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1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命題、真命題和假命題等概念.
2.使學生了解幾何命題是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能夠初步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或把命題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重點和難點
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大家隨意說出一些語句,教師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如:
(1)對頂角相等嗎?
(2)作一條線段AB=2cm;
(3)我愛初二(1)班;
(4)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兩個角,一定是對頂角.
二、新課
問:上述語句中,哪些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師指出:判斷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數學課堂里,只研究數學命題,如(4)、(5).
例1 請大家說出若干個(數學)命題,再分析一下,每一個命題由幾部分組成?
(1)等角的補角相等;
(2)有理數一定是自然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數,那么a2>a;
(5)每一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師啟發學生得出:一個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都可以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簡稱為“若A則B”.
練習: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個命題中,所作的判斷是否都正確?怎么檢驗各個命題的真偽?
(l)“如果兩個角是等角的補角,那么這兩個角相等.”是正確的命題,已經由補角的定義得到證明.
(2)“如果是有理數,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數”,命題 教學設計方案(二)。是不正確的命題(判斷),反例如是有理數但不是自然數。
(3)“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截得的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是正確的命題,已證.
(4)“如果a是有理數,那么a2>a.”是不正確的命題,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個大于4的偶數,那么它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這個命題,至今沒人舉出一個反例,說明它不正確;也沒有人完全證明它正確.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 1+2”,離“ 1+1”這顆數學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目前世界上對這個命題的真偽的判定,所能達到的最好結果.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命題既然是一個判斷,就有判斷是否正確的區別.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成立,也就是說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假命題.注意:不是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
怎樣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數學中,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實踐證明的形式出現);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例3 試將下列各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相互顛倒或變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題,并判斷這些命題的真假.
(1)對頂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則ab=0;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對頂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假);
不是對頂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對頂角(真).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真);
兩直線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兩直線不平行(真).
(3)若a=0,則ab=0(真);
若ab=0,則a=0(假);
若a≠0,則ab≠0(假);
若ab≠0,則a≠0(真).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假);
兩條直線相交,則一定不平行(真);
兩條直線平行,則一定不相交(真);
兩條直線不相交,則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題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內”的大前提條件,那么假命題將變為真命題.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說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題,視學生接受情況,教師靈活掌握.講還是不講,講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紹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都有較大的伸縮性.
小結: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題的結構---;如果(題設)……,那么(結論)……;
命題的真假---正確或錯誤的判斷;
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顯示或掛小黑板)
三、作業
1.在下列語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題,哪些不是命題.如果是命題,指出命題的真假,并仿照例3說出一些新的命題來.
(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
(2)取線段AB的中點C;
(3)兩條直線相交,有且只有一個交點;
(4)一個平角的度數是180°;
(5)若a=b,則a2=b2;
(6)如果一個數的末位數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夠被5整除;
(7)同角的余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
2.選作題
判斷命題“如果n是自然數,那么n2+n+17是質數”的真假.
教學設計方案2
根據xx教通[20xx]9號文件精神,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結合上級教育部門有關精神和我校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素養和微課比賽的順利進行,特制訂如下方案:
一、組織領導
組長:
副組長:
技術培訓人員:
成員: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教育信息化意識,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增強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意識。
2、學習優芽微課的制作步驟、常用工具,掌握開發與設計微課的'方法,并將其運用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
三、具體措施
1、學校組織教師參加學校微課制作培訓,讓教師掌握微課的制作方法。
2、分組進行微課準備,每一組選取一名技術骨干,指導參賽老師
完成參賽作品。
3、培訓完畢,在校內選取優秀微課進行展示評比,教師在xxxx縣微課大賽網上上傳自己的微課作品。
四、微課征集時間安排
征集時間:20xx年3月1日—20xx年7月31日
評審時間: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1日
五、微課設計要求
選題要簡明,內容須科學正確、結構完整、邏輯清晰,用規范的技術和語言,要達成目標教學且形式新穎、精彩有趣;
微課視頻要有片頭片尾,顯示標題、作者、單位等主要信息;主要教學內容和環節有字幕提示或說明;
微課視頻格式為:MP4,MPEG,WMV等,時長一般為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
六、培訓安排
培訓時間:4月中旬。
培訓對象:xxxx小學全體教師。
培訓內容:1。微課的概念及微課的制作方法
2、微課的評審標準
3、優芽的使用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3
【目標與分析】
1、知識與技能:
⑴ 簡要復述小說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⑵ 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含義。
(設計意圖:此目標就是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會復述故事情節,不斷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說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畫來體現主題。)
2、過程與方法: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文,整體感知:課上速讀課文,掌握故事情節;課中精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理解文章主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明白小說所反映的問題。
(設計意圖:根據本文篇幅長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 展示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從文中攝取有益的東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⑵ 讓學生從京京的身上體悟親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應怎樣去珍惜親情、友情。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教學策略】
由于本課具有篇幅長、情節清楚、線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畫細膩等特點,教學時采用:
1、課前認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能概述小說內容。
2、課上細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畫。
3、課中精讀課文,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4、課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師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以上設計主要是根據本課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把握,對細膩心理描寫的品析。)
【教學設計思路】
1、課前預習──了解梗概──培養概括能力。
2、課前演講──復述概況──鍛煉口語表達。
3、課上細讀──分析形象──體會人物塑造對表現小說主題的作用。
4、課中討論──“心聲”含義──概括主題。
5、課后拓展──實踐活動──在延伸中體悟小說的主題。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課前演講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又是一個鍛煉學生、培養語感的體現;課上細讀是讓學生學會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特征;課中討論是讓學生領悟到:小說主題的歸納應建立在對人物分析的基礎上。)
【重點解決與難點突破】
本文重點是弄清“心聲”含義,在熟識小說情節的基礎上,分析小說人物形象進行歸納。小說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心理描寫,這是本課的難點;初次接觸小說,側重引導他們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時數安排】
兩個課時。
【教學步驟進程】
(點擊鼠標,演示課件流程,推進教學進程。)
一、展示課件封面
優美畫面配以名樂名曲,讓學生在課前休息時間得以放松身心。
二、“學生復述故事”為話題引入
請兩位學生復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師生共同指出其不足,
點擊出示主要情節內容,然后,引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字幕:
公開課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讀課文,可程老師怕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執意不讓他讀。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樹林里讀起課文,并深情回憶起鄉下的爺爺和妮兒。
第二天放學后,李京京聽被指定的趙小楨讀課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卻反遭嘲笑。
公開課上,在被指定的同學不舉手的情況下,李京京勇敢地舉手并深情地朗讀課文,以至打動了程老師和同學們。
板書:
情節結構:公開課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學→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偷讀課文)(聽讀課文)(終讀課文)
三、師生互動,小組討論,深入探究
讓學生明白本文通過人物形象的刻畫所體現的主題:
1、同學們讀了課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師、趙小楨、林蓉等)
2、主要描寫了哪幾人?(李京京、程老師)
3、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結合小說內容,簡述你的看法、理由。(學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
引導學生所應把握的基本點:
⑴ 程老師:認真、好強,又有點自信,對工作認真負責;也存在不足。
⑵ 李京京: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執著追求不輕言放棄、銘記親情友情并渴望表達。
4、本文在塑造李京京這個人物形象時,作者運用了多種人物描寫方法,請大家舉例說說。(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舉例略)
教師點撥:這些描寫刻畫細膩、真實,讓人感到親切自然。特別是文中的心理描寫,更讓人覺得真切,請同學們找出認真體悟,分析它的作用。(學生討論后發表意見)
點擊出示幾組句子:
字幕:
1、京京垂下頭。他多么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
2、他真想站起來。可是,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后趙小楨會不會嘲笑他?
3、他想跟程老師道個歉,請老師原諒,可是心理難受得要命,什么話也說不出來。這個小小的可憐的“凡卡”,不知不覺中把他的魂兒都抓走了。老天爺,寫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4、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動著身子,眼巴巴地望著老師,仿佛想說什么。
5、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
6、他咬緊了嘴唇,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程老師。
教師點撥: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如上面1~3句及“樹林里對爺爺,對妮兒的思念”;有間接的心理描寫,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讀機會。這些描寫,細膩而真切地寫出了李京京的心理歷程,使人物形象刻畫得真實、豐滿。
5、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讀課文)
6、為什么特別渴望在公開課上讀一讀課文?提示: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動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讀時涌出了淚水。
(凡卡的命運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產生情感共鳴,才萌生出了朗讀課文的強烈愿望。)
7、由李京京讀課文這件事,你認為朗讀課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趙小楨的讀法、學學李京京的朗讀課文第56自然段,比較異同。
(進入角色,應與課文中的人物統一情感。)
8、學完《心聲》,同學們在敬佩李京京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勇氣的同時,對程老師公開課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小組討論并歸納:(程老師“認真、好強,又有點自信”,區教育局公開課交給她完成,說明他水平不低,特別是為了上好這節課,她絞盡腦汁。她不讓李京京朗讀課文,是因為李京京的嗓子沙啞,怕影響了學校榮譽。這種對工作負責的精神應當肯定。但程老師為求得領導好評,采取急功近利的辦法,把公開課上成表演課,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虛作假的做法應當摒棄。)
9、綜合上述分析,請大家討論下“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字幕:
“心聲”的含義: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四、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2、方法歸納:
在刻畫人物形象時,要善于運用肖像、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各種描寫方法。
五、延伸拓展
1、寫一段你生氣或害怕時的心理。
2、以李京京的身份結他鄉下的爺爺寫一封長長的、像凡卡寫的那樣的信。
教學設計方案4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會認八個生字,會寫十個生字。
3,通過對課文的吟讀領悟,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崇敬老師的感情.重點:會認會寫目標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難點:背誦課文,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師的愿望。課前準備:歌曲《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設計意圖
一、看圖激趣導入:
1、讓學生看圖:誰認識這種植物呀?
2、有一些同學悄悄在老師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株紫丁香代表著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株紫丁香》這首詩歌。
二、初讀感知
1、借助拼音讀讀生字。
2、在課文中找到生字,再讀一讀。
3、自由讀小詩,數數一共有幾個小節。(五個小節)課文中的紫丁香是誰種的?哪個小節告訴你了?(第一小節告訴我們,紫丁香是學生給老師種的。)指導朗讀第一小節。
三、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朗讀中所表達的濃濃的師生之情。
2、學習一、二小節。
A、自讀自悟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B、想一想為什么要踮起腳尖兒走進小院呢?想一想這句話該怎么讀?指名讀,評議。
3、學習三到五小節。
A、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同學們希望紫丁香能給老師做些什么呢?
B、全班交流,指名讀相關小節,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4、品味詞語。口頭填空:綠葉沙沙像(),盛開的花兒像()。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6、試著背誦課文。
四、總結課文中同學們是那么熱愛自己的老師,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因為老師不僅教會了同學們知識、、本領,還教會了同學們做人的道理,更像媽媽一樣地愛護著自己的學生。
所以同學們也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愛著老師。)這首小詩正是向我們傳遞著這濃濃的師生之情。《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詩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這株紫丁香不僅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熱愛和尊敬,更是一首師生情誼的頌歌,整首小詩恬靜、深情,讀起來瑯瑯上口,回味悠長。這首小詩恬靜、深情,讀起來瑯瑯上口,回味悠長,這便決定了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在閱讀課文時,讓孩子選擇喜歡的一段為大家讀一讀,然后說一說他喜歡的理由,在說的過程中,通過引導,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有時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枝葉,有時讓孩子成為課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課文,有時又讓他們走出課文,說說他們自己對老師想說的話。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寫三個生字。
3、體會小學生贊美和感激老師辛勤奮勞動的真摯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道理。
4、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系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寫三個生字。
3、體會小學生贊美和感激老師辛勤奮勞動的真摯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教師節那天,老師收到很多賀卡,你們知道是誰送給老師的嗎?(學生說)對,是老師以前教過的學生送的。有他們自己親手設計制作的,有自己買的。老師特別喜歡同學們自己設計制作的賀卡。那天你們是怎樣向老師祝賀的?
2、看了圖,讀了課題,大家有什么問題想問?(這株紫丁香是誰種的?為什么種?)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快點拿起書來讀讀吧。現在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快的同學可以多讀幾遍。(生讀)
2、現在,你們書上又多了哪幾個小問號?有什么不懂的詞嗎?
三、細讀課文
1、要解決這些疑問呀,還得細細讀課文。誰來讀第1小節?
2、小朋友們是怎樣走進濃綠的小院的呀?(踮起腳尖兒,走進濃綠的小院)誰來做做踮起腳尖兒的動作?(學生做動作)你為什么要踮著腳尖呢?(不能打擾老師)原來是這樣,真是個好孩子。請你把這一節讀一讀。
3、現在有紫丁香和老師作伴了,真好,你們希望紫丁香為老師做些什么呀?誰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說?
4、大家讀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連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們的老師還在那燈下工作著,我們來看看她是怎樣工作的?(出示課件)
5、你們說老師辛苦不辛苦?你能勸勸老師,讓她早點休息嗎?
6、現在誰來告訴大家,小朋友們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師窗前,會給老師帶來什么呢?(想象說話)
四、小結課文,指導背誦全文。
1、讀完課文,你再來看看這株紫丁香,覺得它怎么樣?
2、結合練習,課外延伸:
書上的小朋友用這首美的詩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
贊美老師的詩句?(學生交流)課后,大家可以贊美老師的寫的自己做的卡片上,送給老師,還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話對老師說說,好嗎?
教學設計方案5
一、“釣魚”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
教材與學情分析:《釣魚》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啟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蘊含著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啟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理念: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3 釣 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系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討論,我們知道了釣魚是一件有趣的活動,但想要釣到魚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技巧、機遇等等。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2、誰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回顧的過程中板書。
二、課堂活動
(一)、課堂活動一:自讀課文,說一說這條魚該不該放?說出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大膽的站起來說一說。
1、有同學說該放,原因是??(還不到捕魚的時間;做人要有原則,雖說沒人知道,但自己的良心知道??)
2、有同學說不該放,原因是??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是呀,這么大、這么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到處是靜悄悄的??
(二)、課堂活動二:再讀課文,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放掉魚,做出這個選擇“我”是做了激烈的內心斗爭的',小組討論一下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1、交流(1)捕到魚“我”??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輕輕翕動著。”(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得意、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再讀句子。
(2)父親讓我放掉魚,“我”??,讀句子:“爸爸!為什么?”(急切、不理解)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委屈、難受)
(3)“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鉤上??消失在湖水中了(無可奈何、戀戀不舍、遺憾??))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
(三)、課堂活動三:是誰鼓勵“我”做了正確的選擇?
1、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余地。”(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余地”。)
2、回顧課文,父親為何那么“不通情理”?
(四)、課堂活動四:重點讀課文的最后一部分,父親的教導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在書上找出來,再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匯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思考:“魚”指的是什么?(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三、升華感情,拓展延伸:
1、“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說明一件小事成就了一個人。那么你呢?
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會有很多,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啟發誘導: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一次分角色朗讀,全班參與。
四、總結積累:
1、老師也送大家兩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鳩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
2、課下與自己的朋友演一演這個故事。
五、布置作業:
1、生活中有沒有遇到與課文相關的事情在日記寫一寫,你當時是怎么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么處理?
2、搜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范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3、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釣 魚
釣到魚 放掉魚 啟示
獲得啟示:抵制(拒絕)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6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長度單位—厘米的實際長度。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說明尺子的用處,之后讓學生看著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厘米、2厘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子錄圖釘的長度。使學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長度。例2.安排了讓學生錄一條線段和錄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綜合應用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順應學生認知規律。滲透學法。
本課認識I厘米和幾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用厘米量三個知識點的教學。我都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造”的模式進行。創設一系列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細致、到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形成技能。
3.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長度單位厘米和用厘米錄。學生對物體的長度己有初步的認識。但這節課是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必須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度概念。
學會錄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并能夠在實際中運用。教學難點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篩得測最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并學會用厘米錄比較短(整厘米長)的物體的長度。
2.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初步感受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的觀點。
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尺子。學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學生準備:學生尺子、剪刀、圖釘、線、寬I.厘米的白紙條、小棒、彩條卡片(黃彩條長8厘米。紅彩條長5厘米)、邊長是1厘米的小方塊、數字卡片、反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電腦顯示:兩條線段。一根長10厘米。豎放;另一根長11厘米。橫放。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兩條線段。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可能猜豎放的`長。也可能猜兩根一樣長。
設問:用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開課。通過比較線段的長短。使學生回憶己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得出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刻度尺教師提出問題,折導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顯示討論題:
1.拿出你們的尺子。認真觀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關于這些共同點。你們想知道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4.師生評價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說一說、找一找。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悅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于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中。
(二)認識厘米1.1厘米有多長?請大家嘗試著在尺子上指出來。
2.電腦顯示從0到1,從1到2.從2到3……每段的長都是I厘米。通過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出:每相鄰兩條較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3.從0到2.這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厘米?從0到3呢?從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你可得出什么結論?
教學設計方案7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讀書讀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學甚至是聲情并茂,我想采訪一下,你已經讀了幾遍書?(五遍?)哦,真好。你呢?(九遍?)真多。那你呢?(大概十五六遍吧!)怪不得你讀得那么好,老師也要向你學習,多讀書,讀好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小馬過河》。
二、學習新課:
1、朗讀關。
⑴這節課,我們要去闖五道難關,有沒有信心?第一關是朗讀關。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
⑵ 先請你們在小組里大顯身手,如果你認為哪個同學讀得好,就請你用自己的方式來夸一夸他。
⑶ 每小組選一名小選手來參加班級的朗讀挑戰。
⑷誰來評一評小選手們剛才的表現?
⒉ 生字關。
⑴ 我們已經站在第二關的門口了,第二關是生字關,你們看,生字朋友已經在等著我們呢!誰想和它們交朋友?已經認識了的請你介紹給大家。
⑵ 讀得這么好,看來同學們和它們已經是老朋友了。能不能告訴老師你們是怎么結識的?
⑶ 剛才,老師聽這些生字朋友說,想請同學們幫一個忙,它們想請你們幫它們找個合適的好伙伴,誰來?
⒊ 辯論關
⑴ 同學們已經順利地闖過了兩關,現在我們要智闖第三關。認真看書,邊讀邊畫老牛、小馬、小松鼠的圖片。
⑵ 看黑板上的老牛、小馬、小松鼠是否合適?從書上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說明理由。拿起筆來,認真的讀一讀,畫一畫。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一下。
⑶ 把你想說的理由交流一下。
⑷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幾個句子。①誰來讀小松鼠的話?這只小松鼠挺著急的,誰還想讀?多善良的小松鼠啊,急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②誰來讀讀老牛的話,這位牛伯伯讀得怎么樣?老師也覺得真好,就這么讀。③ 小馬過河了,他的感覺是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⑸ 你們看, 同樣的一條小河,老牛說河水很深,松鼠說河水很淺,這是什么道理?他們說得對不對?
⑹ 你說對,你說不對,再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呀,這位同學覺得他們說得又對又不對,到底誰的意見正確呢,我們先請認為對的同學說明理由,再請認為不對的同學說明理由,最后請認為又對又不對的同學也要說明理由。
⑺ 同學們剛才的辯論,我聽出來了,認為對的同學是說老牛和小松鼠說的話對自己來說是對的,認為不對的同學說他們的話對別人來說是不對的,你被說服了嗎?你呢?現在這三位同學還是認為自己的`想法對。那老師告訴你們,你們都動了腦筋,想出了自己的理由,你們的意見都是對的。
⒋ 夸獎關。
⑴ 我們已經順利地闖過了三關,第四關就是夸獎關。小馬第一次過河時,有沒有過去?聽了媽媽的話,它過去了嗎?
⑵ 媽媽的話具有這么神奇的作用,我們可要來仔細讀一讀。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愛怎么讀就怎么讀。
⑶ 你讀懂了媽媽的話嗎?如果你讀懂了媽媽的話,就請你夸一夸過了河的小馬。誰來夸一夸它?夸它什么呢?小馬你要仔細聽,聽他們夸你夸得夠不夠,如果不夠,你就告訴他,你還得接著夸。
⑷ 這位同學夸小馬真棒,誰還來夸一夸它?這位同學夸小馬愛動腦筋,肯試一試,小馬,你覺得他夸得夠嗎?
⒌ 聯系實際關
⑴ 正因為小馬肯動腦筋肯去試一試,所以它才過了那條河。同學們真聰明,攻克了一道道難關,老師真高興。現在我們向第五關挺進。
⑵ 在實際生活中,你有沒有像小馬那樣動腦筋,去試一試的時候呢?請小組交流一下。
⑶ 誰想說給大家聽聽?①這位同學真勇敢,能自己開動腦筋, 點著了打火灶煮方便面吃,不過你可千萬小心啊。②這位同學遇到了難題,能自己開到腦筋,把它做出來了,也很好。③這位同學第一次到大超市買東西,他善于觀察,愿意去問去試,終于買到了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成功以后你高興嗎?沒有實際中的苦,哪有成功后的甜呢?
課堂小結:在這節課中,同學們能夠積極地開動腦筋,靈活的思考問題,我們已經勝利地闖過了五關,你們都是最棒的,在以后的生活中,還會遇到很多需要大家去動腦筋,試一試的難題,相信每位同學都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教學設計方案8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 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錄音機等。
教學方法:整體感悟與體驗
教學過程 :
1、 情境導入
2、 導語 :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說說自己的感受,創設情境。九一八事變之后,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情。
3、 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4、 整體感知
5、 范讀
6、 學生自讀
7、 品讀精彩語句
8、 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贊美、憂傷、憤怒等)
9、 教師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與熱情: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10、 學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
問題一: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
問題二:運用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沖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在春天,多么豐饒等句子。)
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越趨激蕩,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11、 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指導: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12、 明確該詞的本意;
13、 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 (播放《松花江上》)
1、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15、 寫一首同名詩歌--------《土地的誓言》。抒發自己對土地的感情。
教學設計方案9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抓住景物特征,體會運用擬人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發揮想象,感受xx蘊含的美。
2、過程與方法:閱讀作品,品味語言,理解xx內涵;研讀討論,把握寫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達方式并加以實踐。
3、情感態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關愛大自然。
4、重點:品讀優美語言,把握景物特征,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5、難點:激發學生想象,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把握xx的深刻內涵。
6、預習:(1)、反復朗讀課文,解決疑難字詞。
(2)、思考:作者欣賞山中美景為什么說成是“訪友”? 二、教學過程:
1、導語:當你久居城市,遠離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種被困籠中的感覺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進山中,進行一次美的巡禮。
2、檢查預習:
⑴字詞。
⑵解題:“訪”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滌,“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皆緣于此。
3、xx賞析:
就xx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畫面談談你喜歡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話談談它給你帶來的啟示。
4、技能延伸:
請任選一位你喜歡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結合其特點,模仿xx的寫作方法進行描寫。
5、思維拓展:
文中“我”與山中“朋友”的關系是和諧的,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與自然的關系卻是不和諧的。你想對這些漠視自然或破壞自然的人說些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篇8
《兒童和平條約》教學設計
洛江實小劉惠卿
教學內容:
《兒童和平條約》帶有很濃厚的兒童情趣,語言流暢,文筆活潑。課文作為一種特殊文體——條約,第一次出現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它的每一項條款,都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同時,它又是一種兒童條約,表達了全世界兒童的一種美好愿望——希望人類攜手努力,共創世界和平。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4個字,注意多音字“給”的讀音。隨文學習本課的`關鍵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兒童和平條約的內容,體會兒童熱愛和平的美好心愿,激發學生從小熱愛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勵同學們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
1、識記8個生字及掌握多音字“給”;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兒童們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學難點:
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勵學生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揭示課題
1、出示一份班級公約。
2、揭示課題:兒童和平條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鼓勵學生讀題質疑,部分解疑。
兒童和平條約不用強制別人執行,它表達的是全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過渡:兒童和平條約里都寫了什么內容?帶著我們的好奇心一起走進課文吧!
2、根據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把自己認為難懂的詞句做上記號,聯系實際想一想。
3、同桌互幫互學,交流自學情況。
4、檢查學生掌握生字情況。
三、入情入境,細讀感悟
過渡:讓我們再次走進條約,細細品味兒童維護和平的那份決心吧!
(一)讀第一句話,指名匯報:全世界兒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二)播放課件,渲染戰爭場面
(1)理解“無家可歸”什么是“無家可歸”?(沒有家,不能回家了。)你知道哪些人無家可歸?指導理解:是啊,那些可憐的孩子不僅無家可歸,還沒有飯吃,面臨饑餓,生病了不能去看,面臨疾病。所以―――――
(2)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導朗讀)
(三)過渡:只要我們消滅一切與和平對立的事物,這個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1)閉眼聽讀4-6句,思考: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2)交流匯報
(3)指導讀句子,感受和平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教師適時板書:珍愛)
(四)過渡:和平給我們帶來了幸福而舒適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珍愛和平。為了和平,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1)自由讀七、八句。思考:為了世界和平,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2)為了現在的和平,為了永久的和平我們能怎樣做呢?為了大家的和平,我們又該如何做呢?齊讀最后一句話。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過渡:遠離戰爭,珍愛和平、創造和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1、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兒童,你打算怎樣做?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
2、朗誦詩歌《放飛和平》。
五、作業布置:
1、給父母讀《兒童和平條約》,和父母交流感想。
2、你想像中的未來世界是什么樣的,畫一畫。 板書設計:兒童和平條約
向往
珍愛和平
創造
教學設計方案10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1、2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進入中學雖然才三個星期,但已經有如春天的小樹一般在慢慢長大,你們的思想在變化、個性在嶄露。你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便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解決生 字詞。
杈 犄 逮 顫 怦
三、 指導自讀。
1、 讀方法:寫人記敘文,寫人要寫事-何時、何地、何事,寫事可寫完整故事,也可寫片段生活,寫人要寫人物形象,在故事之中展現(外在形象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內在形象指人物性格特征)要從故事情節讀出人物形象。
2、情節 媽媽追查 、逼迫 →爸爸講理由→插敘回憶→我收回木雕
起因:我送木雕(插敘交待情誼深厚)。
經過:要收回(木雕貴重)。
結束:收回(不好)。
3、人物:態度(語言、神態、動作)。
各人持什么態度,這樣做好不好,表現各人如何處事?
爸爸:婉轉、持重沉穩。
媽媽:態度生硬固執。(個性不同,態度相同,只看到物品價錢價值,不知友情更可貴。)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卻無能為力 。
“我”:重情、軟弱。
萬芳:仗義、明理。
4、“這樣做,不好”(學生在書中找出,并且討論)。
-影響孩子心理,孩子之 間的感情,兩家大人之間的'關系。
5、“反悔,能不 能全怪我”?
-我屈從了父母應該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間的感情。只知木雕貴重,不知有比這更貴重的東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態度簡單生硬。
6、應怎樣處理?
——不收回,或向萬芳母親婉轉說明。
7、汲取什么教訓?
-小孩子做事應該先同父母商量。
-父親送給女兒時也應講清如何名貴,要珍藏好。
——我的父母可以婉轉向萬芳媽媽說一說兩個孩子怎么要好,提一提交換禮物的事。
8、課文傾向
——不要傷害孩子的心,應該尊重孩子的情感,應該妥善處理孩子的幼稚行為。
四、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11
教學目標
⒈認字10 個,會寫9 個生字。
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
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⒈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以水為主的風景名勝舉不勝舉。每一處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其相關的詩歌也有很多。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葉圣陶爺爺走近瀑布,去觀賞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景觀,去聆聽那震耳欲聾的聲音,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可以嗎?
⒉板書課題:瀑布,全班齊讀。認讀生字瀑,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
〔與學生談話,勾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乃至讓他們心里每一種莫名的沖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⒈同學們,你覺得這首詩歌寫得怎么樣?
⒉怎么才能把這么美的瀑布讀出來呢?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小節自己試著讀讀,如果還能說出你喜歡的原因就更好了。
⒊學生自己朗讀,教師巡視。
〔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感受詩意之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形成自己的見解〕
⒋誰能把你喜歡的那一小節讀給大家聽?學生讀到哪一小節,就展開哪一小節的自主學習: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讀了這一小節,你想說什么?還想問什么?同學互相幫助解答,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相機對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圖片或媒體展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學生評價的內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師機智應付,轉化為新的問題。如:同學說:他讀的真好!老師順勢問:你認為好在哪里?好像真的看見了瀑布!,你能讓我們也有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嗎?
〔這樣的設計給了學生一個較大的自主空間,讓他們讀書、思考、發表意見。展開討論不僅僅是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更重要的啟發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敢想敢說,思維活躍。為升入中年級打下良好基礎。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結合課文內容,適時地指導他們讀好詩歌的每一小節。〕
⒌假如此刻你就像課文插圖中的小朋友一樣,正站在瀑布腳下,你會發出一句什么樣的感嘆?
⒍配樂朗讀,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在充分理解詩歌內容涵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而發,意在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總結
伴著你的讀書聲,我仿佛站在瀑布的腳下。此時此刻,我只想說,同學們熱愛大自然吧!因為這壯美的景觀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理解詩的意境,背誦此詩。
3、情感與價值觀: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點、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品味詩中的美點。
【板書設計】
望岳
杜甫
遠望──綿延高聳
近觀──神奇秀麗 熱愛
細看──胸懷浩蕩、眼界開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登過泰山嗎?站在泰山之巔,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詩人杜甫卻另有一種感受。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簡介(略)
三、齊讀本詩二遍(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準確,停頓正確。)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討論:
1、這兩聯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詩人是怎樣表現泰山的高遠幽深、神奇秀麗的?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齊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曉的景象寫泰山高聳云端、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偉壯觀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造化,指天地自然。鐘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鐘,聚集的意思。
2、這兩聯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詩人是怎樣抒發情感的?
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這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蕩胸,心頭滌蕩,胸襟為之開豁。蕩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決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眥,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會當,應當,一定要。凌,登臨,登上。絕頂,最高峰。覽,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3、找出詩中的對偶句,分析它們在結構上的特點,模仿著寫兩組對偶的句子。
小結: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五、課上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2、填空:
《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誦這首詩。
六、學習小結(學生自己歸納)
教學設計方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 朗讀課文,歸納要點,把握文章,訓練學生 概括理解能力。
⑵ 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討論、歸納。
⑵ 體會本文生動描寫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珍愛動物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傾心大自然,回歸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1、理解說明對象和特點;
2、理解作者的情懷;
【教學難點】
對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學方法】
1、讀、悟、賞教學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圖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當第一群大雁來到我們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們歡呼著旅行,喧鬧著聚會,寂寞了一冬的沼澤地因此增添了許多情趣和生機。美國著名論理學家利奧彼德對大雁情有獨衷,他把大雁看作與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懷著對大雁喜愛、欣賞的心情,觀察大雁的種鐘活動情景。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筆觸走進大雁的世界。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文章大意:
1、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讀,感受文章主旨。
明確:文章描寫了三月大雁的歸來,覓食前后的鳴叫,孤雁四月間群居沼澤時的鳴叫,即歸來、覓食、集會。
2、領悟文章的主旨:
明確:作者從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親情、聯合的觀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詩意。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探究思考:
1、作者筆下的大雁有那些特點?
2、找出文中作者對大雁的觀察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3、朗讀下面句子,說說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⑴ 一只燕子的來臨說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到了。
⑵ 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它們濺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學生討論、交流、最后明確:
1、⑴ 來的季節是三月天
⑵ 飛行的路線是筆直的
⑶ 三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鳴叫
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聲不吭
⑸ 愛覓食玉米粒
⑹ 常六只列隊飛
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擬人等說明方法,使文章充滿生動性、趣味性。例如;烏鴉通常被認為是筆直飛行的,但與堅定不移的向南飛行20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飛行就成了曲線。
又如:第一群大雁來到這里,它們便向每一群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出邀請。
3 、⑴ 這一句寫出了大雁給人們帶來春天的`氣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⑵ 這一句表達了人們對大雁的喜愛與期盼。
小結:濃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字里行間注滿了愛鳥之情。他對大雁的遷徙飛翔由衷欽佩,對大雁的種種叫聲由衷喜愛,有時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筆墨中也飽含愛意。
四、賞析課文,深刻領悟
品味文章的形象性。讓學生再找幾個擬人句,進一步體會其
特點。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并茂。如春雁的來時的低語,覓食前后的鳴叫,返回后的論述,晚上大雁的集會等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五、學生質疑問題,合作研討,釋疑存疑
學生選取語段閱讀,提出一個最急于解決的問題,大家討論作答。
六、拓展訓練
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有關雁的詩句。
如: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七、課堂小結
《大雁歸來》為我們唱響了一曲田園牧歌,引人向往,發人深省,一種平靜的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否值得以犧牲自然的、野外的和無拘束的東西為代價?曾幾何時,我們遠離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鋼筋作成的閣樓里,生活簡化的只剩下自己,環境濃縮得只剩下公園,一切純樸的本質的自然的東西,從我們的視野中悄然離去。感謝利奧彼德,他讓我們明白了:熱愛自然,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世界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才有了如許的生機和情趣。我們要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才是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恰當的定位。
八、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閱讀《大自然警鐘常鳴》一文,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大雁歸來
知識性 保護動物
大雁歸來 抒情性 和諧共處
趣味性 熱愛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14
一、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等。本文寫于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后對濟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并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么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 課文
要求用普 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 點是什么?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 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1 、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么關系?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 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里”。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
2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 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后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 體寫。
五、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后具體描繪濟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致,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布置作業。掌握字詞。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 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教學設計方案15
一:導入:
孩子們,喜歡旅游嗎?
都去過哪里?
今天咱們一起去個地方,先來通過一條短片看一看(視頻)沒錯,就是泰國
泰國富有“千佛之國、黃袍之國、萬象之國”的美譽。腿粗如柱的大象,在泰國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來,讓我們去感受與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吧(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二:解決字詞:
之前大家預習了課文,為了更好的學習本課,先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
找一組同學來給讀一讀,其他同學請認真聽他們的讀音,
誰愿意再領著大家讀一兩遍。
三:初讀課文
看來同學們的預習習慣養成的非常好,生字詞掌握的這么棒,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泰國的異域風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最令作者難以忘懷的是什么?
找到了嗎?誰來說說,你來,
大家和他找的一樣嗎?
那大象是如何跳舞的文中寫了嗎?請找出來,并用“----”畫出來。
誰來讀一下你找到的句子?哦,這句話描寫了泰國的大象如何跳舞,那我想問一下你印象中的大象是什么樣子的?(高大的)
那你印象中的大象跳起舞來應該是什么樣子的?(笨重的)
這里的'大象有這種感覺嗎?(沒有)
來,女孩子讀出大象那輕盈的舞姿,我們知道音樂是有節奏的,有強也有()有長也有()有急也有(),那么同樣語言也是有節奏的,來,誰能把這句話讀出節奏來,(個人讀)節奏感伴隨著你的語音出來了,
看,大象正在有節奏的跳舞呢!(視頻)。
(音樂)來咱們也一起站起來,學學大象的樣子,做做動作,有節奏的讀一讀吧。大象和誰一起怎么有節奏的跳舞呢?快速找出來相關句子,用“~”畫出來,誰找到了,你來。
(音樂)多么歡快的舞蹈,多么熱烈的氣氛,如果你現在就在泰國,就在東巴樂園,你愿意成為其中一個觀眾嗎?來,女孩子也加入到人群中來,(讀)
多么歡快的舞蹈,多么熱烈的氣氛,如果你就在東芭樂園,你愿意加入到舞蹈的象群中嗎?來男孩子們也舞蹈起來吧!(讀)
老師也被你們的熱情感染,想要和你們一起舞蹈了。
四:體味親密無間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舞之蹈之的大象和舞之蹈之的觀眾之間還有距離嗎?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象之間的沒有距離,你會想到哪個?
那人象之間的這種親密和諧僅僅是在人與大象跳舞之中嗎?
顯然不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前四個自然段,找一找還有哪些地方體現出了人象之間的這種親密和諧,并在旁邊標注一下。
(隨意交流)
匯到:第一自然的:
恩,你從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大象對人的熟視無睹,在泰國公路邊看到大象太平常了,而且大象一點兒也不怕人,誰來讀讀這一自然段讀出大象對人的那種熟視無睹。
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國的國寶,如果你就是泰國當地的一位導游能不能簡單的向我們介紹一下為什么大象是泰國的國寶啊?(同桌之間先互相練習一下)
導游你們我們都是中國來的游客,而且是第一次來,聽說大象是你們這的國寶,能不能簡單的給我們介紹一下啊?
(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我們泰國的大象是非常勇猛的,曾經馱著武士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攻城守壘呢,一些很重的活,人們干不了的交給大象保證沒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離不開它呢)
哦,原來如此,真了不起,這樣看來,大象還真應該是你們國家的國寶啊。
第三自然段:
繼續交流,你找到了第三自然段,(心情從緊張到松弛)
來咱們一起讀一讀,來體會一下這樣近距離和象接觸的感覺吧。
第四自然段:
繼續交流
你從哪兒體會到了這種親密和諧。
這會還小心翼翼呢,下一秒又變成淘氣的大象了,來看著大屏幕女生讀前半部分感受象的小心翼翼,男生讀(后半部分)來感受它的淘氣。這里的大象還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如此可愛的大象、如此和諧的畫面我們怎能不喜歡,好,孩子們讓我們拿起語文書再次默讀課文,這次請一邊默讀,一邊畫出來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找到了嗎?誰來說一說。
五:介紹寫法
這些中心句都出現在每個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我們把這樣的寫法叫做“先概述后分述”,那么在我們平時的習作中也是可以借鑒的。
六:推薦書目
來咱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美麗的風景,圖片。
《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三毛寫出了撒哈拉大沙漠的異域風情,相信這本《撒哈拉的故事》也一定會吸引住你的眼球,讓你懂得不少知識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在我們從書中了解世界,將來我們有了時間我們可以去世界各地走一走,去領略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 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02-0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09
教學設計方案03-01
教學設計方案11-14
教學設計方案07-1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09-2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09-13
教學設計方案02-24
教學設計方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