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時間:2024-07-06 15:14:50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材料吧,根據事跡材料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樣的事跡材料才是規范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袁隆平的事跡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1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50多年來,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30多年來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推廣應用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袁隆平院士不僅是中國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陳至立說,袁隆平院士為科學界作出了表率,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他的先進事跡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他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德學雙馨的科學家,他的永不滿足的科學創新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動,催人奮進。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于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宏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研究,“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

  陳至立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這樣的專家。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學習袁隆平院士不畏艱難、勇于奉獻的獻身精神;追求真理、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著眼長遠、獎掖后學、匯聚人才的團隊精神。

  劉延東在座談時說,袁隆平院士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他對國家和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他還是杰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在參政議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績。我們要在廣大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中開展向袁隆平院士學習的活動,使新一代無黨派人士繼承優良傳統,搞好政治交接,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2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夫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奇怪,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嘉獎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xx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谷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xx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xx年,“超級雜交稻”到達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比為“20xx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xx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只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xx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后獲得了聯合國學問產權組織“出色創造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挽救世界饑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并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創造之后的第五大創造,譽為“其次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3

  xx年8月21日午時,《致富快報》的記者走進了袁隆平的辦公室。袁隆平熱情地招呼記者坐在沙發上,請秘書給來訪者泡茶,又遞上香煙。他明白來訪者是江西老鄉,又是為“三農”服務的一份實用性很強的報紙的'新聞工作者,向農民傳播黨的各種惠農政策,供給信息和可操作的技術,方向很對頭,農民朋友喜歡,長期堅持下去,報紙就有生命力。

  他說:眼下農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當一部分農民朋友渴望著脫貧致富而又一時找不到門路,你們這些高參肩上的擔子不輕啊。聽說《致富快報》全年定價不到50元錢,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煙錢。我看農民朋友是訂得起的。你們的報紙是辦給“窮人”看的,是辦給弱勢群體看的,所以注定你們也是“窮人”。也是媒體中的弱勢群體,現階段,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

  當他明白記者代表報社大熱天遠道而來懇請他擔任報紙的顧問,以及請他題詞時,他爽快答應了:“好。我反正有60多個頭銜了,多一個無妨。可是頭銜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們的報紙是辦給農民朋友看的,我愿意當這個沒有級別的顧問。”

  然后,他伏在辦公桌上,頗認真地在白紙上寫下“祝農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報》越辦越好”兩幅題詞。

  爾后,經記者請求,袁隆平和來訪者在辦公樓前的臺階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譽中外的大科學家,多次請辭和推掉了許多聲名顯赫的頭銜,偏偏欣然擔任一張不起眼的小報的顧問,這段佳話很快被傳為美談。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4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著很任憑,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欲非常劇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廉價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柜里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廉價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著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行理喻,不行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便利,不用擔憂弄臟了。”他對夫人笑笑說。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么,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么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浪費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適、不拘束。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寶而言,除了他腦袋里的才智和學問值錢,袁隆平的確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欲,卻對社會極大方、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嘉獎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5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饑荒,讓他不滿足于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于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某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回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后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并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只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斗、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說,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向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舍,怎么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6

  20xx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中國超級雜交稻討論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后,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常常關懷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為國家做出了出色的奉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愛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許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仔細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鑒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慢。自由散慢,我就這么一個人。至于學農,起緣于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游,教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觀察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美麗。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么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的確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后學農了。假如那時教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確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宏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呈現了這位科學家宏大和平凡的完善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潔而熱鬧的氣氛中完畢了。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7

  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公司整體和部門全局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工程項目服好務。努力加強自身素質修養以樹環保產業龍頭形象。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執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不算顯赫、我們的地位不算尊貴、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布署,積極開展部門各項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專業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動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質量,做到建一個項目,樹一座豐碑。同時更好地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好員工的文體活動,關心員工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鞭策并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8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饑荒,讓他不滿足于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于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某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回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后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并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只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斗、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說,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向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舍,怎么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9

  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鹽堿地里長出了水稻,這是袁隆平團隊試種的,高寒耐鹽堿水稻,又稱海水稻。這一新的嘗試立即引發國人點贊:了不起!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拼勁兒。袁隆平院士今年90歲,這個年齡對于一般人而言,應該是兒孫滿堂,頤養天年。而對于袁老而言,現在還是他的事業“青春期”。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帶領他的團隊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刷新了一項又一項記錄,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支持他的是讓中國人吃飽吃好,是對自然科技的不懈追求。黨員干部是干事創業的主力軍,更要以袁老為榜樣,堅守初心,踐行使命,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扎實做好本職工作,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奉獻所有光和熱。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敢為人先,創新創業”的闖勁兒。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的工作人員們,將青海格爾木市大棚內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開墾的鹽堿地中,這本身就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黨員干部要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膽去想,大膽去干,只有這樣才能攻破一個又一個困難,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問題困難不要畏手畏腳,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積極尋求辦法,敢于嘗試試驗,在不斷的嘗試失敗中,找到最佳解決辦法。要敢為人先,別人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不代表自己做不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己。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干勁兒。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針對格爾木獨特的自然條件,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堿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為后續積累經驗、進而大面積推廣邁出了第一步。無論是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還是進入新時代,實事求是一直是我們推進工作的重要法寶。黨員干部要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作為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發現真問題,敢于說真話,扎實辦真事,贏得群眾的真滿意。要認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好每一項工作,服務好每一名群眾。

  90歲的袁隆平,柴達木盆地的鹽堿地,長勢良好的海水稻,我們還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10

  袁隆平院士是“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東方魔稻”,不知道養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后后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杰出發明家金質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等諸多獎項,并且獲得“改革先鋒”稱號和“共和國勛章”等等。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杰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度卻僅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先生的身上有著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斗”的詮釋,這種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著”,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嘆,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滋潤著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著這個社會!

  袁隆平有句名言,“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他是這樣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學家,更像是一位農民,于是他風里來,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與大地貼的近,與百姓貼的近,更與實踐貼的近,在貼近中,有他的理想,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為了中國14億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實踐到了真理,獲得了民生。

  “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這個禾下乘涼夢,讓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幾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級稻和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又開創了新的佳績,他們對在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畝產超過了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這一成果將為沙漠地區提升糧食自給能力、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區生態環境再添“中國貢獻”。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11

  “讓更多的人吃飽”袁隆平91歲離開。大師隕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家的脊梁”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杰出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三系”雜交秈稻,成功開發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幾十年來,他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為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世界60%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是顯著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學術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和挫折。無論什么情況,他的身體里總是流淌著祖國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還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敗、挫折。他一直埋頭苦干,不怕吃苦,闖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會失敗?”一直激勵著無數科學家參與游戲科學競賽;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也不要怕別人說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勵著青年學生勇闖創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后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12

  新中國成立前,袁隆平親眼見到倒伏在路邊的餓殍,立志學農,躬耕田野,解決中國人的溫飽問題。民以食為天,“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多年以來,袁隆平始終沒有放棄對雜交稻的研究,哪怕耄耋之年,仍然鍥而不舍在稻田里搞研究。為了讓人民遠離饑荒,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孜孜不倦、一以貫之的堅守,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源于堅定的信仰,源于福謀天下的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厚植殷殷愛國情,培育拳拳赤子心,以信念為筆,初心不改,擔當作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沒有任何一項科學技術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豐碩的“幸福果”必然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從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后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的不育系來。從湖南、云南到海南,他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哪里有希望就去哪里。如同大海撈針一樣,袁隆平奔走在田野,埋頭于實驗室,靠著吃苦耐勞、不斷探索的精神堅持、靠著矢志不渝、奮斗以成的無私奉獻。即使鮐背之年,袁隆平依然談笑風生稱自己是“90后”,他說,“退休對我來講是不存在的。”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涵養有“十年磨一劍”、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擔當精神,經得起挫折、耐得住辛苦、忍得受寂寞,堅忍不拔、拼搏進取、勇挑重擔,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高產、再高產、更高產、超高產!”這是袁隆平畢生所求的夢想,更是支撐他敢于創新的信念。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全世界從事雜交水稻研究的學者數不勝數,但大多數人都在攻堅過程中被固有思維局限,導致失敗放棄,錯失了發展機遇。而袁隆平院士卻一直甘于當好開拓創新的“有心人”,依靠科學理論、發揚創新精神,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在采集過程中發現了新機遇,找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為雜交水稻開辟了“新品種”,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從袁隆平身上汲取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堅持獨立思考,敢于突破自我,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與豪情,銳意進取、迎難而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一粒種子,一生追夢;一種情懷,一生堅守。您是真正的英雄,是當之無愧的國之脊梁,向您致敬,愿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13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杰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并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斗,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舍。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干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復試驗,終于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于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項目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并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 篇14

  袁隆平視科學為生命的科學家為了雜交水稻事業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到20xx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多養活7000多萬人,同時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中國農業乃至整個世界生活的影響巨大而久遠,從一般雜交稻的研究成功到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再到三期,他將我國水稻的產量從平均畝產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到20xx年,第三期超級稻要實現試驗田畝產900公斤,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1987年袁隆平即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20xx年獲國務院頒發的`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xx年獲世界糧食獎勵基金會頒發的世界糧食獎;20xx年4月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袁隆平的事跡材料05-12

袁隆平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5-12

袁隆平經典名言精選03-25

關于袁隆平的經典名言03-25

悼念袁隆平的文案01-10

贊美袁隆平的句子12-13

關于袁隆平的作文03-10

袁隆平爺爺作文02-18

袁隆平英語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