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論文

時間:2021-07-01 14:33:47 詩歌 我要投稿

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論文

  摘要:鄉土古典詩歌飽含了豐厚的自然、社會、人文信息,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和思想價值,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從培育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嘗試把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以有效地幫助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

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論文

  關鍵詞:鄉土古典詩歌;語文素養;語文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闡述“課程基本理念”中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內容包括思想感情激發、語言積累、語感培養、思維發展、語文學習方法與習慣養成以及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并指出“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從中看出,語文素養是個綜合的素養。而從身邊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觀察,語文素養中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等人文素養方面的培育在當前容易被忽視。筆者于收集鄉土古典詩歌中發現這類詩歌可作為一個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加以利用,并嘗試把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鄉土古典詩歌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價值

  孔子曾對伯魚說:“不學詩,無以言。”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古典詩歌又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所有的文學形式中,詩歌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文學樣式,特別是古典詩歌。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講,古典詩歌能較好地發揮文學的教育功能。讀詩往往有一個感知、感染、感悟的過程。王尚文老師是這樣表述文學閱讀:“由感知文學形式,而進入文學世界,受到文學形象、文學境界的感染,對生活、生命有新的感悟,從而凈化感情、澡雪精神,最終重塑心靈。”“作家、作品的感情和心靈對讀者的感情和心靈的提升,潛移默化,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陶冶,得到更新。這是一個長期乃至持續一生的過程,它永遠處于未完成的狀態之中”。[1]古典詩歌作為文學之一種也符合這樣的規律,由陶冶而“悅”讀而提升到對生命、人生、人性等自由境界生發。讀詩無疑在培育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獲得優秀文化熏陶、生成并提升審美情趣等語文素養上起到重要的作用,當然語文素養是個綜合素養,它們不是機械地疊加,而是有機的整合。鄉土古典詩歌特指某個局部地域歷史遺留下來的以當地鄉土為題材的所有古典詩歌,它對于當地學生來說是浩瀚的詩海中獨一無二的學習詩歌資源。筆者從教的福建省古田縣,曾經是一座千年古縣城。千年來,多少文人學子有感于這方山水的靈秀與神韻,給后代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古典詩歌。他們在敘寫自然山水、風土人情、平居生活、懷鄉之思時,融入了對一方山水的關注、對人生和生命甚至宇宙的思考的深邃思想,其中不乏精品。從可靠的文字資料分析,詩的寫作者有當時的治邑者,如宋代邑令李堪、明代邑令楊德周;有中國歷代名人,如朱熹、張以寧;有邑人,如丁逵、魏亨。這類古典詩篇多不為人所知,但是貼近生活,意境優美,情趣高雅,而且飽含了當地豐厚的自然、社會、人文等信息,是地方文化的精華,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和思想價值。不過,散落在靈山秀水之間的鄉土古典詩歌似乎還是沉寂不語的,而詩歌本該是一種鮮活而高雅的語言。能作為一項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引入語文課堂并彰顯它們的價值才是有生命的。什么樣的資源可以進入課程,選擇什么樣的課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給出了回答:“自然風光、文化遺產、風俗民情、方言土語,國內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話題等也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同時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闡述“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之于學生語文素養養成的重要作用。而鄉土古典詩歌正契合了這樣的要求。另外,因為鄉土古典詩歌中描繪的風物、地域是比較切近當地學生的,甚至就在學生身邊,相對來說學生更加親和這些詩歌。切近的事物更容易喚醒學生的審美體驗。語文課堂要求提供合理的學習資源,創造學習的契機。把鄉土古典詩歌作為語文課程資源,創造具有地方自身獨特魅力的校園文化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學生在研習吟詠家鄉山水風物孕育出來的詩篇中,獲得鄉土文化的熏陶,豐厚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二、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的教學嘗試

  鄉土古典詩歌作為教學資源也許使用的課堂范圍較廣,但語文課堂無疑是教學鄉土古典詩歌的重要陣地。學校的語文課堂不可能全是詩歌教學,更不可能全是鄉土古典詩歌的課堂。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課堂可能有這幾個形式:一是作為語文課堂拓展素材;二是與教科書中的古典詩歌進行比較閱讀;三是專門設計鄉土古典詩歌學習課。筆者設計并實踐了一節古典詩歌比較閱讀課,把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與鄉土古典詩歌《極樂寺詩》(見上文)進行比較閱讀。教學目的是學習關于春日的詩篇和品賞古典詩歌的意境之美。教師告訴學生將要學習一首描繪古田風景的.詩篇。此時,大部分學生表現得很驚訝:古田也有詩?接著教師講到:古田不僅有詩,還有許多名人的詩,有宋代大儒朱熹的,有明代劉基的,有元末明初古田縣舊城人張以寧的(張以寧《翠屏集》由大學者宋濂作序并入選欽定《四庫全書》)。當地還有許多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古跡,許多優秀的鄉土古典詩篇與之相關,如詠“玉田八景”的詩篇。此外,還有許多精美的古代民居,其間不乏詩句楹聯。學生表示驚奇。分析林恕《極樂寺詩》中“徑轉藤蘿列上方”“花落草堂朝雨霽”“春衣半染嵐煙濕,僧飯新炊筍蕨香”這些描寫極樂寺的風景,“徑轉”與“草堂”早已不在,但春日的“藤蘿”“朝雨”“嵐煙”“筍蕨香”還是令人容易感知的。如今的極樂寺就在離學校不遠的翠屏湖畔,又是當地名剎,為學生熟知,還有筍蕨這些風物都是學生熟識的。這樣,詩歌的內容一下子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觀察課堂可以看出,學生對這樣的詩篇有較大的興趣。同時學生比較容易感受“朝雨”“筍蕨”所營造的春日清新之境界,感受“春衣”“僧飯”“醉斜陽”所帶來的那份恬淡與自得的情趣。再回到白居易流淌在詩中的西湖春景和內心情懷,學生也就領會得很不錯。詩歌更深的意蘊能否體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詩中的情趣學生一定有感于心。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中談到欣賞自然時說“大地山河以及風云星斗原來都是死板的東西,我們往往覺得它們有情感,有生命,有動作,這都是移情作用的結果”“在聚精會神的關照中,我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是往復回流”“物我交感,認得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環震蕩,全賴移情作用”[3]。朱光潛的“移情說”既可以解釋古代文人對這方山水的情感,又可以印證當地學生學習鄉土古典詩歌的效果。當文人與古田的山水發生情感碰撞交融時,詩歌藝術之美便油然而生;當學生品讀來自家園詩意盎然的藝術佳作時,心中的審美體驗就容易被喚醒,當學生熟知這類鄉土古典詩歌后,那么關照身邊的山水風物時就更加覺得它們“有情感”“有生命”“有動作”了,而不只是“死板的東西”了。這樣情趣之間的“往復回流”就產生。再從學習認知的心理過程看:學習者更加注意所興趣的事物熟識的事物,更有利于學習者建構知識,以致達到學習的目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的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4]這里“兒童”可廣義地理解為所有學習者,鄉土山水風物也正是廣義的“情境”。學生生于斯長于斯,雖對當地古典詩歌陌生,但對詩歌所反映的“情境”是熟悉的。這個課例只是個案,我們不否認學詩的方法有很多,但適時地引入內容與學生切近的鄉土古典詩歌,必然大有助于培育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審美情趣,使學生更容易生成和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三、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的問題分析

  從分析關于當地鄉土知識(資源)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當地鄉土古典詩歌了解甚少,即使在語文教師當中,了解的人數比例也是極小的。另外,學校和教師不夠重視鄉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缺少開發鄉土課程資源的思路與方向。這給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課堂的實施造成了一定阻力。前文已經表述過了,語文課堂也不可能全是詩歌教學,更不可能是鄉土古典詩歌的課堂。而且培育學生生成乃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也不是僅限于引入鄉土古典詩歌的語文教學課堂。將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是為學生感知這樣的文化資源開啟一扇門,找到一個契合點,讓充滿鄉土文化人文氣息的詩篇去“喚醒”、去“點燃”學生,同時也鮮活了詩篇自身的生命。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真正的詩人都是身不由己地懷著痛苦去燃燒自己并點燃別人的。”一旦被點燃,學生發現美麗與詩意就在身邊,那么生活的趣味會立即被激發,生活的詩意將會得到強化。王尚文在談到文學情趣時引用朱光潛的話說:“‘趣味是對于生命的徹悟和留戀’,讀詩的功用,在‘使人到處都可以覺到人生世相新鮮有趣,到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1]其實,課堂的價值就在于把學生引導向這樣的“趣味”中去。課堂還可以向廣義的角度去理解。從學習方法上看,我們主張考察實地、走進生活、親臨鄉土文化實地的“大課堂”,從“大課堂”中獲得更加豐厚的人文滋養。比如讀朱熹的《水口行舟》(見上文)詩篇時,我們不只是憑借印象來揣摩詩人當時的情懷,也許學習者只有站在浩渺的閩江邊的水口,方能體悟“今朝試卷孤蓬看”的處境與“煙波一棹知何許”的惆悵與無奈;讀張以寧的《登大佛嶺雨中云在其下》(略)詩篇時,登臨“五華山”的絕頂才能領會詩人對家鄉山水溢美之詞的內涵和那份如絲如縷的懷鄉情結。當我們雙腳踏在語文課堂之外的生活大地,感覺鄉土古典詩歌所沉淀的思想情懷、審美情趣融入自身的血液中去滌蕩著心靈的時候,我們算真正的詩意地棲居。當然,把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是一件慎重的事情,需要解決許多問題。首先,必須對鄉土古典詩歌文本進行精要地遴選:內容應追求文質兼美,思想感情要求積極純正,能體現優秀文化品質,語言規范優美;形式符合傳統古典詩歌規范,又有當地鄉土特點。其次,必須取得當地教育管理部們和學校領導的支持,組織有教學經驗的專家和教師搜集并編寫“鄉土古典詩歌讀本”。再者,必須增強教師、學生的鄉土資源意識,讓他們善于發現并利用優秀的鄉土資源。最后,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是一種嘗試,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不斷地修正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77,289.

  [2]辛竟可.古田縣志(乾隆版)[M].古田:福建省古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1987:145-421.

  [3]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北京:中華書局,2012:145-146.

  [4]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上)[J].電化教育研究,1997(3):3-4.

【鄉土古典詩歌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實踐之依托鄉土資源論文04-07

淺談古典詩歌鑒賞的課堂教學11-18

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方法探微論文08-22

語文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的運作論文07-04

鄉土之戀詩歌08-09

鄉土的詩歌賞析08-19

鄉土詩歌無題12-20

鄉土詩歌賞析12-29

初中語文的課堂引入方式論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