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4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1
《生活中的經濟學》是茅于軾老先生寫下的一本淺顯易懂的經濟學書,尤其以美國大量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案例來解釋說明其中的經濟性原理,讓我深受感染,書中運用了很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知識來對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解釋,非常生動形象。我們現在正在學習微觀經濟學,存在一定難度,通過閱讀此書,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微觀經濟學原理的理解,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另外,相對于宏觀經濟學來說,我雖然還沒接觸,但是在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現象可以用宏觀經濟學的原理來解釋。因此,此書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而且對我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
在微觀經濟學知識上,書中所舉的美國人的例子讓我印象深刻。美國人在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候,尤其也是美國電影,很多的情節就是一家人開著車,搭著帳篷,燒烤架出去旅游。當時美國就是夢中的天堂,我都難以想象,當時美國人是多么富有。然而,美國人卻是用幾乎一個月的工資,進行一年一次的旅游。這一點和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有很大的沖突,如果是中國人,很少有人會如此的“浪費”,即便是他算是較富有的。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有著固有的傳統消費觀念,而美國人是比較潮流的消費觀念,就好比中國人存錢買房,美國人買房存錢。旅游雖然消費了一個月的工資,當時這些資產很可能就轉化成了另外的人半個月的資產,實現了市場的流通。對于時間,我們應該向美國人學習。在“節約時間創造財富中”,作者對比強調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一些習慣上的差異。比如美國人喜歡用電話紙,節約時間節約金錢,創造財富。而中國人還喜歡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看街頭熱鬧上。相對于國人的時間觀念差,美國人卻還在為消除排隊帶來的時間浪費做出努力。我們是不是應該加強時間觀念呢?
講到宏觀經濟學,我們就要關注一下國家及世界的整體經濟形勢。中國人在北宋的時候就開始使用紙幣,在我們四川成都,被稱為“交子”。然而近代,當美國的銀行業發達的時候,我們卻卻是固步自封。我覺得這并非壞事,中國人講究實在,美國人玩的是浪漫,而且是金錢上虛無縹緲的浪漫。最終,也得到了印證,就是20xx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就通貨膨脹而言,大家都討厭甚至痛恨通貨膨脹,但如果和中國比起來,美國人討厭的'程度大概不像中國人那樣厲害。因為絕大部分美國人的收入來源于市場,當物價水平上升時,他們的收入隨著上升,水漲船高,所以他們的購買力并不受多大影響。而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拿固定工資的國家職工,如果工資不相應調整,漲價就等于降低生活水平。中國現今的收入雖然高上去了,但是這完全沒有按照時代的應當有的規律發展下去,人們不覺得幸福,我覺得很大一部分責任歸咎于房地產。
本書中很多講的實例都展現的是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學差異,我覺得造成這種差異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經濟學中,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應該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根據自己的民族生存方式和特點,選擇性地吸收西方現今的經濟學知識。但是,并不需要完全把我們的否定,因為現在美國好的經濟模式,不一定將來就好。就算將來好,也不一定對我們就好。所以我們要發展適合自己的經濟學。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的!因此,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要力求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規律,利用經濟學原理來看待身邊的現象,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2
對于經濟學,可能人人都多少都了解一點,因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參與生產和消費經常用到,但更多的時候,人們總是自以為懂卻不是很了解。
在 十幾 年前的1998年,一本中國經濟學家寫的《生活中的經濟學》曾吸引眾多國人爭相閱讀 。 這位經濟學家就是茅于軾教授。這本《生活中的經濟學》,是茅老的一部經濟學隨筆集。茅于軾教授在美國生活工作期間,對當地市場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同時進行了填密的經濟學思考,也是透過許多現象,用淺顯易懂的事理、“家常式”的隨筆來講述日常瑣事中蘊涵的經濟學原理和知識,讓閱讀者具體而微地輕松知曉了發達的美國市場經濟是如何運作的 。
在這本書中,諸如“喜歡搬家的美國人”、“垃圾中的邊際效用”、“有關‘行’的經濟學”,等等,生活中的現象或瑣事,經由作者的一雙慧眼,均折射出了經濟學的“光芒”。比如,作者講“美國人為什么喜歡搬家”,是悠悠靜靜地述說著身邊發生的一件件小事,從中點撥出一個個經濟學的道理—選擇職業的靈活性,往往伴隨著居住地點的遷移,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是因為有住房市場,而且住房市場也已進入資金市場。
十幾 年前,“住房市場”這個名詞對于中國人來說還是陌生的,可是 十幾 年匆匆過去之后的今天,國人己經完全浸淫其中了,作者在這本書中所講的一些現象和經濟學道理,放在今天的中國來觀察思考,別具啟迪意義。聯系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華爾街金融風暴,頗有時空交錯的感慨。
茅于軾在《生活中的.經濟學》中對美國市場的考察不僅僅涉及微觀經濟學層面,也有專門的篇幅介紹宏觀經濟學與經濟體制。“美國經濟為什么會衰退?”“美國的通貨膨脹”,“現在如何與將來做交易”、“從交通規則到經濟效益”一系列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均是用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這本書的最后一個部分——經濟體制。人類或許有些許共同的是非觀,例如殺人偷盜是壞事,樂善好施是好事。但是集中到某些細節上,例如在經濟體制中的是非觀,各個民族就有各自的特點了。書中給我深刻印象的區別就是對于“拾金不昧”的看法。作者去休斯頓開會,因天氣炎熱,來到一家小雜貨鋪買飲料,忽然見到地上有一張5美元的鈔票。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作者很自然地拾起來交給掌柜的。可是掌柜的拒絕接受,他回答作者:誰拾到歸誰所有。再有一次在哈佛大學的一間教室里,作者見到課桌上留有一支精致的鋼筆,肯定是前一堂課的同學遺忘的。新進來坐在這個座位上的同學隨手就將這支筆插進了襯衫口袋,繼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將這支筆拿出來欣賞了一番,并用它往筆記本上做記錄。其神態之自若,絕不像做了什么不應該做而需要隱瞞他人的事。而與此同時,一個售貨員因為少找了顧客30元錢,而花了80元錢登報紙尋找顧客,這種在中國會受到大加贊賞的行為卻受到了美國人的批評。在他們的觀念中,道德的原則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顧他人的利益,如果到頭來社會并未得益,那么這種行為就會變成了損己不利人。這正是道德上也不值得稱頌的事。市場經濟的道德標準與傳統觀點,有一些細微的,然而又是極重要的不同。這種不同主要是突出全社會的利益 , 誠實與守信能給市場經濟帶來整體利益。
書中的很多例子我還是無法深刻理解,所以 只 摘選了 一 個比較有趣而淺顯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美國的經濟政策中確實存在一些可供借鑒參考的東西,為了 更大程度 地 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發展我國的經濟 ,取其精華也是很重要的。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3
讀了《生活中的經濟學》一書后,感到在生活中、微觀中存在著大道理、大學問,讓我想到了一句哲言“存在即是合理”。人們追尋生活標準提高的過程中,在法律和規定的約束下,往往能夠夠展現才華,牟取到一些利益,或是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我不禁思考,這些合理么?一個逐利的人或是逐利的社會還是正義、公平的社會么?然而,當我細致的看完這本書后,我的思想轉變了,人的逐利并非是必須要顛覆公平正義的逐利,它能夠存在于法律、制度的約束之下,構成有效的競爭,有利于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在這種逐利的過程中,會構成爭端、糾紛,有利于促進國家制度、法律的完善。人們的期望自己生活更好的強烈欲望,付諸于實現欲望的`行動,都將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制度、法律完善的催化劑。有人透過節約時間創造財富、有人透過減少勞動力創造財富、有人透過創意創造財富,當然也有人以撞大運的方式創造財富、有人用非法手段聚財。不管任何形式,創造的財富實在的積累下來,合法手段創造財富被人效仿,成為普遍存在的致富途徑,而非法的財富積累則會被道德、法律予以批判和制裁,成為典型特例教育大眾。在那里,我想到了我們的傳統“按勞分配”。馬克思理論中談到,所有的價值都是勞動創造的。既然勞動創造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就能夠買賣,轉換成貨幣。除了按勞分配這種基本形式之外,我們此刻還有很多別的收入,比如存款利息、出租房屋的租金、投資回報等,這些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當這些收入大于勞動分配收入時就進入了通貨膨脹狀態。而勞動收入占絕大比例或全部時,又不利于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目前我國人民依然看中勞動收入,因為這收入最穩定,最直接。人分三六九等,在當今社會是不被理解的,那為什么勞動收入能夠分為三六九等呢?一個打工仔月入3000元,一個技術工人月收入可能過萬;一個企業普通白領月入5000,而管理層則可能月入數十萬,很多人認為不合理。是誰制定的?憑什么這樣定?都是我們懷疑的地方。公務員的工資標準是根據國家收入和社會平均值而來,私營企業則是根據貢獻值,也就是一個人創造的價值來定的。老板的工資是其投資收益,它承擔著風險較大,所以他們的收入要高。財富的積累是金字塔形式向上集中,這樣還能產生強大的競爭力,在底層的人們愿意付出體力腦力來創造更多的價值,不斷積累自己的財富,成為投資人,承擔更大的風險,賺取更多的利益。
那里我還想聊聊產業鏈條,這是我們的生活中切實存在,宏觀經濟需要調控的經濟形式。比如我們早上買了一把青菜,菜農就要種植、收獲一把青菜,種子商就要賣出一些種子,化肥商需要賣出一些化肥,化肥制造商就需要生產一些化肥,化肥原料供應商就要生產原料等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做出相應的反應。我們的購買一把青菜的行為如何能夠通知到每個相應環節、每個相關行業,這是一個復雜的難題,計劃經濟沒有潛力解決這難題。而市場經濟就能夠以簡單的商品價格信號來控制供需關系,供大于求就降價,供不應求就漲價,如此簡單。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我們的每一次消費都帶動一系列的生產和供應,付出的代價就是我們的勞動所得,在這微觀的基本消費環節卻展現出了驚人的潛力,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你會驚奇的發現這一次消費中,你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生活中的經濟是微觀的,但此微觀并不真微觀,我們也不能只“圍觀”,出手消費為國家強大、為社會經濟發展、各類事業進步做出貢獻,消費吧。只買國貨,拒絕日貨。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4
《生活中的經濟學》是茅于軾老先生寫下的一本淺顯易懂的經濟學書,尤其以美國超多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案例來解釋說明其中的經濟性原理,讓我深受感染,書中運用了很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知識來對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解釋,十分生動形象。我們此刻正在學習微觀經濟學,存在必須難度,透過閱讀此書,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微觀經濟學原理的理解,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忙!另外,相對于宏觀經濟學來說,我雖然還沒接觸,但是在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現象能夠用宏觀經濟學的原理來解釋。因此,此書不僅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而且對我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
在微觀經濟學知識上,書中所舉的美國人的例子讓我印象深刻。然后美國人在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候,尤其也是美國電影,很多的情節就是一家人開著車,搭著帳篷,燒烤架出去旅游。當時美國就是夢中的天堂,我都難以想象,當時美國人是多么富有。然而,美國人卻是用幾乎一個月的工資,進行一年一次的旅游。這一點和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有很大的沖突,如果是中國人,很少有人會如此的“浪費”,即便是他算是較富有的。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有著固有的傳統消費觀念,而美國人是比較潮流的消費觀念,就好比中國人存錢買房,美國人買房存錢。旅游雖然消費了一個月的工資,當時這些資產很可能就轉化成了另外的人半個月的資產,實現了市場的流通。對于時間,我們就應向美國人學習。在“節約時間創造財富中”,作者比較強調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一些習慣上的差異。比如美國人喜歡用電話紙,節約時間節約金錢,創造財富。而中國人還喜歡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看街頭熱鬧上。相對于國人的時間觀念差,美國人卻還在為消除排隊帶來的時間浪費做出努力。我們是不是就應加強時間觀念呢
講到宏觀經濟學,我們就要關注一下國家及世界的`整體經濟形勢。中國人在北宋的時候就開始使用紙幣,在我們四川成都,被稱為“交子”。然而近代,當美國的銀行業發達的時候,我們卻卻是固步自封。我覺得這并非壞事,中國人講究實在,然后美國人玩的是浪漫,而且是金錢上虛無縹緲的浪漫。最終,也得到了印證,就是20xx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就通貨膨脹而言,大家都厭惡甚至痛恨通貨膨脹,但如果和中國比起來,美國人厭惡的程度大概不像中國人那樣厲害。因為絕大部分美國人的收入來源于市場,當物價水平上升時,他們的收入隨著上升,水漲船高,然后所以他們的購買力并不受多大影響。而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拿固定工資的國家職工,如果工資不相應調整,漲價就等于降低生活水平。中國現今的收入雖然高上去了,但是這完全沒有按照時代的應當有的規律發展下去,人們不覺得幸福,我覺得很大一部分職責歸咎于房地產。
本書中很多講的實例都展現的是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學差異,然后我覺得造成這種差異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經濟學中,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就應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根據自己的民族生存方式和特點,選取性地吸收西方現今的經濟學知識。但是,并不需要完全把我們的否定,因為此刻美國好的經濟模式,不必須將來就好。就算將來好,也不必須對我們就好。所以我們要發展適合自己的經濟學。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要力求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規律,利用經濟學原理來看待身邊的現象,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04-23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04-09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01-16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書報告范文10-25
閱讀了《生活中的經濟學》的優秀讀書筆記08-27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500字06-21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范文(精選6篇)12-15
《生活中的經濟學》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