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培訓實施方案3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訓實施方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培訓實施方案 篇1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切實提高我校教師師德水平、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行為習慣和班級管理水平,學校定于開展20xx年暑假假期校本培訓工作。具體培訓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不斷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能力,更新教育觀念和專業知識,以提高教師師德和班級管理為重點,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增強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培訓目標
1、加強師德師風培訓,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
2、通過培訓,幫助教師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掌握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和評價方式。
3、加強班主任工作培訓,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
4、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校風學風。
5、通過外出學習匯報,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三、領導小組
組長:高應忠
副組長:潘自忠 邢素剛
成員:姚帆、楊仕華、莊娟、鄧鴻勛
四、培訓對象
全體教師
五、培訓內容
1、師德師風
2、外出學習匯報
3、班級管理
4、學生行為習慣
六、培訓形式
1、 專題講座
2、小組研討
七、培訓時間
20xx年7月13-14日,上午8:30—11:00,下午3:00—5:30
20xx年8月23-24日,上午8:30—11:00,下午3:00—5:30
八、培訓要求
1、培訓期間按時上、下班,不得隨意請假,保質保量。2、參訓教師必須做好學習筆記
培訓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通過培訓,使新教師進一步鞏固專業思想,熱愛教育事業,熟悉教育教學環境和教學常規,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新課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專業成長,使新教師順利啟航,為將來在教海劈波斬浪、揚帆遠行打下堅實基礎。為此,我們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新教師培訓意見精神以及本鎮實際制訂本學年新教師培訓計劃。
二、預期目標
1、讓新教師在短時間內熟悉學校,熟悉工作崗位,進一步鞏固新教師的專業思想,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能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
2、初步掌握學科的教學常規和技能,理解學科的業務知識和內容體系,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等逐步走向規范化。
3、對課改目標、課程標準、教材教法有較深刻的認識,并能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增強駕馭教材、駕馭學生及駕馭課堂能力,提高教學水平及學科質量。
三、培訓時間
20xx年8月——20xx年7月
四、重點工作
1、抓學習,促發展。師德修養是教師立身立教之本。因此,要先從學習入手,集中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自身找差距,在教育、教學中約束自己,規范自己,從而達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2、抓考核,促提高。對新教師實行考核制,采取學期考核與學年考核相結合,學生考核、同行考核與領導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結果作為新教師提拔、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
3、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提高課改意識。深入開展新教師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等活動,要求新教師每月聽課至少5節,取長補短,促其發展。
4、培養與提升新教師課改、科研意識,強化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采取理論講座、自修自練、集中學習、外出培訓等方式,不斷豐富新教師課改、科研理論水平,并根據自身經驗及所教學科特點,在工作中認真實踐,及時總結,更好地成長。
五、具體措施
1、成立新教師“啟航工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組建新教師“啟航工程”培訓班
“啟航工程”培訓班學員由近兩年分配的8名新教師和組成。業務校長為班主任,教務主任為副班主任,聘請學校中層以上領導、業務骨干為輔導員。根據計劃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做好記錄與考核。
3、采取“青藍之約”師徒接對的傳統方式
通過校內師徒接對培訓,充分發揮骨干教師、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使新教師盡快成長。
師傅要從備課、上課等各個環節精心指導徒弟,切實提高其業務水平。徒弟要誠懇、虛心學習師傅的教學藝術。學校要分階段安排新教師上公開課,組織其他教師真誠地進行聽課、評課,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
4、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培訓工作。
在學校網站的“網上研訓”版塊開設“啟航工程”培訓博客,為新教師提供與同事、朋友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
5、對學員要求
制定好個人發展計劃,參加好培訓活動,做好筆記、卡片,及時記錄心得、案例與反思,上好匯報課,做好階段培訓學習總結。
每一課:充分準備教案、教學資源,精講精練,隨堂作業,及時批改,每課反思。
每一天:檢查一天教學得失。
每一周:師徒互動1次以上,聽取講座、輔導1次。
每一月:聽課5節以上,撰寫1篇原創論文、案例或體會,上傳博客。
每學期:進行學期總結。上交聽課筆記、學習總結與考核表。
培訓期滿,組織匯報活動,匯編新教師成長案例集,表彰優秀師徒組合。
培訓實施方案 篇3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政辦〔〕28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政文〔〕194號)精神,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鄉就業培訓體系,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農民老年時的基本生活,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認識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建立和完善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措施,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認真抓好落實,確保有序推進。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以政府依法征收農村集體耕地而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耕地的被征地農民為重點人群,以勞動年齡段內的被征地農民為就業培訓重點對象,以大齡和老齡人群為養老保障重點對象。
(二)區分不同年齡,分別實施不同保障。根據被征地農民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分別實施就業培訓保障、老年養老保障或老年養老補助。
(三)共同出資,合理負擔。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由政府、村集體和個人共同出資、合理負擔,繳費及保障水平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老年養老保障水平不低于我縣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三、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對象
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的工作對象是:經政府依法征收農村集體耕地后,被征地農戶人均剩余耕地面積低于上年度全縣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的30%。且在征地時享有農村集體耕地承包權的在冊農業人口。
四、做好就業培訓工作
(一)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堅持市場導向就業機制,統籌城鄉就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引導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區吸納被征地農民就業,支持被征地農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將未就業的被征地農民納入統一的失業登記制度,提供就業服務,促進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愿望的被征地農民盡快實現就業。在勞動年齡段內尚未就業且有就業愿望的,可按規定享受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將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未就業且有就業愿望的被征地農民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程”的.重點對象,優先安排就業服務和培訓,積極發揮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作用,組織被征地農民實現就業。
(二)落實被征地農民就業安置責任。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有關單位要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的被征地農民就業,督促指導用地單位優先安置被征地農民就業。用地單位在同等條件下要優先安置被征地農民就業。勞動保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形式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
(三)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的培訓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應對所有的被征地農民在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未就業且有就業愿望的被征地農民予以免費培訓。凡參加政府部門指定的社會培訓機構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的被征地農民,可享受政府規定的職業技能培訓補助和創業培訓補助。被征地農戶人均家庭剩余耕地面積低于上年度全縣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的30%的被征地農民優先安排培訓。
五、做好社會保障工作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分為老年養老保障和老年養老補助兩種形式。以被征地農民自愿參保為原則,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采取個人賬戶積累模式,籌資規模為18000元;老年養老補助采取統籌模式。
(一)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
1.16~34周歲的被征地農民,重點實施就業培訓保障,也可參加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
2.35~59周歲的被征地農民,重點組織引導參加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也可以申請到齡時直接納入老年養老補助。(二)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補助
年滿60周歲的被征地農民,個人不繳費,直接納入老年養老補助范圍,按月發放老年養老補助金,直至身故。也可申請參加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但不再享受老年養老補助待遇。
(三)養老保障對象確認
1.保障對象年齡的確認。本文下發前被征地的保障對象,按本文執行時間確認;今后征地的保障對象,以批準征地的省政府批文時間確認。
2.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和養老補助對象的具體名單,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并公示一周后,由村委會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查,經縣農業、人口計生、民政、殘聯、國土資源等部門審核后,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所屬的農村社會保險管理中心辦理參保登記手續。
(四)老年養老保障金的計發
參加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的人員,不分男女,年滿60周歲后按月領取老年養老保障金,直至身故。計發辦法為個人賬戶存儲額除以計發系數(160)。
(五)老年養老補助金發放標準
老年養老補助金標準不低于全縣上年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補差標準。
(六)建立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和老年養老補助待遇調整機制
根據我縣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及物價指數變化,建立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和老年養老補助待遇調整機制。
(七)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的轉移和退保
1.參加老年養老保障的被征地農民戶籍遷出我縣的,按規定辦理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關系和個人賬戶資金轉移手續。遷入縣如未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可以保留關系;參保人也可以申請退保,一次性退還個人賬戶中個人繳費和村集體補助的本息,并終止老年養老保障關系。
2.參加老年養老保障的被征地農民出國(出境)定居的、錄用為國家機關公務員或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一次性退還個人賬戶中個人繳費和村集體補助的本息,并終止老年養老保障關系。
3.參加老年養老保障的被征地農民身故后,個人賬戶中個人繳費和村集體補助的本息余額,根據本人參保時的約定或生前意愿由指定受益人依法繼承;未指定受益人的由法定繼承人繼承;沒有繼承人的,其個人賬戶本息余額轉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專項資金。
六、資金保障
(一)資金籌措
1.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所需資金從財政安排的農民工就業培訓經費中統籌安排。
2.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對象所需資金由政府、村集體和個人共同籌集,合理負擔,政府補助比例為70%,個人和村集體出資30%。被征地農民中的低保對象、已辦理獨生子女證的獨生子女戶、二女結扎戶、持有二級以上殘疾證的殘疾人參加老年養老保障的,政府補助比例提高到80%,個人和村集體出資20%。特殊人群優惠待遇不能重復享受。其中低保戶、獨生子女戶和二女結扎戶按年度實行滾動管理。
3.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補助所需資金由縣政府出資。
4.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專項資金。按項目征用耕地每畝3萬元收取,并從每年土地出讓總收入中提取5%作為養老保障專項資金,用于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金的調整和風險支出需要,不足部分從新增財政收入中統籌安排。
(二)資金管理
1.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政府承擔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應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由縣財政局會同縣國土資源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籌集到位,并一次性轉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
2.村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一次性直接繳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收入戶,并定期轉入財政專戶。被征地農民應自收到參保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辦理繳費手續,否則視為自動放棄享受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待遇處理。
個人繳費原則上一次性繳清,確有困難的可以申請分次繳費。經同意分次繳費的,應與縣農村社會保險管理中心簽訂分次繳費協議,原則上在5年內且年滿60周歲之前繳清。60周歲前未繳清的,一次性退還個人已繳費部分,待遇改為享受老年養老補助。
3.要嚴格執行各項財務管理規定,加強資金監督和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和增值。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要專款專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擠占、截留或挪用。
4.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個人賬戶。政府補貼、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計息標準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執行,當年繳納的資金,按活期存款利率計息。
5.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業務實行計算機管理,由縣農村社會保險管理中心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信息數據庫,為政府有關部門、參保人提供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相關信息。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業務經費、系統建設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七、加強工作領導
(一)成立縣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為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縣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由縣政府辦、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公安局、國土資源局、農業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民政局、審計局、農辦、統計局、殘聯等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設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二)按照“統一協調、統一管理、分工負責、分步實施、分批解決、逐步到位”的原則,扎實穩妥地推進我縣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
(三)各部門要各負其職,積極協調配合,共同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各成員單位要按各自職責,將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1.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編制被征地農民老年養老保障和補助基金預算,對基金的收繳、待遇發放和基金的營運進行監督檢查。縣農村社會保險管理中心負責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業務經辦工作。
2.縣農辦、農業局負責對戶別、姓名、在冊農業人口數、原有耕地面積、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積等情況的審查工作。
3.縣國土資源局負責上年度全縣耕地面積和對被征收土地的權屬、被征耕地面積、地類、戶別、姓名情況的審查。
4.縣財政局負責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以及政府出資部份、專項資金的籌集和管理,,負責政府補助資金預算審核工作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基金保值增值。
5.縣公安局負責對被征地農民的戶口性質、姓名、年齡及家庭成員關系情況的審核工作。
6.縣民政局負責提供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和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補差標準情況,負責被征地農民中的低保對象審核確認工作。
7.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負責做好被征地農民保障對象中已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獨女戶、二女結扎戶的審核確認工作。
8.縣殘疾人聯合會負責做好被征地農民保障對象中持有二代二級以上殘疾證的殘疾人員的審核確認工作。
9.縣審計局依法對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資金進行審計監督。
10.縣統計局負責提供上年度全縣農業人口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情況。
11.各鄉(鎮)政府負責收集、核查和匯總村委會的申報材料,并對各村委會被征地農民保障對象的確定、公示、村集體出資補助比例等情況進行督查。
12.村委會負責實施被征地農民參保對象的公示工作,組織填寫《被征地農民參保申請表》、《被征地農民匯總表》和經公示確認的《被征地農民參保花名冊》形成申報意見,報鄉(鎮)人民政府。
八、本方案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自1月1日起試行。
【培訓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培訓實施方案06-23
教育培訓實施方案03-19
培訓實施方案(大全)06-23
培訓計劃實施方案06-23
學校培訓實施方案06-23
安全培訓實施方案07-22
教師培訓實施方案07-21
校本培訓實施方案08-04
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07-28
培訓實施方案范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