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語文教學之詩歌教學方案
詩歌是一種最早出現的、最富于表現力的文學形式,被人們視為“文學之母”和“文學之王”,淺談詩歌教學對盲童審美情趣的培養。它在內容上最具有心靈性。形式上最富有審美意味,是文學的精華和靈魂。詩歌為人類提供了-個美麗的精神家園,是人的高尚的精神伴侶,在文學審美系統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盲黃雖然看不見精彩的世界,但是他們和正常兒童一樣愛好美、渴望美、追求美。語文課本中的優秀詩歌作品,處處閃爍著社會生活美和人的心靈美,所以,引導盲童鑒賞詩歌的美,是培養他們感受美的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該如何在盲校語文教學中引導盲董欣賞詩歌、從中得到美的熏陶呢?
我試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初步的研究與探索:
一、讓盲童了解詩歌的審美特性和詩歌槳黨的美育功能,教育論文《淺談詩歌教學對盲童審美情趣的培養》。
<一>詩歌的審美特性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內容:
1.詩歌的情感美
因為詩是所有文學形式中最重視抒情和最擅長抒情的品種,情感不僅是構成詩美的主要內在因素,而且是詩的存在價值的主要依據之-。詩歌中任何一種因素都強烈地彌漫和滲透著感情因素。可以這么說,情感是詩的生命,沒有情感就沒有詩。
2.詩歌的意境美
所謂意境,是詩歌中詩人主觀的情感與客觀物象的形神融合一致而引人聯想的藝術世界,它綜合了多種的美的.因素。
3.詩歌的節律美
詩歌中節律美即為音樂美,其中包含節奏和韻律。詩歌正是以富有音樂性的節奏和韻律,來對粗硬的、強烈的充滿許多不確定性的內在情感之流,實施有效的美學上的控制,使之轉化為有序的節律化的運動,使情感的傳達更為有為和完美。
4.詩歌語言的藝術美
詩歌的語言是區別于其他文學形式的語言,即具有虛幻性藉性。詩人運用藝術化的語言不僅可以創造出一個虛構的審美世界,而且,詩歌語言在本質上的虛幻想性常常能引發人們的無盡想象,從而領會詩中的精妙之處,感受詩中的語言美。
<二>詩歌對盲童的審美教育意義重大,主要表現為:
1.通過鑒賞詩歌,調動和培養盲童具有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
2.通過鑒賞詩歌,培養盲童的想象能力。
3.通過鑒賞詩歌,培養盲童具有純正、高尚的審美趣味。
4.通過鑒賞詩歌,使盲童的精神需要得到滿足,
【盲校語文教學之詩歌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盲校語文教學總結02-14
詩歌鑒賞之煉字類解題教學方案11-18
盲校地理教學策略研究論文06-20
讓詩歌照亮語文教學方案參考12-09
教學方案之離騷11-02
教學方案之離騷11-01
化石詩歌教學方案12-06
《旅鼠之迷》教學方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