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

時間:2024-10-09 13:32:13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精品【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跡材料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想擬事跡材料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精品【15篇】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

  [徐xx]

  徐xx,男,xx市第九中學教師,1994年參加工作,從事體育教學工作,至今已24年,工作勤懇認真,被評為xx市骨干教師,多次獲市優質課比賽一、二等獎。20xx年響應上級組織號召,積極下鄉到大澤山鎮上甲小學支教。執教三年級科學及四個年級的體育教學工作,面對從高中生到小學生的轉變,他提出“N遍教學”法,緊抓孩子知識落實,效果顯著。在教學中,始終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座右銘,嚴格要求自己。

  剛來到上甲,接到并不太熟悉的科學學科,徐老師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推辭,接下了這項挑戰。為了教好學,他犧牲晚上休息和節假日的時間,努力鉆研教材,精心設計環節,上網查閱資料,了解學生特點,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教案備了厚厚的一大疊,書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重點批注,真正做到了備教案、備學生、備資源,快速從一名體育老師轉變成一位科學通。

  20xx年秋,徐xx出示了一節全教育單元的科學觀摩課,他的課堂,生動而又幽默,學生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暢所欲言。通過動手實驗讓知識更加的直觀和生動,徐老師則在一旁循循善誘的引導,做好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

  在教育學生上,徐老師很注重托底培優的工作,對于后進生,他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課后多找他們談心、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交流,樹立起他們的信心,慢慢地,孩子們都喜歡上了科學,也熱愛他們的科學老師,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他所任教的科學每次考試都名列全鎮前茅。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徐老師細心的愛,始終洋溢著一股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激發他們揚帆前進。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2

  曾幾何時,特殊教育學校被認為是暫納殘障孩子的“收容所”,在教育中難有一席之地。這讓周美琴思考:特教的價值是什么?

  在她看來,特殊教育學校不是“收容所”,而是“加油站”。要幫助殘障孩子正常社會化,打開封閉的心靈、獲得自主技能,支撐起他們生命的尊嚴與生活的希望。文化知識是正常人謀生的手段,對殘障孩子來說,第一位的卻是康復。

  周美琴所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康復訓練”與“文化學習”并重成為學校開展特教的理念。為此,周美琴為集聽障、智障、腦癱教育為一體的綜合型特殊教育學校勾畫宏偉藍圖——走“醫教結合”道路,構建以腦癱教育為特色,適合三類殘障孩子發展的教育體系。

  周美琴從專業康復理療學院引進了十幾位專職治療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訓練。學校還配備了全國一流的康復條件:多感官訓練室里,有測試學生嗅覺、觸覺,味覺等,提高他們感知覺靈感度的訓練項目;沙療室里,每天都能見到孩子們赤腳忙碌,光腳在沙灘上行走,有按摩穴位作用;通過手腕勞動,可以改善僵硬的肌肉……孩子們在老師和康復師的指導下,選擇適應自己的康復項目。

  而在學科教育的`課堂上,針對殘障兒童的特點,周美琴大膽改進教學模式,提出生活與學習相結合的目標,設置了2位教師同時作為教學主體的授課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特殊教育不斷發展。20多年來,浦東特殊教育師資不斷晉級——原本只有中師畢業生,如今學校吸引多名華師大碩士生加盟。為開闊教師工作視野,她鼓勵教師赴美國、荷蘭等參加國際研討會交流發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歷時10年探索的《腦癱學生康復與教育的實證研究》課題捧回了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開創了國內基礎教育之先河。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3

  孟夏時節,麥浪滾滾,豐收在望。

  看色、看粒、看長勢……小滿節氣后,一場全國小麥新品種觀摩會在楊凌舉行。觀摩團追隨著麥浪,實地觀摩了“西農511”“偉隆169”“西農926”等一系列飽含著科技創新元素的楊凌小麥新品種,見證了科技創新引領種業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楊凌示范區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旱區農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在小麥良種繁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創新成果,成功探索出一條以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的特色發展路子。”中國工程院院士、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許為鋼說。

  以科技創新為窗口,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把楊凌比喻為“旱區種業硅谷”,充分肯定了楊凌在種業科技攻關、種業企業建設、種質資源搶救性保護等方面,為打贏種業“翻身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

  如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吉萬全教授團隊正向著優質強筋、抗赤霉病和條銹病綠色小麥“進軍”,馬翎健教授團隊致力于選育釀酒專用小麥等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閔東紅教授課題組則正在全力攻克抗旱節水轉基因小麥新品種培育技術難題……基礎研究、靶向育種、生物育種正方興未艾。

  25年來,楊凌示范區扎實履行國家使命,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能力轉化為區域發展動力,走出了一條建平臺、打硬仗、促開放之路:

  建平臺,厚植科技創新沃土——

  從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到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從楊凌種業創新中心到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從果業、畜牧、食品工程等農業產業創新中心到秦創原農業板塊創新驅動平臺,楊凌示范區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一號工程”,不斷加強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先后建設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97個,成為建設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核心區的“加速器”。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楊凌種業創新中心主任康振生所說,楊凌為農作物種業與現代生物技術集合、促進傳統種業改進,做好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平臺,為我國農業特別是旱區農業發展貢獻力量提供了新機遇。

  聚資源,創新實力越來越強——

  知名種業企業先正達、科迪華和陜西省雜交油菜中心、金棚種業等種業科研院所、企業紛紛落地楊凌,各類農業科技創新要素持續聚集,楊凌農業創新高地作用越來越明顯。同時,充分發揮示范區體制優勢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科教人才智庫作用,大力推進區校融合、協同創新,探索形成了“農科教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區域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促開放,讓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近年來,楊凌以建設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為契機,充分發揮示范區和自貿區雙區疊加優勢,深入推進國際農業交流、培訓、示范,先后成立了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建設了一批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園區,更多蘊含“楊凌基因”的“金種子”走出國門,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上合組織成員國開出了絢爛的“農科之花”。

  25年來,楊凌示范區在小麥遺傳育種與條銹病防控、牛羊體細胞克隆、蘋果抗逆生物學、動物胚胎干細胞研究及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地區小麥、玉米、油菜、馬鈴薯、蘋果等生物育種技術體系,審定通過的農作物新品種達768個、蘋果新品種12個,為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研成果涌現,是楊凌示范區多年來在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長期堅持研發取得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加強政策引導激勵,以及科技創新投入、金融等協同推進的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康紹忠說。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4

  周美琴認為,“如今是信息化的時代,要想做好事,一定要學習新技術。”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課堂實踐性和趣味性?有障礙缺陷的學生能否通過先進的多媒體設施設備來感受知識、體驗教學?帶著這樣的思考,周美琴又開始了她特殊教育數字化課堂的.探索。學校推進信息化整改工作,各班都配備了多媒體背投電視機,并且增設投影+交互白板為主體的多媒體講臺為試點,將白板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

  課堂中,手動不方便的學生通過白板拖曳技術快速完成了人民幣的實物擺放;聽覺障礙的學生通過凸顯的動畫效果,了解到了夏天荷花的婀娜多姿;智力弱后的學生通過不同的聲效和配圖加深了他們對地震、暴風等多種自然災害的認識與防護。信息技術為課堂帶來了一抹新色彩,也讓學生的學習效能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不僅是課堂教學,周美琴覺得特殊孩子的康復訓練同樣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專業支持。于是,各種語訓設備和特殊教育專業軟件都運用到了言語障礙學生的個別化訓練中,學生在語音辨識以及練習上的速度大大提升了。感覺統合訓練智慧教室網絡、運動數據采集設備將學生在康復訓練中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及時給出訓練反饋,提升了訓練的實效性。就這樣,數字化之路也延伸到了學生的個別化康復訓練中。

  2020年,面對突發疫情,上海啟動了云課堂。“停課不停學,特殊學生居家也要得到最優質的教育康復服務!”為此,周美琴打造首個“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云教育平臺”,為特教孩子疫情期間的學習保駕護航。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5

  劉xx,女,中師文化,1978年9月至今一直在xx鄉中心小學工作。三十年來,她辛勤耕耘,樂于奉獻,兢兢業業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她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師,她酷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教書育人的光輝事業。

  一、酷愛教育事業。

  從教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始終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擔任三十年的班主任,已接近退養年齡,但她工作依然積極肯干,她舍不得孩子們,舍不得深愛的教育事業,仍然工作在班主任崗位上。

  二、團結同志、樂于助人。

  她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哪位同志有困難,她都熱心幫助,哪位同志生病住院,她都要親自去探望。她謙虛謹慎,與同志和睦相處,從不斤斤計較,三十年來沒有與任何同志發生矛盾沖突,并能積極主動調解同志之間、同志和領導之間的矛盾,充分發揮一名骨干教師的作用,為學校營造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做出了突出貢獻。

  多年的教育實踐使她深深體會到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她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加強自修,努力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積極參加進修學習,多年的教育的實踐,以及扎實的理論基礎,使她有了更強的教育教學能力。30年來,她在班級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每接一個新班,都首先深入班級了解學生情況,針對學生情況,采取具體的管理辦法。重視班干部的選拔和培養,培養一批得力的班干部,既有利于班級工作,又鍛煉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其次,在教學的同時又重視育人,經常結合教學內容和一些名人青少年時代的先進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經常利用班會,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使同學們都能自覺遵守紀律,形成良好班風。第三,抓“兩頭”帶中間,切實做好差生轉化工作,采取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方法,找出病因,對癥下藥,促進差生轉化。優等生容易滋生驕傲情緒,注意早打預防針,使他們真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第四,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五,關心學生,用真誠的愛感化學生,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特別是差生,他們自己有的就認為是被老師遺忘的。當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他們會把這樣的愛深埋在心底,并自覺地改正錯誤。

  三無私奉獻、關愛學生。

  從教三十年始終堅持早來晚走,利用休息時間義務為學困生補課,義務為學校拆洗被褥、修理桌椅。她對每一個學生充滿愛心,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學生,對后進生、特困生、殘疾兒童傾注了更多的愛。她為學困生補課,家長主動給補課費,都被她婉言謝絕,她無私照顧特困孩子在校的生活,經常自己掏腰包為特困生買學習用品。學生們稱她為“老師媽媽”,學校多次收到家長發自肺腑的感謝信,有的家長親自到學校來表達感激之情,感謝劉老師對孩子的關愛、照顧。1998年,她任教的三年級,是這個基礎較差,后進生較多的'一個班,這個班的大部分同學來自于偏僻的各個教學點,他們的基礎差,紀律觀念淡薄,早就養成了松懈的習慣。剛接班時,不少教師為她擔心。有些人在背后議論,看來這個班的成績總評只能是倒數第一了。但她憑著自己的經驗和能力,深深地相信,只要努力去做,一定會把這個班搞好,也一定能把差生的成績提上來。在摸清學生情況的基礎上,首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熱情關心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各方面的困難,給他們以更多的愛心,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克服自暴自棄的思想,結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與學校密切配合,對于后進的學生,在摸清他們情況的基礎上,組織力量,進行幫助。對他們著眼于高標準,著眼于細微處,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抓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幫助他們改掉壞習氣,養成好作風。有個女學生,因經常無故曠課受到學校領導批評,小小年紀但她心里頂牛,思想消沉,對生活態度更加冷淡,對同學的態度也不好。她決心要用愛心喚醒她冰冷的心,先后找她談心幾十次,她有一點進步就鼓勵。同時,做好她周圍同學的工作,動員大家一起來關心她,幫助她。一次,她得了病,班干就組織女同學為她端茶、倒水,幫她復習功課。老師的愛護,集體的溫暖,使她感動得熱淚盈眶,久而久之,她的一顆冰冷的心終于和同學們跳動在一起了。以后,她主動找同學談心,消除疙瘩,搞好團結,表示要以實際行動改正錯誤,爭取早日把成績趕上。經過長期的努力,班里的十多名后進生,程度不同地有了進步。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6

  80后的xx區新世紀小學何xx老師,今年6月終于實現了人生夢想: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他工作兢兢業業,肯吃苦,肯挑重擔,除了正常的畢業班英語教學工作,何xx老師還承擔著學校教科室工作。他先后榮獲“江蘇省書香家庭”、“區英語學科帶頭人”、“區優秀青年教師”、“區優秀班主任”、“區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區教師讀書之星”等稱號,用樸實的行動譜寫美麗的教育人生。

  一、陽光老師,播撒陽光

  他是一名健康陽光的小學男教師:性格開朗,為人隨和。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對待學生和藹可親,在學校開展的“誰是你最喜愛的老師”活動中,孩子們對他的評價是:課堂活潑生動,語言詼諧幽默,我們都愛上他的課!

  他是一名苦干實干的一線教師:基本功扎實,多次參加各種教育教學競賽活動,屢獲殊榮。所教英語學科屢次在區、學校質量調研中名列前茅。最近幾年在區課堂大比武中均獲優質課,教案評比、讀書征文、班主任演講比賽中均收獲一等獎。

  他是xx小學英語教育的排頭兵:作為xx區小學英語為數不多的男教師之一,他積極加入課改的隊伍,努力打造自主、靈動、和諧的課堂,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近幾年,他多次開設英語學科的市、區、片級公開課、示范課與講座。作為區教師發展中心聘用的“講師團”成員之一,為了把最新的教學理念傳遞到基層學校,自己首先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先進的教育方法,虛心向同行請教,一次次磨課,一遍遍完善教案,工作到深夜已成常態。每次的送培活動,通過反饋來看,參訓教師深受啟發,印象深刻,他自己也在活動中得到“脫胎換骨”的提升!

  二、辛勤園丁,培育花朵

  他是一名“用心治班”的班主任。所帶班級班風純正、學習氛圍濃厚、師生關系民主和諧。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校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跳長繩:團體第一;拔河:優勝獎;藝術節、英語節、科技節,優秀組織獎。班級文化建設很有特色:“樂知班”的孩子,樂于求知、知難而上。在重視文化學習的同時,他也十分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踢足球,跳長繩,接力跑,師生同技,其樂融融!

  他是一名“身先示范”的班主任。每天早晨7:20前進入班級,和孩子們一起打掃衛生,擦窗戶,撿紙屑,自己帶頭干。三四年級時,廁所是他們的包干區,學生不怎么會打掃,他堅持親自帶著學生打掃,無視臟與臭,用鉗子撿起異物,疏通下水道。每天晚上6:30后才離開學校。作為畢業班的老師,精細化管理學生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對優等生注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多積累與擴展;對學困生作業當面批,堂堂清,堅持每天輔導后進生,對學生有耐心、愛心,更有信心!

  他是一名科研能力很強的教師。何老師熱愛讀書,自己征訂多種教學雜志,堅持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教育研究。近幾年的教研成果頗豐,擁有已結題的市級課題4個、區級課題3個,省市區論文獲獎若干,在《教學月刊》、《小學教學設計—英語》、《英語周報》、《班主任之友》陸續發表文章20余篇,發表題材廣泛,涉及教學論文,教案設計、教育敘事、教學隨筆、班主任工作等方面,這得益于他廣泛的.閱讀、科學的研究。

  三、甘為人梯,托起太陽

  何老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定期開展家訪活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走家串戶,了解問題學生的家庭狀況,加強家校溝通,尋找問題癥結。犧牲課余與休息時間免費為貧困生、后進生進行輔導,不計報酬,不圖回報,受到廣大家長贊許與肯定!

  班上原來有一個孩子叫晶晶,智力水平不高,父母都來自福建某山區,小學均未畢業,家里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剛出生的弟弟,一家租住在浦珠花園門口一間狹小的門面房內,父親做點小生意,母親照看一家,身為老大的她,家長的關心自然很少。五年級時,何老師接手了她所在的班級,當時孩子的成績年級倒數第一,數學還考過4分,26個字母也念不周全,作為班主任和英語老師的何老師,找到家長,了解情況,主動承擔起孩子的輔導義務,嚴寒酷暑阻擋不了登門輔導的步伐,長期堅持、絕不放棄,從基礎補起,孩子的成績從十幾分到二十幾、三十幾分,慢慢地突破六十分、七十分。一晃兩年過去了,老師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沒有接受家長的一分錢,家長感激不盡,逢人就夸何老師好!正是這樣辛勤付出的老師,給我們的教育事業增添了光彩!

  何老師興趣愛好廣泛,除了讀書,還愛好運動、音樂。當孩子們學習勞累時,他會主動帶孩子一起去操場放松一下,踢踢球,跑跑步!課堂上,也會彈彈吉他,用音樂調節孩子的學習,師生同樂!

  20xx年10月,何xx老師積極響應區政府和教育局的號召,毅然決定去西部偏遠地區陜西鎮安支教,并選擇支教時間最長的報名!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何老師正用他的樸實、誠實、踏實踐行著教書育人的重任。用他的愛心、耐心、信心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7

  吳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學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園長,中學高級教師,1983年7月畢業分配到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開始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先后擔任音樂、語言、科學、美術、體育等各學科教師、年級組長、副園長、園長。27年來,她刻苦鉆研,勤學苦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幼兒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灑在幼教事業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取得了顯著成績。她曾先后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師稱號”、“首屆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南京市第二屆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名教師”、“玄武區首屆、第二屆、第三屆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稱號。她主編了兩本書,參與編寫了9本書;在省以上刊物公開發表論文72篇,其中在國家級刊物發表6篇;參加省以上研討會獲獎論文10篇,其中獲全國獎6篇。

  一、“愛”,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動力

  1、愛孩子賽媽媽。吳邵萍同志就是因為喜歡孩子才選擇了教師職業。她27年來始終立足于幼教第一線,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對孩子一視同仁,無私奉獻,促進每位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發展。她常說,孩子的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僅是這樣說,而且也是這樣做。1983年,她剛踏上工作崗位時,班上有一位姓時的小朋友,因年齡小,每天哭著不肯上幼兒園,睡午覺就做惡夢驚醒。她就象慈母一樣,每天早上從家長手中熱情地抱過孩子轉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戲增進感情。午睡時撫摸陪伴直至睡著,孩子夢醒時常常大哭,她就長時間地抱著他在園內轉悠,為了不讓哭聲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長時間抱著孩子。盡管胳膊很酸,但她從不厭煩,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這樣整整過了一個月,這位小朋友終于能愉快地入園了。那時,她班上還有位姓余的孩子,說話不清,各項能力明顯低于其它兒童,連園領導都認為此幼兒“無可救藥”了,而她不灰心,總是充滿希望并耐心細致地輔導她,和家長密切聯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計劃,通過三年的努力,她也達到同齡幼兒的水平。

  2、愛園勝愛家。27年來,她從未因家庭原因而影響工作。1997年,正值幼兒園創建南京市市級示范園時,她的父親因車禍住院。白天,她在園兢兢業業的工作。夜晚,她還在醫院一邊陪伴昏迷不醒的父親,一邊翻閱整理幼教資料,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她父親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從未請過一次假。在工作中,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叫苦叫累。平日總是起早貪黑,早到遲走。在她的眼里,幼兒園勝似自己的家,園里建設比家還重要。

  3、愛同事似姐妹。由于園里年輕人較多,作為青年人的領頭人,吳邵萍時時處處事事愛護她們、關心她們。在創建江蘇省省級示范性幼兒園過程中,青年教師每天加班到深夜,為了她們的安全,吳邵萍每天“打的”挨個將她們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這段時間,吳邵萍總是要到深夜1、2點鐘才最后一個回到家。

  二、“學”,是她刻苦鉆研的永恒追求

  好學、勤學是吳邵萍的摯愛追求。她始終認為學習使人前進,學習是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27年來,她從未間斷過學習,從一個中師畢業生一直學到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班,自理近萬元的學費。為了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她總是利用假期參加各種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學培訓活動,從未完整地休息過一個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瘡剛開完刀兩天,當她得知有一個全國音樂心理學學習時,立即報名前往,一連7天下來,影響了傷口的恢復,又到醫院進行了第二次手術,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參加全國音樂教育研究培訓,這次為了不影響傷口的恢復,每天聽完報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堅持到學習結束。平時,抓緊點滴時間,博覽群書。自加壓力,自定讀書計劃,每月讀10本雜志、每季讀完1—2本理論書籍。收集整理了30本資料冊,做了多本學習筆記。目前,她讀完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家庭教育、課程理論、親子教育等各類理論書籍近百本,學習促使她飛速的成長,成為本領域的領跑者,成為一名智慧型園長。

  三、“研”,是她開拓創新的重要法寶

  做一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一直是吳邵萍追求的目標。因此,吳邵萍受聘擔任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專項課題《早期兒童音樂教學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負責人,擔任《中國早期兒童音樂舞蹈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實驗基地負責人,是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兒教育特約研究員、南京市第五屆幼教專業委員會理事、南京市教學研究室學科教學視導員、玄武區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委員、玄武區小學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她鉆研、善研,始終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科學探索,潛心于課題研究。“八五”期間,她參加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許卓婭領導的國家級研究課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間,她不僅參與了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許卓婭領導的“九五”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早期兒童教學的心理學研究》和江蘇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建構中國早期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及實踐體系的研究》兩個課題的實踐研究,她個人還獨立承擔了江蘇省教育學會科研課題、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幼兒園創造性韻律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研究;“十五”期間,她獨立申報、負責并完成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立項課題《幼兒園開放性課程的建構》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緯度來探索幼兒園是否需要、是否能夠及如何建構自己的園本課程展開全方位的研究,重視從理論的高度上提煉、升華自己的豐富實踐經驗。同時,她還參加了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博導負責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生活化游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張俊教授的《后現代主義的幼兒科學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基礎教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比較研究》子課題《區域性多元游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研究》。她在幼兒音樂教育改革上進行大膽實踐與研究,《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研究》、《幼兒園舞蹈欣賞教學初探》《舞蹈欣賞教學》、《開放的幼兒音樂教育》、《以素質教育為指導,開展大班合唱教學的實驗研究》等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學前教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幼兒教育》,多篇論文獲國家級、省級論文評審一、二等獎,形成了具有個人獨特見解的幼兒音樂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間,她獨立主持了江蘇省教育科學重點規劃課題《實現良性多維互動,促共同體和諧發展》的研究。她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進行鉆研,展開系統研究,有效解決了一些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前沿問題。經過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兒園開放性課程的建構》課題得到了江蘇省課題規劃專家組的一致好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師的研究水平與綜合素養,特別是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反思能力,有了長足的發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開放性課程在行動》專著,主編了《托班課程》上、下冊。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為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幼兒的觀察、分析、評價提供了直接的參照和支持,為教師設計展開課程設計和教學提供了范本。

  四、“傳”,是她盡心履職的真情流露

  長期以來,吳邵萍主動做好傳、幫、帶。無論是園內還是園外,她認為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力量,培養他們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因此,她總是不厭其煩,毫無保留,全心全意地幫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擔了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實習指導工作,她對待這些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實習工作耐心細致地指導,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不厭其煩地接受每位學生的訪談、問卷等課題研究工作。

  對園內的青年教師,她更注重言傳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下班指導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活動,課后還與她們逐一反饋和互動,同時還定期上示范課給全園教師觀摩。她指導青年教師嚴格細致。既有理論上整體框架的指導,又有操作過程中具體環節的指導。從不放過每個細小的教學環節。如教具演示,收放順序都一一指導到位。在她的指導下,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在她的帶動下,每個教師個個有特長,園里教師個個被邀請在全國各地上示范課,在全國各類研討會上觀摩研究課。這些做法和經驗,經常吸引全國各地的同行到該園跟班學習。該園的辦園水平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廣泛認同和充分肯定。

  她重視發揮特級教師的示范作用,每學年對玄武區園長、市青優開放示范課,她每學期都上多節示范課和舉辦講座。還承擔了市區的帶徒任務,她總是竭盡所能地給予他們幫助和指導。目前,她已培養了1名特級教師、1名南京市名教師特級教師候選人、2名南京市學科帶頭人和多名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更為可貴的是,南京市內無論哪個區、哪所幼兒園,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時前往指導,并毫無保留地傳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國內,經常到深圳、溫州、澳門、大連、杭州、河南、廣州、南寧等地,為全國性、全省性及各市開設的培訓班講課,每場講座,聽眾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講課近100多場,為幼兒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長期以來,吳邵萍一直努力使自己成為先進教育思想的實踐者,科學育人的示范者,青年教師的引領者。吳邵萍同志是我們全市中小學教師學習的榜樣,吳邵萍同志的先進事跡必將感染和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業,奉獻教師崗位。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8

  不忘初心,用愛堅守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奉獻,擦去的是名利。”她正像這首歌中所唱的那樣:“寫下的是奉獻,擦去的是名利。”她,就是我們子美小學語文團隊的一名普通教師——XXX老師。

  曹老師參加教育教學工作至今已31年有余,從教以來,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責任心強,樂于奉獻。在子美小學工作的14年中,師德交口稱贊,教學成績突出,管理班級有方,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曾獲得河南省骨干教師、鞏義市骨干教師,鞏義市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輔導學生參加各項比賽也屢屢榜上有名。作為學科的優秀引領人,多年擔任年級教研組長,經驗豐富,帶領著自己的教研團隊,真研究,真學習,真成長,所帶的團隊多次被評為優秀教研組。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起始于辛勞,收歸于平淡。”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所從事的職業從來都不會驚天動地,只能夠潤物細無聲。曹老師就是這樣嚴守初心,盡心盡力地做好學校交給的每一項任務,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教育智慧,成為了一屆屆學生和青年教師一生中的重要他人,而她從不居功自傲。她時刻以做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的標準來勉勵自己:不求轟轟烈烈,只求滴水穿石;不求聞達于世,只求無愧于心;始終踐行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培養主動健康成長的學生”這一教育理念,憑著一顆熱忱、執著的心,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人師表,用生命的一點一滴兌現著對教育事業的莊嚴承諾。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9

  從教時間久了,鄭丹娜慢慢總結出了屬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全接納、慢引導”。全接納,即接納所有的孩子、接納孩子的所有;慢引導,則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

  她引用論語的故事。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智),子曰:“知人。”

  用鄭丹娜的話說,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不過,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并不容易。

  鄭丹娜發現,小學生年齡小,膽子也小,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大多不會主動和老師交流。當時,她在雜志上看到,有位老師在教室里放一個紙箱,學生可以把心事寫在紙條上,放進箱子里。

  受到啟發后,鄭丹娜讓學生們每個人準備一個漂亮本子,專門用來寫“悄悄話”。“你可以把想和老師說的話寫在本子上,老師有想和你說的話,就在本子上回復給你。”鄭丹娜和學生說。

  后來,學生們開始把自己的心事交付給“悄悄話”,也逐漸對班主任鄭老師袒露了內心世界。

  頑皮淘氣、喜歡欺負別人的.小男孩寫:我也想改,但是改不過來,這次我又犯錯誤了,美術老師說我了,英語老師說我了,爸爸媽媽也說我了,如果有一天他們都不喜歡我了,我該怎么辦?

  性格內向的小女孩寫:我沒有好朋友,他們嫌我沙包扔得不準,打乒乓球跑得慢,我就像天空中一朵孤單的云,這飛飛,那飄飄……

  被爸爸媽媽冤枉的男生寫:昨天,爸爸給了我20塊錢讓我買番茄醬,買完我把剩下的錢放在他的錢包里了。后來看到我桌上的錢非說是買東西剩下的,其實,那是我去年給媽媽打工攢下來的。

  鄭丹娜借助這些記錄了解孩子們,并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擾。給學生回信安慰、勸解,在班會課上給孤單的小同學“找朋友”,及時和學生家長溝通,把自己童年時期的經歷和故事講給學生聽……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0

  xxx,鞏義市子美小學英語教師,從教二十余載。她潛心鉆研教法,苦練基本功,將每一節課都上成精品是她為自己定下的目標。

  在子美工作期間,只要學校安排她上公開課,她總是欣然接受,從不推諉。一次次的磨練,讓她不再懼怕上公開課,反而從課堂中找到了自信和快樂。20xx年開啟“新基礎教育”實踐研究,學校安排她上“新基礎教育”的市級節點課,她一上就是三年。三年,十多節公開課,每一節公開課都需要不少于5次的磨課,而每一次磨課的背后,付出不止是時間和精力,更是一次次難以承受的`壓力。她,一次都未曾缺席!這該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強的學習力!為了讓每一次節點課都有所提升,她要做的不僅僅是備好節點課,而是要上好日常的每一節課。白天時間根本不夠用,和教材人物對話成了她每天晚上的必修課。經歷了無數次的磨課、上課之后,她的課堂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她的人生價值在一點點實現。

  課堂上,她用嚴格要求去愛著他們,讓他們明白課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她會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有均等的機會參與課堂練習;她會分層布置學習任務和課外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會牽動她的心,她會毫不吝嗇地表揚贊許,還會經常給他們帶來驚喜:在作業本上畫上一個大拇指,寫上一句鼓勵的話送給他們;自己制作一些小書簽,寫上激勵的話語獎勵給他們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讓學生和她的心走越走越近,學生也會用積極的表現和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她。

  在她的心里,子美是一個溫暖的地方,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她會繼續潛心鉆研教學,堅持讀書,不斷從內打破自己。自覺成長,偕子向美,遇見更好的自己。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1

  鄭丹娜在垂楊柳中心小學任教了25年,逐漸摸索出了“全接納、慢引導”的教育理念

  大雪前后,北方降溫。垂楊柳中心小學的德育副校長鄭丹娜裹上大衣,和學生一起跑操。

  她右手牽著一名學生,在此前的跑操時間,他總是“到這兒轉一轉,到那兒走一走”,經常跟不上隊伍。

  鄭丹娜看到跑道上放著一根塑料跳繩,示意男孩:“你看,跳繩放在這兒說不定會把跑步的同學絆倒,你快去把它拿開。”男孩照做了。

  回到班級后,鄭丹娜表揚了男孩:“他特別棒,跑步時看到地上有跳繩,擔心大家被絆倒,給拿到了一邊。大家都要像他學習。”

  第二天,男孩開始跟上班級隊伍了。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個性,我會去試探,然后摸索出適合每個孩子的交流方式。”鄭丹娜說。

  從1993年至今,鄭丹娜在垂楊柳中心小學任教了25年,從科任老師到班主任,再到如今的.德育副校長,她一直站在講臺上,和學生一起寫了幾百萬字的“悄悄話”,也逐漸摸索出了“全接納、慢引導”的教育理念。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2

  腦癱孩子也能集中教育?殘障孩子也能與正常孩子一樣出色?這些聽上去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周美琴手上都變成了現實。

  在周美琴的主張下,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除了接收聽障、智障孩子外,又招收腦癱孩子入學進行集中教育的任務,此舉開創了全國的先河。

  腦癱孩子的集中教育一無課程,二無教材,三無師資,周美琴帶領老師們從引進智障教育教材,到“康復訓練”與“文化學習”并重,到實行“醫教結合”的教育模式;從每天一節康復課,到康復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再到24小時康復理念的確立……益智、康復、生活技能、心理及溝通與交往等課程模塊及跟蹤評估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為腦癱孩子提供“全面營養”。這套行之有效的腦癱兒童康復與教育的學校模式,最終榮登上了全國教科研成果評選最高領獎臺。

  隨著醫教結合的.不斷推進,周美琴的服務半徑,從一所學校輻射到外區,并擴展到全市。20xx年,上海率先探索成立了5個聽障和視障指導中心。周美琴作為第三聽障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負責人,為在浦東和奉賢普通學校就讀的所有殘障孩子提供巡回服務。

  上海中小學幼兒園在校生超過百萬人,其中殘障兒童8000多名——周美琴對他們“如數家珍”。這是因為,20xx年上海成立了全國首家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中心落戶浦東特殊教育學校,周美琴又擔任了中心主任。周美琴領銜組織了滬上18位特教領域及醫學領域有影響力的專家,對所有特殊學生開展科學、精準、全納地考前評估,幫他們“解鎖”成才立交橋。前幾年有名腦癱學生通過評估坐輪椅參加中考,考場按中心要求,考卷由老師幫他翻頁、每半小時扶動一下身體,孩子最終考進了區實驗性示范性優質高中。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3

  1988年,由于工作需要,姜小鷹服從組織調配,從醫院調入福建醫科大學進行護理學專業的創建和發展工作,開始了她護理教師的職業生涯。具有強烈開拓意識的她迅速轉變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護理教育創建和教學工作中去,帶領著團隊在福建省高等護理教育領域,努力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姜小鷹認為,教育是專業發展的基石,要促進我國護理專業的進步與發展,就必須把提高護理教育層次作為起點,發展高等護理專業教育。她通過各種途徑呼吁發展高等護理教育,同時著手創建福建省高等護理教育模式,制訂了長遠教育發展規劃。在高等護理教育剛起步的時候,面臨著種種困難和障礙。剛剛起步的護理專業被取消,她多方奔走呼吁;缺乏師資,她制訂了護理專業專兼職教師培養目標和計劃,建立和培訓了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缺少經費,她四處爭取和籌集,并開展多種渠道的創收活動。在她的努力下,福建省高等護理教育發展很快。在原有大專護理教育基礎上,1994年開辦了護理本科生教育;1999年開辦了碩士研究生教育,20xx年開創辦了博士研究生(老年護理方向)教育,她也成為福建省第一位護理專業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為福建省高等護理專業教育構建完整的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層次結構作出了貢獻。

  看到廣大在職護士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亟待提高的現狀,姜小鷹又克服當時護理師資缺乏、辦學條件簡陋的困難,夜以繼日的工作,精心設計了高等護理教育自學考試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在她的積極奔走和努力協調下,1992年以來,她先后創辦了福建省在職護士高等護理教育本、專科自學考試,護理函授本、專科,護理專業證書班及各類護理培訓班等,為廣大在職護士培訓和學歷教育提供了多種渠道。多年來,姜小鷹承擔了福建省、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性大量自學考試專業計劃、大綱制訂和論證、命題組卷以及教材主編等工作,主編的《護理管理學》教材及輔導書一套3本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高等護理教育本科自學考試指定教材。1996年、2001年分別榮獲國家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廳的表彰,她所領導的護理學院也因工作成績突出,1995年、2001年、2003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廳評為自學考試先進集體。

  姜小鷹致力于提高教學質量,堅持教學改革。在長期的護理教育工作中,她為人師表、治學嚴謹,其任教的《護理管理學》、《護理學導論》、《護理美學》及《護理教育學》等多門課程深受學生歡迎。20多年來,她身先士卒、身體力行,夜以繼日地工作,每天工作15-20個小時,幾乎都是凌晨才休息,甚至常常通宵加班。她常常帶病堅持工作,甚至高燒患了肺炎還不知道。在她母親因腦出血病重病危住院的8個多月,她始終白天堅持教學及管理工作,晚上陪護在母親病床前仍在批改在職培訓護士的.論文及教學文件等,看著她拖著疲憊的身軀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病人,為高等護理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病房護士也被深深感動。

  作為國家級系列教改工程項目和成果的負責人,她帶領團隊20xx年獲國家級《護理管理學》精品課程、20xx年獲國家級護理學特色專業、國家級人文護理教學團隊、國家級護理學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20xx年獲國家級護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xx年獲國家教育部表彰為全國先進集體單位,所獲得的優異業績在國內同行領域中名列前茅。

  1.作為省高校教學名師,堅持秉承“精品、精致、精英”的專業教育理念。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姜小鷹始終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學改革的基礎條件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與前提,在教學工作中落實“教書育人”,被評為福建省“精神文明”先進個人。她將“全面質量管理”運用到護理教育中,以此為導向,設計構建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立實用型、創新型的高素質護理人才培養目標,以科學、有效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改革研究的開展,進行一系列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

  3.進行教材、輔助教材、視聽教學課件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教材建設。姜小鷹十分注重教材建設,堅持采用全國統編規劃教材和輔助教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及時更新、加深、拓寬教學內容。先后編寫出版《護理管理學》、《護理美學》、《護理倫理學》等全國高等教育護理本科及研究生規劃教材及專著共24部,其中主編14部、副主編6部。其中,根據多年臨床與教學經驗主編的《護理管理理論與實踐》被列為第一版全國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研究生“十一五”規劃教材。主編的《護理管理學》、《護理管理學學習指導》、《護理管理學同步練習冊》系列教材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高等學校自學考試護理學專業(獨立本科段)指定教材;主編的全國性規劃教材《護理美學》、《護理倫理學》等已在全國高等學校護理學本科專業中廣泛應用;研制的“常用護理技術操作”VCD光盤,已在國內200多所護理院校及醫療衛生機構中廣泛應用于實驗教學、技能培訓和護理質量標準評價,為我國高等護理專業教材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4.作為國家級護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負責人,首創設計和構建了護理學基礎、專科護理和人文護理三個實驗教學模塊。姜小鷹采用循證為主線的實踐教學方法和先進的網絡技術,開展信息化輔助實驗教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整體改革,達到最優效果,為國內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實驗教學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中,人文護理實驗模塊以《護理美學》、《護理管理學》為中心開設實驗項目。提供學生進行《護理管理學》案例教學、網絡教學互動、情景式訓練和護理形體訓練、護理禮儀訓練、護士行為規范訓練的場所,通過案例再現、繪畫、雕像、插花等形式培養學生的病區管理能力、審美能力和設計美化醫院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溝通技能,樹立人文關懷的意識,使之具備良好的護士職業形象。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4

  1993年,從師范學校畢業的鄭丹娜被分配到垂楊柳中心小學當老師,教美術和歷史。第二年,她成為班主任,教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

  初為人師,鄭丹娜理解的“教育”很簡單,把學生盯緊了、看住了,把成績搞上去,拿到流動紅旗。面對四十幾個學生,鄭丹娜覺得“顧此失彼,每天能說一車話”。教室在一層,辦公室在三層,她連回辦公室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為了顯得有威嚴,二十歲出頭的鄭丹娜裝出不茍言笑的樣子,繃著臉,把學生“管得嚴嚴的”。學校要求靠右行走,鄭丹娜就告訴學生哪怕兩個人去上廁所也要站成縱列;學校要求保持紀律,鄭丹娜就每個課間到教室里監督。學生們怕她,甚至有小女孩猜測鄭丹娜有60歲,理由是“我爺爺就60歲,特別嚴肅,不愛笑”。

  如今回憶起來,鄭丹娜覺得那時不懂教育也缺少方法。她曾經準備了一個剪報本,把從報紙上看到的'管理和教學方法剪下來貼到本子上,并經常跑去聽老教師的課,模仿和借鑒,努力讓課堂變得有趣。

  1998年,鄭丹娜進入語文中心組,開始專門教語文。

  一開始鄭丹娜講課只站在講桌前,局促、放不開。市里的老教師來她的班上聽課,直言不諱地指出:“情感性不夠,缺少感染力,讓人感覺游離在語文教學之外。”老教師告訴她,要想把學生吸引住,先要把自己吸引住。

  鄭丹娜決定拿自己的兒子“練手”。那一年兒子不滿一歲,咿呀學語,鄭丹娜每天給他講故事,“關上門,家人也看不見。我就連蹦帶跳,手舞足蹈,特別夸張。”兒子被逗得咯咯笑。

  慢慢地,鄭丹娜“放得開了”,感情更充沛,和學生的交流也在增加,上課不再藏在講桌背后,而是敢于站在學生中間,有了溝通和互動。

  成為“小豆包們”的“自己人”,鄭丹娜花了幾年的時間。現在,課余時間,經常有一群學生圍著她聊天;小男孩有了“心里喜歡的人”,會偷偷說給她聽;小女孩因為自己個子矮發愁,也會找到她傾訴……

  鄭丹娜說,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個南風和北風的故事:南風和北風比誰更有力量。有人穿大衣走過,北風施展威力,冷風勁吹,那個人把大衣越裹越緊;南風上陣,送來輕微的暖風,那個人最終敞開了胸懷,脫掉了大衣。

  她希望,成為像南風一樣的老師。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5

  趙老師,男,33歲,博士,副教授。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碩博連讀并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xx年6月起在淮南師范學院工作。現為中國光學學會會員、“光電轉換和儲能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校級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材料學”校級重點學科成員,曾榮獲“全省優秀教師”稱號,并入選學院首批中青年骨干人才培養計劃(第一層次)。

  在工作中,趙老師同志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理論修養,在工作各個環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長足的進步:

  教學方面,主要承擔熱學、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等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教學,教學工作量飽滿,教學效果良好,在20xx年度獲得教學考核、年度考核優秀和校級優秀教師,榮獲20xx年度淮南師范學院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一等獎。還承擔了畢業論文、教育實習等實踐性教學工作,并指導校級本科優秀畢業論文3篇以及教育實習優秀實習生1名。除此之外,該同志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工作,主持校級教學研究項目1項,參與省級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各1項,發表教研論文3篇。

  科研方面,趙老師同志主要從事稀土發光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在白光LED用熒光粉、激光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并榮獲20xx–20xx年淮南師范學院科研先進個人。近年來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SCI論文25篇,其中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17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排名第二)和受理3項(排名第一),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淮南市科技計劃項目各1項。

  在科研工作中,趙老師同志表現出色的'團隊組織、協作能力。多次邀請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大學等知名專家來校指導交流。作為校級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和“材料學”校級重點學科成員,與其他成員合作發表論文7篇。同時,與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江西財經大學、常熟理工學院、濰坊學院等院校建立了穩定密切的聯系,資源互補,共同開發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并合作發表論文5篇。

  趙老師同志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與教學資源的轉化,促進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利用專業特長服務專業建設,改革實驗內容、方法和手段,積極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的實驗教學體系。先后指導30余名本科學生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積極組織學生申報參加國家級、省級、校級各類科技創新項目,并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項和學院“支持百名優秀學生課外科技實踐創新活動基金”項目3項(1項在研,2項結項優秀)。

  趙老師同志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熱愛教育和科研事業,高質量的完成了教育、科研工作任務,求實創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獻,團結協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并在教學改革、實驗室建設、教育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08-09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5篇02-15

[熱門]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15篇08-16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必備(15篇)10-03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通用18篇)05-06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匯編12篇07-05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合集【15篇】08-10

教書育人楷模心得體會06-14

教書育人楷模個人總結(精選24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