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設計方案集合【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技術設計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技術設計方案1
一、設計簡易相框的來源。
為人們設計一種輕巧,美觀穩固,便于攜帶,容易取放照片的相框。
二、明確設計相框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鑒于人們對相框的需求,設計應解決各種技術問題,使相框具有以下功能
(1)具有自重輕、體積小的功能特點。
(2)具有易擺放,易攜帶,易取放照片的功能。
(3)具有美觀好看,結構穩固,可隨意轉換的功能。
(4)具有符合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綜合效益,成本效益原則的功能。
三、明確設計簡單。
條件
時間:30天
調查需求與明確問題10天,收集信息與整理信息5天,設計方案,制作樣品,優化方案與完成最終設計共15天
經費(略)
設備:各種木工加工設備,少量的金屬加工設備,還有安裝工具等等
四、明確設計簡易相框的限制
成本限制:總成本不超過5元
環境限制:適合當地的溫度,濕度等條件
五、相框材料的選擇
(一)材料的分類
(1)天然材料,如竹,木,石等
(2)金屬材料,如鐵,銅,鋁等
(3)化學材料,如塑料,涂料,油漆等
(4)復合材料,如各類合金,玻璃纖維等
(二)材料的特性:塑性,彈性,耐腐蝕性等
(三)材料加工的方式:鋸,刨,磨,鉆,鍛壓,拼接,粘接,鑄造等
六、方案的比較,權衡和決策
(一)相框的設計方案
初步設計有以下幾個方案,見圖
(二)相框設計方案比較
對相框其中的兩個設計方案進行比較,具體情況見下表
相框設計方案比較表
(三)相框設計方案的權衡與決策
通過相框的兩個方案的比較,權衡各個方案的特點,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最后決策選定第一個方案。
七、相框的制作
(一)零部件加工:切削,成型,鑄型
(二)裝配工藝
(三)表面涂飾
八、測試(安全測試,性能測試,功能測試,壽命測試,產品適用性測試和結構測試等)
(1),確保相框達到設計所承諾的功能
(2),確保相框應滿足性能和效率的要求
(3),確保相框應適應用戶環境
九、優化
(一),方案優化
(二),改良設計
(三),外觀潤色
1,手工相框怎么制作方法
手工制作相框工具、原料:廢紙
手工制作相框方法:
首先先準備一張紙,包裝紙彩紙可以,剪下一個四方型來
接著把紙分成兩份就可以折出兩個相框了取其中一個彩紙疊相框,這么在一端折成一個三角型,另一端也折成一個三角型,是反著折得
接著把其中得一個三角型再向里折一下
接著把另一個長三角折過來,折在小三角型得上邊接著翻過來得樣子此時就能看見這小三角型里有一個口,接著咱們把那個大三角插進這口里去插好后得樣子
為了使它能夠立起來不倒,咱們需要把它這么對折一下這么多做幾個,把它悶插在相片上。
2,怎么填農村住宅通用設計圖集方案選型表
SolidWorks草圖線條過粗尋求更改方法:
第一步:
用鼠標控制光標移動到【工具】點擊設置(線型工具),操作方法在,如圖:1所示,SW界面【工具】彈條框架列出:選擇:【自定義】-》【線型】 “工具欄”界面框架下會顯示【線型】
第二部:
(使用方法)舉例如圖2所示:先選擇圓形線條,然后鼠標光標移動到左下角的線形工具進行線形選擇,立即就能顯示你所想的線形尺寸或形態,此致!
相框
相框(Frame)類似一個正方形,內部扣空,空白處剛好放常用的相片。相框可分為木制類、塑料類、數碼類、玻璃類。它主要是用于相片的四邊定位及加強它的美觀性。也利于保護相片的質量;像帶有玻璃的相框,可以防止相片變色發黃等。
設計方案
設計方案,是指標定一個項目設計的大方向。使一個大型、繁瑣、復雜的'工作可以有條理,有順序,有效率的實施。設計方案能盡最大可能的降低工作過程中的返工、錯誤與偏差。使所生產出的產品,能夠很好的完成它所應完成的任務,達到它所應達到的功能。應包含該項目的目標、要求、步驟與具體的任務劃分。
技術設計方案2
一、基本情況
1、作品名稱:Sunshine
2、設計人員:xxx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xx年5月
二、作品簡介: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與設計1模塊
三、設計報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的`形狀置
于筆筒內部作為隔離間。
四、設計感悟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五、總結
該作品是一個筆筒,使用性很高,針對學生的需求,筆筒筒身較大,并且作品在傳統筆筒的基礎上,加入了隔間這樣的創意,讓文具各得其所。另外,作品的制作材料是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和白紙,選材上性價比高,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觀念。作品在制作過程中,設計到對木材的鋸削、黏貼等的加工。在對作品的美化上也是別具一格,把對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融入作品中,讓作品使用者擁有一個好心情。六、附錄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部可放尺子、筆、圓規等。
構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設計方案3
[課時]:1節課
[教學內容]:學會PU、PD命令的操作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命令及獨力思考的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PU、PD命令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PU、PD命令與其他命令的綜合使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遠志多媒體教室廣播軟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前面幾課我們都是從海龜的“家”為起點來畫圖。有沒有辦法將海龜移到其他地方開始畫而又不留下爬行過的痕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提筆和落筆的命令。
二、新授
活動一:海龜畫走廊
提筆命令:PU
師:這個命令是不帶參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抬起畫筆,移動的時候不留下足跡。
落筆命令:PD
師:這個命令也是不帶參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落下畫筆,恢復到處于畫線狀態。
讓我們來試試這命令的作用吧。
做一做:
讓海龜畫一組平行線(書P57圖1)你看到了什么?繼續
你又看到什么了?
畫了一組平行線。
試一試:
1、大家來試著畫下P57圖2。學生練習
師:這個圖形只要后退的`步長比前進的步長小,就可以畫出來了。每畫完一筆要右轉90度。
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著畫下P58圖3。學生動手,師指導。
師:要記住抬筆走10步后要落筆。
活動二:海龜畫“回”字圖
師:下面請大家分組討論下書P58圖4怎么畫,大正方形邊長為100步,小正方形邊長為50步,把想發先寫在本子上,再進行電腦操作。
想一想上面第三第四兩行命令做什么用的?
活動三:海龜畫“田”字圖
師:我們一起來思考下“田”字圖該怎么畫。
提示:“田”字由幾個正方形組成,畫完一個后要怎么樣?這里需要幾個重復命令,各有什么用處?
說明:重復命令中還有重復命令叫做重復嵌套。要遵循以下步驟來畫。
1、先寫出畫嵌套內的基本命令。
2、在基本命令后加為下一步做準備的命令。
3、在這些命令外再加嵌套上重復命令,就可以將嵌套內的圖形重復畫多次了。
試一試:
1、畫出書P60圖6的圖形,學生動手,師指導。
2、思考下怎么樣把圖6改成圖7(小三角形邊長為50步)
3、大家喜歡圖6中的圖案嗎?請你們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畫出來。
師:大家今天學習了抬筆落筆命令,再借助其他我們學過的命令畫出了許多新的圖案,今后我們還將學習海龜的其它功能,使我們的繪畫技術進一步提高。
技術設計方案4
第一步,在頂部方框內畫出初始端口。
第二步,流程畫出第二項開啟流程。
第三步,由第二流程向右延伸出分支流程,解決對應流程中的問題。
第四步,依次向下畫出第三階段流程。
第五步是從第三過程中分解分支,整理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
第六步,畫出最后的流程,整體結束。
1.設計目的。
設計5英寸(12.7×8.9cm)的`照片,簡高雅,成本低。
2.設計方案。
方案①:
以木條制作矩形外框并以彩色涂料進行裝飾;以防火板制作相框背板;以梯形木塊與背板黏接形成具有穩定三角支撐的簡潔木質相框。
方案②::
用有機玻璃或不銹鋼裁剪、彎曲制成矩形框架和底座一體化、現代感強的框架。
3、設計原理。
遵循實用、環保、經濟的原則,綜合考慮原料的獲取和手工加工難度,決定選擇方案①。
4、工具、材料。
材料:木條、膠水、彩色涂料。
工具:尺子、鉛筆、鋸子、銼刀、壁紙刀、砂紙、刷子。
5.制作步驟。
1、根據預定尺寸切割木條、背板和支撐木塊。
2、用膠水黏接成相框。
3、用彩色涂料粉刷裝飾相框。
6、成本估算。
木板和背板10、玻璃30、膠水5、涂料5。
技術設計方案5
一、活動主題
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研討。
二、活動目的`
1.課堂教學結構優化策略研究。
2.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創設有效課堂。
三、活動形式
研究課與互動交流研討,依托網絡延伸交流。
四、活動內容
1.研究課
①第一節課(微機1室)
教學內容:圖像處理(水墨路徑初體驗)
時間:8:55-9:40
執教者:張雅琪(南京梅園中學,玄武區)
②第二節課(微機1室)
教學內容:圖像處理(Photoshop中的魔術)
時間:10:05-10:50
執教者:沙佟祎(南京市29中學,鼓樓區)
2.互動評課與交流
時間:10:50-11:15
五、注意事項
1.活動時間:20xx年4月1日(星期五)上午8:30
2.活動地點:南京市梅園中學明德樓5樓微機1室
3.參加人員:全市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區縣高中信息技術教研員
4.承辦單位:玄武區、鼓樓區
技術設計方案6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機關系是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它反映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這里的人機關系不是專業的設計,它更多地反映一種理念,重在使學生能夠在這種關系的視野中認識設計,為構思、評價、優化方案打下基礎。
2.教學重點
(1)人機關系的含義。
(2)在設計中要注意人機關系以及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
(3)人機關系反映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人機關系是比較陌生的,但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隱含在產品的設計中,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而容易被學生忽視。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
(2)能夠對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簡單地分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課本內容,對設計中的人機關系有初步的認識,體會人機關系的重要性,并嘗試對使用物品時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分析,進一步理解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人機關系,從中體會設計中人性化、人文關懷的設計思想,進而樹立起正確設計觀念。
四、教學策略
1.應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主動建構人機關系的概念。
2.經歷觀察、思考和討論,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
3.通過學生的小活動,讓學生體驗服裝設計中的人機關系。初步了解人機關系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4.應用圖片設計教學情境以及案例分析,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歸納出人機關系應該實現的目標。
五、教學資源準備
收集體現人機關系的圖片。
六、教學程序設計
【通用技術教案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分析:簡單結構的設計是結構設計的基礎,也是技術設計的基礎。這一節內容是在學生明晰了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以簡易相片架結構的多方案設計為案例,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結構設計中應考慮的主要因素,讓學生學習如何進行結構設計,并能運用所學的有關結構的基本知識進行多方案的`結構設計,加強學生對結構設計方法的體驗。
課時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基礎知識講授;第二課時:案例分析及設計;第三課時:制作及評價。)
2.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分析:在介紹了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后通過案例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讓學生經歷完整的設計過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到理論的一個認識結構設計的反復過程。
3.知識學習意義分析:通過簡易相片架設計和制作,讓學生親歷結構設計的過程,把握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通用技術教案學情分析】
1.原有認知發展分析:結構無處不在,但結構設計往往涉及較復雜的數學、科學的知識和原理,而學生初次接觸結構設計,再加上知識有限,只能進行較簡單的結構設計。
2.原有知識結構分析:學生對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結構的功能和分類、結構的穩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礎,為本節課簡單相片架的設計制作奠定了基礎。
3.非認知因素分析:學生對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結構的功能和分類、結構的穩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對簡易相片架的設計充滿了興趣和設想,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生活中的經驗會設計出較滿意的作品。
第一課時
【通用技術教案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熟悉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并能夠在自己的設計中得到應用。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對生活中居家裝飾的設計、汽車安全氣囊設計、汽車外形設計、兒童自行車設計的分析和探究,和通過對廣告牌抗風問題的探討,學習和鞏固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及結構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積極、負責、安全地使用技術的學習習慣,形成和保持對技術的興趣和學習愿望。
【通用技術教案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2.教學難點:結構設計分析。
【通用技術教案教學資源】
本節課的教學在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完成。通過幻燈片呈現諸多的圖片、案例、實物,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
【通用技術教案教學思路】
1.導課。通過鮮麗的圖片吸引學生,引出課題。
2.提問:如果沒有結構設計我們的周圍會是什么樣的?讓學生討論回答。通過學生熱烈的討論、思考,深刻認識到學習結構設計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以身邊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在進行結構設計時,必須明確設計的目標和要求,必須抓住主要因素進行設計。過渡到:結構設計的目標及要求。
4.學生通過回顧、思考、回答過渡到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這樣的安排加深了知識的記憶和鞏固。
技術設計方案7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雙穿過的舊毛襪、飲料瓶、針線、絲綿。
步驟一:先把飲料瓶剪開,再把襪子口朝下套進去,腳跟的地方最好在前,顯得好看。
步驟二:為了使更加立體一些將一些絲綿塞到腳跟的地方,使看起來鼓鼓的,形成臉蛋,因為瓶子輕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著為了使更穩定,可以在底部裝些大米或小麥增加重量。
步驟三:接著用針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驟四:接著用線給可愛的小人縫上嘴巴,一個筆筒就誕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環保!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可以值得我們去留意去探究的,就好比這次若不是媽媽提醒,我又怎能想到襪子和飲料瓶又怎能變成一個低碳環保的小筆筒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們缺乏一雙去觀察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都能夠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再說,自己親手制作的筆筒,豈不是更有意義,說不定用起來的心態都不一樣了呢!
第四篇: 通用技術筆筒設計方案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生設計作品介紹之筆筒
背景技術:
在人們工作中需要用到各種筆,一般各種筆都是放置在筆筒中,這樣一來方便人們拿取,但是現有的筆筒上端開口較小,人們在拿取的過程中,易不小心帶倒筆筒,而且現有的筆筒不能標記重要事務的時間點和具體內容,人們需要購置筆記本將重要事務記錄下來,但是人們忙于工作時,會忘記查看筆記本,這是因為筆記本不在人們視野范圍內,所以需要一種既能放置各種筆,又能記錄事務的筆筒。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筆筒,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筒身右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過滑槽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不小心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5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筆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5,筒身右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過滑槽7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8。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與插槽6相互連接將筒身2卷成為圓柱形,之后通過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這樣一來構成筆筒;當用戶需要拿取各種筆時,捏住筆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筆即可,因為筒套1為倒圓臺形,所以用戶拿取筆的范圍比現有的筆筒大,有效防止筆筒被筆帶倒,而在用戶工作時,可以將鋼筆、毛筆、文具掛在掛鉤8方便拿取;當用戶需要記錄重要事務時,手握住筆身,在印刷紙4上記錄即可,當最上方印刷紙寫滿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身2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技術設計方案8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大綱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教材、學生、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等的課前整合過程。它是教師完成教學計劃,取得教學成果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
的步驟。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和能力,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輔資料,掌握各種教學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然后用教學方法論、信息論、系統論和教育傳播理論,全面規劃和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形成基本方案,用以指導和規范教學活動。
隨著教育技術裝備的日益發展,以電了計算機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大量介入課堂教學,參與教學設計,并逐步取代傳統備課方式,使教學設計日趨科學,以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那么,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究竟給課堂教學設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它與傳統備課相比,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以學生為軸心的全面整合
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傳統備課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問題,沒有擺正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尤其是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的研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沒有思考如何構建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交流機制,教師把自己擺在一個相對孤立的位置,只把知識信息的'載體——教材作為教學的軸心來設計課
堂教學。教師成了書本知識的傳聲筒,學生成了教師灌輸書本知識的容器,教師備課也就成了純粹查資料、抄教案,堆砌生題、偏題、怪題,以備灌輸的簡單活了。教師不僅把自己束縛在大綱教材上,而且把學生的視野也限制在自己備課的范圍之內,整個教學設計模式千篇一律,繁冗而陳舊,令人望而生厭。
現代教育技術既是一種物質技術,又是一種觀念技術,是現代教育觀念和先進教育媒體的統一,是現代教育思想在教育技術上的直接體現。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的。那么,現代教學設汁運轉的軸心是什么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現代教育觀。現代教育觀即是素質教育觀,其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教育活動都必須服務于學生學習,有利于教師教學,能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在教學設計中,對大綱和教輔材的研究,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運用,對教學方法的使用,都必須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和能力,而不能脫離學生這一軸心而我行我素。那么,教學設計的核心支點是什么呢?仍然是學生。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必須思考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教案給誰看,寫來為誰服務的,是寫自己怎么教,還是寫學生怎么學等;二是應用哪些教學媒體來促進師生合作,達到教學過程的和諧;三是師生運用媒體的共同指向是什么,應該達到何種目的等。
總之,教學設計絕非教師與教材的簡單結合,也不是教師與媒體的簡單組合,而是以學生為軸心的教師、教材、輔材、教學媒體,在一定時空中的最優整合。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最科學、最優化的特點。
二、以電教為手段的系統策略
在教學內容處理上,傳統備課側重對單個知識和單篇課文的條塊分割,并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而把教學媒體排斥在課堂教學內容之外,也就是說沒有把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運用納入教學設計的范圍,因此使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顯得孤立、單薄,無法形成完整的系統。
現代教育技術介入教學設計之后,教師視野更加開闊了。教師跳出了教材知識的圈子,能夠從更高層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并結合教學對象和教學媒體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選擇系統的教學策略。例如,過去用傳統手段難以講清的抽象內容,是教學難點,現在用計算機演示,可使之具體、生動、形象,那它就不是難點了。就單個知識看是重點,但納入知識體系之后,或許是非重點。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系統論和控制論的成果。因此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處理知識信息時必須從整體出發,并隨時與信息系統整合,從而確立單個知識或課文的重難點,以避免知識遺漏或重復教學,從而增加教學的信度和效度。
教學設計的系統化是現代教育技術和學科教學思想在教學策略方面對教師備課提出的新的要求。因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前提。傳統備課的不合理性就在于把知識孤立起來,割裂其內容聯系,忽視了知識的前后影響,更沒有突出知識的生長點,因而在學生頭腦中無法形成知識網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而現代教學設計就是要把知識作為一個系統來認識,發揮教學設計的系統功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以導學為環節的人機共振
教學設計除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外,必須考慮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師生與媒體之間的和諧。這便是教學策略的核心內容。傳統備課在這方面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其側重點在于教師如何去“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更沒有考慮如何運用媒體去促進師生的合作,把教學設計片面看作是“備課”,只解決如何上好一堂課的問題。當然這是與傳統教育思想一脈相承的。在視學生為客體的前提下,教師只能選擇“填鴨式”灌輸方法,以實現“填”和“灌”的目的,當然也就是不用考慮師生和諧,人機合作的問題。
技術設計方案9
一、學習方式
本節課以學習搜索引擎的使用為主要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對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實踐練習的機會,充分熟悉,熟練.理解搜索的要領,達到活學活用.
二、學習任務分析
從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課在此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介紹搜索引擎的兩種使用方法,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網絡基礎知識,進一步掌握網絡使用技巧,提高上網效率.教材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學生能夠自的,自覺的使用網絡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理論,使學生發展成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從本課教學要求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問題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并且學會比較,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的.各環節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高其信息素養.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問題解決過程的共同之處和不同特點.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性分析,發展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從學生特點分析,初二學生思維比較活躍,但精神不易長時間集中,需要教師始終掌握學生思維動向,激發學生興趣,調節學習情緒,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教學方法
鑒于以上考慮,對本課的講授選用任務驅動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學,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分組式教學,充分利用學生好勝好強的心理,讓其在教學活動中保持高度的熱情以達到盡可能高的課堂效率.
四、教學媒體和工具
遠程教育多媒體網絡教室
屏幕錄像軟件
搜索騎兵軟件
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
五、學習起點能力
前幾節課使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網絡知識,基本能夠使網絡為自己進行較為簡單的服務.但面對略高級的要求還需要進一步掌握相關技巧.通過日常觀察和了解,部分學生還存在不能正確有效地應用網絡,沒有養成較好的上網習慣的現象.這些問題通過本課都
將一一進行解決或改善.
六、教學目標
思想教育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學習習慣,自覺鍛煉,動手動腦,勇于實踐.正確認識網絡的便利和信息化社會對于網絡服務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課堂講授,啟發及實踐,讓學生能夠熟練使用搜索引擎上網查找信息.并引導學生在搜索中建立分類查找的思想,掌握對關鍵詞的提煉技巧和要領,提高上網效率,充分發揮網絡的功能與優勢,令其更好地服務于學習和生活.
七、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兩種搜索方式:相關專題搜索(即分類搜索)和關鍵詞搜索,每種方式的形式,特點,使用技巧是學生應該重點把握的尤其是關鍵詞搜索,使用熟練后將非常方便.而且此方法目前在網絡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
難點:(1)分類搜索對學生分類能力的考察和要求.在學生沒有正確把握搜索對象的歸屬分類的情況下,很難順利使地用
其完成搜索任務.這需要借助學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識和經驗.同時,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分類概念,培養其分類能力.
(2)關鍵詞高級檢索方式(使用”空格”,”+”或”&”連接多個關鍵詞進行檢索).關鍵詞搜索的核心在于關鍵詞的提煉.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關鍵字,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準確的結果”這樣三最的標準對學生來說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課就可以達到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例練習要注意盡可能引導學生努力掌握提煉關鍵字的技巧,自覺培養提煉能力.
八、教學過程
略
【技術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技術作品設計方案11-08
技術設計方案10-18
技術作品設計方案4篇01-04
技術設計作品設計方案01-05
技術作品設計方案(5篇)01-06
技術作品設計方案5篇12-12
技術作品設計方案3篇12-14
技術作品設計方案(3篇)12-14
技術作品設計方案(集合5篇)01-06
技術作品設計方案匯編5篇01-06