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04 10:55:05 實施方案 我要投稿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集合1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集合15篇)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

  為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領導,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健康湖南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對公立醫院發展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堅持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圍繞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要求,分級分類明確功能定位、具體目標、重點任務,強化工作指導和政策保障。

  堅持因地制宜。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群眾需求和改革基礎等,制定改革舉措、實施路徑和發展指標,按屬地原則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不搞“一刀切”。

  (三)總體目標。

  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力爭通過5年努力,在全省建成30家省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示范性醫院,率先形成符合我省實際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和模式,實現省域內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構建有序就醫和診療新格局。全省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例、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逐步提高,門診患者滿意度、住院患者滿意度和員工滿意度持續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牽頭開展國際國內高水平臨床研究,解決一批醫療領域“臨門一腳”和“卡脖子”問題,推動醫學進步,帶動全省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單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力爭達到1.8,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力爭達到1.5。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內,四級手術占比和技術服務性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力爭達到50%。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5級及以上。

  2.建設任務。支持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開展國家衛生健康委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質量發展醫院試點。圍繞精神、腫瘤、心血管病、創傷、神經疾病、兒科、骨科、呼吸、傳染病、婦產、老年病等重點專科方向,爭取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發揮湖湘中醫優勢,創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救援隊建設,推進陸空一體醫療轉運與救治。

  (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建成一批省級高水平醫院,提升省域診療能力,實現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力爭達到1.3,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內,四級手術占比力爭達到35%,技術服務性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力爭達到40%。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5級及以上。

  2.建設任務。依托國家級高水平醫院的技術人才支持,規劃設置若干個省級綜合性和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專科區域醫療中心。開展疑難重癥等診療技術攻關,設立一批省級多學科疑難病診療中心,啟動一批重大疾病診療技術創新項目建設。推進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全省建設50個國家級、300個省級和1200個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10大中醫優勢專科,建立規范高效的多學科協作機制。

  (三)地市級公立醫院(城市公立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每個市州至少建成1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城市三級公立醫院的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達到1.1,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內,四級手術占比力爭達到30%,技術服務性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力爭達到35%。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4級及以上。

  2.建設任務。按照網格化布局管理,組建由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本行政區域醫療水平的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醫療機構為成員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護理、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固化地市級定點醫院集中收治模式,各市州依托綜合實力強的城市三級醫院建成市級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加強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強化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推進醫防協同。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四)縣級公立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全面提升,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5%左右。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達到0.8左右,平均住院日控制在7天以內,三、四級手術占比和技術服務性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力爭達到40%。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4級以上。全省所有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實現“二甲”全覆蓋,50%的縣人民醫院、35%的縣中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

  2.建設任務。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帶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實施“強邊”計劃,支持湘贛邊界等省際邊界的縣級公立醫院建設,打造5—10個省際邊界地區醫療服務高地。實施“強基”計劃,重點建設急診急救、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兒科、麻醉、康復、精神心理和感染性疾病等11個臨床專科和中醫特色專科,補齊縣級公立醫院專科服務能力短板。實施“強鏈”計劃,依托大型公立醫院,建設一批縣級醫院緊缺人才與適宜技術培訓推廣基地,提升縣級醫院能力,推進全省醫療服務同質化。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推行終末期腎病等疾病“縣治、鄉管、村訪”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醫防融合等模式,強化縣級醫院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提升簽約服務質量。縣域內依托1家縣級醫院,完善重癥、呼吸、麻醉、感染性疾病等學科建設,建設獨立的傳染病病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堅持由一位政府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統籌協調“三醫”聯動改革,強化部門協同,落實工作保障。

  (二)落實投入責任。

  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三)強化醫療服務支撐

  1.加強臨床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建設臨床專科,重點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和中醫優勢專科。支持高等院校在“雙一流”建設中開展前沿科技創新,建設高水平的臨床學科。

  2.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建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平臺,健全覆蓋主要專業的省、市、縣三級醫療質量管理標準和控制體系。強化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降低重點病種和重點手術死亡率。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加強用藥監測與處方點評,提升臨床合理用藥水平。

  3.強化醫學技術創新。加強國家級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省科技創新計劃,重點開展腦科學、重大疾病發病機理與防治、創新藥物和高端醫療器械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轉化;加快復合手術、微創手術、介入手術、手術機器人等臨床治療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再生醫學、精準醫學、人工智能輔助醫學發展。推動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技術創新,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鼓勵商業健康保險參與特需服務,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推動醫、教、研、產結合,打造醫學科技創新應用平臺與產業鏈。

  4.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進預約診療與線上分診,推行“預住院”、日間手術服務。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開展延續護理服務。推進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市、縣全覆蓋。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

  5. 構建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采取新設或并購、重組等方式適度建設發展多院區,發生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健全中西醫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機制,提升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發揮軍隊醫院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國家生物安全防御中的作用。

  6.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加強公立醫院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推進公立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推進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融合發展。支持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推進智慧醫共體建設,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健全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推動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推行公立醫院處方流轉。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國家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人員招聘、職稱評審自主權,穩妥推進三級公立醫院自主開展高級職稱評審試點。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建立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職稱評定體系。完善崗位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公立醫院醫、藥、護、技、管人員比例和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提高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占比。公立醫院醫護比逐步達到1∶2左右。

  2.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建立健全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合理核定和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總量,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允許公立醫院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自主設立薪酬項目。落實科技創新激勵政策,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對完成、轉化該項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人員的獎勵。鼓勵推行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

  3.完善醫務人員培養使用政策。健全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推動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落實“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培訓對象培訓合格當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戶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要求。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加強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培訓和向上級醫院跟班學習,提升醫務人員能力。持續實施高層次衛生人才“2xx”工程,加大海內外高層次醫學人才引進,培養一批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和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人才、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對醫療衛生領域優秀青年人才申報省級人才工程予以適當傾斜。

  4.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價格科學確定、動態調整機制,定期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完善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政府定價和特需服務價格市場調節機制。規范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優化對技術成熟、臨床療效確切的新技術新項目和特需醫療服務項目的審核程序,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5.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推廣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推進醫療康復、慢性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按床日付費,門診特殊慢性病按人頭付費。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和中醫特色的門診、住院按病種付費管理。規范醫保協議管理,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建立健全綜合考核機制,做好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常態化管理工作。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

  (五)提高醫院運營管理水平

  1.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加強法制建設,強化公立醫院法治保障。落實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建立完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提升管理效益。

  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建立醫院全面預算和績效管理信息系統,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現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績效評價全過程的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績效約束,規范績效目標的設定、審核、監控、評價、應用,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相融合,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定期公開醫院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合同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行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

  4.強化績效考核和結果運用。健全績效評價機制,突出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改革完善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經費核撥、績效工資總量核定、醫保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作為選拔任用醫院黨組織書記、院長和領導班子成員的重要參考。

  (六)加強醫院文化建設

  1.強化患者需求導向。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弘揚人文情懷,聚焦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優化就醫流程,改善就醫環境。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開通軍人、老年人、殘疾人、孕婦等特殊群體便捷就醫通道,為患者提供預約、醫保、財務、病案、投訴等多種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探索開展醫生醫療服務滿意度評價,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

  2.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醫療衛生崇高職業精神,挖掘整理體現醫院發展歷史、技術特色、價值取向等各方面的文化特征,凝練成戰略目標、精神品質、服務理念、品牌形象、服務特色和院訓、院徽、院歌等文化共識,凝聚支撐醫院發展的精神力量。

  3.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健全保護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推進臨床一線醫務人員辦公室現代化、值班室舒適化、帶薪休假常態化。推動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宣傳表彰先進典型,提升醫務人員職業使命感。加強醫院安全防范能力建設,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全面開展醫院安檢工作,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1.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健全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落到實處。

  2.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按規定設置醫院黨組織領導職數,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特別是黨組織書記和院長。黨組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組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組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醫院黨委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

  3.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實施黨支部“五化”建設提質工程和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建設,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務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雙培養”機制。

  4.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和聯席會議制度。醫院黨組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政領導班子其他黨員成員要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四、組織實施

  (一)落實責任分工。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各級醫改牽頭協調部門要牽頭抓總,協調各部門按照分工積極配合,調整完善相關政策,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結合實際,制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和實施細則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完善督導評價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圍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工作臺賬,定期調度、動態監測,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有機結合,適時開展評估。進一步健全多元化綜合監管機制,加強醫療衛生行業作風建設。

  (三)總結推廣經驗。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加強輿論引導,強化示范引領,重點培育一批示范性醫院,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

  為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等的要求,結合《上海市衛生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滬府發〔20xx〕10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建設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功能化、人性化、智慧化醫療服務體系,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上海方案”,提高群眾和廣大醫務人員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發展目標

  立足“頂天、強腰、立地”三個層面,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三醫聯動、促進均衡”和“試點先行、分類推廣、逐步覆蓋”原則,推進公立醫院內涵式發展。布局高品質、智慧化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加快新城醫療資源配置,強化區域性醫療中心服務能力建設,優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做實分級診療。布局全球領先的健康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醫學學科,瞄準國際前沿領域和尖端醫療技術,加強科研攻關,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提升衛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成為智慧化健康服務高地。布局醫防協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力爭到xxxx年,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新體系

  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創建10家以上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含中醫),打造醫學研究高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基地和數據匯集平臺。支持公立醫院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允許引進國際最新、最先進的醫療技術裝備。試點醫院因臨床急需進口少量藥品的,經國務院藥品監管部門批準,可以進口并在指定機構內用于特定醫療目的。授予國家試點醫院國際交流合作更大自主權。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和區域布局均衡。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水平醫院通過“一院多區”建設,定向放大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推進市級優質資源向“五個新城”及金山、崇明等遠郊擴容下沉。按照“提能級、增功能、補短板”要求,著力加強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依據服務人口和半徑,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優化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加強新城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強化公共衛生服務。

  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加快建設以市級醫院為依托、區域性醫療中心為核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的醫聯體,強化資源整合,構建“管理、責任、利益、服務”共同體,創新分級診療協同機制。區域性醫療中心聚焦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向上對接市級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下輻射基層醫療機構,帶動區域醫療服務能級整體提升。

  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加快推進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臨床專科建設,支持部分公立醫院分院區建設,發生重大疫情時快速轉換功能。建立公共衛生醫療急救預備役體系,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提升市級綜合醫院、區域性醫療中心感染科綜合救治水平,支持與呼吸、消化、重癥等學科融合發展,持續提升學科能力。

  推動公立中醫醫院傳承創新發展。將市級中醫醫院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示范型中醫藥診療和研究平臺。構建中醫“區域+專科”醫聯體,建設“一區一品牌”重點基地,打造服務應用型區屬中醫醫院。“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間,著力建設1-2家國家中醫醫學中心、1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3-5家中西醫結合旗艦醫院、2個特色重點中醫醫院,2-3個高水平中醫特色專科醫院,打造國內領先的中醫醫療服務高地。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強公立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方位支持,實施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標準建設,打造示范性健康管理中心、社區康復中心、社區護理中心,發展社區臨床藥學服務,樹立社區中醫藥服務品牌。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拓展健康服務資源供給。鼓勵發展“互聯網+診療”模式,實現功能向社區服務延伸。

  (二)打造科創引領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新趨勢

  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專科群。加強平臺、交叉學科建設,形成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臨床研究等方面領跑國際、國內引領的優勢學科。“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間,力爭建成3-4個國際一流的臨床學科和若干臨床、中醫重點專科,培育3-4個國際一流團隊,培養若干國際知名的醫學臨床科學家。支持三級醫院與世界一流醫療機構、學術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合作,組織和參與多中心研究。

  打造高水平市級臨床研究平臺。聚焦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科技前沿領域,集聚本市優勢資源,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加快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專病數據庫、生物樣本庫等平臺設施,完善全鏈式臨床研究質量監管平臺和醫企聯動協同創新平臺。鼓勵試點醫院設立專門的臨床研究床位,開展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IIT),允許有條件的醫院按照國家要求開展自行研制體外診斷試劑試點。探索對多中心臨床研究實行倫理審查結果互認。

  大力發展高新醫療技術。面向再生醫學、精準醫學、生物治療、腦機融合等前沿領域尖端科學問題,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和設備等研發的醫工結合、產醫融合,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原創性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策略產出。支持公立醫院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臨床研究與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積極參與本市健康服務業園區建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

  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MDT)、無痛診療、整體護理等新型服務模式,支持綜合性醫院建立腫瘤綜合診治中心,實行全周期一體化管理和綜合救治。推行日間化管理、加速康復外科診療模式,鼓勵試點醫院外科微創化發展。加強臨床藥師配備和培養,支持開設藥學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推廣中醫綜合診療、針灸全科化和全鏈條服務模式,促進中西醫臨床協作攻關。支持三級醫院開展特需診療、健康管理和國際醫療服務。進一步深化拓展“便捷就醫服務”應用場景建設,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守牢醫療質量安全底線。加強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做到合理施治。推廣應用信息化處方審核和點評系統,規范臨床用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升醫院感控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健全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完善醫療服務標準和規范。深化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完善投訴機制。健全醫院評審體系,促進醫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激發數智融合的公立醫院現代化管理新效能

  健全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健全公立醫院決策機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夯實醫院運營管理部門及人員配備,建立分工明確、密切協作、高效運行的運營管理體系。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醫保基金使用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報告、第三方審計和信息公開機制。優化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突出規范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有效防范各類風險。

  建立分層分類的績效評價機制。創新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引導醫務人員重醫德、重技術、重能力。優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引導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完善緊密型醫聯體績效考核體系,全面評價醫聯體運行機制、分工協作和區域資源共享、技術輻射作用、可持續發展等情況,引導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縱向流動,工作重心從治病轉向促進人民健康。

  全面推進醫療衛生數字化轉型。落實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以5G等新基建為支撐,深度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醫療服務流程再造、規則重構、功能塑造和生態新建,打造全面感知、泛在連接、數字孿生和智能進化的未來智慧醫院。推進數字健康城區建設和智慧醫療服務一體化發展,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鏈條集成優化。建立多維度病種組合評價指標體系和基于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優化公立醫院資源價值配置和運行管理。

  (四)激活“三醫聯動”系統集成的外部治理新動力

  深化人才激勵制度改革。合理制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總量和崗位標準。穩慎開展三級醫院下放職稱評審權限試點,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實行靈活的職稱評審機制。完善交叉學科和臨床研究人員崗位設置、職稱評審和晉升辦法。科學、分類設定公立醫院床人比,逐步使醫護比總體提到1∶2左右。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加大對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績效工資水平和總量核定的傾斜力度。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額內,創新實施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和年薪制等分配機制。公立醫院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獲得收益用于人員激勵不受績效工資總量限制。允許公立醫院和科研人員共有成果所有權,鼓勵單位授予科研人員成果獨占許可權。

  加強衛生健康高端人才引育。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促進醫工、醫理、醫文學科深度融合,培養“醫學+X”復合型人才和各類緊缺人才。創新現代中醫師承教育模式,加強多學科協同特色人才培養。支持公立醫院精準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高端創新型人才,落實引進所需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在落戶安居、入學就醫、稅費優惠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政策。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理順比價關系,穩妥有序實施價格調整。探索建立多層次的健康管理服務收費機制。暢通醫療新技術、新項目定價綠色通道,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完善特需醫療服務管理制度,探索對參與試點的公立醫院根據規定放寬特需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合理制定多學科診療、鎮痛、互聯網服務、上門服務等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和規范,將符合條件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總額預算管理框架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完善慢性精神疾病、康復和護理等長期住院按床日付費,探索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緊密型醫聯體為載體的按人頭付費。完善緊密型醫聯體醫保總額預算管理機制,做實“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以體現中醫臨床價值為核心,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多元復合醫保支付方式。

  有序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機制改革。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建設相關要求,嚴格執行國家及我市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做好集中帶量采購協議到期品種接續工作,穩定市場預期、藥品價格和臨床用藥,采用綜合競價鼓勵優質企業中選。針對未納入國家和本市帶量采購的藥品,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集中議價采購,構建多方聯動的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格局。

  (五)建設健康和諧的公立醫院發展新文化

  打造健康至上的行業文化。健全醫務社工和志愿者聯動服務模式,支持醫院設立患者體驗部,創建充滿人文關懷的就醫環境,打造有溫度的醫院,推進文明行業建設。加強患者隱私保護,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尊重維護患者知情權、選擇權。加強醫院健康促進工作,更好發揮健康科普“主陣地”作用,完善醫務人員開展健康科普的激勵保障機制。發展老年健康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

  塑造特色鮮明的現代醫院文化。深入挖掘提煉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名醫大家思想精髓、院訓愿景等,凝聚高質量發展精神內核。加強醫務人員人文素養教育和醫德醫風建設,培育選樹先進典型,深入開展宣傳,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度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唱響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

  營造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的社會氛圍。健全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完善醫療執業險、醫療意外傷害險和醫療責任險,保障醫務人員執業安全和合法權益。改善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合理確定其工作負荷,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暢通利益訴求渠道。完善醫務人員收入合理增長機制,探索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做好職業發展前景規劃。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管理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

  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內設機構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教育、國資等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質量評價考核制度,將黨建工作納入巡視巡察工作內容,評價結果作為醫院基層黨建工作年度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醫院等級評審掛鉤,并作為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結果的重要參考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將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重點工作,強化市、區兩級政府的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責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充分激發試點單位“比學趕超”精神,實現提質增效,爭創一流。

  (二)推動試點先行

  分類遴選改革意識強、創新勁頭足、學科基礎扎實、提升空間大的醫療機構作為試點單位,包括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水平醫院10家、示范型區域性醫療中心10家、高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家,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落實資金投入

  市、區財政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財政資金投入重點向資源均衡布局、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傾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立醫院多元投入機制,加強臨床研究、數字轉型、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醫企合作聯動。

  (四)建立評價體系

  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重點評價專科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優質資源下沉、基層能力提升、醫保基金使用、公共衛生任務落實等,評估結果應用于醫院財政投入、薪酬總量核定等方面。

  (五)做好總結推廣

  衛生健康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做好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凝聚改革共識。挖掘提煉、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3

  近日,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州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監測臺賬、責任分工,對于系統推進我州公立醫院發展,深化醫改工作,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和目的

  20xx年x月x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20xx年1月1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xx〕3號)。

  我州出臺《實施方案》,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必須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推動各族群眾健康福祉達到新水平的根本要求。困擾我州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已得到基本解決,基礎醫療衛生能力已得到明顯增強,有必要也有基礎進一步提升衛生健康發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可及性,滿足全州人民更加高質量的醫療衛生需求。三是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改革開放多年來醫院能力建設、10年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公立醫院已經到了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鍵期,必須把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放到提升質量和效率上。

  二、主要內容和任務目標

  《實施方案》分3大版塊,共24條意見:

  (一)第一部分:工作目標,高質量推進健康西雙版納建設。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傣)西醫并重,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力爭通過5年時間,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科學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進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為全州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推進健康西雙版納和“一城兩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第二部分:具體措施。分別從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四個方面共24條具體措施,明確了重點任務,細化了責任分工。24條具體措施共涉及衛健、醫保、財政、人社、編辦、發改、工信、市場監管等18家單位或部門。具體包括:人才培養、重點臨床專科建設、臨床醫學分中心、城市醫療集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升醫院信息化水平、深化人事管理、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做了詳細分工,明確各部門的具體任務,確保落實到位。

  (三)第三部分:實施保障。明確了強化組織領導、落實投入責任、加強檢測評價、總結推廣經驗四方面保障要求。

  各縣(市)、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建立全鏈條推進改革落實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三、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市)、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建立全鏈條推進改革落實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傣)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衛生防治中心、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投入傾斜和保障政策;探索創新投入模式,強化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投入保障。

  (三)加強監測評價。建立完善全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及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任務臺賬等工作有機結合,按照屬地原則,由各縣(市)結合實際分類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不搞“一刀切”。

  (四)總結推廣經驗。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4

  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秘〔2021〕120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25年,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診療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省域內就診(住院)率提高到94%以上,市域內就診(住院)率持續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更加高效,物耗成本降至50%以下;學科水平明顯提升,積極申請省級重點專科,建成5個以上省管市建重點專科;綜合能力顯著增強,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市級排名有所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擴容提標優質醫療資源。

  1.打造市級高水平公立醫院。有序擴容市域優質醫療資源,以三級公立醫院為重點,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疑難危重癥診療能力達省內同類醫院水平,推動市中醫醫院安徽省中醫醫療中心建設,打造皖北中醫醫療新高地;在市人民醫院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基礎上,爭取再創建國家培訓基地1家,可持續發展能力達省內同類培訓基地水平。到2025年,跨省就醫人次占比降低到4%左右。〔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國資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構建整合型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新院區、濉溪縣婦幼保健院新院區、濉溪縣南部次中心醫院、杜集區人民醫院新院區、烈山區人民醫院新院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醫共體牽頭醫院能力建設,濉溪縣中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標準,濉溪縣醫院爭創三級甲等醫院,縣域醫共體內建成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網格化布局建設2家三級綜合醫院牽頭的緊密型城市醫聯體,落實“五包十統一”建設要求,分工負責網格內居民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支持市級高水平醫院擴容增效,適度發展多院區,實行管理一體化、行政扁平化、服務同質化,發生重大疫情時單個院區迅速轉換功能。持續推進“千醫下鄉”工作,市縣級醫院每年安排40名人員下沉衛生院幫扶,將城市三級公立醫院以慢病為主的普通門診逐步下沉,對急性期治療后病情穩定的患者轉診到基層醫療機構,到2025年,三甲綜合醫院普通門診量減少30%以上。建設智聯網醫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互聯網醫院+醫聯體”,2023年智聯網醫院建設覆蓋各級公立醫院。〔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國資委)、各縣區政府〕

  3.完善傳染病醫療救治體系。強化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職能,建成市傳染病醫院新院區,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傳染病獨立院區達到標準,市人民醫院、淮北礦工總醫院建設或完善傳染病獨立院區,濉溪縣依托縣醫院、縣中醫院建設相對獨立的傳染病院區2個,加強我市省級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建設,提升中醫藥應急和救治能力。到2025年,全市平戰結合和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進一步完善。(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濉溪縣政府)

  4.加強專科醫院建設。鼓勵二級綜合醫院向專科醫院轉型,建成二級公立口腔專科醫院1家,推進市婦幼保健院規范化建設,打造具有“大專科小綜合”特色專科醫院,服務能力達到皖北同類醫院先進水平,到2025年達到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標準。加快市傳染病醫院新院區項目進度,爭取2022年10月份搬遷并投入使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

  5.建設特色鮮明的中醫醫院。依托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市中醫醫院中醫藥醫療保障能力,重點進行省級中醫醫療中心項目建設,縣中醫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醫院標準,建成2—4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和特色專科。(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

  6.減少跨省異地就醫。加強市內高水平醫院建設,針對省外就醫人次排名前列的病種,建設一批優勢明顯的臨床重點專科,強化醫保政策聯動,落實不同級別醫療機構之間、市內和省外之間的差別化醫保報銷政策,嚴格轉診備案管理和專項考核。〔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國資委)〕

  (二)提高公立醫院技術水平。

  7.加強臨床專科建設。“十四五”期間,如獲得中央、省級財政支持,市級財政按不低于省級補助標準支持,各承建單位按不少于1:1比例配套項目資金。積極申請省級重點專科,建成省管市建重點專科5個以上、市級重點專科20個、市管縣建重點專科10個,濉溪縣建立獨立的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推進“全市院前醫療急救規范管理年”活動,打造城市15分鐘和農村30分鐘急救圈,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規范化建設胸痛中心、卒中和創傷中心,加強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國資委)、濉溪縣政府〕

  8.創新醫學技術。積極爭取省、市級科研項目,到2025年,承擔的市級以上科研項目不少于100個,部分臨床學科達到省內先進水平。拓展院企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主要用于獎勵作出重要貢獻人員;支持臨床單中心、多中心研究,支持公立醫院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承擔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鼓勵高水平醫院開展技術攻關,及時引進省內先進醫療技術,支持醫療新技術價格立項,促進醫療新技術與滬蘇浙等高對接。〔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外國專家局)、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市醫保局〕

  9.優化醫療服務。推行預約診療服務,三級醫院門診號源網上開放比例穩定在80%以上。設置入院準備中心,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全面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臨床藥師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藥指導;加強責任制整體護理,逐步實現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逐步擴大日間手術病種范圍,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比例達10%以上,三級醫院達20%以上。(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

  10.加強信息化建設。到2025年,全市三甲醫院達到電子病歷應用分級評價5級以上,二級以上醫院達到4級以上;三級醫院院內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達到四級甲等以上,二級醫院達到四級乙等以上;三級醫院智慧醫院覆蓋率達50%。推進數據共享,“十四五”期間,實現本市公立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互認。推動市全民健康平臺與省平臺對接,推進公共衛生數據和醫療數據互聯互通,2023年,實現電子病歷和電子健康檔案調閱共享。建設市級電子健康卡卡管平臺,推進用卡環境改造,做好電子健康卡與安康碼互通互認。提升網絡安全保護,開展醫療機構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備案定級、測評和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數據資源局(政務服務管理局)〕

  (三)增強公立醫院發展效能。

  11.完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成立醫院運營管理委員會,將現代醫院管理理念融入醫院管理,常態化推進公立醫院經濟管理年活動。規范政府采購管理,推進業務管理與經濟管理融合,強化成本管控與投入產出評價,看齊長三角地區同類醫院,平均住院日、百元資產醫療收入、病例組合指數(CMI)、萬元收入能耗等指標達到蘇浙同類醫院水平,物耗成本降至50%以下。〔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國資委)、市醫保局〕

  12.健全內部控制機制。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經濟管理中作用,參與擬訂醫院中長期發展和年度運行規劃,監督經濟事項等執行,鼓勵有條件的醫院設立總會計師崗位。對經濟和業務活動的重點領域、重要事項和關鍵崗位定期開展風險評估與內控評價,強化內部決策、執行監督的制衡。〔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國資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3.落實績效考核管理。全面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導三級公立醫院參加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次達到B等級以上,考核結果作為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經費核撥、薪酬分配、院長年薪、評優評先等重要依據。到2025年,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排名中,市中醫醫院排名穩定在全省第一方陣,其他公立醫院在2021年基礎上每年提升2個位次以上。〔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國資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激發公立醫院發展活力。

  14.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實行編制保障和社會化用人相結合的人員編制制度,將社會化用人員額納入崗位基數,實施周轉池編制使用評估,合理制定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實行崗位管理。合理配備護士,科學測算護理服務成本,合理確定護理服務價格,2025年底,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培養一批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的學科帶頭人,遴選中青年骨干外出深造,選拔培養3—5名德藝雙馨的“江淮名醫”。在省級部門指導下,自主開展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不再把論文、科研項目等作為申報必要條件,突出業績評價、實際貢獻、科研誠信等。落實“兩個允許”,根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合理確定、動態調整醫院獎勵性績效薪酬水平和主要負責人年薪水平,人員支出占比達到40%以上。合理確定臨床執業醫師、其他醫務人員、行政后勤人員薪酬水平,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注重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支援基層及做出突出貢獻等人員傾斜。2022年,公立醫院全面推開主要負責人年薪制。(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5.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市級醫院大力引進高層次臨床專家團隊、博士,縣級醫院引進高水平碩士,鼓勵柔性長期引進省級以上學術帶頭人、中華醫學會專科常務委員、省級醫學會副主委以上人才,創新“星期六醫師”制度,柔性短期引進專家來淮坐診。強化政策保障,對引進的高層次醫學人才落實工資報酬、職稱晉升、安家落戶、子女入學等保障措施。各級醫院高層次人才引進,納入縣、區政府和市屬醫院考核。力爭“十四五”期間,造就一批具有省內領先水平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督查考核辦(市政府督查考核辦)〕

  16.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優化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程序,提高調整時效,開展價格專項調整和個別調整,緩解價格突出矛盾,逐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比價關系,加快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申報和新項目試行價格審核,促進新技術臨床應用。(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

  17.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開展按疾病診斷分組付費(DRG)試點,2022年完成試運行試點,2023年啟動實際付費,繼續推行精神病和安寧療護按床日付費試點,總結經驗并推廣。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按人頭總額預付政策,探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緊密型城市醫聯體“打包”付費與DRG付費方式有效銜接,加強監督考核,嚴禁挪用醫共體內醫保結余資金。實施符合中醫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濉溪縣政府)

  18.優化醫保管理改革。制定區域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付費標準,規范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全面執行國家、省藥品(耗材)集中采購中選結果,積極落實采購任務,推動集中采購擴面擴圍,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配套政策,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嚴厲打擊各類欺詐騙保行為。(責任單位:市醫保局)

  (五)創新公立醫院文化發展。

  19.堅持患者需求導向。把“以患者為中心”理念貫穿醫療服務各環節,實現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滿意的.衛生健康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20.建立關愛職工的長效機制。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帶薪休假等制度,鼓勵提供托幼等服務,設立青年學習基金,支持年輕醫務人員進修培訓。提升醫院安全秩序管理,嚴懲涉醫違法犯罪行為。(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21.突出醫院文化特色。培育單位特色文化,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救死扶傷精神,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為醫療機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六)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

  22.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市衛生健康行業黨建工作委員會指導行業黨的建設。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23.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符合條件的醫院實行黨委書記、院長分設,配備紀委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和黨管人才原則,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用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建立人才評價體系,積極推薦人選加入省公立醫院領導人員人才儲備庫。(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委組織部)

  24.提升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提升黨支部戰斗力,推進基層黨建“領航”計劃,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重大事項決策制度。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雙培養”機制,注重發展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入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凝聚“三醫聯動”合力,高位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縣(區)要明確一位政府負責同志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各相關部門對確定的重點任務和配套措施,要定期研究推進。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納入對縣區政府目標管理考核。〔責任單位:市醫改辦、市委督查考核辦(市政府督查考核辦)〕

  (二)履行政府辦醫職能。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落實對專科醫院傾斜投入。參照滬蘇浙做法,逐步提高對公立醫院財政投入,財政補助占比逐步達到滬蘇浙平均水平,公立醫院長期負債率逐步降至全國平均水平以下。〔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國資委)、各縣區政府〕

  (三)建立監測評價體系。各級公立醫院按季、按年開展自評,市、縣(區)按年對所屬公立醫院評價,公立醫院年度自評和縣區評價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鼓勵各醫院積極探索創新,及時總結經驗并復制推廣。〔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督查考核辦(市政府督查考核辦)、各縣區政府〕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5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首都發展為引領,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加強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更好服務首都功能,更好服務人民健康,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北京模式。

  (二)發展目標

  到20xx年,公立醫院分級分類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分級診療體系更加健全,醫患關系更加和諧,醫療服務流程不斷優化,醫療服務質量加快提升,在疑難危重癥診斷治療、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等方面有力發揮牽頭作用,信息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醫防協同、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更加健全。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分類分級分區統籌規劃、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有序調整中心城區醫療資源規模,規范公立醫院分院區管理,推進區屬醫院提質改建。推動優質中醫、中西醫結合資源均衡布局。提升區域醫療救治能力,重點在康復護理、精神衛生、婦幼保健、中醫藥等領域填平補齊資源缺口,推進婦幼保健院標準化建設,有序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到20xx年,優化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等10個以上醫療資源均衡布局項目,努力形成與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醫療資源布局。

  2.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非急診全面預約,推進基層預約轉診,二、三級公立醫院號源優先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完善基層預約轉診和雙向轉診工作機制。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完善腫瘤、腎病等專科醫療聯合體建設。健全“區辦市管”等合作模式,帶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鼓勵公立醫院符合條件的人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多種方式簽約服務。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優化號源供給,改善就醫體驗,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到xxxx年,分級診療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基層診療人次占總診療人次比例進一步提升。

  3.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完善傳染病救治定點醫院布局,加快傳染病專科醫院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做好輕癥方艙儲備。規劃建設北京佑安醫院新院區。加強傳染病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加快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推進有條件的綜合醫院設立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

  4.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打造中醫藥臨床服務優質品牌。推廣中醫綜合診療等模式,開展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建立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體系。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建設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建設,圍繞癌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開展攻關。到20xx年,爭創2—3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攻關50種以上中醫專科疑難病種。

  (二)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5.大力推進醫學技術創新。加強醫藥健康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轉化研究,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醫藥健康領域“卡脖子”問題,集中力量開展重大疾病防控等關鍵領域醫療技術攻關,推動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方案等的產出。加強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推進研究型醫院建設,加快醫學創新成果落地。支持公立醫院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強醫研企協同創新基地建設。落實《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完善鼓勵支持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將醫療新技術等應用納入商業健康保險保障范圍,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到xxxx年,在“三城一區”建設1—2家國際一流的研究型醫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覆蓋主要疾病領域,引領全市臨床研究高質量發展。

  6.高質量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強化現有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爭取中醫、骨科、綜合等更多國家醫學中心落地北京,加強疑難危重癥診斷治療技術攻關,推動前沿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到xxxx年,共爭創10家以上引領醫療技術提升、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醫學中心。

  7.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專科群。推動臨床重點專科全面發展,重點發展重癥、急診、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內分泌、感染、老年醫學、兒科、康復、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加快布局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學科和臨床、中醫重點專科項目。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整體提升公立醫院臨床學科水平和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到xxxx年,建成一批國家級和市級臨床重點專科。

  8.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加強互聯網醫療監管平臺和互聯網醫院建設,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加強智慧院前急救,推進院前院中聯動醫療服務。推廣多學科診療、專家團隊診療,大力推行日間手術,鼓勵有條件的醫院設置日間病房。加強老年、兒科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鼓勵開展上門護理、遠程護理等延續護理。支持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推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逐步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9.健全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臨床路徑和醫療質量管理,完善醫療服務規范,促進合理醫療檢查。健全藥學服務,推廣應用處方審核點評系統,規范臨床用藥。加強高值醫用耗材管理和規范化使用,守牢醫療質量安全底線。

  (三)提升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0.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運營管理。完善醫療衛生項目功能建設標準清單,加強項目規模和成本的管控。健全公立醫院科學決策和運營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公立醫院專家委員會和公眾參與委員會,完善治理機制。強化預算約束,構建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規范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及時防范化解各類風險。

  11.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落實國家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優化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醫療聯合體評價指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12.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進健康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應用,推行“一人一碼”數字健康管理。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支持智能醫學影像設備、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AI輔助診斷系統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護理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建設醫保電子處方流轉平臺。

  (四)倡導高質量發展新理念

  13.樹立健康至上的文化理念。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傳播科學的生命觀、醫學觀,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就醫。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鼓勵醫務人員參與醫學人文傳播。開展老年友善醫院、母嬰友好醫院和兒童友好醫院建設。

  14.打造有溫度的醫院。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強化人文醫院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三級醫院設立醫務社工部門,配備專職醫務社工。完善醫患溝通制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推動醫院做好接訴即辦工作,持續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15.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關心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建立健全醫務人員榮譽激勵機制。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加強公立醫院安防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6.完善公立醫院投入機制。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優化公立醫院財政分類補償機制,落實對中醫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康復醫院等投入傾斜政策,強化績效考核結果在財政補償中的應用。建立健全公立醫院捐贈管理制度,支持和規范公立醫院接受并使用社會捐贈。

  17.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理順比價關系,穩步有序實施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優化中醫價格項目。逐步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符合條件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18.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標準。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醫生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落實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及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分級分類優化公立醫院醫護比。到xxxx年,基本形成一支有力支撐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技術和醫院管理人才隊伍。

  19.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優化薪酬結構。公立醫院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結合本單位實際自主確定有效分配方式。合理設置體現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工資項目及工資結構比例,充分發揮各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注重醫務人員的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逐步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占比。建立健全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

  20.培養和引進高層次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強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與醫學工程等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充分發揮特設崗位的引才作用,支持公立醫院引進高水平國際化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并給予相應保障。

  21.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總額預算下,不斷完善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定額付費等多種方式并存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探索門診慢性病按人頭付費,研究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探索實施集中采購藥品醫保支付標準。研究制定符合中醫特色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廣住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將病種實施范圍擴大至全病組,到xxxx年,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或按病種付費的醫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條件的住院醫保基金支出的比例達到70%。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2.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嚴格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落實公立醫院黨委討論決定事項清單及程序,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23.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

  24.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25.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建設。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

  各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聯動配合,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二)推動試點示范

  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逐步擴大范圍,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率先突破瓶頸,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加大投入保障

  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等劃分,各區、各有關部門依規落實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重點向資源均衡布局、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傾斜。

  (四)強化科學評價

  按照屬地原則組織開展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績效評價,注重評價結果合理應用,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

  (五)廣泛宣傳引導

  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加強調研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6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要求,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強化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和公益屬性,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為重點,加強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不斷向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目標邁進,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陜西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打造醫學高峰高地。實施“秦躍計劃”,支持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積極落實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爭創呼吸、心血管、癌癥、精神等專業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爭取創建1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選擇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作用、綜合優勢突出的高水平醫院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提高各地醫療衛生服務綜合承載能力,更好滿足省域內群眾醫療服務需求,減少患者的跨區域流動。(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織密城市醫療服務網絡。發揮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含社會辦醫院、中醫醫院)牽頭作用,與其他專科醫院、康復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共同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為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醫養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23年底前,各市(區)城區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到2025年底前,城市醫療集團和網格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養結合服務覆蓋所有市(區)城區。(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筑牢縣域醫療服務基礎。以縣域就診率90%以上、基層就診率65%以上為目標,加快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基礎強、技術精、服務好的縣級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水平。到2025年,全省80%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院納入三級醫院管理。全面推進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將部分業務能力強的中心衛生院打造成縣域內醫療副中心,逐步對建在鄉村醫生自己家中或租賃其他村民房屋的村衛生室進行公有化產權建設。到20xx年6月底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覆蓋50%縣區,到2025年底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網格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所有縣(市、區)。(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臨床專科建設。針對嚴重影響全省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薄弱專科及短缺專業,提升重癥、心腦血管、呼吸(含塵肺)、消化、兒科、麻醉、老年醫學科等臨床專科能力,扎實推動省、市、縣臨床重點專科項目建設,建成省重點專科聯盟。20xx年6月底前實現縣級綜合醫院胸痛、卒中、創傷中心全覆蓋。加強針灸、骨傷、肛腸、康復等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建設10個省級以上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50個縣級中醫醫院中醫優勢(特色)專科。完善全省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強化醫療質量核心制度落實,有效提升診療規范化、標準化水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進醫學技術模式創新。建設國家級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圍繞重大疾病防控、重點人群健康保障、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等重點領域,加強應用基礎、臨床和轉化研究。聚焦城鄉居民多發病、常見病,以慢性病、地方病、塵肺病、青少年近視防控等為重點開展科學研究和適宜技術推廣。強化國家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重點中醫藥科研院所及各級中醫藥重點研究室等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開展中醫優勢病種臨床療效提升、運動康復技術應用推廣和“秦藥”開發應用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省衛生健康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加快推廣多學科診療、日間手術、無痛診療、責任制整體護理和運動促進健康等模式,積極推動無陪護病房試點。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在全省分片區建設省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提升急救效率與能力。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建設10個中西醫結合示范基地,推動腦梗死、慢性腎衰等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強化醫療機構藥事服務管理,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推進公立醫院總藥師制度落實落細。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推動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強化公共衛生職能。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適度建設發展多院區,發生重大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建設省公共衛生中心(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5個省級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支持寶雞、銅川、渭南、榆林、商洛市新建5個市級傳染病專科醫院(或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4個市級傳染病醫院,保證每個市(區)都有1所達標的傳染病醫院。縣域內依托1家縣級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加強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設置,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保障群眾就醫安全。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做實做細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全面提升公立醫院疫情監測預警和應對處置能力。(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強化人才和信息化支撐作用。實施衛生健康人才培育計劃,“十四五”期間,引進培養200名左右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中西醫人才,培養1000名左右學科帶頭人、3500名左右中青年技術骨干、10000名左右基層實用緊缺人才。加強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推動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在遠程醫療等場景應用,構建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規范管理,堅守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底線。依法開展對藥品網絡銷售環節的監督檢查,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投入責任。

  各級政府要落實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等公共服務經費。落實對中醫醫院(民族醫院)、傳染病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以及康復醫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縣級政府繼續按照編制數量將縣級綜合醫院人員基本工資70%以上和縣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基本工資100%納入財政預算。對承擔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醫院,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公立醫院新債源頭控制管理,健全完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項目及債務審批機制,杜絕違規舉債。審計機關依法對公立醫院管理使用財政資金等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合理制定并落實全省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出臺編制內外人員待遇統籌考慮的具體政策。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定向招聘政策。繼續實行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畢業生政策。“十四五”期間,每年下達招聘計劃2000名,其中不少于30%用于鄉鎮衛生院;到2025年,爭取為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招聘10000名醫學專業人才。(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持續抓好“兩個允許”政策落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原則上控制在同級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平均水平的3倍以內。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60%以上用于獎勵性績效工資。推動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和公立醫院投入政策,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建立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公立醫院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進行自主分配。允許醫院自主設立薪酬項目,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薪酬水平原則上不得超過本院職工平均薪酬水平的5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著力推進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強化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康復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培育復合型護理人才。推動中醫藥師承教育規范化、終身化和制度化,建設3-5個省級名醫傳承中心,實施多層級師帶徒項目,促進中醫診療經驗與中藥傳統技藝傳承發展。完善醫務人員職稱評價標準,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突出實踐能力業績導向,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扎根防病治病一線。(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靈敏有度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對醫療機構相關指標進行綜合量化評估,對符合調價條件的.及時穩妥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做好新增、修訂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工作,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和檢驗價格,提高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在醫療收入中的占比。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積極穩妥開展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適時總結西安市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韓城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分值付費(DIP)試點工作經驗,并在全省范圍內逐步推廣。到2025年,按DRG或DIP付費的醫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條件的住院醫保基金支出的比例達到70%。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總額付費政策,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引導醫療聯合體更加注重疾病預防、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充分發揮國家、省級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杠桿作用,激發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探索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完善醫保報銷政策,促進患者有序流動,加快形成分級診療格局。(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高醫院運營管理水平。

  1.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提高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等核心業務及人、財、物供給效率,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中的量化治療、藥品和耗材使用標準,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全省三級公立醫院于20xx年6月底前,二級公立醫院于20xx年底前,制定完成醫院加強運營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案。(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科學制定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運用預算手段開展醫院內部各類經濟資源的分配、使用、控制、考核等管理活動,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公開醫院預決算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三級公立醫院應設置總會計師崗位,其他有條件的醫院結合實際推進總會計師制度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覆蓋醫院經濟和業務活動全范圍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突出規范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建立與本單位管理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的內部控制體系,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辦事、推進廉政建設、保障事業發展。加強成本關鍵環節管控,逐步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全面開展績效考核,強化結果應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經費核撥、績效工資總量核定、醫保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同時與醫院評審評價、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以及各項評優評先工作掛鉤。建立健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考核制度,加強績效監測評價分析。(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醫院文化建設。

  1.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創建5個國家級、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辦好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建成陜西中醫藥博物館,打造陜西中醫藥文化品牌。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持續開展三秦最美醫務工作者評選表彰宣傳活動,增強醫務人員使命感、歸屬感和榮譽感。(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患者需求導向。以提升群眾就醫體驗為核心,著力解決群眾看病“急難愁盼”問題。利用“互聯網+”實現精準預約解決患者掛號難、就診時間短的問題。建立“一站式”預約服務中心,緩解就診反復排隊、等候時間長的問題。成立“服務中心”及時應答患者問題咨詢及意見反饋。合理增加車位,解決患者就醫“停車難”問題。鼓勵醫療機構引進第三方平臺投入鋪設取餐柜,達到用梯高峰時段“錯峰分流”解決患者就醫“乘梯難”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促進患者疾病健康知識的掌握。實行“一碼通用”解決就診卡卡內金額沉積問題。配備多種溫馨設施,優化群眾就醫環境。優化老年人就醫流程,提供多項助老舉措,進一步便利老年人就醫。(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健全醫療安全管理相關體制機制,加強醫院安全防范,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完善必要安檢設施。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推動成立省級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司法廳、省公安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1.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進一步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各環節。(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黨員和業務骨干“雙培養”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4.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教育、國有資產監管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組織實施

  (一)落實責任分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落實領導和保障責任。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牽頭抓總,建立任務推進臺賬,定期通報督導工作進展。

  (二)強化監測評價。建立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有機結合。各地按照屬地原則對行政區域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

  (三)總結推廣經驗。各地各部門要加強調研指導,充分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做好宣傳引導,以點帶面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7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22〕13號)等文件精神,切實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高舉公立醫院公益性旗幟,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為引領,以學科、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醫療質量、醫療服務、醫學教育、臨床科研、醫院管理提升為重點,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數為標尺,促進全市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十四五”期間,深入推進“三明醫改”經驗在荊門落實落地,全面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全力打造“荊門模式”;創建一批全省乃至全國高水平的優勢學科,建成一個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臨床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領軍人才,建成一批不同層次的高水平數智化公立醫院,形成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區域專科醫療中心、區域中醫藥健康服務中心為骨干,其他高水平市、縣級公立醫院為支點的公立醫院網絡,推動全市公立醫院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建設健康荊門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市縣兩級公立醫院共謀劃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73個,其中市級42個、縣級打包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42.82億元。建立全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庫,分批分年度組織實施。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市級層面,堅持高水平綜合性或專科醫療服務定位,重點推進市傳染病醫院、市一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市二醫院精神衛生康復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保健康復大樓、市婦幼保健院婦兒健康大樓等擴容項目建設;力爭2—3年內,建成市傳染病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一醫院綜合醫療中心、市二醫院專科專病特色醫療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醫療和康復中心、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中心等“五大中心”。縣級層面,重點推進京山市人民醫院整體遷建并新建傳染病大樓,以及沙洋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大樓、東寶區婦幼保健院大樓、掇刀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大樓等擴容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市縣共建”,幫助縣級醫院建設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等臨床服務“五大中心”;鞏固鐘祥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創建成果,推進京山市人民醫院和沙洋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甲綜合醫院。

  2.推進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提質增效。建立健全醫聯體(醫共體)綜合管理辦公室、資源調配部、質量控制部、公共衛生部、信息化建設部、財務部等“一辦多部”職能管理部門,在持續深化“人財物”緊密運行機制建設基礎上,圍繞急診急救、慢病管理,構建整合型一體化服務體系。在急診急救方面,以龍頭醫院為主導,著力建設市縣兩級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規范化救治單元(站),形成全鏈條無縫對接急診急救網。在慢病管理方面,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導,以慢病管理及“323”攻堅行動為載體,建立健全各類高質量慢病管理中心,由龍頭醫院統籌專科醫師、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公衛醫師、鄉村醫生等醫療人才資源,實行按病種分類簽約服務和管理,每個專科醫生包聯多家慢病管理中心、若干個村衛生室,建立“1 N X”的防、篩、管、治、研一體化服務體系。支持市中醫聯盟、市婦幼保健聯盟建設發展。

  3.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構建以市傳染病醫院為基地、公立醫院傳染病區為樞紐、發熱門診為網點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構建“市區一體、市縣協同、部門聯動”的緊急醫療救援體系,中心城區打造“10分鐘急救圈”,縣(市)打造“30分鐘急救圈”。依托市中醫醫院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

  (二)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4.建立健全財政保障長效機制。堅持公益性主導,加大財政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以及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公共服務等投入保障。逐年提高財政對公立醫院人頭經費的補助標準。

  5.深入推進人事編制制度改革。推行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動態調整,在核定的總量內,逐步將行政后勤人員占比減少至15%—10%。允許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創新設立特設崗位,建立人員競爭上崗、擇優上崗、優勝劣汰、崗變薪變等機制。用足用好編制資源,按照“保基本醫療、保公共衛生、保學科引領”原則,通過省級考務平臺統一公開招聘,或通過專項招聘、人才引進等形式將引進培養的人才納入編制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

  6.深入推進績效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支持公立醫院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鼓勵對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改革完善公立醫院內部績效分配制度,建立以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P(病種分值)、CMI(病例組合指數)、RW(DRG與DIP權重)、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滿意度等為關鍵指標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落實工分制、信息化、公開化的績效考核機制,全面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7.深入推進人才培養評價機制改革。編制、財政、人社、教育等部門積極支持高端醫學衛生人才引進,在其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在市衛健委設立醫學衛生人才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給予一定數量的引導資金支持,市直公立醫院引進培養碩士、博士等高層次領軍人才的費用從醫學衛生人才專項資金中列支。做好三級甲等醫院高級職稱自主評審工作,按國家、省統一部署適時擴面。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價標準,進一步改進評價方式,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落實服務基層制度,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向基層一線流動。

  8.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啟動基本醫保DIP付費,確保2023年1月起正式運行,2025年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按DIP付費實現全覆蓋,按DIP付費的住院費用比例達到70%。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DIP付費方式,合理確定付費標準。完善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運行機制,全面推行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進一步拉開市、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差距,引導群眾選擇性就醫。及時跟進落實國家、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

  9.深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比重。加強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對普遍開展的通用項目,管住管好價格基準;對技術難度大的復雜項目,尊重醫院和醫生的專業性意見建議。簡化新增價格項目申報流程,促進醫療技術創新發展和臨床應用。

  (三)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10.打造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立完善省衛生健康委、市人民政府“省市共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機制,3—5年內,建成以市一醫院為主體的骨科、兒科、重癥、呼吸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以市二醫院為主體的腫瘤、精神、傳染病、心血管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11.打造專科專病協同錯位發展“荊門樣板”。市級層面,市一醫院、市二醫院重點發展急診急救、重癥醫學、生殖醫學、腫瘤、精神等專科專病;市中醫醫院重點發展中醫特色專科專病;市婦幼保健院重點發展婦幼保健、婦科、產科、兒科等專科專病;依托市級醫院建立全市專科專病標準化診療體系,“五化”(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微創機器人化、影像介入化、診斷分子化)引領學科建設,發展影像AI診斷、手術機器人、3D打印等專科專病核心技術,以專科專病建設帶動學科進步。縣級層面,通過市級醫院專科專病“品牌、技術、管理”平移,形成市、縣專科專病聯盟,推動同質化發展。到2025年,建成1個省級疑難危重癥診療中心,再創建3—4個國家級重點專科、6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40個縣級醫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100個基層特色專科。

  12.打造多學科融合優勢學科集群。按照“共建共享、效率優先”原則,依托市級三甲醫院構建急危重癥救治中心、腫瘤防治中心、精神康復中心、婦產生殖醫學中心、傳染病防治中心、心腦血管防治中心、運動損傷和康復醫學中心等多學科集群,與其他市、縣級公立醫院建成專科協作關系,形成布局合理、技術較高、特色鮮明的學科集群發展新局面。支持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建成國家級胸痛中心示范單位、國家級卒中中心示范單位、國家級創傷救治中心。

  13.打造一體化綜合診療服務品牌。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持續優化診療流程,打破學科、專業、學組之間的條塊分割,推廣MDT(多學科診療)、無痛診療、整體護理、快速康復、“一站式專病診療”“日間手術”“互動式”慢病管理等新型服務模式。建設以市級醫院為引領、縣級醫院為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學科協同發展模式,縣級醫院聚焦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向上對接市級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下輻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打造基層示范性健康管理中心、康復中心、護理中心,發展基層臨床藥學服務,樹立基層中醫藥特色服務品牌,整體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級。

  14.打造中醫藥傳承創新服務標桿。支持市中醫醫院建成國家三甲示范中醫醫院和全省有影響力的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醫養結合”中醫藥保健服務中心。支持市縣級兩級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建設,推動提升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深度實施名師、名醫、知名中醫工作室“三名”工程,推進中醫藥服務傳承創新。大力推廣中西醫綜合、多專業一體化診療等模式,依托市中醫醫院、鐘祥市中醫院建設省級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研究中心。到2025年,市縣兩級中醫醫院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分別達到3個、30個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現零的突破,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科技成果均達到20項以上,培養或引進10名以上省級中醫名師、30名以上優秀中青年中醫學科帶頭人,建設30個以上知名中醫工作室,培養30名以上知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人。健全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全面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有規范化國醫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0%的村衛生室能提供10種以上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15.打造高質量發展人才梯隊。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萬名校友資智回荊、急需緊缺人才崗位特聘、招碩引博和大學生引進“五大工程”。堅持“醫教協同、外引內培并重”,建成3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強化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教育,創新現代師承教育模式,加強多學科協同特色人才培養。以學科專業化布局為導向,構建“分類評價、多維考核、分層支持、逐級提升”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到2025年,力爭培養或引進緊缺急需領軍人才10名以上、高層次專業人才和學科帶頭人30人左右,培養科研骨干35名以上、實用骨干210名以上,每年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50人左右,托舉有望沖擊國家級、省級人才項目的實用型、科研型和管理型人才。

  16.打造臨床科研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聚焦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科技前沿領域,集聚市級三甲醫院優勢資源,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復合型創新團隊建設,用2-3年時間,建成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臨床科研與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打造集臨床研究型診療平臺、產業導向型科技平臺、數據密集型支撐平臺為一體的“宜荊荊”轉化醫學中心及研究院,搭建科研患者AI篩選系統、抗腫瘤藥物評價系統等信息系統,實現研究數據采集和稽查等全流程自動化。到2025年,力爭爭取國家級科研項目6個以上,省級科研項目立項50個以上,年均立項科研經費不低于400萬元,轉化科研成果10個以上。

  17.打造“三位一體”數智融合現代醫院。大力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全部達到6級水平,二級公立醫院達到5級水平。做實預約掛號、掃碼就醫、報告查詢、健康教育、互聯網醫院等線上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圈,預約診療比例逐步達到年門診人次的70%以上。改造升級市縣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全市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引入5G技術開展全市醫療機構檢驗檢查互認、分級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借助智能化診療支持設備和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建立貫穿各診療環節的綜合運營管理系統以及醫療廢棄物管理系統、智能被服管理系統、智能設備監控系統、智能能源管控系統等醫院“智慧管家”。

  (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8.改革完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建立整合型醫院運營管理監測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數字化驅動醫院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基于大數據、云平臺,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不同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時間消耗標準、費用消耗標準、藥品消耗標準和耗材消耗標準等,對每醫生CMI、成本產出、時間消耗等指標進行監測評價和績效考核。

  19.加強全面預算和內部控制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實施預算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加強全流程成本控制,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著力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群眾看病負擔。推廣后勤一站式服務,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全市三級公立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全省中位值以下。

  20.加強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評價。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和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完善醫聯體績效考核制度,強化考核結果應用。

  (五)塑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21.推進優秀醫院文化塑造行動。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院訓、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

  22.推進偉大抗疫精神弘揚行動。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

  23.推進清廉醫院和精神文明建設行動。推動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規則、清廉紀律、清廉文化融入醫院建設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24.推進關心關愛醫務人員行動。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堅決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25.推進和諧醫患關系建設行動。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診療和執業環境。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6.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制定完善公立醫院章程,以章程為統領,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

  27.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四、組織實施及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分管衛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荊門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研究重大政策、解決重大問題、部署重大工程。領導小組在市衛健委下設辦公室,市衛健委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在衛健系統層面成立荊門市醫院協會,為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搭建交流平臺。

  (二)凝聚建設合力。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職能,制定重點任務清單,明確牽頭部門、責任部門及完成時限,督促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各地、各相關部門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制定完善相應的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扎實組織實施。

  (三)強化政策支撐。各相關部門結合職能職責,圍繞組織保障、財政保障、人事編制、績效薪酬、藥品供應、價格機制、醫保支付等重點領域,積極對接國家、省相關政策,研究制定促進荊門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系統、整體、協同推進改革任務落實。

  (四)落實資金保障。建立由各級政府主導,財政部門統籌的資金籌措機制,落實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專項資金,加快項目預算執行進度,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專款專用。

  (五)確保項目安全。各地、各單位依法依規建立責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備、協同高效的項目安全保障體系,將項目安全與項目建設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確保各建設項目管理規范、流程完善、萬無一失。

  (六)嚴格績效考核。建立準確反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統計和評價指標體系,對本實施方案執行情況進行常態化監測評估、跟蹤分析、動態調整。加強對重點任務完成情況、主要預期性指標完成情況、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情況等內容的動態考核,定期通報進展。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8

  為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健全公立醫院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補齊短板弱項,提升運營效能,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冀政辦字〔2021〕124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聚焦能力現代化、模式整合化、服務人文化、管理信息化,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推動公立醫院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醫院(含中醫類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床位數達到5.9張(含醫聯體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3.6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8人,每千人口藥師數達到0.54人,確保到“十四五”末我市公立醫院發展指標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常見病、多發病市域內就診率達到90%,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三、統籌優化公立醫院資源布局

  (一)合理布局醫療衛生資源。科學規劃市域公立醫院功能布局,加大政策、人才、資金等方面支持力度,形成特色鮮明、專業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市第一醫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學科優勢、管理優勢的作用,打造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加強市第一醫院、市第二醫院、市中醫院等3家醫院能力建設,切實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逐步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內解決。加強市直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加大與市疾控中心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統籌負責轄區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全生命周期醫療服務。

  (二)推進醫聯體提標擴能。推進醫聯體規范發展,完善醫聯體運行管理機制,加強醫聯體指標監測,定期開展醫聯體績效考核和效益評價,引導醫聯體為網格內居民提供圍產期保健、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照料、安寧療護等全方位健康服務。做實人財物統一管理,推動緊密型醫聯體實質性運作。支持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牽頭組建專科聯盟。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好居民健康“守門人”。積極探索市直醫院退休醫師到基層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小病在基層解決。

  (三)建設市級臨床重點專科。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兒科、新生兒科等臨床專科,探索精神衛生等臨床專科發展,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快推進市級質控中心建設,加強質控管理。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開展中醫經典病房試點工作,打造中醫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中醫科室。

  (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依托市第二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探索“一院多區”發展模式,實行一體化運營、同質化管理,發生重大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細化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管控措施,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

  四、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一)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以腫瘤、疑難復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為重點,推廣門診和住院多學科診療模式,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2022年1月底前,至少建設1個康復醫療中心。建立和完善基于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癥患者救治體系和院前院內信息共享網絡,提供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大力推進院前急救網絡建設,2022年1月底前完成市域內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推行日間手術,提升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鼓勵公立醫院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探索實行臨床藥師院際會診制度。

  (二)推進健康服務手段創新。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市第一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達到4級,市第二醫院、市中醫院達到3級,市婦幼保健院達到2級。加快互聯網醫院建設,為患者提供線上復診、用藥指導、隨訪和藥品配送等醫療服務。至少建成1個互聯網醫院并有效提供服務,實現遠程醫療網絡覆蓋。

  (三)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西醫協同,市第一醫院應設置中醫臨床科室,設立中醫門診和中醫病床,支持設立中醫病區和中醫綜合治療區,鼓勵和支持市第二醫院設置中醫臨床科室。依托市中醫院,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

  五、切實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

  (一)推動醫院管理提質增效。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和人才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推進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建設,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鼓勵對黨委書記、院長、總會計師實行年薪制,年薪由市財政全額負擔。市第一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推動公立醫院聘請法律顧問,指導提升核心業務供給效率和法治保障水平。強化對公立醫院人力資源、設施設備、資產、預算、成本控制、風險防控等重點管理環節的監測評估。建立正向激勵和倒逼機制,對管理中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或醫院感染問題的,在醫院等級評審、醫改考核中按有關規定給予處理。

  (二)提升醫院運營效率。整合醫療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強化預算約束,加強資金預算執行監測分析,對績效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2022年底前,市第一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當年度全國中位值。

  (三)加強醫院績效考核評價。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組織開展二級、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強化公立醫院醫改考核,依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優化指標體系。注重強化考核結果應用,將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醫聯體)財政補助資金投入、醫保資金撥付、績效工資總量核定、醫院等級評審、領導班子評價等掛鉤。

  六、協同提升公立醫院治理效能

  (一)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進行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2022年底前,市第一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達到當年度全國中位值。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二)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對市第一醫院醫聯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試點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工作。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科學制定付費標準。完善日間手術醫保支付配套政策。常態化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嚴格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結余留用資金中60%至70%用于醫務人員薪酬發放,30%至40%用于醫療機構發展。

  (三)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嚴格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人員使用控制數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完善崗位管理制度,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公立醫院在保障單位正常運轉和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自主申報績效工資總量,逐步提高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固定薪酬占比。適當提高低年資醫生薪酬水平,實行中西醫同機構、同學歷、同職稱、同待遇。2022年底前,市第一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達到當年度全國中位值。

  (四)完善醫學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健全公立醫院引才、育才機制,加快培養引進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打造一批市級杰出專業技術人才、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淡化論文數量要求。

  七、著力打造公立醫院服務品質

  (一)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推進醫院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

  (二)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互聯網復診、慢病長處方等服務,開展診間結算、床旁結算等多元化服務。針對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群體的現實需求,在推行非急診預約診療的基礎上,合理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查檢驗結果等人工服務窗口。支持公立醫院開展特需服務,特需服務的比例控制在10%以內。

  (三)糾正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建立完善行風管理制度,制定醫務人員廉潔從業相關管理規定。保持打擊回扣行為高壓態勢,開展專項排查檢查,一經查實依法依規從嚴處理。完善回訪制度、暢通舉報途徑、加強線索查辦,持續整治術中加項、小病大治等行為。深入開展醫保基金專項治理,打擊欺詐騙保犯罪行為。

  (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加強患者隱私保護,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推進公立醫院參加醫療責任保險,持續加強平安醫院建設。

  八、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一)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選優配強黨政領導班子。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實施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二)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市衛生健康局具體負責,市國資運營中心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黨員成員實行“一崗雙責”。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黨組織全面覆蓋醫院各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績效考核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九、組織實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強化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密切配合省統一部署的試點工作,同時按照穩妥有序、點面結合的原則,制定年度推進計劃,2025年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達到“十四五”預期目標。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債券政策,重點支持醫療衛生領域公益性項目建設,確保公立醫院良性發展。

  (三)加強督導考核。根據國家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屬地原則對市域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市衛生健康局要加強對改革推進情況的協調和督查,積極學習試點設區市先進經驗,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性改革,強化改革運行監測,適時通報改革進展。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9

  為深入實施健康廣東行動,推動我省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加優質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制定本行動方案。未納入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地市可參照本方案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黨對縣域醫共體的全面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堅持公益性,以強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縣域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推動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縣域醫共體“總院+分院”組織架構,逐步實現行政、人員、財務、質量、藥械、信息等六個方面的統一管理,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中醫藥服務下沉基層、縣域內上下信息聯通、醫防協同等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著力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實現人民群眾“頭痛腦熱在鎮村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的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省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的15個地市70個縣(市、區)基本建成目標明確、權責明晰、分工協作、服務優質、有效運行的縣域醫共體,大部分縣(市、區)的縣域內住院率達85%左右,縣域內基層就診率達到65%以上。全省縣域醫共體運行管理更加優質高效,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縣域內財政保障和醫保支付可持續,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患者逐漸回流縣域、下沉基層,群眾健康服務獲得感顯著增強。

  二、工作任務

  (一)健全領導體制和組織機制。加強黨對縣域醫共體的全面領導。健全高效有力的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醫管委)領導體制,由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管委主任,醫管委日常工作由縣(市、區)衛生健康部門承擔。縣(市、區)政府常務會議每年不少于兩次專題研究縣域醫共體建設事宜。選優配強縣域醫共體領導班子。完善縣域醫共體部門協調機制,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細。將縣域醫共體建設情況作為各地各部門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鼓勵支持縣域內社會辦醫療機構主動聯合社會辦診所等組建縣域醫共體,作為縣域公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康復院、護理院加入縣域醫共體。(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二)實現人員統一管理。認真落實《廣東省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粵府辦〔2019〕18號)關于統一人員管理各項要求和人事制度改革任務。縣域醫共體總醫院(以下簡稱總醫院)擁有對各分院負責人的任命權。大力推動縣域醫共體內部人員統一招聘、培訓、調配和管理。到2024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內部人員統一管理。(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三)全面落實財務統一管理。落實《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中醫藥局印發〈關于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財務統一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粵衛規〔2021〕9號)要求,建立縣域醫共體單獨設賬、獨立核算、統一管理的財務管理新機制,加強財務收支管理,積極推進成本和績效管理,加強資產的統籌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和監督管理機制。到2023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財務統一管理。(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財政廳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四)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擴大省級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范圍。縣域醫共體結余留用資金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縣域醫共體人員薪酬或獎勵。患者在縣域醫共體內部轉診醫保起付線連續計算。各級醫保部門要強化醫保基金日常監管和專項治理工作,從事后稽核轉為事前提醒和事中監管,對推諉病人、降低服務質量、轉移醫療費用等損害參保人利益行為開展重點監督,動態監測縣域醫共體醫療費用、轉外就醫、基金運行等情況,設置預警閾值并開展數據分析,及時向縣域醫共體反饋信息并加強業務指導。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督促縣域醫共體完善內部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機制,完善內控約束、績效管理制度,形成相互監督、合作高效的利益共同體。(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五)著力推動總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大省市三甲醫院對縣級公立醫院的幫扶力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縣域下沉,補齊總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短板,進一步發揮總醫院在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龍頭作用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堅持以縣域服務體系整合為抓手,提升總醫院專科能力,將縣域醫共體建設與縣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省“百縣工程”、“組團式”緊密型幫扶總醫院等各項行動緊密結合,以利益共享機制引導優質資源下沉,提升總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中80%的總醫院達到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國家推薦標準。(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六)深化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全面落實縣域醫共體慢病管理中心、聯合門診、聯合病房等18項運行指南,將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串聯,引導縣域醫共體建立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構建縣域醫共體“總院+分院”“專科+全科”“全縣域運作、上下貫通”的一體化服務模式。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縣鎮一體化的分工協作、分級診療運行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七)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拓展服務項目,通過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獲取合理報酬,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到2023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全部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八)建立縣域醫防協同機制。建立健全縣域醫共體與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常態化協同工作機制,構建全縣域分級分層分流的疫情防控體系。縣域醫共體要建立公共衛生統籌管理機制,各醫院要明確承擔公共衛生工作的科室,加強基層防控能力。要完善縣域醫共體慢性病醫防融合管理機制,上下聯動,全專融合,提升縣鎮村一體化的慢病服務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較為成熟的縣域醫防協同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疾控中心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九)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特色專科建設。各地要根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際情況和縣域內居民疾病譜,結合診療需求,按照功能互補、差異化發展的要求,科學制定實施各醫院特色科室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要通過聯合門診、聯合病房等方式,下沉人力、技術、管理等各種資源,推進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完成特色科室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的門急診量或住院(手術)服務人次、診療技術服務性收入,要分別達到該機構年對應指標總量的20%—40%。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中7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至少建成1個特色科室。(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種資源共享中心在縣域內全域運行,提高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強對縣域醫共體各分院檢查檢驗項目的質量控制和培訓。到2023年,基本實現縣域醫共體各分院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形成“基層檢查+縣級診斷”格局。(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一)加強藥事同質化管理。建立縣域醫共體藥事同質化管理機制,落實總藥師制度。鼓勵總醫院建立審方中心,規范處方點評,實現藥品的統一目錄、統一采購、統一價格、統一配送,加快藥學服務下沉基層。加強合理用藥同質化培訓,加快藥學服務信息互聯互通,實現縣鎮遠程藥學服務,切實提高各分院藥事管理水平和藥學服務能力。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內部全部實現藥事服務質量同質化管理。(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二)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激勵制度,完善簽約服務費、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方案。允許總醫院全科、其他臨床醫師(含中醫類別)在各分院以個人或團隊形式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總醫院要為家庭醫生提供綠色通道,將30%以上的專家號源、預約檢查、床位等醫療資源交由家庭醫生管理支配;要推動資源下沉,通過聯合病房、聯合門診、遠程醫療,為簽約居民提供“一站式”全專結合服務,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融入簽約服務全過程。推動“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服務形式,增強服務的連續性、協同性和高效性。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80%以上。(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中醫藥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三)推動中醫藥服務下沉基層。落實《廣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粵衛〔2021〕10號)要求,著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大省級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動院內制劑研發和推廣使用。充分發揮縣級中醫院的積極作用,推動縣級中醫院協定處方在縣域內統一使用,總醫院可對醫共體成員單位的中藥制劑進行調劑使用。推進中醫藥適宜技術和中醫藥學服務下沉至各分院,實現縣、鎮、村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同質化。(省中醫藥局牽頭,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四)強化信息化建設。各地要加快總醫院和各分院的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助力落實總醫院對分院人財物的統一管理,以及對縣域醫共體各類業務進行分析、監管、評價。依托省遠程醫療平臺,通過遠程心電、影像、視頻系統,實現專家遠程會診及診療指導,讓縣域內居民就近享受二級以上醫院診療服務。提升縣域醫共體智慧管理服務水平,打造數字化、智慧型縣域醫共體,支撐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輔助診療、人口健康、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和績效管理等應用,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到2025年,打造一批上下聯通信息共享的數字縣域醫共體示范縣域。(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五)做實鎮村一體化管理。各地要在縣域醫共體組織結構下,利用縣鎮一體化管理帶動鎮村一體化管理,按規定落實鄉鎮衛生院院長擔任公建村衛生站的法定代表人,落實對鎮域公建村衛生站的一體化管理,進一步提升村衛生站服務能力和規范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形成更加優質高效的縣鎮村一體化三級服務網絡,為群眾提供連續、綜合、上下貫通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醫防融合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級政府負責)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結合實際細化政策措施,制定推進各項重點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省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指導各地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深化改革創新,加強督促指導,積極穩妥推動相關重點工作,確保相關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監測評估與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省有關部門要將縣域醫共體建設列入省鄉村振興及深化醫改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各地要將縣域醫共體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化醫改等工作一并部署落實,加強統籌協調。要充分運用監測評估與績效評價結果,定期通報縣域醫共體建設進展情況,對真抓實干的縣(市、區)和地市予以通報表揚,對建設進展落后的縣(市、區)予以督促推動。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結合實際完善縣域醫共體建設相關政策,統籌用好上級相關轉移支付經費及本級財政資金,形成政策和財政補助的合力,按期完成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的各項任務。

  (四)加強宣傳總結。認真總結和推廣各地各部門在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注重宣傳的引導性和時效性,積極宣傳推介我省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0

  為貫徹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冀政辦字〔2021〕124號),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邢臺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出臺背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必須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放在突出位置。2021年9月20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市衛生健康委研究起草了《實施方案》,在征求意見和反復修改完善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同意后,以市政府辦公室文件印發實施。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醫院(含中醫類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床位數達到5.37張(含醫聯體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36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64人,每千人口藥師數達到0.45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包括6個方面具體任務。

  一是優化公立醫院資源布局。推進現有醫療資源提質增效,推動有實力的市級醫院向城市中心區以外擴容。推進醫聯體規范發展,完善醫聯體運行管理機制。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依托邢臺市人民醫院,建設市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改造升級,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每個縣(市、區)依托1個縣級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

  二是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以腫瘤、疑難復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為重點,推廣門診和住院多學科診療模式,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推進醫學領域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完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逐步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提升中醫藥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診療能力。

  三是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和人才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三級公立醫院以及有條件的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扎實推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四是提升公立醫院治理效能。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推行以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科學制定付費標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公立醫院在保障單位正常運轉和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健全公立醫院引才、育才機制,加快培養引進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打造一批市級杰出專業技術人才、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

  五是提升公立醫院服務品質。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服務,開展診間結算、床旁結算等多元化服務。糾正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保持打擊回扣行為高壓態勢。依法依規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六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黨組織全面覆蓋醫院各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重點任務統籌推進。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確保公立醫院良性發展。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評價監測,適時通報進展。

  三、出臺意義

  《實施方案》有利于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能,為建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提供制度依據,是新階段公立醫院改革發展遵循的主題。為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指出路徑。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邢臺提供有力支撐。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力爭通過5年時間,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科學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進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云南提供有力支撐。

  二、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一)打造高水平醫院。以省域內死亡率高、外轉率高的疾病為重點,加快建設國家心血管病、呼吸、腫瘤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含中醫臨床醫學中心);爭取國家創傷、神經等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打造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一批省級高水平醫院。加快推進州市臨床醫學分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州、市擴容,補齊重點專業專科短板。加強與國家級高水平醫院(醫學院校)合作,提升重大疑難疾病診療救治能力,減少跨區域就醫。(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發揮州市級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由州、市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含社會辦醫院、中醫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為成員,按網格化布局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集團內各醫院加強協作,形成特色鮮明、專業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發展格局,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xx年,80%的州、市有不少于一所醫院達到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指南推薦標準,80%的州、市中醫醫院達到三級甲等醫院標準。(省衛生健康委,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全面推進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發揮對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支持邊境縣、市公立醫院適度提標擴容,加強邊境口岸城市公立醫院建設。提升省際邊界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到20xx年,95%以上的縣級公立醫院建成“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60%以上的縣域有一所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要求,50%以上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試行)》要求,提高縣域和基層就診率。(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筑牢平急結合公共衛生防護網。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完善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補償機制,加強各級公立醫院與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健全分級、分層、分流、中西醫協同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癥患者集中救治和應急物資集中儲備任務。推進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各州、市和人口大縣完成傳染病醫院建設,其他縣、市、區綜合醫院完成相對獨立的傳染病區建設。支持部分邊境地區公立醫院儲備一定規模可迅速轉換的傳染病房、重癥病房、醫療物資和人力資源。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一)加強臨床專科建設。針對嚴重影響全省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提升各級公立醫院心腦血管、呼吸、腫瘤、消化、重癥、急診、感染、精神、康復等核心專科能力,夯實麻醉、影像、病理和檢驗等支撐專科基礎。做優做強骨傷、肛腸、針灸等中醫傳統優勢專科。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強醫學相關學科建設。有計劃地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分層分類建設,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提升,提高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高醫學技術創新能力。提升高水平臨床醫療水平,加強醫學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開展群醫學研究,鼓勵開展新技術、新產品、中醫先進設備、中藥新藥創制研究。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獎勵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探索開展公立醫院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健全職務發明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省衛生健康委、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藥監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不斷拓展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開展診間(床旁)結算、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服務。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建立多學科聯合診療和查房制度。逐步擴大日間手術范圍,提高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鼓勵開展延續護理服務。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引導優質藥學服務向基層延伸。完善院前急救網絡,探索院前急救機構與“五大中心”信息實時交換,提升急救效率與能力。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試點。(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確保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醫患個人信息依法合規使用。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快推進全省公立醫院信息共享。推動遠程醫療全覆蓋,加快發展互聯網醫院。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推進統一的醫保藥品、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標準。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應用。(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醫保局、省藥監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一)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提升法治保障水平。整合業務系統和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減輕患者就醫負擔。(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網信辦、省財政廳、省醫保局、省藥監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科學制定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使用。完善全面預算管理評價體系。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績效評價機制。以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為導向,堅持和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從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維度進行綜合績效評價。引導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建立健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加強績效監測評價分析。(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全面貫徹落實《云南省促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發展三十條措施》。貫徹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推進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工作。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完善公開招聘政策,對急需緊缺專業或崗位在公開招聘中不設開考比例。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貫徹《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充分發揮保障和激勵作用。鼓勵探索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年薪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強化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臨床技能中心建設。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淡化論文數量要求。分類修訂完善衛生專業高級職稱評審標準。穩慎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探索在崗位設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評審意愿的三級公立醫院試點自主開展高級職稱評審。(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加快審核新增和修訂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完善中醫(民族醫)、互聯網等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到20xx年,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達到國家要求或評價水平。(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工作,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推進縣域醫共體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結余資金作為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成員單位醫療服務收入,主要用于績效分配、人才培養、專科建設等。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健全公立醫院與醫保經辦機構協商談判制度,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逐步規范醫保支付審核標準,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互聯網+醫療服務”等服務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一)強化患者需求導向。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力度,加強醫患溝通交流,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紅十字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多角度講好醫院故事,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傳播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提高職工價值認同感。塑造行業清風正氣,建設清廉醫院。(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健全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為醫務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加強職業暴露防護設施建設和防護設備配置。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鼓勵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在思想引領、青年組織建設、職業技能培養、科研創新、婚戀交友等方面服務青年醫務人員成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強化醫院安全防范,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落實安全保衛責任制。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落實醫療責任險。(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團省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一)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組織設置形式、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黨務工作機構、經費保障等內容要求,明確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省委組織部、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強化領導班子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按要求完成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領導班子成員選配調整等工作,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設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政治吸納和政治把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力提升公立醫院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健全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長效機制,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推行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業務骨干培養成管理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的“三培養”機制。(省委組織部、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組織部門要履行牽頭抓總責任,加強政策指導和工作協調。衛生健康、教育、國有資產監管等部門要具體負責。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國資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組織實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各地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各地、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邊境地區醫院等投入傾斜和保障政策。

  (三)加強監測評價。建立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有機結合。各地按照屬地原則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

  (四)總結推廣經驗。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2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8號)等文件精神,切實推動我市醫院高質量、特色化發展,特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能力提升為重點,強化公立醫院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堅持政府主導,堅持醫院的公益性導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通過升級改造硬件條件,引進培養高端人才,優化完善配套政策,提升特色服務技術水平,以專科建設和學科發展帶動醫院整體實力提升,增強醫院特色化發展輻射能力。

  (二)建設目標。堅持“一院一特色”“一院一策”,按照“強專科大綜合”的發展思路,遴選具有發展潛力和特色技術的醫院實施特色化建設,力爭到20xx年,全市建成一批全國排名靠前、綜合實力強、專科特色鮮明、品牌效應凸顯的高水平、現代化醫院。新增2—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8個專科進入全國前15名;集聚頂尖醫學人才擔當特色專科學科帶頭人,引進和培養10名以上國家級領軍人才,大力引進和培養國家級和省級高層次人才,至少6個特色優質專科學科帶頭人達到中華醫學會專委會常委及以上級別;力爭1家以上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達到7級,4家醫院達到6級(特色化發展方向具體名單附后)。

  二、建設重點

  綜合醫院在壯大整體實力、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特色化發展。市第一醫院、市中心醫院、市第三醫院、市第四醫院、市中醫醫院、市漢口醫院、市武昌醫院、市東湖醫院、市第六醫院、市第七醫院、市第八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等12家醫院在皮膚、心血管、燒傷、骨科、中醫藥、康復、腦血管病、醫養結合、老年醫學、肝病、肛腸、神經外科領域診療能力、慢病防控、臨床研究以及轉化能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能夠輻射帶動區域內整體醫學水平提升。

  專科醫院立足原有專業特色,在強基創優上提檔升級、做實做強,實現精細化發展。武漢兒童醫院、市金銀潭醫院、市肺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重點建設兒科、傳染病、肺結核、精神醫學、心外科,上述5家醫院要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專科醫院,在各專業領域中凸顯品牌,躋身全國前列。

  三、工作任務

  (一)實施學科能力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名醫院、名專科、名醫師”工程,堅持“一院一特色”“一院一策”的原則,深化績效管理,開展學科人才梯隊培養計劃、學科輻射帶動計劃、新技術應用以及推廣計劃,主持開展臨床研究并制訂臨床診療規范,實現學科技術進步、人才優化以及管理創新。加強特色專科重點學科建設,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建設計劃,在既往專科(專病)診療中心基礎上,全市市、區級醫院再布局新增5—6個專病診療中心。

  (二)實施人才隊伍建設行動。支持專科特色化醫院引進高層次人才,賦予其人才舉薦權,醫院特色專科引進的學科帶頭人,經舉薦可直接入選“武漢英才”產業領軍人才,并按照我市有關規定給予一次性資金資助和相應人才政策支持。實施武漢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工程,優先支持專科特色化醫院領軍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優秀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三)實施人事薪酬改革行動。對特色專科開通進編綠色通道,簡化招聘流程。對特色專科發展亟需人才,可采取考核、專家評價等方式進行專項招聘。積極爭取人社部門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特色專科醫院下放職稱評審權。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符合行業主管部門制定并經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備案越級條件的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可以越級晉升。落實“兩個允許”要求,科學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公立醫院的薪酬水平,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結合實際自主確定分配模式,對特色優質專科學科帶頭人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分配形式。公立醫院內部分配應當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價值,可以針對特色專科合理確定薪酬項目和適度傾斜辦法,充分體現專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積極發揮薪酬制度保障功能和激勵作用。

  (四)實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支持醫院結合特色專科發展方向,建立醫院層面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鼓勵醫院整合相關優勢資源,積極創建省級、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加快推動臨床新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打造臨床醫學和轉化醫學研究的推廣平臺;鼓勵三級醫院設立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不納入醫療機構床位數管理,病床效益、周轉率、使用率等指標不納入考核范籌,并由醫院結合自身實際給予一定經費支持。鼓勵醫院圍繞特色專科發展方向,與高校院所、企業聯合成立新型研發機構,協同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鼓勵醫院在特色專科發展方向承擔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積極與全市特色領域醫藥企業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在漢轉化和先進診療技術應用示范;建立市場化的績效評估與收入分配激勵機制,通過競爭性課題、市場化服務收入等方式,拓展資金來源渠道。

  (五)實施醫院管理能力提升行動。推動醫院質量管理和績效評價體系科學化,按照國家三級醫院評審標準,積極推動和建立科學、高效、優質的醫院評價和管理體系。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承擔重點建設任務的醫院要積極爭創國家、省級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示范醫院,每家醫院要形成1—2項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醫院管理新模式、新經驗;推動特色專科和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和團隊建設。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嚴格落實全市衛生健康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目標,凡納入特色專科建設范圍的醫院,要達到信息安全等級保護3級、互聯互通測評4級、電子病歷應用評價5級,逐步在醫療、管理和數據應用等方面實現智能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市直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推動市、區級醫院特色化發展作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強化領導,統籌推進醫院特色化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各區要結合實際,比照制訂出臺本區特色化醫院發展目標,將醫院特色化發展納入本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具體實施細則,落實各項投入政策和配套措施,充分調動醫院特色化建設積極性。市直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在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時,要結合本方案,優先支持醫院特色化發展。市衛健委負責統籌協調全市醫院特色化發展工作。市委編辦負責配合做好公立醫院特色化發展機構名稱調整相關工作。市招才局負責完善醫院特色化發展人才引進有關扶持政策。市發改委負責優先開展公立醫院建設項目審批、備案或者核準工作。市科技局、市科協負責按照職責分工對相關醫院科研重大項目給予指導。市公安局負責加強醫院安全防范,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市財政局負責按照規定做好公立醫院特色化發展的經費保障工作。市自然資源規劃局負責醫院特色化發展用地保障工作,簡化審批手續。市人社局負責制定促進醫院特色化發展的人才引進、職稱評審、薪酬制度改革等具體措施。市醫保局負責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在保障參保人待遇的前提下,積極推動“三醫”聯動,助力醫院特色化發展。

  (二)落實經費保障。20xx—20xx年,由市財政每年籌措1億元資金作為醫院特色專科發展專項經費,并按照每年10%的比例遞增。新增的專項經費優先用于現有政策未覆蓋、經費未保障的項目。相關醫院需制訂醫院建設方案,明確建設總目標及分年度建設目標,制定任務清單等,分年度、分渠道編報年度預算。在資助總額度內,相關醫院的實際資助額度,由市衛健委會同市財政局、市發改委等部門根據各醫院建設方案、具體預算和績效目標申報表進行審核后,納入市衛健委年度部門預算。專項經費重點用于特色專科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教學科研平臺建設、信息化建設、高端醫療設備配置、小型修繕或者改造工程等。各醫院每年自主安排不低于年醫療收入的2%用于支持特色專科發展,其中,科研經費支出不低于醫院年支出總額的1%。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由市衛健委會同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另行制定。

  (三)強化醫院管理。各醫院要嚴格落實醫院特色化發展的主體責任,將特色化建設納入醫院“十四五”發展總體規劃統籌部署,成立黨政主要負責人牽頭的特色化發展領導小組,統籌調配全院人財物資源,分步驟、分年度組織實施,努力實現醫院特色化發展目標。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3

  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xx]13號),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全市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力爭在“十四五”期間,積極申報建設市人民醫院三級醫院,創建一批在全省有影響力、具備較強輻射能力的臨床優勢學科,加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方案和新策略的推廣應用;培養一批臨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健全公立醫院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用才機制,完善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網絡。

  一、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一)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組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要求,全面履行黨建工作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二、優化公立醫院資源配置

  (三)科學擴容優質醫療資源。加強市直公立醫院建設,加大市人民醫院“三級”醫院創建力度,到2025年,力爭全市“三級”公立醫院達到1家左右。

  (四)推進醫聯體建設提質提效。發揮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公立醫院在醫共體中的牽頭引領作用,進一步充實緊密型醫共體內涵,加強市直醫院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對口幫扶,提高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支持公立醫院以特色專科為紐帶組建專科聯盟,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加強績效考核和效益評價,引導醫聯體提供圍產期保健、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照料、安寧期療護、健康促進等全方位健康服務。

  (五)構建合理就醫和診療新格局。加強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薄弱科室建設,進一步提高市直公立醫院診療服務能力,減少群眾跨市就醫。根據轄區外轉率高的病種,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性疾病、兒科等薄弱專科診療能力,逐步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本市內解決,提高縣域就診率。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揮市直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

  三、建設高水平公立醫院體系

  (六)提高醫療發展水平。落實“323攻堅行動”專病防治中心,加快建設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腦卒中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癌癥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掛牌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中心(掛牌市人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掛牌市康復醫院),同時組建醫療資源共享“五大中心”(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消毒供應),整體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

  (七)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加強公立醫院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建設,提升傳染病防治和彈性擴容能力,加強培訓演練和物資貯備,進一步完善全市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加強市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感染樓項目建設,提升城北衛生院醫學觀察中心能力,強化市人民醫院(鹽礦院區)定點醫院救治水平,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多院區發展,發生重大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加快建設院前急救體系,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

  四、加強臨床特色專科建設

  (八)加強特色專科建設。全市創建5個省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10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和一批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院級臨床重點專科。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新生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提高醫院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專科、打造優勢專科;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和婦幼保健特色專科建設,支持市中醫醫院建設3個以上中醫特色專科。

  (九)加強質控中心建設。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加快推進質控中心建設,強化質控協同,提高不同鄉鎮、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

  五、提升臨床科技水平

  (十)實施臨床科研提升行動。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聚焦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罕見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加強人才培養、引進,提升臨床科研能力,推廣臨床新技術、新業務。持續推進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打造“防、篩、管、治、研”緊密結合的醫學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載體。

  (十一)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大力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全市公立醫院建設智慧醫院躍上新水平,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達到4級以上,公立醫院處方、藥品追溯、醫保結算、工傷醫療康復費用結算、醫療服務監管等信息互聯互通;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醫學影像資料等信息共享;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得到進一步落實。

  六、創新公立醫院服務模式

  (十二)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實施患者體驗提升行動,建立患者綜合服務中心(窗口),推進形成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預防、預約診療、門診和住院等一體化服務新模式。針對老年人以及兒童、殘障人士等群體的現實需求,合理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查檢驗結果等人工服務窗口。

  (十三)創新診療服務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建立完善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教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癥患者救治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提供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推進總藥師制度,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

  (十四)建立健全醫防協同機制。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制定并動態調整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強化公立醫院與公共衛生機構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

  七、強化中醫藥守正創新

  (十五)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以市中醫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國醫堂為基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市中醫醫院建立健全中西醫結合機制,實現中醫類臨床科室設置全覆蓋,推進中藥房標準化建設。

  (十六)構建中醫特色醫療服務模式。市中醫醫院深入實施“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行動,強化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辦院模式和服務功能。加強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等科室建設,推廣中醫臨床優勢技術操作規范和優勢病種診療方案。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

  (十七)創新中西醫結合“復合式”服務。“十四五”期間,加強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診療中心建設,形成并推廣一批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強化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鼓勵科室內、科室間、醫院間和醫聯體內部開展中西醫協作。將中西醫結合工作納入醫院評審和績效考核。

  八、提升運營管理質效

  (十八)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和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鼓勵有條件的二級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充分發揮醫療質量、醫院感染防控、藥事管理等專業委員會和職能部門作用,推進核心業務工作與運營管理深度融合,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十九)提高醫院運營效率。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實施預算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推廣后勤“一站式”服務,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財務科、醫政醫管科、中醫藥管理科)

  (二十)全面開展績效考核。加強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評價,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完善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強化考核結果應用,與公立醫院財政補助資金投入、醫保資金撥付、績效工資總量核定、醫院等級評審、領導班子評價等掛鉤。

  九、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二十一)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合理確定并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落實崗位管理制度,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到2025年,我市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例力爭提高到45%左右;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可采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

  (二十二)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到2025年,力爭提高到35%以上。

  (二十三)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對緊密型醫聯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落實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相關政策和措施。

  (二十四)完善醫學人才培養評價機制。深化醫教協同,加強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老年醫學、公共衛生、護理、助產、康復、中醫藥、麻醉、感染、重癥、兒科以及護理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探索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培養引進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全面加強行政、財務、后勤、院感、質控等管理人才培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

  十、加強公立醫院文化建設

  (二十五)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推進清廉醫院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院訓、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

  (二十六)構建人性化服務生態。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完善行風管理制度,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十七)建設和諧醫患關系。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診療和執業環境。建立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

  十一、加強組織實施

  (二十八)加強組織領導。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20xx年開展試點,2023年全面推開,2025年實現預期目標。

  (二十九)落實各方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城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調整完善相關政策,強化綜合監管,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三十)加強考核評估。衛生健康部門要牽頭抓總,建立工作臺賬,分級分類制定評價體系,強化考評結果運用。要加強政策解讀和培訓,動員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合理引導各方預期。要鼓勵各地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性改革模式,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帶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4

  一、主要目標

  (一)持續強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促進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覆蓋全體居民、體系完整、功能互補、整體協同、高效智治、富有韌性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

  (二)“醫學高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整體成績穩居浙江省前列。

  (三)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加強,衛生健康數字化全面轉型升級,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

  (四)人均健康期望壽命持續提高,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堅強的健康保障。

  二、六大重點工作

  (一)推進醫療資源擴容提質。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到202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6.6張,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4.4人。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到2025年各區(縣、市)轄區內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達到三級綜合醫院水平,力爭5年內有1家市級綜合醫院進入全省前5名。持續推進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市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覆蓋所有區(縣、市),縣級優質醫療資源統籌覆蓋所有鄉鎮(街道)。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持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持續增強“一老一小”健康服務能力。

  (二)加快推進“醫學高峰”建設。依托市第一醫院打造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進重點學科建設,建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重點學科,構建市域有高峰、縣域有高地的協調發展格局。加強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寧波大學直屬附屬醫院。加強醫療服務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持續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強化“互聯網+護理”服務,大力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加快醫學高端人才引育,實施醫療衛生高端團隊重大攻堅項目,實現我市高水平醫療服務重點突破。

  (三)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人事薪酬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兩個允許”要求。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抓實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四)優化內部運行機制。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優化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持續開展公立醫院經濟管理年活動。發揮數字化支撐作用,大力推動衛生健康多跨場景應用建設,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醫學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探索建設城市級醫學人工智能平臺。

  (五)完善醫防協同體系。強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打造標準化、專業化和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突發公共衛生時間監測預警、疫情報告網絡體系,提升應急響應水平。加快防控救治能力體系建設。健全醫院感染防控體系,加快市縣兩級后備醫院、方艙醫院建設,規范基層醫療機構發熱診室哨點建設。加強全市化學災害醫學應急救援網絡和救援隊伍建設。

  (六)提升公立醫院治理能力。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縱深推進清廉醫院健身,每年動態培養5家清廉醫院建設示范單位。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完善醫療衛生綜合監管制度。

  三、組織實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統籌推進。

  (二)加強投入保障。落實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做好綜合保障。

  (三)建立評價體系。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療機構實際情況,科學晶振實施考核評價。

  (四)及時總結推廣。及時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努力在“醫學高峰”建設、健康寧波建設、綜合醫改及探索老年友好、生育友好社會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

  四、解讀單位

  牽頭解讀機構:寧波市衛生健康委,聯系電話xx。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5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精神,進一步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健康四川建設。

  (二)發展目標。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積極爭取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探索開展省級試點,建成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現代醫院,力爭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分別達到2、1.5左右,微創手術占比分別達到30%、25%左右,四級手術占比分別達到60%、40%左右,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縣醫院100%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力爭80%達到推薦標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住院患者滿意度、員工滿意度均排名全國前列。

  二、重點任務

  (三)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全力打造國內一流高水平醫院。推進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落實,加快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建設。依托中央在川和省內高水平醫院,爭創綜合類、高原病等國家醫學中心和傳染病、呼吸、創傷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老年疾病、口腔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爭取更多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和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在川落地。〔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自然資源廳、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緊緊圍繞省域內群眾急需、醫療資源短缺、異地就醫突出的專科醫療需求,依托現有醫療資源規劃建設省級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著力解決患者跨區域就醫問題。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大型公立醫院適度建設發展“一院多區”。建設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省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自然資源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堅持網格化規范管理,發揮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醫院(含社會辦醫院、中醫醫院)牽頭作用,與其他傳染病等專科醫院、護理院、康復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共同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為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集團內開展多層次醫療協作,構建責、權、利明晰的區域協同模式。城區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建設城市醫療集團率達100%。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對實現了“五統一”的醫共體實行“一個總額付費、結余留用、超支不補”醫保支付管理改革。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和技術指導,提高縣域就診率。加快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加快鄉村衛生資源整合聚集和服務模式創新,依托中心鎮和特色鎮衛生院規劃建設400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使其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與縣級醫院形成協同發展格局。〔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公立醫院醫療能力建設。

  5.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依托高水平綜合性醫療機構,爭創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加快推進“1+6”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設。建立省級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檢測與研究檢測平臺和實驗基地。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置感染性疾病科比例達100%。健全中醫藥全程介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運行機制,爭創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發揮軍隊醫院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國家生物安全防御中的作用。持續加強院感防控,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應急廳、科技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動臨床重點專科群建設。加強腫瘤、呼吸、消化、心血管、婦產等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力爭建設國家、省、市(縣)臨床重點專科70個、300個、500個。持續提升醫療質量,三級公立醫院50%出院患者、二級公立醫院70%出院患者按照臨床路徑管理。加大對中醫醫院支持力度,遴選建設一批省級中醫優勢重點專科。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強相關學科建設。〔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教育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提升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四川省“十四五”生命健康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生命健康領域天府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圍繞重大疾病防控、重點人群健康保障、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等重點領域,加強應用基礎、臨床轉化研究,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產出。推進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防控科技攻關。推進公立醫院深化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推動四川省中醫藥研發風險分擔基金落地見效。建設省中醫藥轉化醫學中心,制定一批中醫特色診療方案,轉化形成一批中醫藥先進裝備、中藥新藥。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

  8.突出患者需求導向。傳承“大愛成就大醫”的醫者仁心,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為群眾提供安全可靠、費用合適、方便可及、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60%二級公立醫院和90%三級公立醫院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30%二級公立醫院和50%三級公立醫院提供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40%二級公立醫院和70%三級公立醫院推行診間(床旁)結算。推行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同級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力爭建成300家以上互聯網醫院,推進“網上問診、電子處方、在線結算、送藥到家”閉環服務。實施“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行動,80%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成老年友善醫院。加強臨床藥學服務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力度,強化患者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9.創新醫療服務模式。鼓勵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逐步擴大日間手術病種范圍,三級公立醫院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達20%。發展“互聯網+護理服務”,開展上門護理、居家護理等延續護理服務。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提供精準用藥服務。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網絡,有效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健全公共衛生醫師制度。推廣中醫綜合診療、多專業一體化診療、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加強醫療信息化建設。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領域融合應用。力爭建立覆蓋所有縣(市、區)的“5G+醫療健康”遠程應用體系,60%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建成三星及以上智慧醫院、20%二級公立醫療機構建成二星及以上智慧醫院。推動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推動公立醫院處方、藥品追溯、醫保結算、工傷醫療康復費用結算、醫療服務監管等信息互聯互通。〔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大數據中心、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厚植優秀特色文化。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引導醫務人員形成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視患者如親人”的醫者擔當,傳播正能量,努力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

  12.優化運營管理模式。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加強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健全運營數據的統計、分析、評價、監控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邁向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運用預算手段開展醫院內部各類資源的分配、使用、控制、考核等管理活動,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健全“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強化預算約束,原則上預算一經批復不得調整。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審計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以規范經濟活動和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活動有序開展為主線,以內部控制量化評價為導向,以信息化為支撐,健全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建立與本行業、本單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的內部控制體系。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省衛生健康委、審計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5.開展科學績效評價。突出公益性導向,扎實推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優化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充分運用績效考核結果。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強化分工協作,促進資源共享,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省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激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活力。

  16.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待遇。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堅持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以健全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為重點,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為核心,實現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采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公立醫院內部分配應兼顧不同科室之間的平衡,向關鍵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等傾斜。健全公立醫院負責人薪酬激勵機制,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應與其他負責人、本單位職工薪酬水平保持合理關系。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完善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開展省級中醫藥師承教育教學基地建設和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高校附屬醫院制定符合醫學人才培養規律的教學建設規劃,著力推進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置醫工、醫理、醫文交叉學科,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精神、急診、康復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堅持分層分類評價,進一步細化以品德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職稱評價標準,推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探索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科學確立啟動條件、調價空間、調整方法,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逐步統一全省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建立醫療服務價格監測制度,定期監測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成本、費用、收入分配及改革運行情況等,作為實施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的基礎。優化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準入制度,常態化開展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立項評審。〔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0.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力推進攀枝花市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和瀘州、德陽、南充市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國家試點,落實推廣DRG結合點數法付費改革工作,統籌推進全省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適合我省實際的醫保支付體系。加強醫保基金收支預算管理,逐步實行統籌區域內醫保基金總額控制。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履行合同約定采購量,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探索將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圍,建立職工醫保普通門診費用統籌保障機制,將符合基本醫療保障政策規定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和民族藥品納入門診統籌支付范圍,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1.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通過改善值班條件、落實休假制度、假期子女托管、爭取人才公寓等方式,建立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和職工關愛幫扶機制。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等多種方式,關心年輕醫務人員成長。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加強醫院安全防范,強化安保隊伍建設,1000張及以上床位大型公立醫院安防系統建設達標率達100%。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省衛生健康委、司法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22.全面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包括醫院院級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對醫院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行使職權。健全黨委會會議(或常委會會議)、院長辦公會議(或院務會議)等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明確黨組織設置形式、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黨務工作機構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內容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堅持政治強、促改革、懂業務、善管理、敢擔當、作風正的標準,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允許實行院長聘任制。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實施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嚴格執行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到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制度。完善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4.持續加強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基礎工作,完善基本制度,提升基本能力,落實基本保障。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薪酬分配、職稱職級晉升、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和高知識群體發展黨員計劃,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和開展黨員志愿服務等形式,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5.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教育、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認真落實醫院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其他成員“一崗雙責”。強化黨建工作保障,健全黨務工作機構,配強黨務工作力量,落實保障激勵措施,推動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評價考核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省國資委、省中醫藥局和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強化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十)加大投入保障。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十一)強化科學評價。各地要分級分類制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不搞一刀切”。強化評價結果合理應用,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公立醫院評先評優、重大項目安排等掛鉤。

  (十二)廣泛宣傳引導。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社交平臺,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加強調研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先進典型,營造良好氛圍。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4

縣級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4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4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5篇11-04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5篇)11-04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范文11-03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精選15篇)11-04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8篇11-04

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3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范文(精選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