棋、武術、乒乓球、田徑等
四、實施原則
1、現實性原則:充分考慮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及學生發(fā)展狀況,兼顧學校其它方面因素確立校本課程開發(fā)目標時。
2、基礎性原則:以全面發(fā)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3、發(fā)展性原則: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著眼于開發(fā)學生的潛力,以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為目標。
五、保障機制
(一)成立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戰(zhàn)元川,全面負責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梁娟、王成芹,確定校本課程開發(fā)內容,具體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成員:呂壯君、劉洋、丁春鋒、畢圣杰、邵娜、曲春賢、于宏偉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編委:王成芹、呂壯君、于愛芳、苗文靜、谷靜、高娃、高濤、欒魯華、曹正、鄭曉峰、紀水英、韓杰、曲春賢。
六、實施過程
(一)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1)采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標準》等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并用大教育觀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2)多方合力,共同協作。教導處負責制定整體方案,審議課程綱要、教材、學科評價體系,負責過程管理、分期工作計劃、檢查實施、培訓指導等工作;總務處負責課程開展所需的物質保障,協調資料的征集和保養(yǎng)、場地的建設,場地活動的設施供應等;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紐帶作用,取得家長的幫助與支持,挖掘家長資源、社區(qū)資源,使校本課程融于生活、融于社會,促進孩子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二)認真落實課程目標
1、校本教師針對學校已有的校本課程資源,依據學生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及時交流反思,不斷完善內容,豐富課程體系。
2、任課教師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按時上好校本課,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3、每學期以年級組為單位,至少開展校本課程專題研討一次,活動要有目的、有準備、有記錄、有實效;每學期末組織面向全校師生的校本課程成果展示評比一次,全面參與,形式靈活。
4、學生需要外出調查、參觀時,由分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起組織,確保師生安全。
(三)完成課程實施水平評價
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課程評價由任課教師擬定學科評價方案,教導處具體負責方案的指導審核及校本課程教師實施情況的總體評價,評價注重多元化和個體化
1、對教師的評價注重過程性
從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tài)度等方面對教師的課程方案(附件1)、課堂教學(附件2)進行評價。學校采用調查問卷(10%)、聽課記錄(20%)、檢查教師教學方案計劃及教案(20%)、博客(每月)總結(20%)、教學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實。
2、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學生上課出勤率評價,占學業(yè)總成績20%。
(2)課業(yè)完成情況評價,占學業(yè)總成績的40%。包括平時上課聽講、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的完成情況。
(3)課程結業(yè)成績,占學業(yè)總成績的40%。
學生校本課程學業(yè)總成績按A、B、C、D分四個等級
為促進學生特長的發(fā)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態(tài)度,采取觀察、考查、現場匯報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進課程有效實施。強調以下兩點:
一是組織階段性作品展覽。開展多種形式的年級、校內學生作品展覽,如,學習筆記、手抄報、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強宣傳和對學生進行及時鼓勵。
二是要有學習結果的評價,采用等級制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期結束,教師根據校本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地參與的情況,采用開卷考查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成績,給與學生充分發(fā)揮才能的機會和合理的等級成績。(見附件4、5)
以上課程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體,同時呈現合理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課程《經典誦讀》《走進威海》《名曲名畫欣賞》等重視人文熏陶和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田小學子因此洋溢著書香高雅氣質、自強創(chuàng)新品質和模范小主人風采;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及年齡特點分年級選修的橡皮泥、陶藝、折紙、剪紙等課程,遵循了由易到難,漸入內涵的規(guī)律,旨在發(fā)現和培養(yǎng)一批有興趣、有悟性的小藝術家;而在此基礎上,補充開設了二十多個興趣小組,引領孩子發(fā)展特長,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盡情飛翔。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0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fā)的課程,由學生自愿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fā)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培養(yǎng)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規(guī)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fā)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愿,自選組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
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員: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并制訂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并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guī)范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2、師資培訓。選派參加各級培訓、觀摩和講座;開設示范課、開展專業(yè)研討;學校提供相應書籍資料和網絡平臺,讓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fā)質量,學校將進一步擬定相應的校本課程管理制度:校本課程開發(fā)審議制度;校本課程評價制度;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責任制等。
五、校本課程建設的范圍
初中校本課程的設置主要有以下6個領域:
1.民族文化領域。通過誦讀和研習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詩詞、散文、政論,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等,汲取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家鄉(xiāng)的情感,增強學生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建設祖國偉業(yè)的責任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自然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自然的影響,引導學生對地理生態(tài)、動物植物、宇宙空間、資源環(huán)境、工藝技術、科學創(chuàng)造等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通過環(huán)境調查、科學普及、小發(fā)明、小制作等,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了解自然生態(tài)的發(fā)展規(guī)律,明確人與自然的關系,理解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義,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掌握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
3.社會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引導學生對經濟、政治、法律、家庭、社區(qū)、民族、國家、國際等社會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幫助學生掌握社會調查和社會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4.藝術探究領域。通過開展聲樂、器樂、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欣賞、創(chuàng)作及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的藝術愛好及特長,拓寬藝術文化視野,豐富精神生活,使學生感受藝術對人類發(fā)展的積極影響,激發(fā)對美好事物的愛好與追求,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提升藝術品位,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5.體育與健康領域。通過開展體育團隊、快樂體育、圍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動,提高學生對身心健康的認識,掌握運動與健康的知識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運動欣賞能力,養(yǎng)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健康的生活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
6.農業(yè)技能領域。結合本地特點,依據本地經濟發(fā)展需要,通過開展農業(yè)技術培訓及農業(yè)生產勞動,增進學生對農業(yè)勞動的體驗,增強科技興農的意識,提高農業(yè)生產的各種技能,使課程內容適應當地農村經濟的發(fā)展,為當地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yōu)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務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計劃的執(zhí)行。
2、學校將邀請區(qū)校本課程建設領帶小組、教研員到校指導工作。
3、每個教研組至少開發(fā)1—2種校本課程,九月份全面實施。
4、學校盡可能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5、完善管理網絡和運作流程,確保我校校本課程從少到多,從有到精,盡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師評價
⑴教師執(zhí)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⑵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guī)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⑶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⑷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案例,及時總結反思等。
⑸學校及時做好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監(jiān)控和測評工作,參與聽、評課的指導,隨時調控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實施情況。
⑹學校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并記入業(yè)務檔案。
2、學生評價
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主要是發(fā)展性評價:
一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yōu)秀學生”評比條件。
二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展現,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競賽、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yōu)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長記錄袋,記入學生成長報告冊及其它相關檔案內。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1
一、研究對象,問題來源與分析
為了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央七號文件)和《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精神,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水平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學校當前體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跳繩項目所需器材簡單、活動所需場地小,活動時間地點都可因人而異,適宜于所有的孩子參與;其次,跳繩類項目在我校具有優(yōu)良的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繩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學生的體質,輔之以花樣變化,孩子們喜歡,容易學會、樂于接受,掌握一兩項技能可以確保終身鍛煉的需要。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了:“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踐的課題。
二、研究目的
通過“跳繩項目”校本課程創(chuàng)建研究,在豐富學校陽光體育內涵,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互助共進合作精神的同時,切實做到增強學生體質,并讓學生感受跳繩帶來的成功體驗。
具體如下:
1、讓每位學生都能了解跳繩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套學校自編獨創(chuàng)的繩操;
2、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繩”技能,熟練掌握2種花樣 “跳繩”方法,并能在日常鍛煉中應用,為未來健康生活奠定基礎;
3、通過的扎實推進,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明顯提升;
4、在開展學校“跳繩”校本課程活動過程中積極探索校本化實施形式的“陽光體育活動”的策略,努力形成學校繩類體育特色文化,特色學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級跳繩項目開發(fā)研究;
2、跳繩項目實施途徑研究;
3、學生體質狀況研究前、后對比分析研究;
4、跳繩項目校本課程開發(fā)、評價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學生家長、學生、教師對學校特色發(fā)展的需求、學習、使用情況:座談、問卷、觀察、個別訪問。
2、個案分析法:通過對個別跳繩項目的開展情況的研究,找出理論依據,采取相應措施。
3、歸納整理法:搜集、整理調查、考察所得的資料,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歸納。
根據陽光體育項目相關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和研究目標的具體要求,我校的.繩類體育特色研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如何根據學生實際自編一套適合學生的、活潑有趣的繩操。
2、 不同年級跳繩項目開發(fā)研究:集體項目和個體項目相結合、基本與花樣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3、 跳繩項目實施途徑研究:課內如何確保基本技能的達成,課外如何調動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大課間、活動課、體育節(jié)如何給孩子們提供展示的舞臺,各種途徑實施的有效性;學生體質狀況研究前、后對比分析研究(前測數據與后測數據對比分析體質變化情況);
4、跳繩項目校本課程開發(fā)、評價的研究:如何在實踐中形成文本經驗、如何對項目實施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手段或方法(提煉與推廣)。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2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fā)的一門課程,是相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實施校本課程將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fā)現和培養(yǎng)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更好地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課程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基本理念
1、學生是校本課程的主體。一方面學生是課程開發(fā)的依據;另一方面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創(chuàng)造課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課程內容的范圍。
3、課程是學生通過反思性、創(chuàng)生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反思和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對象。
4、校本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chuàng)造為本,旨在改變學生的單一學習方式。
5、教師和學生不是校本課程的簡單執(zhí)行者,而是校本課程的創(chuàng)生者。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必修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可能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chuàng)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fā)、因材施教,靈活地做出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要打破課堂教學固有的模式,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擬采用以下形式:
1、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學生閱讀、棋類等。
2、集體活動式。如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體育競賽、藝體節(jié)、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等。
3、團隊式。如合唱、舞蹈、球類選項、學科競賽等。
五、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周2課時,安排在下午。
六、教學內容及目標
我校實施校本課程,要遵從我校以“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為辦學理念,構建學校豐富的課程體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師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構建學校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的課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作為“優(yōu)秀學生”的評選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小組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績優(yōu)秀者可將其成果載入學生成長檔案。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guī)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并記入業(yè)務檔案。
八、師資培訓
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是承擔校本課程的主體,依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目前師資培訓應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回校后積極輻射。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專家,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
3、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一幫一”結對互助,培養(yǎng)青年教師。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讓教師自主學習,以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九、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校本課程的基礎。任課教師要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務實鉆研學習,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資助教材的刊印,通過實踐,反饋調節(jié),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褳學校校本課程教材。教師開發(fā)教材,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調查收集學生現階段的發(fā)展基礎和差異。掌握學生現有知識、技能素質的水平,收集適應技能高低和知識多寡不同的各種活動材料,為課程選材的提供依據。
2、提供反饋資料,特別是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差錯并分析原因的反饋材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
3、組織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4、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提高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鑒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的能力。
5、發(fā)揮網絡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資源,促進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務處、政教處、電教處、教研組(備課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zhí)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校本課程的教學,邀請市教育局領導,教研室(教科所)領導和專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學者到校指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工作。
3、將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入教師工作量,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工作實績載入教師專業(yè)技術檔案。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3
一、評價的背景
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的一個特點是對現有學科知識的整合,重視對科學知識的應用。學科知識的整合一方面強調同一學科內不同知識在學習階段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強調不同學科知識學習的相互配合,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最終實現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科課程的相互配合,達到學科交融的、教學優(yōu)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學校校本課程體系的基本機制是: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條件和基礎選擇不同的校本課程,在這種拓展性、發(fā)展性的學習中,學生要更多關注某些問題,并就該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不斷產生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沖動。
二、評價的原則
發(fā)展性原則。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開設的根本目的是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的潛能,更好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展是校本課程評價的根本性原則,所有的校本課程必須明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程目標。
拓展性原則。學校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拓展和延伸,要與基礎型學科的教學密切相關但又超越通常的學科課程教學,決不能成為學科課堂基礎知識教學的變相增加。學生能否實現學科知識的拓展是評價校本課程實施成效的重要內容。
科學性原則。學校校本課程的提出和教學內容設計必須符合科學性的原則,要體現某一學科或領域的特點與規(guī)律。理科類的校本課程要盡量體現科技發(fā)展的時代特征與趨勢,文科類的校本課程要體現文化性、社會性。校本課程的設計要盡量幫助學生認識一個科學規(guī)律、自然或社會現象。
適用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必須與學生身心特點相適應,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一致,在難度上不能超越學生發(fā)展的基礎,要盡量選擇一些學生關心的當代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的熱點問題。學生的選擇是校本課程是否開設的重要基準。
廣泛性原則。教師可以選擇認為合適的任何內容用來設計校本課程,只要通過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的評審就可以列入校本課程目錄。
動態(tài)性原則。學校的校本課程是動態(tài)滾動發(fā)展的,根據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進行校本課程目錄的重新修訂,新的、成熟的校本課程不斷加入,一些不受學生歡迎或準備不足、教學效果不好的校本課程將談出,校本課程的總數量將維持在30門左右。
三、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內容
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由四部分組成:課程目標與計劃的評價;課程開設準備與投入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效果評價。四個評價部分分別在課程質量的四個控制點進行,通過控制對課程實施全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障。
1、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的意義,開設課程的必要性、現實性和可能性,通過該課程希望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這些課程目標與沭陽如東中學培養(yǎng)目標的一致程度,課程目標實現的基礎,課程大綱的科學性、適用性、時代性等。
2、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主要判斷教師開設課程的準備程度,包括教師個人的知識準備、教學資料的準備、教學組織與教學安排、實驗參觀調查等。以課程計劃、教學設計、講義等為主要標志性信息。
3、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評價側重了解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對學生的評價側重了解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學校組織同行專家聽課,對學生進行隨堂問卷調查等。
4、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主要是了解課程實施以后是否達到了原來設計的教育目標,還存在哪些偏差,為此下一輪應當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徑是考試完以后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征詢專家、同行教師、教學管理部門的意見等。
四、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指標體系
1、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
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主要用于校本課程的立項,只有通過該項評價的校本課程才能獲得正式的立項,只有通過立項評審的校本課程才能列入學校校本課程計劃。
2、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
課程準備與課程投入評價是為校本課程開設服務的,這是開課的必備條件,立項的校本課程只有通過此項評價才能被正式排入學生選課表中供學生選擇。
3、課程實施過程評價
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是對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這樣的實施過程包括了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參觀、實驗等均包括在內),評價集中在教師“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在校本課程投入和準備一定的情況下,影響教師“教”的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影響學生校本課程“學”的主要是學習情趣、課程教學與學生經驗、體驗的聯系、教師的教學管理激勵等。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結果可以用于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的考核。
4、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
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主要是了解校本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評價需要與校本課程設計的目標聯系在一起,根據學校課程的總體設計,學校校本課程的開設主要是發(fā)展學生的潛能,要對國家課程進行拓展,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校本課程的課程實施效果評價主要是評價本門校本課程的目標達成度、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學生的滿意度、其他方面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等。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4
一、課題的提出
從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入手,讓學生從小學會做人,學會交往,學會做事,是我們上個學年實施《小學生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省德育課題,對我校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新探索。該課題得到了華南師范大學鄭航博士、《小學德育》雜志王清平主編、區(qū)科研室馮毅、曾秀華主任、容桂教育組胥執(zhí)純老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我校在前一階段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師們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了循序漸進、更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具有連續(xù)性、完整性的教育訓練,也為了拓展更加廣闊的教育空間,我們擬將“文明禮儀教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進行開發(fā)、進一步完善,確定以“家庭禮儀”、“校園禮儀”和“社會禮儀”為主要內容,從一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漸進的文明禮儀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帶入現代文明(良好人際關系)的殿堂,以此促進我校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養(yǎng)成文明的校園風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取得更可喜的階段研究成果。
二、理論依據和研究意義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學校的特色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個性特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們期望通過新理念的教育、新視角的禮儀課程教育,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學校實際的禮儀教育新途徑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我校地處環(huán)境復雜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區(qū)中各類閑散、外來人員多,難免對學生的精神風貌起負面影響。在學校,有的同學任性散漫,唯我獨尊,學生在與教師交往時缺乏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在社會或家庭中,怎樣尊老愛幼,怎樣與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樣著裝,怎樣待客做客,怎樣遵守社會公德等等顯得比較薄弱。因此,開設文明禮儀教育課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課題的界定
禮儀課程是通過傳授禮儀知識,培養(yǎng)學生文明素養(yǎng)、養(yǎng)成學生良好禮儀行為的課程,是一門通過模擬生活情境,實現學生文明禮儀知、情、意、行的統一的課程。
四、課程目標
總目標: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修養(yǎng),展示他們學習禮儀、實踐禮儀的風采,著力塑造講文明、重禮儀,團結友善、樂于助人的南環(huán)學子形象,提升我校學生的整體素質。
具體目標:教會學生必要的禮儀知識,并通過動作行為和言語行為,在對自我,對別人兩種對象,在學校、家庭和公共場所三種場合,在衣、食、住、行四種生活內容的多維領域中習得和運用禮儀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個精神飽滿的、情緒愉快、人際關系協調、言談舉止受人歡迎,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yǎng)的人。
五、課程的內容
課程內容包括三個單元:“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課程內容雖然分為三大單元,但具體實施時可根據實際情況交叉進行。)
1、“校園禮儀”(此單元為1—2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學會請教學會商量學會傾聽學會勸阻學會合作學會感恩學會師生間的禮儀……
課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園常規(guī)禮儀,使同學之間能夠以禮相待,和睦相處,團結協作,互助互愛;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間交往自然親切,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校貌。
2、“家庭禮儀”(此單元為3—4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做客禮儀迎賓禮儀待客禮儀祝賀禮儀邀請禮儀服飾禮儀睦鄰禮儀敬親禮儀……
課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規(guī)禮儀,上、下代人加強溝通,消除代溝,享受溫馨、美滿的家庭生活。
3、“社會禮儀”(此單元為5—6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問路禮儀乘車禮儀購物禮儀影劇院禮儀交通禮儀網訊禮儀外出禮儀……
課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會常規(guī)禮儀,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中,讓自己處處受到歡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會生活充滿快樂,從而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
通過三個單元的禮儀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熱愛生活、感恩父母、老師、學校、祖國,樹立遠大目標和增強自信,做文明有禮的南環(huán)學子。
六、課程的實施
禮儀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學習基礎,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將“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三個單元交叉進行,各年段分別有重點。每一個單元都是以“交往禮儀”為切入口,以發(fā)動學生家長積極參與研究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題。
1、專項課程設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個課時上禮儀課。教師通過課堂主陣地,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明禮儀教育,使學生粗通禮儀知識,引導他們親身體驗,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從整體上讓學生的文明禮儀風范得到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一般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2、學科滲透。各科教學之中繼續(xù)滲透文明交際禮儀的知識,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
3、課外實踐:①調查走訪:走訪賓館酒店、商場超市等服務性強的單位,學習有關禮儀知識。②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通過上網、上書店及圖書館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拓展知識。③競賽展覽:舉行邀請函設計活動、感恩語言描繪活動、手抄報評比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鍛煉能力。④角色體驗: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員”、“小小服務員”“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導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禮儀規(guī)范。
七、教學原則
主體性原則:滿足小學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開放性原則;借鑒各種教育理論,吸取百家之長,突破那些束縛學生個性、阻礙學科溝通和開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經地義實則毫無意義的“教學規(guī)則”,構建靈活、高效、有序的教學規(guī)范。
實踐性原則: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給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其才華,培養(yǎng)其能力。
合作性原則;倡導寬松、民主、開放的合作氣氛,使師生的活動處于協調和諧的狀態(tài),倡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發(fā)展自我。
活動性原則:通過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養(yǎng)成文明禮儀習慣。
趣味性原則:通過有趣的情境模擬,教會學生禮儀知識,讓學生在歡樂中學做文明人。
靈活性原則:對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的'教育內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要靈活掌握。教師對同一年齡段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個別輔導。
八、課程評價
評價內容以目標為依據,引進學生評價主體,引發(fā)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感,特別強調評價的“多元化”與“過程化”“動態(tài)化”這三大主題。
1、評價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緯度:
⑴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可以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qū),分別對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區(qū)的勞動禮儀、交往禮儀、交通禮儀作出評價;
⑵評價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調查、訪問、報告、情景模擬、編導表演等對學生禮儀的修養(yǎng)進行亮分;
⑶評價內容多元化——涵蓋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及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獨到性等方面。
2、注重“過程化”評價
教師用于評價學習過程檔案的標準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數”(是指采用定量計算的方法,即搜集數據資料,用一定的數據模型或數學方法,做出定量結論的方法)與“質性的評論”(指對不便量化的評價對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價值判斷);從理想的角度看,應該有與被評價學生對應的參照標準。如:其他同年級的學生、學生過去的表現、在禮儀方面具備表率作用的社區(qū)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動態(tài)化”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是為了激勵和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因此,我們須注重建立動態(tài)評價機制,應該做好如下兩方面的工作:
1、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應當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及時發(fā)現、發(fā)揮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評價。對學生獨創(chuàng)性的思維、見解要加以肯定、贊揚,號召大家向他學習等等。
2、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有關社區(qū)人員,對《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的實施情況要給予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等等。學校、教師要重視來自聽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完善與實施。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5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利用我校國家級課題《學校文明禮儀普及教育與提高學生素質》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生守則(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修訂)》,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實改變目前師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儀表不端正的不良行為習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中學生文明禮儀素質,提升華杰雙語學校師生的文明形象,建設和諧團結向上的人文環(huán)境,現制定我校文明禮儀教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二、活動意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文明禮儀教育以滿足學校需要為切入點,以服務學生主體健康發(fā)展為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教育作用,遵從德育教育從認知、自覺規(guī)范到行為自律的教育過陳,積極開展德育實踐,對于學校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活動內容
在我校進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相處”,教學生學會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具有現代文明內涵的社會生活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具有高雅、得體、大方、文明的.涵養(yǎng),它包括文明行為、文明習慣、文明語言、文明衣著,禮貌修養(yǎng),乃至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等。我們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貫穿于整個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一)學習禮儀
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知識,通過自學我校的《文明禮儀行為規(guī)范》校本課程,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二)實踐禮儀
讓每個學生都廣泛參與到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中來,在參與和體驗中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范者。各班級開展系列活動,促進禮儀學習,評選文明禮儀標兵。
(三)展示禮儀
通過開展校園禮儀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講身邊發(fā)生的禮儀故事,評選班級各項“禮儀之星”活動,展現學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的階段性成果。
(四)宣傳禮儀
通過校本課程培訓文明禮儀宣傳員,面向家庭、社會進行社會禮儀知識的宣傳,營造手拉手、共創(chuàng)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
四、活動安排:
以校園禮儀為重要內容,以校本課程為線索,以禮儀、禮貌、禮節(jié)教育和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重點,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尊敬師長;主動問好;把紙屑扔進垃圾桶;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等方面的禮儀行為。我校要依托學校文化建設的平臺,策劃、養(yǎng)成、固化學校文明禮儀,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富有學校特色的文明禮儀規(guī)范。
第一階段(10月份):學習禮儀知識,向不文明行為告別
1、各班組織開展“學禮儀、講美德,做文明學生”主題班團會,進行大討論,有計劃開好校本課程。
2、開展“讀百家箴言,摘禮儀佳句”的讀書活動。組織學生網上或書報雜志等收集相關資料,各班整理并編寫出校本課程學習體會。
3、年級組織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和表彰。
4、舉行“校園不文明行為圖片展”
5、舉行“中華傳統美德”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從文明的意識上對學生進行根本性的滲透。
6、全校各班舉行“文明承諾一句話”活動,全校師生針對文明行為的某個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諾,寫下來在全班公布,師生、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監(jiān)督。
第二階段(11月份):體驗禮儀內涵
1、舉行一次校園禮儀知識競賽活動。
2、進行一次“文明禮儀手抄報”大匯展。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會禮儀內涵,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
3、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踐行活動。
①、從最簡單的坐立行、語言、體態(tài)語言等方面入手開展“文明舉止伴我行”活動;
②、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愛伙伴入手開展“尊長互敬伴我行”活動;
③、從學文明用語、說文明話入手開展“文明用語伴我行”活動;
④、從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上健康網入手開展“文明上網伴我行”活動;
⑤、從日常生活中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入手開展“文明習慣伴我行”活動。
引導學生從學校、家庭踐行禮儀開始,然后擴大到社交禮儀,在此過程中做到躬行、內省,全面提高文明禮儀素養(yǎng)。
第三階段(12月份):收獲禮儀習慣
1、組織各年級分主題討論校本課程學習體會。七、八、九年級討論主題分別為家庭禮儀、學校禮儀和社交禮儀。
2、開展“禮儀之星”評選活動。我校將評選出學期和學年度的“禮儀之星”,并在學校宣傳欄展示“禮儀之星”的先進事跡,以榜樣力量來感化、激勵學生。
3、開展“禮儀之星”表彰、聯歡會。表彰在本次活動中獲獎的班級及個人,并收集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篩選編排成節(jié)目,組織全校師生觀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組長:柏萍
副組長:楊國詩
成員:單進清、楊泗亮、杜軍方、趙峰、劉洪、謝佃春、劉保、張家成、李躍文、楊緒兵
2、充分發(fā)揮校文明督導崗的監(jiān)督作用,各班堅持文明禮儀日查日報制度,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
3、組織力量,開發(fā)校本資源,編撰出《華杰雙語學校文明禮儀教育讀本》(初稿),并在總結禮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和完善,以指導師生的文明禮儀行為。
六、活動要求
1、加大宣傳力度,創(chuàng)造濃厚的輿論氛圍。通過倡議書、廣播站、宣傳欄、班團隊會、國旗下講話等多種形式將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宣傳到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學生,并爭取家長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禮儀教育要長抓不懈,寓禮儀教育于各項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寓禮儀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抓好養(yǎng)成。各年級、各班一定要強化學生禮儀訓練,落實校本課程的開設,讓文明禮儀成為學生的習慣。
3、加強師德建設,教師要學會“四個一”,即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好話回應、一雙眼神鼓勵、一顆愛心相待。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表率,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
4、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校實施方案,結合班情,擬定出自己班級實施的具體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樣,凸現特色。要作好記錄,每階段有一份主題活動設計及活動后的感想。要設立“文明禮儀監(jiān)督崗”,加強日常文明禮儀行為的監(jiān)督。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0-18
跳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6-15
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方案07-21
書法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2-05
足球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1-22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9-29
2016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9-17
中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1-10
小學跳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6-09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