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通用15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課前預習是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雖然是在課前,但卻是整個閱讀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主學習過程。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則事半功倍。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的傳授式學習方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即預習。預習首先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主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節要學習的知識點、難點,為上課掃除部分知識障礙,通過補缺,建立新舊知識間聯系,從而有利于知識系統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預習中不懂的問題,上課老師講解這部分知識時,目標明確,態度積極,注意集中,容易將不懂問題搞懂。因此,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主動預習的動機,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提高自主學習、主動預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終身學習都將會有重要的影響。
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要么是沒有進行課前預習,要么是有預習但效果不夠好,學生僅僅是把字詞一寫,課文一讀就算預習了。反饋中發現:低年級學生生字的書寫順序是錯的,間架結構不對;有的仍存在字詞不會寫,詞語查了工具書,不會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有的是借助教輔等參考資料抄寫了對文本的理解,放下參考資料又不會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優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沒有進行深入地思考等等,這些預習只是為預習而預習,為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已。其實,在小學階段,有的小學生入學時就已認識了一些字,特別是一年級上學期學過拼音之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借助拼音去拼讀課文了。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預習需要教師精心組織,仔細指導,才能有效,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作為教師,要從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出發,根據教材內容,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主動讀文,進行預習,努力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發現課前預習對于語文的學習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們發現許多小學生,對課前預習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沒有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使得不少孩子在課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學生,只有聽的份,學習起來也非常吃力。我校的大多數語文老師都是中青年教師。愛學習,善于鉆研。在學校領導的帶領和大力支持下,教學教研之風逐漸濃厚起來。我們樂于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策略;我們也樂意總結,反思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研究》的小課題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課前預習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預先自學將要學習的功課。
。、課前預習有效指導是指教師在預習內容、預習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細致地指導,使學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3、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研究就是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運用教育調查,行動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方法及培養策略。
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表明,對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研究已經有許多年了,而且觸及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研究非常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也強調要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關課前預習的研究雖然多,但比較散,沒有形成一整套課前預習的有效指導方法。我們的研究意義在于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有效指導,使學生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從而提高自學能力。爭取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2、葉圣陶先生有關指導預習的論述。
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說:“指導預習的辦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在完全兩樣。上課做什么呢?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再是一味聽講,在教師是指導和訂正,不再是一味講解。”課堂教學的整個進程,就成了由教師指導預習方法、提示預習項目、訂正或補充學生的預習成績,學生們報告各自的預習成績、討論彼此的預習成績這兩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組織地進行的過程,成了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在這里面,教師是預習的指導者,又是討論預習報告的主持者;學生是預習的實行者,又是討論預習報告的參與者。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著“預習”展開。葉氏認為,“惟有如此,學生在預習的階段既練習了自己讀書,在討論的階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實益,他們閱讀書籍的良好習慣才會漸漸養成”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在學習過程中,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認知的主體,教師由舞臺上的主角變成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教師應組織協作學習,并對學習過程加以引導,使之朝著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4、心理學觀點。
“皮亞杰強調兒童心理發展的本質是主體通過動作對客體的適應,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指出,真正的學習是學生主動的、自發的學習,而不是教師傳授的學習。正確的教育能夠加速兒童的發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進學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們的心理成長而無所損害!
五、課題的研究目標及內容
。ㄒ唬┭芯磕繕耍
1、通過研究,引領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自學能力。
2、通過研究,使教師在預習方法、預習內容、預習作業的設計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特別是在學法指導方面的能力,并不斷總結,不斷實踐,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通過研究,努力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激發學生主動預習的動機,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提高自主學習、主動預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础⑼ㄟ^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的能力。課題的實施會促使教師深入學習理論,以研促教、以研助學,教、學、研相互融合,在實踐中成長,提升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
5、力求構建不同學段、不同課型課前預習的可行性強的操作樣式。
(二)研究任務:
1、小學生語文課前預習情況的調查。
。、小學語文教師課前預習指導情況的調查。
。场⑿W生語文課前預習效率不高的原因調查與分析。
4、不斷完善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策略與并付諸實踐。
5、結合語文課文教學案例,讓學生真正掌握預習的方法。
6、提出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策略。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薄柧碚{查法,調查教師對學生課前預習的認識及學生課前預習存在的問題,包括學生對課前預習的態度、興趣、預習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時全面發現問題,更好地進行研究。
。、文獻資料法:學習有關預習的相關理論和有關預習的研究情況,了解預習的意義,并對有關研究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的研究水平基礎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行動研究法:通過行動研究,發現每個階段出現的問題,結合理論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再實踐、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反饋的信息,最后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形成經驗材料。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把不同的預習作業設計在教學中不斷嘗試、分析,及時發現問題,找到策略。結合相關理論對預習作業設計與評價中出現的問題或案例,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分析,形成具體的資料。
七、基本的研究思路
。ㄒ唬┭芯繉ο
我校不同學段實驗班的學生。
。ǘ┭芯坎襟E
。薄⒄n題準備階段(20xx、12――20xx、2)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制定實驗方案、計劃。
2)實驗教師收集相關資料,理論學習。
3)確定實驗班級,調查學生目前預習狀況,了解學生預習水平。
4)調查了解教師目前對學生預習指導情況。
本階段成果為:《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現狀的調查報告》
。病嵤╇A段(20xx、3――2012、12)
1)預習方法研究:實驗教師對教材進行梳理歸類,研究不同課文的預習方法,如精讀課文應該怎樣預習,語文園地應該怎樣預習等。
2)預習內容研究:預習時應重點關注哪些內容
3)預習作業設計研究:教師應設計哪些作業引導學生具體預習。
4)預習內容檢測研究:教師應如何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預習之后該如何設計課堂教學
5)預習方法指導研究:每個研究內容都要有具體的學習資料、研究案例、研究總結及過程性資料。
內容:
1、課題組成員每學期按學段承擔一節有關“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課。
2、每個課題組成員所作的課都經過下面的程序:
先說課――進行集體備課――做課—集體反思、總結
3、每個課題組成員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如:學生的預習作業,預習指導課的教學設計、說課稿、教學反思,撰寫課題研究案例和階段總結。
本階段的研究成果為:語文課前預習的指導方法、學生的預習作業、預習指導課的案例、錄像、圖片等。
3、總結驗收階段。(20xx、1――20xx、6)
1)整理實驗過程中的資料,撰寫課題總結報告。
2)編輯課題研究教學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匯編。
3)申報課題結題,并在教學中進行推廣應用。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為:
1、課題研究報告。
2、有關本課題研究的教學案例集、研究成果匯編或教育論文集、預習指導課的錄像、圖片等。
3、本課題研究中,學生的預習作業文集。
4、構建不同學段、不同課型課前預習的可行性強的操作樣式。
。怠W生習得了有效的預習方法,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掌握了科學的指導方法。在預習方法、預習內容、預習作業的設計等方面能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優化了學生的預習過程,使學生在日積月累的長期實踐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鍛煉。
7、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
九、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課題指導組:王聲明、徐燕。
主要任務:文獻資料收集、錄像、圖片等資料的采集和匯總。
2、課題負責人:龔小琳。
主要任務:完成課題立項申請報告;課題實施方案的設計;全面負責本課題的研究進程;總結整理本課題的研究成果。
3、課題實施教師:彭志剛、徐鴻麗、龔小琳、王淵榮、馬斌、王鑫、張欣茹、高學霞、武穎、崔淑琴。
主要任務:
1)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為順利進行課題研究打基礎。
2)就課前預習情況在老師、學生、家長中開展調查(龔小琳、高學霞完成調查報告);收集、整理各種研究資料;教師開展討論與交流,商定課前預習指導內容。
3)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級、班級中實施此課題的研究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收集資料,總結反思,寫出案例。
4)開展課題探索與實踐。王淵榮、馬斌老師分別承擔一節研討課,要體現課前預習的有效指導內容。
5)實施者撰寫研究論文和個案。
十、主要參考文獻。
。薄ⅰ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
。、劉良華《自學成材還是聽講成材》
。、中央教科所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
4、劉春生《作業的革命》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型》吉林大學出版社歐陽芬、彭隆總主編
。、《魏書生談語文教學》河海大學出版社魏書生著7、《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陶行知著
備注: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將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分享: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2
為了更好地推進市級課題《農村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研究》工作的開展,20xx年12月10日召開了班主任工作專題會議。因時間關系和準備不充分,許多問題在會上未能闡述清楚,特輔以文字說明,希望有所促進。
一、班主任為什么要重視本次課題研究活動?
。ㄒ唬┱n題研究能有效促進班主任工作的專業發展
1、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2、課題研究的內容往往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題
3、課題研究是班主任想到學習、交流、協作的平臺
(二)課題研究活動能增強班主任的行為意識。
1、班主任平時工作表現為煩瑣、細致、重復、枯燥的特點,容易導致被動與盲目
2、課題研究使日常班級管理的無意識行為轉化為有意識行為,帶著問題、需要觀察和思考,要付諸行動,并有可見的“產品”,必須使隱性的問題顯性化。
3、有意識的研究行為能增強研究結論的可重復性和實踐模式的可借鑒性
(三)班主任是本課題最理想的研究者。
1、班級是班級文化的載體,班級是本次課題研究的對象,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離開班級和班主任的工作,該研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班主任有管理班級的自主權,班主任老師對班級文化的影響是主導性的
3、班主任能最近距離的觀察學生,所得的資料是真實的、原生態的,也是鮮活的
二、本次課題研究有哪些活動內容與班主任相關?
。ㄒ唬⿲W習活動
課題研究必須要了解該研究已有的成果,研究者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和做法,才可以用正確的理論來理解和分析現象,并使研究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
本次課題研究中設計的學習內容有兩類:一是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方法;二是班級管理與文化建設的有關理論。學習的形式也有兩種:一是專家報告;二是自學。學習的途徑除了向他人學、向文獻學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即自主學習。
我個人認為,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鍛煉人的學習能力。教師更要“學會學習”,每有所得,即在學習提高。但課題研究需要對研究內容的相關知識作系統學習,并結合工作實踐的改進和提高,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實踐性等特征。
。ǘ┲黝}活動
中學課題研究不是純學術研究,需要結合實踐進行,更多的歸屬于行動研究。主題活動是圍繞某一主題所開展的單個或系列的活動,對課題研究起著重要的實踐支撐作用,如《實施方案》中安排的在本學期內要完成的三項活動:“班級美化”、“班級制度建設”、“主題班會課系列設計”等,沒有主題活動的研究,多半要結合平時的觀察進行(如日志式),難度更大,否則就會“紙上談兵”,成為“虛假研究”。
主題活動往往圍繞課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展開,取得實踐過程中的資料(方案、成果和心得等),作為分析現狀和問題的依據,進而提出策略建議。所以,主題活動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提取資料的準備,這就體現研究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特征,與平常的活動僅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有所不同。
不同主題活動中的主體可能是班主任老師也可能是學生,還有可能是師生共同參與,因為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師生共同完成的,而且老師也不能僅僅是班主任老師,我們盡可能地讓其他授課老師也參與進來,如語文老師可以結合主題活動布置作文(周記),從中得到學生真實的感受,發揮所有科任老師的作用。
主題活動可以是全校性的大型活動,如總課題方案中設計安排的那些活動,但也可以是某一個或部分班級的活動,甚至是某一類學生群體的活動,如子課題研究所必須開展的一些活動。
。ㄈ┙涣骰顒
有研究,就要有交流。交流的形式:會議討論、文章發表、成果(作品)展示。交流的內容主要有活動計劃、過程資料、活動成果和心得體會。交流的渠道有:開題會議、學習會議、階段性成果展示會、結題會議、小組討論會等會議渠道,同時我們還要在學校網站開辟專欄和建立QQ群的方式,搭建更為便捷的交流平臺。
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活動意義重大:一是在交流中完善方案、得到啟迪;二是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三是把交流作為自己研究工作的壓力和動力,推動自己按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四是鍛煉研究者的交流表達能力,適應不同的場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課題的交流活動有如下要求:1、所有的參與人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每一次活動之后,都要有一個心得體會,或一篇觀點明確的論文。2、所有的子課題和總課題的內容分項(單項主題活動)的負責人要做好實施方案和總結報告。3、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征文、競賽活動,爭取獲獎,增加課題研究的含金量。
三、作為班主任如何參與到本次課題研究中來?
。ㄒ唬┤绾握J識中學教師課題研究的質量標準
正如前文所述,中學教師的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其成果主要以實踐模式及分析性的報告的形式呈現,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在研究的對象、過程和結果不一樣,研究者的心得也有不同。與學術研究的成果要有發現新的規律性知識不同,與應用研究成果要有發明新技術也不同。我個人認為中學教師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標準應該是:通過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第一手資料,豐富了理論認識,貫徹了行動方案,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學生受到了教育,能為他人有所借鑒的價值。所以,我們教師要排除“課題研究高不可攀”的錯誤認識和畏難情緒,大膽地開展課題研究。
。ǘ┤绾未_定自己在本次研究活動中的角色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很清晰地定位自己在本次課題研究中的角色:
1、學習者――要以謙虛的態度,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向自己學。做到系統學習和深入學習,學以致用。
2、組織者――不管是不是課題負責人都要有一定的組織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成員分工和實施計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精心謀劃,才能萬無一失。其次要組織好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班級美化活動,就可以組織學生去設計,并寫好設計的說明書和美化后的感受等。
3、行動者――與班級管理的實踐結合,要求我們班主任將研究活動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并充分發揮每一次活動的積極作用和教育意義。不但要完成總課題組安排的一些活動和任務,可能還要完成自己所在的子課題組的活動任務,還有可能要幫助其他子課題收集一些資料。如何安排好這些可能交叉重復的任務,理想的做法就是“揉合”和“共享”。
4、觀察者――資料的獲得,新的觀念的產生,都來自于自己對學生個體或群體的細心觀察,這種觀察要圍繞自己的研究目標,有準備、有意識地進行,觀察之后就要有及時的記錄。
5、思考者――思考也要勤于動筆及時記錄思想的火花,到結題時,再作系統加工,連綴成篇。特別提醒的是,班主任在配合學校開展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同時,自己要對自己的管理班級的思想、思路、模式進行總結,要有所側重地形成自己班級管理風格與特色。
。ㄈ┤绾伍_展自己的研究活動?
1、了解研究的基本套路(見子課題立項方案,或網上學習他人經驗);
2、廣泛收集相關的文獻(越多越好);
3、在實踐中有準備地進行嘗試(一定要作最詳細的計劃);
4、細心觀察、深入思考、及時記錄(每項活動之后,都要求自己寫一點文字)。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3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師生對教學資源的渴望越來越熱切,人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要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就必須整合課程內容,優化教學方法,開發出一套與教學緊密聯系的能夠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教學資源。
一、什么是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包含著對問題的思考,老師會經常發現,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概括能力差;學生發散性思維不夠;新教材要求和考試難度不一致;新材料的一些內容完全可以整合簡言之:就是研究者通過研究想探索解決的問題,一共有五個特征:
。1)課題是教師自覺針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為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
。2)課題不是為了構建理論,或不是為了發現規律,而是教師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美好愿望。
。3)課題源于真實的教育,教學問題,類似課堂發言的問題。
。4)課題比較微觀,它的切入點和開口都很小,關注的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某點或某個細節。
。5)課題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偶發性,情境性,常常是不約而至的具有即時性。
二、怎樣形成課題
1、如何尋找課題:
從問題出發尋找課題
(1)研究課程目標,研究課程內容
(2)思考如何教的問題,考察和發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策略,以及得失。
(3)研究如何開發教育教學資源,實現課程的開發。
(4)研究學生學的問題,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與習慣,學習方式,自學能力。
。5)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教師之間的切磋與交流是小課題的來源之一,交流可以開闊視野,讓我們更多地了解教學情況。這樣,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可能會被激發出來,逐步形成課題研究。
。6)在理論學習中反思出課題,要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
(7)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的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8)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于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于是學習,實踐他人的研究成果后,比較適合年輕教師。
。9)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己教學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性分析,發現自己的教學亮點,成功之處,促進個性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2、課題研究選題案例分析
(1)遺憾中的選題
通常采用問題分析法確定小課題
。2)得意中選題
即在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去尋找求新的生長點,確定課題進行研究,可采用經驗聚焦法確定課題。
三、 怎樣設計課題方案
小課題研究方案三個基本要素:
。1)提出問題(明確主題)
(2)分析問題(原因分析)
。3)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途徑、方法、措施等)
1、課題方案怎么來寫?
(1)課題名稱的表述:
一個恰當的研究課題的名稱能夠清楚地反映出研究者的'思路,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2)三個要素:研究領域、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2、應用價值(實踐意義)怎么寫?
。1)通過研究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2)或者通過研究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3)通過實踐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
(4)通過實踐可以形成、可以創設、可以構建、可以檢驗;
。5)通過實踐可以提高、可以促進、可以加強。
3、研究目標怎么寫?
在研究目標的表述中應注意不要把教育方針,培養目標或是工作目標作為研究的目標,應該扣住課題寫目標。
4、研究內容怎么寫?
在研究內容上,應注意和研究目標對應起來,以免內容和研究目標出現不匹配現象。所謂研究內容就是我們講的分解子課題,一般子課題
三、四個為宜。
5、研究方法怎么寫?
研究方法既可以是多方法并用,也可以綜合多種方法,但有一點應該注意,不是任何方法都適用于任何課題,要有目的選擇研究方法。選擇的研究方法,必須要寫清楚如何使用這種方法。
策勒縣第二小學
20xx年2月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4
時間
20xx-XX-XX
立項號
XXXXXX-XXXXXX 課題名稱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負責人
XXX所在單位XXXXX
課題名稱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各種各樣的一些教學方法涌現在英語課堂中。游戲就是其中應用最多的一個。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游戲與知識的結合,顯然設計與操作成了重中之重。游戲教學是把枯燥的學習內容和機械操練變成了充滿趣味性的各種活動,從而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它把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與英語語言技能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娛樂活動中,既可以改變英語教學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兒童求知欲,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樂”的作用。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辭海中是這樣定義游戲的: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活動。這個定義說明了游戲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2)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是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聯系。小學英語課堂游戲就是指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親身參與活動,從而達到對教學知識的掌握。我們要用游戲這種活動形式,讓孩子們喜歡英語,愛上英語課堂。而每個游戲的設計,也都要考慮到學生和老師兩方面。就學生來說,要有趣,參與性強。對于老師來說,要好操作,活動效率高。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通過研究,解決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的多樣性時效性。
2:英語教研小組內理論學習,教學實踐,教學研討,再次實踐,再研討,總結等方式,解決問題。
3:具體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利用身邊資源,進行理論學習,充分了解課題的研究目標和意義。
第二階段:理論結合實際,應用符合我校學生特點的游戲。
第三階段:及時進行反思,定時在組內進行研討。
第四階段:將行之有效的活動應用于課堂。
第五階段:組內研討
第六階段:各人小結,組長進行全組小結,并撰寫教研論文。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教學反思;
隨堂教學隨筆;
自制教學用具;
教學設計;
教學論文《游戲的華麗轉身》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范圍內。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5
一、課題的提出
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吁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么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著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于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并通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于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成長的伴侶,意味著心靈的雨露,意味著精神的家園,意味著美的存在,意味著笑的源泉,意味著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愿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 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鑒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么”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借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于通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采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鑒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閱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20xx.7~20xx.10)(1)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閱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2)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閱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閱讀的“主題”,并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3)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及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20xx.11~20xx.1)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閱讀課為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閱讀指導,并由實驗教師及時做好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20xx.2~20xx.6)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閱讀隨筆、讀書報告、學生習作、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六、課題組組成
略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6
一、課題提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钡窃谖覀兊娜粘=逃虒W工作中,由于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及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學生學習態度消極,缺乏信心,對學習會失去興趣,發展滯后,成為“學困生”。“學困生”雖然在班級里人數不多,但影響很大,成為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瓶頸。抓好對“學困生”的教育對于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我校是個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學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進城務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這些學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監管和照顧,思想、心理、行為難免產生偏差,影響了學習,甚至給學校帶來不良影響,使教師頭疼,學校為難。學困生是一種普遍現象,轉化學困生,促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研究的熱門話題,因此,我校依據實際情況,擬定了“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界定
學困生:即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指在知識掌握、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心理品質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開發,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均不能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的學生。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伴隨學生群體存在,往往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而也是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
轉化指轉變,改變。
學困生的轉化,即是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學生,在一定形式的輔導下,學習上有了好的改變。
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通過研究,探索學困生轉化的策略,使學困生在學習成績、興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旨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將教育教學中的共性要求和個性創造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構建符合本校特點,符合教育規律的“學困生”的轉化模式。
1、探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設計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2、興趣教學、分層教學、心理輔導、課后輔導,及時及早轉化學困生
3、及時總結,靈活調整,形成有效轉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內容
1、“學困生”的成因及“學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困”的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個體內部因素。
2、調查分析“學困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研究轉化措施
3、課堂教學如何轉變“學困生”,研究課堂教學中的指導策略。
4、學校、社會和家長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學困生”轉化中的動態關系。
五、研究對象
北園小學一、二、三、四、五、六年級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六、課題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學困生”上課參與教學活動情況,了解其發展狀態。
2、調查研究法:追蹤調查“學困生”的家庭狀況心理、行為、能力表現、成績等發展情況。
3、個案分析法:把轉化過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個案,總結經驗。
4、行動研究法:全體參與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水平,總結經驗,提高學習成績。
5、測試法:通過學習成績檢測了解“學困生”發展情況。檢驗轉化成果。
6、資料和文獻法:收集、檢索國內國際相關理論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基礎。
七、研究的具體步驟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與研究階段(20xx.9—20xx.11)
通過問卷調查,校訊通、家訪等進行“學困生”的現狀調查分析,確定“學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調查報告,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并成立課題組,進行合理分工,責任明確,措施有效。
第二階段:實踐探索階段(20xx.11—20xx.6)
課題組分工落實,開展實驗,收集實驗資料,撰寫經驗文章,轉變教師育人觀,課堂教學觀。
第三階段:理論總結與推廣(20xx.6—20xx.7)
整理實驗實錄,提煉實驗成果,撰寫論文,編輯論文集,全校推廣、驗證,提升實驗成果。
八、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1、問卷調查表及分析;
2、觀察記錄以及跟蹤記錄表;
3、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論文);
4、課堂轉化學困生的案例(或課堂研討課);
5、結題報告和有關論文;
6、學生實績展覽等。
九、課題研究管理
1、加強組織管理
為了把本課題研究工作落到實處,我校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實驗教師由事業心、業務能力強的骨干教師擔任,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并及時交流,反饋問題,相互促進。
2、加強研究過程及檔案資料管理
各成員認真開展研究活動,并做好各項記錄,副組長及時收集研究資料,組織課題研究日常工作及協調工作,定期召開研究情況交流、反饋座談會。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7
一、本課題研究之背景
1.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活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網絡資源的利用,極大拓展和豐富了作文教學的空間和資源,開闊了學生眼界,豐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網絡環境,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圍,創造師生平等交流的條件。憑借網絡,“師生”、“生生”之間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及時溝通。這不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學活動空間,也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得到發充分滿足。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合理利用網絡資源,也使作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得到有機的整合,將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除涉及到語文、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外、還會用到音樂、美術、科學、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在進行作文的同時,也學到了其他學科的知識,使各科知識得到同步增長,達到了有機的統一。
3.小學作文教學的要求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加之教育部明確規定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從三年級開設電腦課,許多家庭為了配合學校的教學都自備了電腦,如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面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以適應時代的需要。為此我們提出本課題旨在尋找網絡資源應用于作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考察傳統思維中的作文教學,我們認為存在著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學生的視野“窄”,二是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所謂“窄”,就是把課本作為唯一的學習場所,把教材作為唯一的學習資源,以為學習好語文書本上的知識是最根本的任務。其實,這種將書本知識與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以及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狀況,使我們的作文教學仍然固守一隅,封閉在課堂上、書本上,不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不向信息化的社會開放。學生蒼白無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體驗和享受作文的樂趣。所謂“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沒有生活感受和語言素養的積淀,言之無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導,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言之無法,“集體失語癥”帶來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借助網絡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校提出本課題,其研究的意義在于:
利用網絡資源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創建互動合作的學習氛圍。構建網絡資源在作文教學中充分運用的作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說話、獨立思考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提高實驗教師作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及作文教學的能力、水平。提高實驗教師組織、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水平。
三、本課題研究之具體目標和內容
(一)教師目標:
通過研究,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改革單一作文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通過對多媒體網絡的運用,使教師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學生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實驗,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使中高年級的學生掌握寫作技能,初步具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做到作文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遣詞造句準確,通順連貫,有條理性。另外,還要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初步總結出網絡資源與作文教學整合的規律和方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本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通過“網絡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利用”研究,我們將圍繞如下內容進行實驗:
1.研究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積累;
2.研究如何創建班級QQ群、教師教育博客、班級作文博客主頁和學校博客群組,搭建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實現作文教學資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創造性教學,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部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苯嬛髁x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和Internet網絡的發展,多媒體的音、像、聲具備和網絡的交互性為寫作中的“情境”創設和“協作”“會話”發揮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寫作能力。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看,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是非常合適的知識建構的認知工具和認知環境之一。
贊可夫的發展教學理論和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
使用觀察法和媒傳法等教學方法,恰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特點,激發學生作文興趣。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分析法
調查分析學生的基本資料:家庭擁有電腦情況、學生興趣愛好、網上行為、是否有QQ號等等。
2、文獻研究法
運用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和應用現今國內外與課題相關的先進教育教學理論,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為課題提供充實可靠的理論依據;運用文獻研究法研究培養目標、課程內容等,在開展對課程資源的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找到新的生長點。
3、行動研究法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有針對性地采取“五一”措施,即營造一種科教氛圍、磨練一支師資隊伍、建立一套機制、搭建一個資源平臺、探索一種教學模式進行實踐研究。通過網絡資源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利用研究,為學習者的雙向交流提供廣闊的空間,達到“人——機——人”相互交流,即學習者(人)通過多媒體網絡(機)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人)進行互相交流、協作學習。在整個課題實際操作過程和實施的過程中認真進行行動過程的研究,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的統一起來。
4、經驗總結法
對“網絡資源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利用”研究過程中一些有效的課程資源及時積累總結,對有效的教法和學法進行總結、推廣。
5、個案研究法
本課題旨在通過網絡資源的利用,促進學生積極、有效、自主地習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宜采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展開對學生成長過程和規律的研究,可對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檔案袋管理,進行跟蹤分析,于個性中見共性,于特殊中見一般。為課題的假設提供典型的事實例證。
六.本課題研究之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強軟硬件建設,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計劃,落實人員分工,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方案設計進行論證;進行師資培訓、理論學習、實驗班選擇;組織人員學習課題研究的理論,統一課題組成員思想。
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
(1)調查分析,掌握學生的基本資料:興趣愛好、網上行為、QQ號,為課題開展準備資料。
(2)完成班級QQ群建設,教師依托安慶教育博客平臺制定班級作文網頁,通過初步試用論證可行性,制訂實施方案。
2、實驗階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全面實施課題計劃,加強課題研究管理,舉行課題研究現場會,定期展示研究進程和成果,做好數據積累、經驗總結工作;
第二階段的研究成果:
繼續深入班級作文網頁創建工作,進行實驗研究,適時總結實驗過程中的得失,寫出實驗總結;
3、總結階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標:回顧總結實驗研究情況,整理實驗中得到的各種材料,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小結本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得失,并請上級和有關專家對本實驗研究進行鑒定。
第三階段研究成果:
收集資料,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和論文,力爭取得縣市乃至省教育專家的支持和認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積推廣。
七、課題組成員分工情況:
黃金舟:負責課題的定向、指導,協調人員分工,監督課題的實施,課題的總結。
李思迪:負責課題計劃的制訂、本校教育博客群組建設,進行課題行動研究。將科學而全面地總結教改經驗或教訓。
楊賢松:負責課題實施的調控,解決課題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財力等問題。
石沉香:負責調查問卷的設計、數據分析,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問卷材料的收集。
李聲宏、梅慶安:負責文獻研究,即研究對網絡作文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有哪些,有哪些指導意義,如何在實踐中運用這種理論等。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論文資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雙梅、段貞潔、余紅燕、葉帶楠:進行個案研究,即具體分析一些網絡作文教學的典型課例,分析在這些課例中,教師、學生、教材和所用媒體這四個教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與傳統教學結構相比,有哪些顯著變化,效果如何,學生在情感和態度方面有哪些轉變等。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個案案例資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
1.人員結構:
該課題組成員以一線語文教師為主,其負責人黃金舟,系安慶市首屆語文學科骨干教師,縣小語學科骨干教師,縣小語學科帶頭人。曾參與完成“經典誦讀”市級課題,多篇論文獲省市級獎并有論文在省級專業刊物上發表。課題組第二負責人李思迪,于多年前便開始了信息技術與習作教學整合的研究與探索,曾于200xx年全國中小學骨干班主任國家級遠程培訓中承擔過本項目縣輔導教師工作,積累了一些處理網絡信息的經驗。有十幾篇論文獲省市獎,并有十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專業刊物上發表。課題組成員中有多人曾參與完成省市級課題研究,他們都是教學骨干,課程改革的積極實踐者,是課題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資源。
2.資料設備、科研手段等: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極為便利。目前,我校已與局域網連接并建立了校園網,已建成初具規模、功能完備的網絡系統,一個網絡教室,一個教師電子備課室,共配備有連網微機百臺左右;全校青年教師均已參加了“現代技術教育”的培訓;過關率達100%。教師們已經普遍學習了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處理軟件的使用,在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理論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條件。我們還將組織部分老師進行有關網絡技術的培訓和相關理論的學習,并實行課題組長負責制,以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經費保障:
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教育改革和實驗,他們對本課題十分關心,并給予充足的經費保障。
學校的生存依賴于學校的發展,這是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心聲。因此,我校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進行課題的研究。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8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校教科研工作向縱深發展,增強老師們的科研意識,提升我校教師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努力實現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促進學?沙掷m發展,特制訂xx中學校本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據“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小現象,小問題,小策略入手,通過校本課題研究的形式,引領教師人人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建立“人人有課題,個個在研究”的校本課題研究機制。
在校本課題的研究中,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組織機構
組長:王鵬喜 常務副組長:馬文福、王煒
副組長:劉興瑞、劉金泉、吳戰平
辦公室主任:高飛 副主任:孫飛 馬銳 王友均
成員: 全體行政領導及學術委員會、督學委員會成員
三、實施目標
以學校教研督導室--年級部—各部室--中心—學科組--教師個人為依托建立“教師課題研究”體系,充分調動我校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養成科學探究的好習慣、好方法,使每位教師能在研究中不斷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豐富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總體思路
在教研督導室的指導下,學校各處室、中心、年級部搭建教育教學研究平臺,組織聯合教研,各年級以學科組或個人為單位組織研究團隊,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育教學策略,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通過校本課題研究,真正形成“校本化行動、低重心運轉、小步子發展”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
1、校本化行動。
強調課題研究立足學校、立足教師、立足學生、立足課堂,依據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扎扎實實開展行動研究,全力解決本部室、中心、年級部、學科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讓教師樂研。
2、低重心運轉。
降低教育科研管理重心,倡導以年級、中心、部室、學科組、教師個人為單位,選擇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
3、小步子發展。
每學年 為一個周期,學年初確定研究課題,申報立項;學年中通過半年或者幾個月的探索,解決一個關鍵性的突出問題;學年末整理成果,申請結題鑒定。
五、計劃安排及實施流程
(一)籌備階段
明確開展校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開展課題研究的策略與方法,制定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二)發動階段
學校由教研督導室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校本課題研究的宣傳、發動活動,年級部組織學科組討論學科開展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使所有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方法、步驟、任務,調動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課題研究切忌走形式、擺花架、應付材料等作法,注重實效,注重成果積累和推廣。
(三)實施階段
校本課題研究本著立足課堂,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穩步推進的原則,采取全面鋪開,典型示范,協作研究的策略,把課題研究做實、做細、做深。
1.認真選題。
各年級部、各處室、中心根據教師自己感到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本學期的研究題目。
選擇課題,須是在教育教學或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一般只針對教學實際或管理中存在的一個問題開展研究;所選課題一般應是所任學科或所教班級在教育教學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或管理中的一個環節、一個要素、一個問題、一個章節、一個單元或某一個專題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
要求各部室、中心每年研究一個校本課題并結題;各年級部語、數、英學科組每年研究不少于3個課題并結題,其它學科和各部室、各中心每年研究不少于一個課題并結題。
2.課題申報。
一個課題的研究者可以是一位教師、可以是教師團隊,也可以是一個學科組或部門或中心。
(一個課題組成員不超過三人)。
參加校本課題研究的教師,向學校提交課題,經過審批后,填寫《校本課題研究申請·評審書》,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和主要成員,明細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
3.課題審核
學校組織力量對教師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規定的時間集中申報立項,由教研督導室組織人員對教師申報的課題進行審核,下發立項通知書,特別有價值的,將被立項為縣、市級重點科研課題。
4.課題管理
教研督導室要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組織校本課題承擔教師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教研督導室定期組織校內研究相同問題的研究團隊進行校內研討,為年級間、學科組間、課題組間搭建交流的平臺,分享經驗,交流困惑,互相啟發,促進各自的研究深入;學校教研督導室每學期組織一次課題開展情況調度,指導課題承擔老師整理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5.結題鑒定
每學年結束前,教研督導室組織人員對各學校教師開展的校本課題研究進行成果鑒定、評獎,教研督導室將向縣教研室、縣教科所選送優秀教師課題研究成果。
獲得一等獎的研究成果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推廣。
(四)總結階段
對一年來的做法、成果、存在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總結,開展評比活動,召開表彰會,總結經驗,逐步推進小課題研究深入發展,積小課題為大課題。
開展課題研究匯報展示課活動。
六、校本課題研究量化與考核
學校將量化考核辦法,對各部室、中心、年級、學科組、教師個人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工作情況進行量化考核。
對年級的考核結果計入對年級的教科研督導評估中,對學科組、教師個人的考核結果由年級計入備課組、教師個人的量化考核中。
xx中學教研督導室
20xx年12月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9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培育一所好學校,必須培育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教職工隊伍。如果把一所好學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廈,那么,優秀教師就是支撐起這座大廈的棟梁。名教師是優秀教師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重要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之一。單單一個名教師,也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可是,對于一所好學校來說,名教師就是教職工隊伍的引領者。所以,在新課程改革高潮漸起的今日,各個學校都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對優秀教師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師和優秀教師,并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發揮模范引領帶動作用,是擺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國內外研究同一研究領域的概況
關于名教師,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尤其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名教師的內涵、名教師教師的思想品德、現代教育觀念、法律意識、知識結構、基本技能、良好心態、外在形象、教學藝術、教育科研、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不少學者進行了專門的探索與研究,并出版了《優秀教師全書》、《新課程優秀教師管理實用手冊》等專著。美國學者還專門研究了“美國成功教師的五個標準”、“成功教師的15條特征”、“成功教師八要素”等,對指導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走向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
關于學校優秀教師與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關系研究,國內外也有所關注,但并不是很多。如有的學者從教師專業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關系出發,強調從以往關注教師的自治和個人發展,轉而強調名教師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發展的同伴互助、引領示范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進取的伙伴關系,以使雙向學習,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對話、溝通、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經過互動彼此支持,以減少教師由于孤立而導致的自發行為,從教師作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動。
2、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1)有利于建設研究型學校,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有利于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激勵教師自強不息,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完美的教育人生。
(3)有利于加強學校教師伍建設,推動學校管理改革,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四、課題研究的資料及預期目標
(一)課題研究的資料
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的資料是“名師與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名師的成長環境、培養途徑、作用與效益、與教師隊伍成長之間聯系等方面為主要研究對象,貼近名教師的工作實踐和成長心路歷程,探索名教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的主力軍與引領者作用,并且結合這個課題,研究發揮名教師作用的`途徑與策略。
(二)預期目標
認真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并精心組織實施,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逐步探索出一條有利于名教師的成長、充分發揮名教師的模范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的教職工隊伍管理評價體系,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在逐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分階段構成研究成果,最終構成《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論文獲報告。
五、《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總召集人:李國偉,主要負責宏觀調控和行政指導統籌、全程跟蹤課題研究。
課題組長:楊建濤。具體主持課題研究,總體構思、設計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步驟、研究方法,協調組織不一樣階段研究工作,匯集研究經驗,并最終構成研究成果。
副組長:虎二偉。負責本課題與學校整體教科研發展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和評價工作。
副組長:劉二定。負責組織課題研究,處理研究材料,進行研究指導。
課題組成員:劉法憲、楊春霞、魏麗霞、楊炎秋、張喜風、李世紅。負責子課題研究管理、實踐研究、資料搜集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開題階段:申報課題,由上報上級科研主管部門備案,并通報學校教科室,由學校教科室牽頭,課題負責人確定實驗小組人員,明確人員職責分工。
研討課題實驗方案,做好前期研究準備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為第二期研究階段:在此實驗研究階段,主要研究名教師的培養途徑成長環境與教師隊伍建設之間的聯系。
3、20xx年1月——20xx年5月為課題第三實驗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研究和總結名教師在教師隊伍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學校在名教師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創新成果,匯集資料,優秀課例成果匯報。
總結研究成果,匯編資料,完善研究報告。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有:
1、調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供給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
針對調查中了解到的名教師的學習、生活、工作現狀,廣泛收集和查閱有關資料,收集國內已有的影響名教師成長的各種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經驗,對其進行分析歸類,為研究供給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3、個案研究法。
選取不一樣層次的優秀教師工作實踐成長經歷作個案研究。
4、經驗總結法。
廣泛收集和總結各學科各年級優秀教師影響個人成長的各種因素并進行歸納整理。
5、行動研究法。
邊實踐邊研究,循序漸進,不斷反思,不斷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師培養策略
七、《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課題網絡,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制度。
2、由課題組組長負責開展活動,組員之間結成研究伙伴,定期匯報、交流。
每月月底舉行課題組長例會,經常對課題進行階段性分析,并指導下階段工作。
3、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工作實行不定期檢查,并進行階段性工作匯報和總結,校行政進行監督和管理。
4、籌集經費,保證本課題各項研究工作正常開展。
5、與上級教科室領導多聯系,及時匯報課題研究進展,確保課題扎實地有成效地開展。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0
一、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意義
1、《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倍囵B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
2、《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長期堅持便形成習慣,它不僅是學習的第一步,更是成功的起點。正如烏申斯基所言:“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所儲存的資本,這個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
3、預習,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最能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精神。預習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也為老師上課做好準備。
4、本校實際:我校地處鄉企城,學生95%為農民工子女。農民工家庭的流動性大,條件較差,孩子沒有安靜的學習空間,家長為了生計忽視了孩子的學習。民工子女在性格、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與本地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我們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活動以被動接受居多,主動參與不夠,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說:“指導預習的辦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在完全兩樣。上課做什么呢?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再是一味聽講,在教師是指導和訂正,不再是一味講解!笨磥恚囵B學生的預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發現學習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積極創導的發現學習法,是讓學生按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動發現問題,從而得出相應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這種學習法其實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預習階段應經常使用。長期運用此種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自主走進學習,獨立去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始終保持一顆敏銳的心面對學習。 、
2、建構主義學習觀:學習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而建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里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或重組。預習可使學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內容,使學生對新知在思想上有所準備;能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教材中能夠獨自解決的問題,同時又起到鞏固舊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
3、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學生是個性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成長關鍵在于自身的積極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庇纱丝闯,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需要教師“嚴”字當頭、長期不懈地去引導、培養。
三、關鍵詞界定預習:預習是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指學生預先自學將要學習的功課,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最能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精神。預習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習慣,同時也為老師上課做好準備。習慣:好的習慣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敞開的門。語文預習習慣是指是“在長時間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
為”,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自動化行為。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使學生樹立預習意識,提高對預習的興趣,以此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
2、使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以此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
3、以評價促進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方法
。ㄒ唬┭芯繉ο螅核哪昙壢w學生
。ǘ┭芯糠椒ǎ
1、問卷調查法:針對不同階段研究的需要,設計相關問卷調查表。經科學的統計分析后,得出較有說服力的數據或結論。如此實證分析,一方面,可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為研究的結果提供支撐性材料。
2、文獻研究法:查閱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促進研究的深入。
3、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階段性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資料。
六、研究內容
以激“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欲望。由此可以看出,要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由“要我預習”變成“我要預習”,必須從“趣”著手,引領學生走入文本,從而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以此提升預習的有效性。 1、懸念激趣,激發“思”趣正所謂“情隨心動,趣從內生!贬槍πW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預習階段創設懸念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讓其帶著期待與思考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這種激趣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懸念,自主嘗試、解讀懸疑,從而使學生上課時對老師教的內容在思想上有所準備,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思”趣,更近一步的“探”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2、質疑激趣,激發“學”趣質疑是學習與創新的起點。在預習中指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質疑,初步去解疑,收獲預習的成功與快樂,就顯得尤為重要。如: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指導學生領會課題含義,對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課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并根據質疑初步走入新課自主探究,找尋答案。也可讓學生到課文中去質疑答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學”趣,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3、聲形激趣,激發“情”趣“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教師在進入新課前,利用課前導讀、自學提示、插圖、、錄音、網絡視頻等形式創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自覺走入文本,感受“情”趣。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1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同學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下面,談一談我們在第一階段將如何實施,培養同學識字的興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學習討論合適的教學方法。
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和各種書報不間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識字興趣。
1、要創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環境,使同學心情愉快,樂于思維,勇于探索。特別是低年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于同學識字的情境,以調動同學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教學需要動身,依據識字內容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同學主動識字。讓同學先感知、體驗,后理解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扮演、繪畫、音樂協助同學識字。比方,在學習“雞”字時可結合情境圖,讓同學說說生活中小雞的樣子,并扮演一下小雞走路的神態動作,學學它的叫聲等。這樣,籠統的“雞”字與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好奇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語文源于生活,但最終要回歸生活,這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動身,把識字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再如,學習“土”“大米”“地” 等字時,教師可借助掛圖,通過繪聲繪色地描述,帶小朋友們走入童話世界,這樣,枯燥的識字就成為同學積極探求的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困難迎刃而解。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的識字教學局面,創設一個開放多維的教學環境,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2、多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識字教學中,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因此,在識字中,要充沛讓同學去實踐,去動口說、動腦想、動手畫、說一說、猜一猜,這樣,就可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過渡到對字義和用法的理解。同時也會變枯燥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比方,在學習“打”“拍”“拔”“跳”“跑”等字時,可讓同學做一做動作,在運動中學字認字。再如,在學習“羊”“犬”“鳥”“鴨”等與動物有關的字時,可讓同學編童話故事并演一演,在自身導演的故事中當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氣的機會,又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到了自主識字的目的。由于活動是綜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又培養了同學對字的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同學勤于動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學法,激趣樂學
在單調冗長的識字過程中,簡單機械、枯燥無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學的厭煩情緒,同學最容易發生疲勞,從而影響同學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堅持同學識字的熱情,增強識記效果呢?
(1)、猜謎法:如教“秋”字時,我們可以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2)、拆字法:漢字里的合體字很多,多數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來記憶,如木子李,弓長張,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艸”下“田”苗苗苗。
(3)、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協助同學識記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區別“有、友、左、右”等字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字編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如教“朋”時,可編成兒歌“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
。4)、比較法。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們可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目的。
。5)、形象記憶法。小同學善于聯想,如記“當”字時,可以對他們說: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樹還直立著。當了解到蠶的作用時,可以說“蠶”就是天下最好的蟲。
(6)、玩中學的游戲教學也是一種好方法。如在教學形聲字時可以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許多卡片分給每個同學,請某個同學舉著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 ”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
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著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著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等于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三、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具學具,增強同學識字的興趣。
教具學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它可以提高同學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合適的教具學具,比方,生字卡片、頭飾、大轉盤、蘋果樹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識字教學經驗。
課題組的教師要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交流課堂上積累的比較好的識字教學方法,一起學習,運用。
五、安排同學收集識字資料。
識字無處不在,它不只發生在語文課上,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下,同學有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和時間,教師平日要注意教導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認真廣泛積累識字資料,做一個在生活中識字的有心人。廣泛利用書報、影視媒體、商標、招牌、廣告、網絡等資源,拓寬同學的識字渠道。定期開展識字交流活動,讓同學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識字效果,分享收獲的喜悅,這樣做增強了同學的成績感和自信心,課外自主識字的勁頭會更足。在課外識字積累中,還可鼓勵同學把收集到的識字資料,如商標、小食品、藥盒、剪報等編成《識字小手冊》,并根據自身的喜好命名,評出最佳小編輯,編匯而成的手冊還可在圖書角中展示、傳閱,增強識字的覆蓋面。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同學的動手能力,還調動了其課外識字的積極性,等于為同學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讓他們在識字的自由王國中展翅飛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識字興趣的激發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注重課內外的有機統一,在識字教學中才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2
構建“以生為本高效整合”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實驗研究課題提出已經一年多了,在這期間,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研究和實踐,堅持以單元為整體單位,進行省時高效的全方位的整合。已經初見成效,但同時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學生閱讀的現狀令人擔憂:
1、師生不重視閱讀。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比較恰當的體現。部分教師,對閱讀并未引起足夠重視;部分家長反對學生讀課外書;閱讀能力培養意識較為淡;
2、缺乏閱讀興趣。農村學生,回家只想看電視者居多,上街瘋狂奔跑玩耍的居多,對閱讀課外書籍興趣就不濃。原因:一是教師對閱讀的要求偏移、對學生的能力拔高、忽視學生的體驗。二是現在教學質量抓得很緊,各科老師占用嚴重,學生閱讀時間所剩無幾了。
3、閱讀的課內外有機結合少。教師沒有注意課內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加之教師的閱讀教學策略與閱讀能力培養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這就是造成課堂效率低,教學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基于閱讀現狀,要想改變閱讀的這種現狀,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達成新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的目標,首先要從施教者的教學策略改變入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主體閱讀學習模式,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其次,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變機械的吸收為理性的和感情式閱讀,強化個體在閱讀中對內容的重新構建,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诖耍倚Q定從今年開始,著力探究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整合的方法與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研究內容
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機整合,加強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1、掌握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閱讀技能的提高,打造高效的閱讀課。
2、探討課內外整合在拓寬教學途徑、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開發“學困生”智力、以讀促思、以讀助寫、以及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諸方面的功能和實際效益。
3、探索小學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輻射的策略與路徑,訓練基本能力、訓練能力品質、培養健康情趣;探尋課外閱讀指導課的類型,如讀物推薦課、讀書方法指導課、讀后敘述課、交流評論課、讀書筆記輔導課等等。
4、重視積累與運用,在閱讀中強化技能和應用,培養語感,提高語文素養,促進寫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目標
1、鼓勵語文教師及學生全員參與閱讀活動,在閱讀中人人受益;
2、初步形成小學語文整合閱讀學習模式;
3.探索小學語文整合閱讀學習模式實踐性的認知特征,重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5、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各學科學習能力;
6、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課外閱讀總量。
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總計課外閱讀145萬字。
要讓學生;在閱讀中變得富有和強大;在閱讀中創造生命的質量;在閱讀中修身養性,姿態優雅。為學生現在和將來幸福地閱讀做有益的探索。
三、方法策略
。ㄒ唬⿴ь^示范,注重指導。
教師每天和學生一起讀20分鐘書的讀書活動。教師要成為課內外閱讀持久的示范者,積極的倡導者,組織者,合格的指導者,并要成為學生忠實的讀者和聽眾。
引導學習方法。課內閱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變革繁瑣的分析課文的教法,讓學生會真正成為閱讀課堂的主人,力求簡簡單單教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二)讓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結合
。1)以課內帶課外。有意識地把課內閱讀教學帶動課外閱讀,拓展閱讀面,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從而達到課內悟方法,課外求發展的目的。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后就讓學生再去閱讀《張家界》等其他描寫祖國風光的文章。再如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后,向學生推薦《愛的教育》一書。學習了《詹天佑》等這組“祖國在我心中”專題的課文后,推薦學生去閱讀“愛國題材”的課外書籍或文章。
。2)以課外促課內。
補充課外信息,擴大視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在不同的材料中適當地引入背景知識或相關知識,看似離逸了課文的主線,實際上更好的突出了課文的主線,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補充課外信息,積蓄情感,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材中許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讀者自己去感悟。但對小學生而言,感悟畢竟不是易事,教師可以適當的補充課外信息,將會獲得事半功倍之效。
補充課外信息,降低理解難度,突破教學難點。
在閱讀教學中,費時最多、收效最微的是課文難點的教學。在理解課文難點時,適當地補充課外信息,可以讓難點迎刃而解。
(三)讓“圖書超市”中的圖書大放光彩
1、發揮學校的圖書的作用
有效地使用好學校的圖書,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培養熱愛讀書、自覺讀書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提高圖書的使用效果,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2、指導好學生讀書
開展早讀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養成早讀與午讀的習慣。早讀要求每周五次,早讀時間20分鐘。放學回家閑暇時間為同學們的讀書時間,可以是下午也可以是晚上。老師定期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和好書推薦。
。ㄋ模┓e極開展讀書講壇活動
在學生廣讀書籍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各個層面的讀書講壇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所得和收獲,當眾講出來,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學生體味到成功的快樂。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3
研究背景:
。1)現有教育模式下音樂教學面臨的嚴峻形式。
在長時間以來,在音樂欣賞的聆聽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普遍存在對新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夠,音樂聆聽教學模式比較陳舊,講解、表述的形式單一,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現象數不勝數。教師過分依賴教材參考資料,將學生欣賞音樂后的感受固定化、統一化,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遏止了學生擴散思維,影響了音樂學習的效率,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學習能力很難提高。
(2)音樂欣賞中聆聽教學有強大包容性
音樂是無國界的、是相通的,音樂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課堂中創設情景,在聽賞音樂時可充分利用“通感”效應以及中低年級學生好動的天性,調動學生的音樂參與性,在課堂中廣泛地開展交往活動,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樹立自信,讓學生在音樂中學會聆聽、學會表述、學會合作。
研究意義: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做到既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獨特見解,又能和小組或班級成員妥協最終達到統一,可以有效的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的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感受音樂的情感真諦,發現音樂美、表現音樂美和創造音樂美,從而時實現學生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的過程,培養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音樂實踐過程中,學生相互間學會尊重、理解、妥協、包容、顧全大局,真正做到“教育育人”的社會成效。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重視小學音樂欣賞課,把感受與聆聽放在了所有音樂學習的首位。
課程基本理念的改變“重視音樂實踐”改為“強調音樂實踐”,同時提倡“音樂欣賞”改為“關注音樂欣賞中聆聽”,并加寫了“突出音樂特點”。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2月立項、準備階段: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研讀與本課題相關的理論書籍,如《新課程教學設計》、《音樂課程標準》等。明確培養學生音樂聆聽習慣的研究理念和研究目標;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音樂欣賞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階段:3月到4月研究、實施階段:
在各班展開調查,了解學生音樂聆聽中出現的難題。從激發學生對音樂聆聽的興趣,從課堂、課余興趣啟發,引導多去欣賞音樂。利用學生喜歡電視的特點,由此引導他們聆聽一些高雅音樂。音樂聆聽也是小學音樂的欣賞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年級的學生對聆聽音樂的感受及方法上,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點。這次課題研究設想通過對實驗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和嘗試新的教法,發現學生音樂欣賞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找到克服學生覺得欣賞課乏味的對策,提高學生的對音樂欣賞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音樂習慣,同時帶動學生提高各課學習的興趣。
第三階段:5月上旬總結、提升階段: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學習筆記、研究體會、調查報告、個案分析等材料,撰寫有關學生音樂聆聽習慣有效性的研究的讀書筆記、論文。
第四階段:6月中旬結題、評審階段。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預期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開題報告、中期匯報、結題報告)。
2.學生閱讀現狀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報告、個案分析等。
3.結集或發表相關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論文、教學案例、活動設計、研究課等。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4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研、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我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實實在在,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并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2.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3.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教師可以個人單獨申報也可以多人共同申報進行小課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伴的教學行為。
四、實施流程
1.選題。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該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周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2.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教育教學科研領導小組提交《第四小學小課題研究申報表》,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教育教學科研領導小組組織力量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公布立項的小課題。不合格的,須重新選題、申報,直至完成立項。
3.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
4.結題。每個季度結束,都要開展小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鑒定匯報會,教育教學科研領導小組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和相關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案例分析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結題程序為:
(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教育教學科研領導小組;(3)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布評審意見。
5.成果鑒定與推介。結題后,教育教學科研領導小組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鑒定、評獎。對優秀的研究成果推薦到縣上,滾動升級為縣級課題。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要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并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周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學習成立教育教學科研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扎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5
求教師開發各種學習資源,在教學中樹立全新觀點,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膽改革,優化課堂,形成開放性的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從本校實際情況看,我校在培養學生質疑問題方面的研究基礎扎實,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研究成果豐富,成效顯著,全校師生共同研究的熱情高漲。我校各學科教師學歷達標率高,科研意識強。我校的教學設備充足。這一切表明,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我校在選擇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時,把培養學生問題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確定“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為研究課題,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設成為適應21世紀要求的現代化學校。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認為,人們在認知活動中,經常會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意識促使人們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從而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人的大腦處于“問題”狀態時,他的思維也處于靈動、緊張、流動的狀態之中,促使其有強烈的“推陳出新”意識,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通過某一現象的啟發,引起頓悟、產生靈感。因此,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開發大腦的重要途徑。
現代教育論認為,學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要求,有強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礎。而對學生資源的開發,也無過于培養其問題探究的意識。無論從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還是從現實的教學實踐考察,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依照學生自身認知發展的規律,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促進其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不少教學實踐表明,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一切創新、一切創造反正無不源于問題,又終于問題。
本課題借鑒中外關于問題意識培養的寶貴經驗,著眼于從鄉鎮小學實際出發,依照教育規律,在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我們借鑒以下理論:
1、根據皮亞特的學生發展認識論、理論教學理論。7-12歲期間為兒童思維發展的起步階段,主要程度選擇得當,完全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
2、根據認知遷移理論。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會對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產生正遷移。
3、根據系統論的觀點。教學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各科目教學作為子系統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會促進學生認識和心理品質的發展。從而使學校的整體教育和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體系
本課題研究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即學生目標層次、學校目標層次和社會目標層次。
1、學生目標層次。本課題的實施主體是我校全體教師和學生,其根本目標是通過對問題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標。具體分解為:
(1)挖掘學生的問題意識潛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性;
。3)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會關注、學會做事的能力與品質。
2、學校目標層次。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是由學校領導和教師共同實施的,因此,課題的實施也必然會因此學校自身的變化。通過課實驗,學校內部要達到的目標是:
(1)學校的領導全面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科研興校;
。2)學校的教師要掌握課題的研究方法,自覺地進行科研實踐,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教師能寫出可供發布的專題課改論文,學校完成并出版一部以上有關教改的專著;
。4)學校的硬件建設達到較高的水平。
3、社會目標層次。
。1)學校爭取在問題意識培養方面達到同等小學先進水平;
。2)學校學生在整體素質方面在市內進入先進水平,在區名列前茅;
。3)使學校在省市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課題實施的方法原則
1、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學生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中是無可爭議的主體。問題意識的培養,應該成為這個教學模式方面的改革,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2、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07-23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范例07-14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4篇)07-24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4篇07-24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5篇07-23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5篇)07-25
科研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通用9篇)05-13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范文08-24
課題研究總結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