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里的中秋節(jié)俗
《全唐詩》里的中秋節(jié)俗
上官惠作《中秋望月圖》(局部) 庚寅(1770年) 中國嘉德供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里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
——白居易《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作為我國當代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的中秋節(jié),早在唐代就已初具節(jié)日氛圍,賞月、玩月、宴飲等中秋節(jié)俗漸成規(guī)模。據(jù)劉德增《中秋節(jié)源自新羅考》統(tǒng)計,《全唐詩》中詠八月十五中秋的詩歌達111首之多,出自65位詩人之手。透過這100余首來自唐人詩情畫意的中秋歌吟,我們可大略探查到唐人中秋節(jié)俗的些許況味。
“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
中秋節(jié)為什么定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亦稱仲秋,本指秋季的第二個月份,并非專指八月十五。據(jù)考,中秋節(jié)可能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后來祭月的成分逐漸為賞月所替代,這一節(jié)慶活動也被賦予新的含義延續(xù)下來;至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又經(jīng)唐人玩月、賞月的篩選,才逐漸將中秋鎖定在了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歐陽詹《玩月》詩序就認為八月十五“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shù),則蟾兔圓”,這時候“埃塵不流,太空悠悠,嬋娟徘徊,桂華上浮。升東林,入西樓。肌骨與之疏涼,神魂與之清冷”,正是賞月、玩月的最佳時機。他的這一觀點當即得到同在華陽觀賞月的眾文人贊同,于是乃作玩月詩以樂。棲白在《八月十五夜玩月》詩中也認為八月十五的月亮非同一般:“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唐人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勇于實踐,賞月之事也不例外,覺得八月十五賞月好,于是就有很多人在八月十五去賞月,最后中秋賞月便凝定在了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
“清洛半秋懸璧月,彩船當夕泛銀河”
賞月、玩月之風始見于魏晉詩歌,謝靈運《怨曉月賦》、謝莊《月賦》、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等詩作均與玩月相關,但是與唐代玩月詩相比,魏晉玩月詩一個是數(shù)量少,一個是幾乎沒有明言吟詠八月十五中秋月亮的。從這一點來看,應該說是唐人賦予了八月十五以非同尋常的價值和節(jié)日意義。
唐人愛月,同時也在詩歌中賦予了“月”意象多重意義和價值。筆者據(jù)電子版《全唐詩庫》作了一個統(tǒng)計,在近五萬首《全唐詩》中,涉月詩歌約5377首,占到近11%;在唐人眼中,月之變化不勝枚舉,有涼月、暑月、松月、素月、清水月、關山月等,借助這些“月”之意象,詩人們有的發(fā)閑適幽情,有的抒不遇惆悵,有的發(fā)懷古之嘆,有的抒相思繾綣,當然還有的抒發(fā)對團圓的渴盼。正是在這樣的大量的賞月實踐中,唐人發(fā)現(xiàn)中秋滿月最適宜“玩”。中唐以后,在中秋滿月之時,玩月之風漸盛。那么,唐人玩月、賞月都到哪里去?又有什么玩法呢?
寺觀是唐代文人八月十五的常到之處,白居易《華陽觀中秋夜招友玩月》、許渾《鶴林寺中秋夜玩月》、歐陽詹《太原和嚴長官八月十五日夜西山童子上方玩月寄中丞少尹》都是記述寺觀賞月樂事的。有時人們也在船邊或水邊玩月,裴夷直《同樂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描寫了“清洛半秋懸璧月,彩船當夕泛銀河”的動人情景;許渾在《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中提到“去年今夜醉蘭舟”;而羊士諤也有《褒城驛池塘玩月》的經(jīng)歷。另外,高處也宜賞月,劉禹錫《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詩云:“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甚至為望月之便還打算修建專門的`望月臺,后因安史之亂爆發(fā)未能如愿。
其實,《全唐詩》中還記錄了一個唐人玩月的獨特地域,那就是禁直宮苑。禁直,即在宮廷官署值班之意。唐代有完善的官員值班制度,如果適逢八月十五值班,唐代文人往往也不愿錯過賞月樂事(唐代皇帝比較寬容,所以把值班地點挪到屋外,應在允許之列),吳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元稹《酬樂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玩月見寄》,都寫的是自己在皇家禁地值班時玩月的情形。
“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
唐人玩月時往往有飲酒宴會之舉,月餅在唐代月光詩中倒未見記載,而酒卻似乎是中秋必備。上引“去年今夜醉蘭舟”即是一證;劉禹錫《八月十五日夜半云開然后玩月因書一時之景寄呈樂天》云:“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開元天寶遺事》載,某年的八月十五夜,蘇颋等人“于禁中直宿,諸學士玩月”亦“備文酒之宴”,所謂文酒,即賦詩喝酒之意,可見中秋賦詩宴飲應是當時流行。
與我們今天的中秋宴飲悶頭在屋里吃喝不同,唐人的中秋宴飲多是在野外高地或臨樓露臺,菜肴不見得豐盛,賞月賦詩卻是必須,《全唐詩》中就保留了某次幾位地方政要和武相公錦樓玩月所作的詩歌,摘選如下:
和武相公錦樓玩月得濃字
柳公綽(時為西川營田副使)
此夜年年月,偏宜此地逢。近看江水淺,遙辨雪山重。
萬井金花肅,千林玉露濃。不唯樓上思,飛蓋亦陪從。
(載《全唐詩》卷318-14)
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月得蒼字
張正一?(時為西川觀察判官)
高秋今夜月,皓色正蒼蒼。遠水澄如練,孤鴻迥帶霜。
旅人方積思,繁宿稍沉光。朱檻叨陪賞,尤宜清漏長。
(載《全唐詩》卷318-17)
將這幾首詩聯(lián)系起來讀,我們已能大致感受到唐人玩月宴飲時的熱鬧情景。當然也有其他的玩月方式,比如三五好友邊走邊賞月邊聯(lián)詩,《全唐詩》卷789—17就記錄了詩人武元衡與好友《中秋夜聽歌聯(lián)句》的情景:
此夕來奔月,何時去上天。——崔備
云鬟方自照,玉腕更呈鮮。——裴度
燕婉人間意,飄飖物外緣。——柳公綽
詩裁明月扇,歌索想夫憐。——武元衡
暗染荀香久,長隨楚夢偏。——盧放
會當來彩鳳,仿佛逐神仙。——盧士玫
詩人在家中仰頭癡立賞月的也有,王建就在其詩作《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記錄了他“仰頭五夜風中立,從未圓時直到圓”的一個癡立玩月的過程。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月,既圓且明,又處于萬物開始變得蕭索的仲秋季節(jié),很容易觸發(fā)人們思親思鄉(xiāng)的心緒。在唐代,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風氣的開放、戍邊衛(wèi)國的需要,離開故鄉(xiāng)親人外出求學、經(jīng)商、仕進、游歷、戍邊的人很多,相知相交的好友也會由于各種原因被迫分離。由于明月千里與共的特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已經(jīng)成為唐代離人的思維慣性,而面對又大又圓的清秋朗月,就更容易勾起他們濃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愁與情思,于是,在唐代,中秋節(jié)被賦予了深深的團圓內(nèi)涵。李群玉情念家鄉(xiāng),于是寫道:“淚逐金波滿,魂隨夜鵲驚。支頤鄉(xiāng)思斷,無語到雞鳴。”(《中秋廣江驛示韋益》);白居易思念元稹,寫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可見中秋思親、渴望團圓,在唐代已是節(jié)俗。此后,中秋節(jié)所蘊含的團圓內(nèi)涵,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別離現(xiàn)象的普遍而越發(fā)濃厚,宋代以后,中秋節(jié)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體系中最具團圓意味的一個節(jié)日。
【《全唐詩》里的中秋節(jié)俗 】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里的父母作文(2篇)02-24
中秋節(jié)里的父母作文2篇02-24
全唐詩元稹古詩12-06
俗世奇人教學設計02-25
北方端午節(jié)的食俗介紹06-10
《全唐詩》讀后感10-26
中秋節(jié)假里的一件事作文04-15
《俗世奇人》讀書筆記05-19
余威震于殊俗句式10-12
《俗世奇人》讀后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