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實施方案范例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范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1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切實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持續發展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學習型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穩步實施新課程改革。根據商南縣教育體育局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具體要求,現結合我校的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我校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會備課、備好課”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新課程教學能力為重點,貼近課改,貼近課堂,貼近教師,不斷增強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科研意識、轉變課程理念、落實研修實效”,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解決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為重點,以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和研修為主要形式,以培養教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根本方向,以培養一批專業型、創新型教師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研修目標
本次研修我校將以“商南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暑期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指導思想為準繩,以適應深入新課程需要為根本,通過開展校本研修,促使廣大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學習課程標準為抓手,通過有效改革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學生養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學生好教師的評價方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
1、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簡國志
副組長:黃明臣、章玉乾
成員:校委會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導處,范良宏為辦公室主任,負責研修的安排、日常管理和質量監控等工作。
2、研修學習培訓小組
組長:黃明臣
副組長:范良宏
成員:校委會成員和各教研組組長
四、研修形式
我校校本研修將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內容,以有效教學、有效教師和有效研修的學習為載體,以“一切從教師的需要出發,一切為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重點,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代型教師隊伍;形成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培養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干教師。同時,學習、發揚名師優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由“經驗技術型”向“實踐反思型”的現代型教師轉變。
1、組織教師積極參加“陽光師訓”活動。以“聚焦課堂教學,引領校本研修”為主題。堅持“基于教學、聚焦課堂”,從培訓內容到形式,把培訓的著眼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幫助廣大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疑惑;堅持“面向農村、示范引領”,全面推進校本研修,幫助我校教師積極探索具有區域和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內容與形式,從而真正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2、開展“修師德,揚師魂”師德研修。結合我校實際,以活動為載體,以案例教學、典型報告為基本形式,同時,大力開展讀書活動,使廣大教師愛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立志獻身教育,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愛學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先進的學生觀和正確的教育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發展服務;愛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為準則,增強教師職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和成就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社會的表率。
3、新課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全員課改通識研修和以掌握學科要求為主的學科教師研修。通識研修在組織集中專題研修基礎上,組織全體教師開展自學,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再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學習討論、研討交流,檢查考核學習情況,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學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讀課標、探索教法。
4、教育教學能力研修。以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對教師通用基本功、學科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基本功訓練,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針對地對部分年輕教師和新教師強化基本功訓練活動;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教學技能研修;要通過結合不同層次教師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個教師掌握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引領教師向“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化。在不同的學科中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進行公開展示;通過優秀教師的公開課教學,為學校教師的教學技能和開展校本研修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5、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強化課堂應用、教學信息化整合的教師信息技術校本研修活動,幫助教師樹立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的意識,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為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環境。組織青年教師學習網絡知識,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提高教師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導教師人人建立自己的網絡空間,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響的博客群落。
6、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以“有效研究”為切入點,做到教學即研究,讓老師不畏懼科研,使老師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學中,教育敘事中,提升總結中,借鑒學習提煉中……。
五、研修方式與活動
1、自主學習:教師通過自學新課標深悟領會新課程理念,切實加強教師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幫助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理論素養。
2、專題講座: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我校共性“問題”,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優秀教師搞專題講座,解決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小組研討:以教研組為單位,利用研討學習體會、研討教學體會、研討課堂教學評價、研討教學管理等,教研組長要時時關注新的教育動態。著重學科教學的“互動生成”方式的理解與嘗試教學。
4、教學觀摩:利用教研課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扎實做好好評課活動,教研組做好詳實記錄;同學科、同年級教師之間要開展聽“家常課”活動;各教研組組織教師觀看名師錄象。
六、考核方法
教師研修的考核參照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方案實施。把教師參加校本研修的內容按學時計算,完成研修任務與月績效工資聯系,考核結果將作為教師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依據,并與年末考核掛鉤。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2
一、提出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為此,為了強調閱讀的重要作用,突出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精神,進一步搞好語文課程改革,所以語文試題中的閱讀分值不斷增加,題型更加新穎靈活多樣,試題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深刻,試題除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考查情感態度,價值觀及表達觀點的能力也成為明顯趨勢。因此。加強閱讀教學,培養閱讀能力已成為搞好語文教學,提高學業成績的重要課題。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語文閱讀學習對中小學生能力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報告指出:“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閱讀方法指導不力,學生天然閱讀興趣喪失等問題嚴重存在”。那么我校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現歸納如下:
從教師來看
1、學校及班主任重視不夠,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
2、課堂閱讀教學,仍然以分析講解為主要方式,沒有把“一言堂”變為“群言堂”。教學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把“一言堂”變為“群言堂”。教學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取的閱讀教學效果沒有達到。
3、我校課堂外閱讀教學幾乎沒有涉及,即使有課堂外閱讀教學,教案設計也是千篇一律,沒有凸現不同閱讀課型的差異。
4、教師不善于閱讀,對閱讀基礎知識缺乏系統、有效地訓練,不會指導學生正確閱讀。
從學生方面看
1、學生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時囫圇吞棗,粗粗瀏覽即是閱讀。
2、很少做讀書筆記,很少深入思考,沒有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從閱讀教學雙向交流的實際來看
1、閱讀教學形式與學生實際需要不一致。課堂上學生閱讀時間太少,閱讀量嚴重不足;課外閱讀的時間和內容由于受網絡和電視的影響嚴重受限,有的家長課外強迫學生讀唐詩宋詞,學生的閱讀情趣不佳。但如果僅僅學習課本又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利。
2、閱讀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規范對應不一致。語文閱讀課程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有規范(規范是課標的要求)可循的,因而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考慮閱讀教學與聽說讀寫的規范之間的對應關系,但語文閱讀教學對這一對應關系考慮存在嚴重問題,課堂上常常出現草草閱讀即了的現象。
3、多媒體化造成閱讀教學的失色。之所以把過多過濫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行為稱為“多媒體化”,就是因為這種行為放大了多媒體技術的功能,抹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維和人性親和力的對話。所有這些,都是造成我校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待于進一步加以改善。
《課程標準》中以初中三年級的閱讀要求來看:例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例二、“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進行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從例一中“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我們通常通過聽課看到,不少學生并未達到這樣的效果;從例二中“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要得出這樣的心得常常是很艱難的;從考試成績來看,閱讀部分失分依然嚴重,特別是現代文的閱讀,20xx年中考現代文閱讀共10分,從綿陽考區B56號(本)試卷學生平均分不到6分。可見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程度不高。導致學生學業成績不高,與課標要求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很有研究的空間。
本課題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學業成績關系策略研究》,目的是從師生的閱讀現狀出發,從教師語文閱讀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出發,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方法與策略,力求達到農村初中語文閱讀學習的效益最大化。
二、課題的界定和依據的原則和理論
(一)課題界定
“語文閱讀”包括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課外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拓展視野的一種手段。課外閱讀是中學生特有的一種高級需求,對于社會發展和個人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課外閱讀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師生對課堂學習的共同檢測形式,課內閱讀指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根據閱讀任務、目標及閱讀材料特點等因素所選用的促進有效理解的規則、方法和技藝。使學生獲得發展。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發展。
學業成績,是從整體上檢測師生在教學中對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貫徹落實情況。具有較強的客觀公正性和科學性。也是對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進行量化檢測。從而促進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全面提升。反之,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促進學業成績的效益最大化。
(二)依據的原則與理論
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個性化的主體,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促進師生之間平等和諧地對話與交流,努力做到把關注的目光,灑落在每位渴望知識的孩子身上,為他們的終身與未來著想。主體性原則是我們這個課題研究首先應用到的教學原則,如果連主體性問題沒有搞清,那么實施“改革教法,開創閱讀教學的新局面”將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2、開放性原則
我們所處的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和網絡化使世界陡然之間變得很小。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然以大教育思想來指導自己更新閱讀教學行為,如對學生閱讀的評價體系呈現多樣化。使我們的語文閱讀與寫作具有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互動、互融、互促。
3、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作為個性化的閱讀,理應吸收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有價值的內容,兼收并蓄,推陳出新。因為即使是應試教育,里面也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東西。
三、課題目標
對于該課題的研究,我們確定了兩大目標:
1、學校及教師因勢利導為其營造個性的閱讀氛圍,開展閱讀活動,把學生由課堂“一方小池”引入廣闊的“生活海洋”。創建書香校園,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感悟,從而得到語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
2、改革閱讀課的教法,開創閱讀教學的新局面。閱讀教學要加強思想交流,重視理解的深刻,強化有效的閱讀訓練,查漏補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從而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提高學校聲譽,真正實現“科研興教”這一辦學理論,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
四、課題的主要內容
1、探究學生閱讀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
①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習慣、方法的產生、形成,提高的機制、程序、途徑。
②學生語文閱讀學習中學校、家庭、社會的指導與訓練的動機,價值取向,可能性,期望值。
2、課堂閱讀教學改革,形成“自主閱讀”操作模式和具體方法研究。
①指出正確的閱讀學習的方法,將這些方法用到教學實踐中,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最終達到提高學業成績的目的。
②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主要活動形式和操作模式研究。
3、提高實驗教師閱讀教學能力,促進其專業成長,指導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有效性和學業成績效益最大化關系研究。
五、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深入實際,有目的、有步驟針對可能影響學生閱讀的各項因素進行詳實調查,準確定位所調查學生的現狀及癥結所在。
2、行動研究法。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根據研究實際情況調整研究內容、方法、程序等。
3、文獻研究法。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借鑒各種教育書籍,報刊雜志中介紹的理論和經驗,多聆聽專家學者的講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課題研究具有科學性。
4、經驗總結法。研究中把實踐的經驗形成報告論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實性和實效性。
5、實際觀測法。通過學生學業成績測試作出對我校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效果的進一步評判。
六、課題實施步驟及研究措施
(一)課題準備和調查研究階段
組建課題組,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1、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做好申報,立項及論證工作。
2、落實課題研究網絡。
3、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并編撰成冊。
4、加強理論學習,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培訓,增強對本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進一步明確研究目的,掌握相關研究方法。
5、召開課題組成員參與兩課題論證會,對課題實施方案進行評審和修訂。
(二)課題實施研究階段
1、設立問卷調查,從初一、初二各抽100名學生進行調查閱讀狀況及解決的方法。
2、組辦:“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校園沐浴書香”,啟動儀式:
①由學習吟誦《弟子規》
②演講《文明,從誦讀經典開始》。
③學生代表演講《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
④講話《讓讀書成為時尚,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⑤提出希望和要求,提出所有活動獎品以贈書的形式。
啟動儀式要達到激發閱讀興趣為目的。擴大課題影響。
3、制定確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營造閱讀氛圍。
①學校圖書室整理圖書,列出書目、序號。提出學生借閱管理辦法。公布閱覽室開放時間以及閱覽要求。
②召集班主任成立班級“書柜”,由學生捐獻1—2本書,由語文科代表管理。舉辦“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校園沐浴書香”,“讀書成就夢想”,的主題班會。
③校團委成立廣播室,招聘播音員,組建記者站,收集整理學生來稿。宣傳讀書活動。播放經典《論語》、《道德經》《弟子規》來浸潤書香,滋潤心靈,精極人生。
④初一、初二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堅持清晨一誦、午間一讀,晚間一省,每周一記,每月一得,每班一集,每期一會和舉行演講比賽,朗誦會等多種形式讀書活動。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書香的浸潤,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4、改革閱讀教學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把所學語文知識進一步運用到實踐中的技能,這種技能其實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但是閱讀并不可怕,它有法可依,有規律可循。
①、針對不同文體、整理、編撰閱讀方法。
②改革課堂閱讀教學方案(試行)
A、每一單元講授課,教師為學生示范如何把深廣閱讀知識,閱讀理論閱讀方法,充分運用鄧閱讀的具體過程中。
B、每一單元的自讀課,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并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范,通過有意識地運用閱讀理論和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具體自讀課文,在這一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因人而點撥。
C、適當選編課外閱讀練習,在江油統考、綿陽期末統考的試卷中,選取閱讀題,訓練時講究“適度”、“梯度”、“力度”。
D、此試行方案分別每人編好一篇示范教案,寫好教學心得,跟蹤學生閱讀變化,根據閱讀能力變化,做好學生學業成績數據變化統計。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每人寫好論文。方便下階段總結推廣,以點帶面。
(三)課題總結和完善階段
對實驗工作及效果進行評價,整理課題研究資料進行歸因分析,撰寫研究報告,做好結題準備工作。并積極推廣和應用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促進我校的閱讀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并在全校加以推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3、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組織專家鑒定。
4、做好課題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工作。
(四)研究措施
1、落實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
①完善課題管理體系:校課題組—語文學科組—試驗參與教師。校課題負責課題研究管理和理論、實踐指導。
②語文學科組(備課組)課題,確定實施方案。
③學校教導處負責課題的研究管理和指導。
④納入對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考核。
(五)加強課題研究的宣傳發動
①教導處通過會議、簡報等渠道,廣泛宣傳省、市、縣有關課題研究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提高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對課題研究的認同度和參與性。
②學校加強課題的策劃和宣傳,動員全體教師尤其是參研的語文教師深刻學習和理解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積極主動向社會、學生家長和學生進行宣傳,增強學生的參與面和參與度。
③注重宣傳策略和方式,把課題研究對“我校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把全面改進和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有效教學策略和質量放在首位,提高課題研究宣傳的有效性。
(六)強化課題研究的專業指導
①每常年度組織2—3次市(縣)內課題研究研討會,安排骨干成員交流經驗,通過同伴互助優化課題研究。
②定期邀請市課題組的學者、專家開展課題研究學術報告和講座,培訓和指導參研教師,提高教師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強課題研究效益。
③加強與上級總課題組的聯系,及時收集和精心選擇省內外、市內外優秀課題研究資料,為課題組提供先進的理論和實踐參與借鑒學習依據。
⑤在師生自愿的基礎上,組織動員師生訂閱國家級優秀刊物、本課題指定讀物—《學語文之友》雜志,引領各級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
(七)搭建課題研究的活動平臺
①每學期組織一次課題研究專項教研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召開和解決課題研究中的具體問題。
②每學年度開展一次課題研究的優質課競賽,優秀論文評選,優秀習作評選等活動,并擇優推薦參加上級和《學語文之友》雜志社組織的有關評優推選活動。
③及時準確介紹省、市總課題組研究活動信息,組織參研骨干教師代表參加學習培訓研討活動。
(八)建立課題研究工作的激勵機制
①表彰鼓勵參研教師中的佼佼者。
②每學年評選次優秀課題研究教師,表彰、獎勵在課題研究工作中的先進個人。
③參研教師的課題進展情況及效果納入績效工資的考核,并與評優、晉級掛鉤。
(九)確立課題研究效果的檢測制度
①每學年由課題研究小組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進行一次綜合測評,檢驗課題研究實施的實際效果。
②通過教學質量調研,驗證課題研究實施的水平和質量。
③組織學生參加課題組開展的有關知識能力競賽,驗證課題研究實施的的客觀成效。
七、預期成果和效益
推出具有成功經驗的典型課例或閱讀活動現場;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編制論文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和相關成果。研究期間,我們將研究成果向總課題組推薦公開發表。研究結束后,部分研究論文及調查報告將結集、最終形成《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學業成績關系策略研究》論文集。另外,本研究由《學語文之友》雜志社參與,還將形成《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學業成績關系策略研究》資料匯編,以課外輔導書、雜志等形式出版。
1、《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學業成績關系策略研究》,使中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體反映在有深厚的閱讀興趣,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科學的閱讀方法,有實在的閱讀效果。
2、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閱讀學習方面,有強烈的閱讀教學指導和訓練意識,掌握科學的閱讀指導策略,能有效引領和幫助學生獲取閱讀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學生高水平的語文學習能力和素養。
3、學校、家庭在中小學生閱讀環境、氛圍、條件等方面有明顯的改善,初步構建學習型校園和學習型家庭的生態環境。
4、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有進一步提高。
5、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豐富中小學生的情感世界并提升其審美情趣,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3
一、課題的界定
1、德育教育,是一種價值觀和基本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行為習慣和社會生存技能。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兩個方面的任務:接受一種價值體系,學會一種行為能力。
2、實效性,指運用現代德育理論,實施開放性的德育教育后所取得的實際效果。
3、校本課程開發不僅僅指開發出的具體的課程教材,更重要的是開發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得以發展,教師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即使就課程開發的具體產品之一——校本課程教材而言,也與國家課程開發過程中編制的教材不同。它是兒童中心、興趣中心或問題中心的,而不是知識中心的。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小學德育綱要》中指出:學校實施德育必須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各個教育途徑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明確指出:“進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傾向。
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在于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開拓進取,自強自立的精神,尊重別人,樂于奉獻,善于合作的良好人格品質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內容。隨著獨身子女的日益普遍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學生普遍存在著嬌氣,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獨立能力差,行為偏于情緒化,意志薄弱等等不良品質,長期以來,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對于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也存在著某些嚴重問題。如:脫離實際、說教過多、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分離等。我們必須面對新情況,研究新方法,提高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效果,防止我們的教育產生片面性。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生活教育的相關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
3、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關注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道德作用的發揮及其存在無不以人的主體性的發揮和人的自由自覺為前提。道德行為的本質是主體性的。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愿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
4、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于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包括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鍛煉,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才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
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應“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領導,動員全社會積極支持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意見》強調,學校德育工作應“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切實加強社會實踐活動。”《意見》還強調,應“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可見,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發揮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依靠校外社會、經濟、人文等諸方面力量對德育的支持,以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6、前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愛憎分明。”洛扎洛夫指出:“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發展最有效的影響,是環境的間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師創設的多元化教育環境對兒童的進步和提高起著任何集體教育活動都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必須注意為兒童期設置一個適當的世界和一個適當的環境,這是一個絕對迫切的需要。”這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論和思想都告訴我們,環境能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在環境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過程中形成的,學校必須重視創設適宜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開發、運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基本策略,構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能體現師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愛家鄉教育模式。本課題研究內容根據我校教師研究水平、能力和教育教學實際,確定分七個子課題進行試驗研究。即是:“語文品德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數學科學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英語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音體美等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學生安全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班級工作養成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后勤保障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
五、研究對象與范圍
本課題以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愛國主義教育是小學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愛家鄉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體現。由此可見,通過本土德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能讓學生學習和了解家鄉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對家鄉的自豪感,從而以實際行動建設家鄉、服務家鄉,并能弘揚家鄉人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推崇以德為先的人生追求。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七、完成階段成果的策略
1、文獻資料法: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等頒發的有關文件和有關德育教育理論,夯實課題組成員的理論基礎;調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資源,從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進行篩選、整合,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礎。
2、行動研究法:按照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開展開發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的實踐性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并不斷調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計劃,保證課題研究指導下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推進。
3、經驗總結法:在各子課題行動研究的基礎上,分階段總結開發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的具體經驗,注重過程性資料的積累,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理性認識,以獲得可供應用和借鑒的操作性經驗和教育理念。
八、課題研究的預計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是由于學校之前做的教科研課題都是學科性較強的課題,經驗豐富,大多數課題組成員都是初次進行德育課題的研究和探索,屬于“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么經驗。做出來的課題計劃還不是很全面,思路也不夠開闊,急需有經驗的教師從旁指點。
二是由于學校課題組成員平時教學及管理工作繁忙,在工作量大,課題研究時間緊的情況下,需進一步協調好教學工作與課題研究的關系。如何使課題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能正常、高效完成,是個問題。
三是由于老師的理論水平有限,對德育資源如何開發與利用不甚了解,使得我們的研究工作進展緩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大力開展后期的宣傳工作,加強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引發周圍人對德育的重視。
下一階段,我們將針對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
一是繼續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
二是加強學校的德育活動,重視課題的實質性研究。要在繼承傳統德育資源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和利用新的德育資源,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相信隨著時間和空間的延展,學生、教師與周圍的自然、社會聯系會更加緊密,這使尋找、發現、利用更多的資源不僅成為一種必然的要求,而且也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要加強總結提煉,爭取將成果匯編成冊。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德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價值所在,它為我們的活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也帶給了我們許多思考。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4
一、任教學科:
語文。
二、研究課題:
《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研究》
三、個人研究方向: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的閱讀習慣
四、研究目標:
1、改變目前小學生“動口不動手”的閱讀現狀,逐步到達“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所要求。
2、透過研究,探索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潛力的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
3、在研究、學習、培訓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豐富自己,使自已得到不斷的發展,成為終身學習型的教師。
五、研究措施:
1、理論學習: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相關的教育雜志,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提高自身的實踐潛力。
2、實踐參與:認真參加課題組組織的各種研究活動,探索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潛力的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潛力。
3、忠于課堂:課堂教學是研究校本教研的根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并從課堂中發現問題,及時的尋找多途徑解決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4、反思積累:在教學,學習、研討中,要加強自我反思,及時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自已獨特的想法撰寫成文,繼續在自己的校本課題專欄上傳,多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5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科研五年發展規劃為指導,依據教育部《關于實施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和陜西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不斷提升教師的師德、師能和教科研水平,切實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隊伍。
二、總體目標
強化“科研興教、科研強校”的意識,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以建設一支“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堅持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素養和文化知識素養,開展有學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訓,培養能滿足現代教育發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師隊伍,讓全體教師獲得可持續提升。
1、課題研究:開展“教師教育科研常識”的專題講座、討論,邀請專家指導和引領,力爭有1~2個市級以上的立項課題,圍繞主課題立數個縣級、校級子課題;做好自治區級、市級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和結題工作;做到使每位教師都具有教科研常識,創造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習型校園。
2、教師培訓:依據計劃,按照以“整體推進、分層發展、協同優化”的基本策略,通過多形式、廣渠道、大強度推進教師培訓,13年做到每位教師通過校本培訓24課時以上,分層培訓和上級部門培訓達人均24課時以上。通過校本培訓和上級部門培訓,力爭每個專業30%的教師成為校級骨干教師,10%以上的教師成為市級專業骨干,5名以上教師成為石嘴山市學校知名教師。通過師徒結對、教師定期繼續教育培訓,增加學校專業化的培訓,“研究型”教師比例達85%以上。
三、組織機構
組長:薛建
副組長:朱欣榮
成員:常江濤 韓瑞
四、具體措施和工作
1、營造科研氛圍,強化教育科研作用
通過宣傳、參與、督促、檢查等措施,強勢推進,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
育科研是實踐先進理論,是解決教學教育實際的、現實的問題,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最佳路徑,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全體教師相信科研、依靠科研,主動的參與科研。比如:開展學習教科研培訓活動,每月兩周星期五下午為教師的學習時間,形式多樣。再比如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活動,邀請專家、領導來校指導,以教研組為單位一年外出學習一次。再如為教研組訂閱《信息快教科研訊息報》,讓教師了解教育最新信息。
2、完善管理體制,加強科研管理工作
依據《榆林市教育科學研究管理制度與工作條例》、《20xx年榆陽區教育局工作要點》和我校實際情況,修改完善《鎮川小學教育科研工作條例》,制訂學校09年校本培訓計劃,將教科研有關工作序列化、常規化,“到什么點就做什么事”,利于教師早明確、早準備,提高科研工作質量。
3、普及課題研究常識,促進教師課題研究意識
教師課題研究氛圍不濃,極大原因是因為教師不懂、不會,覺得層次高深,難度系數大。如果普及課題研究常識,比如每位教師都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以及課題研究是解決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與疑慮,是教學需求,是為有效教學服務,是為減輕教師負擔服務,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何樂而不為呢?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教師教育科研常識”專題系列講座,做好石嘴山市xx區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工作,且及時向教師匯報課題研究內容及進程。邀請教科研專家對課題進行指導,提高課題的可操作性。
4、以評比為抓手,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學校本學期開學第2個月進行新教師的匯報課展示,舉行教師基本功競賽,優質課、說課技能競賽,教學設計、教育教學案例、專業課教師技能操作評比,
在評比、競賽中激勵教師不斷學習,強化教學技能的訓練,提高教師的自我素質。
五、工作具體安排
1、理論業務學習:
a、每學期分發1本業務學習筆記,開放教師閱覽室,為每位教師業務理論學習搭建學習信息平臺。
b、有組織、有計劃開展教科研培訓的活動,邀請領導、專家來校進行《師
《課題研究》、等專題講座或校內教師教學研討。
2、專業技能提高:
a、師徒結對,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強化青年教師的成長。
b、以活動為載體,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開展新教師的匯報課活動,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教師的教學技能優質課、說課競賽,教學設計、案例評比,專業課教師的技能操作競賽,開展教研組每月一節的研討課,一學期兩周的推門聽課和課堂教學診斷課活動。
c、落實教師定期下外出培訓工作。
d、邀請其他兄弟學校教師來校指導工作。
e、收集教學設計、案例、反思等,匯編成冊。
3、教研組建設
a、定期開展教研組活動:每周兩節課為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學習時間,每月兩次教研組安排的組內交流課和評議。
b、外出學習:對于兄弟學校先進的、或具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各教研組組織一次外出學習和交流,回校后形成學習調查報告,并組織組內討論學習。
c、學期末,各教研組對活動進行總結。
4、課題建設
a、開設“教師教育科研培訓”系列專題講座。
b、積極組織教研組、教師申報榆陽區、市級、自治區級的小型課題。 c、定期召開立項課題會議,做好課題的過程管理,收集、整理課題資料。 d、成立校教育科研學術委員會,做好論文評審送交前的指導工作。
5、骨干教師培養
a、校內、校外結對培養。
b、“走出去”學習。
c、寫教學反思,對當前教育教學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有效的科研活動。
6、研究型教師的培養
a、定期下參加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培訓。
b、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拓展教學科研的研討氛圍。
7、評比
對于本次學校以上的校本培訓為主的教科研活動中,評比出學期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研組,給予精神鼓勵和一定的物質獎勵。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6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提出的背景
《新課標》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本事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而學生的有效預習則是落實這一目標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長久以來我們發現學生的課前預習雖然每一天都在進行著,可是收效甚微,沒有到達預習的真正目的,是“偽預習”。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說培養學習本事和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造成學生不求甚解、敷衍應付,逐漸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學生有效預習”的落實,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舉足輕重,值得探討和研究。
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提出“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教”。先學也就是預習,自主學習,后教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點撥、拔高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取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知識的本事。
反思多年的英語教學,發現大多數學生并沒有預習的習慣,更談不上有效性預習。教師如何有效地設計出不一樣的預習任務?如何根據教學任務的不一樣來把握預習的側重點?什么樣的課前預習最有效?等等,這些都是我一向在思索的問題,也是本課題要研究的資料和意義所在。
2、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經過研究,找出影響初中生養成預習習慣的原因有哪些,從而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進而探索出一些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方法和策略,保證課前預習活動的有效進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課題名稱的界定
預習的有效性是指學生在教師講課前自學教師要教授的新課的資料。初中英語自主有效性預習習慣的培養與反思研究將著力探究從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方法措施、預習效果等方面去培養學生的預習效率,并從實踐中反思學生自主預習習慣培養中的策略、效果、科學性等。
二、指導思想
1、《新課程標準》倡導:預習是學習個體的一種獨立的探索活憑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學習方法自主探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的信心,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預習不再是單純為掌握知識和技能而設置的學習活動,而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發展得更好。
2、認知建構主義有關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地在頭腦中建構知識的過程;
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預習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新課的主要資料和學習重點有個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就能對新知識有似曾相識的印象,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3、“授之一魚,只供一餐;
授之以漁,可享一生。”指導學生預習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學本事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預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目標
1、經過有效預習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我的思想自我的思維進入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2、指導不一樣的學生制定不一樣的預習方案,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指導學生多角度預習,拓展思維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評價的本事,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四、研究資料
1、調查初中生英語課前預習的現狀。
2、分析初中生英語課前預習效率不高的原因。
3、研究適合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預習方法。
4、探索培養初中生養成有效性預習習慣的策略和途徑并付諸實踐。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有關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調整研究方案。
2、訪問調查法:經過訪問學生和教師、采用向學生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預習現狀及存在問題。
3、行動研究法:對于所采取的策略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使所采取的方法更科學、合理、有效。
4、個案研究法:對于研究中出現的特殊學生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
5、比較分析法:對研究對象定期檢測及時對取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并予以解決,不斷完善研究方案
6、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采取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研究策略,扎扎實實地做好研究工作,根據研究實踐所供給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
六、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xx.12—xx.1)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養并積累資料,以先進的理論支撐課題的研究。
2、調查分析現狀,初擬實施方案。
依據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本事,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構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預設出有效預習培養方案。
(二)實施階段(xx.2—xx.5)
實施課題研究,此階段我主要立足于日常課堂教學,探索提高學生預習本事策略與模式的研究。
1、指導學生預習,嘗試建立適合學生預習的方案。
2、做好課前預習效果的檢查與監督,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方法的展示與交流,激發學生預習的進取性。
3、做好案例研究,并不斷調整不一樣基礎的學生的預習方案。
4、不斷調整研究方案,探索適合學生有效性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逐步養成自覺進行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三)總結階段(xx.5~xx.6)
1、整理研究過程中的資料,撰寫課題總結報告。
2、修改課題研究教學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
3、申報課題結題,并在教學中進行推廣應用。
七、預期成果
1、探索出適合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預習方法,并付諸教學實踐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2、培養學生逐步養成自覺進行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為其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八、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學校高度重視
我校高度重視教研活動,異常注重教師的微型課題研究,盡全力給予課題研究者指導和幫忙。
2、學校資源豐富
我校圖書館、備課室、網絡教室儲存很多關于教育教學研究方面的資料,能為本課題研究供給優質的資源。
3、課題負責人理論和實踐功底扎實
本人工作認真負責,深入教學一線,刻苦鉆研,不斷學習提高自我。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7
一、問題提出
1、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最讓我步履維艱的還是作文教學。作文,本來就是對認識到的生活的真實地反應。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小學生的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但小學生往往容易把身邊的事情忽視掉,不容易挖掘身邊的題材。這就需要教師恰當的加以引導。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說真話,訴真情。
2、順應時代的要求。知識經濟的時代對人才的核心要求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校各科教學紛紛在研究創新教育的切入點;“研究是作文”旨在突破傳統作文教學重回憶、重記敘的傾向,更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回應時代對人才要求的呼喚。要想讓教學獲得全局性的突破,應把大力花在如何讓我們的作文教學更有效上。
二、理論依據
1、《語文新課程標準》為小學生習作教學提出了明確的方向:“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2、作文教法理論認為:作文教學“首先是教師的問題”,主張“教無定法、文無定法”,我們的教師應“結合時代精神,在作文教學中尋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學盡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3、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4、“一切為了學生”的生本教育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生本教育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行為端正是現行作文教學的正確導向。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將改變農村小學生習作教學的現狀,完善小學習作教學的整體訓練體系和專題訓練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農村小學習作教學評價體制;形成小學各學段語文作文教學及批閱的有效教學措施;改變作文應試教學模式,實現教師角色轉換。
四、研究思路
作文是語文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一直以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縱觀小學習作的教學現狀存在諸多問題,如錯別字多,語言貧乏,詞不達意,無話可說,無事可述,說假話、空話、套話、胡編亂造等等,因此,我們組織了一部分有志于改變小學習作教學的有效模式,以利于提高校學生習作教學效率,使習作教學走出困境。
1、課題研究試驗班級為低年級學生,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作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通過對兒童心理學和作文之間關系的研究,了解兒童成長中的需要,讓學生寫作文起就明白:作文一定要傾注真情,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3、接觸作者的畏懼心理,坦誠展示自己心靈深處的真實思想,充分抒發從生活中積累起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4、初步學習并研討小學作文教學中習作素材收集的途徑及方法。
5、有高質量的教學實踐課,教學案例,教學反思和教學論文,反應研究水平的有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報告和其他一些研究成果資料。
低年級看中練習與片段。要求是:“低年級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連貫。”對這個階段的學生作文訓練要注意趣味性,減緩坡度,調動學生習作積極性。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選題、立項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 深入調查研究,選題立項。查閱相關資料,學習有關理論對習作教學的內涵、特征做初步的概念界定。
2、 確立研究課題,進行課題論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據我校教育教學發展的情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來確定課題并進行論證。
3、 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組織課題實施。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與研究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1、 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開展課題實施與研究。
2、 如何記錄研究過程中的各種相關現象、數據、問題等事宜。
3、 定期開展課題研討,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舉行課題經驗交流會,研究實施課題。
4、 在生成的基礎上,利用課堂教學進一步開展課題實施與研究,最終形成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習作教學模式。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階段(20xx年7月)
1、 匯集測試、收集的資料,針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解決方案,研究的狀況等相關情況,以實驗報告、經驗交流、學術論文等形式進行總結,由學校統一組織,以經驗交流會或專欄的形式進行展示交流。
2、 準備相關資料,申請結題。
3、 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存檔。
4、 做好課題結題準備工作,進行課題成果展示。
六、研究對象、方法與人員
對象:永坪鎮第二小學學生
方法:文獻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 經驗總結法
人員: 劉靚
七、課題研的究任務保證措施
1、領導重視。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科研工作,鼓勵全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
2、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對目前學生習作狀況有著全面的了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開展過“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效果。
3、本課題的研究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指導。
八、參考文獻
1、《走進研究自主作文》
2、《小學語文評價標準》
3、《現代漢語詞典》
4、《現代教學論》
5、《小學作文教學論》
6、《淺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8
課題:小學英語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探究
課題研究員:XXX
學 校: XX小學
實施方案
一. 課題的.表述:
小學英語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探究
二. 課題涵義:
小學英語合作教學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本課題主要研究英語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會學、樂學,而且通過小組成員間相互協作,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和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
三.課題提出的背景: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紀初源于美國,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在中國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教學活動。合作學習就是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又稱“小組學習”、“團隊學習”或“分享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在改善課堂內的教學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和學會自主學習等方面實效顯著,是當代主流
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
四.研究目標:
1.創建民主科學的小組合作化教學的管理模式;
2.探究小組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
3.創建科學的小學英語評價標準及實施辦法。
五.研究方法:
1、運用測驗法和比較研究法,對實驗班的學生情況進行前測和后測,比較驗證該教學法的實驗成效;
2、運用行動研究法,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科學的均衡分組,并創設系統民主的小組管理模式;
3、運用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對實驗班的學生嘗試小組合作化教學模式;
4、運用觀察法和文獻研究法,創設科學系統的小學英語學生評價機制;
5、運用經驗總結法和比較研究法,總結形成該課題的研究性課題報告。
六.研究步驟:
1. 研究分組方法:
創建民主科學的小組合作化教學的管理模式。負責人:楊福穩。
2. 探究小組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
研究具體的小組合作化教學步驟,形成較
成熟的教學案例。負責人:呂振紅。
3. 達成科學系統的小學英語評價機制:
2研究具體可行的評價標準及執行辦法,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的經驗總結。階段負責人:駱敏之。
七.成果形式:
1.研究分組方法,總結出具體成熟的經驗論文。
2.探究小組合作化教學的課堂模式,形成較成熟的教學案例。
3.研究具體可行的評價標準及執行辦法,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的經驗論文。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9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改革方案都貫穿著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以問題探究引導學生學習,素質教育也要求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更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地理課堂教學有自己特有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輔助工具,如何找好問題,解決問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地理學習工具,根據地理學科特點,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便成為地理課題教學研究的重要問題。
長期的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發現,學生通過預習,借助地理學習工具,大約能知道一半左右的基礎性知識。但從當地理課堂教學來看,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講授,重復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缺乏對知識融會貫通的靈活運用;注重教法,輕視學法指導的現象比較普遍;對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認識不到位,缺乏組織和應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未得到重視。因此,期望通過課題試驗研究,探求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的途徑和方法。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課題試驗研究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合作教育理論,創新教育理論和學習的心理活動因素。主要理論要點有:
1、學生有個性差異。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2、現代學生可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要相信學生,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以主體的角色積極利用各種形式獲取知識,發展能力,主動學習。
3、創新的基礎是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學習中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激發學習動機,勇于探索,大膽質疑,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進行自主創新型地理課堂教學的試驗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條即能發展學生個性,又能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讓學生“動”起來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性人才是教育面向21世紀的需要。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主要途徑,只有對課堂教學進行不斷改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活潑、積極、合作、主動學習,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為培養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奠定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和教學實踐具體情況,研究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和操作模式。主要有:
1、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操作模式和應用效果,使學生學會合作;
2、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形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的方法、策略,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和培養,使學生張揚個性,讓地理課堂充滿活力;
3、學生學科學習方法的形成和應用研究,使學生學會方法,提高運用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五、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課題試驗和研究遵循以下原則和方法。
1、操作性原則
課題的研究源于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但在實際運用過程和研究結果上要有可操作性,能為學科教學提供基本教學模式。
2、針對性原則
課題研究要不斷發現、適應教學實際,研究要有針對性,根據研究的具體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切忌空泛和盲目。
3、主體主動性原則
課題研究中要時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落腳到學生的主動發展上。
4、基本方法
主要采用觀察法、文獻研究、比較試驗研究法、交流研討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的試驗研究擬有三個步驟。
第一、理論學習和提高階段。計劃由本學期初始,用3周的時間學習有關現代教育理論,提高理論水平,熟悉試驗班級,搜集原始數據,擬定小組合作,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第二、整合和成型階段。這是研究的重點工作,計劃自第4周始,用2個月的時間,對試驗班級進行教學實踐的試驗研究,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斷整合課堂教學,做好試驗數據的對比分析,研究、改進教學形式,并逐漸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第三、總結和應用階段。在取得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要進行比較系統的理論總結,以研究論文和公開課的形式匯報研究成果,并力爭在第二學年進行大面積應用。
七、課題的組織和實施
課題主要由教導處,政史地教研組組織,由曹務春負責課題的具體試驗和研究。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10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同學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下面,談一談我們在第一階段將如何實施,培養同學識字的興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學習討論合適的教學方法。
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和各種書報不間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識字興趣。
1、要創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環境,使同學心情愉快,樂于思維,勇于探索。特別是低年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于同學識字的情境,以調動同學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教學需要動身,依據識字內容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同學主動識字。讓同學先感知、體驗,后理解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扮演、繪畫、音樂協助同學識字。比方,在學習“雞”字時可結合情境圖,讓同學說說生活中小雞的樣子,并扮演一下小雞走路的神態動作,學學它的叫聲等。這樣,籠統的“雞”字與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好奇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語文源于生活,但最終要回歸生活,這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動身,把識字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再如,學習“土”“大米”“地” 等字時,教師可借助掛圖,通過繪聲繪色地描述,帶小朋友們走入童話世界,這樣,枯燥的識字就成為同學積極探求的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困難迎刃而解。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的識字教學局面,創設一個開放多維的教學環境,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2、多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識字教學中,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因此,在識字中,要充沛讓同學去實踐,去動口說、動腦想、動手畫、說一說、猜一猜,這樣,就可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過渡到對字義和用法的理解。同時也會變枯燥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比方,在學習“打”“拍”“拔”“跳”“跑”等字時,可讓同學做一做動作,在運動中學字認字。再如,在學習“羊”“犬”“鳥”“鴨”等與動物有關的字時,可讓同學編童話故事并演一演,在自身導演的故事中當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氣的機會,又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到了自主識字的目的。由于活動是綜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又培養了同學對字的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同學勤于動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學法,激趣樂學
在單調冗長的識字過程中,簡單機械、枯燥無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學的厭煩情緒,同學最容易發生疲勞,從而影響同學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堅持同學識字的熱情,增強識記效果呢?
(1)、猜謎法:如教“秋”字時,我們可以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2)、拆字法:漢字里的合體字很多,多數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來記憶,如木子李,弓長張,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艸”下“田”苗苗苗。
(3)、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協助同學識記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區別“有、友、左、右”等字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字編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如教“朋”時,可編成兒歌“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
(4)、比較法。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們可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目的。
(5)、形象記憶法。小同學善于聯想,如記“當”字時,可以對他們說: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樹還直立著。當了解到蠶的作用時,可以說“蠶”就是天下最好的蟲。
(6)、玩中學的游戲教學也是一種好方法。如在教學形聲字時可以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許多卡片分給每個同學,請某個同學舉著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 ”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
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著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著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等于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三、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具學具,增強同學識字的興趣。
教具學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它可以提高同學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合適的教具學具,比方,生字卡片、頭飾、大轉盤、蘋果樹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識字教學經驗。
課題組的教師要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交流課堂上積累的比較好的識字教學方法,一起學習,運用。
五、安排同學收集識字資料。
識字無處不在,它不只發生在語文課上,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下,同學有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和時間,教師平日要注意教導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認真廣泛積累識字資料,做一個在生活中識字的有心人。廣泛利用書報、影視媒體、商標、招牌、廣告、網絡等資源,拓寬同學的識字渠道。定期開展識字交流活動,讓同學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識字效果,分享收獲的喜悅,這樣做增強了同學的成績感和自信心,課外自主識字的勁頭會更足。在課外識字積累中,還可鼓勵同學把收集到的識字資料,如商標、小食品、藥盒、剪報等編成《識字小手冊》,并根據自身的喜好命名,評出最佳小編輯,編匯而成的手冊還可在圖書角中展示、傳閱,增強識字的覆蓋面。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同學的動手能力,還調動了其課外識字的積極性,等于為同學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讓他們在識字的自由王國中展翅飛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識字興趣的激發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注重課內外的有機統一,在識字教學中才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11
為了推進“低重心,大面積,專題式”的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的群眾性草根式教育教學研究,使教育科研有效地發揮改進教育教學、解決教育教學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作用,同時幫助教師積累專業生活經驗、豐富和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從而使教育科研真正能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經研究決定,我校開展旨在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教師小課題研究。
一、基本涵義及定位
與大課題研究相對而言,小課題研究屬于校本研究范疇,是一種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課題研究更強調教師的自覺行動,是教師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師自身教育教學過程中迫切解決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解決、經驗總結為研究目標,吸納和利用各種有利于解決問題的經驗、知識、方法,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不僅僅是立足校本、貼近教師、植根課堂的有效科研方式,也是實現教育科研大眾化、平民化、草根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小課題研究的核心價值在于改進教育教學和參與研究。
二、選題要求
選題本著“小、活、實、短、平、快”的原則進行,一線教師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選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小,即研究的范圍、問題規模小,內容具體,但問題必須具有普遍意義,能由點及面,實現推而廣之,可以圍繞問題持續深入滾動研究;活,即沒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沒有強制的操作流程,流程簡化,人人都可以研究,時時都可以開展,處處都可以進行;實,即問題是本學科、本校、本班、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成果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改進和有效上,凸顯實效性;短,即周期短;平,即符合教師的實際研究水平,快,即見效快。選題范圍主要是研究班級教育管理和學科教育教學,學科教育教學主要是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
三、研究周期
視研究內容而定,可長可短,時間短則兩至三周,長則三至五個月,一般不超過一年。
四、研究方法
一般擬采取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教育觀察(課堂觀察)、調查研究、課例研究、個案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
五、課題組成
一般為1—3人,不超過3人,可以是個人課題,也可以是小組課題。
六、操作流程
小課題研究一般可以采取“深入問題場景(課堂)———發現問題和困惑(提出小課題)——分析、診斷問題——設計解決方法(研討對策)——合作實施或個體實踐——總結提升”的操作程序。
1.學校沙龍會于每學期期初由教科室組織教師開展以“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為主題的科研沙龍活動,指導教師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小課題,用敘事的方式記錄下來,填寫《小課題研究方案》,選題要符合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實效性和推廣性等標準。
2.教師收集有關這個問題的相關材料及他人的實踐經驗進行學習,思考和規劃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解決該問題的措施和行動,籌策并制定出行動的計劃。
3.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實踐,及時記錄和收集研究過程的原始真實材料(包括視頻材料),寫教育教學筆記。一個階段后,教師進行行動反思,調整行動計劃。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于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盡可能把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行為作為一個過程表述,即不是靜止描述教育行為,而要說清楚事情的演變過程,總結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說明教師及學生行為變化的曲折過程,并盡可能用較為全面的事實表述實際效果。
4.教師進一步開展研究實踐(“二度研究”),并收集整理研究過程的材料,準備參加學校或區級的鑒定和評審活動,沙龍會要定期督促、檢查研究工作,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定期召開小課題研討會,開展小課題階段成果交流、研究課展示活動,促進各課題組研究水平的整體提高。
5.學校沙龍會要及時幫助教師及時總結小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開展校內、校際或區級的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的鑒定和評審、成果推廣活動,校內、校際活動由學校沙龍會安排。研究工作結束后,課題負責人要及時向學校或區教科室申請結題。結題時主持人須提交研究報告(結題報告或敘事報告)、《研究工作報告表》、《研究成果申報表》各一份(包括附件:結題研究課教案或主題教育方案)。
6.學校采取豐富多樣的成果推廣形式,搭建展示小課題研究成果的平臺,如開展課堂研討、科研沙龍、小課題成果交流會、小課題論文評比等活動;匯編《小課題研究課題通訊》、《小課題結題報告集》、《教師小課題感言集》、《教師小課題論文集》、《教師反思、評課集》等文本資料。
七、成果表達方式
鼓勵教師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研究成果。小課題研究倡導多樣有效的成果表達方式,一般可以采用行為(教學)和文字方式,文字除研究報告外,可以采用教育教學的敘事、論文、日志、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調查報告、個案報告等方式,經典或優秀的活動方案、教案、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課程資源、學生作品等也可作為成果表達形式。
八、管理要求
1.學校層面的小課題管理由學校教科室組織實施,區級小課題的申報和管理由學校教科室對上報課題進行指導,并擇優(小、實、新)上報區教科室。
2.區級小課題申報時間和區級科研課題申報時間一致,研究方案字數在1000字左右,研究報告字數在20xx左右,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研究工作報告(進度)表、課題研究成果登記表、課題研究報告表樣式見附件。
3.建立小課題管理制度。
小課題研究工作的管理與實施,學校教科室須依據制度來規范執行,讓制度在具體推進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保證小課題研究活動的實效性。探索制定《小課題管理辦法》、《小課題結題鑒定評審制度》等制度,從把握到實施,從面上展開到點上突破,有效地實現科學、規范的管理,把小課題研究與對學校的考核、督評及對教師的考評掛起鉤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此保證小課題研究健康、有序、有效開展。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12
一、指導思想:
以縣局、鎮總體思路為目標,以學校即將推廣實施的“一本、三化、五性”工程為動力,即;一本——以提高課堂效率為根本;三化——實現課堂教學課題化、科學化、規范化;五性——課堂教學課題突出主體性、全面性、層次性、創造性、開放性。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結合學校各學科課堂教學實際,初步嘗試構建各學科教研課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錘煉教師隊伍。
二、目標要求:
通過建機制、引路子、培新秀、推普及、搞評比等系列活動,使學校研訓活動不斷引向深入。我們的研訓目標可以概括成三句話:
(一)以學校10個課題為導向;
(二)以課題代言人為標尺,為楷模;
(三)達到廣起研訓的良好態勢。
三、具體措施:
(一) 建機制
本學期以及更長的一段時間里,大搞課題的應用與推廣,為了使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學校組建了課題領導小組,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課題領導小組工作職責、課題組組長職責、“課題”工程工作制度、課題教師職責、課題活動制度。
(二) 引路子
1、開學第一周,我們將開二次不同層次的會議。一是教研組長的會議,在上學期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各學科教學課題,征求意見,布置實施方案。二是主研人的會議,初步確定切合本校教學實際,適合在本校推廣的總體教學課題。了解學校及各學科的教學課題,明確今后課堂教學的基本授課思路。
2、開學第二周,各學科嘗試運用課題進行授課,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學校將組織教研組長對各學科教學課題,進行微調及細化整改,力爭達到初級規模。
(三)培新秀。
為了把課堂教學課題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學校將組織分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3月1日------9月1日
圍繞各學科課題,開展課題主研人微調及細化整改活動,要求課題主研人精通教育理論,必須吃透新課標,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為了使他們盡快的掌握以上內容,學校本學期搞三輪關于《新課程標準》內容的理論學習,搞兩次新課程標準的競賽。在此基礎上要求課題主研人必須與其他鄉鎮特別是一、二、三小,及時向他們學習好的經驗,好的方式,以充實學校的教學資本。
第二階段:9月1日-----9月17日
開展各課題示范課活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課題主研人的整體水平,及時收看“空中課堂”,骨干教師講示范課。然后結合學到的經驗和自己的教學實際搞出各自的示范課。學校必須有必要的課題研究的檔案資料。
第三階段:9月18日------11月18日
學校輪流講課、評課,促使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學期末搞評比。
第四階段:11月19日------11月30日
檢查學校課題代言人收看縣“空中課堂”的筆記。再組織講仿模課,結合學校課題代言人的課,掀起人人學、議、講活動。
第五階段:12月1日------2月13日
學校領導深入各年級隨機聽課,對照各學科教學標準進行檢查,如果出現不合格課,將追究責任。
四、評價獎勵辦法:
1、建立評價階梯體系,即校長-----主任-----教師,層層落實,逐層評價。
2、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結合工作實效進行獎勵。
3、學校在抽查中,如果出現不合格課,將給與一次整改機會,如再次達不到要求,則進行適當處理。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13
求教師開發各種學習資源,在教學中樹立全新觀點,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膽改革,優化課堂,形成開放性的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從本校實際情況看,我校在培養學生質疑問題方面的研究基礎扎實,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研究成果豐富,成效顯著,全校師生共同研究的熱情高漲。我校各學科教師學歷達標率高,科研意識強。我校的教學設備充足。這一切表明,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我校在選擇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時,把培養學生問題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確定“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為研究課題,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設成為適應21世紀要求的現代化學校。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認為,人們在認知活動中,經常會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意識促使人們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從而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人的大腦處于“問題”狀態時,他的思維也處于靈動、緊張、流動的狀態之中,促使其有強烈的“推陳出新”意識,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通過某一現象的啟發,引起頓悟、產生靈感。因此,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開發大腦的重要途徑。
現代教育論認為,學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要求,有強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礎。而對學生資源的開發,也無過于培養其問題探究的意識。無論從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還是從現實的教學實踐考察,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依照學生自身認知發展的規律,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促進其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不少教學實踐表明,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一切創新、一切創造反正無不源于問題,又終于問題。
本課題借鑒中外關于問題意識培養的寶貴經驗,著眼于從鄉鎮小學實際出發,依照教育規律,在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我們借鑒以下理論:
1、根據皮亞特的學生發展認識論、理論教學理論。7-12歲期間為兒童思維發展的起步階段,主要程度選擇得當,完全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
2、根據認知遷移理論。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會對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產生正遷移。
3、根據系統論的觀點。教學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各科目教學作為子系統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會促進學生認識和心理品質的發展。從而使學校的整體教育和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體系
本課題研究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即學生目標層次、學校目標層次和社會目標層次。
1、學生目標層次。本課題的實施主體是我校全體教師和學生,其根本目標是通過對問題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標。具體分解為:
(1)挖掘學生的問題意識潛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性;
(3)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會關注、學會做事的能力與品質。
2、學校目標層次。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是由學校領導和教師共同實施的,因此,課題的實施也必然會因此學校自身的變化。通過課實驗,學校內部要達到的目標是:
(1)學校的領導全面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科研興校;
(2)學校的教師要掌握課題的研究方法,自覺地進行科研實踐,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教師能寫出可供發布的專題課改論文,學校完成并出版一部以上有關教改的專著;
(4)學校的硬件建設達到較高的水平。
3、社會目標層次。
(1)學校爭取在問題意識培養方面達到同等小學先進水平;
(2)學校學生在整體素質方面在市內進入先進水平,在區名列前茅;
(3)使學校在省市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課題實施的方法原則
1、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學生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中是無可爭議的主體。問題意識的培養,應該成為這個教學模式方面的改革,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2、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14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總體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英語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自學能力,已經是初中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學會學習和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英語課程標準,深入分析學情,制定本課題計劃。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指導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因此,應該把學法研究與教法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真正達到《新課程標準》有關強化“學”的功能的要求。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徑。學法是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和運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付出的艱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堅持不懈,日久天長,學習才可能成為自覺的行為,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所以,學習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徑,它只是踏踏實實、刻苦學習的程序以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各項具體措施。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經驗總結、行動研究法、文獻法。
1、經驗總結法:重視資料積累,按研究內容寫出總結。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邊實踐邊思考提煉,及時總結,及時推廣。研究過程中要對研究成果進行處理和組織,要撰寫一定數量的論文等。
2、行動研究法:用先進教育思想指導實踐,并圍繞課題問題,在課題組內組織公開教學,集體備課、評課和理論主講活動等等。根據研究目標,對研究過程中涉及的各種變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對本學科、學生作跟蹤研究,并寫出個案研究報告。
3、文獻資料法:研讀有關專著,收集有關先進教學思想和模式的資料及論文,與新課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論和經驗,形成合力,指導課題實驗研究,提高教學效果。六、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四、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和諧發展原則
從學校實驗新課程教材的實際出發,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須遵循和諧發展的原則。和諧發展是指學生素質整體水平和學生個性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從教育論上認識則是把學生作為整體發展的人,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2、整體性原則
在新課程實驗改革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慮到本學科新課程教學的目的與培養目標的設計,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認知能力,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都能得到整體發展。
3、可操作性原則
在課題研究中,要體現可操作性,即抓住構建新課程改革實驗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這一環節,抓好英語學科新教材實驗改革中課程內容和結構的設計,改革教學方法,重建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把這些問題置于改革和課題實驗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探究出一種適合林區中學英語教學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及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了解全國新課改情況和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為本課題的研究尋找更多的理論支持
子課題的選擇是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及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課題:初一學年:培養學生口語能力
初二學年:培養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學年: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及能力的培養
語音室:初中學生英語聽力的培養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1.通過研究,使本校英語組建設走上一個新的臺階,使本組的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全面的、較大的提升。
2.通過研究,尋找英語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分四個階段:
1.課題研究提出階段(20xx.9。1-20xx9.10)
課題組成員學習《英語課程標準》、了解當前英語。提出本課題研究。
2.課題研究準備階段(20xx.9--20xx.10)
進一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為課題研究儲備豐富的理論依據。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成功經驗和個案資料。
3.課題研究實施階段(20xx.10--20xx.6)
(1)實踐活動,積累素材。
(2)階段性總結。
(3)反饋信息,總結經驗
4、總結階段:(20xx、7)總結材料,撰寫課題論文。
在相關理論的支撐下,進一步檢驗課題研究的實用價值,完成結題報告,并在本校進行推廣。
課題實施方案范例15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兒童差異性與教育的統一要求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學習上表現出困難、有各種各樣行為問題的學生。究竟應怎樣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滿足那些面臨學業失敗學生的需求,是我們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指導思想,應高度重視語文學困生學習問題。
(2)從語文教學現狀看,普遍存在忽視語文學困生學習的現象。在某些教師眼中語文學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體,往往對他們視而不見,任其自由發展,結果造成優生一天天好起來,語文學困生一天天“爛”下去的不良現象,造成一個班級語文水平兩極分化問題。
(3)“語文學困生”研究現狀及本校實際的需要。
“學困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育教學措施得力,他們是可以轉化并不斷進步的。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目前,全國上下關注留守兒童教育,我們把目光集中在農村,其實城鎮中也存在著大量的留守兒童,他們很容易被忽視。我校是屬于縣城小學,1650名學生中有300多名流動人口子女,由于特殊的環境,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學困生。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當代教育者必須更加關心“學困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成長,我們有義務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呵護學困生心靈,使學困生能愉快地學習課程,學好課程,并由學困生轉化為合格生甚至優秀生。如果忽視“學困生”的教育與研究,學困生勢必越來越多,學困生的大量存在,成為制約學校教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研究其開發轉化的途徑,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我們針對在實施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小學語文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相結合,提出“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申請,旨在新課程背景下研究解決學困生問題的途徑,尋求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教育質量提升的途徑;對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都有積極意義。
2、概念的界定
語文學困生:我們結合各方面的定義,把語文學科的學困生定義為:第一,語文學困生兒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圍之內,但在語文學習中有一定困難;第二,語文學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學習技能(如解決問題、聽、說、語言、注意、記憶、寫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第三,上述困難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體上的原發性缺陷(如盲、聾、啞、身體殘疾或視力問題等)所造成的;第四,這些兒童要達到一般學習水平(合格水平)或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額外的督促和輔導,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與幫助。
策略:指根據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研究采取一系列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比較系統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轉變家長、教師的育人觀,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課堂教學有利于學困生的發展。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全教會精神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等。新世紀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也就是說教育要面向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全體學生。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學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其他如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論,著眼學生發展等,都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哲學觀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益。這一點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新觀念是相統一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
4、心理學觀點:認識過程是指人們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系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個體的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聯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表明教師在課堂上調動語文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形成對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學習的新認識。本課題研究堅持以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學習理論為依據,以扎實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研究、探討語文學習中學困生的類型與成因,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轉化學困生策略,形成比較系統的學困生工作經驗,從而促進我校的素質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教育公平。
四、研究對象及內容
研究對象
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學參與課題研究的班級(涉及高、中、低三個學段)中的學困生
研究內容
1.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研究。
2.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學習策略研究。(教學觀念的轉變、師生關系的建構、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方面)
3.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案例分析。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課題組成員統一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學習理論,為從事課題研究提供正確可靠的理論依據;搜集有關資料,了解國內外有關語文學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現狀和發展趨勢,做為課題研究的經驗借鑒。
(2)個案研究法。在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征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對其施加影響并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3)調查比較法。切實調查學生在實驗的初始狀態及實驗各階段的情況和變化趨勢,認真比較,進行統計分析,看學生的變化是朝著實驗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還是事與愿違,并及時調控。
(4)經驗總結法。根據專題研究計劃,對各階段或全過程研究進行分析概括,揭示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進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最終形成比較科學的、系統的、行之有效的語文學困生工作經驗與理論。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醞釀準備階段(20xx年6-10月)
1、學習了解有關學困生的理論知識,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制定課題組管理制度。
2、搜集研究資料,運用文獻研究法、調查法等,討論制定課題實驗方案,進行課題立項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1.建立博客:建立課題組博客,將博客作為一種學習與研修的平臺,鼓勵教師運用經驗總結法將自己有關課題研究的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學論文、經驗總結等文章(圖片)上傳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資源的共享。讓課題組博客成為課題組成員的家,成為課題組成員深刻反思、真實記錄、推動成長、相互促進的平臺。
2.確定個案:采用調查比較法,在調查研究、前測的基礎上,在語文學科選擇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學困生,建立個體檔案,對具有典型特征的學困生,進行調查、跟蹤,從個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規律。
3.研究成因及對策:及時記錄實驗情況(特別是學困生個案跟蹤情況)、結果、感想、體會,分析處理,注意追蹤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類學生學習障礙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計劃的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實驗,以摸索、形成、積累克服學習障礙的有益經驗。
4.運用經驗總結法,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經驗在實踐中進一步驗證,總結出帶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時代特點,又有較強操作性的做法。撰寫一批有指導意義、輻射性較強的經驗論文,進行實驗工作階段小結。
5.通過實踐進一步檢查、研究反饋,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和研究成果,請專家論證、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報告》,展示我校教師參與學困生研究的各項科研成果。
第三階段:完善成果階段(20xx年6月)
1、參與研究教師的論文集。
2、課題研究報告。
3、學困生研究個案集。
七、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李艷郁賢松
負責查閱資料,論證立項,活動的組織、協調、實施,搜集、積累、保存、整理資料,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經驗,做好結題工作。
課題組成員:
楊曉芳趙雷許雪蓮金紅麗余天敏江燕王婷婷
滕麗麗何力邵華琴鐘蘭慧徐慧張慧閆敏
各成員主要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制定個人研究計劃,積極參與課題活動,按時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及時積累資料,總結經驗,定期匯報。
八、經費保障
由于該項研究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學常規工作的一部分,學校在研究經費上將無條件支持,在辦公經費中合理開支,不會因為經費的原因影響研究的進度與效果。
【課題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07-21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07-23
課題實施方案范文10-07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范例07-14
【精選】課題實施方案4篇06-18
【精選】課題實施方案四篇06-15
【精選】課題實施方案3篇06-15
【精選】課題實施方案三篇06-17
課題實施方案4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