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15 13:06:33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跡材料了吧,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一起來參考事跡材料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5篇)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

  羅光志同學今年11歲,是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珉谷鎮第六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每天放學回來,只要能看見媽媽笑我就不覺得有多苦。”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想法,讓這個小小的布依族少年堅持照顧癱瘓的母親三年。

  20xx年9月,羅光志的母親不幸摔成癱瘓。從此,在父親外出務工時,羅光志就承擔起給母親做飯喂藥、洗臉洗腳、端屎倒尿、翻身擦背的重擔。當被問及照顧母親辛苦不辛苦時,羅光志一臉誠懇地說道:“爸爸在外面打工,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漢,照顧媽媽是我的責任,再苦也要做。”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農忙時,羅志光幫父親擔糞、運糧、搬煤、做各種農活和家務,胳膊、手、肩膀上都磨出了老繭。寨鄰老幼都夸贊他:“每次看見別的孩子在外邊玩耍,光志一放學就往家里趕,伺候他母親,我們是又愛又心疼啊。”

  羅光志照顧母親和學習兩不誤。“他的成績很優秀,一直處于年級前列,他是我遇到的最刻苦好學的孩子!”羅光志的班主任楊恩學說。羅光志還是個熱心助人的好孩子。他擔任班上的勞動委員,非常熱愛集體,每天把班級衛生值日安排得有條不紊,堅持把班上的桌凳擺的整整齊齊,把講桌、黑板檫得干干凈凈。如果當天值日的同學有事,他都會幫同學值日。周圍的人都被羅志光的行為感染,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當一名醫生,能讓母親重新站起來,然后,我們一家人去旅游!”當被問到有什么理想時,羅光志滿懷信心地說。讓我們祝福這個小男子漢,實現自己的夢想。20xx年,羅光志同學被評為貴州省美德少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2

  陸佳麗,一個來自貴州屋脊韭菜坪山下的彝家女孩,家住赫章縣珠市彝族鄉韭菜坪村西泥組。是個陽光而略顯羞澀的農村彝家女孩,現就讀于赫章縣珠市彝族鄉初級中學七(7)班。品學兼優的她,與重病在身的奶奶相依為命20xx年。臉上卻總掛著自信的微笑,明亮清澈的雙眼仿佛可以洗凈生活中所有的煩惱。

  20xx年,才有兩歲的她,就承受人間最悲痛的苦難,爸爸還來不及告別,就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甚至還來不及認清爸爸的模樣,爸爸就走了。爸爸安葬好的第二天妹妹出生,母親不堪生活的重負,改嫁到外省從此杳無音訊。由于生活的困苦,年老多病的的奶奶沒有能力撫養兄妹三人,忍痛把妹妹陸阿芳托付給姑媽家幫忙撫養。從此奶奶帶著陸佳麗和比大佳麗4歲的哥哥陸佳龍相依為命。

  懂事的哥哥看到了家庭的困苦,初三畢業就輟學外出務工,從此,照顧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這個年僅14歲女孩柔弱的肩膀上,家中主要靠種地為生,有時她也會擠出點時間上山挖草藥換一點微不足道的收入來貼補家用。當她看見別人家用馬來駝游客上石林可以賺一些收入,于是每到周末就向鄰居家借來馬鞍子,用自己家的馬駝游客上石林游玩,近兩公里的山路一次收入10元錢,但是佳麗覺得已經不錯了。奶奶身體不好,長期勞作導致雙手變形、腰椎疼痛,重點的東西都拿不了,每個星期天小佳麗都要給奶奶背水把水缸背滿,準備一些生活必須品。小小年紀的她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著快樂的時光,卻把家庭的重擔放在自己柔弱的肩上——上山背洋芋、背苞谷,在家背水、喂牲口,去地里割草喂豬都是她經常做的事情。周末晚上睡覺前,還要為生病的奶奶捶背,洗腳,盡自己所能為奶奶減輕病痛的折磨。多年以來,面對生活的一切磨難,她沒有選擇放棄,總是跌倒了又爬起來繼續向前走。

  在學校,佳麗同學對待學習認真刻苦,腳踏實地,每一次作業都按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的完成,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請教老師。通過她的堅持,成績得到了提高,成為了班級的佼佼者。升入中學后,英語這門學科對于零起點的她來說學習壓力比較大,但是她堅持比別人早起,把上過的單詞和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朗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她對待同學也是一個熱心人,遇到同學生病或有困難,她都會熱情的幫助別人。同學生病了,她比誰都著急,午飯不吃,書包不收拾,都要堅持把同學送到家里。在讀小學時,從家到學校有1個小時的山路要走,她總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學了還要回家幫助奶奶做家務,家務忙完,已是夜深人靜,這時才是她溫習做功課的時間。就這樣堅持著,在進入中學后,她更加陽光健康的生活學習著,在遇到不懂做的作業要么和同學們共同探討,要么就是不厭其煩的去請教老師。懂事的她舍不得花錢坐車,每個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學校都要走4個小時的山路。提起陸佳麗同學,左鄰右舍,老師和同學無不稱贊,都說是一個懂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雖然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但是小佳麗看上去還是那么的陽光那么的極積,當我們見到她時,她親切的稱呼我們“老師”,并邀請我們過段時間再來他家做客。當談到哥哥時佳麗說“我哥是為了讓我好好讀書,減輕家庭負擔才選擇出去務工的,我很內疚也很無助,我只想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給哥哥買一個大大的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談到奶奶時,明顯看見小佳麗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想起奶奶,我就不會累,奶奶已經為這個家庭操碎了心,落下了一身病,我將來一定要考衛校當醫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治好奶奶的病,讓奶奶多享受幾年好生活,讓像奶奶一樣的人都能健康生活”。

  小佳麗用真實的行動、簡短而樸實的語言詮釋了一個彝家小女孩的人生觀,她是學校學生心目中的好同學;老師心里的好學生,她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少年,她是貴州屋脊下在劣境中綻放的索瑪花。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3

  姓名張青青

  性別女

  所屬地區南仁初級中學

  簡介她是真正的強者,含淚也要奔跑!她沒有讓不幸成為背負的重擔,始終相信明天會更好!她用柔弱的肩膀和雙手,把樂觀、頑強、拼爭傳遞給年邁的祖母和重病的父親,用孝心喚起了這個悲慘家庭的希望!”她是南仁初級中學七年級學生張青青,女,家住咸陽市武功縣南仁鄉仁北村,在師生眼里,她是一位“含淚奔跑”的強者,在鄉鄰眼中,她更是一個孝順娃!

  孝心故事

  “真正的強者,含淚也要奔跑!你沒有讓不幸成為背負的重擔,始終相信明天會更好!你用柔弱的肩膀和雙手,把樂觀、頑強、拼爭傳遞給年邁的祖母和重病的父親,用孝心喚起了這個悲慘家庭的希望!”——這是20xx年1月30日張青青被授予“武功縣最美孝心少年”光榮稱號大會給予她的頒獎詞。

  張青青,女,14歲,家住咸陽市武功縣南仁鄉仁北村,就讀于南仁初級中學七年級。在師生眼里,她是一位“含淚奔跑”的強者,在鄉鄰眼中,她更是一個孝順娃!

  在她出生兩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僅靠七十多歲的奶奶撫養長大,奶奶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氣管炎,常年要靠藥物緩解病痛。爸爸還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和心臟病,也失去了基本的勞動能力。一家三口人只能靠五分地和國家低保金來維持生計。

  為了能改善全家的生活狀況,年邁多病的奶奶起早貪黑的用玉米葉子編辮子換點零錢補貼家用,所有的家務活早早的就落在了她稚嫩的身上。她的童年沒有媽媽的疼愛和呵護,有的是晨幕中為爸爸洗臉刷牙、穿戴衣帽和幫奶奶做飯的忙碌身影。還常常顧不得吃一口飯,就得背上書包飛快地趕到學校上課。放學鈴聲一響,她又得飛快地跑回家幫奶奶和爸爸做午飯。除了學習,做家務、照顧爸爸的飲食起居等等,便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她就是這樣度過她忙碌辛勞的一天又一天。

  雖然每天從早忙到晚,但生活的重擔并未壓垮她,她仍能保持微笑。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只有她的微笑,她的加倍付出和努力,她取得的一點進步,才能換取奶奶和爸爸一絲的安慰,和對生活的希望。這一切迫使年少稚嫩的她更加堅強,可這堅強和微笑的背后,又要承載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悲傷和痛苦。全部的這些都源于她對奶奶和爸爸的最真摯的愛!

  畢竟,這樣的年齡原本不該承受這么多。但,現實的殘酷卻讓她早早地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每到農忙時,奶奶由于年邁,爸爸由于腿曾經做過手術都不能參加勞動,收割機收完的莊稼只能靠她獨自一人裝進袋子,搬回家里。因為力氣小,她每次只能背起半袋糧食。家里五分地的莊稼,來來回回幾十次都是她一個人背回家中,再去晾曬,入倉,一袋袋的糧食早就把她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了這一家三口一年的口糧,她必須那么做,必須顆粒歸倉。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總是眼淚汪汪地說:“青青,別太累了,休息一會再干。”爸爸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一旁心疼地看著女兒。忙完這些還不算,她還要把地里的麥草秸稈用架子車一車一車拉回家,因為這是家里做飯和冬天取暖的寶貝。一車子秸稈壘起來像小山,瘦小的她拉著車如同蝸牛在爬坡,鄉鄰們看在眼里,都夸她是一個懂事的孝順娃娃。

  20xx年暑假,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張青青干完家務跟著奶奶學編制玉米皮辮子。一個假期下來,她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三百六十三元錢,她完全忘記了掙錢的艱辛,高興地用自己掙來的錢買回兩斤豬肉,為奶奶和爸爸做了一鍋可口的回鍋肉。這是幾年以來家人最開心的日子,爸爸嚼著女兒為自己做的飯菜流下了心疼的淚水。

  如今,上了初中,張青青的學習任務也變得繁重起來,但她依然堅持每天上學前把吃的喝的給爸爸準備好,晚上回家后給爸爸洗臉、洗腳、做身體按摩,給爸爸講自己一天的收獲。看到爸爸的微笑,青青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奶奶看她慢慢的長大懂事,臉上的愁容也減去了許多,鄰居家好心的大叔大嬸們有時候也會過來看看他們一家,問她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的,但無論誰問,張青青都會婉言謝絕,因為她覺得,這么多年來大家對她們的幫助已經夠多了,現在她長大了,就要憑自己的雙手撐起這個家了,照顧好奶奶和爸爸。幾年來,張青青精心照顧家人的孝心感動了周圍的許多人,大家都對這個善良質樸的女孩豎起了大拇指。也成為鄰里之間流傳的佳話。

  這么艱苦的家庭條件,這么艱苦的學習環境,張青青都沒有放棄學習,仍能刻苦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無論是學校組織的月考,還是期中期末考試,她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名列前茅。在20xx年獲得“感恩勵志,我們行動”演講比賽二等獎,在20xx年獲得“遠離網吧,從我做起”演講比賽一等獎,每學期都會獲得“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等榮譽稱號。20xx年1月30日,被授予“武功縣最美孝心少年”光榮稱號。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顆感恩奶奶、爸爸,感恩師長,感恩鄉鄰,感恩身邊所有人的心。

  張青青雖然沒有幸福的童年,卻憑著一顆感恩的心,含淚奔跑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贍養老人的生活的重擔!真誠地希望她這朵孝心之花越開越艷,越來越美!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4

  姓名:楊學興

  性別:男

  所屬地區: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初級中學

  簡介:楊學興,男,現年14歲,家住廣元市朝天區魚洞鄉東風村三組,現為曾家中學20xx級4班學生。家中有爺爺,爸爸和他三人,母親在他5歲時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爺爺現年71歲,患高血壓,在幾年前的意外中,身體受重傷還有些殘疾,不能正常行動。爸爸因長年勞作患上了嚴重的胃病,但為了一家生計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孝心故事】

  (一)在家勤快懂事,為家分憂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于母親去世的早,他從小就知道爸爸爺爺的身體不好,家境貧困很懂事,上小學時,他每天放學回家就幫家里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做飯、洗衣服、喂雞、喂豬等等。上中學以后,由于離學校很遠,是住校生,回家的機會少了,他只能在節假日幫助家里分擔家務,由于他家住的地方離公路很遠,每周放學回去時,通常下車后他還要步行幾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家。回到家,放下書包他就背著背簍上山打豬草,背柴,回來之后還要自己親自去做飯,盡管做的飯菜味道不怎么好,但能讓爺爺吃到熱的飯菜他心里很欣慰。每次放假在家,他劈柴、做飯、打豬草、放牛等等總是忙個不停。除了幫爺爺做家務事外,還要幫爺爺下地干活,挖地、播種、除草、挖土豆、收包谷等等,他還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因為爺爺殘疾,父親常年在外,所以挖、背、挑等重活就只有靠他做了。

  (二)在學校勤奮好學,品學兼優

  他深知家境貧寒,讀書不易,于是他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在初中兩年中,他將華羅庚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勞一分才”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雖然沒有多少天資上的優勢,但他比別人更加努力,更加勤奮,以勤補拙。剛進入中學時,他不怎么適應初中的生活,成績一直起伏不定,他憑借堅強的意志,勤學苦練,不斷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不斷努力,成績終于穩定下來。現在學起來比較輕松了,上課能認真聽講,認真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還經常主動找老師講解難題。從進校到現在,一直擔任班上的勞動委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經常幫助其他同學打掃衛生。還積極參加各種班級活動,有班級榮譽感,為班級爭光,為老師添彩,做老師的小助手,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

  (三)尊敬長輩,孝敬感人

  由于爺爺殘疾,行動不便,他非常疼愛爺爺,,每次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爺爺。晚上,幫爺爺擦身、洗腳,吃飯時幫爺爺盛飯奉菜,他總是將自己的零花錢省下來為爺爺買吃的。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回家,爺爺在努力行走,看到孫子回來,想上前,但是由于腳有殘疾,一不小心摔到了地上,一下子暈倒了,不省人事,這把他嚇壞了,可當時,周圍沒有人,沒辦法求救。本想打電話給村醫生,可醫生去很遠的地方出診了,沒辦法趕回來施救。在萬般無奈之下,他急中生智,背起爺爺,踉踉蹌蹌的向山下走去,用了五六個小時,才將爺爺送到醫院救治,由于他及時將爺爺送到醫院救治,危難時刻挽救了爺爺的生命。

  他品學兼優,是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好學生。在家里他是個尊敬長輩,孝敬老人,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個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干部;在社會他是個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愛公益活動的好少年。經學校研究決定,推薦該生為“廣元市孝心少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5

  年幼時,她的家庭突遇變故,生活從零開始,與母親相依為命。面對逆境,她堅強地扛起生活的擔子,7歲時撿過瓶子、賣過文具,9歲開始學街舞、打比賽、贏獎金,存錢交學費,先后獲得了全省甚至全國街舞大賽大大小小三十多個獎項。在媽媽眼中,嘉琪撐起來這個家的“半邊天”。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6

  姓名楊心如

  性別女

  所屬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溝口鄉小學

  簡介楊心如,女,羌族,12歲,現就讀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溝口鄉小學五年級。楊心如家住茂縣溝口鄉二里寨,家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幺爸及楊心如三姊妹共8口人,楊心如是家中的長女,先天性“六指”殘疾。

  孝心故事

  身有殘疾心健全為家分憂勇挑擔

  楊心如,女,羌族,12歲,現就讀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溝口鄉小學五年級。

  楊心如家住茂縣溝口鄉二里寨,家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幺爸及楊心如三姊妹共8口人,楊心如是家中的長女,先天性“六指”殘疾。

  二里寨的經濟收入水平在溝口鄉來說算是中等。但楊心如家在整個村子中卻屬于低收入家庭,全家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幾畝田地,有時受天氣影響,能夠收獲的糧食只能夠家里自用。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狀況,楊心如的爸爸媽媽遠離家鄉去千里以外的西藏建筑工地打工,每年只有過年時才回家。但父母親打工掙來的錢除去日常生活開銷外,所剩無幾。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楊心如很懂事,也十分體貼父母,對弟弟妹妹在縣城上學、自己留在鄉里讀書沒有一點抵觸和埋怨。她說這樣一來,弟弟妹妹能夠有更好的條件上學,打下好的基礎,自己也能夠一方面不耽誤學習,一方面方便照顧家中年邁的奶奶,減輕爺爺和爸爸媽媽的負擔,為他們分憂。自從在鄉上讀書開始,楊心如都是獨自上下學,不斷地用自己的雙腿反復地丈量著二里寨到鄉上學校這8公里左右的道路。

  爺爺在縣城照顧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平日里就只有楊心如和耳背的奶奶在家。奶奶年紀大,腿腳也不太靈活,于是,楊心如就挑起了照顧奶奶和家里農活的重擔。她每天都要背水、煮飯、洗衣服、割豬草、喂雞等。農忙時節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對她來說,摘花椒、收玉米、挖土豆等就是小菜一碟。

  那年,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爺爺和兩個年幼的弟弟妹妹都不在家,楊心如很著急,家里的錢只夠她和奶奶的日常所需,哪里還有多余的錢給奶奶治病啊!給爸爸打電話報告后,爸爸也很無奈,說還未開工資,老板也不肯借,叫楊心如去鄰居家里借錢,可借來的錢還是不夠奶奶到縣城看病。實在沒有辦法了,好在是假期,楊心如就白天把奶奶送到大嬸家,讓大嬸幫助照顧奶奶,自己去鄰居家摘花椒、掙工錢,籌集藥費。楊心如很感激鄰居給她這個掙錢的機會,她每天都去的很早,也很努力,目的是多掙幾塊錢,早一點帶奶奶去治病。

  摘花椒可不是簡單的事。摘花椒的時節酷暑難耐,太陽火辣辣的曬得人全身發疼。花椒樹上長滿了大小不一的刺,在采花椒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到,加之楊心如先天性“六指”,影響手指的靈活性,被花椒刺扎到是家常便飯,麻油滲進肉里,讓人覺得“毛焦火辣”,非常難受,有時候不小心讓麻油濺到眼睛里,眼睛睜不開不說,整個臉都是麻酥酥、火辣辣的。就是這樣咬牙堅持,幾天下來,楊心如竟掙到了400多元錢。帶著這用汗水和淚水辛苦掙來的400多元錢,楊心如如愿以償地帶奶奶去縣城醫院治病。這以后楊心如比以往更加細心的照顧奶奶,因為楊心如害怕奶奶真的病倒了。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奶奶就是楊心如的天。

  醫生說先天性“六指”,一般在嬰兒兩周歲之前做手術效果是最好的,最主要是因為這個時候寶寶還沒有記事不會影響寶寶的`心理發育。但是手術費用在一萬元左右,家里哪有那么多錢?無奈之下,楊心如帶著它生活到了五年級。她從不主動提出手術,因為她知道,爸爸媽媽在外打工掙錢很不容易。今年年初,楊心如父母終于咬咬牙,帶著幾年存下的一萬多元錢積蓄,領著楊心如走進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切除了陪伴她十余年的“多余”的手指。

  楊心如知道農家子弟只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在學校,她一直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多次獲得校運動會各個項目的冠軍,多次被評為“四好少年”、“優秀班干部”、“優秀少先隊員”。她要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楊心如用自己小小的身軀替父母擔起了家里的責任,用自己的孝心孝行感動著身邊的人,成為了身邊人學習和敬佩的榜樣。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7

  姓名:月俊木

  性別:男

  所屬地區:四川省鄰水實驗學校

  簡介: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會買菜煮飯,會料理家務,會照顧老人,難能可貴的是他做到了持之以恒。八年如一日,從不因為生活的不如意而抱怨命運的不公,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總能看到他積極樂觀的面容。在他的身上,體現了當代青少年自立自強,孝老愛親的優秀品質。

  【孝心故事】

  20xx年,月俊木剛好五歲,可他的父親卻因一次意外成為了植物人,接著,他的母親因無法忍受沉重的精神壓力而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20xx年,月俊木十歲,他父親溘然長逝,他只好與70多歲、體弱多病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然而,凄慘的身世并沒有打垮幼小的他,反而讓他日漸堅強、樂觀。在家里,他是爺爺奶奶眼里的小能人,左鄰右舍心目中的好孩子,學校老師口中的好學生。

  因為失去了父母,所以他更懂得珍惜身邊的親人,在生活中他總是掙著為爺爺奶奶分擔家務;因為失去了父母,所以他比同齡人更加成熟懂事,如此年幼就擔上了照顧爺爺奶奶的重任;因為失去了父母,在學習上他比其他同學更加刻苦努力,只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讓爺爺奶奶放心、感恩幫助他的朋友和親人。

  為了能讓爺爺奶奶多睡一會兒,他堅持每天提前一小時起床煮早飯,照顧爺爺奶奶吃飯后才去上學。中午回家主動洗碗,晚自習回家后抓緊時間清洗家人的衣物和處理家里的日常事務,然后再完成當天的作業和復習鞏固。

  周末,他當同學還在睡懶覺的時候,就早已在陽臺上大聲地朗讀英語,小區的很多鄰居都將他的勤奮刻苦當作教育自家孩子的典范。上午學習之余邊跑步鍛煉身體邊去菜市場備足一周的糧、油、菜,準備午餐。晚飯后,他會攙扶著年邁的爺爺奶奶出去散散步,講述自己在學校的點點滴滴,并時不時的扮鬼臉講笑話逗他們二老開心,爺孫三人成為了小區幸福的縮影。 寒暑假時,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一家三口僅靠爺爺微薄的退休工資維持),他堅持去親戚家的店鋪幫著配送貨物,有時汗流浹背,有時氣喘吁吁,有時會因為自己的不小心出錯受到顧客的誤解,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和抱怨,總是咬咬牙,默默地堅持著。

  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會買菜煮飯,會料理家務,會照顧老人,難能可貴的是他做到了持之以恒。八年如一日,從不因為生活的不如意而抱怨命運的不公,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總能看到他積極樂觀的面容。在他的身上,體現了當代青少年自立自強,孝老愛親的優秀品質。無疑是一面道德示范的旗幟,一個眾生學習的榜樣,一名當之無愧的美德少年。曾被評為鄰水實驗學校第四屆“感動校園人物”,在20xx年12月被廣安市評為“首屆五星級美德少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8

  段翔的爸爸,在20xx年的那場大地震中不幸脊椎重傷,下肢癱瘓。因為老家在唐家山的深山里,交通生活不便。現在,段爸爸大部分時間在縣城設施齊全的殘疾人康復中心生活、接受康復治療。每個周末,住校的段翔一放學就會到康復中心去陪爸爸。內向靦腆的男孩很少說話,但醫生們卻對他印象深刻,因為他的細心和堅持感染著醫生也鼓勵著爸爸,段翔說:地震之后,爺爺奶奶特別寶貝我,什么都不讓我做,但我不能任由這樣,我要力所能及地幫著爺爺奶奶,我要努力學習,走出大山,找到好工作,讓爸爸過上好日子。在老家,段翔會幫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還會在爸爸回家的時候陪爸爸打打簡易乒乓球,給爸爸理發,這是他從爸爸受傷后就練成的手藝。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9

  姓名 王月嬌

  性別 女

  所屬地區 峪道河初級中學

  簡介 我是峪道河初級中學的一名學生,名叫王月嬌。我的家在峪道河鎮的一個小村子里。家庭并不富裕,爸爸是一位農民,由于年輕時過度勞累患上了重病,媽媽在我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我們。也許正是家庭的原因,十二歲的我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加獨立、更加懂事。

  孝心故事

  我是峪道河初級中學的一名學生,名叫王月嬌。我的家在峪道河鎮的一個小村子里。家庭并不富裕,爸爸是一位農民,由于年輕時過度勞累患上了重病,媽媽在我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我們。也許正是家庭的原因,十二歲的我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加獨立、更加懂事。我用自己小小的雙手為這個艱難度日的家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擔負起照顧他的重任。我在作文中這樣寫道:“從我出生起,我就注定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患病的前三年,狀況很不樂觀,說話都很困難,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從我開始懂事起,我就知道,我要學會自立、學會擔當。年幼的我不能為爸爸掙錢,只能代替爸爸做些掃地、擦地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因為個子太小,那時我只能幫爸爸洗襪子。難道是我的誠心感動了上天?爸爸的身體在我的悉心照料下漸漸有了好轉。

  我七歲那年,也是我們家最困難的一年,爸爸看病花了很多錢,我只好為爸爸攢錢,他每天給我的零花錢我全都攢了下來。在過年的前夕,我把360元錢交給了爸爸,’爸爸當時很感動,他說:‘孩子,你在哪兒弄這么多錢?’我說:‘這都是您給我的,我沒花。’爸爸眼睛里充滿了淚水。我為爸爸擦去眼淚:爸爸,別哭!有了這些錢,你就又可以和我們一起過年了。爸爸,你會好起來的。”

  現在好了,我已經十六歲了。什么事都可以做了。可以幫爸爸洗衣服做飯了。更令人高興的是以前爸爸種地沒有幫手,一個人干活很難,現在秋收的時候我可以幫爸爸減輕負擔了。每到周末回家,我都是先放下沉甸甸的書包,開始繁忙的收拾這些天積攢下的垃圾,我天生就有點小潔癖,看到這腌臜不堪的場面,都不免會觸動我的內心,爸爸這幾天是在怎樣艱難的條件下度過的。就這樣伴隨著時光的消逝和我的惆悵,又迎來了一天的曙光,新的工作又上演了——洗衣做飯包括其它的任何事情全由自己統統打理,其實自己也希望有學習的時間,讓頭腦更充實,這只是一種奢望,但執著的信念支持著我奮力前行。要知道家中境況本不好,我是唯一可以撐起這個家的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我們無論做什么都應該想著父母和長輩。父母把我們帶到這么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我們的父母。”

  在這個碧玉破瓜年華的孩子,本該盡情享受父母的龐愛。我卻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面對困難,我從沒有退縮。這種特別的經歷反而使我更加堅強。家庭貧困、爸爸重病,我并沒有被壓垮。我不是生活的弱者。在班級里,誰有困難我都會熱心幫忙;勞動中,我從不嫌臟,從不怕累;各種活動中我都盡力做到最好。因為我知道,像我這樣的孩子就應該比別人付出的更多一點,為了爸爸,為了這個家,這些都不算什么。

  孝心不分大小,不分遠近。孝心不能只有一天兩天,而是必須一直有孝心。孝心就是幫父母做家務事;孝心就是陪父母走一道道坎兒;孝心就是長輩有病了,好好照顧……我們無論在哪兒,都要有孝心,我們應該不管在哪兒,都不能讓父母著急,更不能讓父母擔心……總之,孝心就像《臥冰求鯉》中的王祥,像《黃香溫席》中的黃香,像《忠孝雙全》中的沈云英。讓我們爭當有孝心的好少年吧!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0

  有智者曾說,“生性樂觀的人,更懂得如何在平淡中發現快樂,在逆境中找到光明。”

  包頭市蒙古族學校六年一班男孩12歲的鋼寶立德似乎就是這樣的人,他永遠面帶淡淡的微笑,即便是他的爸爸媽媽都聽不見,他依然笑著說,“別怕,我就是你們的耳朵。”

  充當父母的耳朵和嘴巴

  鋼寶立德的爸爸天生聾啞,母親8歲的時候,因生病打針失聰。也許是上天有意眷顧這個無聲的家庭,十二年前,健康的鋼寶立德和雙胞胎弟弟降生了。

  從小就懂事的鋼寶立德,細心觀察父母對話時打的手語,根據母親偶爾蹦出簡單物品的發音,加上自己的用心揣摩,學會了手語,成為了父母和外界交流的小翻譯。

  然而,姥姥李景蘭卻深知鋼寶立德的不易。“這么多年了,雙胞胎弟弟一點啞語都不會,即使是我也只會‘吃飯’、‘喝水’這樣的簡單手語,復雜一點的就不會了,可小鋼寶小小年紀,硬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學會了手語。”當姥姥和媽媽溝通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就會著急發火,每次都是鋼寶立德來化解母親的怨氣,幫著交流。他還勸媽媽說,“姥姥照顧我們很辛苦,不要和姥姥生氣。”

  而當爸爸媽媽生病時,鋼寶立德更是成為必不可少的小幫手。有一次媽媽因為患子宮肌瘤住院治療,他幫著媽媽向醫生介紹病情,又把醫生的治療方案告訴媽媽,解除了媽媽心里的疑慮。

  因為全家只有鋼寶立德能夠流利地用手語和父母溝通,在他媽媽住院期間,為了能讓母親安心養病,讓姥姥晚上能睡個安穩覺,他白天晚上都在醫院陪護媽媽。媽媽的病好了,鋼寶立德也瘦了整整一圈。

  12歲的小小男子漢

  鋼寶立德家離學校特別遠。從小學一年級入學的第二天,他和弟弟就開始獨立在托管班生活,只有周六、日才能回家過周末。

  在弟弟的眼里,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托管班,哥哥都像大人一樣呵護他。

  托管班的老師把弟弟安排在靠窗戶的床位,鋼寶立德不知從哪里聽說,這樣容易中風,急忙要求老師把他的床和弟弟的床換一下。老師好奇地問,“難道你不怕中風嗎?”他憨厚地笑著說,“我不怕,只要弟弟沒事就好。”

  在姥姥的心里,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的時候,鋼寶立德儼然已經成為了家里的小男子漢。每個周末回來,他都幫著姥姥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里,打掃衛生、洗衣服、洗碗,他樣樣都干,出去買東西,他搶著拎,看著他被塑料帶勒紅的小手,姥姥心疼不已。

  提起鋼寶立德,姥姥李景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辦事,我放心。”不僅僅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鋼寶立德干得細致入微,就連一些常常是大人做的事,他也辦得讓姥姥特別滿意。對于鋼寶立德這樣一個父母吃低保的家庭,姥姥每個月20xx多的退休金就是家里最大的一筆收入,每個開支的日子,鋼寶立德都領著弟弟去銀行取錢,然后小心翼翼,一分不差地帶回家。人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慢慢長大中,鋼寶立德正在用他那稚嫩的肩膀不斷分擔著家庭的重擔。

  “父母也是我的驕傲”

  鋼寶立德從來沒有聽過自己的父母叫自己,曾經年幼的他也曾質問過上天對自己的不公平。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懂得父母的不易,懂得他們是世界上最疼愛自己的人。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先給姥姥、爸爸、媽媽塞到嘴里,讓他們先品嘗。當別的孩子吵著要吃冰淇淋時候,鋼寶立德卻知足地跟姥姥說,“帶瓶熱水,就挺好。”鋼寶立德特別愛惜東西,即使是平時帶的水瓶,他都用繩系在書包上,生怕丟了。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個水瓶蓋打碎了,放學見到姥姥和小姨,他都特別難為情。

  在生活中,他更是節儉,從來不攀比、不亂花一分錢,每次買菜剩下的錢,他都如數交給姥姥。每周去上學,姥姥給他帶2元錢,周末回來,他把這2元錢,又交到姥姥手,一分沒花。

  說起自己的父母,鋼寶立德也和其他孩子一樣覺得驕傲,“我的爸爸很帥氣,媽媽很漂亮。我是爸爸媽媽的耳朵,爸爸媽媽是我的全部。我們雖然沒錢,但是有爸爸媽媽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日子。”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1

  姓名 肖晴晴

  性別 女

  所屬地區 廟山鎮初級中學

  簡介 肖晴晴,女,13歲,現為廟山鎮初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嫻靜的外表,柔弱的身體,并不引人注目,但她卻有著與超越同齡人甚至成年人的那份堅強、擔當、樂觀、孝順和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與韌性,使她能在不幸的泥潭中頑強的生長著,并開放出朵朵美麗自強自信的花朵。

  孝心故事

  肖晴晴,女,13歲,現為廟山鎮初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嫻靜的外表,柔弱的身體,并不引人注目,但她卻有著與超越同齡人甚至成年人的那份堅強、擔當、樂觀、孝順和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與韌性,使她能在不幸的泥潭中頑強的生長著,并開放出朵朵美麗自強自信的花朵。

  學習上的勤奮

  作為一名學生,肖晴晴同學處處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從不違反校紀校規,起到少先隊員模范帶頭作用。

  她在班級中盡職盡責,老師交代的工作她都能樂意接受,并且認真去完成。在學習上,肖晴晴嚴格要求自己,在課堂上,她是最活躍的分子,積極發言,大膽的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還經常熱情地與同學們進行討論,做到了新知識課堂上消化理解,同時也帶動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在課下,她從不搞疲勞戰術,每天都在最快的時間內寫完作業,發現問題,及時地請教,彌補不足。在近一年的初中生活中,她逐漸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由于勤奮刻苦,涉獵廣泛,加上較好的學習習慣,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她的行動受到老師們的交口稱贊,因此在本學期被評為優秀三好學生。

  肖晴晴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愛好廣泛,在班級和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個陽光快樂的小女孩,像一棵生機勃勃的小樹,無論風吹雨打,都能閑庭信步。

  磨難中的堅強

  這個看似柔弱實則堅強樂觀的女孩,有著極為不幸的身世:在其剛滿四歲時母親就離家出走,至今也沒有回來。母親的離開,大大刺激了父親,不久父親就被診斷患有小腦萎縮,隨后,經過醫院檢查父親又被確診為肝硬化腹水晚期,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個家的頂梁柱倒了,家里也就失去了依靠,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她和七十多歲的奶奶身上。可奶奶又患有白內障,眼睛看不清東西,為了三口人的生計,只身一人靠四處要飯拉扯著她和生病的父親,三人相依為命,生活的艱辛非常人能想象得到的。

  面對這份苦難,她沒有選擇低頭,反而生活的更加頑強,在成長中她懂得了奶奶和爸爸的辛苦,一個喜歡獲取愛卻更愿意付出愛的女孩--自幼失去媽媽疼愛的她,為營造一個充滿歡樂的家庭默默付出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力量化作了一句句發自內心的噓寒問暖,一次次至真至善的體貼,一件件普通又不平凡的小事。 細心孝順的她,無論多餓,總是和爸爸等奶奶回家后,再一起吃飯;吃完飯后搶著幫奶奶收拾碗筷,擦桌子;奶奶為她討來的好吃的東西,她總是一分為三,等奶奶和爸爸吃完后自己才吃;經常幫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疊被子,收拾簡陋的小屋,自己幫奶奶洗衣服,幫奶奶炒菜做飯,把門口的鞋依次放好……每到周末,她會在盡快做完功課后到各個村莊拾破爛、賣破爛補貼家用……

  20xx年,爸爸由于病情的加重,行動不能自理,奶奶又在東北要飯,不能照顧這個家。這對于一個一貧如洗,缺人照顧的家,真是雪上加霜。自從爸爸不能起床后,堅強的她不僅學會了生活上的自理,而且開始學著幫行動不便的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艱難的日子里,每天早上五點準時起床,給父親做好早飯和午飯擺放在床頭,盡可能的讓父親吃上熱乎乎的飯菜,白天她在校上課,晚上回家她還要做飯、洗碗、掃地、洗衣服…周末獨自一人帶著父親四處求醫四處抓藥,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儼然像一位大人擔起了這個家。但臥病在床的爸爸和在外奔波的奶奶依然是肖晴晴最大的牽掛,她甚至想到過放棄學業回家一心一意照顧爸爸,可每次都會被爸爸罵:“孩子啊,這么多年的艱辛我們都走過來了,爸爸總會好起來的。你要好好學習,奶奶和爸爸還希望你考上大學呢!”。聽了爸爸的話,肖晴晴飽含著淚水,繼續回到學校努力讀書,她在心里激勵自己:“我要堅強,我不能向生活低頭”。爸爸也很堅強,每天堅持鍛煉,不想拖女兒的后腿。

  爸爸由于小腦的疾病行動不方便,每次出門,她總要陪在身邊,主動做爸爸的“小拐杖”,過門檻時,她要爸爸一手扶著門框,一手撐著她的肩膀艱難的邁過老人房的兩道門檻,艱難的在小樹林里高低不平的小路上哆哆嗦嗦地走著。每到冬天,爸爸的腿受了寒就會更嚴重,行動更困難,于是每天睡覺前,她就給爸爸打盆熱水給爸爸燙腳,燙完后,用小手為爸爸按摩,用自己柔弱的身體為父親暖熱涼被窩,自己出來再讓父親躺進去。20xx年剛剛過,對于肖晴晴來說又是一個艱難的開始,爸爸只能躺在床上而不能下地,肖晴晴沒有埋怨上天的不公和不眷念,而是每一星期請假在家照顧父親的起居與生活,雖然有時很累了,她還會堅持去做,從來不喊苦和累,她只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即使這樣,她也知足了。

  可最后連這個最小的愿望也無法滿足了。20xx年的5月6號,肖晴晴的爸爸帶著永久的遺憾和愧疚永遠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沒有盡到孝心且放不下的老母親,離開了孝順而又割舍不下的乖女兒。 由于奶奶的眼疾,家里生活的重擔落在了肖晴晴身上,肖晴晴成了家里的頂梁柱。肖晴晴在父親去世后并沒有讓這個疲憊不堪的家因此而坍塌,是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和奶奶相依為命的她,每天起床后為奶奶梳頭、洗臉、準備早飯和午飯;每晚給奶奶洗腳、按摩、幫奶奶洗衣服、做晚飯。她用她對奶奶的愛詮釋著感恩,她用她的青春注解著孝道、樂觀、堅持、自信……

  肖晴晴的事情被學校其他同學知道后,在校園里廣為傳頌,大家都紛紛豎起大拇指夸她,都為她的精神而感動。而這個女孩面對大家的夸贊,從不驕傲,她繼續保持著艱苦樸素、刻苦學習的生活作風。

  與人相處的友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肖晴晴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她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誠實守信,自立自強,積極進取,樂于助人。小小年齡卻在危險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別人。每當她遇到乞討的老人,也常生憐憫之心,將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錢給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或是將飯菜送給他們吃。 她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法律法規,愛護公共財物,保護生態環境,從不亂扔一片垃圾,從不摧殘一草一木。從小她就養成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的好習慣,并能提醒周圍人一起環保。她還是家里的低碳宣傳員,洗菜的水她告訴爸爸要澆地;“彎彎腰,撿出一片凈土”。外出游玩、小路散步,她總不忘隨手撿起地上的奶盒、紙屑,一言一行講道德,舉手投足見文明。文明不就應從這點點滴滴小處做起嗎?

  她是學校文明志愿者,她撿拾綠化帶白色垃圾,擦洗樓道欄桿,清理墻壁上的腳印和水漬等。樓道的扶手因為春天多風,積滿了厚厚的灰塵,墻壁上粘滿了大大小小的腳印和水漬。她拎著小水桶、拿來了小抹布。小手伸進水里把抹布浸濕,再去擦欄桿。只擦了來回一下,抹布馬上變成了黑色的。清水打了幾盆,她們賣力地擦著。樓梯扶手干凈了,她們小臉累得通紅,可看到整潔的欄桿,心里別提多么開心了。鏟除墻壁上的腳印和水漬就更困難了。她先用水淋濕,然后再用金屬清潔球一下、一下地用力擦。手指蹭破了,手都累酸了,才清理干凈。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們沖她豎起大拇指。 有人說,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肖晴晴有一顆純潔無暇、善良真誠的心靈,她追求純真、無私無邪。在家里,她有一份孝心,聽話、懂事,關注親人的冷暖,經常幫助爸爸和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衛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讓親情其樂融融。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為善,休息時間絕不會制造噪音影響鄰里的休息。遇到鄰居,主動問好,經常攙扶老爺爺老奶奶,幫他們拎東西,有時幫鄰居家看小孩,并輔導鄰家小孩學習,深得鄰里喜愛和稱贊。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肖晴晴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少年時光,現在,她勇敢地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承擔起照顧奶奶的義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未來的路依然漫長,但肖晴晴卻毫不畏懼,她曾對我說:“我就是奶奶的主心骨,奶奶更是我的依靠,我們猶如一曲進行曲,是奶奶穩穩地把握著生活主旋律,我才能自如地成為跳動的音符,讓苦難的生活彈奏出美麗動聽的旋律!我要與那雛鷹一樣,用大自然生存的殘酷歷練心智,以鳳凰涅槃的精神堅定信仰。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笑對生活,殘缺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溫暖,也能收獲美好的明天!”

  如今,她正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憑著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暢游。真誠地希望她這朵孝順之花越開越艷,越來越美,越開越芬芳怡人!愿她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2

  今年14歲的趙凌云是河北灤平第三中學7年級15班的一名女學生。20xx年,她的爸爸因車禍造成高位截癱,從那時候開始,3歲的小凌云就和媽媽一起照顧爸爸。

  幼小的她還沒有輪椅高,推著爸爸的時候被病房的人開玩笑說是在無人駕駛。剛開始的時候,爸爸的脾氣不是很好,經常亂摔東西、不吃不喝,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小凌云那時還不明白爸爸為什么不高興,為了能讓爸爸高興起來,小凌云會和爸爸撒嬌、不時地親爸爸一口,想方設法哄爸爸開心,也學會了幫助媽媽照顧家。

  五年級開始,因為上學要住校,小凌云不能每天都陪在爸爸身邊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小凌云的書包里多了一個特殊的記事本。這個本子上記錄著她看到的所有笑話、記錄著學校里發生的好玩的事。每次回家,小凌云會在推著輪椅陪爸爸散步的時候,講給他聽。

  生活與學習的經歷讓小凌云有著超越了同齡人的一些想法,這讓她在帶給家人快樂的同時,也有了很多的苦惱,這些小凌云也會記錄在本子上,回家向爸爸訴說。不知不覺中,爸爸的想法也產生了變化,最初,自己爸爸只顧賺錢養家,覺得家人有了錢就等于有了快樂,他大部分的時間都交給了大卡車,那次意外也是一樣的,而如今的他,已經不再要求女兒能夠名列前茅,只是希望她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但是小凌云卻絲毫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她的成績依然是最好的。小凌云在記事本上這樣寫著,她現在能做的,就是讓父母少替她操心,媽媽照顧爸爸,還要兼顧這個家已經很累了,自己的年齡還小,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她曾經幫著媽媽扛棒子,但肩膀腫的讓媽媽抱著她直哭,再也不讓她干這么累的活了。小凌云只能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學會了做飯,洗菜,洗衣服,洗尿布,記得家里所開小賣店每一樣物品的價格,能準確的辨認出真假幣,學會了給爸爸喂水、喂飯,能幫爸爸翻身,甚至把他扶起來,有時候,爸爸大小便會失禁,為了打消父女間的尷尬和難為情,小凌云在清理的時候總會開著玩笑對爸爸說,“小鮮爹,你又干壞事了!”

  也許就是小凌云和母親不懈堅持的緣故,高位截癱的父親,雙臂可以活動了,說話也清晰了,慢慢的也可以自己吃飯了。那一刻,堅強的凌云落淚了。從那時起小凌云更加堅定了信心,不管怎樣也要和爸爸媽媽快樂的生活下去。

  從縣城學校每次回到家的時候,小凌云都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看看有沒有長高,在門上畫上一到印記,媽媽跟她說過,等什么時候她長到和媽媽一樣高了,那媽媽能做的事她就也能做了,小凌云一直都在盼著自己能長高,這樣自己就能背著爸爸下床了,自從爸爸癱瘓以來,只有在去醫院做理療的時候才會出遠門,就算鎮子里趕集或者來了藝術團表演,爸爸也沒有出去看過,每次都是小凌云和媽媽去的,回來的時候,帶著給爸爸買的好吃的,小凌云一直想和爸爸一起出去玩,帶爸爸去更遠的地方看看,讓他知道這個世界的美好。今年的家長會,小凌云想讓爸爸去,她還背不動她的爸爸,但是已經和同學們說好了,讓他們幫忙把爸爸抬進班級。這樣,她就能和爸爸一起出去看看了。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3

  姓名:xxx

  性別:女

  所屬地區:四川省XXX中學

  簡介:XXX,原籍阿壩州若爾蓋縣,女,藏族,16歲,現就讀于四川省汶川中學。父親是一位踏實肯干的工人,母親勤勞善良。然而,玲玲的童年卻是極其不幸的。5歲時,父親的弟弟與工頭發生工資糾紛,大打出手,父親為了保護弟弟,后腦挨了一棒,頭骨粉碎,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病。在父親精神失常的那些年,母親輾轉求醫卻毫無結果,每日以淚洗面。

  孝心故事

  感恩盡孝好少年勵志奮發筑青春

  身世凄涼懂事貼心

  馬玲玲,原籍阿壩州若爾蓋縣,女,藏族,16歲,現就讀于四川省汶川中學。父親是一位踏實肯干的工人,母親勤勞善良。然而,玲玲的童年卻是極其不幸的。5歲時,父親的弟弟與工頭發生工資糾紛,大打出手,父親為了保護弟弟,后腦挨了一棒,頭骨粉碎,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病。在父親精神失常的那些年,母親輾轉求醫卻毫無結果,每日以淚洗面。父親的病情一天天在惡化,家里的積蓄卻早已用盡,母親不得不去超市打工,每月以700元的工資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以及積攢給父親看病的費用。年幼的玲玲從那時起就已明白:必須要替母親分擔家庭的重擔。上學前班的她,總是最快回到家,目的是想和面無表情、神志恍惚的父親多說說話,生怕他一人在家會覺得冷清。

  爸爸生病以后精神很不穩定,經常半夜到處亂跑,為了不讓爸爸傷害他人和他自己,不得不在晚上讓叔叔幫忙把爸爸和著被子捆綁起來,每到這時,都是玲玲最難過的時候,看者爸爸的掙扎,積蓄了許久的淚水不斷涌出。

  感恩“父親”孝敬長輩

  6歲時,叔叔為了爭奪家產,污蔑媽媽“克夫”,將她們母女趕出家門,媽媽趴在門前哭喊要帶爸爸一起走,然而卻遭到叔叔的拒絕和毆打。無奈之下,母女倆回到了婆婆家。媽媽傷心欲絕,幾欲求死,但看著年幼的她,還是無法舍棄。更加可惡的是,叔叔不讓媽媽進家門,所以,每月最后的一個星期天,玲玲都會拎著從婆婆家帶來的用青稞面和酥油做成的餅,還有一顆煮熟的雞蛋喂給爸爸吃。“爸爸,叔叔有給你煮雞蛋吃么?你吃點這個餅吧,很抗餓的,我中午在學校吃這個都不會餓的。”當然,除了呆滯的眼神和毫無表情的越發瘦弱的蒼白的臉,爸爸什么表情都沒有,一句話也不說。玲玲還是那樣,坐在床邊剝雞蛋,給爸爸說很多話。

  7歲的時候,爸爸去世,此時的媽媽什么也不說,只是抱著玲玲哭泣。在婆婆家生活了兩年之后,媽媽經人介紹改嫁到阿壩州松潘縣。繼父對玲玲媽媽極好,對玲玲也是視如己出。久違的父愛讓玲玲感到無比的溫暖,她再也不用去理會別人辱罵父親是精神病的惡語,她對繼父也極其孝順,繼父腿上有風濕,經常疼的走路都很困難,每每這個時候,玲玲就成了繼父的小拐杖,攙扶著繼父走路散步。晚上一家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玲玲會端著洗腳水拿著膏藥,給爸爸揉腿洗腳,貼上膏藥。“爸爸,好點了嗎?”“丫頭,舒服多了,拿個板凳坐著吧,腳酸。”“嘿嘿嘿。”在這個家里還有位年邁的爺爺,身體狀況也很不好,胸口時常悶痛,每當這時,玲玲都會用熱帕子給爺爺捂在胸口上,用小手輕輕的揉;爺爺喜歡喝牛奶兌馬茶,玲玲每天早晨都會蹲在電爐旁煮牛奶,生怕牛奶溢出鍋邊,然后趕在上學前給爺爺兌好放在蒸鍋里。玲玲的親生爺爺是重男輕女的,從未給過她應有的疼愛,所以她從小便十分珍惜爺爺對她的愛護,也盡可能地關心照顧爺爺。

  身在其位必謀其職

  玲玲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在很多同學的印象中,她是個快節奏的人,每天忙忙碌碌,不見閑時。她成績優異,從小到大都是老師和同學眼里的好學生。為了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她從小就擔任班長這一職務,成為老師管理班級的好助手,同學學習的好老師。初中時,她憑借自信與負責任的態度,通過演講方式成功競選校學生會主席。這是對她工作的一種肯定,更是對她的一種鼓舞。這一年學生干部的首要任務就是角色轉換,這也是對她來說最困難的一件事,但最后她還是克服了。同時這一年當主席的經歷教會了她許多,特別是在管理團體這方面,學生會的干部和她是同級的,她既然當了主席,就要別人信服她,所以她就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與其他學生干部和睦相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一直是她的工作原則。同時,在這么忙碌的工作中,她并沒有因此而耽誤學習,而是更加努力勤奮,學習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在職期間,她積極管理學生會的各項事務,為學生會活動開展獻言獻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學生會干部。作為班長,她盡心盡職,管理班級方法得當,能積極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使班集體班風純正,學習氛圍濃厚。

  勵志奮發回報社會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計算人生的路途有多遠,但是我們可以把握旅途中的每一道風景、每一個站臺。玲玲不斷努力充實自己,自立自強,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中學生。她曾經多次獲得過“四好少年”“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雛鷹少年”獎項,曾獲得“輝煌六十年,我與我的祖國”全省演講比賽二等獎和講故事比賽三等獎,曾被評為“全國文明禮儀之星”。她也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經常去看望特教中心的同學們,給他們帶去一些零食,陪他們說話、做游戲,教他們唱歌,給他們帶去心靈的呵護。這些行動承載著她的愛心和對社會的回報。她想,等自己以后長大了,要用更多方式來回報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回報這個社會。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4

  韋艷麗,女,今年13歲,家住貴州省榕江縣古州鎮八吉村三組,是貴州省榕江縣古州鎮八吉小學六年級學生,擔任班長職務。她是一個誠實懂事、勤勞善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她現在住著爺爺留下的破舊木房子,靠著奶奶領到的低保金過日子,生活十分拮據。現在家里五口人(奶奶、爸爸、姐姐、弟弟),爺爺于兩年前去世,現在和70多歲年邁多病的老奶奶相依為命。為了生活,十年前奶奶把辛勤勞動種出的菜籽挑到寨上榨油,不幸頭發被榨油機攪拌,頭皮全部脫落,多年以來身患殘疾,身體極差。父母在她8歲時就已離異,姐姐韋丙蓮在縣城就讀初中;弟弟8歲(判給母親,仍和奶奶一起生活)。自從父母離異后,母親把年幼的弟弟甩給奶奶后改嫁他鄉、一去不返;不久父親也因為生活壓力和繁瑣心事外出浙江,常年不歸,很少寄錢補給家用。從小就失去溫暖、失去父母疼愛的三姐弟就這樣在貧寒的家境中成長,在淚水與思念中度過。

  常言道:“家貧出孝子,亂世出英豪。”這話不假,為了奶奶,為了姐弟,為了這個家,她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每天天還不亮就起床挑水、掃地、燒水、清理衣物,為弟弟穿衣、洗臉、送水,每天早上放學回家都要給奶奶生火做飯,做好了家務才回學校看書、做作業。奶奶頭皮傷有感染,她不怕臟、不怕臭,她堅持每天按時給奶奶清洗頭皮,給奶奶頭皮傷上藥,日復一日的堅持著。寒冷的冬天,冰冷的水,她堅持用那雙幼小的手給家人洗衣服,重復著每天這個不完整的家庭的瑣事。有一次奶奶生病臥床不起、飯水難咽,她十分焦急,在喊叫醫生治療的途中不幸摔倒,手腳撞到鋒利的石頭上,鮮血直流,至今傷痕依舊。在家庭中她成了家里的主力,奶奶和弟弟的頂梁柱。奶奶時常為能有這樣可憐而又懂事的孫女流下了難過的淚花。20xx年11月2日中午,奶奶又病重臥床不起,在家的弟弟突發高燒,她心急如焚地背起弟弟趕往村里醫務室,拖著沉重的步子一路的奔跑,當她們到醫務室見到醫生后,她素手無策,焦急的大哭起來,知情的病人們看到她幼小的身體背著生病的弟弟,堅強的舉動,都被她的舉動而流下了眼淚,在醫生的精心檢查后,確定弟弟只是發燒,于是給他打針、開了口服的藥。在得知她家里還有病重躺在床上的年邁老奶奶,醫生當即隨同她回家給奶奶看病,為奶奶做了很好的治療。她的堅強和孝心讓奶奶和弟弟的病得到了醫生免費的治療,很快痊愈。她常常安慰奶奶說:“奶奶,我們需要您,沒有您就沒有這個家,雖然您的身體不好,但是我們會慢慢地長大。”姐姐多次想棄學回家照顧家人,她卻拉著姐姐的手傷心的哭著:“我的好姐姐,再苦的日子也得過呀,初中都讀不完,以后的日子不是更苦嗎?……”為了讀書,為了學習,姐妹倆常哭抱在一起,每次聽到姐妹的哭聲,鄰居的叔叔、嬸嬸也悄悄的流下了心酸苦澀的淚。

  20xx年11月,年邁的奶奶永遠的離開了,家庭的重擔全落到一個13歲的女孩身上,從此為家撐起一片天。

  在學校,她是一個勤奮好學、善于思考、敢于發言、持之以恒、一絲不茍、全面發展、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從一年級至今,每個學期期末她都榮獲各項表彰:曾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模范”、“學習標兵”、“優秀學生干部”、班級“總分第一名”、單科“第一名”等榮譽稱號。在學習中,她熱愛關心班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遵守紀律;從不遲到,從不曠課;課堂上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對學習或班級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和喜愛。對待同學,她總是那樣的虛心謙讓,有一次為了班級衛生搞得更好,她在衛生檢查中發現兩個男生沒有去打掃,而且不負責任的亂丟垃圾,在她的耐心勸說下,那兩位男生不但不理睬,反而拉出她的書本甩在地上弄臟了,最后在班級其他同學的“圍攻”下,這兩位同學才認識到自己的不對,并向她表示了歉意。她卻拉著男同學的手說:“是我不好,也許是我做事認真的習慣,讓你們誤會了,弄臟的書本沒關系,我回去用舊報紙包扎就好了,”最后向那兩位男生點頭微笑,鞠躬告別。從那以后,班級衛生很少被扣分過,多次榮獲班級衛生評比第一名。對于比她小的同學,她總是以好的榜樣立于眼前,特別是上學、放學途中,有時天雨路滑,她總是把需要幫助的同學背扶起來。因為她各方面表現突出,所以每天都出場帶操、以身作則;對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都能積極主動、自覺的完成;她不光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望強烈,除了掌握課本知識外,還充分利用有空時間閱讀一些有益書報,不斷充實自己,取得進步。她很珍惜每天的學習機會,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維持著家庭的生活,用純樸的心靈呵護著弟弟的成長。憑著她美好的心靈和堅強的毅力,相信在這美好、和諧的社會里,她的生活會更加光彩有力。

  20xx年韋艷麗榮獲黔東南州“美德少年”稱號,20xx年,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韋艷麗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觀。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5

  弱肩挑重擔,寸草心慰春

  當提及自己的理想時,楊子揚說:“將來想當一名醫生,希望能找到媽媽并治好她的病,也讓更多像奶奶這樣的人重新站起來。”

  楊子揚,9歲,家住十堰市茅塔鄉康家村三組,現為茅塔鄉中心小學三年級學生。小小年紀的她,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綻放,以自己的天真、幼稚的言行,繪就著孝老敬親的生活景圖,詮釋著人間至善至美的真情。20xx年3月,楊子揚被評為十堰市“美德少年”。20xx年1月,被十堰市茅箭區評為第二屆道德模范。

  家貧親病,將苦難分解坦然面對

  楊子揚家有五口人。88歲的奶奶常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爺爺嚴重耳聾,又因年事過高行動不便;媽媽患有嚴重精神病,喜歡獨自外出,卻找不到回家的路;爸爸老實本分,靠在家干農活、閑時打零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同時還要擔負照顧生病、年邁的家人的重任。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苦難與不幸中成長的楊子揚,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她三四歲時就知道玩的時候帶著媽媽,和媽媽比誰更乖。在小子揚的記憶中,爸爸是最忙的人,爺爺身體健康的時候,只有在吃飯和自己生病時才能見到爸爸,后來隨著爺爺的行動不便,他通常在安頓好家人休息后便不見了。懂事的楊子揚,將一切看在眼里,她知道爸爸的辛苦,平日在家,除了照顧患病的奶奶、爺爺,看好媽媽不要亂跑,還盡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人小鬼大”,為親情注入更多擔當

  為給爺爺、奶奶解悶,在家里常有這樣的場景:奶奶斜躺在床上,爺爺坐在床邊,媽媽坐在床前的小椅子上,小子揚則站在他們中間,蹦蹦跳跳的有說有笑,爺爺、奶奶年紀大,有時候被子揚逗得前仰后合,直叫肚子疼;笑累了,子揚就陪他們聊天,老人們聽力差,她便充當二老的傳話員,把一方的話用手比劃著說給另一方,媽媽有時也忍不住的比劃著,小子揚就帶媽媽一起比劃著和爺爺、奶奶交流,小小的屋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孝老敬親,為爺爺、奶奶解悶

  爸爸是家里最忙的人,自打楊子揚能夠獨立照顧生病的家人時,他更是搶著時間沒日沒夜的干活。因為知道爸爸的辛苦,小子楊就盡可能的少讓爸爸為自己操心,多替他分擔。因為是住宿學校,一直以來,爸爸都堅持每周五放學到學校接子揚回家。有時因臨時在外干活不能到校接子揚回家,她就獨自徒步回家,并提前準備簡單的飯菜。7歲的楊子揚,因為年齡小、個頭不及灶高,聰明的她就搬來小凳子,然后站在上面翻動鍋里的食物……

  又是一個周五,爸爸在忙著,放學后楊子揚就開始獨自往家走。一進門就聽到奶奶的痛苦呻吟——她從床上摔到地上了。小子揚趕緊放下書包慌忙跑進去扶奶奶,因為力氣不夠,無法將奶奶扶回床上,著急之余,聰明的她馬上想到去地里找爺爺幫忙。爺爺耳朵不好使,她大聲的說了好幾遍,爺爺才明白怎么回事。事后才知道,奶奶因口渴想喝水便伸手去拿,卻不小心摔下了床。這次事情后,楊子揚暗下決心,只要有她在,就絕不能再讓奶奶摔下床。周末在家,做完家務的楊子揚就陪在奶奶床邊,逗她笑,給她講故事。面對生活,楊子揚似乎感受到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但小小年紀的她還不懂苦難和堅強的含義,只知道幫助爸爸照顧家人是她應該做的。

  逆境求進,給家人點燃希望之火

  特殊的成長經歷,楊子揚比同齡人能干得多:洗衣服、做飯、刷碗、掃地……這份孝心,讓爺爺奶奶感動,讓爸爸自豪,也讓鄉里鄰居稱贊不已。

  平日里,除了幫爸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楊子揚明白,自己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將來靠自己的能力照顧家人,更好地幫爸爸分擔,也只有那樣,才可以實現今天的理想——治好媽媽,讓奶奶重新站起來。學習上,楊子揚總比別人更刻苦,比付出,小小年紀的她似乎都懂得成功是以汗水為鋪墊的,而這即是全家人最大的快樂,是家人最有盼頭的希望。

  然而,在小子揚的心里,還有著一份難以言說的苦惱與憂愁。從懂事以來,她都不曾知曉被媽媽疼愛的感覺,盡管如此,楊子揚卻說,媽媽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一員,有媽媽在,家才是完整的。因為有病,媽媽喜歡獨自外出但卻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她總害怕有一天媽媽會不見了。20xx年秋,一家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媽媽再次走失。爸爸找遍了所有她可能去的地方,至今,媽媽還是杳無音信。媽媽到底去了哪里,小小年紀的她一直想不明白,望著蒼茫的大山,一雙大大的眼睛里寫滿擔憂,卻無法看到山的那一邊……記憶僅停留在媽媽在的曾經時刻,而今思念只留在了心里,默默地一遍又一遍。當別人問及媽媽時,她則會著急的哭起來并不斷地重復:“媽媽其實很愛我,我也愛媽媽。媽媽不知道去哪里,不見了。”

  家境的貧寒讓楊子揚過早的成熟,她從不向爸爸提出非分要求。深知爸爸的辛苦與勞累,盡最大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爸爸是楊子揚最快樂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因過度勞累病倒了,發著高燒,聰明的子揚不停的用冷毛巾敷在爸爸頭上幫他降溫,然后倒好溫開水,幫助他把藥服下。看著為自己忙前忙后的女兒,爸爸歉意地說:“揚揚,讓你受苦了,是爸爸不好,沒能讓你過上好日子。”聽完爸爸的話,她卻自豪地說:“爸爸,雖然我小,但是代替媽媽照顧你是我的責任,這是我應該做的。”但是媽媽在哪?她卻不知道。

  在學校,楊子揚從不與別人攀比。沒有漂亮的發飾,她選擇用健康熱情的性格來贏得他人的喜愛與贊賞,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異的成績爭優比贏。因為品學兼優、樂觀積極、團結友善,在學校里,她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是同學們的好榜樣。作為同學,陳紫琳說:“我有不懂的問題都會去問楊子揚,她就會幫助我、教我做”;作為好朋友,郭曉慧說:“她一直很照顧我,我們在一起玩,很開心很快樂”;作為班主任,余梅老師總是滿臉贊賞的告訴大家:“楊子揚同學今天的字詞寫的好,楊子楊今天的衛生做得好”……的確,小小年紀的她,不僅學習成績不錯,也樂于助人,愛護公物,尊敬老師,一直是深受大家喜愛的好學生。

  在山清水秀而古樸典雅的大山里長大,受父輩們善良淳厚之風的影響,養成了楊子揚至真至純的美好心靈。雖然家庭拮據,但善良的子揚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討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給他們一些零錢,她常說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而今的楊子揚,她最大的想法就是努力讀書,快點長大,能夠早點幫助爸爸,讓他不再那么辛苦;能夠早點找到媽媽,讓她回家;能夠早點學有所成,讓媽媽好起來,使奶奶站起來。

  沒有健康完美的家庭,沒有五彩斑斕的童年,沒有特殊的人生際遇,更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她,年少的楊子揚卻以自己的天真爛漫、看似幼稚的言行,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古訓,也集中展現了當代少年閃亮的美好品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綻放,伴著她成長,將孝老敬親的良好風氣傳播千里、萬里。

  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釀出香甜的蜜蘸;雄鷹只有勇敢的搏擊風雨,才能使翅膀更加有力。苦難是成長必需的佐料,努力地生活一定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對楊子揚來說,人生之路才剛起步,相信她會以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讓夢想成真,使生活精彩。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06-15

2016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1-14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5篇06-15

2016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11-10

讀《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有感09-22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晚會》日記05-17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 活動策劃06-08

觀《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有感05-21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學習感悟01-12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演講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