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自由的詩句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詩句吧,詩句節(jié)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什么樣的詩句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軾自由的詩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定風(fēng)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關(guān)于蘇軾的簡介資料:
第一次是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因為蘇軾自從進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對由王安石領(lǐng)頭的‘新法’一派,再加上當(dāng)時的他在文壇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詩詞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是很大的,這也就間接阻撓了‘新法’的推廣,引起了變法派對他的強烈的不滿,他的政治對手將他所有詩詞收集起來,成為在朝堂上x擊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對他的不滿之后被貶。
第二次是被貶惠州,但是這一次蘇軾可以說是很無辜的,守舊派的領(lǐng)導(dǎo)人物當(dāng)時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變法派抓住機會一度成為朝廷上的主導(dǎo)力量,守舊派因此被變法派大肆打壓,蘇軾也因為一貫所站的立場,再加上當(dāng)時的他是元祐黨人的領(lǐng)袖,被變法派全面打壓,也再次被貶。
第三次被貶儋州,這次被貶的原因比上次更簡單,新派雖然已經(jīng)在朝堂上占了上風(fēng),但是為了將舊派徹底壓的再無出頭之日,新派對舊派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規(guī)模的打擊,所有的舊派人員被貶了一遍之后,為了以防萬一又再一次被貶遠(yuǎn),蘇軾也在其中。
蘇軾是個什么樣的人?
詩人蘇軾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一代文豪,在蘇軾生活的餓那個時期可以稱得上是無人能夠比肩的一代文學(xué)大家,這樣一個人無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從其一生的經(jīng)歷來看也是一個非常豁達(dá)的人,從其詩詞的風(fēng)格來看更是一個非常豪放的人,蘇軾堪稱才華四溢,作為官員也是一個具有錚錚傲骨的人。
首先說蘇軾是一個聰明的人,這從蘇軾的經(jīng)歷就可以看出,蘇軾的父親蘇洵在蘇軾年齡還比較小的時候就醉心于仕途,在家里刻苦攻讀,這樣也為蘇軾的早年家庭學(xué)習(xí)打下來堅實的基礎(chǔ),蘇軾后來的成就離不開早年的啟蒙。據(jù)說蘇軾年未及冠即“學(xué)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蘇軾二十一歲就參加朝廷的考試并且高中第二名,從以上就可以看到其天資聰穎。
然后再說蘇軾是一個豁達(dá)和豪放的人,俗話說“文如其人”,蘇軾的作品很少有小情調(diào)的自憐自艾,蘇軾的文章充斥著一種強烈的生命力,豪放灑脫,有著一日千里的氣概,即使是被遭遇了牢獄之災(zāi)后的《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是那么豪放不羈,看到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想到的是“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絲毫沒有凄凄切切的傷感情緒,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蘇軾豁達(dá)的胸懷和豪放的做派。
他是一個才華四溢的人,從他留下來的數(shù)千作品中就可以看到蘇軾的才華,蘇軾他不僅僅是一位文壇泰斗,還是一位具有錚錚傲骨的官員,王安石改革的時候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和,這個時候蘇軾不是放棄自己的政見為了高官厚祿而曲意迎合,而是選擇了外調(diào),后來新的皇帝上臺,王安石的新法被廢除,蘇軾又與統(tǒng)治者的政見不和,這個時候也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再次選擇了外調(diào),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蘇軾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個堅持己見具有錚錚傲骨的人。
拓展閱讀:
蘇軾生平簡介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xué)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蘇軾應(yīng)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fā)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dāng)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nèi),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相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rèn)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jié)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diào)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后,被調(diào)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這樣持續(xù)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zhǔn)隆.?dāng)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仕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民間的自衛(wèi)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dāng)?shù)臀ⅲ藭r蘇軾經(jīng)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于公余便帶領(lǐng)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yuǎn),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zhǔn)。當(dāng)他準(zhǔn)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于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xué)士。俗語:“京官不好當(dāng)。”當(dāng)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rèn)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他以龍圖閣學(xué)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dāng)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shè),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zhí)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diào)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fù)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
蘇東坡稱謂的由來
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人們因其號而稱之為蘇東坡。至于東坡居士的來歷,還要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起。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詩人,自樂天,號香山居士,曾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天和十年(815年),因上表請求通緝嚴(yán)懲刺殺丞相武元衡的兇手,而得罪了當(dāng)朝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十三年(818年),升忠州刺史,后又升中書舍人。忠州城東,有一片坡地,閑暇之時,白居易經(jīng)常至此栽花種樹,并寫下了大量借景抒情的詩作,其中多有“東坡”二字。如《東坡種花》二首,其一有“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其二有“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之句。又有《步東坡》詩:“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種樹。”當(dāng)白居易離開忠州時,又有《別東坡花樹》詩,其中有“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
蘇軾雖然恃才傲物,但對于白居易的詩可以說是仰慕至極,在其《贈寫真李道士》中有“他時要指集賢人,知是香山老居士”,《贈善相程杰》有“我似樂天君記取,華顛賞遍洛陽春。”
蘇軾的仕途命運與白居易也頗有相似之處。他與當(dāng)朝宰相王安石政見不一,元豐二年(1079),因作詩諷刺王安石及其所推行的新政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黃州,蘇軾深感自己與白居易有著相同的遭遇,因白居易自忠州升任中書舍人,而蘇軾也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便一方面帶領(lǐng)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一方面從白居易的忠州詩作中擷取“東坡”二字為已號。果不其然,宋哲宗即位不久(1086)年,蘇軾便經(jīng)由常州也升任了中書舍人,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巧合。
南宋詩人龔頤正在其《芥隱筆記》中說“醉翁、迂叟、東坡之名,皆出于白樂天詩云”,宋人周必大也說:“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dá),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有情,于物無著,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古人所指,也正是這個意思。
蘇軾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年——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蘇軾降生
1054年——娶王弗
1057年——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
1059年——舉家前往京都
1061年——任鳳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任職史館
1065年——妻喪
1066——父喪;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
1068年——娶王閏之
1069年——返京;任職史館
1071年——任告監(jiān)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
1076年——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年——謫居黃州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間太后執(zhí)政(1085-1093)
1086年——以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qū)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年——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1093年——妻喪;太后逝世;調(diào)定州太守;河北軍區(qū)司令
1094年——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執(zhí)政(1100)
1101——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北宋亡。
蘇軾文學(xué)成就
1079年7月,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黃州。詩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來,蘇軾歷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績卓著。其詩詞作品在整體風(fēng)格上是大漠長天揮灑自如,內(nèi)容上則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詩案之后,雖然有一段時間官至翰林學(xué)士,但其作品中卻少有致君堯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卻越來越轉(zhuǎn)向大自然、轉(zhuǎn)向人生體悟。至于晚年謫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曠達(dá)的心境就更加顯露出來,一承黃州時期作品的風(fēng)格,收斂平生心,我運物自閑,以達(dá)豁然恬淡之境。
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詩詞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在貫穿始終的“歸去”情結(jié)背后,看到了詩人的筆觸由少年般的無端喟嘆,漸漸轉(zhuǎn)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dá)——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后其作品則將側(cè)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臺,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發(fā)了烏臺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xiàn)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zé)任,他深切關(guān)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后,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fā),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nóng)人的生活,并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fēng)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zhì)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yuǎn)溢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余首詞作,真正屬于豪放風(fēng)格的作品卻為數(shù)不多,據(jù)朱靖華先生的統(tǒng)計類似的作品占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shù)量上并不占優(yōu)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tài)。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fēng)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fēng)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占了蘇軾全詞的大部分,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無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xiàn)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qū)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fēng)格漸趨平淡致遠(yuǎn)。
蘇軾書畫風(fēng)格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曾遍學(xué)晉、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后掣筆極有力。”
晚年又挾有海外風(fēng)濤之勢,加之學(xué)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jīng)坎坷,其書法風(fēng)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人書并尊,在當(dāng)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xué)習(xí);
其后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xué)習(xí),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dāng)推(蘇)為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jié)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jié)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yuǎn)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yuǎn)。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并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后“文人畫”的發(fā)展尊定了理論基礎(chǔ)。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其中,《瀟湘竹石圖卷》也系他的作品。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xué)和藝術(shù)天才。
【蘇軾自由的詩句】相關(guān)文章:
蘇軾經(jīng)典詩句04-11
蘇軾的詩句10-07
蘇軾經(jīng)典詩句09-01
蘇軾的詩句精選09-13
蘇軾的出世詩句04-11
蘇軾的樂觀詩句03-21
蘇軾憂民的詩句04-11
春季蘇軾詩句04-11
蘇軾的優(yōu)美詩句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