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時間:2024-04-28 23:15:19 賽賽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范文(通用1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范文(通用17篇)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

  小李,女,漢族,1973年7月出生,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主任,主治醫師。2012-2013年連續二年被評為魚臺縣“三八紅旗手”,2011年獲魚臺縣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被評為濟寧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2013年被評為魚臺縣衛生系統先進個人。

  用愛心守護母嬰平安—記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主任小李。

  “哇—哇—”靜寂的產房里,傳來響亮的啼哭聲!5月2日凌晨2點35分,在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手術室里,一個新生命又來到了這個世界。聽著這響亮的哭聲,她的心終于放下,每次產婦的一次分娩,實際是對她心臟的一次考驗。

  從醫二十多年來,自己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對待患者不分家庭境況是富是貧、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對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認認真真檢查、詳詳細細解說、兢兢業業施診。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不厭其煩地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堅持每天下班前詳細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來搶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時刻為病人著想,從檢查到治療,為患者精打細算,如果遇到遠道而來的患者,還會跟相關科室溝通聯系,盡量當天能做完檢查明確診斷,給予及時治療。

  小李用愛的雙手托起初生的太陽。她心不離病人,身不離產房,以精湛的技術,高尚的醫德,人文的服務,迎接一個又一個小“寶寶”的健康誕生。

  當婦產科醫生是她最大的愿望1992年7月,19歲的小李畢業于泰安衛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魚臺縣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工作,從此,小李與母嬰結下了不解之緣。此醫院地處鄉鎮,條件差,大部分農村人在當時經濟條件差,對生孩子這個事不像現在那么重視,交通工具就是地排車,經常出現孩子生在地排車上的現象,大部分還都是發生在冬天,小李每次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奉獻自己的衣物,確保大人小孩平安,以至于很多病人都像親戚一樣聯系相信她。

  不斷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作為一名醫生,只有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苦練過硬的基本功,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了解婦產科疾病發展的新動態,積累新經驗。為了給自己充電1995年報考了濟寧醫學院的夜大學習班,為了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水平,于1997年又被派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一年,學習期間她的勤奮、好學、勤勞、善良得到老師的好評。回來后,開展了剖宮產,子宮切除、宮外孕、卵巢囊腫等手術,打破了該院婦產科手術需轉院的歷史。

  于2006年,因工作需要調入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工作,2008年被任命為婦產科主任。婦產科以產科為主,看到孕婦們被宮縮痛折磨的死去活來,作為女人的自己,真的很心痛,很多人害怕痛選擇了剖宮產,于是她和麻醉師到上級學習無痛技術,于2008年率先在全縣開展了無痛分娩和無痛流產,為廣大育齡婦女們減少了多少痛苦。至今也是魚臺縣唯一開展無痛分娩的醫院,得到了患者的歡迎,魚臺電視臺就無痛分娩專門進行了采訪。

  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2005年濟寧醫學院本科畢業,并獲得了學士學位,2012年又考入山東中醫藥大學在職研究生,現在讀。

  自任婦產科主任以來,基本沒有一天不來醫院,沒有雙休日,也沒有節假日,她的女兒上一年級時有一次她不上班,準備去接她,這時有個急癥手術她被叫去,等手術結束時,到達學校時,孩子已在寒冷的冬天里等了一個多小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到現在孩子也是經常餓肚子上學,為了工作大人孩子均顧不上。也從未和家人度過一個安穩的春節。每次手術前,小李總是第一個達到手術室,并且最后一個離開。作為婦產科主任,她除了完成醫院所交給的各項任務,還要肩負起婦產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每周,她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遇到重病號時,在沒有安排值班日也要堅持上班做手術。近8年來,小李實施數千例剖宮產及其他婦產科手術,從未出現死亡事故。在繁忙工作中,她還承擔全縣60%以上的引產、流產、放環等計劃生育工作。因為工作責任心強,計劃生育是高壓線,醫院領導還把本院計劃生育專職這個責任大的工作交給她。在她的管理下未出現一例計生事件。她還承擔著下鄉任務,負責兩個村的`居民健康,是這兩個村所有村民的家庭保健醫生。

  小李主任責任心強,業務精湛,富有愛心,視病人為親人。她每次都跟家人一樣直呼患者名字,給患者帶來親切感,讓她有到家的感覺,并且成為每個患者家庭醫生,24小時開機,半夜孩子哭鬧也帶電話咨詢,她從來都非常有耐心解釋。她多次帶頭發動科室姐妹們為困難患者捐錢捐物,幫助病人度過難關。為了搶救病危患者的生命。她不顧自己弱小的身子,伸出胳膊對同事說:“來,給我抽血。”在她的感染下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的醫務人員為病患者無償獻血成了家常便飯。孜孜不倦為婦產科事業傾注心力。還非常重視診療過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給病人看病時,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堅定不移地認為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一個拉扶的細心動作本身就是一味對癥良藥。

  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視病人如親人,從而贏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與尊重,減少了醫療糾紛發生。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小李默默奉獻,沒有絲毫松懈怠慢。她堅持每天學習專業知識,擠出時間到全國、省(市)參加學術會議和醫學培訓,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小李發明國家專利三項,她在國家級及省級醫學刊物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隨著科室不斷壯大,服務領域也不斷拓寬。作為婦產科的帶頭人,小李默默承擔起了傳、幫、帶和技術把關的重任,手把手培養年輕醫生。近8年來,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從未發生一例孕產婦死亡事件,新生兒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她所帶領的婦產科先后多次被魚臺縣中醫院評為先進科室。

  在工作中她踏實認真,待人真誠,勤勞樸實,團結同志,寬以待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無論上班還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隨叫隨到,合理用藥,合理治療,不以權謀私,不開搭車藥,在病人中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將更加努力,弘揚老一輩的醫德醫風,愛崗敬業,取信于民,在競爭中求生,在競爭中求發展,在魚臺縣衛生行業樹立起一面大旗。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2

  小杰,男,漢族,小張歲,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蘆廟鄉衛生院執業醫師。

  剛到衛生院上班的時候,基層患者都不愿意將自己的健康交給一個年輕的新醫生。他憑著自己熱愛醫學的那股子拼勁,每天堅持提前一個小時上班,對每一個相信自己的病人負責到底,從不無故空崗。在病人不多的時候,給了他難得的鉆研理論知識的機會;看病之余,鉆研中醫特殊診療技術,針灸拔罐、小針刀、中藥應用、穴位注射療法等無不涉獵。他多次深入轄區患者家中,為那些被疾病折磨的患者帶去溫暖,給每一個需要的患者自己的手機號碼并保持24小時暢通,隨時隨地接聽患者的電話咨詢。他深夜中多次被患者的電話喚醒,他早已經習以為常。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愛崗敬業、不棄不餒、真心服務,換來了他基層醫療業績的不斷突破,從2013年1523人次的門診量到2016年12657人次的門診量。這些業績,是患者們對他努力付出的認可。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嚴格要求自己,恪守職業道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是時刻不忘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與時俱進,不斷進取,愛崗敬業,視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由于他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一流,受到了群眾和患者的一致認可,許多患者家屬為表感謝多次預送紅包或宴請他,但都被他一一謝絕。

  他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生,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驚人的壯舉,但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鉆研,恪守職業道德,憑著熟練的技術,良好的道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質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贊譽、患者的認可。先后獲得“河南省技能競賽優秀獎”“基層醫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他就是這么一位平凡的基層家庭醫生,一襲白衣加身,他也是一位神圣的醫生,秉承一顆丹心、練就一雙妙手,以仁心施仁術,帶來萬眾安康。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3

  小張,不斷探索、孜孜以求,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攀登著醫學高峰;他,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用無疆的大愛護佑著百姓的健康。他就是榮獲黑龍江省“最美醫生”提名獎、“首屆龍江名醫”、國務院特殊津貼,被評為國家二級教授的第四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小張。大醫精誠,一個苦心專研醫術的勇敢開拓者。目前,中國約有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至少有一億以上的疼痛患者倍受煎熬。其中,糖尿病足性疼痛在內分泌領域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頑固、復雜、難治性慢性疼痛。尋找截肢率低、安全有效、價格合理、風險較小的治療方法,一時成為國內外內分泌科醫生臨床探索的課題。從醫近40載,小張親眼目睹了無數病人承受著疼痛的煎熬和截肢的殘酷。糖尿病足越難治,他越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學習、臨床、學習、再臨床……,周而復始,近200萬字的讀書學習筆記鋪滿了案頭。多年付出,終有所成。學貫中西的小張,潛心研制出了6種中藥,其中解毒生肌膏、紅升丹療效尤為顯著,堪稱“獨家秘藥”;獨創全封閉變量負壓套管技術、股動脈介入并長期保留、蠶食性清創術等30多項技術(其中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在國內率先開展坐骨神經阻滯術(獲得黑龍江省醫療新技術一等獎);B超引導坐骨神經阿霉素阻滯術、亞甲藍和臭氧注射治療糖尿病足疼痛和痛性神經病變等多項技術;榮獲了“中國慢性創面突出貢獻獎”。十幾年來,他帶領的團隊治愈患者萬余例,截肢率創國內最低,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也奠定了大慶市第四醫院內分泌科在國內該領域的學術地位。

  大愛無疆,一個讓患者絕處逢生的健康守護者。小張說,他深知健康之寶貴,疾病不單帶給患者痛苦,更會給他們造成極大的家庭負擔,為醫者最大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戰勝病魔,恢復健康。所以成為好醫生、大醫生的信念,扎根在他心靈深處。“少花錢、治好病、低代價、高效益”、“醫生是給病人治病的醫師,也是給病人理財的會計師”……這些銘言是小張時刻堅守的準則。多年來,小張率領他的團隊建立了糖尿病患者檔案近萬例,為患者節省費用近200萬元。

  在國內內分泌領域已是赫赫有名的小張說,路走得再遠,山登得再高,作為一名醫生,初心不可忘!所以無論多么復雜的手術,無論多晚的時間,患者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在講學途中的飛機場,在下榻的賓館,小張總是不厭其煩,熱心接待遠道慕名而來的病人,為他們答疑解惑。已經年滿60歲,兩鬢斑白的他,彎著腰站在患者身旁,全神貫注,清創術的動作一絲不茍,他的眼中全是患者!分身乏術的他還多次受邀前往國內多省、市醫院會診、查房,長途跋涉、不辭辛苦,他只想為糖尿病足患者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小張走到哪里,生的希望就跟到哪里。眾多瀕臨絕望的患者因為有了他而重獲新生。他幫助他們用雙腳重新踩在堅實的土地上,他幫助他們再次激發出擁抱美好生活的勇氣,他們說他是華佗再世!

  鏗鏘前行,一個永不滿足的探索者。近幾年,為了進一步提升糖尿病足的.治療和科研水平,他率先成功制做了大鼠糖尿病足模型,撰寫的論文發表在美國的醫學雜志,獲得了兩項黑龍江省政府科研二等獎。小張還主持了三屆全國慢性創面學術會議、八屆東北地區糖尿病足高峰論壇及糖尿病足臨床技能培訓,吸引了20多個省、市同行參會、進修、學習。他先后受邀到澳大利亞、香港、澳門、北京國際糖尿病足學術會議、中美國際糖尿病足學術會議、第十屆國際疼痛學術會議、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禮來糖尿病高峰論壇、7—13屆全國糖尿病足學術會議等進行學術報告,將治療糖尿病足的技術與經驗向全國全面推廣。

  小張目前兼任中華預防醫學會組織感染與損傷預防與控制分會糖尿病足學組、中國康復醫學會組織修復重建分會東北地區糖尿病足專家委員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促進會糖尿病足學組、國際血管聯盟中國糖尿病足學會、黑龍江省糖尿病學會、大慶醫學會等國內多個醫學會的常委、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組長、副組長等職務。他還獲邀參加了《中國糖尿病足診治指南》的編寫。

  治愈的患者越來越多,小張的懸壺濟世之路也越走越遠。他把人生活成了一束光,溫暖著寒夜里的人!他憑借一顆最善的心成為了患者心里最美的人!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4

  我是醫院腫瘤科醫生小娜,即便沒有華麗的外表,但我用自身行動詮釋著奉獻的樸實;即便沒有華麗的承諾,但我一直用一份責任兌現著醫者的執著。自年畢業分配到醫院腫瘤科走上了醫生工作崗位開始,我將奉獻二字珍藏在了心底,用自己真實行動默默履行著醫者的錚錚誓言,用滿腔的工作熱情在醫患之間架起一道人間最為珍貴的溝通金橋。

  視患者如親人

  一直以來,不論患者是男女老幼,在我的心中只有一個名詞——醫療對象,我對所有患者都一視同仁,將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在每一次接診時,我除了認真詢問患者病史、耐心回答患者各方面的疑問、并進行細致地診斷外,還將平時積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療或其他輔助治療方法耐心細致地告訴給患者。無論是工作再忙,我也會耐心地將就診程序等相關事項細致地告知患者,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我更是無微不至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厭其煩地叮囑應注意的各種醫療事項。尤其對于性格怪癖、脾氣暴躁的患者,我一向保持謙讓忍耐、周到細心的服務態度,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從病痛者的思維角度考慮,從來沒有和患者發生過沖突。幾年來如一日,我逐漸養成了這樣一種高度敬業的良好習慣,也因此受到了廣大患者的普遍贊同。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醫院通過電話回訪患者的調查活動中,我兩次獲得了“服務之星”的稱號。

  把責任做動力

  責任對于一名醫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我的眼中,責任就是醫者的靈魂,同時也是促使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我將這種責任不斷放大升華,在盡心盡力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全力協助積極配合科室主任處理各項門診事務。在醫院創建三甲工作中,我擔任科室的質量控制醫生,憑借我自身的政治覺悟,認真地履行科室質控醫生的職責。并切實以身作則,認真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的各種條例和制度,及時督促科室醫生醫院感染的上報及各種病原學檢查。在組織科室人員積極貫徹落實醫院下發的各類文件的同時,認真把好科室質控關鍵部位和重點環節,確保“零失誤、零差錯”。即使在我懷孕期間,為了保證正常的'工作秩序,一直每天堅持著照常上班,從來不曾遲到或早退,也從未向醫院申請過一天事假或病假。就是這種高度的責任心促使我在專業領域里不斷創新追求,一有空閑時間,我總是卷不離手,反復學習研究專業知識和新的醫療方法,不斷更新著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醫療水平。也正是這種責任的驅使,令我和同事們在互幫互學中加深了理解、增進了友誼,因此在同事中間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

  進取而不張揚,付出不求回報,我就是憑借這種責任心和親和力贏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評,用自已默默奉獻的真實行動溫暖著患者無助的心靈,感染著身邊每一位同志。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5

  小奎,家住阜南縣龍王鄉槐寨村曹郢村民組,是槐寨村衛生室的一名鄉村醫生。

  自高中畢業后就跟著父親學醫,后來又隨多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及專家學習醫術。一晃40多年過去了,他為解除患者的痛苦,走村串戶,哪里有病痛去哪里,為病人排憂解難、醫治疾病,猶如雪中送炭,溫暖著人心。

  在行醫生涯中,有幾件事令小奎終身難忘。一次是20多年前一個臘月的夜里,有村民得了急性病,他毫不猶豫出診。由于大雪下了一天,路途非常艱難,他有好幾次差點掉到溝里。到了病人家中后,他診斷患者得了急性胃炎,經過對癥處理,病情得以緩解。

  回來時大雪紛飛,但他的心卻是暖暖的。還有一次,在出診回家的路上,他發現路旁躺著一位乞討的.老人,上前查看發現老人是急性胃腸炎發作,情況十分危險。小奎想也沒想把老人攙扶到家中,將老人安置好,立即對癥下藥,一直照顧到康復,又給老人準備了回家的路費。老人回家后,寫來一封感謝信,他才知道老人叫張萬清,家住太和縣。

  以前人們對艾滋病不大了解,不愿意與患者接觸,不同桌用餐,甚至連醫生也不愿意救治。小奎發現有不少艾滋病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救治,病情加重奪走生命。于是,他下定決心,認真學習相關知識,通過對艾滋病知識的學習,掌握了艾滋病傳播三大途徑,懂得了預防措施,便主動給艾滋病患者打針、打點滴,還督導他們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并上門隨訪,讓當地艾滋病患者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質量。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6

  小程,女,32歲,中共黨員,2010年參加工作,現任佛山市高明區慢性病防治站家庭病床科組長。2016年被評為“高明區第一屆最美公衛衛士”,2018年被命名為“高明好人”。

  從參加工作以來,小程一直從事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工作,把對老人的一顆誠摯的愛心和孝心轉化為高度的責任心,為公共衛生事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心血與熱情。作為高明區開展家庭病床服務第一人,小程從組建團隊到規范各項制度流程,到處都是她忙碌的身影。從建床初期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持發展到現在的四百多張家庭病床,這都有賴于她那顆愛崗敬業、心系患者、甘做綠葉的.心。小程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驚人的壯舉,沒有專科醫生的榮譽與光環,卻全心履行“救死扶傷”的沉重職責。只要患者需要,她都會在第一時間上門為他們提供全面、安全、放心的醫療服務。她用一份醫者的“仁愛之心”,用她高度負責的責任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社會的贊譽。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7

  小王,男,33歲,漢族,是河南項城小王明口鎮苗莊村一名鄉村醫生。十幾年來,小王在行醫生涯中,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愛為老百姓服務,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鄉村好醫生的頌歌。

  扎根農村,矢志鄉醫終不悔。

  “我是農民,我離不開生我養我的農村,離不開我的鄉鄰,我要一輩子扎根鄉村,盡我的力,盡我的心,為村民看好病,守護村民的健康”。小王常說這句話,也是他熱愛本職工作,不畏條件艱苦,扎根農村,為家鄉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的無悔追求。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在城里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最基層的鄉村醫生,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長年累月,救死扶傷,無怨無悔。為了改善治病條件,他千方百計建設村衛生室.在條件十分艱苦,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衛生室,面積達到了400多平方米,成為周口市示范村衛生室,實現了“村民小傷小病不出村”的目標,一些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基本實現了就地治療。

  愛崗敬業,心系患者顯真情。

  小王醫生愛崗敬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業以來,他一直堅持邊理論學習,邊臨床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順利地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證書。醫療技術日益提高,受到鄉親的信賴,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來求診。尤其是情牽患者、心系病人,傾盡全力服務村民的感人事跡,在小王的行醫生涯中多次發生,被人們津津樂道。大家都夸小王是個“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小王心里時刻裝著村民的疾苦,無論風霜雨雪,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老幼貧富,總是隨喊隨到,不講價錢、不提條件,有錢看病,無錢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莊村57歲的村民小張頭疼難忍,神智不清。小王火速來到患者家中,初步診斷為腦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經濟困難,當時患者血壓太高,鄉村道路不好,長途轉送顛簸對病人有一定危險。患者家屬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療,待病情穩定后再去市醫院確診。經過精心治療,7天后,患者的一般癥狀有所改善,神智稍顯清醒,說話也能聽清一些。應患者及其家屬的請求,小王醫生一同將病人護送到項城市中心醫院做了CT檢查,被確診為腦出血,證實了小王的最初診斷是十分準確的。后因住院費昂貴,患者及其家屬要求回家請小王醫生治療。經過小王醫生一個多月的'細心診治,患者開始下床走動,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務活了。小張一家人逢人就說是小王醫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們一家。

  熱心公益,一腔熱血寫大愛。

  他把醫生的博大的愛心融入到公益事業中去,把公益事業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贏得了社會的稱贊。小王在行醫中有一個死規定,凡是前來就診的殘疾人都減半收費,對困難殘疾人實行免費治療,多年來,僅此一項就為殘疾人減免藥費達3萬多元。小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小王醫生時刻惦記著他們,每到周末都會到敬老院免費義診,免費送藥,幾年來為敬老院免費送藥5多萬元,受到社會的稱贊。

  在公益事業中,小王率先垂范,事事處處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濘,村民苦不堪言。小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紛紛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揮大家修路。不到一個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們高興地說,“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虧了小王醫生。”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8

  小云,男,38歲,中專文化,執業全科醫師,安徽省岳西縣溫泉鎮榆樹村人。自1993年至今擔任鄉村醫生,17年來,他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當地農民的健康。他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曾多次受到縣、鎮主管部門的表彰。其主要事跡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1990年剛畢業,小云同志安排在鄉衛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認真出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同事和群眾好評。對于九十年代初大別山革命老區岳西來說,當時經濟較為落后,農村缺醫少藥現象十分嚴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廣人稀,卻沒有一名鄉村醫生,群眾醫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辭去衛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鄉村醫生工作,這一干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鉆研,盡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到衛生院、縣醫院虛心請教。由于個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資格。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衛生任務。

  2003年正當”非典”無情的肆虐祖國大地,外出返鄉人員如潮水般涌回,他作為一名村級衛生工作人員,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每日要給一百多名返鄉8 人員上門監測體溫,及時將信息反饋給中心衛生院,并自費數百元打印”非典”預防宣傳手冊,發送到家家戶戶。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行程數千公里,不計個人得失,鎮黨委和衛生院領導給予高度贊揚。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過程中,小云同志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損傷,但仍然忍受劇痛每天堅持在一線,到患兒家中消毒殺菌,督導和宣傳疾病防控,深得患兒家屬及廣大群眾的感動。與此同時,可又有誰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縣醫院傳染科接受治療呢,他自己卻沒有去探視一次,更沒有去陪護一天。

  三、情系農村,關心廣大群眾疾苦。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每天上門診的病人非常多,十七年共接診病人二十余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從沒有收取一分錢診費,給當地村民直接減免診費數十萬元。他跑遍鄉村每一條小道,深知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輕松愉快的節日。

  2000年5月9日,那是小云醫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點,急促的手機鈴聲把他和妻子從夢中驚醒,原來是鄰村村民儲轉香丈夫打來電話:”喂,儲醫生,我老婆哮喘病發作了,十分危險,現在已經到了你衛生室門口,快救救她吧。”從語氣中顯然能聽出很焦急,新妻聽說病人十分危險,便對他說:”叫病人到醫院去吧,以免引來麻煩”。可此時的他那里聽得進去,立即起床直奔衛生室,當時只見病人呼吸十分困難,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應,通過仔細檢查,立即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嚴重缺氧、輕度昏迷”。此時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險,如果不即時搶救,病人有隨時死亡的危險,可是衛生室的.條件十分簡陋,又無氧氣,但他一點沒有慌亂,立即一邊有條不紊的給病人開通靜脈通道、注射腎上腺素、氨茶堿等藥物進行搶救,一邊撥打120求救。在此時,他想起衛生室到公路還有一公里的小路,萬一救護車不能通過那該怎么辦呢。夜靜悄悄的,此時衛生室只有他們三人,患者丈夫嚇得不知所措。此時小云醫生顯得非常冷靜,向衛生室鄰居借來板車,拉起病人跑。搶救病人,時間是生命,他完全忘記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將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還不見救護車到來。他心想不能拉著病人此停下,病人早一點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多一份希望,他繼續拉著車沿著公路向前跑著,一百米、兩百米、四五百米又過去了。終于見到了閃爍著的綠色9 燈影,車來了,車來了,病人終于得救了。

  愛心是小云醫生行醫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來,他先后減免孤寡老人、困難戶、軍烈屬醫藥費近萬元,陳舊近乎發黃的欠條達五萬余元,可他從沒有主動上門去催收過。對于大病醫困難戶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過六旬,妻子早年過世,2007年其老母親和39歲的兒子相繼離開人世。同年八月,九歲的孫子頭痛經縣醫院診斷為腦瘤,需要省級醫院手術治療。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時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難以維持,更談不上支付如此高額的手術費用。孫子活著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沒辦法他只好拖著虛弱的身軀四處乞討。小云醫生得知此情況,當晚和村民汪仁國一起趕往縣醫院看望患兒金勛楊,當場捐贈人民幣一千二百元,并安慰金友旺不要急,大家一起想辦法共度難關。第二天小云醫生便和汪仁國立即復印求救告示,四處張貼,向社會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數日收到社會各方捐款兩萬余元,幫助小勛楊順利的完成了前期腫瘤摘除手術。后來通過媒體的力量,小勛楊被一家大醫院免費做了后期手術。因此小云醫生還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來數百元的欠款。

  記得前年三月的一個中午,村民汪光軟,突發上腹疼痛,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前來診,小云醫生通過仔細檢查考慮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發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險。患者在既無親人又無錢的情況下,小云醫生通過多方聯系,縣醫院終于同意為患者免費治療。患者住院期間,小云醫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營養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費為其做好后期相關治療。

  由于他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小云醫生精心醫治的人,都夸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四、與時俱進,積極支持醫改工作

  2008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小云同志被選為第一屆村衛生室主任,他個人投資數萬元,在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的基礎上,超標準完成了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實現六室分開,寬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齊全。按照鎮衛生院的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微機收費,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刷卡,使村民在衛生室門診看病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支持擁護和交口稱贊。先后成功接待省內外領導、團體前來村室檢查指導工10 作達20余次,獲得一致好評。

  由于過度疲勞,2009年9月小云醫生經縣醫院診斷為頻發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療,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囑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帶病回到村衛生室堅守崗位,有時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給自己扎針掛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淚水漣漣,可怎么勸說他是不聽,這樣堅持了兩個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緩解。

  今年我縣作為醫改首批試點縣,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于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小云醫生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確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是暫時的,也會得到妥善解決的。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認真開展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免費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范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小云同志以他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鄉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扎實的成績,他贏得了農民群眾的心,也贏得了組織的信任,去年11月,小云同志被評為全縣優秀鄉村醫生。作為衛生戰線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我想,都應該引小云同志為自豪,以小云同志為榜樣,像他那樣用高尚的醫德、良好的醫風、過硬的醫術,解群眾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無私奉獻青春熱血。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9

  小徑,男,39歲,中共黨員,中專文化,畢業于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系印江自治縣纏溪鎮方家嶺村人。

  一、義無反顧 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醫生這個職業是光榮而崇高的,不僅是能以軀體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給人安慰,所以選擇了這個職業必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所在的村衛生室轄區服務四個行政村,共服務3000人口,能愛崗敬業,扎根在農村最基層衛生服務,遵守 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定的收費標準,堅持從正規渠道進藥,藥品價格,收費標準公示上墻,不開大處方,不亂收費,讓群眾花小錢,就能放心就醫。 醫者父母心,對群眾熱情,關心,耐心聽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們的需求和意見。時時急病人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時嚴肅認真,細致診查每一例病 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上班時還是下班時,隨叫隨到,無怨無悔言。有時 一晚能出診數次,一夜都睡上覺,有時剛端上飯碗,吃了一口飯,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沒輕閑過,更談不上平時節假日,曾有人問,這么沒日沒夜,圖 的是什么,即沒有高的收入,也沒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憑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道德。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衛生任務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非典期間早出晚歸,整天排查從疫區回歸人員,為他們早晚測一次體溫,不畏懼隨時被感染的可能為轄區內兒童檢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區兒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發現疫情及時上報,認真篩查轄區內出國回歸人員,做好登記,嚴密防控h1n1流感的發生和流行。

  所在村衛生室,管理規范,制度健全,資料齊全,去年被評為鎮先進村衛生室,個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后,多次被評為先進鄉村醫生,鎮優秀共產黨員,纏溪鎮第五屆、第六屆人大代表。

  在 轄區內經常開展巡診工作,及時送發防保所下達的各種宣傳資料,使防病抗病知識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戶。向村民宣傳黨的衛生工作方針,宣傳新型家村合作醫療的優 越性。配合主管部門村委員會開展改水改廁工作,主動參與,當好參謀,向村民宣傳改水改廁對人的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把各種疾病 控制在萌芽狀態。經常為60歲以上老人健康體檢,聽心肺、測血壓,建立了村民健康檔案,規范管理性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為他們檢查,建議治療和康 復方案。開展35歲以上測血壓,及時發現高血壓病人,提出最佳治療意見。及時通知轄區內孕婦去醫院體檢,向她們宣傳住院分娩的好處。夏秋季產后訪視的同時 宣傳預防產婦中暑。做好兒童保健和計劃免疫工作,及時發放預防接種和體檢通知單,結核病督導工作一絲不茍,主動與患者達成服藥協議,發現副反應及時報告。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0

  小林,中共黨員。她扎根基層醫院從事臨床26年,是一名明禮誠信、有強烈責任心和仁愛之心的醫生,在本職崗位上,用實際行動履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不但受到領導、同行、駐地群眾及當地病人的普遍好評,而且在無數外省市病患中也有很好的口碑,一面面錦旗就是一個個美好的治愈故事。

  作為一名家庭醫生,她是村民們的“親人”,經常進村入戶、關心困難群眾,不但對慢病患者上門耐心隨訪,每月送醫送藥,指導保健康復,而且還經常幫生活上有困難的老人,解決力所能及的煩憂。有一次,有個腿腳不便又暈車、兒女皆在外的高血壓慢性病人,遺失市民卡,不能領藥,急得團團轉,林醫師知道后,利用休息時間,專程慢速開車送她去辦理,辦證的工作人員當時還問老人是不是你孫女,老人高興地說,她是我家庭醫生,也是我的“孫女”。

  她對她病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請把你的疾病和煩惱留下,請把健康和快樂帶回家”。她一位80多歲的簽約對象逢人就說“林醫生老好用,我現在又有襪子穿奧”,原來他因為腳痛腳腫,行走不便3年多,經林醫生利用中藥、針灸、放血、經絡推拿等治療好了。“林醫生太厲害了,把我這么多年的問題搞定了,我也可以吃好吃的啦”,這是一個8歲小女孩跟她媽媽和家里人說過的話。她因為腸胃問題,經常過敏發疹,只能看著其他小朋友吃美食,林醫生運用中藥泡澡、耳穴按壓貼穴、經絡推拿等治療方法幫她解決了這個煩惱。這樣的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

  為了尋求更好的減輕病痛的`方法,除了不斷學習之外,還經常以身試藥,以身試針(針灸),她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力求無創傷的治病救人,千方百計為病人減輕痛苦!在研究古人技術的基礎上,她力求創新,自創無痛性無創傷的經絡推拿手法,可快速緩解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肩背肌肉僵硬等疼痛,小兒咳嗽痰液粘滯不易咳出者,有時只需輕揉幾下就能減輕癥狀,廣受患者及家屬的歡迎。二十六年的從醫生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醫生的天職,用自己拳拳愛心、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譜寫了一篇篇動人的華章。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1

  小彭,男,44歲,大專文化,村醫,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高粱村人。自1998年擔任高粱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以來,他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守護著當地農民群眾的健康。他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

  一、情系農村,服務百姓無怨無悔。

  2008年,他在參與統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務時,有一次晚上出急診,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為了完成工作任務,盡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帶傷仍然堅持戰斗在一線,到病患者家中督導消毒殺菌,宣傳疾病防控知識。群眾看到她有時痛得直冒冷汗,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得到彭醫生精心醫治的人,都夸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二、扎根農村,辦好百姓家門口的醫院。

  2008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為了辦好百姓家門口的醫院,他積極配合上級,按照鎮衛生院的'統一標準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規范化村衛生室,實現了六室分開、配備了微機和規范化的診療設施,并實現了微機收費,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刷卡,讓村民在衛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擁護和交口稱贊。

  同時,建立健全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積極主動地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現已為轄區2000多名常住居民進行了健康查體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為轄區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壓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檔案并納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個月一次的上門隨訪服務。他特別關心老年人健康狀況,每年都親自上門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并及時將查體信息存入檔案,成為老年人的貼身健康顧問。

  三、支持改革,利為百姓謀。

  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對于鄉村醫生來講, 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小彭醫生沒有絲毫 怨言,還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四、積極配合村支兩委工作

  作為村醫,還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醫,他除了日常工作還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兩委各項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眾,做出正面解釋,還幫忙收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2

  小明,男,1968年8月17日出生。于1990年7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民族學院醫療系,被分配到縣人民醫院從事外科臨床專業工作。參加工作后以科室為家,視病人為親人,勤奮好學,很快成長為一名業務骨干,于1997年取得外科主治醫師資格。

  工作中始終堅持加強政治學習,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民生,關心疾苦。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多次拒收紅包禮品,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痛苦、減輕病人的負擔,做到廉潔行醫、文明行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從一個黨外積極分子成長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

  剛參加工作時,為了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曾在科室24小時值班長達兩年之久,兩年里,值班室就是他的家,兩年里幾乎接待了無數的病人,上了所有能上的手術,也給后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其后的工作中始終保持吃苦在先,享樂在后,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病人、為了一切病人、為了病人一切,保持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不管是酷暑嚴寒還是白天黑夜,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生病不適,只要病人需要或同行召喚都隨叫隨到,加班加點,也因此參加工作十多年來難得回家看看父母、難得回家吃個年飯,始終保持著極高的出勤率和飽滿的工作熱情。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3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給我走開!”1月29日,余琳歡在日記中給自己加油。從這天起,她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醫療隊隊員。

  凌晨3點上班,上午9點下班,連續工作10多天,這個25歲的姑娘聲音略顯疲憊。“疫情發生后,我每天都刷微博、看新聞,眼瞅著確診人數不斷增加,心里又急又難過,當時就報名來支援。”沒過多久,余琳歡便被選中。

  入院后,余琳歡與另外兩名護士照顧40多名患者。定時巡視病房、觀察生命體征、上藥抽血補液……十幾天奮戰下來,如今的余琳歡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著兩層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靜脈抽血;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也不影響倒水送飯。”余琳歡說。

  2月14日,余琳歡護理的兩名患者治愈出院,她非常興奮:“特別開心,這是我們團隊戰斗的成果。”

  最近幾天,余琳歡明顯感覺許多患者變得更積極樂觀。“前兩天給一位大叔送藥,他突然說了句,你們都來了十幾天了,想家吧?等疫情過去,再來武漢我給你們當導游。”余琳歡鼻子一酸,卻還是露出微笑:“當然想家,但這里更需要我!”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4

  有一種追求,看似平凡無奇,它卻成就著不凡的業績;有一種追求,看似樸實無華,它卻輝煌著一個人的一生,那就是:熱愛中醫,甘于奉獻。作為一名40歲左右中醫門診醫生,他看上去還那么年輕,但是他的中藥卻是遠近聞名,他就是中醫院醫生周道春。

  說到中醫中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們印象中中醫中藥在養生保健方面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醫要來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為一些事,讓人著實領教到中醫中藥的神奇,也讓筆者真正近距離認識了周醫生。一位朋友長期從事伏案工作,因為頸椎病嚴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長期吃激素類藥物,西藥這方面是不能考慮了,很多理療項目也不能做,除了針灸。無奈神經壓迫癥狀太嚴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針炙,治療效果自然不明顯,癥狀越發嚴重。她讓筆者帶她找周道春醫生看看,據說這位醫生素有“周半仙”之稱。筆者以前只是聽說,從沒接觸過周醫生,礙于朋友請求,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了周醫生。雖然中藥沒有副作用適合養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筆者還是側重于西醫。看了檢查單,周醫生詳細四診之后開了五副中藥,筆者看了下也就幾味中藥,也沒開西藥。他只是將中藥煎服法詳細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辦法吧!這是周醫生的原話。老實說,當時也就是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所謂病急亂投醫,筆者只是希望能幫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藥后才能確定。在陪朋友就診全過程里,至始至終周醫生都是面帶微笑心平氣和,這樣的'醫生有時本身也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朋友回家就開始煎中藥喝,第一天沒有什么變化,到第三天早晨打電話給筆者,電話那頭她興奮告訴筆者,感覺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沒有之前那樣僵硬了。筆者聽了之后心里還是有點犯嘀咕,就幾味中藥,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藥之后,迫不及待的讓筆者帶她再去找周醫生,去時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邊等,一邊看他給病人看病。周醫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穩,無論病人如何多,始終堅持認真耐心,有時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狀態不好的,都是親自攙扶病人就座。后來聽朋友說她又去復診幾次,最后一次去時,周醫生說不用吃藥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堅持頸部活動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頸椎病沒再復發過。

  也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次筆者先生同事到他辦公室玩,談及臉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藥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臉部癢痛癥狀卻很明顯。曾經如花似玉容顏現在變得紅一塊白一塊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終不見效果,先生就建議她試試吃中藥調理,反正中藥也沒多少副作用,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實。如果說上次筆者是半信半疑,這次找周醫生則有點想挑戰的意思。周醫生在詳細四診之后還是只開五副中藥,依然謙遜地說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覺皮膚不痛不癢癥狀好些就再來。幾天過去沒有接到電話復診,想必這中藥也沒有那么神奇,也就沒再多問。沒想到后來筆者先生告訴她說同事吃了中藥效果很好,臉部感覺舒服多了,因為不好意思麻煩筆者,她自己找周醫生又開了中藥,還一直在吃呢。為了美她打算堅持吃一段時間中藥,最重要的是她從周醫生那里懂得一個道理,像她這樣的皮膚毛病更多的需要內調而非外治。這以后遇到難纏的問題都喜歡讓病人找周醫生,他都是只開五劑中藥先吃吃看,這句話已成了他謙虛待人的口頭禪。

  作為一名醫生,他總是從病人的角度出發,理解病人的困難,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盡力讓病人少花錢看好病,能用中藥解決的盡量不開西藥,能不用檢查的就不檢查。在病人當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間口口相傳,慕名前來的病人越來越多,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時下班,有時候病人實在太多了,就讓家人將飯送到單位,簡單吃點再接著看病人。因為有很多病人很多來自農村,難得上來看病,不忍心讓病人等太久。即使節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電話,他就到醫院來上班。他經常說的一句話:“生病也不能分節假日,人家也是沒辦法。”樸實的話語里透露出周醫生滿滿的責任心和愛心。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5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堅持“對病人負責、對工作熱忱”的態度,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在日常工作中,熱情接待患者,詳細詢問病人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做病人的貼心人。為了能夠給更多的患者做更詳細的檢查,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無論寒冬還是酷暑無一例外。在B超室的候診大廳里,通常是同事們都下班了,可他的診室卻燈火通明,室外還有不少患者在候診。

  業務上,他精益求精,嚴格要求自己,勤學善思,勇于創新。2013年,在全市率先開展四維產科超聲檢查項目,重點篩查胎兒先天畸形,有效地降低了畸形新生兒的出生,深得準爸準媽的信賴,受到廣泛好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目前該項目在滁州地區也處于領先地位,全市每年有近一半孕婦的產前超聲檢查都經他之手。他不僅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而且很善于總結經驗及成果,在2014年及2015年的滁州市醫學會超聲分會學術年會上分別作了題為《四維產科超聲檢查體會》、《產科危急癥超聲檢查思路》的學術報告,獲得了同行們的高度評價和認可,極大地提高了醫院在滁州地區超聲學科的影響力。

  對于新開展的上肢血管、血液透析病人動靜脈造瘺術超聲檢查和腫瘤科PICC置管術后病人超聲血管評估,由于目前科室只有他一人做這項檢查,為了不耽誤這些危重患者的及時診治,他經常犧牲自己個人休息的時間,加班加點。通過與這些患者的接觸,并結合自己的學科知識,在這個領域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和見解,并及時向院領導和相關科室作了匯報和溝通,獲得院領導的.充分認可。他提出:“這些病人都是飽受病痛折磨的人,保護他們的血管就要像保護我們的眼睛一樣,一個人只有兩只胳膊,這邊的血管壞了,可以用那邊,如果那邊也壞了,怎么辦?所以,我們不能等病人的胳膊腫了疼了再來處理,而是應該在置管前、造瘺前就充分做好血管的評估,選擇條件較好的血管,這樣就能減少血栓發生的幾率,做到未雨綢繆,就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將來有條件,我們有了自己的超聲介入診室,可以在超聲實時引導下進行穿刺和置管,那么就能有效避免誤穿、反復穿刺的發生,這都是很好的技術”。

  作為一名青年超聲醫師,他深知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斷向老師和前輩們學習。他認為:“要做好一名超聲醫師,不僅要學習自己的專業學科知識,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多向臨床的老師請教,和臨床多溝通。臨床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臨床困惑的,就是我們要研究的”。例如,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瘢痕妊娠,正是由于臨床存在極大的困擾,中醫院也曾出現過這樣兇險的案例,現有的資料不多,為此他做了很多工作,反復大樣本對照觀察,總結了一套可行的診斷方法,給臨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還有一次在給一位高齡孕婦(孕36周)檢查時,發現羊水過少、臍動脈S/D異常升高,舒張期血流消失。根據他的超聲檢查經驗,胎兒存在嚴重的宮內缺氧,隨時都有發生宮內窘迫的危險,他立即聯系了主治醫生,說明了病情并告知家屬,主治醫生隨即上報醫務科,請予剖宮產手術。第二天,孕婦的婆婆親自來到診室,當面告知母子平安并表示感謝。

  沒有追求與理想,人就會碌碌無為;沒有信念,人就會缺失人生航線的坐標。在工作中,他始終能做到勤奮肯干、開拓創新、得失不計,他的目標就是要當好臨床的左右手和患者的小旗幟,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地完成工作任務,為醫院發展盡一份力。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6

  他出生在醫學世家,耳濡目染,從小就希望長大成為一名醫生,為病人解除痛苦。見到了各種病人的疾苦,高考后如愿以償成為一名醫學院學生,在五年的醫學生涯中,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實習的時候,多次受帶教老師表揚。2002年7月他來到了天長市中醫院開啟人生的新篇,跨入了職場生涯。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再到副主任醫師,14年的醫生生涯,他勤奮工作,始終以科學的態度信服別人,以崇高的醫德塑造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熱心服務病人。

  工作以來,沒有完整的節假日,只要醫院需要,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風雨無阻。把苦、累、臟留給自己,將樂、安、康送給病人。他曾經持續給一位沒有心跳呼吸的病人按壓一個多小時,只是源于對職業的執著和對生命的敬畏,不想如此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結束。有時遇危重病人,他以院為家,一夜一夜的守護,直到病人轉危為安。曾經有一次千辛萬苦把病人搶救成功準備出院,病人卻因其他疾病突然死亡,但是患者家屬還是非常感謝他,因為家屬能感覺到他的.堅持不放棄,這是對生命最高的尊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待患者如親人。”簡單的話語卻是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職業操守的人才能做到。

  2012年,他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進修呼吸內科,1年的進修時間中他刻苦學習、虛心請教,深受黃茂主任的贊賞。回到醫院后參加了數十次呼吸危重病人的搶救及會診,把一個個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與同事們一起開啟了醫院呼吸危重病人搶救的新紀元。與張曉東醫生一起開展了氣管鏡的檢查與治療,提高了醫院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水平。在內二科工作,雖然他的專業是呼吸內科,但他們科是綜合內科,什么樣的內科病人都有,本著對病人負責的態度,他一直堅持不斷學習,主動請教。14年的堅持,不為什么,只因為病人以命相托,他要以心相對。在本科室同級別的醫生中,他始終病人最多,服務最好。病人多,事情就多,除了外出學習,長年累月堅持早晚查房,了解病人病情,以便拿出最好的治療方案。對病區急危重病人的診治能做到隨叫隨到,對院內急危重病人的會診也同樣如此。一周工作時間70小時以上成為常態化。工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病人送紅包的情況,他一概婉言謝絕,實在推不掉的就悄悄的給病人存在賬戶上。

  作為一名醫生,他深深懂得敬業精神至關重要。敬業就是要忠于職守、熱愛本職工作;就是要以病人為中心,全力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對工作精益求精,對患者極端負責;就是要關愛病人,甘于奉獻。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選擇了神圣,選擇了偉大,選擇了高尚,選擇了奉獻。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7

  “鄉親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

  “我原來工作的村衛生室有4名醫生,活不多,我們都覺得這里更需要我們。”謝愛娥說,船上的日子確實很苦,2005年以前連電視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機不知道聽壞了多少臺。“開始幾年熬不住的時候也想過離開,可是鄉親們需要我,我和鄉親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離不開他們了。”2002年,謝愛娥又被村民推選為村委會成員,分管婦聯和計生工作。

  謝愛娥告訴記者,剛到船頭咀時,湖上常有大風大浪,讓她這個“旱鴨子”很不適應。“有時候一個浪拍過來,立馬渾身就濕透了,我就緊緊地把住船沿兒,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個皮質的藥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頭重新做了一個,到現在用了十多年還好好的。”記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謝愛娥就始終把藥箱緊緊抱在懷里。

  如今,謝愛娥的兄弟姐妹幾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賺上7萬元左右,而謝愛娥夫妻倆一年的收入還不到2萬元。她說,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錢把村衛生室再好好修繕一下,再給配備一艘專供出診用的小汽艇。“這艘船屋已經好幾年沒修過了,下雨天還會漏雨。”

  “她就像我的親人一樣”

  順著村衛生室的后門走出去,記者來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說,自己患有比較嚴重的關節炎,需要定期到村衛生室就診。今年洪湖水小,出門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過來住了記者見到謝愛娥時,她正要去村民董繼財家。今年59歲的董繼財去年12月做了肺葉切除手術,恢復期需要定期打針吃藥,因為身體狀況不能來回顛簸,謝愛娥便定時送醫上門。今年洪湖大旱,水淺的地方,機船無法通過,她就從老鄉家里借了一條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桿撐了過去。謝愛娥說,為了挨家挨戶發放凈水藥品,她特意準備了膠鞋和探路棍,到了船過不去的地方就換上膠鞋,拄著拐杖走過去。

  說起董繼財,還有一個小插曲。謝愛娥說,原本老董是堅持自己上門就診的,有一次該就診了卻遲遲不見人來,她便上門了解情況。原來老董因為在衛生室欠了賬還不上,不好意思再來了。此后,謝愛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謝愛娥說,去年澇災、今年旱災,漁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響,欠賬總是難免的,可不能因為他們手頭不方便,就耽誤了給他們治病。在謝愛娥家里,記者看到了她的記賬本,截至去年年底,沒收回來的'醫藥費總共有11903元。這其中,還不包括由于一些漁民的遷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賬。而令謝愛娥感動的是,每到年底,漁民們總是給她送來自家養的魚,即使她一再謝絕,還是會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魚放在衛生室門口。

  記者離開村衛生室的時候大約是19時。在返回岸邊的途中,天色漸暗,湖面變成黑漆漆的一片,記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轉轉。

  6月9日20時左右,謝愛娥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洪湖下雨了,這會兒正在關窗戶呢。她說,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還不高,船還是劃不起來,那也得出診呀。打電話時,她剛出完診回家不久……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11-11

臨床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精選12篇)04-28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通用8篇)11-10

青年崗位能手醫生主要事跡材料范文04-18

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12-12

青年崗位能手醫生主要事跡材料(精選6篇)12-02

臨床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范文(精選10篇)11-09

臨床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通用12篇)04-30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范文(通用14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