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世紀的詩意旅人
范成大,十二世紀的詩意旅人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四十五歲的范成大受命出使金國。這次派遣使者乃非常之舉,名為祈請使,目的有二:一是求趙宋皇室陵墓所在的河南鞏、洛之地,二是重議兩國交換國書的禮儀。此時距金滅北宋已40余年,南宋與金國劃淮河為界,中原淪入異族之手,南宋皇帝偏安于南方,以侄兒的身份卑事金國。以當時北強南弱的不平等勢態,南宋想以祈請的方式收拾失去的河山與尊嚴,不啻于癡人說夢。就連宋孝帝本人也知道,此行不但沒啥勝算,還兇多吉少,他臨行前對范成大說:朕不敗盟發兵,何至害卿!嚙雪餐氊,理或有之。這就是讓他做好當蘇武的心理準備了。
范成大此行著有旅行日記一卷,名為《攬轡錄》,取東漢名士陳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意思。據此書記載,他于六月出國門,八月戊午渡淮出國界,十月戊午復渡淮歸來(《宋史·孝宗本紀》誤為九月,《范公神道碑》正確),故在金國境內逗留時間恰好為兩個月。乾道六年的使金之行,是范成大一生中心情最為復雜的一次旅行,壓抑、悲愴,而又滿懷忠義豪情,因此《攬轡錄》中的許多文字也特別感人。如寫北宋舊都東京汴梁的殘破:新宋門內彌望悉荒墟,大相國寺,傾檐缺吻,無復舊觀,擷芳(園)中喜春堂猶巋然,所謂八滴水閣者,使屬官吏望者皆隕涕不自禁;凡東京一門一樓,皆羅列其舊名與虜改之新名,貌似簡單的記錄,而板蕩之痛與黍離之思卻已盡在其中。更讓人心碎的當然還是中原的遺民,淪陷已久,民亦久習胡俗,男子髡頂,村落間多不復巾,蓬辮如鬼,然而父老遺黎往往垂涕嗟嘖,指使人云:此中華佛國人也。老嫗跪拜者尤多,至靈壁縣,民始扃戶窺觀,途有數故老,見使車潸然。除《攬轡錄》外,此次使金之行還留下七十二首絕句,匯為《北征小集》,其中佳作甚多。如《藺相如墓》:玉節經行虜障深,馬頭釃酒奠疏林,茲行璧重身如葉,天日應臨慕藺心!又如《會同館》:萬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漚浮!提攜漢節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皆慷慨言志之作,感人肺腑(其中羝羊解乳一語用蘇武事,正與前述宋孝宗語相呼應)。范成大的此次出使雖然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本來就是不可能達到的),但表現得風骨凜然,甚至連金主也認為可以激勵兩國臣子弱國外交的極至也只能是爭取一點精神上的尊嚴了。歸國后,范成大得到朝廷的`肯定,但很快又因剛直而被黜,于乾道七年受命出帥靜江府(廣西桂林),這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南宅交廣之行。
這次旅行實際開始的時間已是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臘月七日,從老家吳郡(蘇州)出發,南經湖州、余杭,至富陽而入風景如畫的富春江。在余杭時與遠送而來的親友道別即將遠征蠻荒瘴癘之地,場面極其傷感:君縱歸,恐染瘴,必老且病矣。亦有御瘴藥否?其言悲焉。嗚泣且遮道,不肯令肩輿遂行。之前更不得不將重病的乳母留在余杭,分路時,心目刲斷。世謂生離不如死別,信然。真情流露,催人心肝,雖千百年之后讀這段文字,也不禁潸然。與眾人別后二日就是臘月三十、除夕之夜,發富陽。雪滿千山,江色沈碧。夜,小霽。風急,寒甚。披使虜時所作棉袍,戴氊帽,作船頭縱觀,不勝清絕。此行湖山盛景無數,清麗文字盈帙,而此情此境此文,意境之佳,卻讓人一見之下,永銘于心。試想身披二年之前去國北征的寒衣,胸懷著二日之前與親友訣別的凄愴,于此除夜之際,置身于寒江的扁舟上,心緒如無限宇宙中的一點孤明,所謂不勝清絕者,實是無以言之而強為之言了。溯富春江,經桐廬、蘭溪入衢江,然后經常山縣出浙江、入江西的信江,經信州(上饒)、貴溪、余干而到南昌,登滕王閣;入贛江,乾道九年元月十二日至臨江軍(樟樹),十四日游薌林和盤園這兩處都是當時著名的園林,乃至有圖本行于世的,游覽之余,范公不禁想起自己老家的石湖,那是他的產業,他自負若得閑數年,則石湖真當不在薌林、盤園之下耶!。除園臺建筑最有思致外,這兩處給范成大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幾棵大梅、古梅,晚年隱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經營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并專門著有《梅譜》一卷,其愛好不可謂不深。過臨江軍后即入贛江支流袁水,過袁州(宜春)、萍鄉進入湖南境內。泛湘江南下,至衡山,謁南岳廟,因病未登山,然后陸行經永州、全州,三月十日,入桂林。凡水陸路程三千里,歷時三月,著游記一卷,取韓愈詠桂林的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詩意,取名為《驂鸞錄》。勿庸置疑,范成大是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旅人。這不僅是說他廣闊的游蹤,還有他對山河的熱愛,最重要的,他非同反響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學天才,這使他能夠把他的見聞感知轉換為獨特的內在體驗和一流的文字。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陳左高《歷代日記叢談》誤為1185年),范成大五十二歲,離四川制置使任,五月底從成都萬里橋出發,十月已巳進入吳郡(蘇州)的盤門。和前兩次懷著重重心事的旅行不一樣,這一次的回鄉之旅則是伴隨著好心情:雖然與四川的同僚朋友分別不免傷感,但壓倒性的情緒還是歸去來兮的喜悅和輕松。這次的行程比較簡單:沿岷江入長江,然后一路過三峽,經湖北、江西入江蘇,從鎮江轉常州、蘇州。此行有游記二卷,取杜甫門泊東吳萬里船意命名為《吳船錄》。與前二錄相比,此書篇幅最長,也最為后人推重。《吳船錄》內容極豐富,除了記名山大川之美,如寫峨嵋山佛光之奇如在目前,狀三峽湍流之險驚心動魄,等等,也有許多人文歷史方面的記載非常有價值,如記江州東、西林寺的唐代碑刻,抄錄峨嵋牛心寺釋繼業所著西域行程等,頗有史料價值。此書文章之美,李慈銘以為更超過《驂鸞錄》,不愧為中國山水文字中的典范,佳篇警句俯拾皆是,不煩贅引。
從乾道八年十二月出盤門到淳熙四年入盤門,范成大完成了一個象征性的循環,從此結束了作為旅人的生涯。從四川歸來過武昌時,他曾于中秋夜回憶自己十三年間,十一處見中秋,其間相去或萬里,當時便想:若得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淳熙九年,范成大終于遂愿退休,從此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閑適而優裕的晚年生活,寫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并為家鄉撰寫了一部具有開創意義的方志:《吳郡志》。在最后的歲月里,他并不像丁尼生筆下老年尤利西斯那樣壯心不已,仍然對旅行充滿向往,但毫無疑問的是,每當中秋賞月的時候,他都會想起他從前度過中秋的那些地方:一生的漂泊已經沉淀在他內心,成為記憶中永恒的財富。
【十二世紀的詩意旅人】相關文章:
旅人的詩歌06-24
詩歌旅人06-18
旅人隨筆02-16
時光的旅人11-06
《沙漠旅人》11-03
三十二世紀的世界-想象作文04-24
夢游二十二世紀作文03-22
孫悟空的二十二世紀散文06-24
二十二世紀的家作文范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