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利州南渡》全詩翻譯賞析

時間:2022-10-13 15:37:59 我要投稿

《利州南渡》全詩翻譯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yán)格的特點。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jīng)典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利州南渡》全詩翻譯賞析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出自溫庭筠《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shù)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jī)。

  【注釋】

  ⑴利州:唐代屬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廣元,嘉陵江流經(jīng)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閃動的樣子。對:一作“帶”。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氣。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槳,代指船。

  ⑸“數(shù)叢”句:指船過草叢,驚散群鷗。

  ⑹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時楚國人,為越大夫,從越王勾踐二十余年,助勾踐滅吳國后,辭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終。

  ⑺五湖煙水:據(jù)《吳越春秋》稱,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沒人知道他最終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幾個湖,這里泛指江湖。忘機(jī):舊謂鷗鷺忘機(jī),這里有雙關(guān)意,指心愿淡泊,與人無爭。

  【參考譯文】

  江水粼粼斜映著夕陽的余暉,彎彎島岸蒼茫接連山坡綠翠。

  眼看人馬已乘擺渡揚(yáng)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兒回歸。

  船過沙洲草叢群鷗四處驚散,水田萬頃一只白鷺掠空孤飛。

  誰理解我駕舟尋范蠡的心意,五湖煙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機(jī)。

  【創(chuàng)作背景】

  溫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僅屢次應(yīng)試不中,而且因為語言多犯忌諱,開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長被擯抑,只好到處流轉(zhuǎn),做一個落魄漂泊的才子。這首詩是溫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廣元)渡江時所作。

  【賞析】

  詩人來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闊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動,夕陽映照在水中,閃爍不定;起伏彎曲的江島和岸上青翠的山嵐在斜暉的籠罩下,一片蒼茫。這一聯(lián)寫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點和時間:日暮時江邊渡口。因為詩寫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聯(lián)從此著筆,起得非常自然。頷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寫人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馬也渡,船到江心,馬兒揚(yáng)鬃長鳴,好像聲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詩人自己)歇息在岸邊的柳蔭下,等待著渡船從彼岸返回。這兩聯(lián)所寫景物都是詩人待渡時岸邊所見,由遠(yuǎn)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靜而動,井然有序。

  接下來,頸聯(lián)寫渡江,船過沙灘,驚散了草叢中成群的鷗鳥;回望岸上,江田萬頃,一只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一聯(lián)巧用數(shù)量詞,不但屬對工穩(wěn),而且深化了詩境。群鷗棲息沙草之間,可見天時向晚,飛鳥歸巢,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只有一鷺飛翔。這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強(qiáng)烈地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后來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的詞句,其境界正與此聯(lián)上句所展示的畫面相類似,而下句江田白鷺的空闊悠深和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積雨輞川莊作》)更是神韻同出。

  前面三聯(lián)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jī)的利州南渡圖,作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詩人摹然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不能不觸景生情,遐想聯(lián)翩。所以尾聯(lián)偶然興起了欲學(xué)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這兩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遺世,忘卻機(jī)心之志,也沒有人能夠理會。

  溫庭筠的詩中曾有“自笑謾懷經(jīng)濟(jì)策,不將心事許煙霞”(《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的自負(fù)與自嘲,這里卻浩然有歸隱之志,實際上是失意后的無奈之語。“獨忘機(jī)”,其實并不能忘機(jī)。這一點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踐難共安樂才辭官隱遁的。所以,兩個人都可謂是極有機(jī)心的人。

  這首詩描寫行旅在利州南渡時的所見所感,景物描寫江中,岸上交遞著墨,層次分明,色彩清麗,靜中有動,栩栩如生,特別是頸聯(lián),是被人們傳誦的寫景名句。最后觸景興感,自然真切。全詩八句,無不與“水”相關(guān),但清雋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詩別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詩的一般規(guī)律,前后四聯(lián),起承轉(zhuǎn)合,各有所歸。此詩前三聯(lián)卻遞相承接,景物描寫得很充分,意境幽遠(yuǎn)淡雅。尾聯(lián)由寫景轉(zhuǎn)而遐思,但仍從“舟”、“水”絻結(jié),以致轉(zhuǎn)中有合,脈絡(luò)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說,溫庭筠的以山水、行旅為題材的詩多感慨深切,氣韻清澈,以這首詩來看,確實如此。

  作者簡介

  才華橫溢

  關(guān)于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云生于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于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幼好學(xué),苦心研習(x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于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cè)艷之詞”。詞有《握蘭集》、《金荃集》,今不傳。唯《花間集》中尚存有其詞六十六首。孫光憲《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在中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shù)步成詩之說,而像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極為罕見,實在令人驚嘆之至!

  考場救人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shù)舉進(jìn)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溫庭筠將近40歲時開始應(yīng)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斗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莊恪太子李永左右數(shù)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后莊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溫庭筠被卷進(jìn)這起斗爭中,沒受災(zāi)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jìn)士。在他步入科場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yùn)。開成四年應(yīng)舉不第后,溫庭筠在鄠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xiāng)薦試有司”。當(dāng)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溫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溫庭筠8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溫庭筠又去應(yīng)試。這次應(yīng)試是沈詢主春闈,溫庭筠卻由于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fēng)雨。事件的起因,是溫庭筠有“救數(shù)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于簾前試之。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擾亂了科場。據(jù)說這次雖有沈詢嚴(yán)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dāng)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從此之后,也就是說從55歲起,溫庭筠便絕了這門心思,不再涉足名場。

  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里可看出溫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溫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绹的忙。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dāng)時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令狐绹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jìn),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绹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學(xué)。唐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jìn)士對之,溫庭筠以“玉條脫”對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绹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jīng)》,并且說,《南華經(jīng)》并非僻書,相國公務(wù)之暇,也應(yīng)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绹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nèi)坐將軍”,譏諷令狐绹無學(xué)。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xué)不高,皆因當(dāng)權(quán)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

  溫庭筠攪擾場屋后,貶隋州隋縣尉,當(dāng)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鎮(zhèn)襄陽,辟為巡官,此時溫庭筠已45歲。在襄陽,溫庭筠與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陽待了幾年時間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詔征赴闕,溫庭筠隨后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jīng)49歲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時的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誠、令狐滈等博飲狎昵。當(dāng)時令狐绹出鎮(zhèn)淮南,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溫庭筠因窮迫乞于揚(yáng)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丑跡。因此有關(guān)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51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并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后即居于京師。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 年),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次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jiān)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yán)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書榜文曰:“右,前件進(jìn)士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jìn),堪神教化,聲調(diào)激切,曲備風(fēng)謠,標(biāo)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并仰榜出,以明無私。”將所試詩文公布于眾,大有請群眾監(jiān)督的意思,杜絕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風(fēng),在當(dāng)時傳為美談。而此舉又給溫庭筠帶來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眾,已遭權(quán)貴不滿,又所榜詩文中有指斥時政,溫庭筠稱贊“聲調(diào)激切,曲備風(fēng)謠”,更為權(quán)貴所忌恨。所以,宰相楊收非常惱怒,將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貶,所以紀(jì)唐夫送其赴方城時,詩云:“且飲綠醁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遭受此次打擊,再次被貶,年事已高的溫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傳》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還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頓失意而死,千載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視權(quán)貴。所以紀(jì)唐夫送他赴方城詩又云:“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當(dāng)時權(quán)貴,可以排擠、壓制溫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卻壓制不了溫庭筠的才華四溢。溫庭筠終以他杰出的文學(xué)成就成為文學(xué)史上千古不朽的詩人。

【《利州南渡》全詩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溫庭筠《利州南渡》的全詩翻譯賞析12-29

《利州南渡》翻譯賞析02-20

溫庭筠《利州南渡》的翻譯及賞析11-19

溫庭筠《利州南渡》翻譯與賞析08-24

溫庭筠《利州南渡》賞析10-18

《利州南渡》唐詩賞析09-14

唐詩《利州南渡》賞析09-09

《利州南渡》溫庭筠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溫庭筠《利州南渡》注釋賞析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