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驗設計方案優秀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驗設計方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驗設計方案優秀1
1實驗器材
低頻信號發生器(EE1641C型),便攜式電腦小音箱,仿真蝴蝶(冰箱貼),BNC轉雙鱷魚夾線。
2演示方法
2.1演示聲音具有“音調”這一特性
將仿真蝴蝶用膠水粘在音箱的紙盆上,用BNC轉雙鱷魚夾線將低頻信號發生器與音箱相連。通過低頻信號發生器的“頻率選擇”按鈕,使信號源的頻率在“10”、“100”、“1K”三個檔位之間進行切換。這時,音箱既可以發出低沉的聲音也可以發出尖銳的甚至是刺耳的聲音,音調變化十分顯著。由此,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聲音可高可低,具有“音調”這樣的特性。注意事項:實際上,在調節信號源頻率時,聲音的響度也會發生變化。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調的變化上,可以適當地提高音箱的音量,因為當聲強大于85dB時,耳朵對各個頻率聲音的靈敏度基本上相等。
2.2演示“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將低頻信號發生器的頻率檔位選擇在“10”,轉動“頻率微調”旋鈕,對信號源頻率進行連續調節,可以觀察到:蝴蝶振動速度發生變化的同時,聲音的音調也發生了變化。蝴蝶振動加快,音調變高;振動變慢,音調變低。這樣的實驗現象強化了學生的直觀感受,為學生作出合理猜想和進一步的實驗檢驗奠定了基礎,也有利于學生“頻率”概念的建立。注意事項:一定要在“低頻”檔對信號進行“連續”調節。聲音控制在低頻是為了人眼能夠觀察到振動,對信號頻率進行連續調節可以使音調以及振動速度的變化更易察覺。
3演示用途拓展
此套裝置除了可以很好地演示“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外,還可以演示其他一些聲現象,而且效果也相當不錯。
3.1演示“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音箱發出聲音的`同時,蝴蝶也在振動,音箱不發聲,蝴蝶振動停止。借助于這一現象,學生可以猜想到:聲音可能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2演示“聲音是一種波”
將點燃的蠟燭放在音箱前,在頻率較低的情況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燭焰周期性的來回晃動,借助于此實驗現象,教師可以引出“聲波”的概念。
3.3演示“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在小音箱的喇叭口置一透明容器,將橡皮泥捏成的小球放在音箱的紙盆上,調節音箱的音量,可以控制小球的彈跳高度。小球的重量較輕,在不同響度的聲音下,小球振動幅度的變化較為明顯,這一現象可以演示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的關系。
3.4演示“次聲波”和“超聲波”
從“0”到“10M”順次切換低頻信號發生器的頻率檔位,可以發現人耳并不是所有頻率的聲音都能聽到。借助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引出“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以上介紹的演示實驗,現象新奇、直觀,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概念,希望能為教師們的實際教學提供些許參考。
實驗設計方案優秀2
實驗名稱:土壤中分離產生α-淀粉酶的菌種
一.實驗目的
1、學習從土壤中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原理與方法。
2、學習、掌握微生物的鑒定方法。
3、對提取的土樣進行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培養,并進行簡單的形態鑒定
4、對簡單鑒定后的微生物進行生理生化鑒定并由鑒定結果查伯杰氏手冊以確定分離出微生物的品種。
二。實驗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種液化型淀粉酶,它的產生菌芽孢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包含淀粉類物質的土壤等樣品中。
從自然界篩選菌種的具體做法,大致能夠分成以下四個步驟:采樣、增殖培養、純種分離和性能測定。
1、采樣:即采集含菌的樣品
采集含菌樣品前應調查研究一下自我打算篩選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著手做各項具體工作。在土壤中幾乎各種微生物都能夠找到,因而土壤可說是微生物的大本營。在土壤中,數量最多的當推細菌,其次是放線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類物體上都有相應的占優勢生長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爛葉、腐土和朽木中纖維素分解菌較多,廚房土壤、面粉加工廠和菜園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較多,果實、蜜餞表面酵母菌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較多,油田、煉油廠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較多等。
2、增殖培養(又稱豐富培養)
增殖培養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樣品中加入某些物質,并創造一些有利于待分離微生物生長的其他條件,使能分解利用這類物質的`微生物很多繁殖,從而便于我們從其中分離到這類微生物。所以,增殖培養事實上是選擇性培養基的一種實際應用。
3、純種分離
在生產實踐中,一般都應用純種微生物進行生產。經過上述的增殖培養只能說我們要分離的微生物從數量上的劣勢轉變為優勢,從而提高了篩選的效率,可是要得到純種微生物就必須進行純種分離。
純種分離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劃線分離法、稀釋分離法、單孢子或單細胞分離法、菌絲尖端切割法等。
三.實驗材料
1、器材:
小鐵鏟和無菌紙或袋、培養皿、載玻片、蓋玻片、普通光學顯微鏡、量筒、滴管、吸水紙、無菌水試管(每支4.5mL水)、燒杯、三角瓶、電爐、玻璃棒、接種環、鑷子、搪瓷杯、恒溫培養箱、高溫滅菌鍋、移液槍(槍頭)、天平、濾紙、pH試紙等。2、試劑: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瓊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2%可溶性淀粉液、結晶紫染液、番紅染液、碘液、95%乙醇、。5%番紅水染液、無菌水等。3、土樣:取自桂林師專1棟宿舍樓后面土壤,地下1cm左右。
四.實驗方法步驟
1、采集土樣帶上小鐵鏟和無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較細碎土壤
2、樣品稀釋在無菌紙上稱取樣品1g,放入1mL無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搖1分鐘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無菌吸管吸取。5mL注入4.5mL無菌水試管中,梯度稀釋至1。
3、分離用稀釋樣品的同支吸管分別依次從1、1、1樣品稀釋液中,吸取lmL,注入無菌培養皿中,然后倒入滅菌并融化冷至5℃左右的固體培養基,細心搖動冷凝后,倒置于37℃溫箱中培養48小時。培養基的配制—稱取蛋白胨1.g;NaCl.5g;牛肉膏。3g;瓊脂1.5g;pH6.4左右;1ml水定容。
4、初步鑒定對多種菌進行形態特征的觀察、簡單染色、革蘭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觀察,記錄結果。
5、α-淀粉酶鑒定
6、1)實驗原理:
細菌能否產生α-淀粉酶主要依據是鑒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該酶能夠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變藍色,如菌落周圍有無色圈,說明該菌能分解淀粉
2)步驟:
將培養的的各種待測菌種接種在包含。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中,培養基的配制—稱取蛋白胨1.g;NaCl.5g;牛肉膏。3g;可溶性淀粉。2g;瓊脂1.5g;pH6.4左右;1ml水定容(注:先將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餾水調成糊狀,再加到溶化好的培養基中,調勻),倒置于37℃溫箱中培養18-24小時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變藍色,如菌落周圍有無色圈,說明該菌能分解淀粉。
8、純化從平板上選取淀粉水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之比較大的菌落,用接種環沾取少量培養物至斜
面上,并進行2-3次劃線分離,挑取單菌落至斜面上,培養后觀察菌苔生長情景并鏡檢驗證為純培養。
四.實驗結果
五.個人總結
1、在分離實驗中,原土樣的1-3gmL濃度中得到5種不一樣的能夠分解淀粉的菌落,經初步淀粉酶實驗,1號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號、3號、4號次之,5號最小。
2、在淀粉酶試驗中,3號培養基感染雜菌,出現不一樣菌落,故后面不再對其處理;其它菌種均得到較純的單菌落,淀粉酶實驗結果不變,與上頭相同。
3、各種菌落的革蘭氏染色中大部分為陽性,菌體形態多為橢圓形趨于桿狀,僅有4號菌為陰性;5號菌菌落難以挑故過沒能進行染色。
4、1號、2號、4號經劃線純化均得到單菌落,5號菌沒能劃出單菌落;綜合分析能夠判定,1號菌即為優良的淀粉酶產生菌,即為枯草芽孢桿菌。
5、本次實驗遇到一件讓人頗為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實驗所用酒精燈的酒精被煤油替換,連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為使用煤油產生很多的黑煙,導致很多顆粒吸附在實驗器具上,其氣味也難以忍受,故在實際操作中減少了使用,引起帶來的影響尚不明確。
實驗設計方案優秀3
一、實驗原理
(1)鑒定實驗設計的理念:
某些化學試劑+生物組織中有關有機化合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2)具體原理:
①可溶性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
②脂肪小顆粒+蘇丹Ⅲ染液→橘黃色小顆粒。
③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反應。
二、目標要求
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三、重點、難點
1、重點
①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②經過實驗的操作和設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探索實驗設計技巧,從而培養創新思維本事。
2、難點
根據此實驗方法、原理,設計實驗來鑒定常見食物的成分。
四、實驗材料
1、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實驗:選擇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組織,以蘋果、梨為最好。
2、脂肪的鑒定實驗:選擇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浸泡3h~4h)。
3、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浸泡1d~2d的黃豆種子(或用豆漿、或用雞蛋蛋白)。
五、儀器、試劑
1、儀器:剪刀,解剖刀,雙面刀片,試管,試管架,試管夾,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鍋,研缽,石英砂,紗布,載玻片,蓋玻片,毛筆,吸水紙,顯微鏡。
2、試劑:①斐林試劑(0.1g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②蘇丹Ⅲ染液;③雙縮脲試劑;④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餾水。
六、方法步驟
1、制備試劑。
2、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方法、步驟。
3、脂肪的鑒定、方法、步驟。
4、蛋白質的鑒定、方法、步驟。
七、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我們在化學中學習過物質的鑒定,其原理是被鑒定的物質與所用的化學試劑要么發生顏色反應,要么產生沉淀,我們生物學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學中物質鑒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新課教學:(具體原理)
①可溶性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水浴加熱)
②脂肪小顆粒+蘇丹Ⅲ染液→橘黃色小顆粒。(要顯微鏡觀察)
③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反應。(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今日,我們學習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一)、還原糖的鑒定
1、還原糖的鑒定步驟:
選材:蘋果:洗凈、去皮、切塊,取5g放如研缽中制備組織樣液研磨成漿:加石英砂,加5ml水研磨
注入組織樣液2ml過濾:將玻璃漏斗插入試管中,漏斗上墊一層紗布
加斐林試劑:2ml(由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別加入)
水浴加熱:煮沸2min
觀察溶液顏色變化: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2、實驗成功的要點:
①還原糖的鑒定實驗:選擇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組織,以蘋果、梨為最好。
②斐林試劑要兩液混合均勻且現配現用。
斐林試劑的配制過程示意:
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按必須比例混合均勻
斐林試劑斐林試劑乙液(0.05gml的CuSO4③在鑒定尿液中是否包含葡萄糖時還能用其他那些鑒定方法
學生回答:還能夠用斑氏試劑產生磚紅色沉淀;及糖尿試紙據糖的由少到多產生淺藍、淺綠、棕或深棕色。
(二)、脂肪的鑒定
1、脂肪的鑒定步驟:
取材:花生種子(浸泡3-4h),將子葉削成薄片
取夢想薄片
在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染液
去浮色制片
制成臨時裝片
觀察: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轉為高倍鏡觀察。
結論:細胞中的圓形脂肪小顆粒已經被染成橘黃色。
2、實驗成功的要點:
①。脂肪的鑒定實驗:選擇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浸泡3h~4h)。
②該試驗成功的關鍵是獲得只包含單層細胞夢想薄片。
③滴蘇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細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三)、蛋白質的鑒定
1、蛋白質的鑒定步驟:
結論: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
2、實驗成功的要點:
①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浸泡1d~2d的黃豆種子(或用豆漿、或用雞蛋蛋白稀釋液)。
②雙縮脲試劑的使用,必須要先加入A液(即0.1gml的NaOH溶液),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即0.01gml的CuSO4溶液)。
③還可設計一只加底物的試管,不加雙縮脲試劑,進行空白對照,說明顏色反應的引起是蛋白質的存在與雙縮脲試劑發生反應,而不是空氣的氧化引起。
實驗設計方案優秀4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 4 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 .理清記敘順序,把握故事梗概。
3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任何有意義的發現都源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認真實驗。
教學流程: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 .播放運用超聲波來為飛機、輪船導航,超聲波治病,超聲波勘探的幾組 CAI 課件,讓學生體會超聲波的廣泛用途。
( 超聲波 這個詞語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通過課件的介紹,一方面讓他們了解超聲波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學習課文設下懸念。 )
2 .你們知道超聲波是怎樣被發現的嗎?它緣于一位科學家的夜間實驗。
3 .出示課題:《夜晚的實驗》。
二、扣題生疑,走近文本
1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 此課題信息儲藏量大,學生可能會提很多問題。如:誰做實驗?為什么在夜晚做實驗?怎樣做實驗?實驗的結論是什么?它與超聲波有何聯系?等等。教師要及時梳理問題。 )
2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我們要善于從這里發現問題,再帶著這些問題讀書,才是有目的的讀,才會提高讀的效率。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吧 !
( 學貴有疑 。引導學生由課題生發開去,進行質疑問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一開始就處于 憤 悱 的狀態,激發了讀書的欲望,也培養了自讀能力。 )
三、掃除障礙,走進文本
1 .自由朗讀課文。
2 .學習生字,檢查認讀,讀準后再寫寫。
3 .輪讀課文,檢查自讀。
4 .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提的問題。
5 .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問題?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據讀一讀。
( 通過交流,讓學生解決誰做實驗做了什么實驗為何在夜間實驗等幾個淺顯的問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
四、讀中探疑。深入文本
1 .還有幾個問題沒有解決,再讀讀課文,找找答案吧。
(1) 快速瀏覽課文,將寫斯帕拉捷實驗過程的幾段標出來。
(2) 默讀 2 6 自然段,填寫表格。
實驗次序
怎樣試驗
實驗結果
第一次
蒙住眼睛
仍能自由飛行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實驗結論:
(3) 比較 4 次實驗,討論:斯帕拉捷為何對第一次實驗的結果感到如此驚訝。
(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為在我們的思維定勢里總是認為眼睛是用來看清東西,辨別方向的,只有細心觀察,多動腦分析,勤于實驗,才能發現真正的秘密。這個問題是開放性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
2 .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 穿透 ' 夜空, 聽 ' 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 讓我們讀讀第 7 8 自然段,細細探明究竟。
指名讀第 8 自然段,用手電筒配合一面鏡子幫助學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聲波探路的。
3 .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終于被揭開了,人們也因此發現了超聲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超聲波的巨大作用。齊讀第 9 自然段。
4 .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何啟發?
五、設疑生疑,感悟文本
1 .是呀, 超聲波 的作用真不小,超聲波是斯帕拉捷發現的'嗎?為什么課文末尾寫道 斯帕拉捷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實驗會給人類帶來如此大的恩惠呢 ?
( 再次讓學生潛心會文,理解隱藏在語言文字背后的無限意蘊。真正領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維目標。 )
2 .默讀全文,說不定你會找到更多的疑問,在你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 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又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文本。 )
六、自選作業,拓展文本
1 .將自己的疑問列出來,準備下節課與同學討論交流解決。
2 .查閱并收集有關發現或實驗的小故事,準備下節課與同學們交流。
3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有趣的實驗或發現?寫出來與大家交流交流。
【實驗設計方案優秀】相關文章:
實驗設計方案03-25
實驗設計方案集錦04-03
實驗設計方案范文06-14
簡單生物實驗設計方案09-13
實驗設計方案(精選11篇)10-20
實驗設計方案15篇03-25
實驗設計方案(16篇)06-08
有關實驗設計方案(精選10篇)07-11
實驗設計方案匯編五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