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校園樓道文化設計方案

時間:2024-08-07 09:56:38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校園樓道文化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園樓道文化設計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園樓道文化設計方案

校園樓道文化設計方案1

  一、哈爾濱師范大學校園文化景觀設計項目簡介

  哈爾濱師范大學是一所師范類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代表著黑龍江省高等師范教育的最高水準。哈爾濱師范大學創辦于1951年,截止至目前共分江南、江北(主校區)兩大校區,均坐落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區內。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將江北校區行知樓門前占地面積共4.7萬平方米區域進行重新規劃。

  (一)氣候影響

  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位于中國東北部,是中國最北的省會城市,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具有季風氣候的典型特征。哈爾濱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長長達5個月之久,夏季溫度涼爽宜人,春、秋季節時長較短,屬過渡季節。

  (二)規劃范圍區域分析

  校園文化景觀規劃范圍位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江北校區行知樓北側,總占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景觀規劃區域北側為齊民路,西側緊鄰哈師大駕校,南側為春秋北路,東側為春秋東路。所處位置為行政辦公主樓、教學樓、駕校、幼兒園、校醫院所圍合,屬綜合區。便捷的交通與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地塊具備了重要的研究意義與價值。

  (三)目前景觀現狀

  校園文化景觀規劃區域為哈爾濱師范大學主要景觀規劃區域,自江北校區建校以來共經歷四次規劃,由于地下水位等問題一直未規劃完整。地段目前在齊民路一側現有景觀綠化帶,綠化帶景觀植物及色彩搭配較為合理,并具備良好的視覺效果。周易路兩側景觀綠化帶灌木為紅端木樹籬、紅端木樹球及小葉丁香樹球,現栽有喬木為水曲柳,部分死亡。地段臨近行知樓一側栽有喬木林地,樹種基本為青扦云杉、樟子松、銀中楊。

  二、哈爾濱師范大學校訓及校友文化

  (一)校訓

  哈爾濱師范大學校訓“敦品勵學,弘毅致遠”。校園文化精神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為指南,以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念和精神境界作為自己教書育人的不懈追求,形成了體現陶行知先生思想真諦、而且具有哈爾濱師范大學辦學特色的“行知精神”,并通過代代傳承,使“行知精神”在這座北疆師范學府生生不息、茁壯成長,成為一種育人傳統、一種文化傳承、一種思想象征,并形成了哈師大人的精神支柱。

  (二)校友文化內涵的釋義

  哈爾濱師范大學學子一直秉承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精神,不僅是問道、修身明德的過程,更肩負著勸學、傳道、化俗的特殊使命,所以哈師大校訓“弘毅致遠,敦品勵學”為師范學子遵守自身行為準則與道德規范的精神動力。在校的優秀教師以及一屆屆的優秀畢業生都是在這樣的校訓洗禮成就自我,所以樹立哈師大所培養出的優秀畢業生以及哈師大的名師形象即是整個校園文化景觀規劃所要表達的內容與體現(即為主題定位),哈師大的校訓則是貫穿校園文化景觀規劃的精神軸線(即為設計理念),故名為“校友林”。

  (三)設計主題定位

  設計主題主要想體現求知與明德的大學之道,也要體現師范類大學的責任與使命的同時傳承“行知精神”,因此綜合了校訓內涵、校友文化、行知精神、思源理念等幾個主要的設計元素內容從而確定校園文化景觀主題為“問道勸學,行知思源”。

  三、“校友林”文化景觀方案設計說明

  通過“園”“圓”“源”三個同音不同字不同意的元素進行方案設訊分別代表著“自然”“形態”“人文”。“園”――“自然”:通過地形、園路、建筑群、樹木花草、公共藝術及景觀小品等作為載體,襯托出哈爾濱師范大學校園的自然環境,并結合原有綠化達到園林式景觀效果。“圓”――“形態”:圓形象征著圓滿、完美、和諧、團聚,亦有頓悟之意。圓的形狀也為本次設計方案的主要景觀設計元素,打造豐富的景觀視覺效果的同時也賦予深刻的寓意。“源”――“人文”:不僅是校訓“敦品勵學,弘毅致遠”的體現,更是表達了庚信在《微調曲》中的“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這一說法。

  四、“校友林”文化景觀方案解析

  (一)設計解析

  “兩軸、五區”景觀功能區域劃分。整改方案中設計有兩條軸線(主、次軸線)與五大功能分區,分別為入口景觀區、名師學子區、藝術文化區、下沉廣場區、等候休閑區。圓形的設計元素組合融入“問道,勸學”的教育內涵,五大區域處處體現嚴謹的“教風”與“學風”,自由曲線式的園路連接著各大景觀節點,更是景觀觀賞路線,多處微地形的體現使得空間層次更豐富,且校園環境自然和諧,寓意深遠。

  規劃區域由行政辦公主樓(行知樓)、教學樓、駕校、幼兒園、校醫院所圍合,設計中,充分考慮周邊建筑性質對本次文化景觀方案的影響,做到交通便利,最大化滿足各周邊區域的功能需求。(圖1)交通動線方面不僅充分滿足機動車、人行交通及景觀交通的便捷,也考慮車行、人行以及景觀節點交通環境之間的影響。三級景觀道路的劃分能夠有效連接景觀主要功能區域的同時便捷周圍不同使用者的同行需求。設計理念遵循“行、停、觀、游”,即“交通便捷、休憩休閑、文化游覽、藝術觀賞”四大功能體現,彼此保持獨立交通環境的同時又能夠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景觀效果。(圖2)

  視覺效果中齊民路形成了較強的視覺進深,形成了開敞的視覺和視距設計效果;春秋北路、駕校一側及教學樓一側通過灌木、喬木組合形成了封閉私密的空間界線,起到了隔斷、吸音、降噪的作用。

  (二)主要的景觀節點

  入口景觀區域是景觀環境空間序列的起始,具有提示、引導的作用,設計過程中半圍合的'景觀設施結合校訓字體具有莊重、包容之感,坡面的設計手法符合最舒適的視覺觀賞需求的同時能夠有效的起到引導作用。

  下沉廣場是校園文化景觀的重要區域,下沉式的設計手段,具有包容、團聚及安全的心理感受,滿足學生聚集、文娛活動、休閑閱讀等功能需求,也提供給師生豐富的垂直交通變化和空間層次的變化,結合四周古樹及兩側半弧形花池形成景觀廣場區域一抹亮麗的色彩。(圖3)

  名師學子園是方案中的主題區域,也是設計主題的內涵所在,同心圓式設計布局,表達名師學子最核心的校友“源”文化林。中心圓形廣場為名師園,由四個半弧形景觀浮雕墻組成,記載著哈師大的名師學者;外側的圓為校友林,栽種核桃、山桃稠李等闊葉喬木,寓意桃李滿園。(圖4)學子坪由開闊空曠的草坪區域組成,結合周圍的公共藝術、喬木、灌木的圍合從而形成獨立優美的開闊區域,為學子們提供讀書、聚談、拍照的空間場所,也是校園文化景觀設計中“休息、呼吸”的點睛之筆。

  (三)植物設計配比

  景觀植物設計中以綠色設計為指導思想,充分保留原有青扦云杉、樟子松、銀中楊等林地樹種及齊民路南側景觀綠化帶。針對設計要求及交通動線進行局部的改造和移植,結合原有植物環境進行設計,在保證整體設計效果的條件下疏密有度,形成視域空間與景觀環境的有機結合,倡導綠色設計理念。豐富的微地形變化和地被植物,結合不同花期的灌木、喬木,打造“春賞花、夏觀葉、秋育實、冬有形”的植物景觀設計原則,將哈爾濱師范大學校園文化景觀(校友林)打造成四季皆宜的校園景觀環境。

  (四)景石的設計

  校園景觀石不僅美化環境,打造自然氛圍,營造儒雅情趣,更是文化積淀,思源情懷的承載和有效的表達手段。景觀石設計以景觀功能景石及校友贈送景觀石形式體現,傳達師生共同完善校園文化景觀的設計理念。

  (五)公共設施

  休閑座椅是景觀環境中,尤其是校園文化景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下沉廣場區域利用臺階設置休息座椅,節省空間的同時圍合氣場,形成凝聚力的空間氛圍;其次通過樹池的變化和功能結合,形成心理上的虛擬空間,具有安靜、私密、休息休閑的空間屬性。

校園樓道文化設計方案2

  一、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

  1、辦學類型定位:教學型大學。

  2、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進一步拓寬國際合作教育,適度發展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

  3、服務面向定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為石油化學工業、機械制造與裝備業、航空業及吉林省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4、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定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質、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5、學校發展目標

  到2015年,將學校建成為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結構合理,部分學科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的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建成以工程應用研究為重點的綜合科研能力較強的科學研究基地;建成具有特色鮮明的綜合型大學。在校生規模將達到12000人,為滿足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到2015年學院教學、實驗、行政用房將達到32萬平方米,室內外體育場館8.5萬平方米。到2020年,教學、實驗、行政用房將達到36萬平方米,逐步將學校建成省內外重點科研基地。

  二、設計依據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

  3、《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

  4、《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

  5、學院總體規劃

  6、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7、國家其他的相關政策、法規、文件;

  三、項目建筑設計指導思想與原則

  1、滿足高校新時期教學任務的需求,功能合理、設施齊全,為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提供堅實基礎的現代化教學實驗大樓。

  2、自然和諧,結合老校園的環境特點,使新的實驗樓與周圍環境和諧的融為一體,并具有大學校園建筑特有的文化氣質。

  3、功能合理,充分考察和借鑒現有實驗樓的功能特點,進行合理布局,減少污染,對實驗設備進行優化設計,為學院提供一個優質、合理、先進的實驗大樓。

  4、經濟適用,充分體現校園建筑的特點,采用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和建筑材料,合理的控制建設成本和造價。

  四、項目總體建設方案構思

  1、延續、呼應原有實驗樓造型序列,與校園有機統一。

  建筑立面造型依照灰色石材(原有實驗樓材質)外飾為基調,與通透玻璃幕墻以及柱廊(原有實驗樓外立面處理手法)相互穿插、互為依托,使建筑呈現莊重大方和諧的性格。整個建筑以長方型體量為主,實驗樓A和實驗樓B通過架空連廊連接,配合灰色石材、玻璃幕墻、柱廊的運用,使之莊重而不失嚴肅、簡潔而不缺乏細部,現代感強烈而不流俗,延續原有實驗樓造型序列,與校園和諧共生。

  2、室外廣場、庭院式空間,室內共享中庭為學生和老師創造交往空間

  實驗樓A主入口廣場以硬質鋪裝為主,屬于交通集散空間,實驗樓A和B通過連廊連接,即聯系了實驗樓A、B空間又分格了庭院空間,連廊與東側原有實驗樓形成的院落以硬質鋪裝為主,屬于半公共空間,以群體活動為主,連廊西側集中綠地以自然景觀、小品為主,屬于半私密空間,以交往活動為主。建筑與環境一張一馳,相互貫通、穿插,使整個建筑群富于韻律。集中綠地設計上采用大面積草坪、喬木、灌木花叢點綴,其中配以景觀小品,增強了環境的可觀賞性,同時也有效地烘托主體建筑。院落廣場由于建筑布局形式的處理有極強的向心性,使整個環境更具有整體性,且每個室外疏散廣場和庭院均設可供學生休息的花壇、坐椅,激發了同學、老師的交往,有利于學術交流。室內入口設置四層通高門廳和中庭,在中庭四周設置休息椅、展廊、報刊,營造了學樂融融的共享空間。

  3、總平面布局

  根據對建筑所在地分析,場地中間被東西走向的排洪溝一分為二,場地南側為學校集中綠化廣場,場地東側為原有實驗樓和排球場地,場地西側和北側為老區住宅樓,故本建筑采用分體布局,南側為實驗樓A,面對校園中心綠化,環境優美,北側為實驗樓B,排水明渠從兩樓中間庭院穿過,兩樓均獲得了較好的采光面和較好的視野,實驗樓A、B通過架空連廊連接,連廊東側為學生疏散廣場,采用臺階和硬質鋪裝架于排洪溝之上,方便人流疏散;連廊西側和建筑東北空地為自然綠地,以自然景觀、小品為主,創造了優美的自然庭院,徹底成為本建筑的“私家園林”,同時也能阻擋排球場喧鬧噪音,給學生提供怡人的學習環境。

  4、人流疏散

  交通組織上采用人車分流,在建筑周圍設置環形消防車道,集散廣場與道路相連,保證學生出入安全,同時也為學生提供駐流的場所。

  五、綠化工程

  項目綠化工程總面積4200m2,主要以種植綠色草坪和矮松樹為主。

  1.門前綠化

  門前廣場兩旁綠化應與道路綠化相協調,可種植高大喬木,引導人流通往住院樓。門前廣場中間可布置花壇或花臺,但要注意高度,不能遮擋車輛和行人的視線。圍墻綠化設計要充分體現防火、防風、抗污染和減弱噪音的功能,并與周圍的景觀協調一致。

  2.道路綠化主干道兩側行道樹多采用行列式布置,創造林陰道的效果。若主干道較寬,中間也可設立分車綠帶,以保證行車安全。場內一般道路、人行道兩側可種植季相變化豐富的花灌木。道路與建筑物之間的綠化要有利于室內采光,防止污染,減弱噪音。

  3.綠化的形式應與建筑形式相協調,實驗樓附近一般采用規則式布局,可設計花壇、雕塑等。遠離大樓的地方則可根據地形變化采用自然式布局,設計草坪、樹叢等。

  六、節能設計方案

  1、建筑的規劃設計

  本項目建筑的.規劃設計按照建筑節能原則要求,主要考慮建筑的總平面布置、建筑平、立剖面形式、太陽輻射、自然通風等氣候參數對建筑能耗的影響。為了體現文化藝術建筑特點,本項目外形設計有一定的變化凹凸,其體形系數若大于0.4時,需在初步設計階段進行設計判定。

  2、項目所在地區的氣候區屬和耗熱量指標

  項目所在吉林地區屬寒冷B區,設計計算采暖期為168天、室外平均溫度te(°c)-7.9、HDD18度日數Ddi(℃·d)5007,項目建筑耗熱量指標為20.7(W/m2)。

  3、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項目建設區域的氣候分區屬于嚴寒地區B區,項目建筑推薦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塊、聚苯乙烯板、氣密隔熱塑鋼門窗等節能材料和技術,使其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在標準值以內。

  4、外窗和外門

  本項目推薦建筑設計的窗墻面積比≥0.45。

  七、結論

  1、該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的“科教興國”的基本國策,符合吉林省經濟發展培育高等人才的需要,符合學院制定的發展規劃,對促進吉林省的經濟發展和加快改造、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該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和及時的。

  2、項目的實施可完善高校教學條件,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教學水平和擴大學校的招生能力。

  3、項目所處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水、電、暖齊全、場地平坦,建設條件齊備。

  綜上所述,本項目建設是迫切的、必要的,項目建設方案是可行、合理的。

校園樓道文化設計方案3

  隨著我國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教育建筑的設計也越來越被重視。學校建筑尤其是中小學校園的建筑設計對教育的質量有著直接影響。中小學建筑的設計,應該是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對于成長中的中小學生,獨特的校園空間是他們成長的舞臺和背景,校園環境也將成為其未來記憶中的一個重要片段,具有獨特的情感寄托作用。

  一、項目概況

  本項目擬新建學校規模為全宿制普通高中60班,總規劃用地面積113115平方米(合計約169.67畝),地塊南偏東32度,呈不規則多邊形,原始地形東高西低,存在1至3米的高差起伏。

  二、總體規劃

  本項目擬建行政區,教學區,生活區和運動區四大功能區塊,按照規劃條件書要求,校園主入口設于學前路上,學前路與校園基地以一溪相隔,因此擬建設橋梁相互連接。本項目地形呈東高西低的地勢走向,因此擬將校園室外運動場地與之配套的1500席體育館共同布置于基地東側,結合地形高差設計,以達到減少土方量挖掘,控制造價的目的。并以此為大前提,為使建筑與基地地勢走向相協調,本案的建筑群體布局經多輪推敲,確定最終走勢為順應剩余地形南北狹長走勢,依次為行政區,教學區與生活區。由此校園整體布局規模已初現輪廓。

  為滿足家長接送學生的停車用地需求,擬在主入口處設置約3000㎡的接送區域,并分為南北兩個區域,與主入口的校外緩沖廣場互相融合為一體。

  三、交通流線

  本方案校區主入口位于學前路上,配備有約3000㎡的家長接送停車區域,主入口前廣場處分開設置了人行與車行交通流線,以實現人車分流。人行流線通過校禮儀廣場,穿過建筑之間的連廊,能夠到達校園內部各處。車行流線以最大范圍環繞整個校區建筑群布置,使校區環境盡可能不被車行流線干擾,校區內機動車停車需求設置在行政樓底下的地下車庫與東南側的地面停車解決。環山北路上的校區次入口為主要后勤入口,環山東路上的次入口為運動場地的獨立管理而設計預留。

  四、平面布局

  教學樓體現全天侯的設計理念,在充分滿足日照通風和動靜隔離的前提下,將教學區作為一個主體來考慮。各教學樓之間以連廊連接,使師生在校園的學習、工作更加方便,不受天氣的影響,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樓擬設計為4層,一共設有60間普通教室及相應的年級辦公室,談話間,衛生間。設計上著重考慮活動平臺的設置,在教學走廊的每一層盡頭設計了一處放大的景觀活動平臺,以獲得良好的課間活動空間。教學樓均南向單廊式布局,充分滿足日照通風和動靜隔離,并與實驗樓和行政辦公樓通過連廊相互緊密聯系。實驗樓除布置專用教室外,還在主入口正對處設計了1至2層的德育展覽大廳與校文化宣傳走廊,為開放性空間。

  五層行政辦公樓與兩層圖書閱覽樓搭接穿插設計,滿足各功能用房布置。

  食堂擬設計為三層,一至二層主要為學生餐廳,三層主要為教師餐廳,及若干包廂,可容納3000余師生同時就餐。

  體育館設計為兩層,規模為1500觀眾席位的運動場館,設計有乒乓球區、籃球區以及相應的附屬用房和若干功能性教室。

  五、立面造型

  本案擬建建筑主要為坡屋頂建筑。立面造型上力求古樸、大方,強調河姆渡文化元素的體現,并著重突顯余姚“東南最名邑”,“文獻名邦”的文化底蘊。

  以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干欄式”建筑“短檐、高床”及榫卯結構構架為母題,在建筑形式設計上著重處理了筑于高床之上的體育館、食堂與行政樓三個建筑的造型,經過簡化之后的榫卯結構建筑語言重復出現在建筑形體構思中,以加強建筑文脈的延續與文化的積淀,使其形成一個醒目、標志性的文教建筑外觀,創作出獨具個性的建筑形式。

  本案在空間組合上強調了校園空間的`交流屬性,借鑒傳統院落式空間布局手法,采用連廊將各功能區聯系在一起,使空間呈現出層次豐富、收放有致的空間形態。建筑之間的庭院、平臺、連廊等為師生提供了多種類、多層次的交流空間。在色彩上,以黑白灰三種主色強調突顯文教建筑的儒雅氣質,古色古香又與時俱進,并能夠與周邊山體景色互相融為一體。

  六、景觀布局

  在本案中,景觀是提升校園環境,改善人文氣息,彰顯時代校園特色的有效利器之一.同時又是展示河姆渡文化特色,體現余姚“東南最名邑”,“文獻名邦”的點睛之筆.

  1.空間功能布局

  在布局中,主要強調了從主入口到體育館以及教學區至宿舍區的兩條景觀軸線。在主入口至體育館的景觀軸線上設計以校前禮儀廣場為主要景點,整體布局嚴謹.規整.對稱.采用具有一定厚度感的植物配置為主,并以較長的場地縱深來提升校園主廣場的整體氣勢。在主入口處用水池結合花壇的空間格局,避免了場地縱向的一覽無余,中部部分場地抬升,并設立了主要的雕塑小品,以提升河姆渡文化主題的表現力.而在廣場的設計初期,就借鑒了中國古典園林中柳暗花明的障景手法,以中心實驗樓為背景作為景觀分隔和視線阻擋.主軸線分為前后兩個廣場,結合實驗樓地面臺階的起伏抬升,增加了廣場的空間層次,虛實的過渡。而對于教學區至宿舍區的軸線部分,主要采用草地和喬木相間為主要形式,整體上慣穿教學樓教學庭院,通過景觀湖自然過渡至宿舍區內部庭院.以中心位置的景觀湖作為主景使教學活動與宿舍生活動靜自然過渡,即豐富了景觀形式又添加了樂趣,是整個校園的主要景觀載體。

  2.主題文化的融入

  本案的景觀設計在表現內容上通過植被選取,地形地貌,小品設施以及道路鋪裝來提取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校園樓道文化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樓道文化標語09-22

校園文化設計方案10-25

校園文化墻設計方案03-03

校園文化設計方案(優秀)04-21

校園文化整體設計方案03-22

校園文化建設設計方案03-03

校園文化設計方案優秀(15篇)07-02

小學校園文化設計方案08-30

校園樓道安全警示語匯總02-28

[通用]校園文化墻設計方案(10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