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重點詞句,理解作者筆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點及上海人的特點。
2.了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觀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借助文中描寫弄堂的詞句品讀,理解弄堂生活的特點,歸納上海人特點。
2.難點: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闡述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了解上海的一個途徑。
2、通過欣賞一組圖片直觀了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分組合作:圈劃文中描寫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點。
2、深入探究: 總結歸納弄堂里的上海人的特點。
總結全文,歸納主題。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種象征、一個縮影。
課外延伸,拓展主題:
1、說說你眼中的上海有什么樣的特點,你對上海人的想法。(針對外地學生)
2、談談你認為現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還是和作者筆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區別。(針對上海本地學生)
歸納: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人。時代在變,人也在變,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 弄堂里的那群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來客。他們銳意進取、開 拓創新、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在他們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布置作業:
1、談一談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訪或查閱資料,寫一篇關于上海的弄堂的說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弄堂生活的特點;
安詳實用 弄堂人的特點;
既注重面子、又講究實惠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準備
1、枯葉和綠葉;
2、石臼、搟面杖、剪刀、鵝卵石、記錄表;
3、茶葉包一個、茶壺、熱水、布;
4、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小樹葉》進入活動室。師:孩子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到了,天氣漸漸涼了,小樹葉發生了什么變化?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飄落下來的?(幼兒可以用語言、動作等表現)讓我們一起來和小樹葉跳個舞吧!(教師一邊和幼兒舞蹈,一邊灑落樹葉,幼兒每人撿起一片樹葉。)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直觀、形象地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師:“葉寶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教師演示樹葉外形結構的課件,使幼兒知道大多數樹葉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
2、幼兒討論,初步了解樹葉每部分的作用。師:葉寶寶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的,那他們對葉寶寶來說都有什么用呢?(幼兒討論)教師演示樹葉每部分作用的課件,向幼兒分別講解葉柄、葉片、葉脈的作用。
三、通過幼兒動手實驗,發現綠葉和枯葉的區別,培養幼兒的求知欲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如果葉寶寶從樹上落了下來,慢慢地它會發生什么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小結:使幼兒知道葉寶寶離開了樹媽媽,就會一天天地干掉,枯死,變成一片枯葉。
2、教師出示一片枯葉:枯葉和小朋友手中的綠葉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回答)教師介紹記錄表,教會幼兒記錄的方法。幼兒選用桌上的工具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提問:誰來說說你剛才是用什么工具,發現了什么秘密?小結:使幼兒明白枯葉與綠葉的根本區別:易碎、不易碎;沒有葉汁、有葉汁。
四、使幼兒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師幼討論,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師變魔術,知道茶葉是樹葉的一種。小結:茶葉是一種特殊的樹葉,它可以泡水喝,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好處。而且有些樹葉可以制成藥材,給人治病;有些樹葉可以制成樹葉食品、樹葉飲料,有利于人體健康。
活動延伸
與幼兒一起到戶外搜集落葉,做葉子粘貼畫。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是大班“奇妙的植物”主題中有關葉子的一個分支,我選擇的是孩子們最常見的也是現在這個季節有明顯變化的葉子——樹葉。
從整個活動設計上來看,內容非常豐富,它是由幾個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的內容組成的。我注重不同領域之間相關內容和同領域中不同內容的整合,比如:既有音樂體驗,又有動手操作;既利用了多媒體,又添加了小魔術,使孩子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從整個活動過程中來看,孩子們通過不同的表征方式,表現出了他們對樹葉的認識,有肢體語言、有實驗記錄、有語言描述等等,動手操作的小實驗更讓孩子的樂不思返,我為他們提供了多種開放性的材料,發揮了他們最大的自主性,使孩子們在不斷發現問題中解決問題,像此次活動中有的孩子發現枯葉是干的,沒有葉汁,但是他卻不知道怎樣記錄下來,當他得到老師的引導幫助后,很快地記了出來,我覺得這個過程是孩子思維的一個成長過程,使他們逐步地由具體形象思維轉向抽象邏輯思維。同時,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也動了腦,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學會了記錄,在每一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后,知道了枯葉和綠葉的區別,進一步了解了樹葉。
設計意圖
前幾天,天氣突然變冷,一陣北風吹過后,幼兒園的院子里落滿了樹葉,孩子們在幫清潔工奶奶撿落葉的.時候,有幾個調皮的男孩玩起了落葉,樹葉被大風刮個不停,他們氣喘吁吁地追逐樹葉,并興奮地湊在一起說樹葉:“我撿到的法國梧桐葉變黃了”“你看我的這片葉子像小魚的尾巴”“大風把樹葉吹到天上了,像一架綠色的小飛機”等等。這不正是主題四中有關植物葉的話題嗎?既接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們又十分感興趣,所以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小樹葉》。旨在幫助孩子們初步認識自己周圍的樹葉,了解樹葉的形態、結構及其功用等。
活動目標
1、觀察樹葉的特征,簡單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2、認識枯葉和綠葉,通過動手實驗,發現枯葉和綠葉的區別,培養幼兒的求知欲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葉是樹葉的一種。
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的: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私,禁受不住挫折的他們,對集體榮譽感有著一份歪解:或集體榮譽感淡薄,或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本學期,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集體榮譽感,那就是不僅要追求班級成功所帶來的激動興奮,也要勇敢地面對班級失敗所帶來的`經驗教訓。
活動過程:
一、培養集體榮譽感
1.圍繞“團結力量大”這一主題開展講故事比賽
2.討論:聽了這些童話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
3.小結: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結力量大,要把自己融合在集體中,以集體的榮譽為自己的榮譽。
二、培養正確的集體榮譽感
1.比賽《障礙擊鼓》(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比賽,考驗大家的團結合作)
賽后采訪:冠軍隊當時的心情如何?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最后一名當時的心情?失敗的原因又是什么?
2.重新安排小組再比賽(體驗不同結果所帶來的心情落差,正確對待集體榮譽感)
賽后采訪:由冠軍轉為最后一名的心情如何?由最后一名轉為冠軍的心情又如何?
3.討論:當班級在評比中獲得第一時,我們應該怎樣?
當班級在評比中成績不佳時,我們又應該怎樣?
三、小結
班集體是我們學校的家,應該把班級的榮辱作為自己的榮辱,但是也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榮譽感,那就是不僅要追求班級成功所帶來的激動興奮,也要勇敢地面對班級失敗所帶來的經驗教訓。
四、活動延伸
1. 結合“五星”評比,每月進行全班反思,以鼓勵為主
2. 以為班級爭光為榮,以損害班級利益為恥
3. 在團體比賽中,平衡心態,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
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設計
(一)主題活動背景
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人們獲得健康的重要保證,要成為健康的人,除了要講究和注意,衣、食、住、行的科學和衛生外,重要的還要有足夠的營養食品供給。然而,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并沒有被人們所重視 。現在社會上不健康的食品沖擊著整個食品市場,特別是在校園門口的各小店中的垃圾食品,數不勝數。那些食品從形狀、色彩、口味都特別受小學生的青睞,孩子們往往經不起這些食品的誘惑,一日三餐不好好吃,想盡辦法去買那些垃圾食品。小胖墩越來越多,孩子的發育期年齡越來越小。所以食品安全已成為人們倍感關注的問題。所以通過全班交流,同學們一致認為研究“身邊的不健康食品”很有意義,為了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到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我們班決定開展《我看身邊的不健康食品》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主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日常生活中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了解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初步了解和掌握辨別食物是否衛生、安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手段、方法。
2、能力目標
利用網絡、媒體等渠道收集相關資料、信息,并能夠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手段完成對資料的處理。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合作完成調研和訪談,填寫調查表、寫倡議書、學會自己動手制作手抄報。
3、情感目標
通過本主題活動使學生視野開闊,學會關注生活、關愛他人;養成同他人合作的態度和能力;能夠正確地看待社會問題并積極地參與,認識到作為社會一員自身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
(三)活動方案設計
1。總體設計
本次主題活動的參與人員有:南村中心小學四年(5)班的全體學生共48人;整個活動的時間預計為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共計10個課時,其中,學校課程表安排的活動課時為8個課時,課外所需課時為2個課時,課內活動則主要安排在課室內,課外活動主要安排在社區內進行。教師進行會議,成立調研小組,由學生進行小組調研。在調研實踐中整理出調查結果,然后進行交流評價活動,最后把學生的成果進行展示,與大家分享小組勞動成果,體現自我的成功感。
2。單元與課型設計
第一單元:開題活動。用課堂兩課時。我們班的學生之前從未參加過綜合實踐活動,對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所以設計課分“開題活動課”和“方案設計課”兩課時。開題活動課:主題生成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講解食品安全的相關內容,然后學生通過討論激起研究的興趣,生成主題,分解專題,確定研究內容和調查方向。方案設計課:通過展示范例,分步指導,教會學生根據本小組專題的特點設計活動方案。
第二單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訪問等方法作調查,教會學生做好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學生匯報活動過程,總結成功經驗,同時提出活動中遇到的困惑,互相給予意見或建議,老師參與其中,適時給予指導,讓學生更好地修改活動方案,完善調查體驗活動。
第三單元:交流評價活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收集到的`并經過整理的資料,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評價,在同學與老師的提議下,把已有的資料進一步的完善,并根據各組活動特點,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活動成果。最后通過小組,個人及教師對活動的評價,讓學生回顧活動的過程,初步了解其他各小組的活動的收獲,感受活動成功與快樂,根據活動特點設計直觀、生動的成果呈現形式,人人動手、各有感悟。
第四單元:成果展示活動。把各小組的活動成果展示出來,讓其他成員欣賞和學習以及提建議,并讓同學說說自我心得。利用攝影,手抄報等來展示小組成果,進一步了解身邊的食品。
二.活動過程
(一)第一單元:開題活動
1、提出問題
(1)、 師導入,激發興趣:同學們,最喜歡吃什么樣的食品呢?
(2)、師:食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天天都不能離開食品,可見食品對我們來講是多么重要呀!(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多種食品 —— 讓同學們鑒別,哪些屬于不健康的食品哪些屬于健康食品?)
(3)、利用一些圖片講解身邊不健康食品的相關內容。
(4)、提問:食品安全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的聯系和影響?同學們想多了解嗎?引發學生對了解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聯系,確立班級活動課題“我看身邊不健康食品”的主題活動
2、確立主題
(1)、請學生先說說想了解身邊的哪些不健康食品,初步談談自己對不健康食品認識。
(2)、開展小組調查活動:上網查找、訪問,看新聞、報紙等,了解有關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識。
(3)、交流匯報: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4)、通過交流,歸納整理。
3、制定計劃
(1)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想研究的內容,自由組成小組。
(2)引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
(3)小組長組織同學邊討論,邊把小組計劃填好。
(二)第二單元:實踐活動
1。教師集中指導,進一步完善各小組活動安排。
2。各小組展開活動。
(1)第一小組主題: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識
實踐過程:小組各成員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食品安全知識,再通過日記、攝影、訪問等形式豐富調查研究的結果。
同學們在教室交流討論有關問題
(2)第二小組主題: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實踐過程:小組各成員先上網查找資料,對垃圾食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再到有關的地方進行調查訪問,最后通過日記、調查報告等形式豐富調查研究的結果。看,這是學生調查時的訪問記錄:
(三)第三單元:交流評價
1.回顧導入
(1)教師通過展示小組內收集到的資料,回顧與點評,引導學生回憶前期各階段活動。
(2)各小組進行交流回顧所開展的實踐活動,選擇合適的人選和方式準備交流。
2、交流:
(1)各小組對本組的活動進行總結并交流。
(2)各小組說說自己進行本次實踐活動的心情。
(3)小組之間的活動與交流。
3.評價:
(1)各組互評,說出對他組、他人欣賞的地方,提出更好的改進活動意見或建議。
(2)教師針對困惑進行評價,給予指導。
4.意義建構
(1)教師小結,肯定同學的成績和表現,強化收獲,形成建構。
(2)給出意見和建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形式,把成果表現出來,下節課進行展示。
(四)第四單元:成果展示活動
1、主持人結合多媒體課件回顧班級進行活動的一些情況,同時簡介班級各小組。
2、各小組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成果展示活動。
賣不健康食品的檔鋪
3、教師進行活動小結
三.收獲與體會
(一)我們的倡議書
四.評價與反思
通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了不健康食品對身體的危害。只有食得安全、食得放心,才能令人有安全感,幸福指數才能進一步提高。在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老師只是起指導的作用,我們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真正的體現。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不是帶著口袋來,裝著答案去的簡單的知識收獲的過程,而是師生精神世界的一次旅游和探索。活動中學生們所迸發出來的求知欲望和合作的精神深深的震撼著我,使我知道學生身上存在的潛能是不可低估的。教師只要在活動中給學生搭建信任的平臺、展示的天空,學生們就一定會還給我們一個驚喜。
設計方案 篇5
前言
大壩監測預警系統是人們了解大壩運行狀態的耳目,是保證大壩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傳統大壩監測系統由于受到氣候、壞境、安全等因素的制約,不能及時、準確的了解大壩安全相關數據。自動化變形監測系統不僅能克服這些因素,更能全天候、實時監測,保證大壩安全。
華測自動化大壩變形監測系統是一個集GNSS衛星定位、計算機通信、網絡傳輸、數據處理與管理、分析計算及新型傳感器等高新技術于一體的系統工程。它利用現有各類主流傳感器獲取的有關壩體、邊坡、氣象、水位等各監測指標的數據,通過采集器組成的無線自組織網絡,將監測數據在沒有有線通信和移動通信信號的條件下,安全高效地傳輸到監測中心,最終實現大壩安全的多源監測集約化與可視化。
鵲山水庫在線監測系統概況
鵲山水庫位于濟南市北郊,于20xx年4月建成并正式投入運行,總庫容4600萬噸,興利庫容3930萬噸,堤頂高程32.24米,最大壩高9.6米,壩長11.63公里,壩頂寬7米。水庫自建成以來承擔了市區居民生活用水的重任,是濟南市居民的用水大動脈,為保障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發揮著重要作用。
鵲山水庫此次自動化監測工程包含表面位移、內部位移、浸潤線、庫水位、降雨量等的監測工程。
水庫安全監測系統設計
水庫實時在線安全監測系統由三部分組成:數據采集子系統、數據傳輸子系統、數據分析及管理子系統(監控中心)。其中數據采集子系統由安裝在水庫壩體表面、內部以及其他區域的.各項監測設備組成;采集的原始數據通過由無線信號搭建而成的數據傳輸子系統進行傳輸;原始數據流最終傳到監控中心由軟件進行自動解算、分析。
組件安裝圖
大壩共布設有:13個GNSS表面位移監測項;48個滲壓計監測項;12測斜儀監測項;1個雨量計監測項;1個庫水位監測項。能實時提供包括雨量、庫水位、壩體表面位移、內部位移、浸潤線等相關數據。
監測預警軟件運行
該安全監測系統能實時監測庫區的水位、降雨量、壩體表面位移、內部位移、浸潤線等壩體安全相關數據,并可根據客戶需求增加傳感器,定制監測數據。依據這些數據可以真正做到全天候24小時監測預警,全方位的替代人工監測和巡視,是保障大壩安全和生命財產安全重要的手段。
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與下雨的.關系。
【教學重點】
識字和寫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機、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
學生說出看到的畫面。
2、放錄音:
學生說出聽到的聲音。
3、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教師范讀:
學生邊聽邊看圖。
2、學生自由讀:
畫出本課要學會的生字。
3、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⑴ 指名讀。
⑵ 開火車讀。
⑶ 打亂順序分組讀。
⑷ 齊讀。
4、記憶生字:
學生交流記字的方法。
三、再讀課文,師生互議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讀正確、流利。
2、師范讀課文:
生體會,評議。
3、指名讀課文:
同學互議,糾正錯誤。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導書寫“嗎”“吧”等6個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鞏固發音。
2、學生口頭組詞,理解字義。
3、全班交流,掌握結構。
4、教師范寫:
生描寫,說筆順。
5、展示學生寫的字,評議。
五、鞏固生字
出示帶生字的句子,學生讀:
1、我們一起玩吧!
2、你寫作業了嗎?
3、今天天氣很好。
設計方案 篇7
教材版本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 六年級數學下冊。
課程標準摘錄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學情與教材分析
“圓柱的體積” 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的第四節的內容,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柱,學習了體積,經歷了長、正方體的體積推導過程以及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時,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高并沒有變,只是把底面的圓形轉化成長方形,它的轉化過程實際上和圓轉化成長方形求面積的方法相同,學生已具備有學習本課的技能。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而且要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經驗。
學習目標
1、經歷探究和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圓柱體積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圓柱體積,達標率100%。
2、能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達標率95%。
3、能積極參與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活動,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歸納推理能力,達標率95%。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達標率100%。
5、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滲透辯證法和極限的思想,達標率95%。
學習重點
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準備:
1、師: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教具,課件。
2、生:削好的圓柱體蘿卜或土豆、或圓柱體橡皮泥,小刀。
教學設想
本節課第一個環節激活舊知、引出新知,采用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轉化的思想、方法上為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做一些鋪墊。第二個環節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層層深入,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積極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到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從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經驗。然后通過例題教學加深對圓柱的體積公式的理解,體會計算公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拓展提高,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方法,設計的練習題由易到難,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考慮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飽。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知識與技能、特別是讓學生獲得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同時陶冶了情操。
教法、學法
演示法、啟發引導;實驗、合作探究、嘗試練習。
評價方案
1、通過小組合作實驗完成活動檢測目標1、4、5的達成。
2、通過提問檢測目標3、4、5的達成。
3、通過評價樣題檢測目標1、2、4的達成。
評價樣題
1、
2、
教學過程
一、激活舊知,引出新知
1、計算下面物體的體積
(1)長方體的長20厘米,寬10厘米,高8厘米。
(2)正方體棱6分米
2、回憶一下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通過分割、拼合的辦法變成長方形或者平行四邊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來推導出圓的面積。這時教師要及時總結不論是拼成哪種圖形都是把圓轉化成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再根據轉化后的圖形與圓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它的面積。]
教師(結合課件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割,再拼合就變成了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半徑。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用圓周長的一半×半徑就可以求出圓的面積,周長一半就等于πR,半徑是R,所以圓的面積是S=πR。
[設計意圖:從轉化的思想、方法上為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做一些鋪墊。]
3、什么叫體積?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如何求正方體的體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通用公式是什么?
[設計意圖:為定義圓柱體的體積,為推導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做知識上的鋪墊。]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設計意圖:原有的基礎是后續學習的前提和起點,新知總是在舊知的基礎上生長發展的。這種承上啟下的關系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必須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出發,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思想方法與知識的鋪墊。]
圓柱體也有體積,說一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學生交流后匯報。
板書:圓柱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圓柱的體積。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求圓柱體容器中水的體積
出示長方體容器:問,這是什么?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長方體容器。]
問:怎么求長方體容器中水的體積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量出它所容納水的長、寬、高,就可以求出水的體積。] 問:如果換成圓柱體容器又如何求其中水的體積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把圓柱體容器中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量出長方體容器所容納水的長、寬、高,就可以求出圓柱體容器中水的體積。](演示:把圓柱體容器中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
2.橡皮泥圓柱體的體積
(出示橡皮泥做成的圓柱體)
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問:它是用橡皮泥做成的。你能想辦法求出它的體積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把這個圓柱體捏成一個長方體,從而量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求出這個圓柱的體積。]
3.常用圓柱的體積.
課件出示圓柱體壓路機的滾筒的圖片。
問:壓路機的滾筒是一個很大的的圓柱體,你又如何求出它的體積呢?
[設計意圖:用圓柱體容器所盛的沒有形狀的水到可以變形的圓柱形橡皮泥,這些都可以轉化的辦法轉化為長方體來求出體積,這一過程就是要逐步滲透把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的方法和思想,這樣從思想上、方法上給學生一個思維的臺階。當出示圓柱體壓路機的滾筒圖片后,由于前面的物體是可以變形的,而壓路機的滾筒是不可以變形的,學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學生處于憤悱狀態,對學生來說解決求壓路機的滾筒體積具有很強的挑戰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設計,為后面同學們操作、討論推導圓柱的體積從思想方法上作了進一步的鋪墊,并通過構造認知沖突,層層深入,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這樣,對學生思想方法的鋪墊也已水到渠成。]
小結:看來我們以上的方法求圓柱的體積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必須探究求圓柱體積的一般規律。
4.探究規律
問:圓我們可以通過分割、拼合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推導出圓的面積,圓柱體能不能也轉化成已學過體積的圖形來求出它的體積呢?下面請四人小組討論,圍繞下面幾個問題進行討論、操作:
課件出示操作討論提綱:
(1)圓柱體可以轉化為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2)轉化后的立體圖形體積與圓柱的體積大小是否有變化?
(3)轉化后的形體與與原來圓柱體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推導出圓柱的體積。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小組討論、點撥、操作。
問:下面哪個小組來先進行匯報。
各組派代表邊匯報邊演示。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圓柱體可以轉化為長方體,轉化后的長方體不是標準的長方體,只有把圓柱分割的份數多一些,才可以拼成一個標準的長方體。因為長方體是由圓柱體轉化而成的,在轉化的過程中,體積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說明求出了轉化后長方體的體積,也就相當于求出了圓柱體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于圓柱體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問:誰還有補充?(學生補充講解)
教師拿兩個相同的圓柱體體積演示模型演示,邊演示邊講解。
師:同學們看,老師這里有兩個圓柱體,它們的底相同,高也完全相同,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體。我把其中的一個沿著它的底面直徑剪開,兩等分、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還可以繼續分割,通過分割、拼合,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如果我把它分割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因為長方體是由圓柱體轉化而成的,在轉化的過程中,體積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說明求出了轉化后長方體的體積,也就相當于求出了圓柱體的體積。
結合課件演示講解。
師: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于圓柱體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師:如果圓柱的體積用V來表示,底面積用S表示,高用h來表示。如何表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呢?(板書:V=Sh)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經歷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了計算方法,加深了印象,從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經驗。達成目標1、3、4、5.〕
5、實際應用
(1)、師:給你圓柱的底面積和高,你會求圓柱的體積嗎?
例1、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75平方厘米,高是9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矯正,說思路。
(2)、完成評價樣題
〔設計意圖:通過嘗試練習加深對圓柱的體積公式的理解,體會計算公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達成目標2、4. 〕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應用公式進行口算:
2、
3、
[設計意圖:第一層次是已知底面積和高求圓柱體積的口算題,面向全體學生;第二個層次是已知底面半徑和高、底面直徑和高、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的三種練習題,面向全體學生;第三個層次是求放入水中物體的體積就是求上升的圓柱形水的體積,面向中上層學生。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考慮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飽。在做練習過程中,一、二層次的練習板演盡量讓學困生和中等生去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并及時了解學生信息并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同時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達成目標2、4. ]
四、全課總結,共談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小結,學會了什么?怎樣求圓柱的體積?這樣起到強化重點的目的。]
五、課外創新,拓展延伸
長方體可以這樣放(上、下面朝下),還可以這樣放(左、右面朝下),還可哪樣放(前、后面朝下)。 上、下面朝下時求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的體積還有沒
設計方案 篇8
摘要:藝術類課程教學的成果評價,通常是教師對學生大作業或設計項目的主觀評價得出成績。藝術類課程沒有標準答案,傳統考核方式比較主觀,考核成績對學生來講比較容易產生不嚴謹、不客觀的負面印象,不利于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全面同時又易行地設置考核方案,是藝術類課程需要探索、研究的問題。筆者通過藝術相關課程教學實踐,結合課程未來發展趨勢,構思藝術類課程考核方案設計。
關鍵詞:高職藝術;考核;設計
一、針對課程目標設定考核方案
項目化教學是藝術類課程教學的一個基本特點,不論是藝術類專業課程中大的設計項目,還是藝術基礎課程中如平面構成中一個小單元的訓練,都是基于對美學、設計原理的把握后對素材的加工與創新,成果都是通過學生學習、構思、制作、呈現一步步表現出來的。項目化課程教學首先是明確藝術類課程的目標,包括總體目標、具體能力目標、素質拓展目標、知識目標。考核內容的架構針對課程目標來設置,目標層次、條理清晰則考核方案的層次條理與之對應,具體確鑿,則可以對學生的學業有較好的檢驗與鼓勵的作用。
二、全面多元考核設置
1.考核內容全面、過程與結果并重。考核是教學環節中起引導作用的指揮棒,因此只有通過全面而縝密的構思、設計,才能對學生學習成果給出科學綜合的評價。考核內容的'全面,體現在橫向全面與縱向全面兩個維度上,橫向是針對學習內容,縱向是針對學習過程。橫向全面考核需兼顧教學總體目標與能力、素質、知識分解目標的內容,有指向地設置、引導學生逐步提高。縱向全面考核需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每個階段,如準備、策劃、方案、制作、展示、總結各個階段所應用的具體知識、展現出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都有客觀中肯的評價,并鼓勵學生積極正向進步發展。2.教師、學生、行業、家長多元評價。隨著各類各級精品課程與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互聯網教育讓藝術課程教學評價變得更多元、開放,這也彌補了藝術類課程教學評價單一主觀這一不足。我們在教學資源庫設計制作過程中,應將教學工作完成后的答疑、交流、作業評判、作業展示總結,設置得全面并可操作。由于網絡的開放性,除了教師、學生主體參加評價之外,還可以讓同行、家長、企業共同參與課程教學評價,網上評價形式可以模仿淘寶網星級評價。通過開放式教學與評價,教學的活動就產生了社會效應,學生重視程度全面提高,家長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在校專業學習的詳情,企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所學內容與學習成果質量,用人工作、校企互動可以提前介入。
三、科學易行激勵原則
在教學環節課堂范圍,課程考核的評價主體為師生,學生評價包括自評與互評,評價內容全面明確、評價形式可以靈活。詳細的評價表是學生學習的導向與參照,讓學生在進入課程項目之前就明確課程的目的,因此考核評價表在課程整體設計時就應該綜合考慮,并科學周密地設計。但在課程真正實施過程中,還要考慮實際使用的便捷易行,用較少的時間達到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可以參照淘寶網絡對商品的評價,設置幾個方面,如工作態度與協作度、作品的實用性、作品的創意性、作品的美觀度、圖紙等制作的精致度、作品體現出的個人素養、作業過程展現等幾個方面,分別用五顆星表達的投票法電腦計算整體分值,作為網絡平臺上的公開作業,企業、家長、學校其他同學、老師也都有端口進入進行評價,再根據權重得出學生的綜合評分。科學、全面、綜合的評價,是對學生課程作業的尊重,也包含了教育者以及社會各界對學生成長的關愛與期許,彈性、開放、易行的鼓勵方式,可以鼓勵學生的學習、工作更為積極、更有成效。
四、課程考核方案設計案例:
高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核心課程《建筑裝飾設計》高職藝術類項目化教學課程按“設計準備→設計方案→設計制作→設計總結”4個工作過程進行任務劃分展開教學實施。課程考核成績由指導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過程、結果考核同樣注重,并對每個設計程序的細節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在評價體系中權衡計劃、學習、方案、創意、圖紙表現、語言表達、態度等各方面因素。針對課程教學目標、結合項目設計安排教學內容,項目考核成績由指導老師根據學生設計過程及成果質量評分:
(1)設計過程分項評估占總成績40%;
(2)設計成果綜合評估占總成績60%。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經典】設計方案07-22
設計方案【經典】09-19
設計方案03-02
設計方案03-02
設計方案03-02
設計方案03-03
設計方案03-04
設計方案03-04
設計方案03-05
設計方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