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歌中的色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維詩歌中的色,希望大家喜歡。
《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軾之言引起后世對王維詩畫關系的強烈反響,相關論述頗多,對王維“詩中有畫”的特征及其成因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很有啟發意義。但是,集中對王維詩歌中的色彩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則極為罕見。事實上,以王維詩歌中的色彩為研究角度不但能夠從一個側面認識王維的詩歌創作,而且,對于了解王維的生存狀態、思想觀念不無裨益。
一
王維對自然景物的色彩本身進行細致的描摹,創造出鮮明的視覺效果,呈現出繪畫性。《輞川閑居》:“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冬日游覽》:“青山橫蒼林,赤日團平陸。”《春園即事》:“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茱萸沜》:“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欹湖》:“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映水的青菰、飛翔的白鳥、寧靜的青山、如火的赤日、閑適的白云,王維以畫家的目光觀察著自然景物的色彩,以詩人的心靈感受著自然景物的色彩所蘊涵的美,并以細膩的筆調描繪出一幅幅怡人的圖景,傳達出自然山水、鄉村田園的恬淡、寧靜。
王維詩歌中的色彩以冷色調為主,尤其以青、白二色居多,艷麗的色彩較少,對青、白等淺淡色彩運用自如,隨意點染,《輞川閑居》“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欹湖》:“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恬淡、潔凈、清新,似乎都是信手拈來,卻是妙語天成,韻味自生;將艷麗的色彩置于煙雨迷蒙的`背景中進行虛化處理,達到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輞川別業》:“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綠色像是浸染過,紅色像是將要燃燒,詩人將帶有濃艷色彩的青草、桃花、綠柳置于煙雨之中,展現出一幅幅朦朧迷幻的圖景。
王維詩歌中的色彩較為簡潔,注重色彩之間的合理調配,通過獨具匠心的布局展現出和諧的視覺效果。《春園即事》:“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畦中白水、綠柳紅桃,明麗而不濃艷;白石紅葉、山中嵐氣,疏朗而不單調。《紅牡丹》:“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綠葉與紅花相互映襯,而詩人更是細膩地描繪出紅牡丹綠葉色彩的寧靜,紅花色彩的深淺。
王鏊《震澤長語》:“摩詰以淳古澹泊之音,寫山林閑適之趣,如輞川諸詩,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畫。”[2]47事實上,不但是輞川諸詩,王維的許多詩歌中并未直接出現帶有色彩的詞,卻隱含了色彩。《答裴迪》:“淼淼寒流廣,蒼蒼秋雨晦。”詩人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寒流廣闊,秋雨連綿的景致;《漢江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遠去,似乎與天際相接,浩渺而蒼茫,遠處的山色若隱若現,變幻迷離;《新晴晚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泛前陂》:“澄波澹將夕,清月皓方閑。”《華子岡》:“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曠野新晴、水清月明、秋色連綿,詩人似乎是在自然山水、鄉村田園中隨意吟詠,然而寥寥數語卻蘊涵了極為豐富的內涵。詩中淡化了自然山水的色彩,而自然山水卻別有一番情韻。
二
《舊唐書·王維傳》:“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於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云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3]5052王維書畫創作中的“天機”同樣體現在詩歌創作中,《唐才子傳》:“維詩入妙品上上,畫思亦然。至山水平遠,云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而能。”[4]298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天機”意味著王維以詩人的才情在詩歌創作中完成對包括色彩在內的繪畫藝術資源的整合,使詩歌成為繪畫的升華。王維將色彩與光影、時空,聲音等相結合,組成了一個有機的審美系統,并以此反映自然景物的色彩的明暗、冷暖、動靜,甚至是動態的變化。《木蘭柴》:“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秋山馀照,夕嵐飛鳥,詩人在一個光影變幻復雜的時段,描摹自然景物的色彩的明滅狀態;《宮槐陌》:“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幽暗的光,濃重的影,宮槐、綠苔顯得格外沉靜;《新晴晚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明田外的白水,群山后的碧峰,山與水空間位置的巧妙構筑,使得山與水的色彩疏朗有致;《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白云、青靄的變幻,詩人觀察角度的轉變,展現出云霧色彩的流動變化。同時,連綿起伏的終南山有著眾多不同的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空間展現出不同的陰晴狀況;《送刑桂州》:“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落日、潮水在廣闊的時空中運動,“氣象雄闊,涵蓋一切”[5]430。落日、潮水的運動引起光影的復雜變化,特定的時空中呈現出奇異的色彩效果。
李重華《貞一齋詩說》:“夫詩以運意為先,意定而徵聲選色,相符成章;必其章、其聲、其色,融洽各從其類,方得神彩飛動。”王維精通音律,在詩歌創作中敏銳地感受著自然山水,鄉村田園中的天籟清音,色彩與聲音相結合,色彩有了更為豐富的意蘊。《早春行》:“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黃鳥的鳴叫為初發的紫梅平添了不少生機;《青溪》:“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以聲音的喧鬧反襯色彩的寧靜;《過香積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水的聲音不再流暢,幽冷的青松使日色也冷卻下來。正如趙殿成所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幽靜深僻的氛圍中蘊涵著詩人靜穆的觀照;《鳥鳴磵》:“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寧靜的春山中,月光的變幻引來聲聲的鳥鳴,為春山平添幽遠的意境;《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山林更為寂靜,除了人的聲音,只有月光靜靜地照耀著山林。 王維詩歌中的色彩有時并不單純地依附于自然景物,而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傳達出詩人獨特的審美感受。《書事》:“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經過雨水浸潤的蒼苔,山中的叢林嵐氣,詩人的審美感受融入其中,視覺感受進一步延伸為觸覺感受,色彩本身似乎有了靈動的意味。
王夫之《唐詩評選》:“右丞工于用意,尤工于達意。景亦意,事亦意。”[8]101王維詩歌中的色彩時常蘊涵著詩人豐富的情感體驗,渲染出特定的情感氛圍,《觀別者》:“青青楊柳陌,陌上別離人。”陌上楊柳青青,渲染出傷感的離別氛圍;《送沈子福歸江東》:“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相思就像是春色,馬位如《秋窗隨筆》:“最愛王摩詰‘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之句,一往情深。”[6]836離別之情,深切真摯而又別開生面;《別輞川別業》:“依遲動車馬,惆悵出松蘿。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青山綠水脈脈無語,似乎更加增添了詩人離別的惆悵;《輞川別業》:“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優婁比邱經論學,傴僂丈人鄉里賢。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當回到輞川時,詩人心中充滿了喜悅之情。喜悅之情似乎也感染了綠草紅花,春意盎然的輞川充滿了歡聲笑語;《冬夜書懷》:“冬宵寒且永,夜漏宮中發。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麗服映頹顏,朱燈照華發。漢家方尚少,顧影慚朝謁。”草白木衰,霜重月明,凄涼而孤寂,似乎正是詩人內心的寫照;《榆林郡歌》:“山頭松柏林,山下泉聲傷客心。千里萬里春草色,黃河東流流不息。黃龍戌上游俠兒,愁逢漢使不相識。”連綿的春草,東流的黃河,詩人略帶憂愁地感受著北方邊地蒼涼的景致,王夫之《唐詩評選》:“真情老景,雄風怨調,只此不愧漢人樂府。”[8]10
在王維的詩歌中,“青山”、“白云”是時常出現的兩個意象。《瓜園詩》:“素懷在青山,若值白云屯。”《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臺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空谷歸人少,青山背日寒。羨君棲隱處,遙望白云端。”《別輞川別業》:“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惟有白云外,疏鐘聞夜猿。”《歸輞川作》:“悠然遠山暮,獨向白云歸。”“青山”清新、安寧,遠離塵世的喧囂,是詩人心靈的故鄉。相對于“青山”而言,“白云”讓詩人更多地感受到悠然閑適的意味。“白云”潔凈、飄逸、高遠,充滿閑適的氣息,《欹湖》:“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白云不僅飄蕩在天際,而且飄蕩在詩人的心中。
【王維詩歌中的色】相關文章:
王維詩歌的意象研究11-08
王維《鳥鳴澗》詩歌賞析12-28
王維詩歌選讀推薦11-24
山居的王維與輞川畫意詩歌07-28
王維《終南別業》的詩歌及鑒賞12-22
王維的《不遇詠》原文及詩歌鑒賞11-24
王維詩歌的詩情畫意和禪趣11-24
有關王維《使至塞上》詩歌鑒賞11-23
大班詩歌:五顏六色的傘01-08
王維靠走后門中的狀元?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