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實施方案(3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社區實施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社區實施方案1
扶貧幫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司法行政機關以實際行動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引導、扶持幫扶對象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根據《攀枝花市扶貧開發規劃20xx—20xx》的相關要求和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安排部署,結合司法行政職能,現就我局20xx年度定點扶貧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定點扶貧幫村工作的指導思想
定點扶貧幫困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為重點,通過發揮本單位、本部門職能優勢,采取智力的、科技的、經濟的、科學的方法和措施,牢牢把握“奉獻愛心,共建和諧新村”這一主題,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幫助定點幫扶對象解決他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定點扶貧幫村工作的原則
在定點扶貧幫村工作中,應堅持發揮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職能作用,本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錢出個好主意”的原則,以實際行動,努力落實黨的富民惠民政策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解決定點扶貧對象的實際困難,把扶貧幫困工作落到實處。
三、定點扶貧工作的對象
定點幫扶對象: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貧幫困規劃和指示要求,以市扶貧辦下達的具體扶貧點和單位進行扶貧。
四、定點扶貧工作的主要內容
根據攀委辦函〔20xx〕14號、攀扶貧辦函〔20xx〕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局的職能優勢和鹽邊縣漁門鎮十村的實際情況,擬從以下幾方面對幫扶對象進行定點幫扶:
1、由局領導帶領局扶貧幫困小組成員,深入扶貧幫困村進行實地調研。主要是摸清基本情況,特別是掌握低保戶、孤寡老人、病、殘人員和失學兒童等情況,了解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使扶貧幫困工作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2、簽訂幫扶協議。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與幫扶對象充分研究協商,擬定幫扶協議。幫扶協議一旦形成,并經雙方確認簽字后,則按協議條款逐條加以落實。
3、幫扶工作的重點。一是提供智力支持。要結合司法行政工作自身實際,加大對幫扶對象智力支持的力度,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學文化、學科學、學法律。在五·五普法期間,我們要經常對幫扶對象進行法制宣傳教育,采取一定的方式,結合當前農民群眾的實際情況,以給他們上法制課、贈送法律書籍和音像制品的方式,教育群眾學法、用法、守法;以外出務工農民工中取得成功的人士為典型事例,大力宣傳農村勞動力轉移是當前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一條重要途徑;以宣傳學文化、學科學為重點,引導農民群眾打破傳統的種養殖模式,學會科學種田、科學養殖,千方百計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實現幫扶對象經濟收入有較大的增長;以運用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手段,解決好幫扶對象的各類矛盾糾紛,無償為他們提供公證、律師及法律援助服務,達到建設和諧、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二是提供經濟支持。盡管目前司法行政經費有限,但我們要千方百計克服一切困難,為幫扶對象著想,積極籌措扶貧資金,盡最大努力給予他們經濟上的支持。本年度我們要在上年度扶貧資金的基礎上有所增加。扶貧資金的來源:采取行政擠一點,協會出一點,職工個人捐一點的辦法。在春節期間,向特困家庭提供一定的實物支持,鼓勵單位職工捐款、捐贈衣物和其他用品。市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根據扶貧對象的實際情況,提供一些他們緊急所需的物資。
農村社區實施方案2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三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建立扶貧幫困長效機制,確保困難群眾真正得到關心和幫助,經街道黨工委研究決定,制定虹橋街道20xx年幫扶困難群眾實施方案。
一、成立虹橋街道幫扶困難群眾領導小組,明確幫扶困難群眾標準,對社區低保、低收入家庭困難情況進行排摸和分類,制定幫扶標準,對低保戶、低收入家庭患重大疾病產生的醫療費超過該家庭收入的,即可納入幫扶范圍,增強幫扶工作的可操作性;同時開展項目幫扶,緩解困難家庭子女高中、大學階段的就學困難。構建三級工作網絡,按照“個人申請、公正評估、集體評議、共同幫扶”原則,建立由社區居民代表、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組成的社區扶貧幫困評估小組,分別負責困難對象發現、評議、調查、審核、上報等工作。
二、做好“一幫二”、“一幫一”、“二幫一“扶貧幫困工作,即:黨員領導干部每人聯系2戶貧困居民;普通黨員每人聯系幫扶1戶貧困居民;非黨員干部每2人聯系幫扶1戶貧困居民。要定期走訪,為所幫扶的貧困居民辦事實,有實效,制定個人幫扶計劃,有幫扶情況記錄。
三、建立社區單位長期結對幫扶工作機制
轄區各單位開展“扶貧幫困獻愛心”活動,單位采取與貧困居民“手拉手,結對子”的'方式,結合貧困居民生活實際適時開展捐資助學幫扶就業、就醫、幫助解決生活困難等活動。
四、建立扶貧幫困考核機制。把扶貧幫困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轄單位精神文明考核依據,對扶貧幫困工作扎實,取得實效的單位給予通報表彰,對領導不重視,工作不扎實的給予通報批評,并將黨員領導干部扶貧幫困情況列為年度考核,評先評優重要參考。
農村社區實施方案3
一、土地結構
社區整合的5個行政村共有耕地12834畝,其中姚凹3625畝,伯樂2119畝,北陳2221畝,煤窯3369畝,瓦店1500畝。5個行政村原村莊占地面積3587畝,其中姚凹1263畝,伯樂705畝,北陳545畝,煤窯503畝,瓦店571畝。社區規劃占地面積805畝,規劃發展預留用地280畝,可節約土地2502畝,節地率為69%。
1、節約的村莊建設用地指標具體流向:(1)在社區南、北的一般耕地調整出800畝建設用地發展工業和倉儲物流業。其中,工業園區500畝,倉儲物流園區300畝。(2)節約出來的350畝用地指標漂移到縣城,用于商住開發;(3)節約出來的850畝用地指標漂移到產業集聚區。剩余502畝指標作為鎮后續發展用地儲備。
2、耕地變化情況:該社區遷并五個村現有耕地12834畝,社區建成后節約土地2502畝。除在社區南北調整800畝發展工業和倉儲物流外,新增耕地1702畝,該社區實際耕地變為14536畝。
二、資金結構
社區建設共需資金5.19億元,其中住房投資3.68億元。社區安置辦法是:以宅基地上的合法建筑為基礎,結合人口,采取房屋安置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獨立單戶宅基地內磚混結構建筑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據實置換社區房屋;超過200平方米,且人均超過50平方米的,對200平方米內予以房屋安置,200平方米以外的貨幣補償。群眾宅基地內的其他附屬物,補償標準參照市政府【20xx】年9號文件所定標準執行。社區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投資2370萬元。建設資金來源主要采取政府主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社會捐助等方式解決。
1、住房資金來源:
(1)建設用地指標漂移:21100萬元
350畝用地指標漂移到縣城,用于商住開發,按每畝60萬出讓,扣除群眾補償和上繳部分,可得收益18550萬元;850畝用地指標漂移到產業集聚區,按每畝3萬元,可得收益2550萬元。共21100萬元。
(2)農民創業園用地報批市縣兩級收入返還:6440萬元
農民創業園800畝用地中,預計600畝出讓為國有土地,畝均返還10萬元;200畝為集體建設用地,畝均返還2.2萬元。共6440萬元。
(3)群眾自籌:18858萬元
全部用于住宅投資,人均投資1.57萬元,戶均投資5.96萬元。最終每戶需自籌的資金數額,根據其現居住房屋拆遷補償額和所選戶型狀況分別算賬。
2、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資金來源:按照“四配套”即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商業服務設施配套;產業、創業、就業項目配套的標準籌措。
(1)村集體投資:170萬元。主要用于社區文化廣場、大舞臺等基礎設施。
4、政策支持和政府補助:2900萬元
其中鎮財政投入600萬元,縣財政投入1100萬元,市級補貼1200萬元。
5、市場運作:8090萬元
社區供氣、供電、幼兒園、網絡通訊等經營設施及商業設施采用市場運作模式,引進開發商投資建設。
6、社會捐助:260萬元
由13家企業聯合捐助260萬元,用于老年公寓等設施的建設。
以上合計57818萬元,多余5841萬元,主要用于對群眾房屋安置以外附屬物的補償。
三、產業結構
合并的5個村共有土地16421畝,除社區占地805畝和預留發展用地280畝外,還有土地15336畝,產業規劃如下:
1、在社區南、北的一般耕地調整出800畝建設用地發展工業和三產服務業。其中,工業園區500畝,除姚凹村原有的企業雪云面粉、海科機械外,當前正在建設的有洛陽萬香園食品有限公司、洛陽鑫鑫勘測工具廠兩個項目。已經簽訂投資意向、下步入駐的有洛陽機車車輛配件公司(占地240畝)、江蘇科達電梯公司(占地80畝)、中州環保設備制造項目(占地40畝)、洛陽銳安數控機床公司(占地25畝)。物流園區300畝,圍繞交通區位優勢,已經與美的公司達成意向,占地300畝建設美的家用電器洛陽倉儲物流園區。
2、西南部姚凹村2900畝作為洛陽餐飲集團蔬菜種植供應基地,同時利用荒溝配套發展農家樂生態旅游區200畝;
3、由洛陽金羽禽業有限公司、孟津農旺奶牛養殖合作社、孟津華盈養殖合作社在姚凹村建設奶牛、雞、生豬養殖示范基地,占地400畝;
4、東北部由河南華甸農業公司連片種植牡丹、花卉等550畝,洛陽森源苗木公司連片發展苗木480畝,伯樂翠森苗木花卉公司發展苗木、花卉380畝。西北部由姚凹健標種植業合作社連片種植核桃920畝。共2330畝。
5、東部由鴻發種植合作社、瓦店種植合作社與洛陽農科院合作建立優質良種培育基地5600畝;與洛陽雪云面粉公司合作建設糧食高產方3306畝。
四、就業結構
該社區現有勞動力5625人,就業安排如下:
1、創辦小微企業30個,210人;
2、發展個體工商戶120家,從業人員260人;
3、常年外出務工1200人;
4、到本地企業、物流園區務工人員2605人;
5、從事農業合作社及優質良種培育、蔬菜、苗木花卉、林果業的農業工人1000人。
6、從事規模養殖業120人。
7、三產服務從業人員150人。
8、新型農村社區服務人員80人。
五、收入結構
社區居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創業收入、務工薪金、流轉租金和國家惠農補貼。
1、創業收入:
小微企業每個年收入15萬元,共450萬元;個體工商戶年均收入35000元,共420萬元。
2、薪金收入:
外出務工及本地企業務工人員3805人,人均年收入21600元,年務工總收入為8218萬元。
從事高效農業、養殖業的農業工人,人均年收入14400元,年務工總收入為1612萬元。
從事三產服務業,人均年收入14400元,年務工總收入為216萬元。
新型農村社區服務人員80人,人均年收入12000元,年務工總收入為96萬元。
3、租金收入:
該社區預計流轉土地15000畝,按照每畝市場價格1100元計算,可得租金1650萬元。
4、國家惠農補貼:人均123元
根據國家現有惠農補貼政策,每畝年補貼99.49元,可得補貼資金127.68萬元,人均123元。
綜合創業、薪金、租金及惠農補貼等,考慮人口自然增長因素,至20xx年,該社區人均年收入達到12299元,比20xx年(7112元)增加5187元,年均遞增14.7%。
5、人均支出情況:據測算,群眾入住新型社區后,年人均消費支出將由目前的5400元增加到9500元,增加了4100元。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長幅度,居民入住社區后,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
六、財產結構
1、合并后的新型農村社區,按照“三不平”、“三不變”的原則,對合并前的集體資產和收益的分配方式保持不變。置換的土地收益中,按村實際分別核算,集體留有10%,征得群眾同意后,主要用于社區管理和物業補貼。
2、伯樂、北陳、煤窯、瓦店等四個村入住社區所占姚凹村的土地,按人均核算后,占一還一。
3、財產結構。群眾入住社區后,有三種房產保障途徑:一是免費為其辦理集體土地證和房產證,目前已辦理258戶,房屋可出租、繼承、贈予,在社區居民之間可交易、轉讓。二是如需進入市場交易,需補繳20%的土地出讓金,辦理國有土地房產證。三是根據群眾意愿,房產直接進入市場,辦成完全的.大產權,可繼承、贈予、抵押和上市交易。
七、保障結構
群眾入住社區后,享受兩類“三保”,即城鎮和農村兩類低保、醫保、社保。我們提供了城鎮保障和農村保障兩套標準供其選擇(1、農村保障標準:社保,基礎養老金每月60元,根據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進行測算,60歲時領取;醫保,個人年繳費50元,上級補貼240元,最高報銷15萬元;低保,分92、72、52三個檔次。2、城鎮保障標準:社保,基礎養老金每月60元,根據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測算,60歲時領取;醫保,個人年繳費150元,上級補貼200元,最高報銷28萬元;低保,以家庭為單位,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40元的,按實際差額數發放),就高不就低,讓居民享受最高標準。
八、功能結構
社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四配套”的標準規劃建設。
一是基礎設施配套。按照“八到位”的原則進行規劃,即道路設施到位,供水排水設施到位,供氣供暖設施到位,垃圾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和公廁建設到位,綠化美化到位,亮化設施到位,網絡通信設施到位,供電設施到位。
(1)道路硬化:社區內規劃主、次干道及宅前路共計約7000
米。主干道紅線寬度20米,路面寬度12米;次干道紅線寬度12米,路面寬度8米;宅前路路面寬度5米。總投資約500萬元。
(2)環境美化:社區規劃街心花園1個,休閑健身場3處。建筑布局有序規范,突出生態優勢,提升人居環境。
(3)生活凈化:社區內規劃有完善的供水體系,投資約200萬元;規劃有完善的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投資約200萬元;規劃多處垃圾收集點,1個垃圾中轉站,投資約30萬元;規劃有完善的供氣體系,投資約120萬元;設置公共廁所5座。
(4)園林綠化:本著美觀實用的原則進行規劃,社區規劃綠化面積約12.5萬平方米,綠化率30%,投資約180萬元。
(5)路燈亮化:社區內主次干道規劃風光互補路燈約150盞,投資約150萬元。
二是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進行規劃建設,具體如下:
(1)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規劃在社區二期工程前排西側,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
(2)社區文化中心:規劃在社區服務中心內,建筑面積100平方米。
(3)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規劃在社區二期工程前排東側,建筑面積500平方米。
(4)社區學校:社區小學規劃在二期工程北側,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規劃6級24個班。
(5)幼兒園:社區幼兒園規劃在二期工程北側、三期工程中部各1所(各9班),總建筑面積20xx平方米。
(6)體育健身場:規劃三處,一處文化廣場,兩處體育健身場,總占地面積11322平方米。
(7)老年公寓:規劃在社區二期工程西側,按照每戶40平方米的標準,共100套。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
(8)公交站點:規劃在連霍高速北側,洛吉快速通道兩側各1處。
(9)停車場(庫):基本實現每戶1個車庫或車位。
(10)警務室:規劃在文化廣場北側,在現有警務室基礎上加以升級改造。
三是商業便民服務設施配套。社區一期工程東南側規劃商業便民服務區一處,主要安排商業、郵政、金融網點等;社區二期工程前排臨街規劃為商鋪;洛吉快速通道以東規劃綜合商業購物中心1處;臨洛吉快速通道住宅樓一、二層及社區三期工程主干道兩側住宅樓底層全部規劃為商鋪。商業設施總建筑面積76787平方米。
四是產業、創業就業項目配套。為強化新型農村社區的產業支撐,在社區周邊同步規劃總占地800畝的“農民創業園”,鼓勵、支持社區居民創業,帶動就業,解決社區居民的收入保障問題。
九、管理結構
在社區的社會組織管理上,要做到“五同步”:
一是同步進行村級組織向社區組織模式的轉換。要建立社區黨工委和管委會,作為鄉鎮黨委政府的派出機構。經縣政府批準,目前姚凹村已經完成了村改居,下步其他四個行政村逐步入住社區后,保留原行政村村名,村黨支部改為社區黨支部,村委會改為居委會,進行一系列的管理和服務。
二是同步完成社區群眾的身份轉換。對入住社區的群眾,在尊重其意愿的前提下,加快實現村民向城鎮居民的身份轉換。
三是同步完成村集體經濟向股份制經濟的改造。對社區門面房、土地經營收益,要通過討論確定拿出適當比例作為集體資產,確保社區有錢辦事。
四是同步建立健全社區群眾組織。要充分發揮各類行業協會在團結、動員群眾中的積極作用。并探索成立社區居民理事會、監事會,協助組織實施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
五是同步開展社區群眾綜合素質培訓。逐步提高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改變日常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和諧的社區新秩序。
十、建設進度
1、社區一期工程于20xx年底已完工。完成投資3500萬元,老宅還耕土地600畝,建成了占地50畝的姚凹新型農村社區一期工程。有五層住宅樓13棟,共365戶,戶型為三室一廳,平均面積123平方米。同時,投資建成了文化廣場、新型社區大舞臺、村中心小學。小區內水、電、路、通訊、網絡、閉路電視等設施齊全,實現了“綠、亮、凈、美、暢”。
2、社區二期工程正在緊張施工。去年省九次黨代會后,我們立即啟動了二期工程,占地62畝,投資8000萬元,建設六層住宅樓18棟、共594套,同步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中心、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幼兒園、污水處理廠等,今年2月份全面開工,預計10月底前竣工,年底前群眾入住社區。
3、加快啟動三期工程。三期工程計劃建設高層、小高層23棟,多層30棟,同步建設綜合商業中心,完善便民服務設施。計劃今年10月底前開工建設,至20xx年底前全部完工。
【農村社區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農村社區實施方案02-07
農村社區實施方案3篇02-07
農村社區治理實施方案(通用11篇)12-01
農村社區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精選6篇)11-21
農村社區調研報告12-10
社區環境實施方案01-07
社區消防實施方案10-27
社區消防實施方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