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詩的作文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的作文 篇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站在窗邊,感受著微風的吹拂,看著舞動的柳枝,我細細地品味著這句富有哲理的句子,思緒飄回了我學習鋼琴九級曲目的時光……
去年暑假,教鋼琴的周老師和我一起討論我考級的樂曲。他選了頗有難度的一支曲子,但我并沒有在意。回家后,仍用與平時一樣的方法練著新學的曲子,但是結果卻讓我十分意外——練了兩個星期還沒有做到最基本的熟練。
我便有些灰心,在學習時也開始心不在焉。周老師發現了我的問題,在第三次驗收我的練習成果后,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我相信,只要你認真又用心,就一定可以打倒面前的攔路虎,獲得成功!”我默默地點點頭,也暗暗下定了決心。
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更加用功,更加刻苦地練習,恨不得每天所有的課余時間都坐在鋼琴前。可不知為什么,曲子的熟練程度依然沒有提高多少。在我再一次感到灰心時,老師對我說的話又在耳畔回蕩。是啊,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只要我繼續堅持練習,就一定能成功。
在無數次的反復練習之后,終于,我發現,自己已經能十分熟練地彈奏這首曲子,最后也順利地通過了考級。
自此以后,不管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會盡全力去完成。我一直在默默地努力堅持到底,因為我知道“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古詩的作文 篇2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宏兒,關于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導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凄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井離鄉,李月也曾吟誦:“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的依戀轉化為家鄉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其強烈,從而留下這傳傾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道:“海內存知已,天涯苦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日才能再會,自然心生不舍,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度,拋開惜別之情,揮毫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面對離別,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敘關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在青春河畔,折柳相送,輕吟出這流傳千古的佳句。
喜歡讀古詩,體味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我仿佛經歷了一次旅游,沉醉其中,甚至讓我不想醒來。
古詩的作文 篇3
古詩里的四季古詩很美,它是一首優美的歌,一首韻味無窮的歌。
古詩里的春天是那么優雅,你看,那兩只黃鸝在綠色的柳枝上好像在談情說笑,空中高飛的白鷺自由自在,那不正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嗎?簡直妙不可言。詩中的春天,像孩子的童年那么美好。
詩中的夏天更是美麗。那荷花上時有一兩只蜻蜓玩耍,我仿佛穿越時空,看見楊萬里在荷塘邊欣賞荷花,他陶醉在美景中,寫下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中的荷花是一個小仙女,帶著魔法把夏天變得更加閃亮耀眼。
詩中的秋天是一位臉上有著燦爛笑容的姑娘,輕輕地撫摸我的臉蛋,偷偷笑了一下。你看這田里勞作的農民臉上灑滿汗水,他們是多么辛苦,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是一片收獲的喜悅。
詩中的冬天,寒冷中透著一股堅強。在邊疆作戰的戰士馳騁疆場,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戰士們的血灑在潔白的雪上,真讓人是為戰士們擔心呀!他們的愛國之心在這冬天繪成了一幅動人的畫卷。
詩中的四季是那么美麗,各有各的特點。一首首詩,需用手去書寫,更要用心去體會。
古詩的作文 篇4
人生因為理想面有價值。從古至今,無數人為了理想而奮斗。為了理想,讀書人頭懸梁錐刺骨,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武將縱橫沙場,浴血奮戰,不惜戰死疆場。他們早已離去,留下的,只有那些文字,令人浮想連翩……
在鄴城內的銅雀臺上,魏武王曹操吟詠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他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定劉表,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經歷無數惡戰。他曾兵敗如山倒,曾被困絕境,也曾險些被擒或喪命。但他始終未退縮,依然跨爪黃飛電馬,揮倚天劍驅數十萬大軍——一切都是為了心中的理想——縱然馬革裹尸,魂歸邊西,也要揚聲塞外,蕩平天下,盡掃狼煙,成蓋世之偉業。
在遠山菊海之中,陶淵明正在清晨的鳥語花香中散步,在菊花從中漫步。在田園之中勞作,閑適而又快樂,不必受朝廷的約束。他又想起那天辭官時的情景:上面的官吏來巡查,他“不愿為五斗為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便脫下官服,解下官印,充滿不屑地奮然離去。現在,他要做一個隱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
在長安城城門,李白騎著駿馬,飛奔出城,毫無留戀之意。早知官場黑暗,又何必借酒銷愁,又何必仰天大笑出門去,吶喊“我輩豈是蓬蒿人”呢?想當年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何等榮耀,今日又何等落魄!喝了幾杯酒,他清醒了——自己仍有用武之地——他不再慨嘆官場黑暗,而是為了當初的理想,開始游覽大好河山,抒萬丈豪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走遍天下,終于成為一代詩壇的詩仙。
在零丁洋的一艘船上,文天祥作了首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江山日下,怕是撐不了幾天。想當初自己立志報國,再想想今天,勸降的人剛剛離開——“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文天祥誓死不降——即使不能保住江山,“挽狂瀾于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死于國難,也不恥辱。幾天之后,文天祥英勇就義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歷史的河水怎樣沖刷,也沖刷不掉那些不朽的文字。
古詩的作文 篇5
詩中的世界是五彩繽紛,古樸典雅的,這個神奇的詩中世界總是令我流連忘返,我對它充滿了好奇,詩所能描寫的東西有很多,沒有界限,什么都能寫,瀑布、懸崖、林間小道等等。
但在這么多東西當中,我最喜歡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寫出了春姑娘擁有靈巧的手,風便是春的手,一動一劃一碰柳樹就被裝飾好了。
春雨也很有意思,有許多描寫它的詩句,比如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這段詩是把春雨擬人化,寫它知道春天的植物生長需要雨水的.滋潤,它便將下凡來,帶來了一場滋潤萬物的細雨,送來了陣陣清涼;還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的到來引起了一場綿綿細雨。她伴著朦朧的天際如一根根晶瑩剔透的銀線,把春天連到了大地,把春天連到了人間。“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春天的雨是朦朧的,沒有暴風雨之前的烏云那么低沉,沒有大霧的那么迷茫,沒有閃電,也無雷聲。只是朦朧的天際迷亂著人的眼睛,只有晶瑩的露珠浸透著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間……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出了春夜的寂靜,桂花在夜晚悄然無聲地慢慢凋謝,無處不讓人感到凄涼,無限的靜謐使春夜里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蕩蕩的。讀到“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我感覺到如月牙般的月亮升起來了,只只小鳥被皎潔的月光驚動,時不時還從深深的山澗中傳出陣陣清脆的鳥鳴,真是寧靜淡薄而富有優雅情致啊!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好日子探尋美景在泗水的湖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芬芳的春天,韻味十足。
春,在我的詩歌旅途中,一路伴我相隨。它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啟蒙,我將一路走下去,直至終點。
古詩的作文 篇6
自從在那牙牙學語時學會了一首《詠鵝》,于是古詩詞便在我心里種下了情根,揮之不去。
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在詩中看四季更替。“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看春雨綿綿攜杏花飛舞,聞清風柔柔吹拂萬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夏荷陽光微醺,青荷搖曳。日光映紅蓮,賞湖間千嬌百媚,姹紫嫣紅。“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蕭瑟秋風微涼卷起漫天落葉。望山層林盡染,火楓颯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輕擷一枚冰花置于掌心,佇立在白花色的世界。在這一首又一首的四季贊歌中,享受春夏之美,學詩之樂,而沉睡在心靈這片沃土中的詩緣情根也早已破土而出,經四季輪回悄然生長了。
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穿過千年時光,撥開歷史疑云,前去拜訪這些流芳千古的詩詞背后的作者。“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誰在汨羅江邊痛吟?是屈原!是誰在桃林輕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是嚴蕊!是誰在歡呼“劍外忽傳收薊北,忽聞涕淚滿衣裳。”是杜甫!又是誰在渭城朝雨中灑下留戀的淚?在賞析一首首傳世千古的詩詞中,穿越歷史,看這詩詞都是出自何人之手?此時,心中的詩緣情根怕早已經詩書的澆灌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在其中賞自然界中萬物眾生之姿。“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靜靜佇立,聽風輕輕搖曳枝梢,綠葉沙沙作響,掠過耳畔,輕撫雙頰。“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漫步桃林,沉醉于漫漫花海,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爭奇斗艷。“月是故鄉明。”抬望眼,夜空中一輪明月高照,灑下許許熠熠生輝。那皎皎明月寄托著古今中外多少游子離人的思鄉之愁!在學習這一首首詩中,看世間千姿百態,萬物鐘奇秀麗。
兒時種下的詩緣情根,想必此時早已長成了巍峨的參天大樹。樹間繁花朵朵,嫣紅秀麗。在學習這一首又一首的古詩詞中,我收獲到了快樂。從此往后,我與這古詩詞的紅線怕是再無法斬斷嘍!
古詩的作文 篇7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啊!春天來了。“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天是生機勃勃的。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春天也是詩人寫詩的源泉,春天會在詩人手中變的更加美麗。讓我們跟著詩人的腳步來認真觀察,贊美春天吧!
春天,萬物復蘇,大自然都睜開迷蒙的雙眼,一切都精神煥發,瞧!小草探出了腦袋,小花正在燦爛的陽光下伸展著腰肢呢!燦爛的陽光灑向那沒有葉子的樹枝上,樹上的花骨朵也忍不住了,睜開了迷蒙的眼睛,真可謂“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不久樹上就開滿了花。綠葉也正迎著春天跳舞,引來了許多蜜蜂,樹上也停滿了鳥,都在喳喳的叫著,我不由得吟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哇!天空中飛來了一只老鷹,呀!不是老鷹,原來是一個老鷹風箏,不一會兒又飛來了幾個風箏,原來有幾個兒童在放風箏啊!現在正值初春時期,東風哥哥也來湊熱鬧了,真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花骨朵兒讓樹枝壓彎了腰,花骨朵們擠來擠去誰也不讓誰,終于有一支杏花擠了出去,露在墻外,啊!我有題詞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嘎嘎”這是什么聲音呢?原來是我們家的鴨子叫的,它仿佛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真暖和呀!”我不由得又吟出一句古詩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走在詩人的意境中,體會著詩人筆下愜意的春天,讓我完全陶醉在其中,古詩中春天可真美麗啊!
古詩的作文 篇8
提起感動這個詞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因為感動大家的事情有許多,如,有眾人所知的事和中華文化的瑰寶唐詩宋詞這都是感動大家的。他們像海底的珍珠,藏在我們大家的心中,我現在就從這當中來挑去最亮的一顆展現在我們大家的眼前。這一顆當之無愧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唐詩宋詞。最令我感動的是一首詞,這首詞讀起來比較豪情,這是一位豪壯的男兒寫出來的,這位作者就是著名的南宋軍事家——岳飛所寫的壯志激情的《滿江紅》這首詞,至今膾炙人口。我現在就來說說這首詩的背景和令我感動的一系列語句。
這首是是岳飛在入獄不久所寫的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作者問題最為關鍵的內容,但幾乎所有的解釋都不夠準確。認為《滿江紅》是岳飛所作的,都把時間定于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如鄧廣銘先生就持此說。這一觀點其實是錯誤的,理由有五:
一是當時的岳飛無論就其閱歷資歷還是心境,根本不具備寫出像《滿江紅》那樣悲憤交加、氣勢磅礴的內涵與底氣。那時的岳飛正仕途輝煌躊躇滿志,怎么可能滿腔悲憤“怒發沖冠”?怎么可能覺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來氣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
二是岳飛當時對功名非常重視,并在其詩詞中經常有所流露。如寫于紹興二、三年秋屯駐江州時的《題翠巖寺》中“功名直欲鎮邊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為功名”,表明當時岳飛頭發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紹興十年大破金軍前,岳飛在《寄浮圖慧海》中依然表明“功業要刊燕石上”。這些同期及以后的詩詞表明,當時的岳飛非常重視功名。
三是《滿江紅》一經問世即廣泛流傳,如此非同尋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飛三十歲青云直上之時所作,豈能就此湮沒不見蹤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與“八千”。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幾乎所有研究此詞的學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歲”,因此認定此詞作于岳飛30歲出頭。實際上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會的功名是從幼時求學開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飛自幼時習武讀書到入獄前,正好30年上下,是個約數。“八千”也是個約數,只是表示征戰路程的艱辛和漫長。
五是不理解“塵與土”與“云和月”的含義。前者是指一錢不值,因為岳飛到入獄時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歷來非常重視的功名原來毫無價值。后者是指竹籃打水,岳飛十年征戰,功毀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實一錢不值,一生漫長的征戰最后前功盡棄。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滿江紅》應該誕生在岳飛于紹興十年七月下旬奉詔被迫班師到入獄之間的一年多時間里。
“怒發沖冠”和“仰天長嘯”。此二句從未有人做過詳細考證,卻是界定《滿江紅》具體創作時間的重要依據之一。從字面看,顯示岳飛的憤怒到了極致。在那段時間里,岳飛究竟何時最為憤怒?在班師途中,岳飛撕心裂肺悲憤交加:“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隨后,岳飛又被剝奪了兵權,聽命于可恥屈辱的和談。但真正令岳飛“怒發沖冠”的,當是得知對自己的陷害之時。有位好心的部將設法通知正在廬山的岳飛關于王俊上告張憲“背叛”的消息。岳飛立刻明白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從不許勝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時的岳飛終于忍不住“怒發沖冠”而“仰天長嘯”,應該是順理成章的。查張憲入獄應該是在紹興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飛是十月上旬下廬山的。因此,《滿江紅》的誕生理當就在其間的二十多天里。
“瀟瀟雨歇”。此句亦從未有人考證,詩詞是情景交融的,“瀟雨”一詞詩人總是用來形容秋天的冷雨,“歇”顯然是指雨的斷斷續續。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綿綿時斷時續。此句既點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創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悶和沉重。
今天,我讀了一首詩,詩題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詩人王維在這首詩中把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之情寫得情真意切。詩中也流露了詩人遠在他鄉的孤獨與寂寞,這讓無數曾經客居他鄉的游子產生共鳴。作品耐人品味,千載以來,傳誦不絕。
這首詩的內容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家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的大概意思是:一人獨自作客他鄉,遠離故鄉,在如此孤寂的環境中,“每逢佳節”就會更加思念故鄉,懷念遠在家鄉的親人。
我也有過王維大師的孤獨感,特別難受。
那是在一個暑假里,爸爸帶我到上海去玩。在上海,沒有一個朋友可以陪我玩,我只能躲在家里獨自一個人看電視。我是多么想回到自己的家,回到自己朋友的身邊!我們可以一起看書,一起談天說地,還可以一起玩喜歡的游戲,一起下河游泳,打水仗。啊,我自己的家是多么美好!我當時在上海是多少地寂寞和孤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寫得如此真切,讓我感同身受。
《游子吟》是孟郊寫的一首詩,我很久以前就讀過它。可是每當我讀起它,心中總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我的心中總是被隱隱地觸動,常常無法平靜下來。
母愛是多么偉大啊!這首詩講的就是兒子要遠游離家時的場景。慈祥的母親穿針引線忙個不停,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趕緊把衣服縫。臨行之前縫得密密的,只是怕孩子遲遲不能回到家中。誰說小草赤子的心,能報答陽光母親的恩。
是的,母親對兒女的關心愛護是無微不至的,孟郊選取了一個看似平常而飽含常情的臨行縫衣的場景,不僅寫出了慈母將出遠門的游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態,顯得十分真切感人,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她之所以要細針密線,縫得結結實實,是擔心孩兒遲遲不能回來。面對樸素而又偉大的母愛,詩人用了最后一句,說明了寸草之心的兒女,無論如何也無法報答像春天和陽光那樣廣博而溫暖的母愛。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每天一大早起來為我做飯、疊被、梳洗;晚上一下班顧不上吃飯就先給我檢查作業、練習;我小時候一次生病住院,媽媽連續兩天兩夜沒合眼,精心照顧呵護我;當我未能考好傷心時,媽媽安慰我、鼓勵我……這點點滴滴的愛,一幕一幕在我腦海中劃過,讓我心中無限感激,此刻,我只想大聲地說:“謝謝您,媽媽!”,“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媽媽!”
古詩的作文 篇9
詩人孟郊寫的《游子吟》,則是我最最喜歡的一首古詩。它具有童話般的語言,和讓人感動著的詩句。讀到這首詩,我心里就不由自主的感嘆:慈祥的老母親手中捏著穿著線的針。她正在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的衣裳。孩子快走時,老母親正在加快趕衣服的速度,可是又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誰能說這像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孟曉是漢族人,身為詩人的他,出生于公元751年,逝世于公元814年;代表作最為突出的就是這首表達母親無私愛的詩——《游子吟》。他死后,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因為一首《游子吟》成名。這是他逝世后留下的“重要寶藏” ……
遙望遠方,我情不自禁地想到點什么:英氣勃發的兒子坐在簡陋的茅房字里面讀書。在屋子的另一邊,滿頭銀發的老母親,正埋著頭、弓著背,在一盞若隱若現的油燈下,正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著衣服。那密密麻麻、細心縫補的每一針,都包含著老母親那對兒子無比深沉無私的愛;每一線,都代表老母親對兒子真摯的情。這濃濃的母愛,全部都傾注在這情似如海,大如天的母愛里。而我們作為兒女的,又怎么能報答的了他們無私的愛呢?這不正所謂,“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說到關于母親的是,這還讓我想到了清朝詩人黃景仁的《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游子吟》與《別老母》說的雖都是關于母親,但在我看來,它們卻大有不同。
《別老母》說的是要離家遠去的黃景仁則是站在母親的角度上來寫的,抒發了對母親的戀戀不舍的情懷;而《游子吟》寫的則是游子對母親的懷念,抒發了書中的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在母子將要分別時,看見母親正在為自己臨行前一針一線,專心致志,將這濃濃的愛意縫進這件衣服中時,感觸頗深。才寫下來這首受多人尊敬,膾炙人口的《游子吟》。
作者運用了神匯般的語言,惟妙惟肖的寫出了作者與母親之間的默契和情誼。
母愛偉大!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關于古詩的作文九篇】相關文章:
關于家的古詩01-22
關于元旦的古詩01-04
關于的元旦古詩12-27
關于春天的古詩12-27
關于大寒的古詩01-22
關于新年的古詩12-14
關于秋天的古詩09-16
關于元稹的古詩12-03
關于王昌齡的古詩12-22
關于劉禹錫的古詩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