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為慶賀“星洲國際健身會所 無為精英會所”的開業,也為了通過此次活動加大“星洲國際健身會 無為精英會所”在無為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特舉辦此次開幕活動。
二、活動目的:
①擴大“星洲國際健身會 無為精英會所”在無為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②慶祝“星洲國際健身會 無為精英會所”的開業 ③吸引目標受眾的注意,達到最終的銷售目的
三、目標對象:
①高收入而且高消費的白領、商務人士等 ②熱愛運動和好奇心比較強的學生和居家女人
四、整體策略
五、活動主題--------健康美麗
婀娜身材已不是女士的專利,越來越多的新時代“型男”開始關注起自己的肌肉工程,對鍛煉的要求也越來越多,鍛煉不僅是塑造迷人身材的重要途徑,而且是成就魅力容顏的重要方法,把健康美麗與健身完美結合,讓健身的人們健康添活力,美麗有魅力。
六、活動細節
(一)、開業典禮
1.時間:9:18-11:00
2.場地:星洲國際健身會無為會所廣場
3.主持人:安徽衛視娛樂頻道主持人 大 向唐婧舞蹈藝術學校校長 唐 婧
4.活動內容:開業剪彩,領導致辭,投資商致辭,集團總部致辭,演出表演
5.邀請嘉賓:
①市體育局領導 ②無為縣相關領導 ③某娛樂明星
6.邀請媒體
① 巢湖電視臺 ② 無為縣電視臺 ③ 新安晚報
7. 人員配置
項目總監:負責整個活動的安排以及貴賓的接待 禮儀小姐:負責迎賓及全場的茶水服務
攝影師:負責開幕式的全場錄制,以及事后的.制作 現場執行:負責會場的布置,以及設備的調試等
交通接待:主要負責接待貴賓、領導以及媒體到達會場
8. 群眾參與
為擴大知名度影響力,可以讓更多的感興趣的流動人群觀看節目
注:所有邀請的媒體、嘉賓等均要使用邀請卡,以表現星洲國際健身會 無為精英會所的誠意和正式。
(二)答謝酒宴
1.時間:11:18-----待定
2活動場地:無為賓館宴會廳
3.主持人:安徽衛視娛樂頻道大向 唐婧舞蹈藝術學校校長 唐婧
4.活動內容:投資商致答謝詞 ,歌手演唱 ,小提琴或薩克斯演奏
5.邀請嘉賓:
①省宣傳員
②無為縣相關領導
③道賀來賓
④同行嘉賓及表演嘉賓
6. 邀請媒體
①巢湖電視臺 ②無為縣電視臺 ③新安晚報
7.人員配置
項目總監:負責接待以及安排坐席
主持人:主要負責酒會的開場白以及酒會過程中的節目主持 禮儀小姐:主要負責咨詢以及拿合同
攝影師:負責全場錄制、拍攝,以及事后的制作
交通接待:主要負責接待貴賓、領導以及相關媒體到達答謝酒會會場
六.活動人員編排注:
①以上工作人員的具體人數根據公司情況及會場情形而定
②攝影主要由媒體記者來完成,但是也要公司內部人員記錄,以便以后公司內部交流
③嘉賓接待包括領導層親自接待和禮儀小姐接待,禮儀小姐在活動前要進行系統培訓
④所有物料有專人進行負責
⑤所有工作人員佩戴統一格式的工作牌
七.活動日程安排
1.整體活動規劃
注:①所有工作人員著裝風格統一,并佩戴格式統一的工作證
②上述的日期僅作參考,可根據公司的人員情況以及工作的便利性作適時的調整。
③所有宣傳物料設計風格相似或統一
八.所需物料及預算
為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活動進程的緊湊有序,資金的合理化運作,特制定本次活動所需要的物料及有關的預算。具體物料及預算如下:
(一)主題活動物料及預算:
注:①此活動策劃規定的具體的數量及相關的預算,有廣告主和廣告代理商具體商議而定可做合理變更
②活動前準備期的人員培訓主要指整個活動的全面培訓,面向全體工作人員,旨在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③演出表演人員培訓面向參與演出及有關的工作人員的特殊培訓,旨在保證演出的有序進行
④其他應急費用均包含在第(三)條的機動費用中
(二)答謝酒宴具體物料及預算
注:在答謝酒會中由于有很多物料與主題活動的物料相同,在此不做具體解釋,此酒會所用到的與主題活動相同的物料,均含在主題活動中。這些物料具體如下: ①活動前準備相關物料 ②媒體邀請、主持人邀請 ③攝影、禮儀小姐 ④接待車輛
(三)機動費用:
元(建議機動費用占總費用的8%-10%)
(四)此次預算總花費:元
九.總結
在此預祝此活動順利完滿的進行,預期效果得到充分的實現!本活動策劃做宏觀知道,實際踐行可根據活動舉辦的具體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設計方案 篇2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掌握本文的重點字詞,能讀懂課文大意。
3、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根據課文注釋讀懂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古今異義、省略成分等復雜的語言現象。
〖教學設想
通過讀課文,根據書下注釋讀懂課文、同學間互相進行試講的方法,學生基本在指導下自學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師介紹:
今天咱們來認識中國古代東晉時一位杰出的詩人──陶淵明。他生于東晉后期,經歷了晉宋易代的變遷,當時政治黑暗,兵連禍結,民不聊生。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少年起就經歷了許多政治上的紛擾,出仕到辭官歸隱更是遇到了晉宋易代的變遷,他對社會的動亂和官場的丑惡的和不滿的。“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歸隱后,安貧樂道,樂天知命,清高自賞,消極遁世,多寫田園風光,文風清新質樸,恬淡自然,簡潔含蓄而又富有韻味。歷代都有很多人為陶淵明的詩文作注,其人數僅次于杜甫。
二、解題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小序,詩和序的內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對詩的說明,用客觀記敘的方法,有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
三、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
1、讀得清楚:句讀分明,節奏合理。
2、讀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四、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并強調部分字詞的讀音
生字:儼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詣、驥、津
多音字:豁然、衣著、間隔、舍、語、屬 答 還 遂
通假字:要—邀
一詞多義:志、尋、遂
一義多詞:悉、并、具、咸、皆
古今異義:妻子、無論、交通、絕境、間隔
五、學生兩人一組,參照書下注釋疏通文意,之后請幾位學生起立說課文大意,老師和其他學生傾聽并糾正他們翻譯得不夠準確的地方
六、作業
1、讀課文三遍;
2、整理課堂上找出的幾種文言文的語言現象,寫在作業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順序,詳略得當地敘述他的所見所聞的記敘方法。
2、學習鞏固關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異義的區別以及一詞多義等古漢語知識。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社會理想,認識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進步意義和歷史局限性。
〖教學重點
1、從分析作者所描繪的桃花源這一社會入手,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2、鞏固古漢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源這一社會理想 的現實意義。
〖教學設想
用指導自學、學生試講、啟發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集體朗讀課文
二、逐段分析課文
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朗讀。
2、說本段的大意,注意幾個地方的準確翻譯:
⑴ 武陵人:五陵郡有一個人,二不是指整體
⑵ 緣溪行:行,指乘船行
⑶ 忘路志遠近:遠近,偏義復詞,實指忘了路多遠
⑷ 夾岸數百步:指兩岸數百步之寬,不是指沿河多長。
⑸ 甚異之:之,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體是指文中的句子“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⑹ 窮:走到頭,窮盡
3、討論明確幾個問題:
⑴ 找出交代漁人行蹤的語句: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復前行
⑵ 本段交代了事件發生的哪些情況?(時間、地點、人物)
⑶ 描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注:語言簡潔,形象鮮明,是千古名句)
⑷ 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異之”)
⑸ 總結:桃花林的突然出現和漁人的欲窮其林,使讀者產生了懸念。這是故事情節的開端。
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一、以自學為主,學生理解內容,進行試講,教師引導學生弄清以下的語言現象,翻譯本段文字的大意:
1、句子成分的省略:
林盡(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漁人)便舍船,從口入。(山口)初極狹,……(漁人)復行,……(山口)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
2、一詞多義:
舍:舍船(舍棄);屋舍(房屋)
3、古今異義:
交通:今義指交通運輸,而在文中指交錯相通
4、然:做形容詞的詞尾,可譯為“…的樣子”
5、同義詞:
悉、全、都、并、一齊、都
第二:討論分析:
1、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先寫進入桃花源的過程;再寫初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
2、文中寫初入桃花源 所見所聞,主要寫了哪些事物?
明確:
⑴ 寫桃花源中的環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之聲。
⑵ 桃花源中的人從事的工作、衣著和神態。
3、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學生自由發言,明確:
土地、屋舍、雞犬之類的描寫──和平寧靜,社會安定
人們往來種作──人人辛勤勞動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安居樂業,過著豐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4、作者寫桃花源的初步見聞,有何意義?
明確:
與現實生活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現實──桃花源
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人勞動,沒有剝削壓迫
人們生活困苦,謀生艱難──怡然自樂,生活快樂幸福
戰禍四起,民不聊生──一派優美、寧靜、安定的景象
作用:明寫桃花源,暗在諷刺現實,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第三、齊讀第一、二段,熟讀成誦。
學習第三段:
第一、引導學生弄清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和一些詞句的理解。
1、著重注意幾個省略賓語的句子。
⑴ 問(漁人)所從來,便要(漁人)還家
⑵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村中人)皆嘆惋
⑶ 余人各復延(余人)至其家
⑷ 辭(村中人而)去
2、古今異義:妻子(妻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更不必說)
3、一詞多義:
乃:乃大驚(就,表前后兩個動詞的連接)、乃不知有漢(竟,表出乎意料之外)
4、同義詞:
具:詳細、一五一十地,表無所遺漏。
咸:全、都,指熱鬧的全體。
皆:都,指人、物、事的全數。
要:邀請。
延:迎接、邀請。
5、翻譯段意。
第二、討論分析:
這一段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的所遇所談
1、村中人是怎樣對待漁人這個不速之客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這些說明了什么?
明確:
⑴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⑵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這說明民風淳樸,人們熱情好客,慷慨大方;且家家備有酒食,生活富足。
2、文中寫村中人自云一段話,含有什么意思?
明確:通過自述,補充交代了他們的來歷和長時間與世隔絕的原由。作者還有意用秦末暴政影射當時東晉社會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似乎想給人指出一條出路:要想擺脫黑暗統治,可以像村中人“避秦時亂”一樣,去找一個絕境過男耕女織、安居樂業的社會。但這僅僅是作者的幻想,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
3、皆嘆惋是內容是什么?
明確:外世人們的生存境況
4、這段話結尾寫“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句話在情節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此話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為他們不愿外面的人來干擾他們寧靜、和平、幸福的社會。在情節發展上,則為下文人們無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伏筆。
5、小結:第二、三段是課文的主干,通過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的所見所聞所遇、所談,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學習第四段:
第一、著重弄清以下詞句的解釋。
1、便扶向路:向,從前。
2、處處志之:志,做標記。
3、尋向所志:尋,尋找;志,標記。
4、及郡下,詣太守:及,到達;詣,拜見。
5、遂迷:遂,竟然,終于。
6、尋病終:不久。
第二、討論明確:
1、這段話是文章的結尾,交代漁人出桃花源后的情況。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具體地寫漁人回來路上“處處志之”,“詣太守,說如此“,高尚士劉子驥聽了也欣然規往,而結果或迷路或病終,未能找到這個桃花源呢?
明確:
⑴ 目的是給人真實的感覺,似乎真有其人、真有其地、真有其事、不厭其煩地寫,為了使人產生真實感。
⑵ 太守想尋找卻遂迷,不復得路,劉子驥也因病而未果,結局的巧妙安排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更能激起讀者 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個安居樂業的世外桃園。
⑶ 作者自己也明確這樣的桃源是不存在的,只是自己的幻想而已。
第三、小結:
作者寫出了對現實 的強烈不滿,對理想社會的無比向往,反映了東晉人們希望擺脫苦難過上 豐衣足食的幸福社會的要求,因此,本文既有逃避現實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記敘詳略得當的特點。
2、理解作者怎樣描繪出這個虛幻的世界來寄托他的理想的。
〖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2。
〖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2。
〖教學過程
一、理解作者怎樣描繪這個虛幻的世界來寄托他的理想的
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美好的社會?
學生討論明確:
1、環境美好: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寧靜和平,人們社會富足,安居樂業,氣象升平)
2、人美:
⑴ 熱情款待外人,民風淳樸,熱情待客,和睦友好
語句: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 交談: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追求自由和平的社會,厭惡戰爭,這也是作者精神的寄托和向往)
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但是這樣的社會別說在東晉這個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社會中不能存在,就是現在也找不到這樣的世外桃源。咱們就從作者的寫法構思上考慮陶淵明怎樣描繪這個他渴望的又明知不可能存在的理想境界。
1、始終注意在虛構故事的同時結合逼真的情境,即以實寫虛:
如:開頭點出時間、地點、人物的身分和職業,結尾寫到劉子驥欲尋訪,而 劉子驥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晉太元年間的名士,與陶淵明為同時代人,這樣渲染真真假假的氣氛,似乎確有其人其事。
2、曲折回環,層次分明,寫出似有似無的仙境。
開頭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但沒有指出明確的年份、地點和人物的姓名。
接著寫桃花林的無確切地址,僅僅寫忘路之遠近,小山通桃源,更為奇特,另有一番洞天,而復尋桃源時,標記消失,無跡可尋,虛無縹渺。劉子驥的尋而未果,似帶來一絲希望又破滅,成了千古之迷。這個情節可以概括為一喜一疑一驚一迷,極大地激發了讀者的興趣。
3、為什么作者要虛構出這樣的一個虛幻帶有理想色彩的世界?
明確:聯系寫作背景。東晉統治者的奢侈、殘酷剝削,政治瀕臨崩潰,作者的抱負無法實現;當時實行的門閥制度,保護高門氏族貴族官僚的利益,而出身中小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卻走不上仕途。再加上陶淵明本身不愿攀附權貴,與統治者格格不入,三次辭官,41歲歸耕田野,面對紛亂的世道他無力改變,只好創造一個理想的境界,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及美好的情趣。
二、體會本文敘述詳略安排的特色
找出詳略的安排,分析原因。
明確:詳寫:漁人在桃花源里的見聞,來介紹美好的世外桃源。
略寫:漁人進村前和出村后的情形。
原因:要寄托理想化的社會理想,只能通過多介紹桃花源里的情形,因此要具體詳寫地描述。而其余的只能是輔助地敘述事件,只需簡單介紹。
三、了解其他的寫作特色
語言簡潔生動。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等。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策劃有意義的秋游活動。
2、 培養學生組織語言能力,能清晰流暢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3、 學會從多種方案中篩選,保留最佳方案。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設計最佳方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理性、周全地考慮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人公的'意識。
重點難點
秋游活動如何策劃,才能既玩得開心,又節省開支。怎么樣的方案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突破方法:查找資料,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學生事先設計一分秋游方案。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欲望。
課件出示一組秋天景色的美圖,問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嗎?
同學們度過了一個炎炎的暑假,夏天已經從我們身過悄然而過,我們走進了涼爽的夏天,迎來了豐收的季節。想親自去看一看‘摸一摸嗎?盡情感受一下秋天吧?
二、自主策劃,明確交際的方向
同學們,秋天就在我們身邊,現在就讓我們出發秋游吧!
1、 你們想到哪里去,用什么方案尋找秋天?
2、 那你又想用什么方法留住你找到的秋天。
三、自主探究,設計方案。
分小組設計自己的秋游方案。
四、匯報各自的設計方案,評選最佳方案。
1、各人準備好自己的秋游方案。
2、在小組里交流。
3、各小組推薦一份在班上交流。
4、根據節省度,快樂指數評出最佳方案。
設計方案 篇4
摘要:利用區間直覺模糊語義來確定最優工業設計方案。將決策專家評價性價信息用區間數表示出來,分別計算專家與屬性之間的相似度以及專家之間的接近度,最終確定專家權重,結合灰色關聯法排序確定最優方案。以大口徑激光干涉儀的設計方案評價為例證明所提方法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工業設計方案;區間直覺模糊熵;大口徑激光干涉儀
1、引言
從過往的研究中可看出決策者往往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工業設計評價指標的權重,然后進行工業設計方案評價,重的確定方式均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鑒于此,許多學者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來研究工業設計方案評價問題。如蔡鴻明等提出用模糊數學的方法構造工業設計評價體系;肖人彬等將模糊集合引入信息公理,根據各方案信息量的大小來確定設計方案的優劣。這些方法,決策者給出的單一的評價數是非常片面地,難以降低決策風險,故引入區間直覺模糊理論。Atanassov和Gargov提出了區間直覺模糊集是利用區間數表示隸屬度、非隸屬度和猶豫度。
2、區間直覺模糊語義信息表達
決策者根據經驗并結合顧客體驗給出工業設計方案的各指標的模糊評價語義信息。假設決策部門的可能評價集為S={s0,s1,…,s8},其分別對應的語言信息s0到s8表示從極差到極好,則語言變量[sa,sb]可轉化為區間直覺模糊數。
3、決策專家信息集成
3.1決策者權重的確定
本文用徐改麗提出的改進的TOPSIS方法來確定定決策者權重,計算決策者與屬性間相似度。計算相似度并利用距離測度計算接近度,結合上面的接近度和相似度,得到專家ek在屬性uj下的一個組合權重。
3.2屬性權重的確定
步驟1計算規各設計方案的各屬性的得分函數值,從而得到得分函數步驟2計算各屬性uj的輸出的信息熵步驟3計算各屬性uj的權重3.3算例分析以上述方法為基礎,并將其應用到大口徑激光干涉儀設計方案中,確定3個備選的工業設計方案,即C={c1,c2,c3},同時確定評價體系中共有7個評價指標。對于這些定性指標,無法定量比較,需要通過決策者給出主觀評級。3個決策專家(e1、e2、e3)給出的主觀評價信息經過模糊語義信息表達后如下:步驟一:確定專家權重λk1(k=1,2,3)計算專家ei(i=1,2,3)在屬性uj下的相似度,并計算專家e1與其他兩位專家的接近度確定專家e1在屬性u1下的'權重,然后計算[e1、e2、e3]在屬性值[u1、u2、u3、u4、u5、u6]權重。步驟2:根據區間直覺模糊數與各專家的權重計算綜合區間直覺模糊矩陣步驟3:根據公式計算得分函數和信息熵,并確定屬性權重w步驟4:確定正理想方案A+={γ}+1,γ+2,γ+3,γ+4,γ+5,γ+6,計算備選方案屬性值γj與正理想方案屬性值γ+j的區間距離d(γij,γ+j)。步驟5:根據公式去分辨率=0.5,計算備選方案屬性語正理想方案屬性的灰色關聯系數矩陣(εij)m×n步驟6:在步驟4和步驟5的基礎上,將屬性權重w,計算備選方案對正、負理想方案之間灰色關聯度,并排序可知最佳的設計方案。
4、結語
本文在專家權重和屬性權重都未知的情況下,利用各項指標的評價數據來推斷全局,遵循客觀事實能一定程度降低由于決策者主觀因素而帶來的決策風險。
參考文獻
[1]蔡鴻明.機床工業設計模糊評價系統的構造研究及實現[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1999(11).
[2]肖人彬.基于模糊信息公理的設計方案評價方法及應用[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xx(13).
[3]ATANASSOVKT.Intervalvaluedintutionisticfuzzysets[M].
[4]徐改麗.區間直覺模糊環境下群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xx.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2、使學生能夠應用解比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這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這節課我們要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新課
1、自學解比例。
(1)學生自學教材35頁的解比例。
(2)學生交流解比例的`意義。
(3)教師歸納:(出示課件)
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
2、教學例2。
出示例2。
(1)學生讀題,理解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
(2)學生試著解答此題,一名學生演板。
(3)師生共評。
(4)歸納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方法:
A.設出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為x;
B.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
C.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設計方案 篇6
人教社第七冊第七單元《烏塔》一課,講述的是德國一位14歲的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漫游歐洲的事,全文敘述的事情具體清楚,揭示的主題耐人尋味。根據教材編排和訓練重點,本單元著重進行“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的訓練,在教學《白楊》、《桃花心木》兩篇精讀課文的基礎上,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讀、自悟。對此,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為:(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2)通讀全文,通過辯論的形式,提出自己閱讀的見解和看法,提高個人的認識。
本文用時一課時,以下是教學思路。
一、自讀課文,引發思考。
對于略讀課文,我們向來強調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同時承擔起進一步進行單元組訓練的任務。因此,首先必須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總體理解課文內容。這一過程是學生自由地讀書,讀前提出要求,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具體的要求是:(1)認真讀原文,把原文讀通順,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難的地方再多讀幾遍,并嘗試著自己解決。(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課文的條理。自讀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進一步深入探究學習打好基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就比較容易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時,教師可以拋出問題:讓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獨自出行,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學生的辯論,為領會內容提高認識做了準備。
二、組織辯論,引導探究。
學生的思想中無形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很好。對于這兩種觀點,教師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評價,可以要求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課文,到文中找出根據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大膽發言,說出看法。
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一場辯論會,把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通過辯論來引導他們提高認識。正方觀點鮮明簡練,認為獨自出行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增長見識;反方則擔心獨自出行的安全、經濟負擔等問題。當雙方爭執不下,教師應注意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要引導辯論的雙方從課文中找出依據反駁對方。正方同學找出的重點語句,足以解決反方同學的`擔心,請看:
(1)反方觀點:“小孩一個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駁:“烏塔說她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2)反方觀點:“一個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錢嗎?小學生還沒有經濟收入,不必急著外出。”——正方反駁:烏塔“因為年紀小,可以享受優惠,買一張全歐洲旅行聯票,不到400馬克。”再說,還可以勤工儉學,烏塔“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
(3)反方觀點:“小孩子一個人外出,沒有大人指導,會增長見識嗎?”——正方反駁:烏塔“為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烏塔“拿出一摞書,全是歐洲各國的旅游指南”,“對照著看,就像老師帶我玩一樣。”
(4)反方觀點:“獨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駁:烏塔帶了鬧鐘,“一陣‘丁零丁零’的鬧鐘聲驚醒了”,還懂得“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
經過一番辯論,原先持反方觀點的同學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擔心全是多余的,烏塔已經用自己的實際經歷告訴了我們,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再是遙遠的夢。在這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發表閱讀見解的過程,當然,學生所發表的見解也并非孤立地隨意的說,而是密切聯系課文,探究課文的過程,不僅深入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扎實訓練了本單元的知識點,形式新穎活潑,探討有實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必須要樹立明確的觀念,要學生學習烏塔的獨立自主的精神,教師必須從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做起,從大膽發表獨立的見解入手。對于學生的不同意見,教師應充分肯定,只要能說出自己的見解,都予以鼓勵贊揚,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又有利于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養成勇于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三、總結提升,提高認識。
激烈的辯論可以提高學生思想上的認識,但這辯論也需要老師的指導。總結全文時,著重點撥烏塔說的兩句話:
(1)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對中國家長把孩子“關”在身邊的做法提出質疑,認為只有一個孩子多投入到社會中去,才有利于他們的成長;而家長應該積極為孩子們創造這樣的條件,否則,都不能真正體現長輩對孩子的愛。)
(2)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電視和書本提供的世界畢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烏塔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好處,給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總結提升時,需要注意的是,鑒于中國和德國國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而應該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嘗試著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當你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難的事了。
四、安排活動,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可以說,《烏塔》一課的主旨和《語文課程標準》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對此,我們不妨課外組織“讓孩子獨自出行——學烏塔,家鄉尋春記”的活動,活動的范圍先確定在“家鄉”這一小范圍,可以聘請家長、老師同時參加,以小組的形式,嘗試自行設計外出線路,自行安排外出設備,自行準備外出經費,設身處地地體驗烏塔的感受。活動結束召開一次座談會,總結活動的心得,并指導完成一次實踐性習作。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11-08
經典設計方案12-01
設計方案11-03
設計方案(精選)07-27
(經典)設計方案07-28
設計方案02-29
設計方案02-29
設計方案02-29
設計方案03-01
設計方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