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腦有什么來歷說法
豆腐腦又名豆腐花和豆凍。是黃豆漿經過加工之后凝固的食品。豆腐腦是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歡的食品,特別是在街頭,豆腐腦是一種超人氣的小吃。在中國飲食文化中,關于豆腐腦來歷的說法有什么呢?下面瑞文網小編為大家分享了豆腐腦有什么來歷說法。
漢武帝時,漢高祖劉邦的孫兒劉安承襲父親封為淮南王。他喜歡招賢納士,門下食客常有數千人。為了解決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他們利用淮河流域產鹽有鹵水做凝固劑的條件發明了豆腐。三國時期,豆腐制作技術傳到益州(含今四川和重慶)后,在江陽縣(今瀘州市)的金川驛地區(今富順縣)很受歡迎。
因為這里也是一個重要的鹽產區,有一口“出鹽最多”的富世鹽井。同時地處亞熱帶,土質肥沃,雨量光照條件好,適于大豆生長。富順由于產鹽,與鄰近地區的商貿往來十分頻繁,人氣也就非常旺盛,餐飲業極為發達,豆腐這種新鮮食品自然擺上了人們的餐桌。
到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富順因鹽設縣時,這里的鹽產量已列于劍南道(相當于今川東和重慶市部分地區)之冠。鹽業手工工人和居民、客商增多,水陸交通便利,豆腐食品需求量大增。在一種偶然情況下,一些等著吃飯的客人實在沒有耐心等豆腐成型后再加工成菜肴端上桌來,就跑到廚房,看見那鍋內還慢悠悠煮著的嫩豆腐,便要店主賣給他們。
因為沒有充分凝固,無法煎炒,只能用鹽兌水蘸著做“下飯菜”。人們驚喜地發現,這種吃法比起煎炒過的老豆腐更加鮮美可口,就一傳十,十傳百,“嫩豆花”即傳到了民間。
抗日戰爭時期,四川重慶成了全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口劇增。富順縣地處川南沱江下游,是云南及川西南陸路通往重慶的大通道,又是境內糖與內江糖加自貢鹽經沱江轉往省內外的交通線,商旅舟楫十分熱鬧。
這時,富順縣城東門有一位叫劉錫祿的開豆花店的老板,在生意興隆的情況下善于博采眾家之長,學習他人制作豆花技術,并且不斷摸索改進,終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秘方”,做出的豆花色白如玉、質嫩如飴、綿而不老、嫩而不溏、口感細膩,連窖水也是清甜可口的。
劉錫祿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長期鉆研,又形成了風味獨特的豆花蘸水—糍粑海椒蘸水,只要將滾燙的豆花往蘸水中一滾,放入口中,那感覺即令人銷魂動魄。
【豆腐腦有什么來歷說法】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來歷說法08-18
端午節吃雞蛋有什么來歷06-10
元宵節賞花燈的來歷有什么傳說02-24
父親節來歷是什么06-17
端午節的說法05-13
胸有成竹的意思和來歷是什么10-12
谷雨有什么特征03-02
小寒有什么講究12-29
海里有什么魚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