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馬金山的詩集《吸引》
那天下午,五點半詩社的潤生、開兵和爬藤過來找我喝酒。瞎聊的時候,潤生說:“寶川哥,送你一本詩集。”我接過來一看,是詩人馬金山的詩集《吸引》。馬金山和我都在深圳,聞名已久。本來有幾次可以見面的,卻是因為一些瑣事,沒有能夠見到。打開詩集,我隨便看了幾頁,都是一些精短的小詩。而這些小詩,是需要靜下心來細品的。于是,又合上了。但是,還是被爬藤用他的單反,拍下了好幾張讀詩的照片,貼在了他的空間里。
又一個月,接到了開兵的電話,邀請我參加他和詩人小小的婚禮,我去了。在餐館樓下看到了馬金山,很自信、儒雅的一個漢子。開兵介紹說:“這是詩人馬金山,我的老板。”我們握手,一同上樓。那天,一共有三桌客人:新娘小小的親朋一桌,教會的兄弟姐妹們一桌,剩下的一桌就全是詩人了。我們笑侃了一陣開兵剛剃掉了的胡須后,開始喝酒。金山兄弟說他開了車過來,不能喝酒。我說:”兄弟,這就是你不對了。既然過來參加兄弟的婚禮,怎么能夠不喝酒呢?你看,我都特意帶了一個代駕的小弟。“金山兄弟便掏出手機打電話。由于那天是星期天,他打了十多個電話,一個代駕都沒找到。就只陪了三杯,然后許諾說下次專門去福永找我喝酒。
金山兄弟的詩歌都寫得很精短,但是耐品耐讀。他說:“精簡,再精簡,就是一首短詩的宿命。”又說:“詩歌是一種修行,與生活一樣。”
打開詩集的第一首詩就是《山歌》:“已過黃昏/ 山風蓋過汽車的響動/ 我擦亮一根火柴/ 光亮劃破了一塊黑布/ 我再也不愿縫補它們。”在這首詩里,他界定了詩歌的審美范疇,那就是如一根擦亮了的火柴,點亮我們的眼睛,靈敏我們的觸覺。盡管詩歌給我們的只是很短暫的一霎那的火花,但是,也可以祛除我們體內和這個社會,以及歷史的黑,最終,讓我們破繭而出。
他的《尋找》只有兩行:“扒上一列火車到遠方去/ 到遠方去尋找另一個我。”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流浪。我們不停地走呀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我們得到了什么?我們流浪漂泊的意義在哪里?這是每一個詩人都要追尋追問的。金山兄弟說,我們只是尋找另一個自我,一個真實的自我,一個自尊的自我,一個超脫了自己的自我,但是,我們終究還是要回來,塵歸塵,土歸土。
他在《山花》中寫道:“一朵/ 一朵接一朵地開了/ 他們在微風中交頭接耳/ 我走到它們中間/ 俯下身子/ 閉上眼睛/ 聽見了/ 它們開放的聲音。”所有的生與死,所有的綻放與凋謝,所有的丑陋和美麗,甚至生命、宿命和過程,都是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才能夠感受到的。當你真正靜下心來,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種美麗的綻放。
《花開》依然只有三行:“我站在陽光下數葵花/ 葵花,就一朵接一朵/ 一朵,接一朵地開了。”是的,有時候,一些生命,一些美麗或者美好,就在這樣的一些經意或者不經意間,悄然綻放了,就如我們的詩歌和愛情。
他的《雨夜》就是一句:“雨下著/ 領居家的孩子哭了一夜。”但他的這場雨卻有多重的意義。其一,淅淅瀝瀝的雨,就像鄰家孩子時斷時續的哭泣。或者鄰家孩子時斷時續的哭泣,就像是這場淅淅瀝瀝的雨。其二,這場雨暗示著鄰家孩子生命中的某些情節,或者是這場雨貫穿了鄰家孩子的生命和生活。其三,我們的一生中要經歷多少個這樣的雨夜,這些雨,我們的生命或者宿命,無法回避,也無法逃避。
《小雨》算是這本詩集里面比較長的詩歌了。“沒有風/ 小雨就這樣下著/ 就這樣/ 我一個人/ 悄悄地注視著它們/ 滴落在房頂上/ 滴落在梧桐樹上/ 滴落在青草上/ 不一會兒/ 似乎因我的不斷注視/ 它不好意思停了下來/ 陽光出來了/ 我定晴一看/ 青草又長高了一大截。”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鄰家那個羸弱的小女孩一不留意,就出落成了一個楚楚動人的大姑娘了。那個成天拖著鼻涕的小男孩,好像在一眨眼間,就變成了一個溫文爾雅的帥氣男子。時光如陽光在我們的生活中流淌,一切,美麗也溫馨。
《聽雨》:“我躺在床上/ 一個人,靜靜地發呆/ 確實太過無聊了/ 我就閉上了雙眼/ 靜靜地聽/ 聽一滴雨滴/ 從屋檐/ 滴入內心的聲音。”你是否有過,讓一場雨進入你的身體,渾身濕透?你是否有過,讓一滴雨,進入你的內心,生命在體內萌芽,拔節的美妙?特別是在浮躁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感受我們身邊的一切,感受生活中,所有的美妙和美好。
《種子》也只有兩行:“一朵花,一堆火/ 一堆燃燒的漩渦。”老實說,這是我看到的最簡潔,最形象的對生命的描述和詮釋了。我們一生下來,無論是花朵般的綻放,還是火焰般的燃燒,都只是一些飛速旋轉的漩渦。我們除了盡情地綻放,毫無保留地燃燒,我們還在高速著旋轉著,把我們周圍的一切,全部卷進我們的生活里面,不知疲倦,從不停留,直到花朵般的凋謝,直到燃燒成灰燼,知道漩渦消失,一切重歸于平靜。就如他在另一首《夕陽》中寫的那樣:“一朵花/ 它靜靜地燃燒/ 靜靜地燃燒/ 直到/ 它把自己燃為灰燼。”
《活著》寫出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我活著/ 我健康地活著/ 我安分守己地活著/ 我安然自得地活著/ 我安然無恙地活著/ 我不能想不開/ 我不能有事/ 我不能生病/ 我可以不顧及自己/ 但我不可以不顧及/ 我身邊愛我的人/ 以及我愛的人。”活著并不沉重,為了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活著才沉重。活著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為了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活著,才幸福。所以,我們得小心翼翼,體體面面,健康快樂地活著。
《我的一生》寫的是一種生命的體驗。“我前半生的時光都在挖坑/ 挖坑。而后/ 再用后半生的心血/ 不斷地填坑/ 填坑。”我們前半生不斷記憶,后半生不斷地遺忘。前半生學習,后半生丟棄。我們前半生積蓄,后半生透支。我們走了很遠很遠,最終都會回到原點。我們爬得越高,只是為了埋得更深。這是我們無法抗拒的宿命,和悲哀。無論是挖坑,還是填坑,都是我們生命的整個過程。而過程,就是我們此生最大的意義之所在。
《生命》寫的是一種對生命和生活的態度。“鏡子里照出你的樣子/ 你看著不滿意/ 那不是鏡子的意思/ 美或者不美/ 那只在于你/ 轉身的距離。”我就不喜歡我家的鏡子,因為我怎么看鏡中的自己,看到的都是猥瑣和丑陋,一點也不高富帥。當然,我肯定知道不是鏡子的意思,要不,我寧肯冒著被我家美女罰跪的風險,也得把鏡子砸了。美或者不美,并不在于生活和生命本身,而在于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決定了我們把它放在一個什么距離什么位置上。
《看著你》多了一種對命運和生活的反省和抗爭。“一個小小的失誤/ 神讓你趴下/ 你就得趴下/ 那么/ 好吧/ 黑夜/ 我就呆在原地/ 看著你/ 看著你怎樣/ 一點點地讓我消失。”在時間和命運面前,我們是弱小和無力的,我們終究會死亡,會消失,這是一種宿命的無助和悲哀。關鍵是詩人的不妥協,讓我們的此生多了一種悲劇般的詩意。
《黃昏》則是一幅生命和生活最后的寫意,一幅涂滿大片色彩的悲壯的油墨畫。“一幅油墨畫掛在山坡上/ 畫中有大紅花/ 畫中有千里馬/ 畫中有滾滾長江/ 畫中還有一對/ 白發蒼蒼的老人/ 正踮著小步/ 向山下走去/ 他們的背影/ 漸漸涂滿了黑色。”我們終會老去,我們的身后也終將會涂滿黑色。如果能夠讓我們更美好,詩意地老去,才是詩歌和詩人的意義所在。
無論是讀詩還是寫詩,都是很個人化的事情。無論是讀詩還是寫詩,都需要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這樣才能仔細品味詩歌。金山兄弟說:“心靈沒有徹底沉靜下來:我不寫,建議你別讀。”“對文字的敬畏,我寫得純凈,我建議你也以純凈之心來讀。”是呀,每一首詩,都是一顆水晶,都有多個側面和層次。你通過不同的側面和層次來讀,就會讀出不同的東西來。就如他的《吸引》中所寫的一樣:“陽光照在雪山上/ 陽光照在青草上/ 陽光照在羊群上/ 陽光照在河流上/ 陽光照在磁鐵上/ 它們將我深深地吸引。”
嗯嗯嗯,這就是金山兄弟的詩歌魅力之所在。也是金山兄弟的魅力之所在。我就是因為他的詩歌的吸引,才寫了這些羅嗦的文字。最后,我也用金山兄弟的詩歌《祝福》來為這篇文字結尾吧:“推開房門/ 院子里的小鳥一哄而散/ 有的跳上了墻頭/ 有的躍上了一棵芒果樹/ 有的飛上了電線/ 它們上下打量著我/ 我懷著悲憫之心/ 想對它們說/ 兄弟,無論/ 你們飛多高多遠/ 我都愿你們/ 翅羽干凈,心靈放松/ 將美夢也飛出原形。”
嗯,潔凈的羽毛,放松的心靈,原形的美夢比詩歌更重要。這些,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最圣潔的詩歌!祝福馬金山兄弟,以及所有寫詩和愛詩的兄弟姐妹們。
【我讀馬金山的詩集《吸引》】相關文章:
讀《海子詩集》有感07-01
讀顧城詩集有感10-25
讀席慕蓉詩集有感08-25
讀冰心詩集有感11-28
讀徐志摩詩集有感11-08
讀《徐志摩詩集》有感11-08
讀王昌齡詩集有感11-21
讀李商隱詩集的感悟11-11
讀《席慕容詩集》有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