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歌的流行病
淺談詩歌的流行病
詩歌在現在有了兩種分化:越來越讀不懂的詩歌和越來越容易懂的詩歌。越來越讀不懂的詩歌往往用最生僻的詞語來達到詩歌的目的,到最后是詩人自己在詩歌后面寫了許多注記來解釋這首詩歌,人們也不知道他是在寫詩還是在寫長篇的論述文章。這種詩歌現在由于詩歌的不景氣,讀者減少,寫的人也越來越少,畢竟詩歌不僅是寫給自己看的,還需要給自己以外的人看,要引起讀者的共鳴,沒有讀者了,自然事業是辦不下去了,不管是印象派、野獸派、垃圾派還是什么先鋒什么主義,于是很多人改行了,寫起了那些容易讓人們讀懂的詩歌。他們美其名曰把這種詩歌運動叫做詩歌的口語化。詩歌的口語化在中國有很悠久的傳統,唐朝詩人白居易就經常把自己創作的詩歌讀給一個老婦人聽,然后老婦人提出什么意見,白居易再斟酌修改。這個傳說我一直非常懷疑,這個老婦肯定不是一般的老婦,一定有非常深厚的.文學修養,一個大詩人都跑去請教就說明了問題。如果這個老婦是一字不識的白丁,白居易對她讀自己的作品那不是對牛彈琴嗎?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現在的詩人受到了啟迪,要把口語化當成拯救詩歌的良方,要讓詩歌走進大眾百姓的生活。當然,要實現這個目的,就要從大眾百姓最熟悉的生活細節入手:廚房、廁所、性生活都是不可少的題材,文字是最通俗易懂的,只要你小學畢業了,你就一定能夠從文字的描述里知道詩歌表達的意思。這樣的詩歌最后從口語化變成了口水化,有時是嘮嘮叨叨的老婦人,有時是患了癡呆癥的年輕人,讀者是讀懂了,知道詩歌要表達的意思了,但最后讀者卻迷茫了:這是詩歌嗎?怎么沒有一點詩味了?
詩歌現在是患病了,患了流行病,這種病一旦沾上,是很難治愈的。除非一些有良知的詩人,守護詩歌的底線;一些有良知的讀者,不在一邊瞎起哄;出版社、媒體,不賺昧心錢,不把詩歌當一個傻兒在那里玩轉,今天那個派、明天那個主義,眼花繚亂,讓人分辨不出詩歌的真假好壞。
詩歌只是詩歌,是困境中的一只援手,是知遇時的會心一笑,是一些短小的文字,是詩人嘔心瀝血的靈感之花。
詩歌只是詩歌,你喜歡時,就為她喝彩,你不喜歡時,也別變著法兒糟蹋。
【淺談詩歌的流行病】相關文章:
淺談詩歌06-20
淺談詩歌精選06-12
淺談詩歌精選12-13
淺談的詩歌07-19
戴望舒的詩歌淺談06-13
淺談詩歌的發展02-28
淺談詩歌賞析06-19
淺談名人詩歌12-11
淺談詩歌的起源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