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平安的詩歌理論
詩歌的結構要從兩個方面來談。
一是內在結構。不管古體詩還是現代詩歌,其結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內在的結構——起承轉合。
起就是開始。一般情況下,是實寫,即新出詩文的開始。沒有這一步,就不會有下一步。比如
“不知多少個歲月
我周身的血管里
都流淌著冰冷的血
鮮花不香
太陽不暖
荒蕪的心田
一片堅冰凍結的世界”
大家看這個開頭,實實在在寫出了自己的現狀。詩人用渲染的方法,極力渲染此時自己的痛苦,為下文要引出的內容奠定了基礎。
第二步就是“承”。承就是承接第一步驟來寫。有了第一步,就好寫第二步了。第二步也要考慮為第三步打基礎的問題。
比如(接上面詩歌的開頭)
“從遠方,你寄來一封信
寄來了一團燃燒的火
熊熊的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
從心底,你寄來了一張照片
寄來了一個綠色永恒的'季節”
這一節詩就是有了第一節的引發才有的內容。看到這里,我們明白了,詩人為什么極力渲染自己的苦悶?就是要新出“你”對我的愛。那么,你給我的愛又會有怎樣的下文呢?這就到了第三步“轉”。轉這一步一定要寫出出乎意料的內容,才能把第二節里表達的內容的意義表現出來,才能使詩歌的內容深入一步,更有寬度和廣度。
(接上面)“春姑娘在笑
從頭到腳都是新的
于是,我站起來
沖進天真的風箏群
戴上您為我編織的皇冠
我愿永遠站在你身邊
和你一道
拍完屬于我們倆的相冊”
這一節是轉的內容,第一節說自己的悲觀無望,第二節是你的關愛及時來到,第三節寫了你的愛給我帶來的變化,這一段表達的是對方的愛的巨大力量,這樣寫就突出了自己對他的感激感恩之情,看到這里,我們就明白了,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就是贊美愛情的力量。由于第一節的渲染,使得愛情的力量更加無與倫比。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合”。“合”這一步不好寫,它一般是用議論的方式,點題,或者升華主題,要把相關意義升華到最高處,讓詩歌產生巨大的感召力,使讀者產生共鳴,加深讀者的印象。
(接上)“我知道,愛的世界里
永遠不會有嚴冬的季節
有愛的空間多么嫵媚啊
因為有了你
因為有了我”
這個結尾的“合”做的很好,既點明了主題,也升華了主題,既呼應了開頭,又從廣義上對愛情的力量做了總結。只是警句格言不夠精彩。大家可以在這里寫出一兩句驚人的句子,讓讀者愛不釋手,讓讀者受到啟發,讓讀者永遠記住你的詩。
二是詩歌外在的結構。外在的結構就是表現形式。
1,從書寫形式看,有分節和不分節兩種。詩歌以外的文學樣式,另起一段時,叫做段,詩歌另起空行時叫節。有的詩歌一節到底,不分小節。
例如,“過得去過不去
時間都不會停留
想得開想不開
日子都要過
歲月蹉跎
大地上花開花落”
有的詩歌幾句為一節,一般四句一節的居多。也有兩句一節或者三句或者更多句一節的。比如
“天好藍
心也無限
駕著知識的風帆飄蕩在今天
山好遠
心地放寬
順著理想的小溪奔流在明天
光好亮
心也溫暖
隨著成功的光芒射向永遠”
2,從結構設計上看,還分幾種:重章疊句式,就是幾節詩句格式一模一樣,連字數都一樣多。這種格式來源于《詩經》,詩經中的詩句都是用這樣的格式。現在的新詩有所改進,幾節格式大致相同,字數大致一樣多。比如,
“《燈》
是媽媽的眼睛
是老師的眼睛
是祖國的眼睛”
三句詩格式完全一樣,只是按著逐層深入的關系,換了三個詞而已。這種形式會使詩歌有一種回環往復之美,有韻律之感。
還有分了幾節,但是,幾節格式不一樣,就是按著起承轉合寫下去。這樣的詩歌會更好寫一些,因為它更有自由性,可以按著感情的變化,去盡情抒發感情。比如:
《盼望》
尋覓的腳步走遍天涯
沒有一個家
相逢的浮萍聚滿荷塘
沒有一個根
這屈辱的歷史誰能撫平
這創傷的裂谷誰能縫合
千言萬語訴不盡相思苦
望眼欲穿道不竭企盼情。
詩歌既有固定的格式,又沒有固定的格式。現在,全球都在飛奔向前,一切都在變化,詩歌的表達形式也不例外。我們提倡有更多的格式誕生,如果每個人都人云亦云,拘泥于傳統形式,那么就會拖詩歌發展的后腿。大家在構思詩歌時,盡可能去考慮創新,寫出自己的特色,這樣才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淺談平安的詩歌理論】相關文章:
淺談詩歌精選06-12
淺談詩歌06-20
淺談詩歌精選12-13
淺談的詩歌07-19
詩歌翻譯理論精選06-12
白居易詩歌理論11-06
白居易的詩歌理論11-06
淺談詩歌賞析06-19
淺談詩歌的發展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